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应用与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5
一、研究背景
我国作为全球农业产量最大的发展中
国家,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进程不仅关系到“三农”工作的推进,更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基础的牢固程度。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即“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1]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将农业科技研究成果及时传达给农业生产者,使其转变为实际生产力,而随着以数字信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农业信息、普及农业技术,建立
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应用与探究
王怡青
高效便捷的农业科技推广传播体系,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彭兰在国内外新媒体含义发展和变化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2]: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或通信技术的具有互动性、融合性的媒介形态和平台,而新媒体技术是一种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介技术手段。本文所涉及的应用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新媒体主要包括数字杂志、报纸、广播,数字电视和宽带电视,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以及各类网站等。而农业科技传播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将农业知识和技术等信息传递与扩散的过程,农业科技传播即农业
摘 要: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近年来我国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应用对农业科技推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传统的农技推广模式体系庞大,新媒体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通过研究现阶段我国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传播当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特点,剖析了新媒体技术应用的不足之处,并且进一步立足于我国国情,对比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模式,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新媒体技术,农业科技传播
传播工作者运用各类传播媒介和手段,将农业科学技术传递到“三农”领域,用以促进科技在农业和农村中的应用,并形成反馈机制,如此循环往复的传播活动[3]。
传统农业科技传播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农业发展需求。由于传统农业科技传播大多为自上而下、口耳相传的模式,这在时空等因素的限制下使得农业信息的传达以及农业科技的推广进程十分滞后,更重要的是,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传统科普工作者的知识储备根本无法满足生产者的需求,例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国内外大型现代化器械后的使用培训、特殊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指导以及市场动态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技术等。而新媒体在传播时效性、信息获取便捷性、信息储存海量性、传播方式生动性等方面的特点能够打破时空屏障,极大地增强传播效率,满足生产者对各种农业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并且其具有独特的参与性和交互性特点,使得农业科技传播可以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环境下实现信息的充分交流和交流群体之间的高度互动。
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新媒体技术的视角研究农业科技传播的主体和特点,并通过整理此前参加相关项目工作时的田野调查以及访谈笔记,提取其中相关案例,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以及国内外农业科技传播过程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各自成效的对比,得出当前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农业科技传播中的新媒体技术
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传播正在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做积极的尝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也在逐渐改变农业科技的传播方式,并且出现了如浙江省“农民信箱”的成功案例。但是总体上来说,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科技传播的要求,然而传统的农技传播模式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同时高素质的科普专职人才储备不足,亟须进一步推进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进程,此外,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对我国农业科技的传播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农业科技中的传播者、受众和媒介1、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传播者
农业科技传播主体指的是在农业科技传播领域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或者说农业科技传播信息和动作的发出者,新形势下的中国农村科技传播主体具有多元性,依据主体性质分为官方主体和非官方主体,官方主体包括中国科协、农业部、发改委、妇联、残联、共青团等,另外还有各大研究院所以及高校、农业协会以及媒体等;非官方主体包括涉农企业、“领头雁”、民间组织团体和个人等。
截至2015年,我国科普专职人员22.2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专职科普人员的数量仅为1.6人[4],这个背景下农业科技传播主体专职人员更为缺失,农业研究者和技术人员大多远离农田第一线,另一方面,基层科普工作者自身的科技知识和技术已经跟不上农业科技的发展速度,需要高效便捷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来支持一线农业的发展,因而新媒体技术在科技传播主体中的应用显得更为重要。
各大农业科技传播主体近年来一直在
76
尝试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农业科技推广,但并未形成成熟规范的体系。“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50%,而发达国家已超过80%[5],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农技推广人员对新媒体技术的需求都很迫切,但是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农业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将农业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不强,同时集科研能力、科普能力和新媒体技术于一体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十分缺乏,农业科技传播与新媒体结合度不高,没有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盈利推广模式和完善的人才队建设培养体系。
2、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受众
农业科技传播的受众指的是农业科技传播过程中接受农业知识和技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个人、家庭、群体或组织,是农业科技传播最主要的服务对象。
我国农业科技传播受众具有层次性、差异性。传统农业生产者科技素质总体较低,新媒体技术接受和运用能力相对不强,参与科普活动热情不高,而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具体来说,新型经营主体是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他们正在成为现代化农业的主体建设者,并且具有一定的农业知识技术能力和新媒体素养。
现阶段传统的农业科技传播对象正在向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倾斜。目前我国已有约1400万新兴职业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技术传播形式多样,其中,利用新媒体技术试点性地开展线上培训课程,对接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和资源数据库,移动互联服务和全程跟踪指导,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是正在践行的农业科技传播发展方向。[6] 3、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传播媒介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Zenith的数据调查预测:201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将突破13亿,位居全球第一[7],农业科技传播正在经历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过渡,新旧媒体之间从传播者、媒介和受众的角度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至今还起着相当的作用,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了时空的障碍,丰富了传播的表现形式,导
致了传播效果上的巨大差异。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