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合集下载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将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 ,一定时间后观察噬菌体 的侵染情况。
通过离心去除未侵染的大 肠杆菌,洗涤以去除多余 的噬菌体。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 噬菌体的繁殖情况。
通过显微镜观察、计数等 方法检测实验结果。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
确保整个实验过程在无 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
污染。
精确测量
确保所有试剂的准确测 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
04
结论与展望
实验结论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噬菌 体的存在和侵染机制。
实验结果证明了噬菌体的专一性,即 一种噬菌体只能侵染对应种类的细菌 。
通过实验观察到了噬菌体对大肠杆菌 的吸附、侵入、复制和释放过程。
实验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实验操作简单,结果直观,能够 很好地展示噬菌体的侵染过程。
缺点
实验过程中无法控制噬菌体的数 量和侵染时间,可能会影响实验 结果的准确性。
作为宿主细胞,用 于噬菌体的侵染。
缓冲液
用于维持实验过程 中的pH值稳定。
噬菌体
用于侵染大肠杆菌 的病毒。
培养基
用于培养大肠杆菌 。
其他试剂
如抗生素、染色剂 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01
02
03
04
05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备噬菌体和 2. 感染实验 宿主…
3. 离心与洗涤
4. 培养与观察
5. 结果检测
将噬菌体稀释至适当浓度 ,同时培养大肠杆菌至对 数生长期。
噬菌体的生命周期包括吸附、 注入核酸、复制和组装新噬菌 体等步骤。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
噬菌体通过识别大肠杆菌表面的受体 ,吸附到细菌表面。
噬菌体的核酸利用大肠杆菌的代谢系 统和基因表达机制进行复制。

高中生物PPT课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高中生物PPT课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目的与要求
材料与用具 方法与步骤 结果与结论 问题与讨论
T2噬菌体、大肠杆菌、离心机、细菌培养液、试 管、搅拌器、培养瓶等。
【注】T2噬菌体模式图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了解T2噬菌体: 1.T2噬菌体只由DNA和蛋白质两种化学成分组成 2.T2噬菌体能够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借助 大肠杆菌,完成增殖过程 3.组成T2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含有S元素,而P元 素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4.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于大肠杆菌体内的病 毒 5.T2噬茵体能够特异性地吸附在大肠杆菌的表面 6.相比较而言,T2噬菌体的密度小,大肠杆菌的 密度大 7.T2噬菌体借助于大肠杆菌增殖一代所用的时间 为20分钟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目的与要求
材料与用具 方法与步骤 结果与结论 问题与讨论
1.用35S标记T2噬菌体,沉淀中有放射性的原因? 2.用32P标记T2噬菌体,悬浮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 3.自主学习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目的与要求
材料与用具 方法与步骤 结果与结论 问题与讨论
3.如何进行两种物质的标记?
4.分别标记后如何进行检测呢? 5.实验结果推导。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4)实验检验
目的与要求
材料与用具 方法与步骤 结果与结论 问题与讨论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目的与要求
材料与用具 方法与步骤 结果与结论 问题与讨论
实验结果:
大多数35S标记的噬菌体在感染细菌时,放射性 质附着在宿主细胞的外面;32P标记的噬菌体中检测到32P。 实验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人教版教学素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人教版教学素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必修1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第一步: 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第二步: 用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 第三步: 搅拌使细菌外面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细胞分离②、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没有进入细菌细胞内。

1、实验结论:①直接证明: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②间接证明:A 、DNA 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维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B 、DNA 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从而能够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 2、病毒的特点:①结构: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衣壳两部分构成,合称为核衣壳。

有些病毒的核衣壳外还有一层由蛋白质、多糖和脂类构成的膜,叫囊膜,囊膜上生有刺突。

衣壳由衣壳粒构成,衣壳粒的成分为蛋白质。

②病毒的增殖:病毒为寄生生物,其增殖过程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其繁殖过程称为增殖。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④病毒的代谢:从病毒的结构和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可知,病毒没有自已独立的代谢系统,其代谢过程要依赖于宿主细胞(宿主细胞可为其提供原料,能量、酶及代谢场所)⑤病毒的培养:根据病毒的特点可知应用活细胞培养。

⑥噬菌体的标记:A 、标记过程:先用含32P (35S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含32P (35S )的大肠杆菌,再将噬菌体去侵染含32P (35S )的大肠杆菌,就可以得到32P (35S )的噬菌体B 、实验的优点:此实验用同位素标记法,巧妙地将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观察两者在遗传上的作用。

3、实验误差分析:例题: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如下表;(1)在理论上,两组实验结果中分别为下层沉淀、上清液中放射性为零。

其原因是:噬菌体已将32P 的DNA 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而35S 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存在较大误差,请你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①在A 组实验中,沉淀中检测到放射性,原因是搅拌不充分,没有将吸附在大肠杆菌外的35S 标记的噬菌体外壳与其完全分离②在B 组实验中,从32P 标记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过长,会使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 ③实验中32P 标记的噬菌体会全部侵染到大肠杆菌体内吗?不会 是否是误差来源?是。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感染 烟草
实验 结果
出现病斑
结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重组 分离 感 染
产生 哪种 病毒?
新的病毒
分离 重组
作为遗传物质所必须具备的特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对S菌加热处理,DNA仍具有生物 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活性——DN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可以转化生成S型细菌— 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DNA可以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DNA在亲代与子代噬菌体中具 能自我复制,使亲子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有连续性——DNA可以发生复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在细菌内合成子代噬 ④菌体蛋白质外壳——DNA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能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经典实验
1928年 格里菲思 ——体内转化实验
1944年 艾弗里2年 赫尔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敢于质疑]
下面这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流感病毒
SARS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课堂延伸]
如果你是科学家,请设计实验证明烟草花 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⑤能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同位素 32P和35 S 做了标记(见下表): 噬菌体成分 核苷酸标记 32P 氨基酸
32S标记
细菌成分 31P
35S
此实验所得结果是子噬菌体和母噬菌体的外形及侵染细菌的特性 均相同。请分析: (1)子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 (2)子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 (3)此实验说明了 。
背景知识:烟草花 叶病毒TMV是由 RNA和蛋白质组成 的,在感染烟草时, 会出现致病斑。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引言噬菌体是一种能够感染细菌并在其内部繁殖的病毒,它是细菌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对于研究细菌感染、噬菌体生物学以及抗生素研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介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

选择适当的噬菌体在进行噬菌体侵染实验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噬菌体。

根据研究的目标和所使用的细菌菌株,我们可以选择泛菌素噬菌体(T4噬菌体)或某种特定细菌的噬菌体。

泛菌素噬菌体广泛用于实验室研究,因其易于培养和操作。

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噬菌体侵染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包括: 1. 细菌培养基和细菌菌株 2. 噬菌体溶液 3. 富含盐和营养物的缓冲液 4. 试管、培养皿、离心管等实验器具 5. 垫片、显微镜和显微摄影设备(用于观察噬菌体侵染效果)实验步骤进行噬菌体侵染实验的一般步骤如下:步骤一:制备细菌培养1.取一定数量的细菌菌株,以含有足够的营养物的细菌培养基培养。

2.在适当的温度下,通过摇瓶培养或平板培养使细菌菌液达到对数生长期。

步骤二:制备噬菌体溶液1.取一小量的噬菌体溶液,加入到含有盐和营养物的缓冲液中。

2.对噬菌体溶液进行稀释,以便获得适当浓度的溶液。

步骤三:噬菌体侵染1.取一定体积的培养细菌,加入到含有噬菌体溶液的试管中。

2.静置一段时间,以便噬菌体侵染细菌。

时间长度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

3.反复离心培养基,以控制噬菌体和细菌的接触。

步骤四:观察和记录结果1.取一定数量的实验样品,制备垫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效果。

3.使用显微摄影设备记录观察结果。

4.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效果、速度和选择性。

通过观察噬菌体在细菌菌落上形成的溶菌环,我们可以评估噬菌体的感染能力和繁殖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溶菌效价来定量评估噬菌体的感染效果。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噬菌体侵染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避免交叉污染和误操作。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实验中通常使用两种不同类型 的噬菌体:一种具有毒性,能 够杀死细菌并释放新的噬菌体; 另一种具有溶源性,能够在细 菌细胞内复制但不会杀死细菌。 通过将这两种噬菌体分别感染 细菌,并观察它们在细胞内的 行为和繁殖情况,可以得出病 毒对细菌的感染和复制机制
此外,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还 为现代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 的工具和方法。例如,利用噬 菌体作为载体可以将外源基因 导入细菌细胞内,实现基因表 达和调控的研究。此外,噬菌 体还可以作为生物防治剂来控 制细菌感染和治疗某些疾病
促进了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3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揭示了病毒的复制机制和生命周期,促进了病毒学的发展。同时,该实验也
揭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本质,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总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实验 之一,它不仅揭示了病毒的生命周期和复制机制,证 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还为现代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 要的工具和方法,促进了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目录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是一种能够感染细菌的 病毒,其生命周期包括吸附、 注入、复制和释放四个阶段。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 噬菌体将其核酸注入细菌细胞 内,利用细菌的酶和能量系统 进行复制,最终产生新的噬菌 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生物学 领域的一个重要实验,它揭示 了病毒的生命周期和复制机制。 该实验通过观察噬菌体对细菌 的感染和复制过程,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这一重要结论Βιβλιοθήκη -THANKS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观察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产生的
后代与亲代噬菌体具有相同的遗传特性,科学家们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论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论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论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个小家伙,名字叫噬菌体,听起来是不是像个科幻电影里的角色?它并不是什么外星人,而是一种专门攻击细菌的病毒。

想象一下,一群细菌在你的肚子里开派对,嗨得不行,结果被噬菌体突然闯入,搞得这场派对瞬间变成了灭亡之夜,哎呀,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噬菌体是怎么侵染细菌的,顺便说说这个实验的结论。

先来个背景介绍,噬菌体就像是细菌界的“特种兵”,专门针对那些让人头疼的细菌。

它们的外形很酷,像一个小飞碟,有一根细长的尾巴,用来把自己打入细菌的“领地”。

想象一下,如果细菌是一家餐馆,噬菌体就像是一个不请自来的顾客,直接闯进厨房,开始翻桌子,哈哈,想想都觉得搞笑。

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噬菌体首先会附着在细菌的表面,然后像是注射器一样,把自己的基因注入进去。

这一过程,就像是细菌被强行灌输了噬菌体的“黑科技”。

紧噬菌体的基因在细菌体内开始发挥作用。

它们会迅速操控细菌的细胞机制,把细菌变成自己的“生产工厂”。

这就好比一个木匠进了一个没装修的房子,开始DIY,把每一寸空间都装点得琳琅满目,只不过这里的“装修”是制造更多的噬菌体。

等到新一代的噬菌体足够多了,它们就开始准备大逃亡。

此时,细菌早已被榨干得一干二净,留下的只有满地的“残骸”,真是让人心疼。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还发现,噬菌体对不同种类的细菌有不同的“口味”。

就像吃火锅,大家都知道有些人爱吃牛肉,有些人偏爱豆腐。

这种选择性侵染让噬菌体成为了一种潜在的“抗生素”,可以用来对抗那些顽固的细菌感染。

想想看,未来或许我们不再依赖传统的抗生素,而是用这些小家伙来清理细菌,听起来是不是很梦幻?不过,科学可不是单纯的美好,噬菌体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比如,有些细菌会进化,像是升级换代的战斗机,让噬菌体的攻击失去效力。

这就像你拼命减肥,但总有人能吃到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难免让人无奈。

实验结论告诉我们,虽然噬菌体是个强大的对手,但对付细菌的战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一、实验前准备1.1 噬菌体的制备噬菌体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其中最常用的是双层琼脂法。

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宿主细菌,并在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然后将噬菌体接种到宿主细菌中,使其进行感染,待细胞溶解后收集上清液即可。

1.2 细胞培养选择合适的宿主细菌进行培养,通常使用营养丰富的LB培养基或M9最小盐基础培养基等。

二、实验步骤2.1 噬菌体感染实验将目标宿主细菌接种于含有适量培养基的试管中,并在37℃下恒温摇床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将适量噬菌体加入到含有目标细胞的试管中,使其进行感染。

根据不同实验目的和要求,可以调整噬菌体和目标细胞的比例以及感染时间等因素。

2.2 病毒滴度测定病毒滴度测定是评估噬菌体感染效果的重要方法。

将一定量的目标细胞接种于含有适量培养基的96孔板中,并在37℃下恒温摇床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将适量的噬菌体加入到每个孔中,使其进行感染。

根据不同实验目的和要求,可以调整噬菌体和目标细胞的比例以及感染时间等因素。

最后通过滴度计算得出病毒滴度。

2.3 病毒扩增实验病毒扩增实验是将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和扩增的过程。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宿主细胞,并在含有适量培养基的试管中进行培养。

然后将一定量噬菌体加入到试管中,使其进行感染。

根据不同实验目的和要求,可以调整噬菌体和宿主细胞的比例以及培养时间等因素。

2.4 病毒纯化实验病毒纯化实验是将混合物中的噬菌体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病毒制品。

首先需要收集感染后的上清液,并将其离心去除细胞碎片和杂质。

然后通过超速离心等方法将病毒分离出来,并进行洗涤和浓缩等步骤,最终得到纯净的病毒制品。

三、实验注意事项3.1 安全操作在进行噬菌体实验时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病毒泄漏和污染。

应该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实验操作,并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等。

3.2 实验设计在进行噬菌体实验时需要合理设计实验方案,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宿主细菌和噬菌体品系,并根据需要调整感染时间、感染剂量等因素。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
离心
离心
蛋白质外壳 留在细胞外, 不起作用
细菌内没有 放射性的T2 噬菌体
DNA进入到细 菌细胞内,指导 T2噬菌的增殖
细菌内有放
.
射性的T2噬
菌体
4赫尔希和蔡斯发现:细菌体裂解释放出的 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 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这结果说明 什么?
在亲代与子代之间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
.
5.实验表明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
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2)子代T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遗传的。
6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未起到遗传作用。
.
三、 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
蛋白质 侵染烟草 不得花叶病
.
C、H、O、N 、P (标记32P) C、H、O、N、S (标记35S)
.
(三) 实验过程
1.标记噬菌体
1)先标记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含35S的培养基―→蛋白质含 35S 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含32P的培养基―→DNA含 32P 的大肠杆菌
2)然后再标记T2噬菌体 T2噬菌体+含35S的大肠杆菌―→含 35S 的T2噬菌体 T2噬菌体+含32P的大肠杆菌―→含 32P 的T2噬菌体
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一).T2噬菌体(病毒) 1.T2噬菌体(病毒)的结构
.
2.代谢特点:
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不能 独立地进行新陈代谢。
3增殖特点:
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 的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
(二)实验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经典高中生物-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

经典高中生物-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1)噬菌体的结构及生活方式(2)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增殖需要的条件内容模板噬菌体的DNA合成噬菌体DNA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合成噬菌体蛋白质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场所大肠杆菌的核糖体2.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该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

3.实验过程(1)标记噬菌体(2)侵染细菌4.实验结果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

5.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助学巧记“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O2来自于水与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所用核心技术相同(2016·课标Ⅲ,2B)(√)(2)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5·江苏卷)(√)(3)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2013·海南,13D)(√)(4)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3·新课标Ⅱ,5改编)(√)(5)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2012·山东,5B)(×)“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高考命题主要聚焦两大经典实验设计的思路、实施的过程、结果及相应结论等;关注实验方法的考查,如细菌的培养、噬菌体的同位素标记等;重视实验结论的提炼。

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涉及细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等相应的知识储备。

2.教材P46“思考与讨论”改编(1)以细菌或病毒作为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材料有何优点?提示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的优点是:(1)个体很小,结构简单,容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赫尔希和蔡斯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赫尔希和蔡斯

4.噬菌体在细菌体中合成自己的蛋白质 需要:( B ) A.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 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5.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A )
A.核酸 B.DNA C.RNA D.蛋白质
在杀死加的热S杀型死细的菌S型中细含菌有哪些物质?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有些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不含有DNA, 只含有RNA。 在这种情况下,RNA就起着遗 传物质的作用。
目前,已有充分的科学研究资料证明,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外提升:
如何验证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烟草花叶病毒
RNA 蛋白质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父本
减数 分裂
精子
受精 作用

受精卵
丝 分
子 代
母本 减数 卵细胞

分裂
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起着 重要作用。
染色体
• DNA • 蛋白质
是遗传物质?
20世纪中叶 激烈争论 实验
1928年
格里菲思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944年 艾弗里
(一)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
2、实验技术:
同位素标记法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S (标记35S ) DNA的组成元素: C、H、O、N 、P (标记32P)
(2)实验过程:
①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外壳蛋白质
蛋白质含35S +细菌 离心
的噬菌体 (未标记)
上清液(含T2噬菌体颗 粒) --含放射性物质35S

噬菌体实验人物实验报告

噬菌体实验人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经典实验,探究噬菌体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DNA与蛋白质的分离与作用,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假设。

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菌株- T2噬菌体- 32P标记的T2噬菌体- 35S标记的T2噬菌体- 未标记的T2噬菌体- 15N标记的T2噬菌体- 放射性同位素计数器- 离心机- 培养皿- 试管- 滤纸- 移液器实验方法:1. 标记噬菌体:- 使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标记其DNA。

- 使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标记其蛋白质外壳。

- 使用15N标记的T2噬菌体,同时标记其DNA和蛋白质外壳。

2. 噬菌体侵染细菌:- 将标记过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 在一定时间后,离心混合物,分离出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含有噬菌体DNA 的细菌。

3. 检测放射性:-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计数器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 分析放射性物质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的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1.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检测结果显示,放射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

- 这表明32P标记的噬菌体DNA进入了细菌细胞。

2. 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检测结果显示,放射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

- 这表明15N标记的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外壳都进入了细菌细胞。

3. 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检测结果显示,放射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

- 这表明未标记的噬菌体DNA进入了细菌细胞,而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留在了上清液中。

实验结论:1. DNA是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的遗传物质。

2. 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细胞,指导细菌合成新的噬菌体。

3.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不参与遗传物质的传递。

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成功验证了DNA是噬菌体遗传物质的观点。

2. 实验结果与赫尔希和蔡斯的经典实验结果一致,证明了DNA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菌体侵染细菌全过程:
标 记
侵 染
保 温
搅 拌 离 心
三、实验结论 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 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即子代噬菌体 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给后代的。 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我是遗传物质, 我是控制者。
我是蛋白质, 我听命于遗传 物质。
6、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示意图(见左图),回答下列 问题: (1)图C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留在细菌体外的物质是 , 注入细菌体内的物质是 。
(2)合成D、E、F中子代噬菌体的 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是由 提供的, 其合成场所是 。 (3)图中的噬菌体在形态、大小等方面都完全相同。这说 明噬菌体的性状是由 传给后代的,也证明 是遗传 物质。
4.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原因之一是 ( B ) A、它的含量很少 B、它不能自我复制 C、它与新陈代谢无关 D、它的种类很多
5.用噬菌体去感染内含大量的3H的细菌,待细 菌解体后3H( B )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D.仅发现于外壳中
2.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让它去侵染细菌,在细菌体内发现的是( C ) A.32P与35S B.35S C.32P D.32P和少量35S
3.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菌,细菌解体后 含32P的是( B )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壳 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
台湾超人气网络双胞胎
祖孙三代的鼻子
一、噬菌体的结构
噬菌体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 构成的,在头部内含有DNA。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标记噬菌体
含35S的培养基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知识点总结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知识点总结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知识点总结
噬菌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菌体内的病毒,它们可以侵染并破坏细菌。

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宿主范围、侵染机制等。

以下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知识点总结:
1. 实验准备,在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室条件、培养基、细菌培养物等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试剂。

2. 选择噬菌体和细菌,在实验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噬菌体和细菌进行实验。

噬菌体的选择应考虑其对目标细菌的特异性,而细菌的选择则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和实验条件。

3. 噬菌体侵染实验步骤,一般而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包括接种、培养、感染、收获等步骤。

在实验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的条件,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4. 观察和分析,实验完成后,需要观察和分析噬菌体对细菌的侵染情况,可以通过电镜观察细胞内部的变化,也可以通过传统的细菌计数方法来评估噬菌体的侵染效果。

5. 应用和意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果可以为抗菌药物研发、细菌感染控制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对于理解噬菌体与细菌相互作用的机制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手段,通过该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噬菌体与细菌的相互作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内,是否是误差的来源呢?_____是_______理由呢?
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 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 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 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 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
了 DNA是遗传物质

(5)请设计一个方法,来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
菌体(简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明)
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标记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
去感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大量获得被35S标
记的噬菌体

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 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 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 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 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
标记噬菌体的DNA所体现的实验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噬菌体已将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
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 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 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 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 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
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
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层液的放射性含
量 升高
,其原因是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
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点于上清液 。
b. 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