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合集下载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摘要】:一个信息系统开发的成败与采用的开发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已有多种开发方法,而目前常用的几种方法有: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和CASE方法。

对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而言,不是所有方法都适合该系统的开发,也不是一个系统只能用到一个方法,对这些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找到合适的方法,同时提出几种方法的结合,发挥各自的优点,作为新的开发方法。

【关键词】:信息系统;结构化;方法;原型法一、信息系统的概念及方法概述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是指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指导思想、逻辑、途径以及工具等的组合。

它涉及的知识面广,至今没有一种统一完备的开发方法,常见的方法主要有: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和CASE方法。

(一)结构化方法结构化方法是在70年代末,为解决当时的“软件危机”而产生的一种面向数据流的系统开发方法。

它以用户至上为原则,采用自顶向下的整体分析和设计和自底向上的逐步实施。

其开发过程(一个生命周期)为:(1)系统规划:初步调查,确定系统目标和总体结构及实施进度,进行可行性研究;(2)系统分析:分析业务流程、数据与数据流程、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提出分析处理方式和新系统方案;(3)系统设计:进行总体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模块功能设计,给出设计方案;(4)系统实施:进行编程和人员培训及数据准备;(5)系统运行与维护: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及局部调整,出问题时提出开发新系统的请求。

(二)原型法原型法是80年代在关系数据库系统(RDBS)、第4代程序生成语言(4GL)和各种系统开发生成环境产生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系统开发方法。

它凭借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给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原型,并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形成实际系统。

开发过程为:(1)确定系统基本要求和功能;(2)构造初始原型;(3)运行、评价、修改原型;(4)确定原型后处理。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1. 确定项目目标和需求: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需求是开始开发的第一步。

这包括识别系统的目标、功能和特性以及用户的需求。

2. 进行项目规划:制定项目计划,包括项目时间表、资源分配和里程碑等。

确保项目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考虑。

3. 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根据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这包括确定系统的组成部分、功能、数据结构和流程等。

4. 进行系统开发:根据系统设计开发系统的各个模块和功能。

这可能涉及编写代码、设计数据库、创建界面等任务。

5. 进行系统测试:对开发完成的系统进行测试,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都符合预期。

6. 进行系统部署:在合适的环境中安装和配置系统。

这可能涉及硬件设备的安装、软件的配置和数据库的设置等。

7. 进行系统维护:在系统正式运行后,对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和支持。

这包括处理用户反馈、修复错误和更新系统等。

8. 进行用户培训:培训系统的最终用户,使他们能够有效地使用系统。

这可能包括提供培训材料、进行培训课程和提供技术支持等。

9. 进行系统评估:对系统的性能和效果进行评估。

这可以通过用户反馈、系统使用情况和系统的业务价值等来确定。

10. 更新系统:根据用户反馈和业务需求,对系统进行更新和改进。

这可通过添加新功能、修复错误和优化性能来实现。

11. 管理项目风险:识别和管理项目开发中的潜在风险。

这包括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监测风险和制定应对措施等。

12. 确保项目质量:确保项目的质量标准得到满足。

这包括进行代码审查、执行单元测试和进行系统集成测试等。

13. 进行项目沟通:确保项目团队之间的有效沟通。

这可以通过定期会议、进度报告和邮件等方式来实现。

14. 使用合适的开发方法论:选择适合项目的开发方法论,如敏捷开发、瀑布模型或迭代开发等。

根据项目的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论来管理和开发系统。

15. 采用适当的技术工具: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技术工具来支持项目的开发和管理。

这可能包括项目管理软件、开发环境和版本控制工具等。

常用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常用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常用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是一个组织系统开发人员和相关利益相关者之间协同工作的过程。

开发方法旨在确保信息系统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并以有效和高质量的方式实现。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1.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瀑布模型是最传统和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采用线性顺序的方式,将开发过程划分为一系列的阶段,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

每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完成后才能开始,因此瀑布模型强调阶段间的线性关系和顺序。

2. 原型模型(Prototyping Model)原型模型是一种迭代的开发方法。

它通过创建一个初步的系统原型来理解和验证用户需求,并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修改和完善原型,直到满足用户需求。

原型模型适用于需求模糊或需要快速开发的项目,可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减少后期修改的工作量。

3. 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增量模型将开发过程分为一系列小的增量和迭代。

每个增量都是一个可工作的子系统,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

每个增量都可以独立完成和验证,并且在后续增量中逐步添加新功能和改进。

增量模型适用于长期项目,可以快速交付部分功能,减少整体项目的风险。

4. 敏捷方法(Agile Methods)敏捷方法是一组灵活、协作和迭代的开发方法。

最常用的敏捷方法之一是Scrum,它将开发过程划分为一个固定的时间段(一般为两周),称为Sprint,在每个Sprint中完成一部分功能。

Scrum强调团队协作、自组织和持续改进,可以快速响应变化,并提供高质量的软件。

5.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螺旋模型将风险管理和迭代开发相结合。

它通过不断评估和处理项目中的风险来推动开发过程。

每个迭代包括需求分析、风险评估、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评估。

螺旋模型适用于复杂项目,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

基于组件的开发方法将系统开发分解为一系列可重用的组件。

信息系统应用开发

信息系统应用开发

15.2 数据库设计步骤
2. 逻辑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把概念结构转化为某种 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通常逻辑结构设计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就是按照 E-R 图向数据模型转换,将概 念结构转化为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第二步则是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以提高系统 效率。 包括:E-R图向数据模型的转换 、数据模型的 优化 。
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和步骤 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
(2)系统运行的适应性,包括系统使用、维 包括:E-R图向数据模型的转换 、数据模型的
调查研究阶段: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对现行 明书的要求,进行组织、安排计划、培训人员等。
护的方便性、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用户满意 第二步则要对设计的物理结构根据某种方法进行
置加以科学详细的设计。 15.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原型化法:该方法是一种考虑到人本身的灵活、 数据库投入正式运行标志着开发任务的基本完
5. 系统评价阶段 多变、依经验行事的特点而产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
从初始到结束划分成若干个预先规定好任务的阶段, 数据库实施、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数据库试运行。
系统评价阶段包括系统维护和评价两方面的内 适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其中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
15.2 数据库设计步骤
3. 数据库物理设计 数据库物理设计是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合 适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其中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 法),它完全依赖于给定的计算机系统。 物理设计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分析得到的各种数据模型,依据在实际 执行时可能产生的数据容量,以及各种数据模型的相 互依赖程度等,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第二步则要对设计的物理结构根据某种方法进行 评价,评价的重点是时间和空间的效率。 包括: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评价物理结构、 数据库实施、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数据库试运行。

三级信息安全技术-69

三级信息安全技术-69

三级信息安全技术-69(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J.Martin将计算机的数据环境分为4种类型,按由高到低的层次依次为 ____ 。

(分数:1.00)A.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和数据文件B.信息检索系统、主题数据库、应用数据库和数据文件√C.信息检索系统、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数据文件D.主题数据库、应用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和数据文件解析:2.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 ____ 。

(分数:1.00)A.系统分析√B.系统实现C.系统设计D.A和B解析:[解析] 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阶段最关键,系统分析的结果直接决定后来系统的成败。

3.原型化是信息系统需求定义的方法,下列Ⅰ.定义基本需求Ⅱ.开发工作模型Ⅲ.模型验证Ⅳ.修正和改进哪些是实施原型化的基本工作内容? (分数:1.00)A.仅Ⅰ和ⅡB.仅Ⅰ、Ⅱ和ⅢC.仅Ⅱ、Ⅲ和ⅣD..全√解析:[解析] 原型生命周期包括10个步骤:方法的选择、识别基本需求、开发工作模式、模型验证、修改和改进、判定原型完成、判别细部说明、严格说明细部、判定原型效果、整理原型和提供文档。

题中的四个选项均为生命周期中的内容,故答案选 D)。

4.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分数:1.00)A.证明软件的正确性B.找出软件系统中存在的所有错误C.证明软件系统中存在错误D.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系统中的错误√解析:[解析] 软件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

测试是对软件规格、设计和编码的最后复审,所以,软件测试贯穿在整个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5.加密有 ____ 加密和 ____ 加密两种方式。

(分数:1.00)A.人工软件B.人工程序C.软件硬件√D.DBA OS解析:6.完成原型化比较好的工具基于几个基本成分,其中具有描述屏幕的交互机制、自动完成输入编辑,如数据检查、表格检查等功能的成分是 ____(分数:1.00)A.集成数据字典B.高适应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C.非过程查询语言D.屏幕生成器√解析:7.在下面的两个关系中,职工号和部门号分别为职工关系和部门关系的主键(或称主码) :职工(职工号,职工名,部门号,职务,工资);部门(部门号,部门名,部门人数,工资总额)。

第七章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方式

第七章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方式
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组
《管理信息系统》 第七章
第二篇 技术开发篇
2013-12-30
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组
第 2第 2 页 页
主要内容
第6章
《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篇 技术开发篇 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基 础
第7章
第8章
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组
第 8第 8 页 页
7.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涉及的基本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 第七章
信息系统开发的规律——墨菲定律
工作比想象的要复杂 花费的时间比预计的更长 所需的费用比设想的更多 毛病能够处在什么地方就一定会在那个地方
2013-12-30
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组
《管理信息系统》 第七章
信息系统开发的规律——墨菲定律
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认为他的某位
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间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 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
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用户的需求,而实际情况往往是用户可以描述他们所需要的 最终系统的目标及大致功能,但对于某些细节问题并不十分 清楚
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特别是关系型数据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 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小,它总会发

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是指根据企业或组织的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和实施信息系统的过程。

下面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几种主要方法:
1. 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法是一种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它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如规划、分析、设计、实施、测试和维护等。

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通过逐步推进来完成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

生命周期法的优点是开发过程规范、易于管理和控制,但缺点是开发周期较长、灵活性较差。

2. 原型法:原型法是一种快速开发信息系统的方法,它通过建立一个原型系统来快速验证和修改系统需求。

原型法的优点是开发周期短、灵活性高,但缺点是原型系统可能不完全符合最终需求,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3. 面向对象法:面向对象法是一种以对象为中心的开发方法,它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操作封装成对象,并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来完成系统功能。

面向对象法的优点是开发效率高、可维护性好,但缺点是对开发人员的要求较高。

4. 敏捷开发法:敏捷开发法是一种迭代式的开发方法,它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频繁迭代和快速反馈来不断完善系统。

敏捷开发法的优点是灵活性高、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但缺点是需要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的密切合作。

以上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几种主要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项目和需求,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第四章常用系统开发方法

第四章常用系统开发方法

第四章-常用系统开发方法第四章常用系统开发方法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组织的内部结构、管理模式、生产加工、经营管理过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过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管理与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等各个方面。

这就增大了开发一个信息系统的工程规模和难度,需要研究出科学的开发方法和过程化的开发步骤,以确保整个开发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这正是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任务。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信息系统开发的规律、开发过程的认知体系、分析设计的一般理论以及具体的开发工具和技术等。

本章拟从方法论的角度,介绍创建MIS所需的规划方法,包括结构化开发和设计方法(SSA&D),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OO),原型方法(Phototyping)及CASE方法。

本章重点本章小节本章难点系统开发的过程、常用方法,SSA&D、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等基本思想、开发过程、特点及其优缺点,各种方法比较系统开发方法分类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原型方法面对对象开发方法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各种开发方法比较本章小结习题四各种开发方法基本思想的理解、特点及适用范围,面向对象(Oriented Object)方法的有关基本概念及开发过程§4.1 系统开发方法的分类一、系统开发过程的管理系统开发过程是用于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和软件的一系列活动、方法和工具,这些活动工具有: IT项目管理,软件产品的质量管理、开发方法选择等。

关于IT项目的管理可以参考有献,本课件不再详细论述。

这里着重介绍如何衡量计算机软件产品质量的方法,即一个称为"软熟度"的模型,它是提高信息系统软件产品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框架,通过这种模型来加强计算机的开发过程管理,以提高软件的开发质量,该模型又称能力成熟度模型,英文写成Capability Model, 简称CMM。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提供了一个系统过程改进框架,该框架与软件生命周期无关,与所发技术也无关。

02140 信息咨询考点总结

02140 信息咨询考点总结

第一章信息系统概述1、信息的含义(特征)①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如人、生物或机器系统)存在为转移,即使主体根本不存在,信息也可以存在,它在客观上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现实情况。

②信息在主观上可以接受和利用,并指导人们的行动。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需要从客观世界中获取信息,通过感觉器官感知信息,通过大脑分析、处理信息。

2、信息的性质:客观性、时效性、等级性、扩散性、可传递性、价值性。

3、系统可以是物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一个实际的物理系统的模型从宏观上来看有输入、处理和输出3部分。

4、一个系统,一般应具备3个独立的特征:有元素及其结构;有一定的目标,有确定的边界。

5、从系统的观点看,信息系统包括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4个部分。

信息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类型明确,输入是数据,输出是信息,而且输出的信息必定是有用的,即服务于信息系统的目标。

6、信息系统是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和传输,必要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

7、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决策支持系统(DSS)。

8、信息系统工程是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方法来指导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9、信息系统工程具有系统工程的特点,其中,最基本的特点是研究方法的整体性,技术应用的综合性和管理上的科学性。

10、信息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分为技术方法、行为方法和社会技术系统方法。

11、信息系统工程研究范围有5点:①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的概念、方法、评价、规划、工具、标准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即信息系统的系统工程;②依据信息系统工程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发展和研究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工程方法;③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基础,一方面要研究系统核心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另一方面要研究围绕数据库进行的各种应用软件及其他软件的设计与实现;④总体数据规划,涉及数据的稳定性和共享性的统一;⑤系统集成。

第二章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1、信息系统开发一般采用的7种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法、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构件法、面向服务方法、敏捷开发法。

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是指根据特定需求,采用一定的技术和过程来设计、开发和实现信息系统的方法论和规范。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和系统的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最经典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之一。

它将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运行维护等连续的阶段,每个阶段按照顺序依次进行。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有序、线性,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适用于需求变化较少的项目。

2. 原型模型原型模型是一种较为迭代的开发方法。

通过与用户密切合作,先快速构建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逐步改进和完善,直至满足用户需求。

原型模型的优点是能够及时获取用户反馈并快速调整,适用于需求不确定或灵活变化的项目。

3. 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注重迭代、协作和自组织的开发方法。

它强调团队合作、可迭代的需求管理和反馈机制。

敏捷开发的核心原则是快速交付有业务价值的软件,并持续集成、测试和改进。

敏捷开发方法适用于需要灵活应对快速变化的项目。

4. 增量开发增量开发方法将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分为多个增量,每个增量都是一个可交付的部分系统。

每个增量的开发都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发布等阶段。

通过逐步增加功能和交付,增量开发能够降低风险、提高用户满意度,适用于大型或复杂系统的开发。

5. 螺旋模型螺旋模型是一种迭代的、风险驱动的系统开发方法。

它将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循环,每个循环包括需求分析、风险评估、开发和评审等阶段。

每个循环都是一次风险控制和项目评估的机会,可以及时应对问题和变化。

螺旋模型适用于风险较高或需求变化较大的项目。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每种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在实际开发中,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应用。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进行项目管理、质量保障和团队协作等工作,以确保系统的成功交付和运行。

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开发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开发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1、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开发方法? 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矩阵式结构的出现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次飞跃。

当环境一方面要求专业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每个产品线能快速做出变化时,就需要矩阵式结构的管理。

前面我们讲过,职能式结构强调纵向的信息沟通,而事业部式结构强调横向的信息流动,矩阵式就是将这两种信息流动在企业内部同时实现。

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双重管理的结构建立和维持起来都很困难,因为有权力的一方常常占据支配地位。

因此比较成熟的矩阵式管理模式为带有项目/产品小组性质的职能型组织。

职能部门照常行使着管理职能,但公司的业务活动是以项目的形式存在的。

项目由项目经理全权负责,他向职能经理索要适合的人力资源,在项目期间,这些员工归项目经理管理。

而职能经理的责任是保证人力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

与前两种结构不同,矩阵式结构很少能从组织结构图中判断出来,需要根据企业具体的管理行为加以判断。

而企业是否应该实行矩阵式管理,应该依据下面三个条件加以判断:条件一:产品线之间存在着共享希缺资源的压力。

该组织通常是中等规模,拥有中等数量的产品线。

在不同产品共同灵活地使用人员和设备方面,组织有很大压力。

比如,组织并不足够大,不能为每条产品线安排足够的工程师,于是工程师以兼职项目服务的形式被指派承担产品服务。

条件二:环境对两种或更多的重要产品存在要求。

例如对技术质量和产品快速更新的要求。

这种双重压力意味着在组织的职能和产品之间需要一种权力的平衡。

为了保持这种平衡就需要一种双重职权的结构。

条件三:组织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复杂和不确定的。

频繁的外部变化和部门之间的高度依存,要求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方面要有大量的协调与信息处理。

根据上面的条件可以看出,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结构。

例如中型规模的咨询公司,这样的公司规模在几十人至上百人,咨询顾问可以根据业务专业划分为不同的职能团队,例如财务咨询,生产、工程咨询,管理咨询小组。

由于咨询顾问的成本较高,优秀的咨询顾问资源相对稀缺,而咨询公司没有统一的产品,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二次设计,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全新的产品,无法通过流水线作业完成。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3、系统实施
主要包括程序设计及调试、系统转换及系统运行 与评估等环节。最后除了最终实现的管理信息系统外, 还包括有关的技术文档(程序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等)。
精选课件
4
(二)结构化系统开发法的基本策略和准则
1、预先明确用户的要求;
2、“自上向下”规划整个系统的结构,“自下向上” 逐步求精设计软件;
3、各阶段明确分工,上阶段的结果是下一阶段开发的 依据;
第二步:通过详细的系统调查和系统化的分析,初步建 立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其中详细调查的内容要包括两 个方面:管理业务流程的调查和数据流程的调查;
最后,要写出“系统分析报告”。
精选课件
3
2、系统设计。(Structure System Design,简称SD)
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的 物理模型。选用的系统设计工具是模型的层次功能分解 图和模块结构图。其主要内容:代码设计、信息系统流 程图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和编写程序设 计说明书。最后形成“系统设计说明书”。
第四节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最常用并且比较成熟的方法是原型法和结构化系统分
析法(生命周期法)。
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特点:若干个工作阶段
(1)每一工作阶段均规定有明确的工作任务
(2)每一任务均有明确的工作准则和验收标准
(3)每一阶段工作的开始必须是在上一阶段的工作完成 并验收后方可进行
精选课件
1
(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由来
“结构化”概念最早是用来描述结构化程序设计 方法的,把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引入系统设计领域, 逐步发展和形成了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方法。该 方法要求信息系统开发工作自始至终采用“结构化” 的思想,即用一组标准化准则与工具从事某项工作。

信息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

信息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

信息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有:
1. SWOT分析:该分析方法通过评估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帮助组织了解当前的情况,并制定信息系统规划的目标和策略。

2. PESTLE分析:该分析方法考虑到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法律和环境等因素,帮助组织识别和理解外部环境对信息系统规划的影响。

3. Gartner Hype Cycle:该方法通过分析新兴技术的发展路径,帮助组织确定何时采用何种技术,并制定相应的信息系统规划策略。

4. 需求调研和分析:该方法通过与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和用户进行沟通和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帮助确定信息系统规划的范围和功能。

5. 敏捷方法:敏捷方法强调快速、灵活、可迭代的开发过程,通过与用户的密切合作和不断反馈,帮助组织快速实现信息系统规划的目标。

6. 技术评估和选择:该方法通过评估和比较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选择最适合组织需求的技术平台和工具。

7. ROI分析:该方法通过评估投资成本和预期收益,帮助组织确定信息系统规
划的经济效益和回报期。

以上方法可以根据组织的需求和情况进行灵活组合和应用,以制定最合适的信息系统规划。

信息技术导论---必考

信息技术导论---必考

第一章
1、信息的定义(香农):信息是有秩序的度量,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消除或减少,是有组织化程度的度量。
2、数据、消息、信号与信息的区别:源自一、数据是对客观实体的一种描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数据是未加工的信息,而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以后能为某个目的使用的数据,信息是数据的内容或者诠释。
二、信息是包含在消息中的抽象量,消息是具体的,其中蕴含着信息。
基本准则:一、一切未被允许的就是禁止的。二、一切未被禁止的就是允许的。
种类:滤防火墙,应用级网关,状态监视器。
基本功能:网络安全的保障:;强化网络安全策略;有效地记录网络上的活动;防止内部网受到侵害。
————————————————————————————————月月原创
8、TCP:传输层,传输控制协议,为进程与进程之间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顺序通信链路或者是虚拟电路,目的是交换了全双工的数据流。
9、Internet常见设备: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
第九章
1、信息系统定义:是指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服务于管理领域的信息处理系统。
功能: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保管,大体包括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
2、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3、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螺旋法,瀑布法,结构化开发方法。
第十章
1、信息资源特征:一、共享性与选择性。二、稀缺性与时效性。三、积累性与保存性。四、无限性与有限性并存。五、增值性。六、剧增性与多样性。
媒体分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2、多媒体定义:是各种感觉媒体的组合。广义:指多种信息媒体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形式。狭义:指人们用计算机与其他设备交互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手段,或指在计算机中处理多种媒体的一系列技术。

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开发方式

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开发方式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是一种支持 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软件开发自动化技术, 是一种从开发者的角度支持信息系统开发的计 算机技术。
2.CASE的功能





解决了从客观对象到软件系统的映射问题,支 持系统开发的全过程计算机化 提高了软件质量和软件重用性 加快了软件开发速度 简化了软件开发的管理和维护 自动生成开发过程中的各种软件文档 着重于分析与设计,具有设计可重用性等。
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开发方式
本章主要内容: MIS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原型法) 系统开发方式
3.1系统开发方法
常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有: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原型法
面向对象法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法(CASE)
3.1.1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又称结构化开发方法
详细调查
分析当前系统 新系统设想 修改
审核分修改
审核设计说明书
程序设计
修改
调试 修改
系统试运行
系统评价
系统转换
运行、维护 维护评价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开发过程
3.结构化系统开发的优缺点
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
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 严格区分工作区间 设计方法结构化 文件标准化和文献化


4.CASE的优点
提高生产率 提高质量
提高文档的质量
减少系统维护的费用和精力
3.2 系统开发的方式
3.2.1 自行开发方式
用户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系统开发的各 项任务 3.2.2 委托开发方式 企业将开发项目完全委托给开发单位,系统 建成后再交付企业使用
3.2.3

常用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常用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常用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数据的层次化结构,以及采用一系列步骤完成数据处理任务。

2.解释式方法:这种方法是以描述性语言(如自然语言、流程图或数据流图)或非结构化的程序语言(如汇编语言、FORTH、LISP或SNOBOL)来描述新系统的开发方式。

3.迭代开发方法:这种方法旨在把系统分解成一系列相关的子系统,并通过频繁的迭代开发完成整个系统。

4.对象技术方法:这种方法把系统看作一组相关的对象,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属性和操作,并根据系统的需求组织这些对象来完成系统的整体功能。

5.面向对象开发方法:这种方法将程序看作对象,并强调程序的重用和代码的复用,以更高的效率完成系统的开发。

6.集成软件开发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现有的开源软件,把系统开发的各类子系统通过API接口进行统一的整合。

7.敏捷开发方法:这种方法强调需求变化的快速响应,采用迭代开发的方式快速开发出可用的系统。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第二,CASE工具能帮助我们完成将信息转化为新形式的系统开发任务。例如,一旦 一个新系统建立了技术设计(包括屏幕和报表格式、数据字典、数据库的E-R图,以及软 件须完成的处理),CASE工具就能自动地生成软件以及支持这些项目的信息资源。
9
谢谢观看
原型法是一种实用的开发方法,适合采用C/S模式的、用户目标和需求不很明确的
中小型信息系统的开发。
5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四、原型法的优缺点 优点:
➢ 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有效的避免开发者和用户的认识隔阂所产生的失败 ➢ 用户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系统的模样 ➢ 用户与开发者容易合作,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 开发人员少,因此成本较底
二、生命周期法 第二,CASE工具能帮助我们完成将信息转化为新形式的系统开发任务。
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 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有效的避免开发者和用户的认识隔阂所产生的失败
适应用户目标和需求较明确的大型系统开发,注重开发过程的阶段性和全局性。
生命周期 工作单位:长江职业学院
六、面向对象方法的原理
消息等原理和方法对信息系统的进行开发。
七、CASE工具主要以两种方法支持MIS的开发:
用户与开发者容易合作,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用户与开发者容易合作,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类 & 对象:学生&某个学生、教师&某个教师
适应用户目标和需求较明确的大型系统开发,注重开发过程的阶段性和全局性。
3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二、生命周期法
缺点:
➢ 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 ➢ 不适合开发大型MIS ➢ 每次反复都要花费人力物力 ➢ 如果用户不合作,盲目纠错,就会拖延开发过程
6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的不同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的不同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的不同方法信息系统开发是指设计、构建和实施用于处理和管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的过程。

它包括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程、测试和部署等一系列阶段。

在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方法论可以应用。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用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并对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评估和总结。

一、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最早被广泛应用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它采用线性顺序的方式,将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一系列阶段,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

每个阶段的输出将作为下一个阶段的输入。

这种方法注重规划和文档化,并且只允许在一个阶段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瀑布模型的优点在于其结构化和可预测性。

由于每个阶段的输入和输出都清晰定义,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控制进度和质量。

瀑布模型适用于大型项目,特别是对于那些需求相对稳定、优先级明确的项目来说,因为项目经理可以提前规划和安排资源。

然而,瀑布模型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

它忽视了迭代和反馈的重要性。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而瀑布模型无法很好地应对这种变化。

由于每个阶段必须在前一阶段完成后才能开始,这种顺序性可能导致较长的开发周期。

瀑布模型对开发团队的要求较高,需要充足的资源和明确的沟通渠道。

二、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以快速迭代和反馈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它强调团队合作、自组织和适应性,通过将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迭代或周期,每个周期都可交付可用的软件。

敏捷开发注重需求的灵活性和变化响应能力。

相较于瀑布模型,敏捷开发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由于迭代和周期性的开发方式,敏捷团队可以更快地对需求变化作出响应,并及时调整开发计划和优先级。

敏捷开发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激发了创新和自主性。

然而,敏捷开发也存在一些挑战。

敏捷方法依赖于高效的团队合作和有效的沟通。

如果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或信息共享不畅,可能会导致开发效率下降。

敏捷方法对项目管理和进度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是指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规范化的方法和技术。

它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也是保证信息系统开发质量的重要保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是一种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它将整个开发过程分为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须按照顺序进行,前一阶段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这种方法适用于开发周期较长、需求变化较少的项目。

2. 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是一种快速开发的方法,它通过快速建立一个原型来验证用户需求,然后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修改和完善原型,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求变化频繁、开发周期较短的项目。

3. 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增量的开发方法,它强调团队合作、快速响应变化和持续交付。

敏捷开发将整个开发过程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都包含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交付等环节。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求变化频繁、开发周期较短、项目规模较小的项
目。

4. 基于组件的开发
基于组件的开发是一种将信息系统分解为多个独立的组件,然后通过组件的组合和重用来构建信息系统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和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项目规模较大、开发周期较长的项目。

不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项目,开发团队应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开发质量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
信息系统从规划开始,经过分析、设计、实施直到投入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随其运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当它不再适应需要的时候就要被淘汰,而由新的消息系统代替老的信息系统,这种周期循环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结构化方法将信息系统软件生命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五个阶段。

各阶段工作按顺序开展,行如自上而下的瀑布,所以又称瀑布模型方法,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工程任务并要求产生一定规格的文档资料。

只有前一阶段工作完成并通过评审才能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

如果评审过程中发现错误,则要返回前面某个阶段,重复有关工作,直到该阶段通过审评。

这样做可以及时发现错误,防止将错误蔓延到后续阶段,避免重大损失。

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开发信息系统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结构化的分析和设计原则,事实上,结构化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是一种简单、实用、应用广泛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
①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逐步求精的方法分析整个系统,可以有效的减少和控制系统开发的复杂性。

②采用图示工具描述分析和设计内容,便于系统开发过程中各种人员之间相互交流。

③明确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的任务。

例如,在系统分析的阶段明确系统所需要的结构和功能,而在系统设计阶段明确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如何实现
④强调用户进行系统分析及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作用。

⑵原型法
原型法是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特别是在关系数据库系统、第四代程序设计语言和各种工具产生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系统开发的方法。

所谓原型,是指由系统分析人员和用户合作,在短期内定义用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首先开发出一个具有基本功能、实用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

然后运行这个原型,并在相应的辅助开发工具的支持下,按照不断求优的设计思想,通过反复的完善性实验而最终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整个信息系统。

目前,在信息系统开发中还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和case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