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易错文言实词100例1
易错100例文言实词
易错100例文言实词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成语:严惩不贷)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成语:力有未逮)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钟离)牧遣使慰譬,登皆首服(三国志)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误:典籍贾黄中先后共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最易错的100个文言文实词
经过。
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班固《汉书·张骞传》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成语如:少不更事: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少:年轻;更:经历。
购:
重赏征求。
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三国志·魏书》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译文: 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
适
女子出嫁
乃以息岐娶率女,又以女适率子。——《梁书·韦放传》翻译:就让儿子韦岐娶了张率的女儿,又把女儿嫁给张率的儿子。
书:
文字
彦章武人不知书。---- 《新五代史·王彦章传》
译文: 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
尚:
1、仰攀婚姻
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史记》译文:卓王孙喟然感叹,自以为把女儿嫁给司马相如的时间太晚。
成语如:大节不夺: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
阿:
偏袒。
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吕氏春秋》
译文: 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成语如:守正不阿ē: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正:公正;阿:偏袒。
伐:
夸耀。
弁(biàn)性好矜伐,自许膏腴。----《北史·宋弁传》
登
当即
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新唐书·戴胄传》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成熟
1、温水所溉,年可三登。——郦道元《水经注·耒水》翻译:用微温的水灌溉的地方,(五谷)一年三熟。
2、谷耗不登,米价翔贵。——清▪王士禛《居易录谈》
翻译:粮食歉收,米价飞涨。
一不小心就掉坑的一百个文言文实
一不小心就掉坑的一百个文言文实词(加粗加下划线的字为易错词)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100个易误解的文言实词
100个易误解的文言实词本文从全国各地400余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600多个选项中遴选出了100个点击率最高的易误解的文言实词(为方便辨认,加粗的红字为易错词),这些“坑”里已经落下过无数的考生,快来自测!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高考容易误解的文言实词100例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出处: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是 人因随之,三夜不顿舍,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 乎!”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不可!” 王曰:“惟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 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出处:【展喜犒师】(僖公二十六年 《左传》) 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左传》是鲁国史书,故称 鲁为“我”),鲁僖公派展喜去犒劳齐军,而且让他先到展禽 那儿领悟指教。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军营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2021/10/10
8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通“促”,赶快
高中语文高考易错文言实词汇总(共100个)
高考语文易错文言实词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文言易误实词100例
文言易误实词100例1、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译: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2、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尧的百姓担心水患,所以在高处盖房,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3、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译: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4、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译: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5、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译: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众大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6、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译: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7、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误:标点正:删改译: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也没有删改.8、诸公多其行,连避之,遂皆不应.误:许多正:称赞译: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9、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误:夺取正:强行改变译: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而没有强行(让他)改变。
10、致知在格物。
误:标准正:推究译:丰富知识的方式在于推究事物的规律。
11、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误:经过正:造访译: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会的。
12、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误:怨恨正:遗憾译: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1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误:战胜正:能够译:(能有)好的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是在很少。
14、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误:妻子正:以女嫁人译: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
15、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误:因为正:获罪译:皇上听到(歌谣)就责备他,最终获罪被勉。
16、往年春,汉族淮阴侯。
误:家族正:灭族族杀译:去年春天,汉王灭族了淮阴侯。
17、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误:嘱托正:写作译: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在郡中闻名。
[VIP专享]高考易错文言实词100例
征求 畴。
畴,最后将他捕获。
规 规劝 谋划 齐将马仙埤(pí/pì) 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
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1) B2Ak+22+12=+15+c51mc+=5m=2c111++m+12+21+++2=12=2+1+2+1+2+2+22+32k+1+2
88.8918÷.12990.÷1=4214÷3922=.0034=1÷15251371=8.535.78208÷.0232173c0*0÷1=m920.30392.2c=1÷203m=2÷1202.52=3535=42314)c*5232m40341*.31252=3.*1.153.5*03134.2*920522..104455=+21*3*50202.2.0285.4850.13*50+5c8*125*12m0.2+050.+0*014.852*0051000+0+/038.T+0÷+=55*+1011+010+91÷0145405*00010200+5+0+080+40*04+***115.103910*-%*C%6(+÷*M==5M÷5)0*3*0(31÷3110**5*+*÷414.m2371e=%7)8n08%.=s8.5=77.93cc60.mc*m4*m13,101w9.9o.k24mc-.cem5nm2csp2665m*9..03-4.50c60*5.pc3m85,9cm0.5g.i50mr0l-.p.s85p/6c50bc.0om7m.yp.cs6pc5m+;c0m..m7.ckm; 1+1k+12+1+k2234=1c+m1++4+4+2
备战高考:文言文最易用错实词100例
文言文最易用错实词100例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一百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
----100个最易错文言实词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4.府省为奏,敕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正:边境。
译鄙。
误:轻视, 5.齐孝公伐我北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正:军营。
译文: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大败李信,入两6.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7. 尧民之正:。
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8. 焕初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次于陉。
误:依次,9.师进,正:临时驻扎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正:通“猝”,误:完毕,天下有大勇者,10. 卒然临之而不惊。
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正:通“促”,赶快。
11. 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译文:正:问候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译文: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13.若复失养,吾不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正:及,达到。
译文:逮。
误:捉拿,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 14.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使裕胜也,必15.。
正:感激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易错文言实词100例
字 错误 解释 吝啬 审理 授予官职 回复 边境 军营 担心,忧虑 (被)授职 临时驻扎 通“猝”,突然 通“促”,赶快 问候 宽恕 及,达到 感激 当即 主管 删改 称赞 强行改变 偏袒 夸耀 众多 冒犯、冲犯 推究 经过 重赏征求 谋划 造访、探望 怨恨 遗憾 停留 妒忌 年成不好 选拔 夸耀 正确 解释 例句 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齐孝公伐我北鄙。 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译文 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 他为吴王。 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爱 喜欢 按 按照 拜 拜见 报 报告 鄙 轻视 壁 城墙 病 生病 除 免除 次 依次 卒 完毕 趣 高兴 存 安置 贷 借给 逮 捉拿 德 恩德 登 上去 典 典籍 点 标点 多 许多 夺 夺取 阿 阿附 伐 讨伐 富 富裕 干 干涉 格 标准 更 改换 购 购买 规 规劝 过 经过 憾 遗憾 恨 怨恨 羁 捆绑 疾 憎恨 俭 节省 简 简略 矜 怜悯
齐将马仙埤(pí/pì)连营稍进,规解 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 对义阳城的围困。 城围。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 通。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 憾于下。 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 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 知道的。 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 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 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 离开罢了。 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 不停留。 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 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 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 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 大臣。
【高考语文】100个高中生最易错的文言实词.docx
100个高中生最易错的文言实词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100个文言文易错实词汇总
100个文言文易错实词汇总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爱】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按】误:按照正: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拜】误:拜见正: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报】误:报告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鄙】误:轻视正:边境【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壁】误:城墙正: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病】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除】误:免除正:(被)授职【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次】误:依次正:临时驻扎【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误:完毕正: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趣】误:高兴正:通“促”,赶快【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误:安置正:问候【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误:借给正:宽恕【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逮】误:捉拿正:及,达到【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德】误:恩德正:感激【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00个高中生最易错的文言实词
100个高中生最易错的文言实词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易错文言实词100例
• • • • • • • • • •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误:怜悯正:夸耀 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误:禁止正:禁令 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误:捐助正:撤除 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 远的王族的爵禄。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误:刊登正:删 除 译文:(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 诏(删除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误:战胜正:能够 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
• 71.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误:感谢 正:谢罪 • 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 • 7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误:书 信 正:信使 • 译文:王家子弟都很好,但是听到信使到来,都显得拘 谨。 • 73.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误:巡 行 正:代理 • 译文:乾宁三年,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 • 74.变不形于方言,真台辅之器也。误:形势 正:表 现 • 译文:内心变化不表现在言语上,真有做高官的气量。 • 75.阶疾病,帝自临省。误:察看 正:探视、问候 • 译文:桓阶患病,曹丕亲自前往问候。
• 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误:违 背 正:迎着 • 译文:没有问候(袁闳),迎着便说:“你们地方有位颜子,你 认识吗?” • 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误:停止 正: 通“疲”,疲乏 • 译文: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 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 48.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误:妻子 正:以女嫁人 • 译文: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 • 49.属与贼期,义不可欺。误:期限 正:约定 • 译文: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 • 50.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误:亲人 正:父母 • 译文:父母不认为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
100个易错的文言实词 (1)
100个易错的文言实词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爱】误:喜欢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按】误:按照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拜】误:拜见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报】误:报告5.齐孝公伐我北鄙。
【鄙】误:轻视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壁】误:城墙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病】误:生病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除】误:免除9.师进,次于陉。
【次】误:依次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误:完毕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趣】误:高兴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误:安置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误:借给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逮】误:捉拿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德】误:恩德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登】误:上去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典】误:典籍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点】误:标点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多】误:许多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夺】误:夺取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阿】误:阿附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伐】误:讨伐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富】误:富裕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干】误:干涉25.致知在格物。
【格】误:标准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更】误:改换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购】误:购买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规】误:规劝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过】误:经过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憾】误:遗憾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恨】误:怨恨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羁】误:捆绑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疾】误:憎恨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俭】误:节省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简】误:简略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
干货:高考文言文最易用错实词100例
干货:高考文言文最易用错实词100例(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干货:高考文言文最易用错实词100例-->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高考试题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doc
高考试题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例讲100个容易用错的高考文言实词
例讲100个容易用错的高考文言实词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误:免除正:(被)授职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误:典籍正:主管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易错文言实词及例句九江中学 黄琛编1.【爱】误:喜欢 正:吝啬;吝惜 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2)官人疑(陈)策爱也,秘之。
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汉·贾谊《过秦论》)4)(以羊代牛祭钟)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1)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2)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1)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2)(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1)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2)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司马迁《报任少卿书》)3)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齐孝公伐我北鄙。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2)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3)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
(《盐铁论·本议》)1)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2)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史记·项羽本纪》)3)帝(刘邦)晨驰入韩信、张耳壁,夺之军。
(汉· 班固《高帝纪上》)1)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2)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论语·卫灵公》)3)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1)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2)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1)师进,次于陉。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3)秦伯素服郊次。
4)又赤壁初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1)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
2)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2)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
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1)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2)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3)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史记·魏公子列传》)4)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曹操《短歌行》)1)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2)有系狱者,皆挠法贷减。
《旧唐书·王世充传》3)凡岁饥,强民相率持杖劫人仓廪,法应弃市,每具狱上闻,辄贷其死。
(《宋史志》)4)严惩不贷。
1)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15.【德】误:恩德 正:感激1)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16.【登】误:上去 正:当即1)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2)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3)登时:立即。
‖登答:立刻答复。
‖登场:当场。
17.【典】误:典籍 正:主管;主持1)(贾黄中)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2)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1)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2)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3)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
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
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士亦以此多之。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1)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30.【憾】误:遗憾 正:怨恨1)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2)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贼戾之士哉!3)宋人取邾zhū田。
邾人告于郑曰:“请君释憾于宋,敝邑为道。
”郑人以王师会之。
伐宋。
(《左传·隐公五年》)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
2)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韩非子·五蠹》1)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
2)先是,岑晊以党事逃亡,亲友多匿焉,彪独闭门不纳,时人望之。
彪曰:“《传》言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
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
家贫,财赂不1)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
2)(魏)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
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1)变不形于方言,真台辅之器也。
2)喜怒形于色。
1)阶疾病,帝自临省。
2)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王夫人处来。
(《红楼梦》)3)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礼记·曲礼上》)1)(罗)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
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
”(《乐工罗程》)2)忽然有个诏书下来,说御驾亲幸泰山,要修 汉武帝封禅的故事。
(冯梦龙《醒世恒言》)1)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1)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
2)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1)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
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后汉书·张衡传》)3)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汉·张衡《西京赋》)4)吾雅好山水,此有胜处,吾欲观之。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1)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
(《汉书·朱买臣传》)【译文】过了几年,朱买臣跟随上报帐本的官员押送行李车到长安。
到皇宫上送奏折久未回答,在公车署里等待皇帝的诏令,粮食也用完了,上计吏的兵卒轮流送给他吃的东西。
2)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译文】。
3)先主遂诣亮。
【译文】。
4)与鲁肃俱诣孙权。
【译文】。
1)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
1)每读书至治乱得失。
2)君子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
(《易·系辞下》)1)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贾谊《过秦论》3)(邓艾)书曰:“臣艾切谓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此席卷之时也。
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宜留陇右兵二万、蜀兵二万,煮盐兴冶,并造舟船,预备顺流之计;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可不征而定也。
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若便送禅来京,吴人必疑,则于向化之心不劝。
(《三国演义》)4)致此疾困。
1)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2)(张)衡少善属文。
(《后汉书·张衡传》)3)程大昌,字泰之。
徽州休宁人。
十岁能属文。
(《宋史·儒林传三·程大昌》)1)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
2)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
(《左传·成公十一年》)3)二兄早世,奉嫂字孤,恩礼兼尽。
(《宋史·李宗谔传》)4)写字作画是雅事,亦是俗事。
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字养生民,而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100.【诛】误:诛杀 正:声讨;谴责1)往年春,汉族淮阴。
【译文】去年春天,汉王将淮阴侯灭了族。
2)族秦者,秦业,非天下也。
1)后数岁,(梁彦光)转相州刺史。
彦先前在岐州。
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
及居相郡,如岐州法。
邺都杂俗。
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
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2)宣帝恶之。
下广汉廷尉狱……广汉竟坐要斩。
广汉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
百姓追思,歌之至今。
(《汉书·赵广汉》)【译文】。
3)后数岁,叔坐法失官。
(《史记田叔列传》)【译文】。
4)以酒禁坐死者,每岁不知数。
(唐•元稹《唐故越州刺史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文铭》)【译文】。
5)辛未,文静及文起坐死,籍没其家。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译文】。
6)(刘知远)遣郭威招诱白承福入居太原城中,以谋叛坐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不留一个。
(《新编五代史平话》)【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