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的爆发与金融衍生工具的联系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衍生金融衍生工具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衍生金融衍生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a5b3f7f933d4b14e85246863.png)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衍生金融衍生工具姓名:蒋亚函学院:国际学院专业:财务管理学号:20161290013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通货膨胀和竞争越来越强的金融市场,促使了金融市场在不断地突破和创新,人们在证券等原生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和探索,于是,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等金融衍生工具便油然而生,逐步被应用于金融市场的交易之中。
然而,开法过快的金融衍生工具由于缺乏合理的管控和投机者的滥用,使其缺点也暴露在人民面前。
2007年,美国爆发次级贷款危机,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一次金融风暴,让人们至今对那一场影响金融界的危机记忆犹新。
本来,次级贷款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的份额其实并不大,也并与能真正的撼动整个金融市场的体系;其实,对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世界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金融衍生工具是其传导和夸大化的一个根本原因之一,金融衍生工具在这次次贷危机中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透过次贷危机,进一步分析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市场上的利与弊。
一、何为次贷危机(一)定义次贷,即“次级贷款”,次贷危机,即因为“次级贷款”而引发的金融问题。
美国次贷危机,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贷款在现代金融市场,尤其是美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而每个人的信用额度、贷款评级是不同的,因此不同人群的获得贷款能力是不同的。
一些收入较低、信用评级较低的人们想要买房,但他们无法获得优良的银行贷款,所以他们只有寻求次级贷款,这些人被称为“次级贷款者”。
次级贷款本身是一个高风险但又具备高收益的行业,它是由一些贷款机构向这些信用额度不高的“次级贷款者”提供贷款。
如果和传统意义上的银行抵押贷款相比较的话,次级贷款的借款人信用等级都不高,即借款的要求不高,但利率却远高于一般的贷款。
因此哪些收入较低,信用额度不高的人群在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时候就会寻求次级抵押贷款来购房。
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常常以按揭贷款的形式出现,其市场通常通过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还款,由于美国房地产1980以来的持续繁荣,次级贷款逐渐受到人们的接纳,次贷市场得以迅速发展。
次贷危机(背景原因)
![次贷危机(背景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14003b8183d049649b665813.png)
根源:资产泡沫
货币政策 住房抵押贷款金融衍生产品 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能
根据小组讨论成果,结合网上查阅的资料,我们认为这场危机追根 溯源是由美国房地产场不断累积的资产泡沫引起的,泡沫的产生和不断 堆积是危机的酝酿,泡沫轰然破灭之时就是危机爆发之日。下面将从理 论和实践上论证资产泡沫必然破灭而导致金融危机。 理论上来看,资产泡沫的源头是流动性过剩,当过剩的流动性纷纷 涌向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就意味着过多的流动性资产追逐有限的投 资机会,资产价格自然会上涨,如果这种投机逐利进一步发展,资产价 格必然慢慢超过其真实价值而虚拟膨胀,最终产生泡沫。当资产价格上 升到远远失去实际增长因素支撑时,资产价格的变化就仅仅取决于投资 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及预期,一旦投资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及预期下降, 这些高度灵活高度自由的金融资本必然迅速撤出该市场。若缺少其他资 本填补这一空白,就会造成金融资本流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能继起, 流动性短缺立刻显现,被虚拟化的资产价格只好下降甚至狂跌,资产泡 沫一下子破灭,危机也紧随其后。
刚开始利率的提高虽然增加了抵押贷款申请人 的利息成本,但这却远远比不上贷款投资房地产所 带来的收益的增加,如果这种境况一直维持下去, 贷款投资需求也将继续强劲,泡沫不会破裂。然而, 利率上升仍在继续,进入2006年,利率已由原来的 1%调到了5.25%,这时贷款投资成本上涨终于开始 赶上并超过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也就是超过投资回 报率的上涨,膨胀的投机需求开始减退,汹涌攀升 的房价锋芒渐弱,温和上升,与投资资金成本的上 涨幅度形成越来越大的差距,房价走低预期逐渐生 成,投机需求争相退出市场,购房需求随之恢复到 真实面目,住房价格无可避免地从高位运行跌到了 万丈深渊,房产泡沫再也支撑不住,终于轰然破灭。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eed9c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9.png)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机制,以及该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我们将首先回顾次贷危机爆发的历史背景,然后详细分析导致这场危机的各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过度的信贷扩张、监管缺失、金融市场复杂性和不透明性等。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危机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传导,特别是它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
我们将重点分析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政府政策制定的挑战。
我们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应对次贷危机影响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在未来的金融危机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二、次贷危机的根源次贷危机,又称为次级房贷危机,其根源可以追溯至21世纪初的美国房地产市场。
当时,由于低利率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积极推广次级抵押贷款,即向信用记录较差或收入不稳定的借款人提供购房贷款。
这些贷款往往具有更高的利率和更宽松的贷款条件,以吸引更多人申请。
然而,这种贷款模式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由于借款人信用状况较差,他们面临更高的违约风险。
同时,由于贷款条件宽松,许多借款人在没有充分评估自身还款能力的情况下盲目申请贷款,进一步加剧了风险。
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过度放松了贷款审批标准,甚至通过金融创新工具,如资产证券化,将这些高风险贷款打包成金融产品出售给投资者。
这些投资者往往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盲目追求高收益,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次贷危机的发展。
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房地产市场繁荣背后的信用扩张和金融创新工具的滥用。
这种以高风险换取高收益的行为模式,最终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崩溃和全球经济的动荡。
三、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次贷危机并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发生的,而是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和放大的。
其传导机制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
首先是金融市场的传导。
在次贷危机初期,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上升,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如资产支持证券(ABS)和抵押债务债券(CDO)的价值大幅下跌。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与教训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与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708516e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6.png)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与教训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危机,这就是美国次贷危机。
这场危机不仅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也波及到了全球各个国家。
那么,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是什么?我们又能从中学到哪些教训呢?一、次贷危机的成因1. 低利率环境下的过度放贷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01年,当时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降低了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
这导致了银行和金融机构放贷门槛的降低,许多原本无法贷款的人也得以获得房屋贷款。
2. 低质量次贷的流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金融机构开始将高风险的次贷打包成金融产品,并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出售给投资者。
这些次贷产品的质量往往低劣,甚至存在虚报借款人收入和财务状况的情况。
3. 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在次贷危机中,金融衍生品如信用违约掉期(CDS)被广泛使用。
这些衍生品的本意是为了对冲风险,但由于缺乏监管和透明度,它们被滥用成了赌博工具,加剧了次贷危机的蔓延。
4. 缺乏监管和审计在次贷危机前,美国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存在漏洞。
金融机构和评级机构的行为缺乏监管,审计机构也未能发现次贷产品的风险。
这使得次贷危机的风险在市场中被低估,最终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二、从次贷危机中学到的教训1. 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次贷危机揭示了监管体系的薄弱之处。
为了避免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各国应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完善监管法规和制度,提高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和责任意识。
2. 推动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并重金融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也需要与风险管理相结合。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审查和风险评估,确保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平衡。
3. 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次贷危机中,一些金融从业人员因贪婪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因此,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管,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意识,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4. 重视风险管理和透明度次贷危机的爆发与风险管理不力和缺乏透明度有关。
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分析及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分析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00eeba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e.png)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分析及启示1.信贷泡沫: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之一是信贷泡沫的形成。
在200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和金融机构放宽了借款和贷款条件,导致了大量热钱涌入房地产市场。
同时,金融机构采取了过度宽松的放贷政策,使得借款人贷款条件容易,贷款利率较低,从而刺激了房地产投资和消费需求。
然而,这种信贷泡沫最终崩溃,许多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启示一:金融监管应更加严格。
这次危机揭示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不稳定性,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止信贷过度扩张和金融市场的过度冒险。
2.金融创新:在次贷危机前,美国金融机构推出了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如次贷、衍生工具等。
这些创新产品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实质性的资产支持,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暴露。
当次贷市场发生危机时,这些创新产品的价值迅速下降,引发了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启示二:金融创新应慎重进行。
金融创新本身并不是负面的,但需要充分的风险评估和监管,确保其能够为实体经济创造价值,同时减少系统风险。
3.市场失灵:美国次贷危机揭示了市场在有效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失灵。
由于贷款市场的不完全信息,金融机构无法准确评估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从而过多地放松贷款条件。
此外,投资者对高风险债务工具的定价和评估能力也存在缺陷,低估了这些债务工具的风险。
启示三: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创新金融工具的监管。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监管,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4.政府干预:美国次贷危机中,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救助金融机构、提供担保等,以防止金融系统的崩溃。
这些政府干预措施不仅增加了国家债务,还引发了一系列经济问题,如通胀和货币贬值等。
启示四:政府需要在金融危机中采取果断的措施,但要避免过度干预。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危机应对措施,同时要注意解决根本问题,以避免将风险转移给纳税人。
综上所述,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主要包括信贷泡沫、金融创新、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次贷危机爆发的金融根源剖析
![次贷危机爆发的金融根源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28d07fa45177232f60a21f.png)
英文名: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别名:次级房贷危机、二房危机等 影响国家:美国等其他西方国家 行业:次级房屋信贷行业
美国“次贷危机”从2006 年春季开始逐步显 现。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 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 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 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在2006 年之前的5年 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 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 市场迅速发展。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 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 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 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 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 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 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加之此过程中负面因 素的影响,最终导致危机爆发。
问 题
(一)何为次贷?
答:即次级抵押贷款的 简称。是指向低收入、 少数族群、受教育水平 低、金融知识匮乏的家 庭和个人发放的住房抵 押贷款。
(二)美国次贷危机下,面对就业问题我国 政府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
1、多渠道扩大就业 2、坚持经济发展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实现社会和 谐稳定 3、建立研究就业工作重大问题、协调推动全国促进 就业工作的协调工作机制 4、建立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 5、推动创业带就业
因此,为了降低风险,筹措资金,金融机构将次级抵押贷款又作为一种金 融衍生工具被打包成债券销售给投资者,由于债券投资者无法确认了解次级贷 款申请人的真实支付能力。这种债务风险不断积累,为危机的发生埋下隐患。 在房价高涨时,由于抵押品价值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临着贷款违约、 房子被银行收回的处境,进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坏账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闭 案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加。这就是次贷危机的根源所在。
次贷危机的演变金融衍生品的泛滥与风险传导
![次贷危机的演变金融衍生品的泛滥与风险传导](https://img.taocdn.com/s3/m/11540d6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c.png)
次贷危机的演变金融衍生品的泛滥与风险传导次贷危机是全球金融市场上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危机。
它起源于美国次贷市场的崩溃,演变成全球金融体系的一系列危机事件。
而金融衍生品的泛滥与风险传导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次贷危机的演变和金融衍生品的泛滥与风险传导展开论述。
1. 次贷危机的起因与演变次贷危机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低利率政策促使大量人群投资购房,房地产市场迅速上涨。
为了满足需求,银行开始大规模发放次贷,即给信用等级较低的借款人提供贷款服务。
然而,这些次贷往往存在较高的违约风险。
随着时间推移,美国次贷市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房贷证券化体系。
银行将次贷打包出售给投资者,以此转移风险。
这些打包成的证券被称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
但是,这些MBS的真实价值和风险往往难以准确评估。
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发生明显下滑,大量房贷违约。
这导致MBS的价值迅速下降,市场陷入恐慌。
金融机构开始出现流动性危机,互不信任,无法为自己的资产找到市场。
次贷危机的演变不仅仅局限于美国国内。
由于全球化的金融市场的存在,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到全球。
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也遭受了重大损失。
次贷危机改变了全球金融格局,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2. 金融衍生品的泛滥金融衍生品是次贷危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金融衍生品是一种衍生自其他金融资产或基础指标的金融工具,其中包括期货合约、期权、掉期合约等等。
它们的出现为金融市场提供了风险管理和套利机会,但也带来了泛滥和风险传导的问题。
次贷危机之前,金融衍生品市场快速膨胀,交易量和规模不断增长。
这是因为金融衍生品具有高杠杆和灵活性的特点,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机构。
然而,这种泛滥的发展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暴露。
在次贷危机爆发之际,金融衍生品的泛滥成为了危机的一个加剧因素。
许多金融机构持有大量衍生品,而这些衍生品的价值往往难以准确评估。
当次贷市场崩溃时,这些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亏损和流动性困境。
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和影响
![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9dd351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19.png)
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和影响
一 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
1 次贷危机与金融衍生品风险
2008年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其风险主要来源于金融衍生品的过度使用和风险评估的失误。
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期间,金融机构向信用评级较低的借款人发放了大量高风险的次级贷款。
据统计,2006年美国次级贷款总额达到了6000亿美元,占当年房屋贷款总额的20%。
金融机构将这些高风险的次级贷款打包成抵押支持证券(MBS)和债务担保证券 (CDO),并将其销售给全球投资者。
这些衍生品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当房地产市场开始下滑时,这些衍生品的价值急剧下降,导致大量金融机构面临巨大损失。
2 金融监管缺失与风险低估
危机前,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放松和失效是导致风险被低估的重要原因。
1999年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废除了1933年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对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分业经营限制,为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和金融创新提供了空间,但也埋下了监管缺失的隐患。
信用评级机构在对金融衍生品进行评级时,未能准确评估其风险,给予了许多高风险产品较高的信用评级,导致投资者对这些产品的风险认识不足。
3 杠杆效应与资产价格泡沫
金融市场的高杠杆操作和资产价格泡沫是危机爆发的另一个关。
有关次贷危机论文关于金融危机论文:从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
![有关次贷危机论文关于金融危机论文:从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https://img.taocdn.com/s3/m/78a86f38376baf1ffc4fad60.png)
有关次贷危机论文关于金融危机论文:从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摘要:2007年10月,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进而将全球经济带入下降轨道,究其原因是美国对金融创新产品的过度运用和监管缺失。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在此次危机中受到的影响不大,但此次危机的严重后果却给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以重要启示。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衍生品市场1美国次贷危机概况1.1证券化资产的连锁反应美国贷款市场对不同的信用金融机构区别对待,信用低的只能寻找次级贷款。
它的首付款比例优惠,利率通常比优级贷款高2%到3%,对放贷机构来说是高回报业务。
次贷危机本身是一个信用危机,由于美国金融机构将次级贷款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流通债券再证券化,使得抵押贷款的结构更加复杂化,造成了对信贷风险的重新定价。
这些金融机构通过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对资产证券化债券进行保值,从而产生了金融风险的放大机制。
由于次级贷信用等级低,存在很高的风险,而美联储为了抑制经济过热,不断上调利率,贷款客户负担增大,还不起贷款而违约,引起金融坏账。
担保债券凭证(collateralized bonds obligation,CBO)是一群以债券为基础,从事证券化后所发行的证券;担保贷款凭证(collateralized loans obligation,CLO)则是一群以贷款为基础,从事证券化后所发行的证券,若在证券化过程中,作为证券化标的物的资产包括债券和贷款,则称之为担保债券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obligation,CDO)。
CDO 等衍生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分散次级贷款的风险,但其自身也存在结构性缺陷。
金融机构间存在打包销售的行为,将次贷打包成证劵出售给投资银行转移风险,投资银行又将抵押贷款进一步打包出售给基金投资者。
(见图一)CDO、CDO平方、立方等产品在同一份基础资产上衍生出众多衍生证券,当基础资产面临信用风险时,由于这样的再贷款业务,就出现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波及了大批的金融机构。
从次贷危机角度来看金融衍生品创新与金融安全
![从次贷危机角度来看金融衍生品创新与金融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76f7f3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d.png)
从次贷危机角度来看金融衍生品创新与金融安全金融衍生品是一种金融工具,是一种派生自其他资产的金融工具。
它们通常用于对冲风险、投机和套期保值。
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一直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们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同时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
金融衍生品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次贷危机中暴露了其可能对金融安全造成的影响。
次贷危机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房地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
在这次危机中,金融衍生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金融衍生品的复杂性和高度杠杆,一旦房地产市场崩溃,衍生品的价值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金融系统的崩溃。
在次贷危机之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也可能带来未知的风险,可能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从次贷危机的角度来看,金融衍生品的创新首先应该注重风险管理。
在过去,许多金融机构都存在着对风险的低估和不良资产的不当定价,这使得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被严重低估。
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应该更加注重对风险的管理和监控,避免出现类似次贷危机的情况。
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也应该更加注重透明度和公平性。
过去,一些金融衍生品交易没有足够的透明度,投资者往往难以了解金融衍生品的真实价值和风险。
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应该更加重视信息披露和公平交易,让投资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金融衍生品的特性和风险。
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也应该更加注重监管和法律的约束。
在过去,一些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监管存在着缺失,导致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混乱和不稳定。
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应该更加重视监管的作用,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法律框架,保障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在未来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中,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需要更加重视风险管理和法律约束,避免出现次贷危机类似的事件。
次贷危机下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思考
![次贷危机下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fadf901763231126edb1168.png)
偿 权 排 在存 款 和 其 他 负 债 之 后 的商 业 银 行 缴 纳 占标 的 金 额很 小 比例 的保 证 金 .即 可 价 值 计 量 衍 生 金 融 工 具 与 传 统 的 资产 和
长 期 债 务 美 国 次 贷 原本 只是 普 通 的银 行 买 卖 数 倍 甚 至 数 十 倍 于 保 证 金 金 额 的 合 负 债 有着 本 质 的区 别 :它 不要 求 初 始 净 投 与 杠杆 效应 也 会 使 金 融 风 险 被 资 . 只要 求 较 少 的 初 始净 投 资 . 在未 来 或 且 和住 房 人之 间 的借 贷 现 象 .为刺 激不 景 气 约 . 此 同 时 .
2 0世 纪 8 0年 代 初 .世 界 范 围 内掀 起 交 换 其 结 果 是 衍 生 金 融交 易 的 价值 随现 为公 允 价 值 即 指熟 悉 情 况 并 自愿 的 双方 在
了金融 自由化 和 金融 创 新 的浪 潮 .金 融 界 货 的 价值 变 动 而 波 动 。 时 , 同 因为 在将 来时 公 平 交 易 的 基础 上进 行 资 产 交 换 或 负债 结
金 融 工 具的 这 种 两 面性 .使 人们 对 从 金 融 市 场 参 与者 的 风险 .更 不 是 为 了 让 某 些 人 进行 资 产 交 换 或 者 债 务清 偿 的金 额 .并 规
投 机 中 牟利 获 取 暴 利 以 招致 严 重 损 失 的实 投 机 获 利 。 恰 相 反 , 类 产 品 的 出现 原 本 定 了 各个 计 量 属 性 使 用 的 前提 . 即企 业 在 恰 该 例 触 目惊 心 这 一 系 列震 惊 世 界 的金 融 风 是 为 了降 低市 场 参 与 者 的 风 险 。 么 . 那 问题 对 会 计要 素进 行 计 量 时 .一般 应 当采 用 历 波 和危 机 的 出现 .几 乎 无不 与衍 生 金 融 工 又 出在 哪 呢 ?为 什 么 又 出现 了这 样 一 场有 史 成 本 , 用 重置 成 本 、 变现 净 值 、 利 可 现值 、
美国次贷危机过度杠杆与金融崩溃
![美国次贷危机过度杠杆与金融崩溃](https://img.taocdn.com/s3/m/b45e60b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d.png)
美国次贷危机过度杠杆与金融崩溃2000字文章,题目:美国次贷危机过度杠杆与金融崩溃引言: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这场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过度杠杆,即金融机构过度借贷导致风险积累。
本文将对美国次贷危机的过度杠杆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与金融崩溃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次贷危机背景次贷危机是指美国次级住房贷款市场泡沫破裂引发的金融危机。
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的次级住房贷款市场经历了高速增长,住房市场繁荣。
然而,由于信贷过度宽松、金融创新以及监管不力等原因,次贷市场的贷款质量大幅下降。
当房地产市场出现衰退,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时,次贷危机爆发。
第二部分:过度借贷的原因过度杠杆是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金融机构的借贷标准过于宽松,大量发放高风险贷款,导致债务水平迅速攀升。
其次,金融创新的推动也为过度杠杆问题埋下了伏笔。
金融创新带来了各种衍生品和结构性金融产品,使得风险得以传递与扩大。
最后,监管不力也是过度杠杆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
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杠杆比例和风险管控缺乏有效监管,使得金融机构在扩大杠杆时缺乏有效约束。
第三部分:过度杠杆与金融崩溃的关系过度杠杆导致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最终引发了金融崩溃。
首先,过度杠杆加剧了信贷风险,使得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违约风险。
当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时,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引发金融危机。
其次,过度杠杆也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
金融机构的大规模借贷造成市场流动性的紧张,进而导致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
最后,过度杠杆还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与恐慌心理,进一步放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
第四部分:应对措施与启示为了防止未来类似的金融危机再次发生,采取有效的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加强金融监管,建立有效的监管框架,对金融机构的杠杆比例和风险控制进行监管与约束。
其次,改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和预警能力,避免过度杠杆风险的积累。
从美国次贷危机探讨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从美国次贷危机探讨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3daf94ba8956bec0975e328.png)
1 2 金 融衍 生 品 的 主 要 功 能 .
金 融衍生工 具 是一 把 双 刃剑 。一方 面它具 有 降低 、 分
工 具 。产 品形 态 分 为 期 权 、 货 、 期 合 约 和 互 换 交 易 四 大 散 市 场 风 险 的 功 能 ; 一 方 面 , 转 移 风 险 的 同 时 , 可 以 期 远 另 在 也 用 来 进 行 冒险 式 的投 资 ( 即投 机 ) 自 20 。 0 7年 8月 9E 以 t
关 键 词 : 贷 危 机 ; 融 衍 生 品 ; 融 风 险 次 金 金
中图分类号 :8 F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3 9 ( 0 9 1 — 1 70 1 7 — 1 8 2 0 ) 10 5 —2
过 度 发 展 金 融 衍 生 产 品 、 融 监 管 不 力 等 原 因 , 成 了 发 行 。 金 造
能 降低 筹 资 成 本 。
金 融 衍 生 品 又 称 金 融 衍 生 工 具 , 指 在 基 础 性 金 融 工 2 我 国发展 金融衍 生 品 的必 要性 是 具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投 资 和 风 险 管 理 工 具 , 指 从 原 生 2 1 转 移 风 险 需 要 发 展 金 融 衍 生 品 市 场 即 . 资产 ( 票 、 券 、 币 等 基 础 性 金 融 工 具 ) 生 出来 的 金 融 股 债 货 派 类 。 目前 , 世 界 主 要 的 金 融 市 场 上 , 融 衍 生 品 已 经 成 为 在 金 展 , 因有 三 : 是 2 原 一 O世 纪 8 O年 代 以来 美 元 与 黄 金 脱 钩 汇 率 自 由浮 动 ; 是 虚 拟 经 济 和 信 息 技 术 的 迅 速 发 展 ; 是 金 二 三
从美国金融危机看信用衍生工具的真实风险
![从美国金融危机看信用衍生工具的真实风险](https://img.taocdn.com/s3/m/e1f023dc240c844769eaeea1.png)
从美国金融危机看信用衍生工具的真实风险摘要:信用衍生工具作为风险管理的一大创新,成功地将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分离,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另辟蹊径。
然而,此次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中,信用衍生工具扮演了放大风险,加剧市场波动的负面角色。
包括雷曼兄弟、AIG等诸多市场参与者大量使用信用衍生工具进行投机活动,并以信用衍生工具为基础包装出CDO等高风险产品,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巨大波动。
我国正处于金融系统变革的关键时期,金融创新和信用风险的规避与转移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全面梳理了在金融危机中信用衍生工具的风险传导和扩散功能,通过剖析其运作原理,总结其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定价风险、操作风险等,提出我国拟逐渐开展信用衍生工具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推行金融创新、发展健康的信用衍生品市场有所裨益。
关键词:金融危机;信用衍生工具;真实风险一、信用衍生品的概念及全球发展现状20世纪90年代伊始,金融衍生品中的重要一支——信用衍生品出现了快速发展。
1996-2008年,其交易量增长了250多倍,2008年年中达到60万亿美元规模,相当于当时全球GDP总量的70%,被称为21世纪最具吸引力的金融风险管理创新。
按照ISDA的定义,信用衍生品工具是一系列从基础资产上剥离、转移信用风险的金融工程技术的总称。
交易双方通过签署有法律约束力的金融契约,使信用风险从依附于贷款、债券上的众多风险中独立出来,并可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进行市场交易。
信用衍生工具和约需要准确定义信用事件,通常是指不能支付所要求的金额、破产、拒付债务、实质性债务重组、严重影响未来违约可能性的少数其他事件,甚至可以定义为信用评级变化。
对于债券发行者、投资者和银行来说,信用衍生工具不同于贷款出售及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在于,它们允许分离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将各自卖给可以接受该风险的各方。
信用衍生工具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有基金支撑的信用衍生工具,一种是没有基金支撑的信用衍生工具。
前者包括信用联系票据、合成式CDO、固定比例债务凭证、合成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等,后者包括信用违约互换(CDS)、总收益互换、首次违约CDS、投资组合CDS、保证贷款CDS、基于ABS的CDS、回收锁定交易、信用利差互换、CDS指数产品、固定到期CDS等。
透过次贷危机看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防范
![透过次贷危机看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cad8dd214b73f242336c5faa.png)
移 ,随着衍生品的不 断开发 ,风险在分散 动,对非金融变量而言 ,应当不是合同的 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 隐蔽 。由于次级按揭
一
方 所 特 有 的 变量 ;不 要 求初 始 投 资 ,或
关 键 词 :次 贷 危 机 衍 生金 融工 具 风 险
抵押贷款而发行 的各种不 同的金融衍生 品 与市 场 情 况 变化 有 类 似 的 反应 的其 他类 型
评判其风险。这些经过分割 、打包 、组合 其他合同 :其价值 随特定利率 、金融工具 而来的衍生品中的许多都没有满足降低投 价格 、商品价格 、汇率或利率指数 、信用
资 风 险 的 目 的 ,它 们 只 是 将 风 险 进 行 转 等 级 或 信 用 指数 、或 其 他 变量 的变 动 而变
同时 具 备 以 下 三项 基 本 特 征 的金 融 工具 或
用 风 险 等 六 种 风 险 。 要 采 取 构 建 全 面 有
效 的 风 险 监 督 保 障 系 统 ,建 立 企 业 风 险 监 控 流 程 ,完 善 风 险 监 控 的 技 术 手 段 ,
健 全 内部 控 制 机 制 ,完 善 企 业 的 法 人 治 理 结 构 的 措 旋加 以 防范 。
资银行 ,把 贷款重新 包装 ,推 出 了C O 票 、债券等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 出 D 市 场 风 险 即 衍 生 金 融 工 具 因 市 场 价 ( o a r i dD b O lai ,债务抵押 的金 融 工 具 ,是 金 融 创 新 的 产 物 。 《国 格 变 动 造 成 亏 损 的 风 险 。市 场 风 险反 映 了 C lt az et bi t n le le g o 债券 ),通过发行和销售债务抵押债券 , 际会 计 准 则 第 3 号— — 金 融 丁 具 确认 和计 衍 生 金 融 T 具 的 价值 随时 间的 变 化 发生 变 9 把风 险转移 给债券 持有 人 ,使 自己尽快 量 》中将 衍生 工具 定义 为 :由于特 定利 化 ,包括两部分 :一是采用衍生金融工具 回笼 资 金 。 投 资 银 行 又 推 出 了 新 的 产 品 率 、金融 工具 价格 、商 品价 格 、外汇 汇 保值仍然未能完全的规避价格变动风险 ; C SCeiD fu a ,信贷违约掉期) D (rd e lS p t a tw , 率 、价格获利率指数 、信用等级或信用指 二是 由于 衍 生 金 融 T具 本 身 的 杠杆 作 用 所 CO D 风险高 ,于是投资银行就找到了保 险 数 ,或 其 它 变量 ( 时被 称 为 “ 的 ” ) 具 有 的收 益 与 风 险 放 大功 能 而 造 成 的价 格 有 标 公司共 同承担风险 ,从C O D 中拿出一部分 的变动而发生价值变动 ;不要求初始净投 变动风险 。 钱作 为保险金 ,结果高风险的C O 面进 资或 要 求 初 始 净投 资 小 于 预 计 对 市场 因素 D全 信 用 风 险 也 称 履 约 风 险 ,即 交 易 对 入了美 国金融市场。接着华尔街的金融机 变 化 有 类 似 反 应 的其 它 类 型 合 约 所 要求 的 手无 法 履 行 合 约 的 风 险 。信 用 风 险包 括 两
从次贷危机角度来看金融衍生品创新与金融安全
![从次贷危机角度来看金融衍生品创新与金融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e71ffbb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5.png)
从次贷危机角度来看金融衍生品创新与金融安全金融衍生品是一种金融工具,它的价值来自于基础资产,比如股票、债券、商品等,它们的变动会影响衍生品的价格。
金融衍生品市场提供给投资者风险管理、投机和套利的机会,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然而,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创新和过度使用,是次贷危机的重要诱因之一。
金融衍生品创新最先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它们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工具。
然而,金融衍生品的创新迅速扩展,市场量级不断增大,同时出现了很多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风险特性却往往比传统产品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在次贷危机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信贷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s,CDS)的使用。
信贷违约掉期是一种交易,投资者购买CDS以保护他们持有的债务工具不会出现信贷违约。
CDS的出现使得金融机构和企业能够管理信贷风险,但是过度的CDS交易引发了一些问题。
首先,CDS市场欠缺透明度,也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审计机制。
很多CDS是场外交易,交易的标的资产和交易方都不会公开,这就使得CDS市场具有很高的操作空间,容易被利用作为金融欺诈的工具。
其次,CDS市场的风险传递效应过于复杂,投资者难以评估其风险。
当一家金融机构持有大量的CDS合约时,它们变成了其他机构的信贷风险,如果这家机构破产,整个金融市场都会受到影响。
此外,CDS的使用也引发了一些道德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这些风险与衍生品的过度创新和过度使用有关。
CDS市场的投资者可能会故意推动削弱某个实体信誉的事件发生,以增大他们的收益。
这就是所谓的“空头攻击”,它会导致实体信誉的下降,进而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市场动荡。
此外,金融机构和企业使用CDS来规避风险,但是这样也可能导致金融风险转移,使得一些风险的规模变得更大。
总之,金融衍生品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但是其过度创新和过度使用会引发一系列的风险和问题。
未来的金融产品创新应该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监管,以防止衍生品的滥用和误用。
《2024年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范文
![《2024年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56f33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5.png)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篇一一、引言次贷危机,又称为次级房贷危机,是近十年来全球金融领域发生的一次重大危机。
该危机主要起源于美国,随着全球化的金融体系逐渐扩大,影响范围逐步扩大至全球,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机制以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二、次贷危机的根源次贷危机的根源主要在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过度扩张和风险积累。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 宽松的信贷政策:美国政府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实施了宽松的信贷政策,鼓励银行和金融机构向信用记录较差的借款人发放贷款,即次级贷款。
2. 金融市场过度创新:金融机构通过证券化、衍生品等金融工具,将房贷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金融产品,扩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范围。
3. 风险管理失控:在利益驱动下,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失控,忽视了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评估,过度放贷,使得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
三、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复杂联系,逐步扩大到全球范围内。
具体来说,主要途径如下:1. 信贷违约和资产减值: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和借款人违约率的上升,次级贷款出现大量违约,金融机构的资产减值。
2. 金融市场动荡:随着风险的不断积累和爆发,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股市、债市、外汇市场等相继出现大幅度下跌。
3. 金融机构破产和信贷紧缩:随着风险暴露的增加,部分金融机构破产倒闭,信贷市场出现紧缩,资金流动受阻。
4. 全球金融体系受影响: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次贷危机逐渐扩散到全球范围内,对各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四、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出口贸易影响:由于美国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衰退和消费市场疲软,我国出口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2. 投资环境变化: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风险偏好下降,对我国投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3. 金融市场影响:我国金融市场虽然受次贷危机影响较小,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传递效应。
从次贷危机角度来看金融衍生品创新与金融安全
![从次贷危机角度来看金融衍生品创新与金融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48a6862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4.png)
从次贷危机角度来看金融衍生品创新与金融安全金融衍生品创新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推动力,它不仅能够带来更为丰富的投资机会,也能够有效地管理风险,但同时也会对金融安全构成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更加凸显了金融衍生品创新和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次贷危机角度,对金融衍生品创新和金融安全进行分析和探讨。
1. 金融衍生品创新对次贷危机的影响金融衍生品创新对次贷危机爆发有着重要的影响。
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次贷市场的泡沫破裂,而这个泡沫破裂的部分原因就是由于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导致整个次贷市场的资产质量无法得到有效地监管和评估,进而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发生。
首先,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使得金融市场更加复杂,也更加难以监管。
在次贷市场中,CDO(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CDS(信用违约掉期)等衍生品的应用,增加了市场的风险敞口。
尤其是CDO本身就是一种将低评级的次级抵押贷款组合成高评级证券的衍生工具,如果这些次级抵押贷款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监管,那么这些衍生证券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有效地保障,况且这些衍生证券还被进一步通过CDS进行违约风险转移。
这样,在次贷危机之前,很多投资者相信CDO和CDS等衍生品是用来规避风险的,但实际上它们导致了更大的风险,并且在金融市场的波动下,这些跟次贷市场有关的衍生品失去了流动性,进而引发了次贷市场的崩溃。
其次,金融衍生品创新导致了风险的聚集。
在次贷危机之前,美国次贷市场的泡沫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化解,其中之一就是将风险通过衍生品进行转移。
但实际上,这种转移并没有真正消除风险,而是将风险转移到了其他机构,这些机构同样也是其他机构的对手方。
这样,一旦市场发生了剧烈波动,这些机构之间的风险会迅速连锁反应,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崩溃。
2. 加强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必要性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为了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各国政府和国际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改革举措,其中包括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
加强监管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的:首先,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控。
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11d2e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d.png)
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分析引言次贷危机是指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发展过程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
起因1.低利率政策:2001年至2005年,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降低了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
低利率使得房屋贷款更加容易获得,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2.低信贷标准: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出台了宽松的信贷政策,大量向信用记录较差的借款人提供贷款。
3.资产泡沫: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导致了资产泡沫的形成,不动产的价格高企。
4.金融创新:金融机构创造了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如抵押贷款债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和有违约可能的债务(CollateralizedDebt Obligations,CDO),这些衍生工具对市场风险的评估出现了问题。
发展过程1.贷款违约:2006年开始,由于利率上升和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房地产市场出现问题。
大量借款人违约,引发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2.金融机构危机:次贷危机导致了多家金融机构的破产或面临破产的危险。
其中最知名的是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
3.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到全球各地,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股票市场下跌,信贷市场冻结,许多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
影响分析1.经济衰退: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衰退。
许多工业国家的GDP下降,失业率上升。
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崩溃导致了房价下跌,许多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经济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2.金融体系危机:次贷危机揭示了金融体系的薄弱点。
许多金融机构因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而受到冲击,信贷市场陷入冻结状态。
为了避免金融体系的崩溃,许多政府不得不采取紧急救助措施。
3.全球贸易受限:由于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动荡,全球贸易受到了限制。
许多国家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加剧了全球贸易紧缩。
4.政府财政压力:次贷危机导致了公共财政的压力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贷危机的爆发与金融衍生工具的联系专业:财务管理组号组员:(24) 201010440225聂双飞201010440226周文圆201010440307黄小春201010440308廖先桂201010440330黄玥婷指导教师:黄琛目录摘要 (2)一、次贷危机概述 (2)(一)次贷危机的定义 (2)(二)次贷危机的爆发 (2)二、金融衍生工具概述 (2)(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及分类 (2)(二)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3)三、次贷危机与金融衍生工具的联系 (3)(一)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3)(二)美国次贷市场上的金融衍生产品 (4)(三)金融衍生品对于次级抵押贷款的影响 (4)(四)金融衍生品对于次级债的影响 (5)五、小结 (5)参考文献 (5)次贷危机的爆发与金融衍生工具的联系摘要: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问题暴露并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从常理看,市场份额并不大的次级债市场本无力撼动全球金融市场,之所以造成全球动荡、市场恐慌,金融衍生工具的传导机制不容忽视。
本文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源头入手,分析金融衍生产品在次贷危机中的影响,理清次级债危机被过度放大的环节所在。
关键字:住房抵押贷款、次级债、金融衍生品一、次贷危机概述(一)次贷危机的定义美国次贷危机,全称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
而顾名思义,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差的按揭贷款而言的。
因为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他负债较重,所以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为次级按揭贷款。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
可是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
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买房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
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二)次贷危机的爆发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
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
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二、金融衍生工具概述(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及分类金融衍生工具(derivative security),也称衍生金融工具或金融衍生产品,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和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可以按照基础工具的种类、风险-收益特性以及自身交易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1、根据产品形态分类,金融衍生工具可分为独立衍生工具和嵌入式衍生工具。
2、按照交易场所分类,金融衍生工具可分为交易所交易的衍生工具和OTC交易的衍生工具。
3、按照基础工具种类分类,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划分为股权类产品的衍生工具、货币衍生工具衍生工具、信用衍生工具以及其他衍生工具。
4、按照金融衍生工具自身交易的方法及特点分类可分为金融远期合约、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和结构化金融衍生工具:在现实中通常使用两种方法对衍生工具进行分类。
1、按照产品类型,可以将金融衍生工具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型。
2、按照衍生工具的原生资产性质,可以将金融衍生工具分为,股票类,利率类,汇率类和商品类。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最普遍的风险,它存在于每一衍生工具交易之中,它是由于基础金融工具格发生变化给衍生工具交易者带来损失的一种风险。
2、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指衍生工具交易者对于不能履约或不能履约的合约而蒙受的损失,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相关联,衍生工具的交割期限越长,信用风险也就越大。
3、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市场流动性风险和资金流动性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指衍生工具持有者无法在市场中找到出仓或平仓的机会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是指交易一方无法将资产变现或取得足够资金,导致合约到期时无法履行支付义务被迫申请破产或被迫平仓的风险。
4、操作风险:主要分为由于内部监管体系不完善所导致的操作风险和由于各种偶发事故或自然灾害等所带来的风险,如英国巴林银行倒闭就是因为交易员的越权违规操作而内部监管体系又不完善所造成的。
5、法律风险:指由于金融不断创新,法律滞后于金融创新,一些金融机构法律意识淡薄,故意游走在法律监管的设计薄弱环节,使交易者的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所带来的风险。
三、次贷危机与金融衍生工具的联系(一)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以期货、期权、远期、互换等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都是有效管理和降低市场参与者的风险的工具,金融衍生品设计的初衷绝不是为了扩大风险。
事实上,金融衍生品作为风险转移工具,其良好运作离不开投机者的参与。
因为,投资者正是风险的承担者。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从商业银行角度观察,住房抵押贷款具有借短还长的特点,进而影响着其资产负债结构和久期的匹配。
为了获取更好的流动性安排,商业银行通常愿意部分或全部出售其住房抵押贷款,而发达的资本市场则为这一出售提供了有利条件。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便应运而生。
所谓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将其住房抵押贷款的收益权打包出售给一个具有风险隔离功能的特定目的机构(SPV),并由这一机构公开发行以此为基础资产支持的偏债性的证券(MBS),其发行募集的资金用于支付购买抵押贷款的价款,而投资者相应获得主要有住房抵押贷款利息构成的收益权。
由于打包资产质量不一,收益水平不同,风险定价也不同。
在通常情况下,那些标准住房抵押贷款因标准统一,信用风险较低而较易打包出售,构成了MBS的主体;而那些非标准的住房抵押贷款则因其信用等级低,风险较高,要打包出售,就需要提高其风险溢价水平。
这种有别于MBS 主体债的MBS成为今天人们熟知的次级债。
如同主体债,次级债也代表着住房抵押贷款的收益权,其收益直接体现于抵押贷款的还款现金流。
风险状态也依存于抵押贷款为其基础资产的风险状况。
而居民的还款能力又受制于收入变动、利率的变动、房地产价格变动等市场变动情况,从而间接受制于失业水平、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等宏观经济的变化情况。
(二)美国次贷市场上的金融衍生产品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上主要有四种金融衍生品:ABS、MBS、CDO和CDS。
这些衍生工具在美国金融危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首先是ABS,它是资产证券化的产物,包括各种形式的资产抵押贷款其中包括住房抵押贷款。
而将ABS当中的次级抵押贷款剥离出来就形成了MBS。
MBS满足了次贷发放机构获取现金流动性及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的需要。
因为MBS是具有固定期界因此可以真实性的出售,从而形成一个真实的现金流。
为了进一步的扩大收益,MBS的中间级又被重新划分,中间级的MBS被称为担保债务权证(CDO)。
在MBS的基础上衍生出CDO需要通过资产的真实销售来保证获得特定资产对应的现金流,由于设计资产的真实销售其操作周期较长。
CDO的划分方法大致与MBS相同,也是根据现金回报分配方式来进行划分,分为优先级,中间级和股权级,自然风险较高的被划为最低级但回报率也最高。
我们看到本身中间级的MBS已具有较高的风险,而将它再一次的进行分拆出售,无疑CDO的低级品具有的风险已不可与正常的次贷篮子同日而语了。
而人们对于高回报的追求和对风险的忽视使得创新并未止步于CDO。
而是又将CDO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再次出售从而形成了CDO的平方、立方等等,不断的延续下去。
而风险也在延续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和广化,使得更多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成为了次贷衍生品的持有者及风险承担者。
信用违约互换(CDS)是买卖双方通过信用违约互换协议交换第三方信用风险的一种合约。
信用违约互换合约的买方,是拥有资产的一方,希望通过支付一定费用,将信用风险转移给信用违约互换的卖方;而卖方提供可能出现的违约的保护,即承担不属于其自身资产的信用风险,并从信用违约互换的买方获得一定的保证金或相关利率支付。
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双边风险交换金融合约。
(三)金融衍生品对于次级抵押贷款的影响随着金融衍生品成为金融市场的主要产品,金融交易日益具有衍生化的特点。
各种以此为业的金融机构,如对冲基金等,层出不穷。
在这种情况下,次级债与金融衍生品挂上了钩,反过来又促使次级债发行规模加大,发行频率加快。
1、债权担保凭证(CDO)的爆炸性成长从金融衍生品市场观察,住房抵押贷款次级债的交易分为三层,一是初级证券化产品(MBS),即次级债本身的交易;二是将次级债作为过手证券(pass-through securities),化整为零后进行在包装、再组合的CMOs交易。
第三类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组合成新的包装,成了所谓的债权担保凭证(CDOs),再于市场上销售,成了抵押证券的衍生性商品,犹如股票之于期货与选择权一般,而且通常大型银行设有证券部门,专门创造这类投资工具。
近几年,债权担保凭证(CDO)呈现了爆炸性的成长,单单去年第四季,CDO的发行金额便超过了1000亿美元。
主要客户为银行,投资机构与对冲基金。
散户投资人也可通过购买欧洲大型银行所销售的资产抵押证券与基金,进行这类商品的投资。
CDO除了一些传统的品种以外,投资银行家还创造出一系列复杂的衍生品,例如合成CDO以及“CDO平方”、“CDO立方”以及“CDO的N 次方”等新产品。
BIS统计显示,2006年第四季度新发行了920亿美元的合成CDO,2007年第一季度发行量为1210亿美元,其中对冲基金占了33%的市场份额。
2、财务杠杆的泛滥毫无疑问,对冲基金成为了认购CDO的生力军,而对冲基金的基本特点就是高风险和高杠杆。
为了可以利用较少的资本搏得丰厚的利润,他们利用财务杠杆来不断扩大对冲规模。
据不完全统计,能力较强的对冲基金利用财务杠杆能力在30倍以上,而那些极端的对冲基金甚至可以利用到40倍。
例如当年俄罗斯债券市场上垮台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其对冲操作的财务杠杆一般在40倍左右。
如此高的财务杠杆率,虽然在微观上加大了对冲基金的活力,在宏观上扩大了信用规模,然而一旦市场条件变化或对冲操作失误,风险即可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