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物质氮磷与藻类的关系

合集下载

阅读材料: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及原因

阅读材料: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及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1.水体富营养化概念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2.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

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

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

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

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

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

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摘要: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是世界性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其后果十分的严重。

本文基于富营养化发生的机理,从氮、磷营养盐水平,铁、硅含量,光照强度,温度,等方面对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危害进行分析,并从内、外两方面对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目的是为更好地维持水体生态平衡,控制水体污染,预防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危害,湖泊衰亡,外部控制,内部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其中又以磷为关键因素。

影响藻类生长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如阳光、营养盐类、季节变化、水温、pH 值,以及生物本身的相互关系)是极为复杂的。

因此,很难预测藻类生长的趋势,也难以定出表示富营养化的指标。

目前一般采用的指标是:水体中氮含量超过 0.2-0.3ppm,生化需氧量大于 10ppm,磷含量大于 0.01-0.02ppm,pH 值 7-9 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 10 万个,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 含量大于 10μ mg/L。

(一)水体富营养化成因的两种理论富营养化的发生和发展是水体的整个环境系统出现失衡,导致某种优势藻类大量生长繁殖的过程。

因此要研究富营养化的发生机理和发生条件,实质上是需要了解藻类生长繁衍的过程。

1.食物链理论这是由荷兰科学家马丁·肖顿于1997年6月在“磷酸盐技术研讨会”上提出的。

藻类处理氮磷和重金属废水

藻类处理氮磷和重金属废水

藻类生物膜技术1 藻类生物膜处理污水的原理利用藻类生物膜处理废水的技术在许多年以前就被提出来了,但在近年来才受到关注。

藻类可以有效地利用污水中的N、P,且在此过程中产生氧气,有利于BOD物质的去除,又由于光合作用增加了pH值也可以起到消毒作用(减少大肠杆菌及有毒细菌数量,并且它还可以缔合外源物质(如重金属),即去除了污水中的营养盐,又促进了N、P等元素的循环,增加了生物量,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

所以,藻类系统对于去除引起富营养化问题的氮、磷化合物以及污水深度处理提供了一个优良的解决方法。

1.1对氮、磷的去除氮是藻类生物量的一个重要元素,一般而言,约占藻类干重的10%,藻类可利用的氮源范围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而藻类利用不同形态的N的优先顺序为,NH4+-N > NO3—N > 简单有机氮(如尿素、简单的氨酸等)。

藻类消化吸收无机氮,转化生物量的能力可以有效的进行氮化合物的解毒。

无机氮的同化作用包括三个步骤:首先,硝酸盐、亚硝酸盐、氨吸收,由一种特定的通透酶介导并需要能量;其次,依赖ATP将硝酸盐还原为铵,需要8个电子,由两个酶活化催化(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酶);最后,将钱并入碳骨架。

许多藻类除了自养方式之外,还可以运用有机物进行混合营养,直接吸收多种有机氮如尿素、氨基酸等,有些藻类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并加以利用。

从对氮的需求观点来看,城市污水富含满足藻类生长的氮源,氨态氮是城市污水含量最高的无机氮源;其次是尿素(有机氮),它可以直接或被细菌转化为氨氮而被藻类利用;而水中的游离氨浓度过高却会对藻类的生长造成抑制。

有学者认为藻细胞合成的磷仅占藻细胞干重的1%,但它是细胞核酸的主要成分,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磷的自然界存在形态主要有溶解性磷(DP)、颗粒磷(PP),其中溶解性磷又分为可溶性活性磷(DRP)和可溶性非活性磷(DUP)。

有人研究表明磷用于能量传递和核酸合成细胞的过程,主要以无机离子H2PO4-、HPO42-的形式被吸收。

简论氮-磷循环特征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的论文

简论氮-磷循环特征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的论文

简论氮\磷循环特征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的论文摘要:通过对朱庄水库营养物质监测分析,氮含量比磷含量大几百倍。

氮和磷都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

由于受外界环境条件和水体性质的影响,外界污染源调查,氮污染源远远大于磷污染。

水库水体溶解氧较大,ph值呈碱性,硝化作用的结果使水体中硝酸盐氮累计;同样的条件,导致不溶性磷的积累,大部分沉积于库底。

水体富营养化条件是氮磷达到适合的比例,才会导致水华的爆发。

该水库水体磷含量低,是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

因此,该水库属于磷限制性水库。

控制水库上游磷的排入量,可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关键词:氮磷营养物质;氮磷循环特征;富营养化形成机理;朱庄水库effec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ycling characteristic on eutrophication of water bodywang zhen-qiang1,liu chun-guang1,qiao guang-jian 2(reservoir administrative,xingtai 054000,china; city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xingtai 054000,china)abstract: analysis on nutrients monitoring of zhuzhuang reservoir shows that nitrogen content is hundreds of times more than and phosphorus are both major causes of water to extern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water properties,investigations on pollution sources show that nitrogen caused pollutions is much more than water dissolves lots of oxygen,the ph value reflect on alkalescence,then by the reaction of nitrification,nitrate accumulated in water;in the same conditions,insoluble phosphorus is also accumulated,and most of them deposit at the bottom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get to certain ratio in water,may cause the water eutrophication,then will lead to algae bloom the low phosphorus content in reservoir water is crucial to curb ,the reservoir is phosphorus restricted control the phosphorus quantity comes from upper reache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eutrophication.key word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nutrients;cycling characteristic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eutrophication mechanism;zhuzhuang reservoir朱庄水库地表水资源是邢台市供水水源。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优化-1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优化-1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优化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目的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加重,河流、湖泊(水库)中火量藻类繁殖,直接影响了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为了有效控制藻类的生长,对藻类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众所周知,富足的氮、憐等营养物质,缓慢的水流速度,适宜的气候条件包括水湿、光照等是特定优势藻生长繁衍所必需的环境条件。

目前人们对于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光照、营养盐水平下的藻类生长,并且找出了藻类生长与温度、光照、营养盐等之间的对应关系。

但是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群交替和生物量的变化,不仅与水体的温度、光照周期、营养物质及生物自身的生理状态相关,还受到水体流动的影响。

本实验分别以实验室培养铜绿微囊藻为实验对象,参照藻类生长的最适宜环境条件,在温度、光照、pH值及营养盐条件一定的条件下,研究影响藻类生长的规律,为生态调水、生态河道设计流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控制或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1.2 藻种的分类藻类植物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种群,它的分布范围极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

有些种类的水藻在极低的营养浓度、极微弱的光照强度和相当低的温度下也能生活。

不同研究系统对藻类的分类方法各不相同,常用的分类系统,如,根据藻类的结构特征和藻细胞的生理生化特点,将藻类分为蓝藻门、硅藻门、黄藻门、绿藻门等共十一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植物主要为蓝藻门和绿藻门;根据藻类在水中生长的位置,将藻类分为浮游藻类、飘浮藻类和底栖藻类。

硅藻门、甲藻门和绿藻门的单细胞种类以及蓝藻门的一些丝状的种类浮游生长在海洋、江河、湖泊,称为浮游藻类。

一下简要说明蓝藻和绿藻的种类、分布、形态和繁殖特征。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植物主要为蓝藻门和绿藻门。

1.2.1 蓝藻在中国,蓝藻是有毒有害性最强、分布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类淡水藻。

有毒的蓝藻藻种有:铜绿微囊藻,泡沫节球藻,水华鱼腥藻,阿氏颤藻,水华束丝藻等。

蓝藻是广适性藻类,分布十分广泛。

水体化学元素NP比对云中河藻类生长的影响

水体化学元素NP比对云中河藻类生长的影响

广东化工2021年第8期ꞏ66ꞏ第48卷总第442期水体化学元素N/P比对云中河藻类生长的影响陈晓江1,李兴2*,王雅倩1,张靖璇1(1.忻州师范学院生物系,山西忻州034000;2.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节水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摘要]工农业生产富含氮磷营养盐废水的排放,使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升高,流速较缓的河流发生水华现象,导致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为了研究水华暴发的机制,以忻州云中河为研究对象,于春季采取云中河水样,在实验室内设置了2︰1、4︰1、8︰1、16︰1、20︰1、35︰1共6个氮磷比梯度进行为期7天的培养。

研究结果表明,绿藻门和蓝藻门在N/P为16︰1的实验组中生长最优,密度最大值分别为,硅藻门藻类密度最大为4727.27×104cells/L;在氮磷比为35︰1的培养组中,藻类密度最低;N/P为16︰1是藻类生长的最适比值,但不同的藻类这个比值会有所变化。

[关键词]水化学元素;N/P;藻类;水华;云中河[中图分类号]X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8-0066-03Effect of N/P of Water Chemical Elements on the Growth of Algae inYunzhong RiverChen Xiaojiang1,Li Xing2*,Wang Yaqian1,Zhang Jingxue1(1.Department of Biology,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Xinzhou034000;2.Inner Mongolia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Water-saving Agriculture,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Hohhot010022,China)Abstract:The discharge of wastewater rich i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creases the degree of eutrophication in rivers,and the water bloom occurs in rivers with slow flow rate,which leads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river basins.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the outbreak of water blooms,Yunzhong River in Xinzhou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water samples from Yunzhong River were cultured for7days in the laboratory with6N/P ratios of2︰1,4︰1,8︰1,16︰1,20︰1and35︰1in spr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lorophyta and Cyanophyta grew bes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N/P of16︰1,and the maximum densities were,respectively.The maximum densities of diatoms were4727.27×104cells/L.In the culture group with N/P ratio of35︰1,the algae density was the lowest.N/P ratio of16︰1was the optimal ratio for algal growth,but this ratio may vary from alga to alga.Keywords:Water chemical elements;N/P;Algae;Bloom;Yunzhong River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各种污染物,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1-3],特别是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升高,暴发水华现象。

氮磷营养盐对海洋藻类生长的影响

氮磷营养盐对海洋藻类生长的影响

氮磷营养盐对海洋藻类生长的影响作者:樊娟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2期近年来随着近海海域污染的加剧,海域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有害藻类水华的发生频率、规模和危害程度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氮磷营养盐作为藻类自然种群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已有不少学者针对不同氮源及其浓度、氮磷比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做了大量研究。

本文在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详细总结了氮磷营养盐对海洋藻类生长的影响,并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相关研究者进一步开展海洋生态保护的工作提供参考。

1 无机氮磷营养盐对海洋藻类生长的影响海洋藻类增殖的成因较为复杂,但长期以来,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氮磷营养盐是海洋环境中藻类自然种群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尤其是海洋中溶解态的无机氮、磷。

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营养盐浓度和形态,二是营养盐结构,三是营养盐的投加方式。

1.1 营养盐浓度和形态不同形态的氮对浮游植物的生理化特征、赤潮发生的种群及规模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能被海洋浮游植物直接利用的是溶解性无机态。

如张传松等对大鹏湾水域的无机氮的研究表明,赤潮生物的繁殖与其密切相关,每当无机氮含量异常降低,再加上其它营养盐及其环境参数的异常变动,可能是赤潮发生的前奏[1]。

研究表明,实验培养的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在加入不同浓度的NO3--N的情况下,10天后海洋原甲藻明显增长,且与NO3--N浓度呈正相关[2]。

在各种形式的氮化合物中能被海洋浮游植物直接利用的是NH4+-N。

关于溶解无机氮的摄取,有研究指出[3],在高浓度的NO3--N和NH4+-N共存的近岸海域,浮游植物对NO3--N的摄取受NH4+-N含量的控制,它们将NH4+-N和尿素作为氮源进行选择性摄取,二者不足时才摄取NO3--N。

张诚等研究拟尖刺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时发现[4],NH4-N的α值(最大吸收速率和半饱和常数的比值)为NO3--N的α值的2.57倍,表明在NH4+-N和NO3--N浓度相等的条件下,尖刺菱形藻能更有效的吸收利用NH4+-N。

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

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1过程是这样的:大量有机废物(主要是N、P,如大量使用氮肥磷肥和含磷洗衣粉以及有机残渣残液等)被排入水体,水体有机物过多(N、P的作用最突出),藻类大量繁殖,继后大量死亡,残败物加原有有机成分,使水体有机成分更多,微生物(主要是厌氧型)迅速繁殖,分解有机物,水体含氧量急骤下降,其它的鱼、虾等水生生物也大量死亡。

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河流、湖泊叫水华,发生在海洋叫赤潮。

2.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

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

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

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

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

氮、磷对微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氮、磷对微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NO —N 的中 问产 物 , 定性 较 差 . 洋 浮游 植 物通 常利 用 的是 溶 解 态 无 机 氮 , s 稳 海 当无 机 氮 缺 乏 时 也 可 以利 用 部 分 溶解 态有 机 氮 如氨 基 酸 、 素 等. 主要 是 因为 , 尿 这 从植 物 对 营养 物 质 吸 收 同化 的 功效 来 看 , 用还 原态 氮 利 更 经 济. 是 由于种 属及 氮质 量 浓 度不 同 , 类 在对 氮 的利 用 程 度 上 存 在 差 异 , 游 植 物 利 用无 机 氮 的能 力 但 藻 浮
影 响浮 游植 物 的最 终 生 物量 . 养 基 中 的氮 被 除 了用 于 合 成海 洋 原 甲 藻 细胞 的结 构 蛋 白外 , 以蛋 白 培 还
质 的形 式储 存 于 细胞 内 ] .
收 稿 日期 : 0 l O 一 O 2 1— 9 2
基 金 项 目 : 江 师 范 学 院科 研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l 0 ) 湛 QL O 8 .
0 46 】 . l _

研究 发 现 氮 限 制 状 态 下 , 氏 盐 藻 细 胞 内 叶 绿 素 和 蛋 白质 的 含 量 、 绿 体 与 类 囊 体 的 比 率 都 下 杜 叶
降[ ]过 低 的 氮质 量 浓 度 限制微 藻 的生 长 , 质量浓 度 过 高亦 会 带来 不 利 , 1 . 而 只有 质量 浓 度 适 宜才 有 利 同的氮 源 对毒 素 的合 成 存 在 不 同 的影 响. e n L o g研 究 发 现 , 、 酸 盐 、 素 为 氮源 时 , 胞 中神 经 毒 铵 硝 尿 细 索 P P的质 量 浓 度高 低 依 次 为铵 > 尿 素> 硝 酸盐 , 过 毒 素 的组 成 并 无 明显 区别 [ 钟 娜 在 研究 中分 别 以 S 不 2 . Na NH 1 和 尿素 为 唯 一氮 源 , 现 利玛 原 甲藻 产 生 冈 田酸 OA 的含 量 有 显 著 差 异 , Na 。为 氮 NO 、 C组 发 以 NO 源 时细 胞 毒素 含 量较 高 , 以 NH 1 尿 素为 氮 源 时细 胞毒 素 含 量偏 低 . hmiu的研 究 显 示 , 素 能使 而 C和 ]S i z 尿 短 凯伦 藻 ( a e i rv s 的毒 素 ( rv t xn 产 量增 加 6倍 [] K rna be i ) b e eo i) 2 6

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水中氮磷的研究进展

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水中氮磷的研究进展

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水中氮磷的研究进展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水中氮磷的研究进展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的发展,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

其中,氮磷是污水中的主要有机物和无机盐,过量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因此,研究如何高效降解污水中的氮磷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二、菌藻共生系统的原理及特点菌藻共生系统是一种将藻类和细菌结合起来一起处理污水的生态系统。

藻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及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细菌则能够分解有机物和转化无机物。

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有:1.高效去除氮磷:菌藻共生系统充分利用了藻类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和细菌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能够将污水中的氮磷迅速转化为藻类组织或无机盐。

2.光合作用提供能量: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系统提供所需的能量,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3.适应性强:菌藻共生系统适应性广泛,可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运行,并对温度、浓度等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

三、菌藻共生系统的工作原理菌藻共生系统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初级处理、菌藻生长和氮磷去除三个阶段。

1. 初级处理:初始污水经过固液分离等工艺处理,去除大部分悬浮物、颗粒物和大块有机物,提高后续处理效果。

2. 菌藻生长:经过初级处理的污水进入菌藻共生反应器,其中污水通过植物生物膜,藻类将进行光合作用,并将其中一部分营养物吸收,另一部分则经过藻类分泌物、被微生物分解。

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和繁殖的同时,将污水中的氮磷转化为无机盐。

3. 氮磷去除:在菌藻共生系统中,细菌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而一部分有机氮则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同时转化为亚硝酸盐、硝酸盐等形式。

另一方面,藻类吸收废水中的养分,通过分解蛋白质等方式将氮磷元素转变为无机盐。

四、菌藻共生系统的优势与应用前景1.优势菌藻共生系统相比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有以下优势:(1)降解效率高:通过充分利用藻类和细菌的降解能力,菌藻共生系统能够高效去除氮磷。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1.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

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

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

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

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

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

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成因有不同的见解。

藻类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综述

藻类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综述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班级:08级环境工程一班姓名:潘玲学号:200840408114课程论文题目:藻类对氮磷吸收作用的综述课程名称:课程论文设计(环工)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藻类对氮磷吸收作用的综述学生:潘玲(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一班,学号200840408114)摘要:利用藻类处理污水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文归纳分析国内外利用藻类吸收氮磷的相关研究数据和结果,综述了国内外利用藻类吸收氮磷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发展及现状藻类发展前景去除前言本文针对各种藻类对氮磷的吸收效果进行总结概括,为以后该方面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水污染现象日趋严重。

目前,废水二级处理后出水的进一步脱氮和除磷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传统的生化二级处理除磷工艺使大量的磷从污水中转移到剩余污泥中,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藻类为自养型生物,其生长对废水中的营养要求较低,主要以光能为能源,利用N、P等营养物质合成复杂的有机质,因此藻类可降低水体中氮磷的含量[1]。

一、藻类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引用藻类进行水质净化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起,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2],早期主要是应用微型藻悬浮培养技术进行污水处理,相关技术有藻菌氧化塘、高效藻类塘,活性藻[3]等。

由于微型藻悬浮培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易捕捞,仍在水体有残余,更多的焦点集中在固着藻类的研究与应用上,如固定化藻类技术[4]与藻菌生物膜技术。

DaCosta[5] 的研究结果证明,固定化藻类不但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对去除镉和锌等重金属离子也效果显著。

由于受限于固定藻类用载体的成本较高,以致该项技术仅停留在实验室规模的研究和探索阶段,至今未见大规模实际应用的报道。

二、典型性的藻类(一)小球藻小球藻是一种理想的蛋白质资源,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色素等,是一种重要的微藻资源,具有增强免疫力、降血脂和抗原微生物等保健作用。

两种不同氮磷比下的藻类生长曲线

两种不同氮磷比下的藻类生长曲线

两种不同氮磷比下的藻类生长曲线张欢;刘德富;张佳磊;严广寒;叶海松【摘要】针对有关学者研究氮磷比对浮游藻类生长及群落结构的影响所得出的不同结论,选取有代表性的氮磷比,探究氮磷比对藻类生长曲线的影响,为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水华控制提供依据.通过室内控制试验,设置两组氮磷比40:1和16:1,研究两种不同氮磷比下的藻类生长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当环境中的磷充足时,藻类生长的最佳条件氮磷比40:1要优于氮磷比16:1;氮磷比在40:1条件下,TP与Chla的关系曲线为:Y=5.6196X-1.201(R2=0.871,P<0.057);TN与Chl-a的关系曲线为:Y=173.87e-0.16x(R2=0.9154,P<0.05);TP与TN的关系曲线为:Y=15.18X+8.1567(R2=0.9297,P<0.05).氮磷比在16:1条件下,TP与Chla的关系曲线为:Y=-37.365X+31.501(R2=0.799,P<0.05).【期刊名称】《湖北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2)004【总页数】5页(P75-79)【关键词】氮磷比;营养盐;浮游藻类;生长曲线【作者】张欢;刘德富;张佳磊;严广寒;叶海松【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河湖生态修复与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68;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河湖生态修复与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68;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宜昌 443002);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河湖生态修复与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68;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河湖生态修复与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68;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宜昌443002);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河湖生态修复与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水华的爆发从本质上讲,就是随着营养盐(氮、磷、硅)质量浓度的增长,藻类快速生长增殖超过一定限值,在适宜的水文气象条件下,上浮聚集到水体表层为肉眼所见的现象[1]。

藻类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综述

藻类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综述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班级:08级环境工程一班姓名:潘玲学号:200840408114课程论文题目:藻类对氮磷吸收作用的综述课程名称:课程论文设计(环工)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藻类对氮磷吸收作用的综述学生:潘玲(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一班,学号200840408114)摘要:利用藻类处理污水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文归纳分析国内外利用藻类吸收氮磷的相关研究数据和结果,综述了国内外利用藻类吸收氮磷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发展及现状藻类发展前景去除前言本文针对各种藻类对氮磷的吸收效果进行总结概括,为以后该方面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水污染现象日趋严重。

目前,废水二级处理后出水的进一步脱氮和除磷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传统的生化二级处理除磷工艺使大量的磷从污水中转移到剩余污泥中,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藻类为自养型生物,其生长对废水中的营养要求较低,主要以光能为能源,利用N、P等营养物质合成复杂的有机质,因此藻类可降低水体中氮磷的含量[1]。

一、藻类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引用藻类进行水质净化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起,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2],早期主要是应用微型藻悬浮培养技术进行污水处理,相关技术有藻菌氧化塘、高效藻类塘,活性藻[3]等。

由于微型藻悬浮培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易捕捞,仍在水体有残余,更多的焦点集中在固着藻类的研究与应用上,如固定化藻类技术[4]与藻菌生物膜技术。

DaCosta[5] 的研究结果证明,固定化藻类不但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对去除镉和锌等重金属离子也效果显著。

由于受限于固定藻类用载体的成本较高,以致该项技术仅停留在实验室规模的研究和探索阶段,至今未见大规模实际应用的报道。

二、典型性的藻类(一)小球藻小球藻是一种理想的蛋白质资源,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色素等,是一种重要的微藻资源,具有增强免疫力、降血脂和抗原微生物等保健作用。

氮磷营养盐对海洋藻类生长的影响

氮磷营养盐对海洋藻类生长的影响

氮磷营养盐对海洋藻类生长的影响作者:樊娟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2期近年来随着近海海域污染的加剧,海域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有害藻类水华的发生频率、规模和危害程度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氮磷营养盐作为藻类自然种群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已有不少学者针对不同氮源及其浓度、氮磷比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做了大量研究。

本文在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详细总结了氮磷营养盐对海洋藻类生长的影响,并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相关研究者进一步开展海洋生态保护的工作提供参考。

1 无机氮磷营养盐对海洋藻类生长的影响海洋藻类增殖的成因较为复杂,但长期以来,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氮磷营养盐是海洋环境中藻类自然种群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尤其是海洋中溶解态的无机氮、磷。

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营养盐浓度和形态,二是营养盐结构,三是营养盐的投加方式。

1.1 营养盐浓度和形态不同形态的氮对浮游植物的生理化特征、赤潮发生的种群及规模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能被海洋浮游植物直接利用的是溶解性无机态。

如张传松等对大鹏湾水域的无机氮的研究表明,赤潮生物的繁殖与其密切相关,每当无机氮含量异常降低,再加上其它营养盐及其环境参数的异常变动,可能是赤潮发生的前奏[1]。

研究表明,实验培养的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在加入不同浓度的NO3--N的情况下,10天后海洋原甲藻明显增长,且与NO3--N浓度呈正相关[2]。

在各种形式的氮化合物中能被海洋浮游植物直接利用的是NH4+-N。

关于溶解无机氮的摄取,有研究指出[3],在高浓度的NO3--N和NH4+-N共存的近岸海域,浮游植物对NO3--N的摄取受NH4+-N含量的控制,它们将NH4+-N和尿素作为氮源进行选择性摄取,二者不足时才摄取NO3--N。

张诚等研究拟尖刺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时发现[4],NH4-N的α值(最大吸收速率和半饱和常数的比值)为NO3--N的α值的2.57倍,表明在NH4+-N和NO3--N浓度相等的条件下,尖刺菱形藻能更有效的吸收利用NH4+-N。

浮游藻类与温度、光照、营养盐因素之间的关系

浮游藻类与温度、光照、营养盐因素之间的关系

浮游藻类与温度、光照、营养盐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王钰摘要:浮游藻类生长受物理、化学、生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

大量营养元素可以促进叶绿素a和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剧增,其中氮、磷是影响水中浮游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

本文介绍了浮游藻类与温度、光照、营养盐等因素间的关系,重点讲述营养元素氮、磷与浮游藻类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浮游藻类;影响因子;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toplankton and temperature, light,nutrients and other factorsWang YuAbstract: The growth of algae by physical, chemical, biological and other multiple factors, a large number of nutrients can promote chlorophyll a and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crease, including nitrogen, phosphorus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algae growth.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nfluence of algae and various relations among the factors, focuse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algae. Key words: phytoplankton; influence factor; relationship 浮游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

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

体型大小各异,小至长1微米的单细胞的鞭毛藻,大至长达60公尺的大型褐藻。

海缸氮磷失衡 修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海缸氮磷失衡 修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海缸氮磷失衡修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海缸氮磷失衡是指海水中氮与磷的比例偏离理想平衡状态,造成水质异常现象。

氮磷失衡会导致水中藻类过度繁殖、水质恶化、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本文旨在探讨海缸氮磷失衡的原因与影响,并提出修复方法与重要性,以期为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探讨海缸氮磷失衡的原因,包括可能导致氮磷失衡的因素和机制。

然后我们将详细分析氮磷失衡对海缸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对水生植物、水质和水生动物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介绍修复海缸氮磷失衡的方法,包括调整养殖管理措施和合理利用生物技术等途径。

同时,我们将探讨修复海缸氮磷失衡的重要性,以及对维护海缸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海缸氮磷失衡问题的重视,并且提供有益的解决方案。

1.3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海缸中氮磷失衡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修复方法。

通过深入分析氮磷失衡的成因和影响,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海缸水质管理的重视,并提高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总结,为海缸爱好者提供修复氮磷失衡的实用指导,促进海缸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和氮磷平衡的维护。

2.正文2.1 氮磷失衡的原因:海缸中氮磷失衡是指海水中的氮和磷元素比例不协调,导致水质问题的产生。

氮磷失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过度喂食:在海缸中过度喂食会导致食物残渣和排泄物堆积,其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养分。

这些养分会促进藻类生长,导致氮磷失衡。

2. 不适当的水质管理:海缸中水质的管理非常重要,包括定期更换水、清洁滤器等。

如果水质管理不到位,水中氮磷元素积累过多,容易导致失衡。

3. 不合理的海缸生物结构:海缸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应该经过合理规划,不同种类的生物对氮磷的需求和排泄量是不同的。

如果海缸的生物结构不合理,也容易导致氮磷失衡的问题。

4. 海缸设备故障:海缸中的循环系统、过滤系统等设备如果发生故障,会影响水质处理效果,从而导致氮磷失衡。

不同磷浓度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不同磷浓度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不同磷浓度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磷是生物体合成生命所必须的元素之一,对植物生长和生物体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和磷是生物体生长所需的两个主要无机元素,它们在生物活性物质合成和细胞代谢中起着
重要作用。

氮磷比是指环境中氮和磷的相对含量,是影响生物体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小球藻是一种常见的底栖藻类,广泛分布于淡水和海洋环境中。

它们具有较高的适应
能力和较强的生长能力,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氮磷比对小球藻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在不同磷浓度下,小球藻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磷是构成DNA、RNA和ATP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对细胞代谢和生物体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在低磷浓度下,小球藻
的生长受到限制,生物体生长减缓,藻类细胞数量较少。

而在高磷浓度下,小球藻的生长
受到抑制,生物体生长速度较慢,生物体数量较少。

这是因为高磷浓度会导致磷离子过量,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物体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氮磷比是影响小球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氮磷比能够促进小球藻的生长,提
高其生物量和生长速度。

在实际的藻类培养和水体养殖中,需要合理控制氮磷比,提供适
宜的氮磷营养条件,以促进小球藻的生长,提高其生产效益。

营养物质氮磷与藻类的关系

营养物质氮磷与藻类的关系

氮、磷与藻类间的相互关系摘要:主要介绍了营养元素氮、磷与藻类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氮、磷对藻类生长氮的重要作用;氮磷比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以及藻类增殖的限制因子;藻类的过度增殖与水体富营养化。

关键词:氮;磷;限制因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

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

体型大小各异,小至长1微米的单细胞的鞭毛藻,大至长达60公尺的大型褐藻。

一些权威专家继续将藻类归入植物或植物样生物,但藻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也没有维管束。

藻类分布的范围极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在只有极低的营养浓度、极微弱的光照强度和相当低的温度下也能生活。

不仅能生长在江河、溪流、湖泊和海洋,而且也能生长在短暂积水或潮湿的地方。

从热带到两极,从积雪的高山到温热的泉水,从潮湿的地面到不很深的土壤内,几乎到处都有藻类分布。

藻类生长受物理、化学、生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

大量营养元素可以促进叶绿素a和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剧增,其中氮、磷是影响水中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氮磷比作为关键因子,常被用来预测藻细胞密度的变化和季节演替[2]。

它同时作为一项指标,能代表营养盐对藻类生长的限制水平。

有研究表明,适当的营养盐可以控制藻类的生长,生物量以及种群结构,但就氮或磷哪种营养元素作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目前尚没有统一的结论。

在南太平洋,初级生产者通常被认为是氮限制因子[3]。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其它生态系统中,如东、西地中海,磷可能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3]。

在中国,据调查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湖泊已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如巢湖、太湖等。

1.藻类与营养物质N、P丹麦著名生态学家Jorgensen(1983年)指出浮游藻类的生长是富营养化的关键过程,因此着重研究氮磷负荷与浮游藻类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是揭示湖泊富营养化形成机理的主要途径[4]。

通常认为,营养元素P和N能够促进藻类的增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磷与藻类间的相互关系摘要:主要介绍了营养元素氮、磷与藻类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氮、磷对藻类生长氮的重要作用;氮磷比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以及藻类增殖的限制因子;藻类的过度增殖与水体富营养化。

关键词:氮;磷;限制因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

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

体型大小各异,小至长1微米的单细胞的鞭毛藻,大至长达60公尺的大型褐藻。

一些权威专家继续将藻类归入植物或植物样生物,但藻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也没有维管束。

藻类分布的范围极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在只有极低的营养浓度、极微弱的光照强度和相当低的温度下也能生活。

不仅能生长在江河、溪流、湖泊和海洋,而且也能生长在短暂积水或潮湿的地方。

从热带到两极,从积雪的高山到温热的泉水,从潮湿的地面到不很深的土壤内,几乎到处都有藻类分布。

藻类生长受物理、化学、生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

大量营养元素可以促进叶绿素a和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剧增,其中氮、磷是影响水中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氮磷比作为关键因子,常被用来预测藻细胞密度的变化和季节演替[2]。

它同时作为一项指标,能代表营养盐对藻类生长的限制水平。

有研究表明,适当的营养盐可以控制藻类的生长,生物量以及种群结构,但就氮或磷哪种营养元素作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目前尚没有统一的结论。

在南太平洋,初级生产者通常被认为是氮限制因子[3]。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其它生态系统中,如东、西地中海,磷可能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3]。

在中国,据调查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湖泊已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如巢湖、太湖等。

1.藻类与营养物质N、P丹麦著名生态学家Jorgensen(1983年)指出浮游藻类的生长是富营养化的关键过程,因此着重研究氮磷负荷与浮游藻类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是揭示湖泊富营养化形成机理的主要途径[4]。

通常认为,营养元素P和N能够促进藻类的增殖。

而大量的研究也表明,总氮、总磷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叶绿素a浓度与总氮、总磷浓度呈正相关[5]。

1.1 藻类与P磷是生命活动绝对必须的元素,存在于一切核苷酸结构中,三磷酸腺苷(ATP)与生物体内能量转化密切相关。

自然界中的磷主要来源于磷酸盐矿、动物粪便以及化石等天然磷酸盐沉积物中。

众所周知,自然界的磷循环只是一个单向流动过程,由于过度的人为活动(如矿山开采、土地开发等),储藏在地球表面的磷通过食物链进入水循环中,使水体中的磷负荷增加。

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磷浓度的增加又通过藻类生物量表现出看来,当环境中供给的磷总量减少时,则水体中磷浓度降低影响藻类的生长,相反,当环境中连续不断地增加磷的供给时藻类便大量的迅速繁殖。

在生物圈内, 磷主要以3种状态存在, 即以可溶解状态存在于水溶液中;在生物体内与大分子结合;不溶解的磷酸盐大部分存在于沉积物内。

微生物对磷的转化着重要作用。

天然水体中可溶性磷酸盐浓度过大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6]。

由于天然水体中的磷含量不高,因此它往往是限制水体生产者发展的因素之一。

1.2 藻类与N氮也是生物生长必须的元素。

与磷不同的是,自然界中的氮主要储存在大气中。

大气中的氮气为具有固氮作用的植物与藻类提供了丰富的氮源。

由于水体中有一些藻类具有固氮能力,可以把大气中的氮转化为能被水生植物吸收利用的硝酸盐类,从而使藻类能够获得充足的氮源。

已有研究表明,生物固氮作用在氮素的自然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甚至是很多氮限制水体(例如海洋和贫营养湖泊) 中氮素的重要来源[7]。

另外,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使排入水体的氮素大大的增加。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自然界中氮素循环的固氮过程被强化而造成水体中氮负荷的增加。

与磷元素相比,氮素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素处于次要地位。

1.3 藻类与N/P在研究氮、磷物质的过程中,大量的研究还表明,氮磷比值与藻类增值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Redfield的假设[8],一个典型藻类的分子式应为C106H263O110N16P,这就是说,临界的氮磷比按元素计应为16:1,按重量计应为7.2:1从理论上讲,如果氮磷比小于该比值,氮将限制藻类的增长;如果氮磷比大于该比值,则可认为磷是藻类增长的限制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藻类增长所需的氮磷均为可溶性的NO3—、NH4+或PO43—,按照Redfield分子式计算出来的比值并不实际。

有人认为,藻类生长对氮磷比的要求是10-17最为合适[9]。

而唐汇娟在比较了国内35个湖泊(23个发生蓝藻“水华”)后发现,发生蓝藻“水华”的湖泊中N/P在13-35间,而没有发生蓝藻“水华”的湖泊中N/P则<13[10]。

这说明在合适的N/P比值范围内,有利于藻类的增殖,而大超出这个范围将不利于藻类的生长。

2 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相关研究表明,限制藻类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为N、P[11]。

关于氮磷营养限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已有许多研究,但就氮或磷哪种营养元素作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目前尚没有统一的结论。

如Michael Neill研究表明,在盐度低的水体中,P对浮游植物的生长起限制作用,在盐度为35‰左右时,N、P同时会限制浮游植物生长,而在盐度大于30‰时,N对浮游植物生长起限制作用[12]。

虽然目前众多学者对此的观点不完全相同,但大部分人认为磷元素为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

OECD(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80%的湖泊富营养化是受磷元素的制约,大约10%的湖泊与氮元素有关,余下的10%的湖泊与其他因素有关[7]。

在合适的光照、温度、pH值、硅以及其它营养物质充分的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外界供给它们养分最少的一种或两种,从藻类分子式C106H263O110N16P及遵循李比希最小定律可以得知道,显然氮磷是限制因子。

因此,要想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必须控制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的含量及其比例。

袁博宇通过研究发现官厅水库氮磷比远远大于藻类生长所需的氮磷比,磷是控制性因子[13]。

郑杰等研究表明藻类生长对于氮磷元素的消耗首先是对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吸收,当氨氮和正磷酸盐消耗到一定值时,硝酸盐氮和非正磷酸盐则为氮磷元素的储备库;在适合藻类生长的培养水体中,磷而不是氮是限制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14]。

毛成责等2006年10月~2007年9月,对西湖5个主要湖区的8个样点水体的温度、溶解氧、pH、悬浮物总氮总磷、叶绿素a浓度等理化因子和藻类生物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优势种藻类及藻类总量的平均浓度与总氮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磷为西湖藻类增殖的主要限制因子[15]。

此外,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洪铸和王海军以及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基于对湖泊富营养化多年的研究基础上得出,湖水总磷浓度都是限制浮游藻类生长的最重要因素,在野外条件下控制总氮并不能减少藻类总量。

只要有足够的磷和充足的时间,蓝藻的固氮作用就可以使藻类的总量维持较高水平,从而使湖泊保持高度富营养化状态[16]。

3 藻类的过度增殖与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

自然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是近年来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营养物向水体的输入是促使富营养化发生的一个关键因子。

因此研究营养物水平与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对防治自然水体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含氮和含磷的化合物过多排入水体,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引起藻类大量繁殖,过多的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浮游生物缺氧死亡,它们的尸体腐烂又造成水质污染。

根据这一理论,氮磷的过量排放是造成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藻类是富营养化的主体,它的生长速度直接影响水质状态。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N、P等营养盐含量超过了水体本身的白净能力,加上缓慢的水流流态和适宜的温度及光照条件等。

由于水流流态和局部水域的气候条件目前尚无力通过人工措施予以调节,而只能通过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来控制富营养化的发生[17]。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主要包括外部进入水体的氮磷,以及水体内部自身底泥等沉积物释放进入水中的氮磷。

大多数情况下,氮主要通过面源进入水体,磷主要通过点源进入水体,有研究表明,湖泊、水库中磷的80% 来自于污水排放。

而磷的主要来源是家庭洗涤剂的使用,其磷的污染强度均占总的磷污染负50% 左右[18]。

因此要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最重要的是减少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输入。

4 结语影响藻类生长的因素很多[19],有自然因素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有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pH值、氮、磷等;也有微量元素如Fe、Mn、Mo等;还与水体中的其他生物有关。

一般情况下,藻类会随着水体中氮磷浓度的增加而快速增殖,在合适的氮磷比值范围内,藻类的增殖速度与水体氮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地表水体中常发生的富营养化往往与营养因素特别是氮和磷有关[20]。

因此控制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大多情况下是磷元素),抑制藻类的过度增殖,是预防和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最重要的基本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1] GUNNEL A. Phosphorus as growth-regulating factor relative to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ulturedalgae[J]. Hydrobiologia, 1988,170:191-210.[2] HOSUB K,SOONJIN H,JAEKI S,et al.Effects of limiting nutrients and N:P ratioson the phytoplankton growth in a shallow hypertrophic reservoir[J].Hydrobiologia, 2007,581:255-267.[3] 丰茂武,吴云海,冯仕训,吴云影.不同氮磷比对藻类生长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8,17(5):1759-1763.[4] 饶群,苪孝芳.富营养化机理及数学模拟研究进展[J].水文,2001,2(21):15-24.[5] 胡晓镭. 湖、库富营养化机理研究综述[J]. 水资源保护,2009,25(4):44-47.[6] 周启星,俞洁,陈剑.某城市湖泊中磷的循环特征及富营养化发生潜势[J].环境科学,2004,25(5).[7] Karl D,Letelier R,Tupas L,et al. The role of nitrogen fixation in biogeochemical cycling in thesubtropical North Pacific Ocean[J].Nature,1997,388:533-538.[8] V ollenweider R A. Elemental and biochemical compestion of lanktion biomass, somecomments and explorations Arch Hydrobiol, 1985,105:11-29.[9] 顾岗.太湖蓝藻爆发成因及其富营养化控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6,8(6):17-19.[10] 陈奥密.湖泊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和机理[J].广东水利水电,2008,23(3):5-13.[11] 王淑娟..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防治[J]. 锦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2):16-18.[12] 冯宝荣,徐婷. 氮磷比对藻类生长影响的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0,15:375-376.[13] 袁博宇.官厅水库富营养化分析及对策探讨[J]. 北京水利,2004,6:17-20.[14] 郑杰,黄显怀,尚巍,黄鹏. 不同氮磷比对藻类生长及水环境因子的影响[J].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1,1(42):12-16.[15] 毛成责,余雪芳,邵晓阳.杭州西湖总氮、总磷周年变化与水体富营养化研究[J]. 水生态学杂志,2010,3(4):1-6.[16] 王洪铸,王海军.2008.蓝藻水华治理应放宽控氮、集中控磷以大幅度降低污水处理成本[J].科技导报,2008,26(22):10.[17] 况琪军,马沛明,胡征宇,周广杰. 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评价与治理研究进展[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5(2):87-91.[18] 杨桢奎等译.水域的富营养化及其防治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71-73.[19]] Moore J W,Schindler D E,Scheuerell M D,et ke Eutruphieation at theUrban Fringe,Seattle Region,USA[J].AMBIO:A Journal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2003,32(1):13-18.[20] 张冬鹏,武宝歼.几种赤潮藻对温度、氮、磷的响应及藻问相互作用的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5):82-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