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MBA案例分析振华港机_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
振华重工:企业家精神样本分析
振华重工:企业家精神样本分析作者:朱连宇来源:《军工文化》2018年第04期用发展阐释企业家精神:敢为人先、敢于超越、全球视野。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华重工”)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了。
过去10年,振华重工在全球集装箱岸边起重机市场占有率超过了70%。
这些年,振华重工还在探索多元化发展。
《厉害了,我的国》中的洋山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港珠澳大桥最后精准一吊,以及2017年11月下水的中国最先进同时也是亚洲最先进的造岛神器“天鲲号”等,都是振华重工制造的。
我所理解的企业家精神,第一就是敢为人先。
1992年振华重工走出国门,是走向落后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振华重工前任领导人下定决心要从发达国家打开市场。
经过不懈努力,第一台起重机卖到了加拿大的温哥华港。
之后从加拿大到美国、德国、新加坡、韩国、日本、欧洲,慢慢征服了大部分的市场,1998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第二、振华重工一直在这个领域深耕细作,企业家精神还体现在勇于超越、勇于引领的精神。
之前,在一些特殊工况之下,或者比较理想的工况之下,振华重工的产品可以双起升,2004年振华重工成功研发了双起升岸桥,解决了各种不同工况之下都能够平稳作业的难题,此举让欧美此行业最先进的制造国家非常震惊,他们认为振华重工开启了集装箱的中国纪元。
第三、全球视野也是企业家精神的必要元素。
不管企业在世界哪个国家、哪个角落,都必须在全球范围内思考企业的发展。
现在,振华重工的市场占有率,越发达国家越高,美国市场占有率95%,欧洲市场占有率超过85%。
非洲、南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占有率还没有这么高。
现在,我们紧紧跟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迅速扩大东南亚非洲等国的市场占有率。
第四、企业家精神还应该具备民族情怀。
振华重工一直是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民族情怀是振华重工历届负责人的共同点。
这些年,振华重工已经带动国内160多家企业走出国门。
以前,振华重工带动的基本上是起重机以及海工装备等相关的上下游企业。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困境与突破——以上海振华重工品牌海外传播为例
1542019.11MEC 经营战略MODERNENTERPRISECULTURE一、上海振华重工品牌的国际化建设凯文·凯勒曾提出著名的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理论,指因顾客的品牌知识而引起的对该品牌营销不同反应,包括品牌标识、品牌内涵、品牌反应、消费者与品牌关系这四个要素,这一经典理论又被称为“CBBE 模型”。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构建一个优势品牌需要进行四个步骤:建立正确的品牌标识,创造合适的品牌内涵,引导正确的品牌反应,缔造适当的消费者关系。
振华重工的主品牌“ZPMC”是世界知名的港口机械重型装备品牌。
自1992年发展至今,振华重工产品已远销世界100余个国家和地区,港机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平均可达70%以上。
从以上数据来看,“ZPMC”品牌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品牌。
接下来,笔者将根据凯勒的CBBE 品牌构建模型,分析“ZPMC”品牌的国际化构建。
首先,在振华重工品牌标识“ZPMC”的创建过程中,振华重工基于消费者的品牌显著性,建立了易于识别的品牌标识。
振华重工在打造主品牌“ZPMC”时,品牌名称直接取材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Zhenhua Port Machinery Company Limited”中的“Zhenhua Port Machinery Company”的首写字母Z、P、M、C,品牌标识与公司名称的关联性极强,国内外用户均可便捷识别,从而大大降低了国际化传播的门槛。
品牌初创后,振华重工随着公司发展进程,不断调整品牌内涵,使之适合公司发展需求。
2009年,振华港机更名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但由于在全球的广泛影响力,振华重工没有变更品牌标识,而是为Z、P、M、C 四个字母重新赋予涵义。
第二,构建国际化品牌需要正确引导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反应。
在CBBE 模型中,品牌反应一方面是理性的品牌评判,另一方面是感性的品牌感觉。
振华港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地 枉 求装 输 起 瓜机 行 业 阳 竞 , 对 下们 『 | 习模 仿 , 矗 终 … “ 『 制 造 ” 迈 阳 量 I I
r .I闻 刨 造 ” 2 0 年 2 , l 闻 . 1 06 门 I - 次 召开 2 世 纪 的 陶 科 技 人 会 , 部 署 实 1 施 闻 家 I 长划 科 和 技 术 发 展 规 譬纲 I I I J
力 田洪 回忆 说 : “ 时 ,就 我 们振 华 港 机 当 来 说 还 是 比较 落 后 的 ,在 我 的 印 象 中 ,像
这 些 我 们 现 在 所 做 的 产 品 ,基 本 上 是 德 国
人 、 日本 人 、韩 国人 的 天下 。”
1 年 前 ,在 温 哥华 竞标 时 ,K L 3 A MA、 三 菱 重 工 、NO L 等 这 些 主要 的港 口机械 EL
队 ,行业激 烈竞 争 、调整时期加速整合使
其 市场 份 额迅 速 提 高 。
迅速 蠕起的帝 国
1 9 年 以前 ,中 国 集 装 箱 制 造 领 域 还 92 处 于 完全 需要 进 口的时 期 。 刚 刚 成 立 的振 华 港 机 只 有 1 个 员 工 , 4 注 册 资金 1 0 美元 ,是 一个 地 地 道道 的小 0万 公 司 ,技 术 落后 ,人 才 短 缺 ,国 际 港 机 制 造 业 也 根 本 不 相 信 “ 国 制 造 ” 。技 术 主 中
制 造 商 ,并 不 把 第 一 次 参 与 海 外 港 口机 械 竞 标 的 振 华 港 机 放在 心 上 ,创 办 才 两 年 的
振 华 港 机 没 有 显 赫 的 业绩 ,而 且 来 自一 个
港 口机 械 主要 依 靠 进 口的 国 家 。 国 际 港 口 机 械 行 业 的大 佬 们绝 不 认 为 振 华 港 机 会 对
转载6-案例:轻资产运营的探索之路——振华重工
转载文章:深度分析—中国大型装备制造业,请不要过度迷信轻资产运营(6)案例:轻资产运营的探索之路——振华重工牛鞭效应:设备制造是个周期性行业归因于牛鞭效应,无论是农用机械、矿山、电信还是半导体制造设备、飞机制造,都难逃脱周期性的起伏。
在短短20年中,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振华重工并没有经受多少大起大落,但这并不是说行业的周期性不存在。
2008年金融危机下,全球基础建设投资锐减,新合同剧减50%,2010年营收相比2009年锐减38%,设备折旧等巨额固定成本如同石头露出水面,直接导致2010年出现首度亏损。
这亏本是由于成本刚性太大,没法与营收成比例降低造成的,得从供应链和运作管理上找答案,总结成三个词,就是轻资产、重运营和控制复杂度。
1、轻资产:化固定成本为变动从2004年营业额71亿元,到2008年的274亿,振华重工经历了爆炸式成长,固定资产也从25亿元激增到115亿。
在2010年,设备折旧约10亿元,几乎是三年前的两倍,其增加额占2010年净亏损的70%左右。
固定资产一旦投入,就得折旧,如果能化固定成本为变动的话,公司的成本结构就更灵活。
这就是轻资产的概念,可以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来实现。
有人会说,振华重工本来就是制造起家,制造是其看家本领,把制造外包掉,这还做生意吗?这得分清核心与非核心竞争能力,以及相应的代价。
振华重工的一项能力是远程、大吨位的整机投放能力,有自己的船队,能把几千万吨重的钢结构投放到世界各地。
这能力的确能给振华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养着那么大一船队,其有效利用率该有多高呢?收益是否能抵消成本?就如苹果可以自己建厂生产芯片,这样就用不着受制于三星或者东芝。
你也可以说芯片制造决定苹果的命运,是关键竞争能力,但是自己生产芯片成本太高,苹果还是继续依赖供应商。
而本土竖向集成、大而全的公司,由于观念落后和历史包袱,还在撑着重资产的大船,在经济大潮中踯躅前行。
在振华重工崛起之前,港口机械被外国企业垄断。
案例上海振华港机的企业解析报告
案例:上海振华港机的10年企业解析报告【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案例:上海振华港机的10年上海振华港机公司(英文缩写ZPMC)是国有控股三资企业,1992年成立,主要生产大型集装箱机械,也生产散货装卸机械和其他产品如大型钢桥等。
由于集装箱运输是国际贸易不可缺少的手段,加之航运供大于求,船东纷纷用加大船舶装载量来降低成本,出现所谓超巴拿马热,船愈来愈大。
码头设备必须随之更新换代,在世界机械制造业普遍不景气情况中,这个市场却非常火热,世界20多个著名机械制造商逐鹿其中,竞争激烈。
由于“天时”、“地利”、“人和”,ZPMC在这场竞争中异军突起,后来居上,依靠自己的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力挫群雄,茁壮成长,现在已成为这个行业的排头兵,大长中国人志气。
大型集装箱机械是高技术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产品。
第一世界需要它,但因劳动力成本高昂,美、日、德等制造商日益失去市场竞争力。
第三世界众多厂商虽有低价劳动力,但无高技术,因而做不了它。
这种产品最适合我们这种既有高科技、劳动力成本又不高的国家生产。
我们选定了这个市场。
公司成立时只有十几个人,现在已发展到近1万人(其中白领1000人,其余是蓝领),是世界上目前最强大的一支大型起重机制造队伍。
最初投资100万美元,十年来通过赢利再投入,资产重组,特别是A、B股上市,现有资本金2.2亿美元。
公司自1995年开始连续7年产值保持30%增长,去年达到3.5亿美元(其中90%出口),同比增加1亿美元。
目前,虽然市场疲软,我们正在为2002年实现4亿美元产值而奋斗。
我们的产品不仅覆盖了国内主要集装箱港口,也进入了国外著名的各大港口,如加拿大温哥华,美国东西海岸的迈阿密、长滩、奥克兰、塔克玛、西雅图、惠灵顿、威基尼亚、纽约,南美的巴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亚洲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缅甸,中东的苏丹、阿曼、阿联酋国和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约28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个码头。
以吾之微光,耀中国港机之光芒——记上海振华重工设计研究总院机械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锋锋
创新之路张锋锋也完全满足了用户要求。
而这背后,两三百页全英文标书的精细研读与废寝忘食地频繁加班,他却不愿多谈,只说:“虽然那个时候很多问题我都没能完全把握,但这个项目的竣工还是给我增添了极大信心,让我坚信自己能为推动领域发展添柴出力。
”张锋锋最初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如今已在多年的岁月磨砺中蜕变成了“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志气,在德国威廉港、荷兰鹿特丹、阿联酋迪拜港等20余个项目、共计80余台岸桥的工程中,他带队广泛参与了各类结构复杂、形式多样的机构设计,主动把一件件小事做好,迅速成长走上了技术管理岗位。
近年来,他更是脚踏实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不仅成为国际起重机技术领域的优秀中国专家代表之一,2013年,由他设计研发的3E级超大型岸桥更是开辟了我国自主研发港机的新时代。
彼时,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巴拿马型船舶和超大巴拿马型船舶已明显不能满足日益蓬勃的国际航运业需求,而这对港口机械领域的影响首先便体现在对岸桥的设计要求上。
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与不断增加的起升高度、起升重量为市场开辟了全新的竞争领域,但也同时给从业人员提出了巨大挑战。
“困境在左,机遇在右”的发展形势激发了张锋锋一颗勇攀高峰的赤诚之心,“我不觉得这道技术壁垒是完全无法攻破的”。
于是,经过长久的努力,由他主持研发的3E 级超大型岸桥投入使用。
此岸桥最大的创新点莫过于突破了传统超大巴拿马型岸桥的设计限制,前伸距突破70米,起升高度也提升至52.5米,足够能应对装卸甲板上10层超高箱的极端情况,及时地满足了当时18000箱集装箱船的装卸要求,引领了各大港口的岸桥设备向更大、更快、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据张锋锋介绍,“3E”这个名字其实来源于3个基本设计理念:增大运量而产生的经济效益(E c o n o m i c)、能源上的高效(Efficient)及技术设计上的绿色环保(Environmental)。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这种‘重而巧’的工艺技术必将成为大型化岸桥的发展趋势。
ZPMC.彰显中国制造的实力和魅力
作为重要的战略支点和枢纽,港口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全球产业链的快速迭代发展中,更加高效的港口和先进的港机装备是每个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国家都不会忽视的基础设施,这些港口,如同一个个节点,编织起全球贸易的网络。
综观世界港口装备领域几十年的发展,有一个中国企业必然被提及,那就是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他也是2017年上海百强企业榜单中的一员。
走入振华重工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港机制造基地,可以看到各种颜色的港机产品,不同颜色的产品将运往不同的国家。
今天我们可以在全球99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300座港口看见振华的产品。
在港机领域,振华连续19年保持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球90%的货物通过海上运输,而90%的港口都使用振华重工的港机,所以在这个星球的每一段海岸线上,振华港机正在“搬运世界”。
一张张中国制造的名片2013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迈阿密港鼓励美国制造,星条旗飘起,ZPMC四个字母和汉字振华赫然出现,这个瞬间被很多人记下,ZPMC也被世界熟知,透过这些港口,世界慢慢开始感受中国制造的实力和魅力。
ZPMC渐渐成为中国制造的名片之一。
ZPMC最初取自“ZhenhuaPort Machinery Company”四个单词首字母,仅仅是公司的缩写。
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港机业务,ZPMC坚持问题导向,“二次创业”转型海工,在继承中创新ZPMC品牌的内涵。
“Z”引申为“Zero”,意为起点与归零。
“P”引申为“Particular”,意为细节与精细。
“M”引申为“Misson”,意为使命与责任。
“C”引申为“Creation”,意为创新与科技。
ZPMC已经成为公司的品牌,彰显着振华的产品内涵。
振华重工成立于1992年,从成立的那一天起,他就是一家“走出去”、在全今天我们可以在全球99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300座港口看见振华的产品。
在港机领域,振华连续19年保持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运营管理.MBA案例教材.上海交大
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上市的高科技企业铱星公司宣布破产,引起媒体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1991 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决定建立由 77 颗低轨卫星组成的移动通信网,并以元素周期表排第 77 位的金 属“铱”命名为铱星系统,后减至 66 颗低轨道卫星,并依然延用了“铱星”这一命名,开始向人们讲述 一个美好的科技童话——66 颗低轨道卫星组成的移动通讯网络,把整个地球覆盖起来,通过太空向任何地 区、任何人提供语言、数据、传真及寻呼信息服务,以突破基于地面的移动通讯的局限,让在地球上任何 “能见到天的地方”直接通信。铱星的诞生被认为是人类通信领域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一开始, 人们对于自由通信的狂热渴望使得铱星的股票价格从发行时的每股 20 美元飙升到 70 美元。 1998 年 5 月,随着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筹备了 7 年的铱星系统完成组网工作,并于同年 11 月正式投 入商业运营。 1999 年 5 月,铱星公司宣布 1999 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为 145 万美元,亏损 5.05 亿美元。5 月 14 日,铱 星公司宣布,难以按期偿还月底到期的 8 亿美元债务,公司聘请唐纳森‐勒夫金‐詹雷特证券公司帮助重新 安排债务。1999 年 8 月 17 日,铱星公司由于无法按期偿还巨额债务,向特拉华州联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 保护,进行改组。 铱星公司的铱星系统最初计划发射 77 颗卫星,后调整为 66 颗。铱星公司的 66 颗低轨卫星构成的超级通 信网络号称可以使用户在地球上任何角落通话,而不依赖于地面网络。然而,由 66 颗低轨卫星构成的卫 星电话系统耗资 50 多亿美元,除摩托罗拉公司等公司的投资和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外,铱星公司共借贷 30 亿美元,每月的财务费用达 4000 万美元。高经营成本使铱星公司在正式营业之初,将铱星手机售价定 为 4000 美元,国际平均通话费每分钟 7 美元。在市场反应冷淡的情况下,铱星公司被迫作出价格调整, 调整后的手机价格为 3000 美元,通话费为 1.89 美元/分钟。但同普通移动电话相比,仍显较高。铱星公司 在开业近 10 个月时,铱星手机的用户还不到 2 万名,远少于 65 万名用户的盈亏平衡点。 资料来源:China Business Time,April 2000;《人民日报》,2000 年 3 月 27 日,第 11 版
中国“智造”在全球自动化码头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振华重工为例
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工业互联网大潮汹涌而至。
以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为代表,全球各国都提出了工业制造的新愿景,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抢占新一轮工业发展的制高点。
焦旭 严梁 张照雷 | 文焦旭: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企业文化部)企业文化处处长严梁: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慧集团软件公司软件系统集成部技术主管张照雷:中交财务有限公司审计部(纪委办公室)高级经理近中国“智造”在全球自动化码头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振华重工为例本文通过中国企业上海振华重工在全球自动化码头领域的探索案例,梳理出中国制造在自动化码头发展中起到的历史作用,总结中国“智”造港机产品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浪潮中的实践经验,并展望在5G时代,中国企业在“智慧港口”建设方面的做出的努力及成效,探索港口界的发展远景。
在国际市场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一批中国民族制造企业发力狂奔,直追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老牌欧洲工业制造强企,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在强手如林的行业市场蓝海占据了一席之地,赢得了竞争对手的尊敬。
其中,在全球港口机械市场叱咤风云的上海振华重工(集109地区国家码头名称港区位置码头总体布局模式布局方式落成年份自动化程度欧洲荷兰ECT-Delta码头鹿特丹QC+AGV+ARMG+SHC垂直1993荷兰EUROMAX码头鹿特丹QC+AGV+ARMG垂直2010荷兰MaasvIakte II码头鹿特丹RQC+EL+AGV+ARMG垂直2015英国Londongateway码头伦敦(R) QC+SHC+ARMG垂直2013西班牙TTI-AlgecirasBay码头阿尔赫西拉斯QC+SHC+ARMG垂直2010西班牙BEST码头巴塞罗那QC+SHC+ARMG垂直2013德国HHLA-CTB码头汉堡QC+SHC+ARMG垂直2011德国HHLA-CTA码头汉堡QC+AGV+ARMG垂直2002比利时ZEEBRUGGE码头布鲁日QC+SHC+ARMG垂直2010亚洲中国洋山四期上海RQC+EL-AGV+ARMG垂直2017中国青岛码头青岛RQC+EL-AGV+ARMG垂直2017中国厦门远海码头厦门QC+AGV+ARMG平行2016中国高明码头高雄QC+CT+ARMG平行2013中国香港国际货柜码头9#香港QC+CT+ARTG平行2015澳大利亚SICTL-Botany码头悉尼QC+CT+ARMG垂直2014澳大利亚PATRICK-Brisbane码头布里斯班QC+ASHC(AutoStrads)垂直2015新加坡PasirPanjang码头新加坡QC+CT+OBC/QC+AGV(ATT)+ARMG平行1998日本TobishimaTCB码头名古屋QC+AGV+ARTG平行2008韩国釜山BNCT码头釜山QC+SHC+ARMG垂直2012阿联酋Khalifa码头阿布扎比QC+SHC+ARMG垂直2012印度尼西亚TelukLamong码头印尼泗水QC+CTT/SHC+ARMG垂直+平行2015迪拜JebelAliT3码头JebelAli RQC+CT+ARMG平行2014美洲美国GCT码头新泽西QC+SHC+ARMG垂直+平行2014美国LBCT码头长滩(R)QC+EL-AGV+ARMG垂直+平行2016美国Trapac码头洛杉矶QC+ASHC+ARMG平行2016表1 全球典型自动化码头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振华重工”)就是一例。
振华重工 技术创新案例
振华重工技术创新案例咱来聊聊振华重工那些超酷的技术创新事儿。
振华重工在港口机械制造这一块儿,那可是相当厉害的角色。
就好比港口是个超级大舞台,振华重工制造的设备就是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
以前呢,传统的港口起重机,那效率就有点像乌龟爬,慢得让人着急。
振华重工的技术人员们就琢磨了,“这可不行啊,咱得让这大家伙跑起来像兔子似的。
”于是,他们开始在电气控制系统上搞创新。
以前的电气系统就像是老古董收音机,功能单一还不灵活。
振华重工的创新团队就像一群超级魔法师,把电气控制系统来了个大变身。
新的系统就像是智能机器人的大脑,能精确控制起重机的每一个动作。
这可不得了,起重机的作业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好几倍。
就像原本只能搬十块砖的小工,突然变成了能搬五十块砖的大力士。
再说说振华重工在大型钢结构制造方面的创新。
大型钢结构就像是港口机械的骨架,骨架不结实,那整个设备就是个病秧子。
传统的制造工艺在面对一些超大型、超复杂的钢结构时,就有点抓瞎了。
振华重工的工程师们就脑洞大开了。
他们开发了一种新的焊接工艺。
这种焊接工艺就像是给钢结构的骨头进行超级缝合手术。
不仅缝得牢固,而且外观还特别漂亮。
以前的焊接处可能就像歪歪扭扭的蚯蚓,现在就像笔直的线条画,而且这个新焊接工艺还能大大提高钢结构的强度。
就好比原本只能承受十级风的港口设备,现在能轻松应对十五级大风,稳稳地站在港口,那叫一个牛气。
还有啊,振华重工在自动化码头设备的研发上也是独树一帜。
在这个到处都讲智能化的时代,港口要是不跟上智能化的步伐,那就像还在骑毛驴赶路,而别人都开上汽车了。
振华重工打造的自动化岸桥和轨道吊等设备,就像是港口的智能机器人军团。
这些设备能自动识别集装箱的位置、自动抓取、自动运输,全程不需要太多人工干预。
这可不仅仅是为了赶时髦,而是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港口的运营效率,还减少了人力成本和出错率。
就好比原本一个港口需要一百个人来干活,现在只需要五十个人盯着这些智能设备就行,而且出错的概率从原来的百分之十降低到了百分之一,这对港口来说简直就是一场革命啊。
强国利器 挺起“中国脊梁”
强国利器挺起“中国脊梁”作者:暂无来源:《科学大观园》 2021年第14期编辑|白竟楠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眼”探空、“蛟龙”探海、高铁疾驰、北斗组网,“嫦娥”“天问”向宇宙深处进发,量子信息、干细胞研究勇闯“无人区”,5G、高铁点亮美好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科技三会”之后的5 年来,我国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冲上蓝天和更远的深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新驱动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引领下,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航空方面,C919 大型客机成功实现首飞,开启中国民航新时代,中俄远程宽体客机项目合资公司挂牌成立,项目研制正式启动。
C919 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客机。
2017 年5 月5 日,C919 大型客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成功首飞,这是中华民族百年“大飞机梦”的历史性突破,它意味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难探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具备了研制一款现代干线飞机的核心能力。
这是我国航空工业的重大历史性突破, 也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
航天方面,从“长征七号”到“长征五号”,中国运载火箭成功升级换代,“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擎起迈向航天强国的中国力量。
2016 年11 月3 日20点43 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
随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与其托举的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分离,上面级继续将实践十七号卫星送往预定轨道。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17 年4 月22 日12 时23 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挺起中国汽车工业的脊梁——记“电控共轨柴油喷射系统制造技术与关键装备的研发及应用”项目在无锡启动
由无油所牵头,联合国内机床、汽车和发动机等行
业 的多方力量 ,重点掌握 八大 关键 技术 ,完成亚微米精 度共轨 系统零部件数控硬车 削机床 、四工位 电火花加 工
喷孔专用机床、精密数控喷油嘴喷孔液体挤压研磨机床
等 l套关键设备开发 ,并 形成 成套化 ,带动我 国民族机 1 床工业 实现跨越 式发展 ,彻底打破外 国公司对机床 、汽 车核心技 术和装 备的垄断 ,增 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
蔡 惟 慈 :有幸 参
加 这 个项 目的 评 审 ,该项 目确 实 很 有 份量 。0 专 4 项 有 两 个 项 目在
题的重视 ,为课题 的实施开 了个好 头。数控机床专项所 研发 出的 产品有四大服务领域 ,汽 车行业的需求 是排 在
第一位的。电控共轨系统是汽车制造技术中的难点,数
意义。无油所在老一辈科学家徐性初、周勤之院士的亲
自指导下 ,研究 f - 共轨零部件的先进加工技 术 ,突 电控
破 了关键工艺瓶颈 ,具备了攻克装备制造难题 的有利 条 件。
意义
我国已是世界最大机床工具市场和生产国,但高
档数控机床大多仍然 依赖 进 I。电控共轨 系统 因其加 工 3
迫切的任务 。
汽集 团之后如虎添翼 ,应 该有这样的胆识 :这个项 目我 们不做谁做?我们完 不成谁能完成?有 一种舍我其谁的
气概,而且一定要完成。预祝无油所及项目相关团队能 够在各级部门的指导下团结合作,不局限于本企业内
部 ,寻求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早奏凯歌 !
国家工 信部 装备 司机械 处 ( 4 0 专项 办) 副调研 员
审 核程 序 。 各相
关 单位 要 提 前做
好 启动 的各 项 准
祖国七十迎华诞行业廿人谱华篇
祖国七十迎华诞行业廿人谱华篇张坤【期刊名称】《《起重运输机械》》【年(卷),期】2019(000)017【总页数】16页(P20-35)【作者】张坤【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徐克晋:奉献科研教育,自得满园桃李徐克晋,生于1928年11月,山东莱州人,任高等学校“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金属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他不仅是太原科技大学的教授,而且还是政府特殊津贴的获得者,他一直引以为傲的,是很多学生在他孜孜不倦的指导下,进入了起重运输机械行业,成了这个行业的生力军,也成为祖国的栋梁。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40余年,他一直用“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来严格要求自己。
在科研上,他不断超越自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对企业及相关生产设备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学术支持。
由徐克晋设计的“天津港盐码头装卸系统机械化”工程项目,大大提高了传统码头装卸的工作效率,企业投入使用后使得生产率提高了4倍;制订的《起重机设计规范》规范了起重机行业的相关参数设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葫芦门机动刚度研究”项目获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桥式起重机计算机辅助设计”科研项目获机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教学上,他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为学生编制《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等统编教材4部,参编规划教材1部,教材《金属结构》,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
这些著作不仅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技术方向,也系统、规范地将行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行业的人才储备打下了基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徐克晋以身作则,用辛勤和汗水灌溉行业的希望,也终收获满园的桃李。
过玉卿:投身起重事业,促进行业发展201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分会(起重机结构专业)九届二次委员会暨2018年学术年会在湖北武汉胜利召开。
在此次会议开幕式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周云副理事长为物流工程分会(起重机结构专业)荣誉主任委员过玉卿教授颁发了荣誉证书,向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地支持物流工程分会(起重机结构专业)的发展并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过玉卿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地感谢。
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策略研究——以振华重工公司为例
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策略研究——以振华重工公司为例张俊峰【摘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国有制造企业改革中所面临的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与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的矛盾,使得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国有制造企业不能顺利适应国内外形式变化.企业改革只有坚定不移地进行自主创新、转型发展的道路,才能使中国制造业向中国创造的改变.文章利用魏一朱六要素模型对振华重工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从其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以及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等六个方面并结合企业定位来研究企业商业模式.【期刊名称】《市场周刊·理论研究》【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2页(P31-32)【关键词】制造业企业管理;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作者】张俊峰【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0上海振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ZPMC)是国内甚至世界上的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厂之一。
振华公司的成立以及发展是当时那个年代所特有的环境导致,具有不可复制性。
目前公司在全球占据80%岸桥产品市场,但高市场份额却低利润价值。
而相关的国外制造企业积极改变商业模式,进行服务化转型,来获得更高的利润价值和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及国际动荡的背景下,制造企业在发展瓶颈上能否成功突破,获得竞争优势一直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但是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聚集于制造企业的产品和工艺创新,而忽略了商业模式创新;目前研究制造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较少,鉴于此本文利用魏朱模型六要素(定位、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企业价值;来分析振华重工的商业模式,希望能够为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有利帮助。
建成世界卓越的国际竞争力公司是振华重工未来的发展目标。
面向全球市场,积极建造成为全球第一的港口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码头系统总承包商;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海洋工程装备集成商;海洋工程服务及新能源工程总承包商;电气系统总承包商;特色海外发展商;行业知名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及装备制造运营商。
MBA案例分析:振华港机_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
振华港机: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根据著名产业研究机构OneStone Consulting Group统计,2006年至2010年,遍布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运营部门,将投资超过260个港口建设项目。
在此期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将保持每年平均9.4%的复合增长率。
这无疑是港机市场的利好消息2008年5月7日,世界首台7500吨全回转浮吊将在长兴岛进行试重,当期盼已久的这一刻即将到来,上海振华港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振华港机”)总裁管彤贤依然如往日一样低调:“我们都不敢松口气,怕发生意外,必须试吊成功。
”寥寥数语,管彤贤淡定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与慎重。
这一台全回转浮吊的正式启用,不仅将再度吸引业界的目光,也意味着振华港机向海上重型装备制造领域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末,标有“ZPMC”(振华港机英文缩写)几个字母的“钢铁巨人”已经走向世界67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英国权威杂志《World Cargo News》的统计,自1998年起,振华港机的产品已经连续9年位居全球市场占有率之首。
振华港机成立之初,由交通部在香港的一家合资子公司投资50万美元,上海港机厂以一块地皮作价50万美元出资,合资成立了振华港机。
经过多年发展,振华港机已经转变成为中方国有资本控股企业。
根据振华港机公布的2007年年报资料显示,目前,振华港机主要持股股东包括,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4.94%,香港振华工程有限公司持股17.98%。
一家成立仅16年的企业,如何超越竞争对手,实现跨越式增长?在成为世界集装箱起重机制造领域的领跑者后,振华港机又将如何开拓新的市场空间,谋求转型发展?日前,管彤贤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几年,振华港机始终在开辟新市场、培植新经济增长点,力争2008年实现产值300亿元人民币,今后每年要递增100亿元人民币产值。
艰难“出海”觅生机日前,振华港机公布的年报显示,200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0亿元,同比增长22.86%;实现净利润20亿元,同比增长24.81%。
振华港机 从江边作坊到全球霸主
振华港机从江边作坊到全球霸主作者:郑磊来源:《新财经》2007年第04期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是每个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拥有的比较优势,但是,由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的企业并不是很多。
振华港机之所以能快人一步领先同行,是因为没有过分依赖低成本的比较优势而迟缓建立自有技术能力振华港机1992年以100万美元起家,1998年成为全球集装箱起重机霸主仅仅用了短短六年时间,自1999年起,一直稳居全球行业龙头宝座,2004年起,连续三年分别占领了50%、66%和75%的全球市场份额。
港口起重机械是劳动、技术、资本密集相结合的产业,振华港机是靠比较优势起家,并最终以竞争优势赶超对手的中国企业,创造了中国企业在世界崛起的神话。
高标准起步国际市场敲门砖振华港机刚成立时租借股东上海港机厂的生产基地,而上海港机厂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港口起重机械制造商。
振华港机刚成立便开始学习国外技术,实地参观安装有国外集装箱起重机的港口,走“技术模仿”之路。
在成立第二年,振华港机仿制的集装箱起重机已经顺利安装在温哥华港,这个成就足以证明振华港机具有很强的技术模仿能力,走技术之路是其必然选择。
两年后,凭借温哥华项目,振华港机获得了竞标美国迈阿密港口订单的资格,并最终拿到了订单。
这是振华港机国际化之路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世界市场因为美国采取接纳态度而纷纷给予其参与竞争的资格。
“中国制造”的集装箱起重机,就此打通了世界市场。
集装箱起重机是钢结构件、电气驱动和控制系统的集成产品,需要宽阔的场地和较为复杂的焊接、装配工序,是劳动、技术、资本密集相结合的产业。
虽然振华港机仅靠低廉劳动成本(导致产品价格比国外同行低30%)就可以抢占市场,但振华港机的成功基因并不在于此。
振华港机通过与国际同行、高校科研单位协作,很快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平台,并且每年投入巨额资金深入研究机械结构、驱动、控制三大子系统,从模仿到改进,设计出更先进的部件,最终制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装箱起重机。
振华港机 重剑无锋
这 成为严重制 约振 华港机发 展的一 个
瓶颈。最终 , 宝剑出鞘” 振华港机决 “ ,
定建造 自己的越洋整机运输 船队。消 息传 出 , 界为之震惊 。 业 要知道 , 当今 世界所有 的机械 制造商均没 有 自己的
“ 重剑”出鞘 含而不露
19 年以前 ,中国没有生产港 口 92 机械 的企业 ,所 有的港 口机械 均依靠 进 口。19 年 , 92 上海 振华港机 ( 集团 )
在没有船坞的情况下,将其改造为性
NwE nm el e oo y k c We y/新经济导刊 /31
维普资讯
圜oR O 面 Cy 文 V E 章 R S T
能完备 的越洋 整机运输船 ,先后改造 了6 6 艘 万吨级巨轮 , 形成 了名副其实 “ 举世无 双” 的大 型越 洋整 机运 输船
差动减速箱 ,以及两 只可随时分 离独立作业 的 吊具 ,最终达到 了 出乎 意料效果 : 论两个 4 英尺 无 O 集装 箱是高低不平 、 还是呈 “ 八”
字形 放置 、 或者 纵向倾斜 , 吊具 都
行业中价格竞争力优势地位。
外秀“ 重剑”内修“ 硬功”
公司 ( P Z MC) 创办 , 宣布我 国正式进 入港机生产时代 。
运输船队 ,因为制造企业单独拥有一
支运输船队 的代价 巨大 ,就 是买得起 船, 倘若任务不饱满 , 也很难 养得起。
就在众 人的惊愕 中,振 华港机做
是 剑总有 出鞘 的时候 ,振华港机
也不例外 。 这把重剑的第一 次出鞘 , 是
华港机 , O O 由于港 机的主要 市场在海外 , 招标过程中 , 靠质量或 仅 价格 取胜显然 不够 ,因为港 口建 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华港机: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根据著名产业研究机构OneStone Consulting Group统计,2006年至2010年,遍布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运营部门,将投资超过260个港口建设项目。
在此期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将保持每年平均%的复合增长率。
这无疑是港机市场的利好消息2008年5月7日,世界首台7500吨全回转浮吊将在长兴岛进行试重,当期盼已久的这一刻即将到来,上海振华港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振华港机”)总裁管彤贤依然如往日一样低调:“我们都不敢松口气,怕发生意外,必须试吊成功。
”寥寥数语,管彤贤淡定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与慎重。
这一台全回转浮吊的正式启用,不仅将再度吸引业界的目光,也意味着振华港机向海上重型装备制造领域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末,标有“ZPMC”(振华港机英文缩写)几个字母的“钢铁巨人”已经走向世界67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英国权威杂志《World Cargo News》的统计,自1998年起,振华港机的产品已经连续9年位居全球市场占有率之首。
振华港机成立之初,由交通部在香港的一家合资子公司投资50万美元,上海港机厂以一块地皮作价50万美元出资,合资成立了振华港机。
经过多年发展,振华港机已经转变成为中方国有资本控股企业。
根据振华港机公布的2007年年报资料显示,目前,振华港机主要持股股东包括,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持股%,香港振华工程有限公司持股%。
一家成立仅16年的企业,如何超越竞争对手,实现跨越式增长?在成为世界集装箱起重机制造领域的领跑者后,振华港机又将如何开拓新的市场空间,谋求转型发展?日前,管彤贤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几年,振华港机始终在开辟新市场、培植新经济增长点,力争2008年实现产值300亿元人民币,今后每年要递增100亿元人民币产值。
艰难“出海”觅生机日前,振华港机公布的年报显示,200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0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净利润20亿元,同比增长%。
然而,闪亮数据的背后,却是振华港机历经风雨的坎坷征途。
16年前,当时已年届59岁的管彤贤看好集装箱机械行业的发展前景,主动向交通部请缨,成立一家以制造集装箱起重机械为主的外向型企业。
“我有一个优点,可能年龄大一些,经历的事情多一点,追求的目标就和有些年龄的人想法不一样。
”管彤贤提起自己在59岁毅然决定“下海”的往事时,无限感慨地说,“当时,就是几个热爱港机事业的人,聚在一起做了点儿事,有些机会如果放过去,可能以后都追求不到了,难遇而不可求啊。
”于是,1992年,一切从零开始。
13个人,100万美元投资,振华港机,这家沪港合资企业开始蹒跚学步、奔跑、腾飞……“振华的发展是赶上了好机遇,拼命往前跑,就跟上去了。
”管彤贤谈起振华港机的发展历程,言语间总是带着一份云淡风轻的从容,似乎当年那些“没资金、缺技术、连模仿别人都费劲儿”的岁月,只是为振华港机如今的辉煌业绩做铺垫。
在管彤贤看来,当时,伴随着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集装箱运输业已经进入大发展期,而船舶大型化时代的到来,也要求港口装卸机械更新换代能够实现快速装卸,这正是振华港机需要的发展机遇。
但是,企业成立初期举步维艰,不但缺乏资金和技术,而且当时的振华港机并不是著名品牌,参加海外投标曾屡被拒绝。
“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去投标人家不要,当年我们投新加坡,大概投过五次标,一次都没中。
”管彤贤回忆道,“港口机械属于耐用工业品,人家首先要看的是品牌,而不是价格,(在这行中)知名品牌体现了你的质量,你的技术。
”面对如此艰辛的开局,管彤贤并没有轻言放弃,他始终坚定地相信,振华港机的产品一定能够以“可靠的品质、有竞争力的价格”得到客户的认可。
终于,几经波折,1992年底,振华港机拿下了第一份海外订单。
尽管这份来自加拿大温哥华港的订单并没有给振华港机带来太多的利润,但这是振华港机第一次被世界港口接受和承认,是振华港机开拓海外市场的“开路先锋”,也成为“中国制造”和“ZPMC”走向世界的起点。
此后16年间,振华港机相继击败日本三菱重工、三井,韩国三星、现代,德国克虏伯等国际竞争对手,占据了世界港机市场70%的份额。
技术创新求发展在管彤贤看来,振华港机迅速占领世界市场,取得成功的秘诀离不开自主创新。
他经常引用毛主席的话对员工说:“要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管彤贤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敢于与强争锋就是振华港机不断进行自主创新最好的动力。
“我们善于把国外最好的东西拿来,先模仿,然后消化、吸收,再进行创新,使之成为我们自己特有的技术。
”管彤贤说,“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我们的产品就必须始终保持高科技含量,自主创新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能懈怠,否则对手很快就会赶上来。
”振华港机的迅速崛起让业界为之赞叹,日本的日立、住友,这些企业都曾是振华港机模仿过的竞争对手,但是学生可以超越先生,如今这些企业纷纷来到振华港机进行参观、学习,试图探究这家企业走向成功的密码。
管彤贤认为,企业要舍得投入开发资金,这是不断进行自主创新的物质基础。
“在科技创新研发领域,振华港机保证每年投入总产值的2%,除此之外,公司每年在奖励科技创新上的支出也达到近千万元,曾多次颁发百万元大奖。
”管彤贤表示。
从最初的“模仿创新”到如今的“自主创新”,振华港机始终保持着坚定的方向、清晰的路径。
来自振华港机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振华港机已经申请技术专利242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72项,国际发明专利88项,实用新型专利75项,外观设计专利7项,获得授权国内发明专利29项,国际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70项。
多年来,振华港机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始终紧盯世界港机市场的发展趋势,并且努力尝试研发节能环保型产品,抢占市场先机。
2007年,振华港机在长兴岛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环保型全自动化码头示范区,邀请了150名国内外专家参观,他们均给以高度评价,认为该全自动码头示范区是世界港口码头发展的方向。
目前,已经有6个海外客户在进行谈判。
据介绍,这种以节能环保为主要特色的全自动化码头,生产效率比以往至少提高50%,一次性投资费用比常规码头高1/4~1/3左右,但运营成本却大大降低,仅为常规码头的1/2左右。
最让管彤贤感到欣慰的事情是振华港机在机、电、液等领域都涌现出自主创新的领军人物。
“真正的人才要自己培养,尤其是各行业领域的领头人,这种人物要有本领,肯全心投入,一定要对自己钻研的课题如痴如醉,才能出成果。
”管彤贤说。
事实上,尽管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管彤贤依然身体力行,与员工们一起到处奔走,从没节假日和星期天。
他说:“我的时间,有三分之一参与技术开发,三分之一研究市场,还有三分之一是研究生产。
”开拓转型创未来自2002年以来,振华港机连续4年产值同比增长50%,这一增速让业界同行赞叹不已。
同时,管彤贤坦陈,尽管公司业绩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由于现有总装场地紧张,目前公司正在扩张,以解决产能、运能的“瓶颈”。
此外,振华港机也不得不开始面对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等压力。
“我们是以钢材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企业,过去钢材的成本价格在合同中的比例占17%~21%左右,现在约占25%,因而涨价是无奈之举。
去年我们用了78万吨钢材,今年估计我们要用100万吨甚至110万吨。
”管彤贤说,“为了规避钢材涨价的压力,去年下半年我们就开始跟钢厂讨论期货事项。
”面对钢材价格不断上涨的压力,去年振华港机与钢厂签订协议,预付款为30%,如果今年钢材销售价格涨幅在8%以内,钢厂全部自己“吃进”,如果涨幅超过8%,双方各自承担一半。
“去年我们已经签订了95万吨钢材期货合同,今年下半年开始,就又要谈明年的用钢了。
”管彤贤说。
尽管面对诸多挑战,管彤贤依然对振华港机的未来充满信心。
“为了保证振华港机持续的竞争力,公司在抓好主业(集装箱机械)的同时,追求市场多元化,培植新的增长点。
”根据产业研究机构OneStone Consulting Group统计,2006年至2010年,遍布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运营部门,将投资超过260个港口建设项目,其中购置岸桥的支出将达到92亿美元。
在此期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将保持每年平均%的复合增长率。
这无疑是港机市场的利好消息,一直作为行业领跑者的振华港机,并没有再扩大市场份额的打算。
对此,管彤贤表示:“没必要再扩大(份额)了,必须保留一部分对手,有竞争才能促使我们不敢松懈,也只有几家对比,才能反映我们的价格优势,没有竞争对手不利于自己进步。
”振华港机更为看重的是如何拓宽产业链,开创新的市场空间。
在管彤贤心目中,需要花力气去开拓的“新市场”,是海上重型装备制造领域。
“海上重型装备制造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现在设计还不在我们自己手中,需要与国内的科研机构合作。
”管彤贤说,“但是,人才归根到底就是实践中出来的,我们毕竟有长时间的机械制造实践基础,是跟钢材打交道的老手。
今天可以说是真正到了以钢为纲的时代,我们能降服钢,就立于不败之地。
”在管彤贤看来,由于海上重型机械领域进入门槛高,对技术要求高,目前全球有此能力的厂商并不多,这也是振华港机谋求发展的良机。
“只要有核心技术、本领,有品牌、诚信,海上重型(机械)的市场就前途无量。
”管彤贤充满自信地说,“我们肯定可以取代这个领域的很多外国人,首先就是韩国人,韩国有技术,但是劳动力成本高。
”目前,振华港机已经将海上重型机械、大型钢结构、港口机械配件和散货装卸机械领域等作为新经济增长点。
振华港机年报中的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海上重型装备主营业务利润率达%,其营业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
对此,管彤贤表示,海上重型机械领域将成为振华港机未来增长的引擎。
未来总是值得期待的,管彤贤带着淡定自若的微笑,透露了对振华港机的信念:“我们的目标是,2010年前,希望公司产值每年增长100亿元人民币,同时保证公司员工收入每年增长10%。
”资料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04月30日补充材料:危机中的振华港机振华港机“转型汇报”:78%全球占有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洁上海报道 2009-4-8 1:02:21 2009年4月3日,全球最大集装箱起重机生产商——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2008年年报:营业收入274亿元,同比上涨%;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22%。
但振华港机在这一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高达78%的市场占有率,也意味着未来上升空间有限。
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振华港机总裁管彤贤表示:“集装箱起重机市场容量有限,全世界每年不过30亿-40亿美元的投入。
而海工(海洋工程)市场则一年有3000亿至4000亿美元的投入,整整100倍,利润率起码高达30%。
我们必须要进入海工,为此,振华已经准备了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