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教学——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上)
教育理论
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P24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2)教育是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平台.3、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不同?P35(1)传统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登记制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2)传统学校教育由他人掌握的“筛选制度”评定优劣,网络教育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评定;(3)传统学校教育是“年龄段教育”,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无年龄段教育”;(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时空限制,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1、教师职业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职业?P78 (1)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2、教师职业的本质(或说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
3、教师职业的特点是什么?P79 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6种: 79—80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技术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该学科相关知识;(3)了解该学科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第七章 教学——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上)
第七章教学——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上)·【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改革实践价值的实现。
·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是在教师的科学引导和精心安排下进行的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教学作为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具有课内、课外、班级、小组、个别化等多种形态。
5教学与教育、课程、智育等概念有着一定的区别与联系·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教学的一般任务1【教授】学生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实现整个教学任务的基础2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3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a把教学过程看做一种认识过程,把握了教学的根本和整体b把教学过程看做一种认识过程,不仅科学地说明了事实,而且具有方法论意义c要克服对教学过程的片面化理解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a认识的间接性b认识的交往性c认识的教育性d认识需要教师的指导3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的阶段1、【引起】动机(1)设法使学生在每个章节、每个课题前,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变社会教育要求为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
(2)进行新颖生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使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中学教育学精讲班第七章
第七章教学(上)一、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二、考点指南识记:教学、教学的一般任务和教学过程的概念。
领会:教学的意义和教学过程的本质。
应用:教学原则分析教学现象,正确运用教学方法这是历年考试中很重要的一章,知识点多,选择题、论述题是常见的出题方式,主要考查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的概念、意义,教学过程的概念、特点,中学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三、知识点梳理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例题·多项选择题】[2011年真题]教学活动包括了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等活动。
A、独立作业B、复习C、预习D、社会实践E、课外活动【答案】:ABC【例题·选择题】[2009年真题]教学是由( )两方面活动组成的。
A.听课和考试B.讲和背C.教和学D.记和练【答案】:C(二)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教学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1)它能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2)教学作为教育中组织性、系统性最强的活动,能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在时间上,应将其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要以传授间接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要以课堂教学为主。
7《教育学原理》课堂教学....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
(一)引起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往往与兴趣、求 知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种有利于调动 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为教学活动 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个阶段,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启发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师在向学生传 授准确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结合科学文化知识教学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的 教育,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贯彻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要求如下:
二、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二)当前我国对教学过程性质的认识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引导性。(3)认识 的简捷性。 (4)认识的交往性。 (5)认识的教育性。
二、教学过程的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间接经验是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的认识 成果,主要表现为书本知识或记录在其他媒体上的知 识。
二、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导,帮助 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运用知识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二、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二、教学过程的规律 (三)教学中知、情、意相统一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 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 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 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
第七章 教学与教学过程-1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学校 的中心工作,但不是唯一。
问题 :
怎样体现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
时间上,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学 内容上,以书本知识为主 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 活动开展上,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主
附加:教学的作用
(1)表现在它对学生知识、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所需 要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起着特殊的作用;
一、教学及其意义 (一)教学的概念
广义的教学往往和教育通用,是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一 切含有传授和学习某种经验成分的活动。包括教育者和受教 育者所有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教学活动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 当中,并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室和学校。 狭义的教学专指学校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共 同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 师根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 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 体力,培养能力,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及良好个性的教育活 动。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是紧
密相连、辩证统一的,不是割裂和条件。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 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三个转化上: (1)认知过程的转化,使学生从不知到知;
学性的学科内容,教育作用必然伴随而生。
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 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 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 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 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 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 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 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 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 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 夫。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 能力才有其价值……
第八章 教学——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下)
23、教学模式的功能:1)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2)教学模式的方法论意义;△
24、传递——接受式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基本教学程序是: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认知发展模式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自学——辅导式模式的教学程序是:自学——讨论——启发——总结——练习巩固;范例教学模式是由德国的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发现学习模式提出者是美国的布鲁纳。△
14、个别教学,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这种形式,特点因材施教。☆
15、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一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概括性的论述。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29、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和主体部分。△
30、一般将知识分为以下三类:1)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2)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3)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31、教学措施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一般包括: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2)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3)课堂教学结构的确定。△
16、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答: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可扩大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源。缺点:1)难以充分照顾个别差异;2)容易导致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教育学 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有:(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个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同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内居于中心地位。
4.教学的主要作用:(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教学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5.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
6.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7.教学的一般任务有:(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8.一般来说,知识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9.智力是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
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10智力主要包括: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 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的基本途径,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有:(1);(2);(3)。
3.(教学的意义)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内居于中心地位。
4.教学的主要作用:(1);(2);(3)。
第七章教学理论
第一节教学的意义和任务一、概念: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个性。
(1)教学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时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的重要活动,具有特殊性;(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1、我国古代:殷商时期、甲骨文“教与学”二字,《书商书才兑命》“教学半”,萌芽状态的教学思想。
2、近代教学论发展历程:形式教育学派和实质教育学派、主知主义学派和行动主义学派、科学主义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三次大争论。
(1)形式教育学派认为:教学时训练人先天具有的官能的过程,即促进人的内在官能显现、成长和完善的过程;(2)实质教育学派认为:教学主要是获得有用的知识、技能的过程,即心理内容不断充实的过程;(3)主知主义学派:把教学理解为知识的传授过程和观念运动过程,主要强调教学活动是间接经验的活动;(4)行动主义学派:强调教学是学生亲身探索、操作而获得直接经验的活动;(5)科学主义学派:主张教学是一种例行活动;(6)人本主义学派:认为教学是一种情谊活动,是人性的表达。
3、我国对教学的不同观点:(1)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恶认识;(2)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3)是一种特殊的实践。
二、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智育的主要途径,德体美劳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中心地位。
教学的主要作用:1、教学是解决个体经验与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矛盾的强有力工具之一(教学是社会历史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也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三、一般任务:1、教学任务:是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7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七章教学 (上)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 )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A、课外活动B、教学活动C、实践活动D、团队活动2、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
A、部分与整体B、后者包括前者C、整体与部分D、前者被后者包括3、下列关于智慧与教学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B、智育是教学要完成的任务C、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D、教学就是智育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B、行政工作C、人文工作D、后勤工作5、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的是( )。
A、课外活动B、公益活动C、团队活动D、教学6、人们的认识能力,也叫智力,其核心是()。
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7、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是( )。
A、孔子B、孟子C、朱熹D、韩愈8、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是( )。
A、孔子B、道家C、墨家D、思孟学派9、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是( )。
A、苏格拉底B、夸美纽斯C、卢俊D、杜威10、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A、斯宾塞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洛克11、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的是( ) 。
A、凯洛夫B、夸美纽斯C、斯宾塞D、杜威12、教学认识的主体是( ) 。
A、教师B、学生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13、教学认识的间接性主要是指( ) 。
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C、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知识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14、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 )的争论。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B、知识与能力C、分科与综合D、知识与思想15、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 )。
A、学习动机B、学习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内容1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21题)合的原则(三)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四)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五)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行结合的原则(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2、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任务是:(一)、确保教学的正确方向(二)、建立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三)、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体系;(四)、加强教学科研工作,促使教学科学化;(五)充分调到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 、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一)教师劳动的迟延性和长效性;(二)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三)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四)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
(五)教师劳动成果评价的特殊性(六)教师劳动还具有无私性。
4 、从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看,在环节管理过程中,必须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要注意教学环节的整体联系;(2)在教学环节上,首先要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另外教师充分引进现代的手段;(3)教学环节管理中还要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管理;(4)、21世纪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习教育,即培养学生“爱学”“会学”“学会”的素质和能力。
5、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体制改革的趋势。
(1)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2)高考制度的改革将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增加对学生时间能力和总和素质考核的比重,逐步建立灵活的招生考试制度(3)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与此相适应的是我国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
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第七章 教学(上)》知识点重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七章教学(上)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指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想也许、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统一组成的双边活动,知识与方法同样重要。
二、教学的意义(一)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形式(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三、教学的任务(一)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二)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三)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第二节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一、古代教学过程的萌芽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注重“躬行”,即身体力行,初步形成了把“学”、“思”、“行”看做统一的学习过程的思想。
这是我国最早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思想。
《中庸》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
思孟学派的《学记》是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比较系统完整的教育论专著。
阐述了“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教学原则与方法朱熹比较强调学与思,提出了著名的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养,切己体察,居敬持志的读书法,但他对行有所忽视。
苏格拉底的教学过程思想被称为“产婆术”是通过对话、诘问,让学生陷入矛盾的困境中。
然后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真知。
昆体良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教学过程理论二、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夸美纽斯认为“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因而教学艺术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模仿和遵循自然的秩序,卢梭极力主张自然教育,卢梭所谓的自然教育是指儿童内在的身心发展,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
并首创发现教学赫尔巴特重视全面而系统的知识教学,是他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七章 教学(上)
2、教学中,学生认识手段的特殊性 (1)手段: 第一,各种必要的教学设备(教室、实验室、校 办厂等)。 第二,各种专门制作的教具。 第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等。 (2)特点: 第一,预设性。 第二,可控性。 (3)导致的结果: 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可 能出现的一切偶然性和盲目性,使学生的认识具有 明确的指向性和较大的受控性。
对教学原则的了解可以从一下三个方面进行: 1、原则的涵义; 2、原则提出的依据; 3、贯彻原则的要求。
二、教学原则分述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1、概念: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过 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必须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符合现代科技水平,运用的教学手段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同时,发掘教学内容的思想因素教育学生。 具体地: 科学性的基本含义: (1)教学内容本身是正确的、科学的,教学内容的分 量和难度安排必须是科学的; (2)教学的手段包括组织和方法也必须符合科学要求。 思想性的基本含义: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自觉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指教学 内容和教学影响的思想性。
3、教学与自学的关系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其中,学包括: (1)教师直接教授下的学习 ( 2)学生为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预习、复习、 作业等自学活动; 而教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 能独立自主地自学。 自学是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无关。 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全面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基本 途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
第二节
教学特点
一、教学活动的基本因素 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四个因素: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四个要素整合在一起,互相作用,构成一个教学系 统 。各要素在系统中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七章 教学(上)+实战演练
教育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教学(上)重点提示本章一直是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的重点内容,考试中不仅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出现,而且还有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所以,本章是考生迎考复习的重中之重。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2)教学过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的结构。
(3)教学原则。
(4)常用的教学方法。
考纲链接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包含以下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教学的地位和意义。
地位:在教育中,教学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教学活动实现的。
意义:(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3.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4.历史上的教学过程:(1)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2)孟学派,强调学生主动的学习思考和实践。
(3)夸美纽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从对事物的感性知觉出发展开教学。
(4)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由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构成。
(5)杜威,通过从做中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表现: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
6.教学过程的特点:(I)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教育学第七章
第七章教学(上)第一节教学的意义与任务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所以,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教育。
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2、教学≠教育。
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
但不能把两者等同。
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流动等才能全面实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
3、教学中教与学。
教学还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自学相紧密联系。
教学由教与两方面组成,其中,学既包括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教授下的学习,也包括学生为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预习、独立作业等自学活动,而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能独立自主地自学。
但是教学与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有严格的区别,后者是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的学习,根本不同于教学中的预习、复习和作业。
教学不包括这种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
(概括:教学既包括教师直接的教和学生接受学习,有包括教师间接的教和学生发现学习。
)二、教学的意义①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②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三、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科学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及其系统。
技能:是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
基础技能: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
教育学第七章教学教学内容
robust [发音]“乐百氏” [词义]强壮的(头脑简单的那种)
4、循序渐进原则
• 含义: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 识发展的顺序进行,“学不躐等”。
• 要求:1、按照教材的系统逻辑性教学 2、分主次难易,突出重点难点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 到
繁,处理好“两个序”(知识的逻辑顺序 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的统一
1、直观性原则
• 含义:通过直观教具、观察和教师形象的语言描 述,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感性认识,使左右脑 协同工作,有助于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 直观教具: 1实物直观 2模象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影视、幻灯、电脑) 3语言直观
直观性原则
• 要求: 1、正确选择和运用直观教具 2、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语言直观
“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 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 的。” ——乌申斯基
直观性原则的例子
• 右脑加工声音、形象:“团身—球”(前滚 翻)
• 生动形象的语言:“一大二小三跳”“青蛙” • 利用错觉
跳高
2、启发性原则
• 含义: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 极探索等。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且呈现多样 综合的特点。
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 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为: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5、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从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出发,进行差异教 学,有的放矢,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最大限度 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七章 课堂教学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体系
(一)直观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 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 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 1.实物直观。 2.模像直观。模像直观是运用各种手段对 实物的模拟,包括图片、图表、模型、幻 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等。 3.语言直观。语言直观是教师运用自己的 语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比喻 描述,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直观的 效果。
布鲁纳
布鲁纳注重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在教材 的编写中应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教 学必须让学生理解基本结构。 发展学生的智力 发现教学法
奥苏伯尔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应是有意义学习,意义 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新材料与原有的 认知结构发生实质性的联系 . 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
4人本主义学习及教学理论
二当代主要的教学理论流派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哲学 伦理学)和心理学。 (伦理学)和心理学。 教学形式阶段: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 教学形式阶段: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 后被发展为五段:准备、提示、比较、 后被发展为五段:准备、提示、比较、概 括、应用。 应用。 凯洛夫 凯洛夫
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1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 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 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 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第七章 教学论(1)PPT教学课件
2020/12/09
1
理解教学的几个关键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其结果表现为概 念和原理的习得,行为方式的养成,道德和审美价值观 念的获得,心理和生理技能的提升等,具有发展的指向 和意义,与智育有联系和区别
(2)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活动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接受式学习:借助语言获得知识的方式,其基本特点是:
掌握科学知识为基本任务
认识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学生认识的指导性和可控性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注
2020/12/09
8
研究性学习:是借助提供结构性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其基本特点有: 以增进学习者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 以解决问题为主题 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学的非主导性 对探究性认识过程的关注 2、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 引起学习动机 领会知识:感知概念形成表象和观点、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学习效果
1、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 4、现代教学论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2020/12/09
3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概述
1、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
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得掌握系统的文 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 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他们
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 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整理笔记:第七章 教学理论
第七章教学理论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教学的概念近代教学论发展历程出现三次大论争:①“形式教育”学派和“实质教育”学派;②“主知主义”学派和“行动主义”学派;③“科学主义”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
“形式教育”学派认为教学是训练人先天具有的官能的过程,即促进人的内在官能显现、成长和完善活动;“实质教育”学派认为教学主要是获得有用的知识、技能的过程,即心理内容不断充实的过程。
“主知主义”学派把教学理解为知识的传授过程和观念运动过程,主要强调教学活动是间接经验的习得。
(赫尔巴特)“行为主义”学派强调教学是学生亲身探索、操作而获得直接经验的活动。
“科学主义”学派主张教学是一种理性活动。
(布鲁纳)“人本主义”学派则认为教学是一种情意活动,是人性的表达。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本质的不同观点:①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
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理论的成果。
主要是一个认识过程,是主观能动反映、改造自身的过程。
②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
③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德,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1)教学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教学和智育是两个互相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的重要活动,具有特殊性。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化的统一。
2.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1)解决个体经验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矛盾的强有力工具之一。
(2)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
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和其他教育形式的结合。
《教育学》提纲以及复习要点整理
《教育学》授课提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三、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第二节永恒的教育一、教育的产生: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二、教育的发展:(一)原始社会的教育(二)古代社会教育(三)现代教育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第三节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一)社会--教育--人(教育同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同人发展的关系)(二)教育的基本问题与教育观:教育的基本问题是教育观的核心四、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一、教育学的孕育(17世纪以前)《学记》--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内容最丰富的教育专著《论语》--孔子(弟子)二、形成独立学科阶段:萌牙:1632年,(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建立: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三、科学化的发展阶段四、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一)社会--教育--人教育同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同人发展的关系(二)教育的基本问题与教育观教育的基本问题是教育观的核心(三)防止几种倾向教育万能倾向;功利主义倾向;技术主义倾向。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教育的领导权;2.受教育权;3.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影响:1.培养所需人才;2.制造舆论;3.促进民主: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七章
第七章教育过程与方法1教育过程及其阶段性2.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3.教育方法的概念、决定和分类4几种主要的教育方法5.教育方法的组合第一节教育过程一、对教育过程概念的理解(领会)教育过程就是教育活动演进的历程。
从不同的角度看,教育过程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比如,从个体接受教育的历程来看,教育过程是由不同的学段,亦即学前、小学、中学、大学和大学后教育等等所构成的。
在从教育任务完成的角度去看,教育活动表现为一门课程、一个教育单元甚至一节课的教育过程。
本章所说的教育过程也主要是从这一角度进行的分析。
教育过程是一个上位概念,教育过程的具体是德育过程、智育过程、美育过程和体育过程等。
从构成要素的维度分析,教育过程还可以分析为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对立统一。
二、教育过程的阶段与矛盾运动(识记)★★1.几个有一定代表性的教育(教学)过程的阶段理论:(1)赫尔巴特的四阶段说赫尔巴特认为,兴趣可以分为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四个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也可以分为相应的四步: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后来赫尔巴特的追随者们将这四步教学模式改造为著名的“五步教学法”,亦即五个教学阶段的理论,即:预备、提示、联想、概括、应用。
(2)杜威的五阶段说杜威是从对思维的分析人手谈教育过程的。
杜威认为,思维一般包括五个阶段:疑难的情境;疑难的确定;提出解决疑难的假设;推断每个阶段所涵的结果;试验、证实或证伪原来的假设。
依据思维的历程,教育过程可分为这样五个阶段:情境、疑问、假设、推断、验证。
杜威认为,这不仅是教学和学习的方法,也是改造经验和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
(3)布鲁纳的三阶段说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发现”或探索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般应包括以下三个阶段:①教师为学生提供材料,学生提出有关假设;②对获得的概念进行验证;③要求学生对获得概念的策略进行分析总结。
(4)谢夫特的九阶段说美国教育家谢夫特认为对角色的体验和人际关系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教学——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上)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改革实践价值的实现。
·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是在教师的科学引导和精心安排下进行的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教学作为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具有课内、课外、班级、小组、个别化等多种形态。
5教学与教育、课程、智育等概念有着一定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教学的一般任务
1【教授】学生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实现整个教学任务的基础
2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
3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a把教学过程看做一种认识过程,把握了教学的根本和整体
b把教学过程看做一种认识过程,不仅科学地说明了事实,而且具有方法论意义
c要克服对教学过程的片面化理解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认识需要教师的指导
3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阶段
1、【引起】动机
(1)设法使学生在每个章节、每个课题前,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变社会教育要求为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
(2)进行新颖生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使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3)设置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
(4)培养学生独立进取的个性,使学生自我激励。
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b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相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a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
b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c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依据
1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
我国古代提出:以身作则、约之以礼、长善救失
2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学规律制定的
3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学记: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长善救失。
预(事先防止)、时(抓住时机教育)、孙(xun循序进行教育)、摩(相互学习)。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37条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4启发性原则
5巩固性原则
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
6循序渐进原则:(也称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是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7因材施教原则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是获得高效率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保证。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教的方法
1讲授法
它可以具体分为【讲解】、【讲述】、【讲读】和【讲演】四种方法。
运用的基本要求:
a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
b讲授的内容要有系统性、逻辑性
c讲授要具有启发性
d讲授语言要有艺术性
e讲授要适当运用板书。
教学板书分为【系统板书】与【辅助板书】两种。
3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3谈话法(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以及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提出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对话交流,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并提升能力的方法。
运用的基本要求:(1)充分准备(2)设计高质量的启发性问题(3)面向全体(4)要做好归纳、小结或总结
4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或现象的产生和变化,以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技能的教学方法。
5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训练,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作用:练习法能够应用、巩固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的基本要求:(1)明确练习目的(2)加强变式练习(3)严格要求(4)及时检查练习
6讨论法:是在呈现教学内容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从而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J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1、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2、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自学
3、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4、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5、指导学生及时复习
注意:(1)尝试回忆(2)阅读教科书(3)整理课堂笔记(4)记录个人学习的心得、见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