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旅游区的人文景观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合集下载

重庆市歌乐山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策略探讨

重庆市歌乐山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策略探讨
容量相 匹配 。
著名 的风 景名胜 区 ,但 工业发 展过度 并且没有 相应 的规 划指 导和 管理 ,中小 型企 业 ( 中不乏严 重污 其 染企 业 )遍地开 花 ,临时厂房 随意搭 建 ,给歌 乐 山 地 区 的 生 态环 境 造 成极 大 破 坏 。旅 游 业 则 刚 刚起 步 ,产值 与其 资源 占有 量不成 正 比,没有发挥 当地 资源 ( 其是旅 游资源 )的比较优势 、市场优 势和 尤
是产 业构成 与风景 名胜 区不 匹配。歌乐 山是
年 , 日 待游 客量 i 0 0 接 0 0 人次 ,推算 需要接待 游客
的床 位数 约 4 8 张 ,而 歌 乐 山镇现 有 的 配套 眼务 60 设 施 尚不 能满 足需求 。因此 ,急需加 强歌乐 山风景 名胜 区旅 游服 务设施 的配套完 善 ,与 风景 区的旅游
点相 距较远 , 上歌 乐山 目 道路 交通系统 不够完 加 前
善 ,更缺乏精 细组 织的游线 、方式 、游程 的组织 , 因此歌 乐 山风 景名胜 区各个 景点较 为孤立 ,游人 游 览不 便 ,丰富 的风 景 资源 未 能 得到 充 分 的利 用 。
3 应 对 策 略
31 分 级保 护 .
降 。 近 年 来 , 因 生 产 生 活 需 要 和 受 经 济 利 益 驱
动 ,规 划 区 出 现 了 大 量 村 民 自 建 房 屋 和 工 业 建 筑 ,这些 建筑物 虽然大 多单体 建筑 面积不大 ,但 由 于 其数量 多 、分布乱 、形象差 ,对规 划 区的生态 环 境 和 自然 景观 造成 了极 大 的不 良影 响 。另外 ,房地 产 开发建 设 已开始在 歌乐 山区蔓延 ,加剧 了对生 态
处 ,其 中人文 景观 6 个 , 自然 景 观 2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分析基本情况长寿湖是重庆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方向,长寿区、垫江县和涪陵区交界处.长寿湖水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内东北部,水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内,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跨长寿区长寿湖镇、临封场镇、双龙镇、云集镇和垫江县兴隆镇.长寿湖风景区距离重庆主城区130千米,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千米.1992年元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命名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 已纳入“魅力重庆一日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亿立方米.资源及建设条件评价自然条件: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张裂隙发育的特征.风景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长寿湖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由河流型生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局部气候,主要表现为水体和地形热源效应、谷地效应、冷暖效应和缓冲效应.区内常年平均气温为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八月份最高,累年平均气温为摄氏度;以一月份最冷,累计平均气温摄氏度.长寿湖是龙溪河梯级发电的调节水库.龙溪河分别发源于梁平县境内的东明月山和铁凤山,两个源头会合后,流经垫江县境后在高洞与发源于忠县的沙河合流后始名为龙溪河,流经长寿区十多个镇区后,在长寿区凤城镇注入长江.龙溪河全长170千米,流域面积为3348千米,水面积为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立方米,天然落差为267米,已建成水利发电站6座.长寿区境内为千米,流域面积为580平方千米,河床随着山丘蜿蜒曲折,上游宽阔,下游险峻,多险滩瀑布,平坦处有2-4米的落差.其中长寿湖所在的狮子滩龙溪河段共有30千米,其间有大小石滩落差50余米.社会经济条件:长寿湖风景区经济结构主要以渔业和特色水果生产为主.渔业是传统的主导产业,湖区每年渔业产量约5000吨,年产值达2000万元,在长寿湖农业生产以及在重庆市日常消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往年高峰期长寿湖所产鱼数量约占重庆市总消费量的70%.近年来虽有所降低,但仍占重庆市总消费量的45%左右.湖区内有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夏橙生产基地,已形成2平方千米生产规模,年产夏橙达到160万吨.随着旅游业异军突起,风景区经济结构发展较大变化,湖区内污染较为严重的网箱养鱼得以控制,渔业生产规模不断下降,旅游业已逐渐成为风景区内新兴主导产业,并且超过了渔业生产的收入.空间支撑条件:长寿区是重庆市都市经济圈通往三峡库区的交通枢纽,对外交通条件优越.境内县有公路、水路等主要运输方式.高速公路有渝长、长万、长涪三条,全区公路里程按国、省、县、乡道统计共千米.水路主要指长江,境内流长千米.渝怀铁路将在2005年建成通车.长寿区已基本形成以公路交通为主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框架,对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和对外辐射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支撑条件.风景区内水资源丰富,供水便利.风景区内现有三个自来水厂,其中长寿湖镇水厂1个,日产水量100吨,设于镇中心中学旁;狮电总厂自备水厂1个,日产水量100吨,设于狮电总厂引水闸旁边;长寿湖渔场自备水厂1个,日产水量2000吨,设于赵云寨.3个水厂水源均采自于长寿湖.水处理方式均采取沉淀,加药方式.风景区内现有居民用水直接以长寿湖地表水加工后饮用.长寿湖风景区电力资源丰富,不存在电力短缺的问题.风景区内和周边地区共有5个水电站,即长寿湖水电站、上硐水电站、飞龙水电站、六剑滩水电站、平滩水电站.长寿湖电站主要供电线路有狮下线110KV,狮新线110KV,狮云线110KV,狮龙线10KV.上硐电站有供电线路上龙线35KV,上焦线10KV等;长寿湖风景区供电主要由长寿湖电站所出的10KV狮龙线,上硐电厂所出的35KV变电站,飞龙10KV变电站以及狮电总厂长寿湖大坝区内自备的2个变电站供电.规划依据原则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0;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建设部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3;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罚规定199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2000;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重庆市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长寿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长寿区旅游发展规划2002-2020;长寿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长寿区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03-2020;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重庆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严格保护原则优先保护风景区自然山水、生态和景观敏感地区及历史文化传统地区,维护和强化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以及区域原有物种多样性.2、区域协调、科学发展原则解决风景区人与资源以及资源各要素之间配置的空间关系与时间进度.协调各景区及村镇面临的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矛盾,促进旅游业与农业、渔业等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形成环境互补、产业互动的共同发展格局.3、合理利用、统筹兼顾原则统筹城乡用地和空间布局充分挖掘和利用风景区生态景观资源、乡土文化资源和土地空间资源,合理开发景区景点游览项目.4、弹性递进、永续利用原则坚持以人和自然和谐为风景区发展主线,通过合理分期、科技和体制创新以弹性递进的方式发展经济,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总体布局采用“一心三组团”空间布局结构.1、“一心”:长寿湖主体水域形成的水上娱乐动感景区是风景区核心,是未来发展建设重点.可进行赛龙舟、游艇竞技、水上休闲中心、水中观山等多种水上游赏项目开发和建设.2、“三组团”:指田园风光景区、林地生态景区和狮子滩人文景观区,根据各自景观资源特色组织开发休闲养生、野外生存、山寨篝火、岛上湖浴、森林浴、农家乐等游赏项目.水上动感娱乐景区规划总体思路:以水上游赏、体验和娱乐项目为主、沿岸景点观光为辅的核心景区;景区内25度以上的耕地退耕建设风景林,改善植被结构,营造多层次森林群落.长寿湖水上活动区域必须在水源取水点保护区以外.以水上游赏、体验和娱乐项目为主、沿岸景点观光为辅的核心景观区;并充分.田园风光景区规划总体思路:规范和引导农家乐,恢复田园风光景观资源,合理组织水上路线,严格限制游赏项目内容和强度.大河流域水面相对小河流域较宽,由于沿岸自然植被和山体景观较好,适宜开发建设为水上漫游区域,合理组织水上路线.严格限制游赏项目的内容和强度,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和破坏.加强田园风光部分的景观资源恢复,保持游赏活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林地生态景区规划总体思路:活动量和游赏项目的安置必须考虑对水源的保护.该区域的陆上部分作为衔接其他景区的交通过渡区.对原生森林加强保护,在边缘地段组织设置野外宿营、户外狩猎娱乐项目.森林内只适量规划必要的步行游览路线,严格禁止车辆和过多游人进入,避免人为破坏.狮子滩人文景观区规划总体思路:利用已有长寿湖镇基础设施,合理开发各类景观资源,将其建设成为长寿湖风景区人文景观中心和旅游综合服务基地.由于陆路和水路交通便捷,与其他景区衔接紧密,可重点开发周末及一日游旅游路线,分期、分片滚动开发.不断实现旅游业与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和互动,增加旅游业开发的资金来源.以丰富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在保留必要的生态通廊基础上,别墅式建筑分散于其间,形成优雅闲适,开朗明快的狮子滩人文景观区.环境容量及游客规模旅游规模与环境容量的关系,其本质是旅游的发展对风景区的需求与风景区本身的承受能力的关系.当旅游规模小于环境容量时,说明风景资源开发不全,尚有发展余地,这时供大于求,有利于风景资源的保护、也有利于接待设施和基础设施的维护;当游人量基本接近环境容量时,风景区趋于饱和,此时,应停止开发,使风景区处于平衡状态;当游人量超过环境容量时,说明风景区已处于超容量开发状态,这时,求过于供,风景区的风景资源及设施将受到破坏,应限制游人量的发展或进一步开辟新景区、新景点、新设施,才能满足需求.1、面积容量法面积容量法与风景资源类型、风景资源界面的大小、风景资源内涵以及地形地貌相关.范围越大、风景资源内涵越丰富、地形地貌越有利于开发,则风景容量越大,反之就越小.风景容量是一个风景区所能达到的最大的环境容量,是不可变的,可以用技术参数来估算.该方法适用于地势较平坦的前区即综合配套区及河滩地带.计算公式:C = A/aC—游览区合理环境容量 A—景区可游面积,除去湿地和周边保护地a—每人适当游览面积可游面积公顷=总面积公顷×可游比例30%环境容量人=可游面积公顷×人均适当游览面积平方米/人2、游线容量法游线容量法与风景区的道路性质、长度、宽度有关.该方法适合于地势较陡、成线性布局的景点.计算公式:N = H/AN—合理容量 H—游线长度 A—人均游线面积线路推算法中区域游人容量取人均单位规模指数5—10平方米/人.3、生态容量法生态容量法是规划人员在合理地考虑保护风景资源的情况下,用生态压力指标,制定出的容量.生态容量法的估算受景区本身的地域环境、风景资源内涵,生态指标、规划管理部门对保护景区的要求等因素的影响.生态压力表示景区在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的情况下,所允许的最高游人量.规划中取生态压力指标为—人/公顷.计算公式:O = S × dO—生态容量 S—景区可直接游览面积 d—生态压力指标景区可直接游览面积=景区的总面积× 50%—70%4卡口容量法卡口容量法的估算,是在风景区规划完成,游览方式和游路组织确定后进行的.卡口容量法受风景区的地形地貌,游览方式、游览组织、交通运输工具等的影响,单位以“人次/单位时间”表示.风景区人口规模为常住人口、职工人数和游人人数之和.如职工人数计入常住人口,则长寿湖风景取总人口为万人;如职工人数不计入常住人口,则风景区总人口为万人.景点及游线设计根据长寿湖区现有的景观资源,保留和发展有特色的景点,并利用交通及基础设施进行组织,形成“点点相连,疏密有序”的景点分布格局.根据长寿湖旅游客源的市场调查研究,目前核心客源主要来自重庆市及周边区县周末休闲度假为主,居民旅游与目的地之间也以直达型为主,都在一个组团或一个单元内获得最佳的旅游体验.未来规划部分主流客源为来自西南片区及全国的游客,根据近期与远期目标,在风景区内设定不同时段的旅游路线,包括一日游、二日游及多日游.对短期旅游路线,可以通过本地旅行社积极宣传加以引导;多日游路线需通过媒体宣传和品牌塑造等信息进行传播.并通过近期和远期的建设,使旅游线路逐渐成熟.1、旅游路线的培植形成特色鲜明的以重庆市为客源中心的旅游线路①重庆主城区—长寿区城市峡谷—东林寺—长寿湖包括长寿湖—重庆主城区周末休闲度假旅游路线;②重庆市—长寿长寿湖—涪陵—武隆—丰都—重庆市;③重庆市—长寿长寿湖—涪陵—武隆—南川—万盛—綦江—重庆市;④重庆市—长寿长寿湖—涪陵—武隆—彭水—酉阳—贵州乌江旅游线.2、风景区内旅游路线的安排沿途景物景观—坝上风光—六角亭—周恩来视察长寿雕像群—恐龙化石—观跳石瀑布沿途景物景观—万寿场—心印岛—心悦岛—同心岛沿途景物景观—坝上风光—安顺岛—人头山—壶梁、瀛洲、方丈、蓬莱岛、上观湖—同心岛攀岩沿途景物景观—回龙场—罗山岛运动休闲公园—三台堡—团山堡—大坪岛植物景观规划根据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地域特点及现有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使景区的植被形成水域涵养林系统、城镇景观林系统、自然生态林系统、人工恢复景观林系统、田园生态林系统等五个分区.1、水源涵养林系统指为保护库岸生态环境稳定、沿长寿湖水陆交错带而培育的植物群落,包括一部分水生植物.具体分布在长寿湖大小河流域、北部群岛区湖滨地段800-2000米宽不等的地区.同时,结合湖滨景点景观设计需求,在林缘增加色叶及观果景观植物,如红枫、盐肤木、乌桕、银杏、桃树等,以提高水源涵养林的观赏效果,丰富季相变化,形成湖滨亮丽的风景线.水源涵养林系统总面积平方千米.植被主要以色叶乔灌景观林、水生植被景观林、湿地植被景观丛的形式配置.2、城镇景观林系统指以长寿湖镇、邻封镇城镇绿化体系为主,与景区相协调,能反映当地植物文化特色的城镇景观林系统.丰富镇区街景景观,以花灌木为基调树种,使镇区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绿的景观;根据旅游开发及娱乐、休闲的需要,营造自然草地,适当种植乔、灌木,形成开敞的绿色空间.应避免进行破坏性的建设,以保证整个植被系统的稳定与完整.考虑到原有植被较为单调,缺乏色相和季相变化,可适当作林相改造,丰富植被景观,对局部地段进行植被改造,以满足一定的景观要求.城镇景观林系统总面积约平方千米.植被以观赏花灌木景观林、疏林乔灌缀花景观林的形式配置.3、自然生态林系统指依托原有较好植被区域而形成的自然生态林,主要位于景区东岸丘陵山地的中上部,是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植被的核心部分.该区域主要以保护原有地带性植被结构为主,对于局部地区的单一林相进行改造,体现景区植被的地域性特色.植被以针阔混交景观林、观果乔灌景观林、常绿乔灌景观林、观赏竹类景观林的形式配置.自然生态林系统总面积平方千米.4、田园生态林系统指依托现状较好果林、农田等农用地而形成的农林植被群落,具体分布在景区东岸和西岸的果林、农田.果树主要品种有夏橙、血橙、柚、桃、李等,形成参与、观光、游赏相结合的自助式开放果园.增加技术含量,发展具有现代高新技术和优质品种的风景经济林.结合农业高科技形成展现古今田园风貌特色的区域.田园生态林系统总面积平方千米.5、人工恢复景观林系统指位于回龙场、龙河场、乐温场等城镇和大型村庄以及景区边缘地带,由于村民垦殖等原因,植被破坏相对比较严重而需要植被补种的区域.该区域着重于地表植被的恢复,停止一切开山采石、取土活动,实现生态系统的重建.针对废弃场的不同地形类型如平地型、斜坡型、台地形、绝壁型采取不同的绿化恢复手段,同时结合植被的景观改造,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植物景观.人工恢复景观林系统总面积平方千米.植被主要以观赏乔灌景观林、疏林乔灌缀花景观林的形式配置.结合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乡土树种及植被分区情况,选用以下适合风景区生长的树种.1、水源涵养林系统:水杉、池杉、合欢、广玉兰、枫杨、雪柳、黄连木、乌桕、及荷花、芦苇、菱莆等水生植物.2、城镇景观林系统:香樟、刺槐、合欢、广玉兰、紫穗槐、臭椿、合欢、大叶黄杨、雀舌黄杨、小叶女贞、石楠、海桐和各类绣线菊、小檗、夹竹桃、紫薇、杜鹃、云南黄素馨、迎春、金钟、野蔷薇、爬山虎、常春藤、扶芳藤、络石、凌霄、石蒜、石竹、红花酢浆草、萱草、二月兰、常夏石竹、紫露草、金鸡菊、刚竹、淡竹、紫竹、孝顺竹、结缕草、马尼拉、假俭草等树种.3、自然生态林系统:马尾松、国外松、杉木、侧柏、榆树、青冈栎、梅花、云南黄素馨、迎春、金钟、野蔷薇、毛竹、刚竹、淡竹、狗牙根、假俭草等树种.4、田园生态林系统:马尾松、侧柏、国外松、银杏、臭椿、合欢、海棠、木槿、夹竹桃、南天竹、紫薇、凌霄、石蒜、石竹、红花酢浆草、常夏石竹、紫露草、地肤、白三叶、金鸡菊、马尼拉、假俭草等树种.5、人工恢复景观林系统:杉木、枫杨、榆树、青檀、刺槐、臭椿、合欢、黄连木、野蔷薇、结缕草、狗牙根等树种.保护性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的目的是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识别、评估旅游地灾害并尽可能降低灾害给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为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提供前提.旅游活动是建立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的,旅游资源的形成、发展和衰败无不与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生态保护规划是风景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规划原则1、保持和维护风景区内地貌、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维护生态平衡.对生态脆弱地区、沿湖湿地,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坡耕地改造等生态重建工程.2、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动物资源,严格保护其栖息环境,使其在风景区开发过程中能继续生存繁衍.3、协调保护与开发、生产与旅游的关系,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保证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以流域或河流集水区为龙头,统筹兼顾,综合治理,使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整体改善.4、制止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人为消极作用,控制和降低人为负荷.处理好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5、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是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依据,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意义.保护规划协调措施1、保护长寿湖大河和小河流域源头水地区,重点集水区域建立缓冲区,保护冲沟、槽地以及潜水汇集地区;2、构筑廊道,根据生物习性和联系在长寿湖沿岸构筑生态廊道,尽量维持水循环系统的完整性;3、增加景观异质性;4、引入或恢复栖息地,在环境恢复期望较大、生态环境适宜的区域划定栖息地恢复区,引入保护物种,扩大种群,严禁狩猎.5、建设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环境动态监测监控网络,对风景名胜区的各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跟踪监控.风景名胜区内的所有开发项目和建设行为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执行环境管理保护政策.6、考虑规划的可实施性与管理上的要求.为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在生态敏感度评价形成的分区基础上,适当整合分区边界.如在过窄的区域适当加大进深;剔除大片中度敏感区内存在的面积极小的极度敏感区,统一划归中度敏感区;或反之剔除分区内小面积低等级敏感区统一划归为高等级敏感区,以加强保护力度,提高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总结长寿湖风景区环境优美,是人们亲近自然的主要场所,合理的总体规划会促进风景区的良性发展,通过本规划,可以了解到风景区规划的主要目的与基本原则.风景区规划的主要目的:1.保护景区的生态安全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多手段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风景区规划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促进景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保护人类健康,提供人类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景区内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进行合理利用,提高经济价值;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2.形成生态旅游环境,打造旅游吸引力环境景观是风景区的重要旅游资源,好的环境景观赏心悦目,使人有回归大自然的感受.基于良好的生态景观,旅游景区才会有吸引力.一旦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必然影响到景区的景观品质,旅游吸引力也会下降.3.避免盲目建设,减少景区经营成本景区对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进行预估,合理投资建设服务设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既可以合理利用景区资源,又不会对景区造成破坏.风景区规划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规划应该遵循整体性原则,既要考虑景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又要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要考虑景区内外生态环境的交互作用,把生态化的要求贯穿于景区各项规划之中.2.协调共生原则生态规划面对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多元化和组成的多样性特点.子系统之间及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制约,直接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景区生态规划坚持共生就是要使各个子系统合作共存,互惠互利,提高资源利用率;协调指保持系统内部各组分、各层次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有序和相对平衡.3.高效和谐原则规划是要建设一个高效和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因此生态规划要遵守自然、经济、社会三要素原则,以自然环境为规划基础,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人类社会对生态的需求为出发点.。

学习《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心得体会

学习《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心得体会

学习《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心得体会《学习<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心得体会》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我有幸接触并深入学习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这门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对旅游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但实际上它涵盖了众多复杂且相互关联的领域。

从对旅游资源的深入调研和评估,到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再到后续的监测和调整,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谨的思考和科学的方法。

在课程学习的初期,我对于旅游资源的概念还停留在表面,认为旅游资源仅仅是那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

然而,随着课程的推进,我逐渐明白旅游资源的范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它可以是自然风光,如山脉、河流、森林;也可以是人文景观,如古建筑、民俗风情;甚至可以是一种特殊的活动或体验,比如农事采摘、户外运动等。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身边其实存在着无数有待开发和利用的旅游资源,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

对旅游资源的评估是开发与规划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要从多个维度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包括资源的品质、独特性、可进入性、市场吸引力等。

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工具,我们能够准确地判断一个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潜力,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同时,评估过程也需要考虑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不能因为短期的经济利益而过度开发,破坏了宝贵的旅游资源。

在规划环节,课程为我们介绍了多种规划理论和方法。

从传统的区域规划理论到现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宏观的旅游目的地规划到微观的旅游景区规划,每一种理论和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

规划不仅仅是绘制一张蓝图,更是要考虑到旅游目的地的定位、市场需求、设施配套、环境保护等众多因素。

一个好的规划应该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引导旅游目的地的健康发展。

课程中还特别强调了市场调研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中的重要性。

只有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游客的偏好,我们才能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以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为例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以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为例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以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为例摘要: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要加强对泰山、徂徕山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定并严格实施有关保护措施。

要重点保护好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大汶口遗址、岱庙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

要做好城市整体设计,加强对重要地段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规划引导和控制,保护好山水格局,突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交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风貌。

关键词:泰山;公园绿地;景观资源;评价体系;旅游规划;景观营造;泰安市1综述或引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景区业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景区的管理体制不顺,又成为景区业发展的新瓶颈。

泰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其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遗产类景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旅游业的发展呈现蓬勃之势。

城市山岳型风景区因位于城区或城市边缘处,与城市相互交融,受到城市发展和城市历史文化的影响较大,能形成一定的特色风貌。

但是,人们对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缺乏,导致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景观资源和土地均遭到不同程度侵犯和破坏,不合理的资源利用致使其资源快速退化,因此,加强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其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2项目概况城市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结构,也改变了社会潮流和市民的心态。

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趋势和方向不断发展变化,以设计师和领导者的决策为主导的设计过程已经在削弱,趋向于更加注重使用者的需求,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有形的工艺品,而是创造一个满足人类行为的环境。

浅议琅琊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构思与布局

浅议琅琊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构思与布局

3当代建设5规划与设计构思与布局浅议琅琊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徐培昌卢德安王学江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东部,江淮之间。

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其总面积达115平方公里,其中琅琊景区和三古景区为主要景区,并姑山湖和城西湖,整个风景名胜区风光秀丽,具有皖东地区湖光山色瑰美的自然景色。

一、构思依据1.丰厚的人文景观.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琅琊寺,是在唐盛时期兴建的.后因滁州处于北锁金陵之要地,在城西关山巅上设置了古关隘,成为京宁交通要塞.北宋欧阳修以脍灸人口的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闻名于世,随后在摩陀岭至小丰山一带筑垒了向子及山寨.众多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纷纷前来游山赏景,访古探幽.以王安石、曾巩、宋濂、文征明、李梦阳为代表的诗人、文学家都在此留下足迹,并赋诗题咏,留下了大量卓越的文化遗产和胜迹.唐宋以来在摩崖石刻、碑碣比比皆是,据统计有118处.留下的大量古建筑经过修缮恢复已对外开放,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2.优美的自然环境。

琅琊山风景秀丽,层峦叠嶂,其主峰“耸然而特立”,其幽谷“窈然而深藏”,主备传导耗热量,补充水加热所需的热量等可按规范公式进行计算,但均不必计入总耗热量内。

三、娱乐设施成人池设敞开式S I 000单螺旋戏水滑梯及其支撑系统。

高约4.5m 。

人体逆流冲浪训练器,水底喷气贵妃珍珠床,人体冲浪按摩器,水中兰球及喷水水帘、水炮等。

小桥横架两池相通。

儿童池设组合式儿童滑梯,水中蜻蜒,水下刺猬,水上蘑菇等。

水幕水帘相映成趣,水下彩灯,色彩绚丽,是健身娱乐良好天地。

泳池入口处,均设有脚消毒池,入消毒池前设有红外线节水喷淋器,强制入池者净身消毒,以减少对泳池的污染。

泳池周边设有二组冲洗龙头,用以清洁池边场地。

四、其他由于设计中均将管道埋在地下,因此施工中安装与土建应密切配合,池底、池壁预留预埋套管严格防止渗漏,隐蔽的管道试压要按施工图要求执行。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风景名胜区用途管制研究——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风景名胜区用途管制研究——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1研究背景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域全要素管控规划,是各类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在此背景下,自然保护地专项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特定区域专项规划的一种重要类型,其编制应体现出国土空间全域覆盖、全要素管控,以及分类差别化用途管制的总体特征。

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途管制应与属地的总体规划在刚性管控要求、用途功能引导和精细准入规则等方面进行衔接,以充分落实总体规划的相关意图和管制要求,构建新时期更加精准和有效的多层次、全过程的空间管制模式。

2政策及理论研究2.1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研究土地用途管制是许多国家用来控制土地利用主体行为的一种制度,以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1]。

在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以耕地为重点的土地用途管制阶段、生态要素用途管制阶段、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阶段,以及国土空间用途管制阶段[2]。

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阶段,管制逻辑和要点产生了几个重要转变。

第一,在管制对象方面,由单一要素转向全域全要素。

既坚持对建设用地的强化管控,还需从系统性、整体性角度出发,加强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要素的控制[3]。

第二,在管制尺度方面,由地类管控转向空间管控。

即由土地用途管制中对于地块的平面管控,拓展摘要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逐步建立,原风景名胜区的空间管制存在多重管控、管制措施与功能用途不适应、空间准入条件模糊等诸多问题,已难以适应全域全要素管控要求。

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专项规划,风景名胜区应积极落实总规刚性管控要求,同时突出风景游憩等专项功能。

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构建“分级管控+分类管控+准入清单”的管制方法,形成兼具底线约束与激励引导、多层次、全过程的空间管制模式,以期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指导风景名胜区差异化、精细化管控。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风景名胜区;用途管制;准入清单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07.29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establishment of the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the spatial control of the original scenic area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multipl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compatibility of control measures and functional uses, and ambiguous spatial access conditions, which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all-factor control in the whole area. As the special planning under the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scenic area should actively implement the rigid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the general plan, and highlight special functions, such as scenic recreation. Taking Lushan Mountain Scenic Are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ntrol method of “hierarchical control + categorical control + admission checklist”, and forms a multi-level and whole-process spatial control mode with bottom-line constraints and incentive guidance, in order to guide the differentiated and refined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scenic area under the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syst em.Key words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scenic area; use control; admission checkli st作者简介:刘玉超(1987-),男,工程师。

泰山景区调研及旅游规划设计

泰山景区调研及旅游规划设计

泰山景区调研及旅游规划设计旅游与食品学院旅游管理策划2015-05-31组员:王霏陈奕为滕藤柴守萍前言近几年来,泰安市紧紧围绕“营造大泰山,开拓新市场,发展大旅游,构筑大产业”的发展攻略,培育和发展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旅游经济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与此同时,泰安旅游经济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与先进旅游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旅游资源开发重点不突出,产业链结构不够完善、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等等。

要实现泰安旅游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发挥资源优势,突出旅游特色,注重打造泰山品牌,做大做强泰安旅游经济。

第一章泰山基本情况1.1泰山概况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

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

春秋时改称泰山。

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

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

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1.2泰山交通1,泰安紧靠泰山,山后就是省会济南。

泰安有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

以及京沪高铁通过。

泰山山后省会济南机场离泰安只有70公里,一个小时就到,京沪高铁修完,泰安-泰山,到上海不到4小时。

所以短期内不会建大型机场。

2,当地交通,公交泰山火车站周边交通枢纽发达、交通便利,四处进山口均有专线公交车或旅游公交车直通。

泰山与泰安市区山城紧连,泰山目前正式的售门票登山进口有四处,分别是:红门宫进山口、天外村(天地广场)进山口、桃花峪进山口、天烛峰进山口。

红门宫进山口既泰山东路,天外村进山口既泰山西路。

四处进山口之中,有两处在泰安城区北缘:徒步登山的红门进山口在火车站东北方向2.5公里(在火车站乘3路公交车往东终点站);乘车上山的天外村登山口在火车站正北约2公里(在火车站乘3路公交车往西终点站);桃花源登山口在泰山西麓,距泰山火车站约12公里(在火车站乘18路公交车往西到终点站);天烛峰进山口在泰山东麓,距泰山火车站约18公里。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规划分析(及修编)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规划分析(及修编)
风景旅游城市之一,地处东经 109°45'-104°40',北纬24°18'-
24°48'之间。
自然资源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 自然资源,包括山水、岩溶、森 林、湿地等生态系统,以及众多
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
文化背景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有着悠久的 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国 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的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规 划分析(及修编)
目录 CONTENT
• 引言 • 规划背景与目标 • 规划内容与方案 • 规划实施与效果 • 规划修编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风景名胜区概述
风景名胜区定义
风景名胜区分类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 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 中,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 文化活动的地区。
规划目标
保护自然环境
确保风景名胜区的自然 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 性,防止过度开发和破
坏。
传承历史文化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 产,弘扬民族文化,提
高景区的人文价值。
促进旅游发展
合理规划景区布局,提 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 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前
来游览。
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景区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效率,确保景
区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规划强调了漓江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在保护环境、传承文 化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管理体制和法规建设得到完善
规划推动了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相关法规的完善,为景 区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望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挖掘漓江风景名胜区 的文化内涵,提升景区文化品质,增强游客的文 化体验。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鼎湖山景区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天成国际景观)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鼎湖山景区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天成国际景观)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鼎湖山景区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皮燕(天成国际景观高级景园师)1、鼎湖山景区概述1.1地理位置鼎湖山景区位于肇庆市鼎湖区,南临西江,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东距广州市约80公里。

与相距18公里的七星岩景区,取七星岩之“星”与鼎湖山之“湖”,合称为星湖风景名胜区。

面积约11.33平方公里。

1.2鼎湖山景区对星湖风景区的重要性鼎湖山景区是我国早期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着高等植物2500余种,约占广东省植物总数的四分之一。

鼎湖山有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活的自然博物馆”之称。

1980年鼎湖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并设立国际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

鼎湖山景区是星湖风景名胜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2鼎湖山景区对城市的重要性鼎湖山景区是城市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城市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鼎湖山景区自建立一日起,就成为肇庆乃至广东、广西的重要风景名胜区,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成为肇庆市旅游的支柱景区,也是市民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的佳地。

风景区座落在城市中心区,是市内“山、湖、城、江”并存的自然基础,是传统城市(端州)和新城(鼎湖区)山水人文景观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市民最为重要的休闲场所,登山已成为肇庆市民喜爱的健身运动。

2、鼎湖山景区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分析2.1鼎湖山资源保护现状及分析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惜动植物为保护核心。

鼎湖山景区实行分区保护,保护区化分四级。

详细如下表主要保护措施:特级保护区(核心区)除经批准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外,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严禁开发任何游览项目;一级保护区严格保护其自然和历史风貌除开辟建设供游览、观赏、休息及安全所需的步行道、建筑物及维护设施外,不得增加任何建筑物;二级保护区提供游览或开发的区域,可修建园林建筑和服务设施,但必须经技术审查;三级保护区因地制宜力求绿化隐蔽,不得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绿化好进山道路组织好旅游交通。

旅游规划有关问题问答

旅游规划有关问题问答

旅游规划有关问题问答一、公共技术类1、旅游规划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规划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旅游(业)发展规划,另一大类是旅游区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按规划的范围和政府管理层次分为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

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又可分为省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地市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县级旅游业发展规划等。

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2、概念性规划和总规、控规和详规等有何区别,概念性规划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答:概念性规划是介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的一种新的规划,它强调思路的创新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是属于一种对旅游宏观发展思路的探讨和研究。

作为一种规划设计的思维方法,它淡化了设计的表象,使规划成为纲领性、战略性的文件,指导和协调旅游区的发展与建设。

概念性规划的内容,一般来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规划区域的资源和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规划区的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明确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特色和主要内容;提出规划区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强调策划的创新、个性和特色;提出相关要素发展的原则和方法等。

从而在宏观层面上对规划区的旅游发展勾勒理想蓝图。

3、规划成果通常包括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而附件里面又包括了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

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到底有什么不同,各自的侧重点在哪里?答:规划文本是提纲式的高度精炼概括,是规定性语言的条款,不做解释性说明。

规划说明书,则主要是对规划文本各项条款的阐释、说明和补充。

4、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一般会有哪几张图?答:至少应包括如下图件:旅游区位分析图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功能分区图旅游生产力总体布局图旅游交通规划图5、我国目前对于旅游资源的等级划分标准?答:国家旅游局颁布有一个国标《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这个是国家推荐型标准,还不是国际通行的。

保持山水特色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探索——以桂林市为例

保持山水特色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探索——以桂林市为例

HUANG in Ja g—we n,L U L n I i
万千 的漓江融为一体 , 形成 了独具 一格 、 驰名 中外 的“ 山奇 、 水


桂 林 的 山水 特 色
秀、 洞奇 、 石美 ” 的桂林 山水 。 “ 四野皆平地 , 千峰直上天 ” 这是 宋人 陈藻对桂 林群 峰 ②, 特征 的归纳。桂林的 山, 不以宏大 出名 , 以秀丽 著称 。她 们 而 拔地 而起 , 互不相连 , 孤峰林立 , 像一支 支翠绿 的玉簪 , 巧夺 天 工, 美不胜收 。桂林 的山 , 奇秀 而不 高 大。通过 调查 研 究 , 桂
作者简介: 黄江文( 9 4 ) 男 , 17 一 , 壮族 , 广西上 思人 , 中国美术 学院文 学( 设计艺术 学) 硕士 , 桂林 电子科技 大学艺术 与设 计学院讲 师 研

究方向: 观规划设计。 景
口 江 等 保 水 色 城 景 规 设 探 黄 文, 持山 特 的 市 观 划 计 索
地而起 , 挺拔秀丽 , 原来 是桂林 城市 平 面构 图的 中心点 , 现景 观视线 已经被其 周 围的建 筑所遮 挡 , 沿着靖 江王 城周 围 的道 路走 , 绝大 多数 的路 段都 无 法 看 到 独 秀峰 , 秀峰 已经 “ 独 不
HUNDRED CH00L N S S I ARTS
l8 7
阔 , 密度 的建 筑 群体 横 亘 在青 山 与 绿 水 中 间 , 裂 了公 众 与 高 割
典型的熔岩地貌 。她 的上 游流 经越城 岭 山区 , 林覆 盖率 达 森 到 6 % 以上 , 0 水土 流失 较少 , 中游 流经石 灰岩地 区 , 河床 地质 结构是 中盆系 以后 的碳酸盐构造 , 河道 主要 由卵石 构成 , 泥沙 较少 , 并长有 丰茂 的水 草 , 因此 , 漓江 自净 能力 较 强 ; 同时 , 漓 江河床 中的深潭 , 可以沉 降泥沙 , 清水色 ; 澄 漓江流 经地 区, 地 下暗河发育 , 的补 给水源 , 一部分 是地 下水 , 她 有 地下 水水 质 清澈 , 它们 以泉 、 、 潭 井等的形 式补给漓 江。综上 因素 , 漓江 的 水 晶莹剔透 , 清澈见底 , 因此 , 明朝文人解缙说她 “ 涓涓千尺澄 见底” 。漓江奇 峰夹岸 , 碧水 萦 回 , 两岸 青 峰倒 影江 中。 因

九寨沟功能分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九寨沟功能分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九寨沟功能分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朱忠福【摘要】九寨沟现有的功能分区中存在规划边界不同、规划分区冲突、生态红线与功能分区关系不清等现实问题,原因在于行业条块分割、各类规划重点不同、依靠的基础数据不统一.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用大比例尺地图准确规划、统一各类功能区界等.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对九寨沟各类分区进行统一制图表达,并建议调整生态红线,加快九寨沟震后恢复,以震后重建总规为统领,多规合一,促进九寨沟景区协调发展.【期刊名称】《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8)002【总页数】5页(P35-39)【关键词】九寨沟功能分区;多规合一;协调发展【作者】朱忠福【作者单位】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四川九寨沟 6234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1众所周知,九寨沟拥有多个响亮的“头衔”: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为了与这些称号相对应,成立了九寨沟世界遗产管理局、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九寨沟国家5A级旅游景区管理局、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统称为九寨沟管理局。

为了实现各个“头衔”的功能目标,制定了《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1]《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3]《九寨沟旅游区总体规划》[4]《四川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规划》[5]。

一个九寨沟有六种称号,成立了五个管理局,制定了五个规划,实行的是一套人马、统一管理的体制。

一、九寨沟功能分区概述九寨沟有多种称号,对此有不同规划,体现了不同功能与特点,但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共性:都需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不同称号肩负的历史使命各有偏重:遗产地强调必须保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生物圈保护区旨在展示和促进人与生物圈之间的平衡关系;自然保护区侧重保护生物多样性与保障生态安全;风景名胜区承担着保护景观与发展经济的双重责任;旅游景区重视“以人为本”的旅游服务环境开发;地质公园关注通过保护地质遗迹资源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P-C-M模式在旅游区景观规划的应用研究》

《P-C-M模式在旅游区景观规划的应用研究》

《P-C-M模式在旅游区景观规划的应用研究》第一篇:p-c-m模式在旅游区景观规划的应用研究p-c-m模式在旅游区景观规划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x-9-3017:48:02被阅览数:245次《农业科技与信息》杂志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摘要。

采用景观生态学p-c-m模式对永安市吉山旅游区景观规划进行探讨,在对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拟定旅游区规划方案。

根据旅游需求特点及景观特色将旅游区斑块定义为不同性质旅游功能区,划分成为““两区一带”三大斑块,将交通廊道理解为旅游景观斑块通道,分成三个层次进行设计,对基质背景的营造根据旅游区所依托的大环境背景,分成自然与人文两种类型。

本研究立足旅游功能需求,将p-c-m模式中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基质(matrix)的内涵及范畴进行特化及延伸,使之在实践上具有可行性。

该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现实应用意义。

关键词:旅游;规划模式;景观生态基金项目:福建工程学院科研发展基金资助项目(gy-z0447)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基质(matrix)模式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景观生态学宏观的思考问题手法为旅游规划提供了新的规划视角,在旅游景观分区、游线组织等方面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思想方法指导旅游区规划已经有不少的实践。

[1]吉山乡地处全国旅游城市福建省永安市城区西南郊,距城区约5km,是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乡。

本文以吉山旅游区景观规划为例,探讨p-c-m模式在旅游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1研究区域现状分析吉山旅游区规划范围南从永安市吉山乡上吉山村土堡起,北至下吉山叉溪口,东从北陵山,西至永宁高速公路;水上旅游开发的范围,东从西门电站大坝起,西至鸭母潭电站,南至上吉山电站水面。

规划主体为吉山乡的下吉山村及北陵风景区。

总面积12.67km2,区内自然条件优越,人文资源丰富。

1.1气候条件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四季中夏长冬短,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4.30℃~19.20℃,无霜期301d,年均日照1766.10h,年降雨量1688mm,年均降雨日数130~169d,适于常绿阔叶林等亚热带林木生长,有利于地带性特色植物景观营造。

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与生态调控方法 ——以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为例

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与生态调控方法 ——以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为例

规划与设计gui hua yu she ji111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与生态调控方法——以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为例◎赵松摘要: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旅游区进行生态建设是实现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从景观结构的构成要素分析,并在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生态调控两方面探讨了如何对旅游区进行生态化设计,以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

本文以湖南隆回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为例,研究区域内少数民族与原生态景观结合。

提出通过景观设计和生态调控的方法对风景名胜区进行开发和保护。

关键词:风景名胜;生态景观;生态调控;文化保护中华民族建筑景观与园林深受传统人地思想史上的重要主张影响,即自然与人之美互相完善和成就,纯自然不能尽人之美,风景名胜区作为中国山水文化和壮美自然景观的代表,承载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大量信息,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不同于其他国际的生态保护地,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保护地类型。

风景名胜区,一般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其并非单一自然、文化属性的区域,而是自然和人文文化高度契合的地域,是自然史和文化史的留给我们的原生博物馆。

作为我国现有保护地体系中唯一一个首要目标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融合保护进行保护的保护地类型,其传承了中国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贡献,也是对全球文明传承的重要贡献。

同时,在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和农业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历史村落的样貌也逐渐被现代审美统一,效率和网红追求使得千村一面而村落原貌尽失。

导致少数民族历史村落文化与民族元素的削弱,整体景观特色的区分度下降。

因此,如何在景观生态为主的历史文化村落区域内,自然元素为生态本底,村落为评价保护因素,明确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村落需求和景观特色并对其保护,对于历史村落的特色生命意义的延续、景观的文化效应和经济推动的稳步支持、对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和规划意义重大。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是指根据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采取合理的设
计和规划措施,将其打造成一个具有吸引力和观赏价值的旅游目的地。

下面是一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一般原则和内容:
1. 自然环境保护:保护和修复景区的自然资源,保护珍稀物种和自
然生态系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确保可持续发展。

2. 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并修复历史建筑、遗址和文化景观,传承和
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

3. 设施与交通规划:规划合理的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服务设施
等基础设施,确保游客的安全和便利。

同时,规划合理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公共交通和步行系统,方便游客游览。

4. 游览线路规划:根据地区的特色和景点的分布,规划合理的游览
线路,使游客能够全面观赏景区的风景和人文景观。

5. 安全管理规划: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游客的安全。


括设置警示标志、安全设施、安全巡逻等。

6. 旅游设施规划:根据游客需求,规划合理的旅游设施,如住宿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等,提供便利的旅游服务。

7. 环境绿化规划:规划合理的绿化措施,美化景区环境,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美感。

8. 宣传推广规划:制定有效的宣传推广策略,提高景区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总之,风景名胜区规划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遗产、基础设施、旅游需求等多个因素,以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于风景区的数学问题-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风景区的数学问题-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风景区的数学问题-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概述:风景区作为一种具有自然美丽和人文景观的旅游目的地,对于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风景区的规划和管理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如何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如何有效地管理资源、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

而我们很少意识到的是,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数学与风景区之间的关系,并重点研究数学在风景区规划中的应用以及数学问题与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在风景区管理中的重要性,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将介绍数学与风景区的关系。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广泛应用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包括景观的形状、地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数学建模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风景区的特点和潜在问题,并为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其次,我们将讨论数学在风景区规划中的应用。

数学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景区的资源优化配置、游客流量预测与管理、路径规划等工作。

通过合理利用数学模型和算法,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规划和管理风景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供更好的游客体验。

最后,我们将探讨数学问题与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也是风景区管理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综合分析,考虑到风景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了解数学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风景区的长远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数学在风景区规划和管理中的重要性。

相信本文的研究结果和结论将对未来的风景区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为实现可持续、科学管理的风景区做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风景区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文章结构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它们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传承文化遗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论文旨在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并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背景1. 风景名胜区的定义和特点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独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地区,吸引游客观光和休闲。

其特点包括自然景观的多样性、文化遗产的丰富性、游客服务设施的完善性等。

2.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风景名胜区规划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它可以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游客体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收集关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当前风景名胜区的现状、问题和需求。

3. 规划设计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景区布局、景点开发、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内容。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内容1. 景区布局合理划分景区的功能区域,如游客服务区、景点区、休闲区等。

同时考虑游客流量、景点分布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确保布局合理。

2. 景点开发根据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和游客需求,选择合适的景点进行开发。

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提升景点的观赏性和互动性。

3. 交通规划合理规划交通网络,确保游客能够便捷到达各个景点。

同时,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环境保护制定环境保护措施,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

禁止破坏性开发活动,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五、案例分析以某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其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

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划实施的经验教训。

六、结论风景名胜区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游客体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然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要点探析——以凤鸣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要点探析——以凤鸣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要点探析——以凤鸣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摘要:由于城市化加剧,湿地资源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其退化、消失现象严重。

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园类型,湿地公园受到了人们的热捧。

然而,由于建设的盲目性,规划设计领域缺乏对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系统性研究,城市湿地公园存在过度公园化、景观同质化、生态硬质化和地域文化缺失等问题。

因此,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打造独具个性和魅力的生态湿地公园,推动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焦点。

本文笔者结合凤鸣湖湿地公园实例,就如何做好湿地公园的具体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以期抛砖引玉,一起促进湿地公园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规划;要点;分析引言城市湿地作为城市生态化建设重要部分,需要给予相关重视,为提高对于城市湿地景观的设计能力,本文以凤鸣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重点对其设计进行阐述,通过分析与总结,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发展过程中,湿地公园景观的重要性,下面具体分析。

1、工程概述凤鸣湖湿地公园位于河北邯郸曲周县的凤凰新区,公园主题为一园三地,即彭园、凤鸣湖湿地、科普文化地、健身游玩地,总投资12000万元,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水域面积23.7万平方米,其中,彭园投资1000万元,占地4700平方米,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是多种动植物理想的栖息环境,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

图1:工程项目鸟瞰图2.设计原则1)生态恢复性原则。

湿地公园在建设中应着重突出生态的主题,不破坏场地周围的生态环境。

2)地域文化性原则。

充分体现河北邯郸曲周县的城市特性,使游人在园内达到科普学知认知及寓于旅游游憩之中的目的。

3)主题特色性原则。

根据凤鸣湖湿地自然地理地貌特色,充分体现湿地地域文化特色,应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多方位展示湿地的生态功能,注重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及湿地基础知识的普及。

通过一些科学文化教育活动、休闲游憩活动的开展,既推广了湿地科普知识,又使湿地公园的休闲游憩功能发挥出来。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为主要资源的旅游区域,具有独特的景观、文化和旅游价值。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变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1. 促进旅游业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2. 保护自然环境:规划可以科学合理地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引导游客流动:规划可以合理引导游客的流动,分散游客压力,减少拥堵和环境破坏,提高游客体验和满意度。

4.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可以促进风景名胜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现状和问题1. 规划不完善:目前一些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存在缺失和不合理之处,没有充分考虑到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需求。

2. 开发过度:一些风景名胜区为了迎合旅游业的需求,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导致环境破坏和景观质量下降。

3. 游客拥堵:一些知名的风景名胜区由于游客过多,导致拥堵和安全问题,影响游客的体验和安全。

4. 缺乏综合管理:一些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存在部门之间协调不畅、责任不清等问题。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解决方案1. 制定科学规划:针对不同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考虑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并注重可持续发展。

2. 加强保护和修复: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和景观修复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恢复景区原有的美丽风貌。

3. 引导游客流动: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和游览线路设计,引导游客流动,减少拥堵和环境破坏,提高游客体验。

4. 建立综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风景名胜区综合管理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明确责任分工,提高管理效率。

五、结论风景名胜区规划是促进旅游业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引导游客流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标准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标准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标准风景名胜区是指自然风景或人文景观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知名度,以及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科研、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地区。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资源,需要对其进行详细规划,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

下面将介绍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标准。

首先,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应包括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交通道路、游客服务设施、生态保护、管理保障等方面。

自然环境规划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系分布、植被覆盖等因素,保持自然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人文景观规划应突出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提升游客体验和文化内涵。

交通道路规划应确保交通便利和安全,游客服务设施规划应满足游客基本需求,生态保护规划应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管理保障规划应健全管理体制和服务保障。

其次,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周边环境包括当地居民、相关产业、生态环境等。

规划应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利益和意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

同时,规划应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风景名胜区的综合竞争力。

生态环境方面,规划应与周边生态环境协调,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再次,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规划应立足长远,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同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最后,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管理和监督。

规划应明确管理责任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服务保障,确保规划的落实和执行。

同时,要加强对规划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总之,风景名胜区的详细规划标准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交通道路、游客服务设施、生态保护、管理保障等方面,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注重管理和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名胜旅游区的人文景观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摘要】对风景名胜旅游区来说,自然环境是旅游景区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旅游目的的重要载体,除了自然环境外存在于旅游区的人文景观则是风景区的灵魂所在。

因此在风景名胜景区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是相互不可分离的重要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近年来各大风景名胜旅游区的建设和开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入文景观,但也出现日趋同化的现象,这对于开发和保护当地特色人文景观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风景名胜旅游区人文景观规划设计
一、人文景观概述
人文景观包括了多个方面,不仅有当地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同时还包括了地区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以及现代革命活动历史遗迹、现代活动人文景观等,这些人文景观都是产生于当地的历史及现代人类历史活动所遗留下来的珍贵的历史遗迹,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很多历史性的重大事件、革命活动、历史名人、古建筑、文化遗址、纪念物品、文献资料、石窟、古墓、文献资料等等都有着很强的纪念和教育价值。

对传承历史文化、继承
和发扬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所以在各地区开展旅游区开发与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对这些人文景观进行保留和开发,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继续发扬光大,这对于牢记历史、传承历史文明、发扬光大民族风俗文化、保留传统历史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风景名胜旅游区人文景观规划与设计对策分析
(一)深度合理开发人文景观
在很多旅游景观开发及建设过程中,大都是模仿的其他的旅游景区的传统建设模式,如景观大门刻字、亭台、楼阁等等,从而体现出仿古的建设,给人以历史感,但是却忽视了当地的一些人文景观特色。

而有些景区则在开发人文景观中体现出了浓厚的历史文化特色,将当地的历史文化古迹与现代旅游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旅游景区的人文特色得到加强,人们在旅游的同时将景区所呈现的历史文化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

因此,在旅游景区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加大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挖掘力度,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使其得以重现,实现景区与人文特色的有机结合。

(二)着眼长远,科学规划
在开发和规划旅游景区人文景观建设时,要做到
科学合理规划。

要在旅游景区的建设规划阶段,做好相应的规划建设,对人文景观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目的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结合当地的历史传统文化及当地的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文化等进行合理、综合、科学设计,在不破坏人文景观历史真实性、科学性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整体开发,遵循合理开发、严格保护、科学管理、持续使用的开发方针和原则,使得当地的旅游区的人文景观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更好的促进当地旅游景区的人文景观的开发与建设。

(三)深入调研、加强建设
在开发和建设人文景观时,首先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对建设场地、建设对象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结合建设环境进行综合设计,体现当地的风俗民族特色,坚持将当地的传统历史文化特色与时代精神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现代化的建设手段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体现和发扬光大,赋予时代特色和现代意义。

要结合旅游客体的旅游欣赏心理、特点和规律等进行合理、有序开发,通过生动、活泼等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设计和建设,使得旅游景区体现出较强的人文色彩,加深文化特色,这也是一个风景名胜旅游景区实现经久不衰的发展秘密所在。

如我国扬州瘦西湖景区自开发至今就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大大超出了设计
者当初的预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体现了人文价值,并从园林的构思、布局、题名、建设、规划等方面体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特色,赋予了自然景观以浓厚的人文内涵,使得景区不仅具有自然景观特色,同时继承和保留了人文景观,提高了旅游景区的吸引力。

(四)做好周边配套建设,处理好与周边村落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开发景区建设的同时要注意做好相应的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如道路交通体系的规划建设等,做好附近停车场、公路建设、水系建设、铁索桥、游览步道建设等。

同时要做好旅游与居民生产、生活的有机结合,在建设旅游景区的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的交通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建设专门的旅游管理中心,加强景区的管理服务工,完善景区的邮电通讯、医疗救护、治安工作、消防救灾等在内的综合服务水平。

为游客提供方便的同时,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公用设施等也起到提升和补充作用。

加强对当地居民发展规划与设计,依托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和资源,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农家乐建设等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当地村落的发展和进步,处理好周边村落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使得景区的开发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
展,提高社会效益。

总之,在风景名胜景区的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景观开发的同时加强人文景观的建设,促进景区与当地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得旅游景区的开发不仅能够体现当地特色、开发和挖掘历史文化,同时有效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成为提高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手段,在坚持合理开发、深度挖掘、科学调研、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的基础上,促进当地风景名胜旅游景区的健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群.基于“Smile”学习法的人文景观讲解技巧探讨――以长沙岳麓书院、橘子洲为例[J].城市地理,2017,(04).
[2]胡晓丽,刘晓君.基于土地利用的丹江胡村――商镇断面控制流域景观格局研究[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3).
[3]杨晓俊,方传珊,侯叶子.基于生态足迹的西安城市生态游憩空间优化研究[J].地理研究,2018,(02).
[4]王丽群,??志强,李格,马丰伟,陈立欣.北京边缘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评价――以牛栏山-马坡镇为例[J] .生态学报,2018,
(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