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古代教育
教资中学历史知识点汇总
![教资中学历史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abfabb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2.png)
教资中学历史知识点汇总中国古代史部分:1. 先秦时期:了解夏、商、西周的建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思想文化繁荣,以及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 秦汉时期:掌握秦朝的法制、度量衡统一、长城建设等;汉朝的文治武功,如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以及儒家思想的确立。
3. 三国两晋南北朝:理解三国鼎立的局面,两晋的兴衰,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发展。
4. 隋唐五代:隋朝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凿;唐朝的开放政策、盛世局面以及科举制度的完善。
5. 宋元明清:宋朝的商业繁荣、科技文化发展;元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流;明清两代的中央集权加强,以及清朝的康乾盛世。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
2.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的统治、国共合作与分裂。
3.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4.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世界史部分:1. 古代文明: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 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确立,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3. 近现代: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两次世界大战。
4. 当代:冷战、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等。
历史学方法论:1. 史料分析:了解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和局限性,学会运用史料进行历史分析。
2. 历史解释: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解释历史事件。
3. 历史比较: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文明,加深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
4. 历史影响:分析历史事件对后世的长远影响,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以上是对中学历史知识点的简要汇总,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进一步细化和深入学习。
最新2021-2022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点重点总复习总结笔记整理(全)
![最新2021-2022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点重点总复习总结笔记整理(全)](https://img.taocdn.com/s3/m/bd5cc7d0eefdc8d377ee325b.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2021)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单○辨◆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021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21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d38c5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47.png)
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这本书中,孔子的“有教无类”,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只要本人愿意,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B项正确。
A项:《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
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
是道德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没有涉及教师。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解析本题考查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A项正确。
B项:巴班斯基在其著作《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赞科夫在其著作《教学与发展》中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其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是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特殊认识论”源于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并由我国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3解析本题考查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古代社会统治阶级脱离生产劳动,鄙视生产劳动,体现了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内容。
教资考试高中历史知识点
![教资考试高中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80fc54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2.png)
教资考试高中历史知识点高中历史知识点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广泛内容,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概述:1. 古代中国- 夏、商、周的朝代更迭与重要事件。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
- 秦朝的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汉朝的开疆拓土、丝绸之路的开辟。
2. 中世纪中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
- 隋唐时期的盛世局面,包括科举制度的创立、大运河的修建。
- 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变革与发展,特别是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成就。
3.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民变。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 抗日战争与新中国成立。
4. 世界古代史- 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衰落。
-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与宗教改革。
5. 世界近现代史-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
-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 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6. 现代国际关系- 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
-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成立与作用。
- 当代全球化趋势与国际合作。
7. 历史人物与事件- 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孔子、秦始皇、拿破仑、华盛顿等。
- 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如十字军东征、黑死病、新航路的开辟等。
8. 历史思想与文化- 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流派与文化特点。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9. 历史学习方法- 历史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
- 历史观点的批判性思考。
10. 历史教育的意义- 历史教育对于培养公民意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 历史知识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历史教育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来加深理解。
同时,历史学习不仅仅是记忆事实,更重要的是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以及从中吸取教训,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5355a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c.png)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化1.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文献:《诗经》、《尚书》、《论语》、《孙子兵法》等。
2.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法家文化、兵家文化、纨绔文化等。
3.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形式: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
4.中国古代文化的节日和习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二、世界文化1.欧洲文化的代表性文献:《圣经》、《战争与和平》、《简·爱》等。
2.欧洲文化的主要特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3.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和代表性作品: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和服、法国的香水等。
三、科学文化1.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论:观察、实验、归纳、假设、验证等。
2.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科学家和重大科学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居里夫人的放射性等。
四、艺术文化1.音乐文化: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分类和发展、音乐的风格和流派等。
2.美术文化:绘画的基本要素、绘画的分类和发展、著名画家和作品等。
3.戏剧文化:戏剧的起源和发展、戏剧的表演形式和剧目、著名戏剧家和作品等。
五、体育文化1.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奥运会的体育项目和比赛规则。
2.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武术、乒乓球等。
3.国际著名体育比赛和运动员: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体操比赛、尤西比奥·恩利克等。
六、文化交流与国际交流1.世界语言的发展和分类: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2.国际交流组织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等。
七、生态文化与环保知识1.生态文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
2.环保知识: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等。
这些都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常考的文化素养知识点,对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也有助于备考教师资格证的综合素质考试。
教资历史知识点整理
![教资历史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f00e49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4.png)
教资历史知识点整理教育资格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历史知识点的考察,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对于备考者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教资历史知识点进行整理,希望对备考者有所帮助。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 秦统一中国、秦始皇的治国方略和法治精神。
3. 汉初中兴、汉武帝的政治制度、农业发展和文化繁荣。
4. 三国时期的政治分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演变。
5. 隋唐王朝的建立与疆域拓展、科举制度的实施。
6. 宋元王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农业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
7. 明清王朝的政治格局、海外贸易的发展和西方殖民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世界史1. 远古时期的早期人类和古代文明的兴起。
2. 世界主要古代文明的发展,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等。
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基督教的传播。
4.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5. 近代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工业革命。
6.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7. 当代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三、中国近现代史1. 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2.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变革。
3. 中共成立、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
4.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5. 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
四、教育史1.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2. 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3. 世界各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
五、地理知识1. 世界地理概况,包括大洲、大洋、河流、山脉等。
2. 中国地理概况,包括山川、河流、地理区划等。
六、历史名人1. 中国古代的历史名人,如孔子、屈原、李白等。
2. 世界历史名人,如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牛顿等。
七、历史文化名著1.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名著,如《论语》、《史记》等。
2. 世界历史文化名著,如《圣经》、《战争与和平》等。
总结:以上是教资历史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整理,备考过程中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具体的考试题目当中。
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35-第四章 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35-第四章 传统文化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d8c0230ce53a580217fcfe6e.png)
第四章传统文化素养第三节传统文化素养一、关于称呼中国古代称谓总览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
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
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1.别称桑梓:家乡。
桃李:学生。
杏林:医生。
社稷、轩辕:国家。
丝竹:音乐。
汗青:史册。
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父母:高堂、椿萱、双亲。
妻父:俗称丈人,雅称岳父、泰山。
兄弟:昆仲、棠棣(táng dì)、手足。
老师:先生、夫子、恩师。
学生:门生、受业。
学堂:寒窗、鸡窗,同学为同窗。
女婿:东床、东坦、娇客。
2.特殊称谓百姓:布衣、黎民、庶民、白丁。
兄弟排行:伯(孟)仲叔季。
伯:嫡长子;孟:庶长。
朋友称呼:贫贱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忘年之交;竹马之交;布衣之交;患难之交。
3.年龄称谓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
豆蔻:女孩还未成年,十三四岁到十五六岁。
其他:弱冠(20);而立(30);不惑(40);知天命(50);耳顺、花甲(60);古稀(70);耄耋(80-90);期颐(100)。
2.合称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兰菊竹。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金:金银铜铁锡。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声:宫商角徵羽。
三教九流:三教:儒佛道;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二、古代教育1.学校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2021 中小学教资考试《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
![2021 中小学教资考试《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b3d2ac55f0e7cd1842536fb.png)
2021 中小学教资考试《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一、常识1. 十五的月亮从东方升起。
2. “人日”指的是正月初七。
3. “连中三元”是指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
4.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其作者: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施耐庵《水浒传》。
5. 男子二十岁即“加冠”(也称“弱冠”),三十岁叫“而立”;四十岁为“不惑”;五十岁乃“知命”。
6. 女子十三四岁叫“豆蔻”,十五岁为“及笄”。
7. 中国四大发明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8. 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9.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
10. 美国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和白炽灯泡。
11. 三更半夜的“三更”是指23—1时。
12. 长江三峡包含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1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14.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指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15.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16.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17. 天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8. 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9. 中医四诊是指望、闻、问、切。
20. 汉字四声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21.《周髀算经》汉武帝时期,我国第一部数学著作,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录勾股定理的著作。
22.《九章算术》汉代著作,应用了分数、负数、比例、开平方、二次方程与联立一次方程等,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完整体系的形成。
23.九九乘法表春秋战国时代发明。
十进位制和九九表是古代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一项重要的贡献。
24.《齐民要术》:贾思勰著。
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
25.《农政全书》:徐光启著。
系统总结了明代以前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是传统农业生产的集大成之作。
26.《梦溪笔谈》:北宋,沈括著。
以笔记形式,纵论政治、军事、历史、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各个领域,是作者对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成就的总结。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文化素养之中国古代史串联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文化素养之中国古代史串联](https://img.taocdn.com/s3/m/fdf969ff581b6bd97e19ea0f.png)
历史常识中的中国古代史是常考点之一,需要认真学习。
为了帮各位小伙伴梳理中国古代史,下面我以时间轴的形式,把各个朝代发生的重要事件列出来,进行知识串联。
在学习的过程中,只需把时间点与事件配对记忆即可,简单了解,会做选择题。
1. 夏商周文明(1)夏朝(约公元前 21 世纪—约前 16 世纪)家天下:禹死后,其子启继承了王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历: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2)商朝(公元前 16 世纪—前 11 世纪)青铜器:后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
(3)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史称西周。
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给诸侯臣子。
分封制:天子—诸侯国—卿大夫—士。
宗法制:从周天子到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金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灭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4)东周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废井田,土地私有;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
2. 秦朝(公元前221年-前206年)(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统一度量衡、货币、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
(3)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项羽巨鹿之战打败秦军主力。
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3. 汉朝(西汉、东汉)西汉:前 202 年,刘邦建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1)文景之治: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推崇黄老之术,“轻徭薄赋” “与民休息”。
(2)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推恩令、财政权集中于中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西亚→欧洲。
中国古代历史常识和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文化素养
![中国古代历史常识和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文化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bca13706960590c69fc3764d.png)
中国古代历史常识一、先秦时期(170 万年前—前221)先秦指秦朝以前,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这个阶段。
(一)历史人物及国家1. 三皇五帝关于三皇五帝,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三皇:燧[suì] 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神农氏(农皇)五帝: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 、尧、舜。
燧人氏:其功绩是“教民钻木取火”。
伏羲氏: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
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
神农氏:刀耕火种,教老百姓垦荒,种植粮食作物;陶器和炊具;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被称为医药之祖黄帝:统一华夏部落;发明创造:房屋,衣裳,车船,阵法,音乐,器具,井田等衣服:元妃嫘祖始养蚕以丝制衣服。
医药: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
文字:仓颉始制文字2. 春秋五霸《史记》:齐桓公(首霸)、晋文公(寒食节)、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不鸣则已)、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3. 战国七雄秦、韩、赵、魏、楚、燕、齐(二)先秦文化百家争鸣:儒、法、道、墨,相互论战。
(三)历史事件1. 商鞅变法:立木为信2.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庞涓、孙膑)3. 马陵之战4. 长平之战二、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前221—589)(一)历史人物1. 秦始皇政治:首称皇帝;中央集权,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制传国玺军事:统一六国;开疆拓土;修筑长城经济:统一货币;车同轨;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其它:焚书坑儒2. 汉武帝①选用人才:察举制②文化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对抗匈奴李广——飞将军;卫青、霍去病④外交政策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凿空之旅”;东汉班超重新打通,首次延伸到了欧洲。
西汉末期,昭君出塞和亲,稳固边疆。
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教资初高中文化素养25个考点
![教资初高中文化素养25个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4fbd456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b.png)
教资文化素养必背考点考点1先秦历史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秦统一,喊赵薇去演戏)3.战国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4.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李牧、王翦考点2以少胜多著名战争1.牧野之战(周武王VS商纣王)2.巨鹿之战(项羽VS秦名将章邯、王离)3.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4.赤壁之战(孙权刘备VS曹操)5.淝水之战(东晋谢安VS前秦苻坚)考点3著名史书12《春秋》最早编年体史书《左传》第一部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最早编年体通史《国语》最早国别体史书《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考点4近代重要事件1.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2.秋收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3.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4.九一八事变(沈阳事变):抗日战争局部爆发5.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联共抗日6.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考点5新航路开辟(迪哥达哲)1.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好迪)2.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美哥)3.达•伽马开辟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4.麦哲伦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考点6世界史重要会议1.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
2.开罗会议签署《开罗宣言》,明确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3.德黑兰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4.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5.波茨坦会晤发布《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考点7世界史之最1.楔形文字:世界最早的文字2.《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3.胡夫金字塔: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4.莎草纸:历史上最早最便利的书写纸5.爱琴文明:希腊最早的文明6.《十二铜表法》:罗马最早成文法34考点8先秦文学1.诗经: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2.离骚: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5.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考点9唐诗●诗仙: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鬼: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诗佛: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狂: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记忆口诀》
![《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记忆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472d671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8.png)
《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记忆口诀》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记忆口诀:目(目的)的培(培养)社(社会活动)。
二、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记忆口诀:阶(阶级性)等(等级性)专(专门职能)刻(刻板性)象(象征性)统(道统性)治(专制性),脱离(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生产(非生产性)。
三、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全民化)民(民主化)多(多元化)现(现代化)身(终身化)。
四、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记忆口诀:龟(规模)速(速度)够(结构)防(方法)守(手段)。
五、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记忆口诀:两再(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一新(技术创新)促生产。
六、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
4.互补性: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史知识点解析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史知识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c12fd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15.png)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史知识点解析教育史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涵盖了教育历史的发展、教育思想的演进以及教育体制的变迁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教育史的知识点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史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内容。
一、古代教育发展概述在教育史的起源部分,我们要了解古代各国教育的发展概况。
例如,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是以家庭教育和私人教育为主,并且重视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古希腊的教育则以体育、音乐和哲学为核心;古罗马的教育注重实用性和道德教育。
二、教育思想的演进教育思想是教育史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思想家的教育观点对于理解教育史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比如,古希腊的柏拉图主张“教育是灵魂的塑造”,并提出了他的理想国教育体系;孟子则主张“性相近,习相远”,强调人性的善良和教育的重要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则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教育制度的变迁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教育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变迁,我们可以对教育的发展脉络和趋势有更深入的理解。
比如,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下,科举制度是主要的选拔人才方式;19世纪的普鲁士则推行了普惠教育政策,建立了现代公立学校制度。
四、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除了了解个别国家的教育制度变迁,我们还要了解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
这部分内容可以结合教育体制的组织结构、教育课程和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比如,美国的教育体制主要由联邦层面、州层面和地方层面共同管理,教育权力相对分散;德国的教育体制注重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
五、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在教育史的最后一个部分,我们要了解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这包括了现代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教育改革的趋势以及当代教育问题的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新教育运动的兴起对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提倡个性发展和体验式学习;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向。
教资5-传统文化素养-综合素质 科目一
![教资5-传统文化素养-综合素质 科目一](https://img.taocdn.com/s3/m/dbe1b82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3.png)
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1.重点:人和-民族、礼仪2.次重点:24节气、古地名1.夏历(夏小正):中国最早的历法2.太初历:汉武帝时修订历法,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阴阳历--阳历:太阳的变化。
阴历--月亮的变化3.大明历:南朝祖冲之制定,首次将岁差计算入内4.大衍历:唐朝僧一行制定的中国历史上最全面最详尽的历书5.授时历:元朝郭守敬编制,忽必烈封赐而得名。
精度与公历(指1582 年《格里高利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 300 多年6.时宪历:明末徐光启主持编修,引用西洋法数,后经汤若望删改献给清朝,定名为时宪历。
近代所用的旧历就是时宪历,通常叫做夏历或农历1.干支纪年——十天干+十二地支。
每60年一周期(一甲子);古代用年号纪年2.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3.天干地支计算方法(1)天干算法:年数减去3,再除以10所得的余数,对应天干(2) 地支算法: 年数减去3,再除以12 所得的余数, 对应地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序数纪日法: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十五日 2.干支纪日法: 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3.月相纪日法: 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 大月十六日),望后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古人把一夜分五段,即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称为五更 或五鼓,每更等于现今的两个小时。
1.春节:元旦、元日、新岁、换桃符--门神、炮竹、对联(屠苏酒) 2.元宵节:元夕、花灯、元夜、上元节3.清明节:节气、节日、祭祀、扫墓、踏青4.端午节(五月初五):纪念屈原、粽子、龙舟、雄黄酒、艾草、菖蒲;也叫浴兰节5.七夕节:鹊桥、乞巧、牛郎织女6.中元节:鬼节、盂兰盆节7.寒食节:晋文公纪念介子推,绵山8.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玉盘、平分秋色、嫦娥、玉蟾、玉兔(桂花酒)。
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四大传统节日9.重阳节:登高、插茱萸、赏菊、饮酒、老人节(菊花酒)1.西安:镐京(西周)、长安。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5cbba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a.png)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
1.古代文化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楚辞》、《离骚》等。
2.经典著作:《史记》、《资治通鉴》、《四书五经》、《山海经》、《道德经》等。
3.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4.文学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5.传统艺术:中国画、京剧、曲艺、书法、篆刻等。
6.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7.传统美德: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礼仪文化、忍让精神等。
二、世界文化
1.古希腊文化:希腊神话、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
士多德)、古希腊剧。
2.古罗马文化:罗马艺术、罗马法、古罗马民主制度、罗马建筑等。
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文艺
大师。
4.文化名城:巴黎、罗马、雅典等世界文化名城。
三、现代社会文化
1.科学技术:蒸汽机、电力、汽车、计算机等。
2.文化现象:全球化、信息化、网络文化、消费文化、快餐文化等。
3.自然生态:生态平衡、可再生能源、碳排放、环境保护等。
4.社会问题:性别平等、贫富差距、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等。
上述知识点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科目中常考的一些重要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文化素养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48a211f705cc1754270982.png)
教师资格证的文化素养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历史部分,文学部分,自然科技常识,艺术鉴赏和文化常识。
根据近三年真题情况分析,不管是考幼教,还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这五个部分内容都会考到。
考试题量在九个,全部是客观题,分数是在十八分.从出题总体趋势来看,这五个部分都是有可能成为出题者所青睐的.因此,我们不能心存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全面复习。
一、历史部分(一)重要战争(1)中国古代重要战争1.牧野之战:商朝和周倒戈相向2。
春秋五霸:齐桓公(最早称霸)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吴越之战-卧薪尝胆)3.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4。
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5。
巨鹿之战:项羽(楚军)和秦军;破釜沉舟6。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赤壁之战7.淝水之战:东晋和前秦军(苻坚—氐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8.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唐朝由盛转衰9.黄巢起义:首次提出了平均的思想10.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宋钦宗双双被俘虏,北宋灭亡11。
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的政权(2)中国近现代重要战争1。
中英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和澎湖列岛/1895 年—1945 年,50 年殖民地3.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凡天下田,天下人耕种/《资政新篇》5。
武昌起义:打响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枪6。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7.北伐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合作破裂/国民党发动屠杀共产党的“白色恐怖”8.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9."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东北三省沦陷为日本殖民地10。
教师招聘考试重要考点之中国古代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重要考点之中国古代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914733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2.png)
教师招聘考试重要考点之中国古代教育(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师招聘考试重要考点之中国古代教育教育改革一直是近年来热度非常高的社会话题,教师招聘考试作为选拔教育者的专业考试,对教育话题一直都非常重视。
教资中学历史知识点大全
![教资中学历史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d63c06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2.png)
教资中学历史知识点大全中学历史课程涵盖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知识点,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概述:# 中国古代史1. 史前时期:了解原始人类的生活和文化,如北京人、山顶洞人等。
2. 夏商周:中国最早的朝代,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朝的青铜文化,以及周朝的分封制和礼乐文化。
3.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了解孔子、老子等思想家的贡献,以及战国七雄的争霸。
4. 秦汉:秦朝的统一六国,汉朝的建立和发展,了解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汉武帝的开疆拓土。
5.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晋朝的短暂统一,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6. 隋唐五代:隋朝的短暂统一,唐朝的盛世,五代十国的割据。
7. 宋元明清:宋朝的经济文化发展,元朝的蒙古统治,明朝的海禁政策,清朝的康乾盛世和晚清的衰落。
# 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兴起、发展和失败。
3. 洋务运动: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4.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失败原因。
5.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6.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和影响。
7.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的意义。
8.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的过程和新中国的成立。
# 世界古代史1. 古埃及文明:了解古埃及的宗教、文化和建筑。
2. 两河流域文明:了解苏美尔、巴比伦等文明的特点。
3. 古希腊文明:了解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哲学和文化。
4. 古罗马文明:了解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兴衰。
5. 中世纪欧洲:了解封建制度、宗教改革和十字军东征。
# 世界近现代史1. 文艺复兴: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主要人物和影响。
2. 宗教改革:了解宗教改革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 启蒙运动:了解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影响。
4. 工业革命:了解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5. 法国大革命: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6. 美国独立战争: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热门考点:4.1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热门考点:4.1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https://img.taocdn.com/s3/m/7bd3ac1402020740bf1e9b02.png)
第四章文化素养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要求考生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有艺术鉴赏的能力,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
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形式进行考查。
第一节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高频考点提要1.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2.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思想文化以及民俗节日。
高频考点速记一、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一)原始社会1.原始人群①元谋人②北京人2.氏族公社时期①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②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二)农业社会1.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夏一西周)(1)夏朝夏朝的建立(2)商朝①盘庚迁都②甲骨文的出现③武王伐纣(3)西周封邦建国西周分封始于周武王,为了巩固统治,成王时大规模分封诸侯。
2.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始(东周一秦)(1)春秋战国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②商鞅变法③“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秦①秦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陈胜、吴广起义3.封建制度的巩固到灭亡时期《汉一清》(1)汉①楚汉之争②文景之治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张骞通西域⑤汉匈和亲⑥王莽改制⑦官渡之战⑨赤壁之战(2)三国(3)西晋(4)东晋(5)南北朝(6)隋①科举制②开凿大运河(7)唐①贞观之治从627年至649年,是李世民统治的贞观年代。
②玄奘西行③武则天改唐为周④文成公主人藏⑤鉴真东渡⑥开元盛世在唐玄宗的治理下,社会政治比较安定,生产继续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⑦安史之乱⑧黄巢起义(8)五代十国陈桥兵变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东京(河南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9)宋①杯酒释兵权②澶渊之盟③王安石变法宋神宗即位后,锐意改革,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④靖康之变(10)元①元统一中国②马可•波罗游历中国③红巾军起义(11)明①明成祖迁都1421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正式迁至北京,改北京为京师,改应天府为南京,成为留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古代
教育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传统文化素养(二)
——古代教育
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中学综合素质》传统文化素养这一节需要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一、启蒙教育
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西周以前。
中国人十分注重启蒙教育,优秀的启蒙读物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等。
二、国学
西周的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
国学是中央设立的学校,有大学和小学之分。
国学包括了德、行、艺、仪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则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三、私学
商周两代的学校教育,都是由国家来管理的。
春秋时期产生了私学,最早的私学创立者是孔子。
孔子以后,官学和私学并重,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双轨制。
四、官学
汉代的官学中有中央政府主办的太学和鸿都门学.也有地方政府主办的郡国学。
中国历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是始于汉武帝时的太学,以五经博士为教官。
太学,西汉时期出现的专门传授知识、研究学问的机构,汉武帝时设在长安,是中国当时的学府。
五、教育学专著
《礼记》中的《学记》和《大学》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总结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的教育学专著,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
此外还有《荀子·劝学》《管子·弟子职》。
六、书院
宋初四大书院有:湖南长沙市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市的睢阳书院(应天府书院)、河南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南宋四大书院有:张械主持的岳麓书院、朱熹主持的白鹿洞书院(第一个完整系统的书院学规是由朱熹制定的《白鹿洞学规》)、吕祖谦主持的丽泽书院、陆九渊主持的象山书院。
七、科举考试
1.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2.科举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3.及第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4.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
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考试为会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考试由礼部主持,各省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
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殿试是科举制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会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测问,以定甲第。
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据统计,历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5.进士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功名。
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
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6.状元
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荣誉。
唐代诗
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7.金榜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
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
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