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试点工程储能变流器技术规范
储能变流器运行规程
![储能变流器运行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df8412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4.png)
储能变流器运行规程储能变流器是一种关键设备,用于将电能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并将其储存起来以供后续使用。
为确保储能变流器的安全和高效运行,制定一份详细的运行规程是必要的。
一、储能变流器的启动程序及测量1. 在启动储能变流器之前,操作人员必须检查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正常,确认设备运行所需的电力和冷却条件是否满足。
2. 操作人员需要在启动之前确认储能变流器的电源是否正常,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3. 在启动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对储能变流器的各部分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各个功能模块正常工作。
4. 在启动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的测量,并记录下来。
5. 操作人员在启动过程中需要耐心等待储能变流器的运行稳定,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需要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相关人员。
二、储能变流器的运行维护1. 在储能变流器运行期间,操作人员需要经常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2. 操作人员需定期检查储能变流器的冷却系统,确保冷却效果良好。
3. 定期对储能变流器的连接线路进行检查,避免出现松动或断裂的情况。
4. 定期对储能变流器的电源系统进行检查,确保电源的稳定供应。
5. 定期对储能变流器的软件控制系统进行检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6. 定期清洁储能变流器的外部和内部设备,避免灰尘等杂物对设备的影响。
7. 若储能变流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操作人员需要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相关人员。
三、储能变流器的停机程序1. 在停机之前,操作人员需要依照相关程序,逐步关闭储能变流器的各个功能模块。
2. 在停机过程中,操作人员需遵循设备停机程序,确保设备的正常停止,并关掉电源。
3. 在停机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测量并记录设备的关机前的各项参数,以便提供后续分析和维护。
4. 对于计划停机和非计划停机,操作人员需要上报相应的停机报告,并进行故障排除和维护工作。
四、储能变流器的安全措施1. 操作人员在操作储能变流器时必须穿戴相关防护装备,并遵循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用储能逆变器技术条件-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用储能逆变器技术条件-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f2a9b22647d27284b7351a9.png)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用储能逆变器技术条件认证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背景根据能源局发布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实现光伏发电较大规模发展目标,到2015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50 亿千瓦时。
重点在中东部地区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
在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太阳能资源和未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地区,建成并网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
储能逆变器作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关键电力转换设备,其可靠性与耐久性直接影响着光伏电站的运行安全和收益率。
目前,我国光伏并网逆变器质量检测主要依据CNCA/CTS004-2009A、CNCA/CTS0006-2010标准对并网逆变器进行安全、并网和电磁兼容测试。
近年来,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用储能逆变器的安全、性能、可靠性等方面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用户的关注。
然而,国内目前尚没有机构开展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用储能逆变器技术条件检测标准研究工作。
二、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本规范遵守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与它们相符合,无冲突,相关指标符合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实际情况。
三、与现行标准的关系目前,我国还没有光伏并网专用逆变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关光伏并网的标准有 GB/T 19939-2005《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20046-2006《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这两个标准主要是从光伏并网系统的角度出发,对逆变器提出了部分有关电能品质、安全保护功能提出了要求,但是并不全面,尤其是缺少绝缘耐压、孤岛效应、电磁兼容以及环境试验,而这些项目直接应到光伏并网系统的持续、安全和可靠运行。
光伏并网逆变器金太阳认证所采用标准为CNCA/CTS004-2009A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专用逆变器技术条件、CNCA/CTS0006-2010光伏发电系统用电力转换设备的安全。
储能变流器检测技术规程
![储能变流器检测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c27aff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f.png)
储能变流器检测技术规程储能变流器检测技术规程一、引言储能变流器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它可以将电网中的电能储存在电池组中,然后在需要时将其释放出来,减少电网对电力峰值的需求,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技术规程旨在为储能变流器的检测提供统一的标准,保证其安全、可靠地运行。
二、适用范围本技术规程适用于所有储能变流器的检测,包括但不限于充电状态检测、充电/放电效率检测、保护功能检测等。
三、检测要求1. 充电状态检测对于储能变流器的充电状态,应当采用可靠的测试方法进行检测,并记录测试数据。
如果充电状态超出规定范围,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2. 充电/放电效率检测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放电效率是其性能的重要指标,应当使用标准的测试方法进行检测,记录测试数据并参照相关标准进行评估和判断。
如果效率低于规定要求,则需要进行相应的修复和调整。
3. 保护功能检测储能变流器应当配备相应的保护功能,包括欠压保护、过压保护、过流保护等。
在检测时,应当对这些保护功能进行测试,记录测试数据并评估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如果某一保护功能不能正常工作,则需要进行相应的维修和调整。
四、检测方法1. 初步检测在初步检测中,应当对储能变流器的安装情况、电器连接情况、冷却系统、所需电力等方面进行检查。
同时,还需要检查软件系统是否正常、控制参数是否正确等。
必要时,可以使用特殊的测试仪器进行检测和测量。
2. 稳态规律检测在稳态规律检测中,应当使用标准的测试方法进行检测,记录测试数据,并根据标准要求进行评估和判断。
这些测试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等各项参数的测量和分析。
3. 动态规律检测进行动态规律检测时,应当对储能变流器进行负载情况下的性能测试,包括充电效率、放电效率、温升情况等方面。
必要时,可以采用多种负载模式进行测试,包括恒功率模式、线性负载模式、非线性负载模式等。
五、检测结果处理1. 测试数据记录在检测过程中,必须记录所有测试数据,包括测试的参数、仪器读数和测量时间等。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用储能逆变器技术条件》(申请备案稿)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用储能逆变器技术条件》(申请备案稿)](https://img.taocdn.com/s3/m/20b8eeadf524ccbff12184a9.png)
CNCA/CTS00**-2013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技术规范CQC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用储能逆变器技术条件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PV Energy storage inverter used for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发布目录目录 (I)前言 (V)1 范围和目的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产品类型 (4)5 产品标识和资料 (4)5.1 标识 (4)5.1.1 一般要求 (4)5.1.2 产品额定参数 (5)5.1.3 设备零部件及接口 (5)5.1.4 标识的耐久性 (5)5.2 文档资料 (5)5.2.1 一般要求 (5)5.2.2 安装说明 (6)5.2.3 操作说明 (6)5.2.4 维护说明 (6)6 使用、安装及运输条件 (7)6.1 正常使用、安装及运输条件 (7)6.1.1 正常使用条件 (7)6.1.2 运输和储存 (7)6.1.3 安装 (8)6.2 非正常使用、安装及运输条件 (8)6.2.1 总则 (8)6.2.2 非正常条件 (8)6.2.3 大气条件 (8)6.2.4 安装条件 (8)7 结构和性能要求 (8)7.1 结构材料 (8)7.1.1 温升 (8)7.1.2 紫外暴露 (9)7.1.3 设备防护等级 (9)7.2 电击防护要求 (9)7.2.1 一般要求 (9)7.2.2 直接接触防护要求 (9)7.2.3 间接接触防护要求 (10)7.2.4 绝缘配合 (12)7.2.5 电能危险防护 (19)7.3 机械防护要求 (19)7.3.1 通用要求 (19)7.3.2 运动部件要求 (19)7.3.3 稳定性试验 (20)7.3.4 搬运措施 (20)7.3.5 抛射出的零部件 (20)7.3.6 接线端子 (20)7.4 防火要求 (21)7.4.1 一般要求 (21)7.4.2 减少引燃和火焰蔓延的方法 (21)7.4.3 材料防火 (22)7.5 基本功能要求 (23)7.5.1 电气参数 (23)7.5.2 自动开关机 (23)7.5.3 软启动 (23)7.5.4 恢复并网 (24)7.5.5 通讯 (24)7.5.6 冷却系统 (24)7.5.7 防雷 (24)7.5.8 噪声 (24)7.6 电能质量 (24)7.6.1 谐波和波形畸变 (24)7.6.2 功率因数 (25)7.6.3 三相不平衡度 (25)7.6.4 直流分量 (25)7.7 电气保护功能要求 (25)7.7.1 过/欠压保护 (25)7.7.2 交流输出过/欠频保护 (26)7.7.3 相序或极性错误 (26)7.7.4 直流输入过载保护 (26)7.7.5 短路保护 (26)7.7.6 反放电保护 (27)7.7.7 防孤岛保护 (27)7.7.8 低电压穿越 (27)7.7.9 操作过电压 (27)7.8 电磁兼容 (28)7.8.1 发射测试 (28)7.8.2 抗扰度要求 (29)7.9 功率控制 (30)7.9.1 有功功率控制 (30)7.9.2 电压/无功调节 (30)7.10 安装要求 (31)7.10.1 方阵绝缘阻抗检测 (31)7.10.2 方阵残余电流检测 (31)7.11 孤岛运行要求 (32)7.12 运行状态可视化 (32)7.13 故障记录 (33)7.14 并/离网切换时间 (33)7.15 充放电转换时间 (33)7.16 次日发电量预测 (33)7.17 终止充放电功能 (33)7.18 电池出力不均 (33)7.19 电池工作状态调节 (33)7.20 上传量 (33)7.21 可接收信息量 (33)7.22 命令响应 (33)7.23 对储能电池管理系统(BMS)基本要求 (33)7.23.1 数据采集系统精度要求 (33)7.23.2 保护功能 (34)7.23.3 数据采集功能 (34)7.23.4 显示功能 (34)7.23.5 诊断功能 (34)7.23.6 故障诊断和容错 (34)7.23.7 储能电池的安装 (34)7.23.8 可触及性和可维护性 (34)7.23.9 振动 (34)7.23.10 距离 (34)7.23.11 绝缘 (35)7.23.12 布线 (35)7.23.13 热管理 (35)7.24 B MS电池管理系统环境试验 (35)7.24.1 高温工作试验 (35)7.24.2 高温贮存试验 (35)7.24.3 工作温度变化试验 (35)7.24.4 贮存温度变化试验 (35)7.24.5 低温工作试验 (35)7.24.6 低温贮存试验 (35)7.24.7 恒定湿热试验 (36)7.24.8 恒定湿热工作试验 (36)7.24.9 工作时间漂移 (36)7.24.10 温度系数 (36)7.25 储能逆变器环境试验 (36)7.25.1 低温启动试验 (36)7.25.2 高温启动及工作试验 (36)7.25.3 恒定湿热试验 (36)附录 A (37)附录 B (38)附录 C (40)附录D (42)附录E (44)附录F (45)附录G (46)附录H (47)附录I (48)附录J (49)附录K (50)附录L (51)附录M (55)附录N (56)参考文献 (57)前言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以及分布式光伏电站等已经在国内广泛应用,为了确保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工程质量,保证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储能变流器检测技术规程
![储能变流器检测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7b3d4f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e.png)
储能变流器检测技术规程
储能变流器检测技术规程
1.引言
本规程旨在规范储能变流器检测工作,确保其运行稳定、可靠。
储能变流器是储能系统中的核心组件之一,对储能系统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储能变流器检测至关重要。
2.检测方法
2.1 外观检测
储能变流器的外观检测应包括外观尺寸、外观颜色、表面状态、电缆接线盘及接线盒、接线是否牢固等检测。
如果在检测中发现变形、表面损伤、破裂等问题,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2.2 电性能检测
储能变流器的电性能检测需要进行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流、功率因数等方面的检测。
在检测中,应注意检测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
2.3 控制系统检测
储能变流器的控制系统是关键部分之一,需要对其进行完整性、稳定性、响应时间等方面的检测。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3.检测结果与记录
检测完成后,应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生产部门或维修部门进行维修或更换。
检测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记录,包括检测时间、检测人员、检测结果等信息。
4.检测周期
储能变流器的检测周期应根据其使用环境、运行时间等因素确定。
一般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检测。
5.结论
储能变流器是储能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检测工作至关重要。
通
过规范的检测工作,可以确保储能变流器的运行稳定、可靠,保障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
(技术规范标准)光伏发电逆变器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光伏发电逆变器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ddc849fb9f3f90f77c61b23.png)
500kW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试验中心用)500kW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1 概述本技术规范规定了500kW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以下简称光伏逆变器)的环境条件、基本参数、技术要求、检验规则、验收规范等。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500kW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以下简称光伏逆变器)的制造、出厂检验及验收。
2 引用标准GB/T 191-19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准GB/T 3859.1-93 半导体变流器基本要求的规定GB/T 3859.2-93 半导体变流器应用导则GB/T 3859.3-93 半导体变流器变压器和电抗器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 15945-2008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T 18481-2001 电能质量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GB/T 13422-1992 半导体电力变流器电气试验方法GB/T 18479-2001 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GB/T 19064-2003 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GB-Z 19964-2005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19939-2005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20046-2006 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CNCA/CTS 0004-2009 《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3使用环境条件光伏逆变器的使用环境条件如表1所示。
表1 使用环境条件4 基本参数光伏逆变器的基本参数如表2所示。
5 技术要求a)输出电压变化范围:不应超过额定值的±10%;b)输出频率范围:光伏逆变器应与电网同步运行,输出频率偏差不应超过±0.5Hz;c)输出电压波形畸变率及各次谐波满足国标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要求;d)输出电压三相不平衡度满足国标GB/T15543-200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的要求;e)直流分量并网运行时,光伏逆变器向电网馈送的直流电流不应大于逆变器输出电流额定值的0.5%;f)功率因数要求:当光伏逆变器输出功率大于额定输出功率的50%时,滞后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98;g)负载能力1)输入电压与输出功率为额定值,环境温度为25℃时,光伏逆变器连续可靠工作时间应不低于4小时;2)输入电压为额定值,输出功率为额定值的125%时,光伏逆变器安全工作时间应不低于1min;3)输入电压为额定值,输出功率为额定值的150%时,光伏逆变器安全工作时间应不低于2s;h)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及软启动的功能;i)介电性能:满足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耐压要求;j)保护性能:光伏逆变器应具有过压/欠压保护、过频/欠频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极性反接保护、恢复并网、反放电保护、孤岛效应保护等。
PCS储能单元技术规范书
![PCS储能单元技术规范书](https://img.taocdn.com/s3/m/eb36477d1ed9ad51f01df219.png)
XX光伏微网示范项目储能单元及储能变流器(PCS)技术规范书编制:复核:审核:批准:一、一般规定与规范1总则1.1.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和有关最新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同时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1.2.卖方应参加所供设备在现场的调试运行。
试运行中如出现质量问题应负责及时处理。
1.3.如未对本规范书提出偏差,将认为卖方提供的设备符合规范书和标准的要求。
1.4.技术条件签订后,卖方应指定负责本工程的项目经理,负责协调卖方在工程中的各项工作,如设计图纸、工程进度、设备制造、包装运输、现场安装、调试验收等。
1.5.本技术规范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与设计单位共同协商解决,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GB/T 18479-2001 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DL/T 527-2002 静态继电保护装置逆变电源技术条件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4537-199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GB 14598.27-200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DL/T 478-2010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 3859.1-1993 半导体变流器基本要求的规定GB 3859.2-1993 半导体变流器应用导则GB 3859.3-1993 半导体变流器变压器和电抗器GB/T 17626 -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 14048.1-2006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GB 7947-2006 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导体的颜色或数字标识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 60529:1998)GB/T 15945-1995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GB/T 4942.2-1993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IEC 60364-7-712 低压电气安装部分7-712:特殊安装和地点的要求--太阳能光伏供电系统IEC 60947-3 低压开关第三部分:开关、断路器、开关-断路器和保险丝整合单元电磁兼容性相关标准: EN50081或同级以上标准EMC相关标准: EN50082或同级以上标准电网干扰相关标准: EN61000或同级以上标准电网监控相关标准: UL1741或同级以上标准电磁干扰相关标准: GB9254或同级以上标准GB/T 14598.9 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GB/T 14598.14 静电放电试验GB/T 17626.8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4598.3-2006 绝缘试验JB-T 7064-1993 半导体变流器通用技术条件GB2406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GB/T 2900.11—1988 电工术语蓄电池名词术语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GB 2900.11—88 蓄电池名词术语GB 13337.1—91 固定型防酸式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JISC 8707—1992 阴极吸收式密封固定型铅酸蓄电池以及其他IEC标准。
储能变流器技术要求
![储能变流器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bf3c92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d.png)
储能变流器技术要求储能变流器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储能介质中的化学能、机械能或电磁能,以便在需要时再将其转换为电能供应给负载的设备。
储能变流器技术的发展对于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储能变流器的性能和可靠性,以下是对储能变流器技术的要求。
1.高效性能:储能变流器的效率应尽可能高,以确保尽量少的能量损失。
高效能的储能变流器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
2.快速响应:储能变流器应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储能介质中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并将其供应给负载。
快速响应的储能变流器可以满足对电能供应的快速要求。
3.稳定性和可靠性:储能变流器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在各种工作环境下持续稳定地工作。
稳定可靠的储能变流器可以确保电能的正常供应,减少意外停电的风险。
4.高功率密度:储能变流器应具备较高的功率密度,以便在有限的空间内存储和转换更多的能量。
高功率密度的储能变流器可以提高能源的存储效率,减小设备的体积和重量。
5.安全性:储能变流器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能够避免因电气故障而引发火灾或其他安全事故。
安全性是储能变流器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要求。
6.兼容性:储能变流器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不同类型的能源存储系统和负载设备进行有效的连接和交互。
兼容性可以提高储能变流器的适用范围和灵活性。
7.智能化:储能变流器应具备智能化的特性,能够通过自动控制和优化算法实现对储能和电能的智能管理。
智能化的储能变流器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8.可调节性:储能变流器应具备可调节的特性,能够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和储能介质特性进行调节和优化。
可调节性可以提高储能变流器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9.环境友好性:储能变流器应具备良好的环境友好性,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环境友好的储能变流器可以更好地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储能变流器技术的要求包括高效性能、快速响应、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功率密度、安全性、兼容性、智能化、可调节性和环境友好性等方面。
储能变流器技术规范
![储能变流器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deca0a13968011ca2009174.png)
储能变流器技术规范1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吐鲁番示范区屋顶光伏电站暨微电网试点工程储能双向变流器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书)招标人:龙源吐鲁番新能源有限公司设计单位:龙源(北京)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七月目录I2 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储能系统储能双向变流器技术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相关概念及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设计和运行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规范和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 储能双向变流器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2 变流器通讯设置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3设备及元器件品质承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包装、装卸、运输与储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S储能单元技术规范书
![PCS储能单元技术规范书](https://img.taocdn.com/s3/m/eb36477d1ed9ad51f01df219.png)
XX光伏微网示范项目储能单元及储能变流器(PCS)技术规范书编制:复核:审核:批准:一、一般规定与规范1总则1.1.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和有关最新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同时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1.2.卖方应参加所供设备在现场的调试运行。
试运行中如出现质量问题应负责及时处理。
1.3.如未对本规范书提出偏差,将认为卖方提供的设备符合规范书和标准的要求。
1.4.技术条件签订后,卖方应指定负责本工程的项目经理,负责协调卖方在工程中的各项工作,如设计图纸、工程进度、设备制造、包装运输、现场安装、调试验收等。
1.5.本技术规范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与设计单位共同协商解决,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GB/T 18479-2001 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DL/T 527-2002 静态继电保护装置逆变电源技术条件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4537-199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GB 14598.27-200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DL/T 478-2010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 3859.1-1993 半导体变流器基本要求的规定GB 3859.2-1993 半导体变流器应用导则GB 3859.3-1993 半导体变流器变压器和电抗器GB/T 17626 -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 14048.1-2006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GB 7947-2006 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导体的颜色或数字标识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 60529:1998)GB/T 15945-1995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GB/T 4942.2-1993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IEC 60364-7-712 低压电气安装部分7-712:特殊安装和地点的要求--太阳能光伏供电系统IEC 60947-3 低压开关第三部分:开关、断路器、开关-断路器和保险丝整合单元电磁兼容性相关标准: EN50081或同级以上标准EMC相关标准: EN50082或同级以上标准电网干扰相关标准: EN61000或同级以上标准电网监控相关标准: UL1741或同级以上标准电磁干扰相关标准: GB9254或同级以上标准GB/T 14598.9 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GB/T 14598.14 静电放电试验GB/T 17626.8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4598.3-2006 绝缘试验JB-T 7064-1993 半导体变流器通用技术条件GB2406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GB/T 2900.11—1988 电工术语蓄电池名词术语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GB 2900.11—88 蓄电池名词术语GB 13337.1—91 固定型防酸式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JISC 8707—1992 阴极吸收式密封固定型铅酸蓄电池以及其他IEC标准。
光伏储能相关技术标准
![光伏储能相关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c06ed3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a.png)
光伏储能相关技术标准光伏储能技术标准是指为了规范和指导光伏储能相关设备、系统和工程项目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和维护所制定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光伏储能技术的标准化是保障光伏储能系统质量和安全、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围绕光伏储能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
一、光伏储能系统技术标准1. 光伏组件标准光伏组件是光伏储能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系统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
对光伏组件的材料、结构、性能、标称功率、温度特性、防护等方面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包括标准测试方法、认证标准等。
2. 储能设备标准光伏储能系统中的储能设备主要包括锂电池、钠硫电池、铅酸电池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储能设备应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包括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能、温度特性等方面的要求。
3. 逆变器标准逆变器是光伏储能系统中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关键设备,应制定其电气性能、效率、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包括交流输出电压、频率、波形质量等要求。
4. 整体系统标准光伏储能系统是由光伏组件、储能设备、逆变器、电网连接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应制定相关的整体系统技术标准,包括系统设计、接口标准、联动控制、安全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二、光伏储能工程设计与安装标准1. 工程设计规范根据光伏储能系统的不同应用场景,例如分布式光伏储能项目、光伏储能电站等,制定相应的工程设计规范,包括系统容量计算、布局配置、工程材料选用、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
2. 安装施工规范光伏储能系统的安装施工关系到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应制定安装施工规范,包括现场施工流程、材料搭接连接、设备安装调试、系统联调验收等内容。
三、光伏储能运维与维护标准1. 运维管理规范针对光伏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应制定相应的运维管理规范,包括设备检修、故障处理、数据监测分析、运行维护计划等内容。
2. 安全管理标准光伏储能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应制定相关安全管理标准,包括应急预案、事故处理流程、作业安全规范等方面的要求。
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要求 2023
![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要求 2023](https://img.taocdn.com/s3/m/973a90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1.png)
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要求 2023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化学储能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储存方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储能变流器作为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关键部件,对其性能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满足未来能源系统的需要,对储能变流器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本文将从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和应用需求等方面对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要求进行分析。
一、技术要求1.高效性能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在能量转换过程中需要具备高效率,能够将储能系统中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或者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储能变流器需要具备高效、稳定的变换效能,保证能源转换的最大化。
2.宽工作温度范围在实际应用中,电化学储能系统往往需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运行,因此储能变流器需要具备宽工作温度范围,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温度变化,保证储能系统的稳定运行。
3.高可靠性储能变流器作为关键的能源转换部件,需要具备高可靠性,能够在长时间、高频率的运行条件下保持稳定性能,减少系统的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智能控制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储能变流器还需要具备智能控制功能,能够实现对储能系统的精细化控制和监测,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5.安全性能储能变流器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能够在意外情况下实现快速、准确的故障隔离和保护,确保系统和人身安全。
二、性能指标1.转换效率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的转换效率直接影响能量转换的损耗和系统的整体性能,因此需要在设计阶段就确定合理的转换效率指标,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2.输出波形失真储能变流器在电能转换过程中会产生输出波形失真,影响储能系统的供电质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精准控制,使得输出波形失真尽可能小。
3.响应速度储能变流器需要具备快速的响应速度,能够在系统需求变化时及时调整输出电压和电流,提高能源转换的响应性和稳定性。
4.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是衡量储能变流器功率质量的重要指标,合理控制储能变流器的功率因数,能够降低系统损耗并提高能量利用率。
7阅 储能变流器技术规范-文章提出了详尽的关于PCS的技术要求,黄色为重点
![7阅 储能变流器技术规范-文章提出了详尽的关于PCS的技术要求,黄色为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39a5e6eaf45b307e9719744.png)
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吐鲁番示范区屋顶光伏电站暨微电网试点工程储能双向变流器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书)招标人:龙源吐鲁番新能源有限公司设计单位:龙源(北京)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七月目录1 总则 (1)2 工程概况 (3)3 储能系统储能双向变流器技术规范 (5)3.1相关概念及定义 (6)3.2设计和运行条件 (6)3.3规范和标准 (7)3.4技术要求 (9)3.4.1 储能双向变流器技术要求 (9)3.4.2 变流器通讯设置要求 (14)3.4.3设备及元器件品质承诺 (16)3.5包装、装卸、运输与储存 (16)3.5.1 概述 (16)3.5.2 包装 (16)3.5.3 装运及标记 (17)3.5.4 装卸 (18)3.5.5 随箱文件 (19)3.5.6 储存 (19)3.5.7 质量记录 (19)3.6性能表(投标人细化填写) (19)4 安装、调试、试运行 (21)4.1安装 (21)4.2设备调试 (22)4.3设备试运行 (22)5 质量保证和试验 (22)5.1质量保证 (22)5.2试验 (23)5.3型式试验 (23)5.4工厂试验FAT (23)5.5现场试验SAT (24)5.5.1 现场调试 (24)5.5.2 现场试验 (24)5.6整体考核验收 (24)附录1 技术差异表 (25)附录2 供货范围 (26)附录3 技术资料及交付进度 (28)附录4 设备检验和性能验收试验 (34)附录5 技术服务和设计联络 (37)附录6 投标文件附图 (41)附录7 运行维护手册 (42)附录8 投标人需要说明的其他技术问题 (43)1 总则1.1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吐鲁番示范区屋顶光伏电站暨微电网试点工程的1MWh储能系统储能双向变流器,包括储能变流器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与服务要求。
本技术规范书中,标记有“▲”的条款将作为技术评标的重要考核依据;标记有“★”的条款如不满足,将作为废标处理。
光储一体化变流器技术要求 标准起草
![光储一体化变流器技术要求 标准起草](https://img.taocdn.com/s3/m/a1807c2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7.png)
一、引言光储一体化变流器技术是指将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通过变流器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和能量存储的协同运行。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能源转型的迫切需求,光储一体化变流器技术已经成为了当前能源技术领域的热点之一。
为了进一步推动该技术的发展,制定并实施相关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光储一体化变流器技术要求的标准起草进行探讨。
二、技术要求1. 兼容性要求光储一体化变流器应该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适配不同型号、不同品牌的光伏组件和储能设备,同时能够与电网进行良好的互动,确保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2. 高效能要求光储一体化变流器应具备高效能转换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的能量利用率,降低能量损耗,提升整体系统的发电效率和储能效率。
3. 安全稳定性要求光储一体化变流器在操作过程中应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包括防雷击、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多重安全措施,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4. 智能控制要求光储一体化变流器应具备智能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的精准控制和监测,有效提高系统的可调度性和灵活性,提升系统的整体智能化水平。
5. 标准化要求光储一体化变流器应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为产品的国际化进程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标准起草1. 参考文献和标准规范在起草光储一体化变流器技术要求的标准过程中,应该充分参考国际上已有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比如IEC、IEEE等标准,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标准主体结构光储一体化变流器技术要求的标准应该包括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测试方法、质量控制和保证等内容,确保标准具有系统完整和可操作性。
3. 标准内容填写在起草光储一体化变流器技术要求的标准过程中,应该充分梳理和整理技术要求,确保标准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出现模糊和歧义,同时要充分考虑未来的技术发展和需求。
光储一体化变流器技术要求 标准起草
![光储一体化变流器技术要求 标准起草](https://img.taocdn.com/s3/m/46f4e1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7.png)
光储一体化变流器技术要求标准起草光储一体化变流器技术要求的标准是为了规范并要求光储一体化变流器的设计和制造过程,确保其具有稳定的性能和可靠的工作。
以下是光储一体化变流器技术要求标准的内容:1.功能要求光储一体化变流器应具备多种电源接口,能够适应不同的光伏发电系统,并能够有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存储于储能装置中。
同时,在需要时能够将储能设备的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输出给电网。
2.效率要求光储一体化变流器的转换效率应该尽可能高,以确保太阳能的最大利用率。
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和优化的组件选择,最大程度地减少能量的损耗。
3.稳定性要求光储一体化变流器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在各种工作环境下正常工作。
在电网电压波动、温度变化等情况下,光储一体化变流器应具备自适应能力,能够自动调节工作状态以确保输出电流的稳定性。
4.安全性要求光储一体化变流器应具备过压、过流、短路等保护功能,以确保变流器和电网的安全性。
在发生故障或意外情况时,应具备及时断开连接并提供告警信息的能力。
5.可靠性要求光储一体化变流器应具备长寿命和高可靠性。
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使用高质量的材料和组件,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其能够在多年的运行中保持稳定的性能。
6.通信要求光储一体化变流器应具备远程监控和管理的功能,能够通过通信接口连接到监控系统,并能够与光伏发电系统的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实现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行。
7.环境要求光储一体化变流器应具备防尘、防水、防腐蚀等性能,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的工作。
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对其密封性、材料耐久性等进行充分考虑。
总结:光储一体化变流器技术要求的标准致力于规范其设计和制造过程,以确保光储一体化变流器具备多种功能、高效率、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标准中还提到了通信要求和环境要求,以满足与其他系统设备的数据交换和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的需要。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可以推动光储一体化变流器技术的发展,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促进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光伏储能相关技术标准
![光伏储能相关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32ba9d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0.png)
光伏储能相关技术标准一、引言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光伏储能技术在能源转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光伏储能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对于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制定并遵循光伏储能技术标准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光伏储能技术标准的制定原则、关键技术要求以及相关的应用标准。
二、制定原则1. 综合性:光伏储能技术标准应当综合考虑光伏发电技术、储能技术、逆变技术等多个领域的要求,确保光伏储能系统的安全、高效和可靠。
2. 可行性:制定的技术标准应考虑到当前的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保证技术标准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3. 开放性:技术标准应当遵循国际技术标准的原则,保证光伏储能技术与国际接轨,并且鼓励各国间的技术合作和交流。
三、关键技术要求1. 储能设备的电池性能要求:光伏储能系统的电池应具备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温度适应性和安全性等特点,以满足系统对电能的存储需求。
2. 逆变器的稳定性要求:逆变器作为光伏储能系统的核心设备,应具备高效、稳定的电能转换能力,并保证输出电能的波形质量和电压稳定性。
3. 系统的安全保护要求:光伏储能系统应具备完备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过压保护、过流保护、过温保护等功能,确保系统在异常情况下能及时停止运行并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
4. 智能管理系统的要求:光伏储能系统应具备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储能系统的远程监控、智能调度和运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益和运行稳定性。
四、应用标准1. 光伏储能系统设计与安装标准:包括系统设计的原则、选址、电网连接、设备安装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系统的规范布置和安全运行。
2. 光伏储能系统运行维护标准:包括系统运行的监测、维护和故障排除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3. 光伏储能系统性能评估标准:包括系统能量转换效率、循环寿命、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估指标,用于评估系统的实际性能和质量。
五、结语光伏储能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光伏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能光伏逆变并网及储能电站技术方案
![太阳能光伏逆变并网及储能电站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f3d9df0740be1e640e9ad5.png)
储能电站(系统)技术方案2010年11月目录1.概述 (3)2.设计标准 (4)3.储能电站(配合光伏并网发电应用)详细方案 (5)3.1系统架构 (5)3.2光伏发电子系统 (6)3.3储能子系统 (6)3.4并网控制子系统 (15)3.5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子系统 (17)4.储能电站(系统)整体发展前景 (19)1.概述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早期主要用于孤立电网的调频、热备用、调压和备份等。
电池储能系统在新能源并网中的应用,国外也已开展了一定的研究。
上世纪90年代末德国在Herne1MW的光伏电站和Bocholt2MW的风电场分别配置了容量为1.2MWh的电池储能系统,提供削峰、不中断供电和改善电能质量功能。
从2003年开始,日本在Hokkaido 30.6MW风电场安装了6MW/6MWh的全钒液流电池(VRB)储能系统,用于平抑输出功率波动。
2009年英国EDF电网将600kW/200kWh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配置在东部一个11KV配电网STATCOM中,用于潮流和电压控制,有功和无功控制。
总体来说,储能电站(系统)在电网中的应用目的主要考虑“负荷调节、配合新能源接入、弥补线损、功率补偿、提高电能质量、孤网运行、削峰填谷”等几大功能应用。
比如:削峰填谷,改善电网运行曲线,通俗一点解释,储能电站就像一个储电银行,可以把用电低谷期富余的电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的时候再拿出来用,这样就减少了电能的浪费;此外储能电站还能减少线损,增加线路和设备使用寿命;优化系统电源布局,改善电能质量。
而储能电站的绿色优势则主要体现在:科学安全,建设周期短;绿色环保,促进环境友好;集约用地,减少资源消耗等方面。
2.设计标准GB21966-2008锂原电池和蓄电池在运输中的安全要求GJB4477-2002锂离子蓄电池组通用规范QC/T743-2006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GB/T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200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2297-1989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GB/T18479-2001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GB/T19939-2005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20046-2006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GB2894安全标志(neq ISO3864:1984)GB16179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T178830.2S和0.5S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DL/T448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定DL/T614多功能电能表DL/T645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5202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J/T11127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IEC61000-4-30电磁兼容第4-30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IEC60364-7-712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2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太阳光伏(PV)发电系统3.储能电站(配合光伏并网发电应用)详细方案3.1系统架构在本方案中,储能电站(系统)主要配合光伏并网发电应用,因此,整个系统是包括光伏组件阵列、光伏控制器、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逆变器以及相应的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系统等在内的发电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吐鲁番示范区屋顶光伏电站暨微电网试点工程储能双向变流器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书)招标人:龙源吐鲁番新能源有限公司设计单位:龙源(北京)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七月目录1 总则 (1)2 工程概况 (3)3 储能系统储能双向变流器技术规范 (6)3.1相关概念及定义 (6)3.2设计和运行条件 (6)3.3规范和标准 (7)3.4技术要求 (9)3.4.1 储能双向变流器技术要求 (9)3.4.2 变流器通讯设置要求 (15)3.4.3设备及元器件品质承诺 (16)3.5包装、装卸、运输与储存 (16)3.5.1 概述 (16)3.5.2 包装 (16)3.5.3 装运及标记 (17)3.5.4 装卸 (19)3.5.5 随箱文件 (19)3.5.6 储存 (19)3.5.7 质量记录 (19)3.6性能表(投标人细化填写) (20)4 安装、调试、试运行 (21)4.1安装 (21)4.2设备调试 (22)4.3设备试运行 (22)5 质量保证和试验 (22)5.1质量保证 (22)5.2试验 (23)5.3型式试验 (23)5.4工厂试验FAT (23)5.5现场试验SAT (24)5.5.1 现场调试 (24)5.5.2 现场试验 (24)5.6整体考核验收 (24)附录1 技术差异表 (26)附录2 供货范围 (27)附录3 技术资料及交付进度 (29)附录4 设备检验和性能验收试验 (35)附录5 技术服务和设计联络 (38)附录6 投标文件附图 (42)附录7 运行维护手册 (43)附录8 投标人需要说明的其他技术问题 (44)1 总则1.1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吐鲁番示范区屋顶光伏电站暨微电网试点工程的1MWh储能系统储能双向变流器,包括储能变流器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与服务要求。
本技术规范书中,标记有“▲”的条款将作为技术评标的重要考核依据;标记有“★”的条款如不满足,将作为废标处理。
1.3 ▲投标人提供的储能变流系统必须在可靠、稳定运行,有充分的技术措施保证储能系统安全,并提供相关的第三方测试报告。
在投标文件中提供根据整个储能变流系统的功能和技术要求制定的完整解决方案,方案中至少应包括储能装置的集成方案、就地监测方案、设备一体化运输方案、一体化安装方案、调试方案、验收方案、运行维护方案、安全措施方案等,投标文件中应针对上述各方案分列专门章节详细描述。
此外,投标文件还应对本招标文件中所提各项要求均有响应,且在技术和经济上应确保合理。
1.4 本招标文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人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标准、相关最新工业标准及本招标文件其他技术要求的优质产品。
如果所引用的标准之间不一致或本招标文件所使用的标准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则按要求较高的标准执行。
1.5 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的条文提出差异,则意味着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招标文件的要求。
如有与本招标文件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必须逐项在“技术偏差表”中列出。
1.6 不论中标与否,投标人对其持有的招标人的事务、业务或操作方法等机密信息和技术文件实行严格保密,并签定保密协议;除非招标人授权,投标人不得在任何时候向任何人透露任何保密信息。
1.7 在签订合同之后,招标人保留对本技术规范书提出补充要求和修改的权利,投标人应予以配合。
如提出修改,将根据需要,招标人与投标人应召开设计联络会,具体项目和条件由招标人、投标人双方商协商确定。
1.8 由于本项目在国内外尚无相同的工程案例参考,将会涉及较多的科研内容,投标方应对上述科研工作予以充分的认识及全力配合,按要求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参加投标人组织的设计联络会以及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1.9中标后投标人应协同设计方完成深化方案设计,配合施工图设计,配合储能系统调试和验收,并承担培训及其它附带服务。
1.10 本技术规范中涉及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
2 工程概况2.1 工程项目名称: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吐鲁番示范区屋顶光伏电站暨微电网试点工程。
2.2 工程项目地点:吐鲁番位于新疆东部,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心。
吐鲁番市是吐鲁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180公里。
地理坐标:东经88°51′--89°54′,北纬41°20′--43°35′。
吐鲁番示范区地理坐标为:北纬42.54东经89.11,时区为东6区。
2.3项目规模本项目光伏电站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设计。
吐鲁番示范区起步区一期工程居住建筑部分光伏板装机容量预计达到8.718MWp,最终装机容量为13.4MWp。
采用功率为235Wp的光伏组件,组件支架全部采用固定支架。
光伏电站首年发电量约为1801.8万kWh /年。
电池阵列1电池阵列2图1 储能系统总体配置图图2 储能系统组成图2.4 电站工程主要建设方案本项目光伏电站采用10kV升压方案。
光伏阵列所产生的直流电经逆变器逆变后所的交流电电压为0.4kV,光伏系统直接接入用户配电间,在每栋楼楼顶分散设置逆变器室。
多余电量汇流后经箱变升压至10kV,由箱变形成环网接至10kV开闭所,然后双回10kV出线并网。
本项目光伏电站10kV开闭所为屋内配电装置,单母线三分段接线。
本项目建10kV间隔40个,分别为:出线间隔20回,进线间隔2回,PT间隔3个,接地消弧间隔2个,备用间隔6回,无功补偿间隔2回,电动汽车充电间隔1回,储能单元(1MWh铅酸蓄电池)间隔1回,母联间隔2回,所用变间隔1回。
上网电量关口计量点设在10kV出线侧。
本工程电站能量管理系统采用全数字化电气能量管理系统,全站具有统一的数据模型和通信平台。
电站可监控至每一个光伏及储能组串的运行参数。
本工程10kV配电装置按常规采用全数字化电气能量管理系统来实现控制、保护、测量、远动等全部功能,包括配电装置的数据采集及监控、微机保护信息的采集与监视、断路器及主要电动隔离开关的就地与远方操作等功能。
2.5工程建设条件(1)场址用地条件吐鲁番市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土壤以砂壤和黄色粘土为主,属微碱性,有机质少。
吐鲁番市地处新疆东部荒漠化地区,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而当地气候独具特色,太阳能、浅层地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极其丰富,具有良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
(2)交通运输条件吐鲁番市新区位于吐鲁番市区东面的戈壁滩上,距离老城区5公里,北依火焰山,东临吐哈油田作业区,西北紧邻著名的葡萄沟景区,原312国道从中部穿过。
新区规划范围确定为:北至葡萄沟水库,南至312国道以南约2公里,西至葡萄乡路东,东以收费站以东2公里为界,新区总面积8.81平方公里。
(3)气象条件吐鲁番市地处新疆东部荒漠化地区,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
气候特点表现为日照长、气温高、降水少、春季多大风等,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平均气温为14.4℃,极端最高气温47.8℃(2008年8月4日),极端最低气温-25.2℃(1975年12月20日);无霜期234天;年平均降水量15.6mm,年平均蒸发量2545.7mm,年平均大风日数16天。
冬季最大冻土深度83cm(1977年2月)。
吐鲁番地区近30年平均的太阳能资源年总量为1524.77kWh/m2,年均日照时数达2912.3h以上。
(4)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形、地貌单一,地层较为简单;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判定该场地属抗震有利地段,适宜修建拟建物。
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土为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类,标准冻深0.83米。
综合评价场地土具弱腐蚀性,其防护应符合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相关规定。
本场地可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3 储能系统储能双向变流器技术规范本技术与服务规范书内容包括储能变流器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与服务要求。
主要包括:储能双向变流器及通讯装置和配套软件等组成部分。
3.1 相关概念及定义本补充定义围绕本次招标对电池储能系统装置、单元部件及其特性的进行规定,只适用于本项目招标、合同签订及执行,标书中的定义将在实际合同执行时延续。
阀控式储能用铅酸蓄电池valve-regulated lead-acid batteries for energy storage 各个电池是密封的,但都带有在内压超出预定值时允许气体逸出的阀的储能用铅酸蓄电池(简称:阀控式蓄电池)。
注:这种电池在正常情况下不能添加电解液。
蓄电池周围温度ambient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蓄电池外壁距离5cm以内的温度。
C10———10h率额定容量,单位为安时(Ah)。
C120———120h率额定容量,单位为安时(Ah)。
I10———10h率放电电流,数值为C10/10,单位为安培(A)。
I120———120h率放电电流,数值为犆C120/120,单位为安培(A)。
Ce———实际容量,单位为安时(Ah)。
I ca———充电接受能力试验在充电到10min的电流值,单位为安培(A)。
3.2 设计和运行条件储能双向变流器应在下述条件下连续工作满足其所有性能指标。
表1 环境条件参数表3.3 规范和标准GB/T 18479-2001 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DL/T 527-2002 静态继电保护装置逆变电源技术条件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4537-199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GB 14598.27-200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DL/T 478-2010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 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 d:自由跌落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 c:振动(正弦)GB 3859.1-1993 半导体变流器基本要求的规定GB 3859.2-1993 半导体变流器应用导则GB 3859.3-1993 半导体变流器变压器和电抗器GB/T 17626 -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 14048.1-2006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GB 7947-2006 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导体的颜色或数字标识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 60529:1998)GB/T 15945-1995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GB/T 4942.2-1993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GB 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IEC 60364-7-712 低压电气安装部分7-712:特殊安装和地点的要求--太阳能光伏供电系统IEC 60947-3 低压开关第三部分:开关、断路器、开关-断路器和保险丝整合单元电磁兼容性相关标准: EN50081或同级以上标准EMC相关标准:EN50082或同级以上标准电网干扰相关标准:EN61000或同级以上标准电网监控相关标准:UL1741或同级以上标准电磁干扰相关标准:GB9254或同级以上标准GB/T 14598.9 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GB/T 14598.14 静电放电试验GB/T 17626.8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4598.3-2006 绝缘试验JB-T 7064-1993 半导体变流器通用技术条件以及其他IEC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