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第1节《透镜》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第1节《透镜》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透镜》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以及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透镜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光学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透镜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还需通过实例和实验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认识透镜的基本概念,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透镜的类型和作用。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

2.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透镜图片,如眼镜、相机、放大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透镜。

呈现(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透镜的定义和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2.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验现象,如凸透镜会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会使光线发散。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例,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的性质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家庭作业(5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题。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视频资源:《透镜成像实验操作教程》:演示如何进行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在家中也能进行相关实验,加深对成像规律的理解。
-科普文章:《透镜的神奇世界》: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透镜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设计: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透镜实验,如制作一个简易的放大镜、观察透镜在不同角度下的成像效果等。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更多关于透镜的知识,如透镜的发展历史、透镜的制作过程等,拓宽视野。
-学生可以参观光学博物馆或实验室,亲身体验光学实验,加深对透镜知识的理解。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透镜实验,如制作一个简易放大镜,观察微小物体等,提高实践能力。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光学原理与应用》:介绍光学的基本原理,深入探讨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情感升华:
结合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5.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透镜及其应用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并认识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的焦距等。
(2)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性质(实像、虚像),成像大小等。
(3)透镜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指出存在的问题: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应指出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如错误的理解、不清晰的表达等,帮助学生明确改进方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五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五篇】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教案【五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5—1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

2、过程和⽅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玻璃 ⽔空⽓ ⼆、导学达标: 引⼊课题:我们经常⽤到⼀些玻璃器件。

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 进⾏新课: 1、透镜:⼀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的直线 光⼼:透镜的中⼼光⼼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的光线传播⽅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个? 焦距:焦点到光⼼的距离。

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常⽣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主光轴的知识进⾏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5—2⽣活中的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常⽣活中的应⽤。

2、过程和⽅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利应用》同步教案(人教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利应用》同步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利应用》同步教案5.1透镜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知道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和接受活动,体验学习方式多样性。

3.培养学生善于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的习惯,从中感受到物理学的真实性以及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透镜对光的作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引导法、讲授法、演示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课开始:教师拿起课本放到远处看看,并皱皱眉、摇摇头,表现出万般无奈状,然后戴上眼镜,把课本移近,脸上露出笑容;再注视同学)师:好多同学和我一样都不得戴上了眼镜,大家年纪轻轻为什么要戴眼镜?生: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眼。

师:(与一位同学换一付眼镜戴),问结果如何?为什么?生:不一样,因为我的是近视眼镜,老师的是远视眼镜。

师:为什么近视眼镜与远视眼镜的作用会不同呢?你们谁知道?想不想知道?师:(小结)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都是透镜,点明课题——透镜。

二、新课教学师:同学摸摸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有什么不同?生:近视眼镜中央薄边缘厚;远视眼镜中央厚边缘薄。

师:我们把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活动一、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1、先请学生观察下列透镜的外形,判断它们各属于那类透镜。

(1)两种透镜中的每一种透镜的两个面,有的是由两个球面的一部分组成的,有的是由一个球面和一个平面组成的,因此所有透镜的共同特征是: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如果透镜本身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

我们目前学习的透镜仅限于薄透镜。

透镜。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桌子上的二个透镜(注意透镜不能用手直接摸,要用干净的餐巾纸包着摸),你们有什么发现?2、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看近处物体的成象情况(如书上的文字,透镜距书较近).生甲:一个透镜中央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另一个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将以《透镜及其应用》为主题,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屏、白纸、直尺。

学具:每个孩子一台显微镜,一组透镜实验套件。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透镜小游戏,让孩子们初步了解透镜的概念。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讲解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实践环节:孩子们分组进行透镜实验,观察不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记录实验现象。

5. 应用拓展:让孩子们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如放大镜、摄像头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初步了解了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但在探究透镜成像规律时,部分孩子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这部分孩子的学习情况,加大对他们个别辅导的力度。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孩子们的透镜实验,共同探索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组织一次透镜作品展示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作品展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孩子们的透镜认知程度,我会在课程导入环节,通过一个有趣的透镜小游戏,让孩子们初步了解透镜的概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透镜集体备课教案科目物理年级八年级主备人课题第一节透镜上课人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⑵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⑶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⑴会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⑵会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

⑶能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能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的作图(4)会利网络及百度搜索相关的学习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两个概念的理解;光路的作图。

教具与教法凸、凹透镜、透镜对光线作用一套器材、老花眼镜、近视眼镜,手电筒、刻度尺凸、凹透镜每生各1个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1、【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镜子?(学生回答后,老师投影展示图片并追问) 你能归类吗?(引导从是否透明,对光线的作用属于哪种光学现象。

)①、平面镜成像光路图②、凸面镜光路图③、凹面镜光路图④、三棱镜对光折射图2、【展示眼镜,学生表演】教师指着班里某个戴近视眼镜的同学,大声问:他(她)所戴的是什么镜子?并展示一副老人家戴的老花眼镜让学生观察,追问:老人家戴老花眼镜和年轻近视的人戴近视眼镜,与回忆、观察、回答观察、思考、回答个别学生即兴表演大家欣赏观看学习目标前面所学的面镜相同吗?谁又能模仿这两类人,在生活中不戴或戴上眼镜来看东西时的情境呢?3、【教师讲述】像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一类镜子,它们都是透明的,我们把它们叫做透镜。

用这些透镜能够纠正视力,只因为它们对光能起一定的作用,具体是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一、透镜的分类和比较。

1、分类。

(课前每组每个同学分发凸、凹透镜各一个)【提问】⑴透镜能得此名,你们认为哪些材料适合制作透镜?⑵你们认为透镜可分成哪几类?请一位同学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然后下个定义。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种类和光学性质2. 透镜焦距的测量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种类和光学性质,能够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 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透镜的焦距,理解透镜焦距与成像的关系。

3.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种类和光学性质,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透镜焦距与成像的关系,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透镜模型,刻度尺,光屏等。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题,透镜模型,刻度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透镜应用现象,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透镜的种类和光学性质,讲解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透镜成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透镜的种类和光学性质凸透镜凹透镜会聚光线发散光线透镜焦距的测量物距等于像距时,焦距等于物距与像距之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倒立、放大的实像七、作业设计:1. 完成学生手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测量一颗透镜的焦距,并记录下来。

3. 举例说明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透镜的种类和光学性质,是否能够正确测量透镜的焦距,是否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人教版

5. 1透镜【知识与技能】1.知道透镜及透镜的分类。

2.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3.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能画出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以及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引导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合作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情景导入】古代人在没有任何火源的情况下用冰块怎样取火?学习内容:透镜阅读课本P90至P92内容,基本概念和左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自学检测】1.透镜有两类: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旦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又叫发散透镜。

2.通过透镜的两个球而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一,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能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透镜的光心,用字母父表示。

3.由光的折射规律画出光透过三棱镜和玻璃砖的折射光路图。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凸透镜和凹透镜感受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及边缘的厚与薄。

1.下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①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凹透镜的是⑥,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

讨论:这两类透镜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把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

至少有一个而是球面的一部分。

2.(1)凸透镜可以看成三棱镜和平行玻璃砖组合的,如下左图所示,三条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射向凸透镜,请画出对应的折射光路图。

(2)凹透镜也可以看成三棱镜和平行玻璃砖组合的,如上右图所示,三条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射向凹透镜.画出对应的折射光路图。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学生动手实验:让太阳光(或手电筒发出的光)垂直镜而分別照射凸透镜和凹透镜(口径一样),在透镜的另一侧离透镜较近的位置用白纸当作光屏,注意观察白纸上光斑大小的变化。

观察发现:凸透镜后面的白纸上的光斑较尘(填“大”或“小”);凹透镜后而的白纸上的光斑较衣(填"大”或"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5章第1节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5章第1节透镜教学设计
1.学生对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的理解程度,注意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从具体现象中提炼出一般规律。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对透镜公式的运用感到困惑,教师应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建立透镜公式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支持,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基础知识巩固:
(1)完成教材第5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加深对透镜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透镜公式的理解。
(2)整理课堂笔记,绘制透镜成像规律的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
2.实践探究:
(1)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透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
(2)结合实验结果,分析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5.小组合作:
(1)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一份关于透镜知识的手抄报,展示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应用。
(2)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共同提高。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透镜实例,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基本概念:讲解透镜的定义、结构及分类,让学生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特点。
3.成像规律: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透镜成像现象,总结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
4.透镜公式:讲解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引导学生掌握透镜的公式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透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b.针对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课堂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c.鼓励学生提问,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耐心解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d.关注学生的作业进度,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4.作业评价:
a.评价学生作业时,关注知识掌握程度、解题思路、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
b.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详细阐述透镜成像规律,包括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实像、虚像、等大像),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结合实验,让学生观察透镜成像现象,加深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等。
2.学生分组讨论,组内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4.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公式及其应用。
2.强调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鼓励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光学领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光学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在此基础上,本章关于透镜及其应用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展光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然而,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来加强认识。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对透镜公式的运用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关注和指导。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说课稿: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涉及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教材内容包括:透镜的定义、分类和焦距;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焦距,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焦距;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透镜模型、光具座、蜡烛、屏幕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直尺、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幻灯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

2. 知识讲解:讲解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焦距,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透镜成像的规律。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典型例题,如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计算、照相机成像原理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焦距;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透镜成像的规律。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解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等于透镜的焦距与物距的比值。

具体计算方法为:放大倍数 = 透镜焦距 / 物距。

2. 题目:分析一个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解答: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凸透镜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具体原理为: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被聚焦在底片上,从而实现拍照。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理八年级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本章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透镜的初步知识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本章共有5节:1.第1节“透镜”,讲述了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对光的作用,透镜的焦点、焦距;2.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介绍了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并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3.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立放大虚像的规律;4.第4节“眼睛和眼镜”,介绍了眼睛的结构,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5.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介绍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简单讲述了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本单元中的重点考点是:;;;4.透镜的应用.中考中关于透镜的焦点、焦距、主光轴等一般不单独出题,经常渗透在其他问题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常以作图题的形式出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中考卷中频频出现,生活中的透镜常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透镜是上一单元“光的折射”知识的重要应用。

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时各发生一次折射。

对于一束平行入射光而言,光线越远离透镜主轴,出射光偏折程度越大,由此产生了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通过本单元和上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对经典物理学的古老分支———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形成初步认识,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经历猜想与假设、分析与论证等探究过程并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课标要求2.3声与光2.3.5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3物资的结构和物资世界的尺度1.3.3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凹透镜。

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4.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7.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透镜及其应用》实质上是前一章《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

主要学习透镜的初步知识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因此将它单列一章。

本章中的重点考点是:1.透镜对光的作用;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透镜的应用。

中考中关于透镜的焦点、焦距、主光轴等一般不单独出题,经常渗透在其他问题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常以作图题形式出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中考卷中频频出现。

生活中的透镜常以填空、选择题出现。

1.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及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透镜,并且通过上一章”光现象“的学习,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2.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观点,为透镜的学习做好了思想和心理准备。

本章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用处也比较大,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但初中生对其理解不是太容易,尤其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因其成像原理比较抽象,也难看到内部结构,教师可采用渐进的模拟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基础,并通过实验应用和作图讲解使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1.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难度,探究实验时可以提出问题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难点实像和虚像放到探究实验之后,再以“想想议议”栏目让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
4.了解透镜的缺陷,如像差、色差等,并了解相应的校正方法。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透镜应用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透镜成像原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透镜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作用,关注可持续发展。
5.倡导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但在透镜及其应用方面,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尚需加强。此外,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主动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应给予适时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建立自信,为后续物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1.基础知识巩固:
(1)结合教材,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光学性质和成像规律。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透镜成像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实践应用:
(1)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分析其成像原理。
(2)设计一个简单的透镜应用实验,如制作一个放大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眼睛和眼镜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眼睛和眼镜

第4节眼睛和眼镜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应用部分,它不仅涉及前面三节中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体现了学科渗透。

眼镜、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节课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了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近视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产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矫正的。

核心素养
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模拟实验,尝试运用控制变量、观察讨论、类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一些物理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

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
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
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
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凸透镜位置不变的
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A.远离凸透镜
B.靠近凸透镜
C.靠近凸透镜和远离凸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续表
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凹透镜。

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4.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7.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透镜及其应用》实质上是前一章《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

主要学习透镜的初步知识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因此将它单列一章。

本章中的重点考点是:1.透镜对光的作用;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透镜的应用。

中考中关于透镜的焦点、焦距、主光轴等一般不单独出题,经常渗透在其他问题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常以作图题形式出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中考卷中频频出现。

生活中的透镜常以填空、选择题出现。

1.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及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透镜,并且通过上一章”光现象“的学习,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2.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观点,为透镜的学习做好了思想和心理准备。

本章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用处也比较大,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但初中生对其理解不是太容易,尤其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因其成像原理比较抽象,也难看到内部结构,教师可采用渐进的模拟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基础,并通过实验应用和作图讲解使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1.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难度,探究实验时可以提出问题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难点实像和虚像放到探究实验之后,再以“想想议议”栏目让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

2.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课本上提供的简单模型和分析手段,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透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3.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要注意结合实际去认识,学以致用。

4.本章在讲课时,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探究和完成一些教材上的实践性活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1节透镜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2.鼓励学生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3.鼓励学生用毅力去战胜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障碍、艰辛等阻力,逐步超越自我。

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探究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教具:投影机、投影片、盛满水的酒瓶。

学具: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凸透镜、凹透镜、刻度尺、白纸板、盛满水的烧杯、废灯泡的玻璃罩(若干组)。

第1节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例如“老花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例如“近视眼镜”。

2.透镜都有主光轴和光心。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凸透镜成像时,简单比较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到透镜的距离。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

大幅照相机挂图(或用多媒体室投影仪投影照相机实物)、制作照相机模型的材料多套【焦距为5~10 cm的放大镜(直径为3~5 cm)、两块约为20 cm×20 cm的硬纸片、半透明塑料薄膜、粘胶纸】、投影仪、画有带箭头的十字坐标的幻灯片、放大镜、一杯水、几个滴水管等。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特征: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2.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重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和方法。

难点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2.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描述。

投影设备,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一、新课引入1.回顾上节课生活中的透镜的内容。

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知识回答: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等。

2.问题:你们知道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什么情况下能用光屏接收到像,什么情况下在光屏上不成像?什么条件下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条件下在同侧?二、新课教学(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大家想一想、大胆的猜一猜。

2.猜想与假设: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分组讨论、猜测,并互相指出一些猜想的不可行性或不合理性。

教师将有价值的猜测记录在黑板上,便于分析整理。

3.设计实验说明猜想的正确与否必须用实验来证明,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而实验方案的制定是一个实验成功的前提。

组织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们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举手回答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和器材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其他小组学生对方案进行评估,选出最优的一到两种方案。

教师根据学生所选方案来进行补充说明实验注意事项。

4.进行实验⑴课件展示实验指导:①凸透镜、蜡烛、光屏应该如何放置?三者的高度有何要求?②实验时,先固定透镜,然后使物距为一数值,固定好蜡烛,再来回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为止。

观察像的特点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③改变物距,重复以上过程。

⑵记录数据:①当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时,读出物距(u)与像距(v)的值;u>2f f<u<2f 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v)的值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f<<2,>2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③当物体放在焦点以内时,让学生在光屏上寻找像,找不到说明什么?那能否成虚像呢?怎样观察?分析得出结论:u<f时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④观察物体在u=2f时像是怎样的呢?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⑤当物体放在焦点处,会有什么现象呢?⑶规律重现:⑷得出结论:课件展示。

⑸多媒体课件展示凸透镜成像兴路图。

⑹讨论:①讨论像虚实的分界点;②讨论像大小的分界点;③前面所学的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分别应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哪条规律? 三、归纳与小结教师课件展示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布置作业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 >2f ,f <v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f <u <2f ,v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u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第4节 眼睛和眼镜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再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3.创设思考和回答、交流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或联想某些实际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通过自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具有眼保健、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与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点眼睛的构造及视力矫正。

难点1.近视眼及其矫正。

2.远视眼及其矫正。

教师:眼球模型、能伸缩镜头的调焦照相机、充气气球、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内含眼球模型图、教材中图5.4-2,3,4的动画形式、问题讨论题目、眼保健操乐曲)。

学生: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5 cm ,10 cm ,15 cm),用透明薄塑料袋做的水透镜(或用无色透明的软胶瓶装满清水,学生事先准备好)等。

第4节眼睛和眼镜一、学生提出的问题及猜想二、实验研究:1.人眼看物体的原理: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

2.人眼看远处物体的原理: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3.近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戴凹透镜。

4.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太短,戴凸透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学会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试验。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凸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凸透镜成像原理的。

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