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网络文化
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文化——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为依托,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以发送、接受信息为核心,以加强联系为手段影响人类生活思维方式的一种文化形式,本文从网络文化的起源、特征等方面展开论述,浅析网络文化及其影响。
一、网络文化的产生与内涵
网络文化(INTERNET CULTURE)又称赛博文化(CYBERPACE CULTURE)或信息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数字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人化现实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
1、网络文化的产生
1962年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实验室将两台笨重的电脑用一根5米长的电缆连接起来,意味着计算机网络的诞生。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规划署建立了ARPA网,使研究人员能够共享远程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形成了网络的雏形。ARPA 网通过不断的发展成为今天的因特网。今日的网络,不仅结合了科技,更连接了人类、组织和社会,这表明网络不仅是技术的存在,更是文化的存在。技术有其文化的属性和功能,互联网正在
影响和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文化模式,网络对社会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新的网络文化已经在形成、在开始浸润整个社会。
2、网络文化的界定
网络文化的界定主要有两种切入方法:从网络的角度看文化和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前者主要从网络的技术性特点切入,强调由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文化传播方式上对传统文化范式的革命,认为一种新的文化样式产生了。后者主要从文化的特性切入,注重网络的思想性特点,强调网络内容构成的文化属性,认为文化内容发生了变迁、文化模式发生了转型。
应该说,网络文化是文化外在形式(网络技术)、文化内在形式(平等性、无中心性等)和文化内容(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法律等)的综合统一体。单纯强调其中的某个方面都是不妥当的。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相对于传统的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其在思想性、实践性和时代性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
1、思想特征:在透视一种文化的思想特征时,依信息的发生与处理为序,可将网络文化分为认知、情感、伦理、信仰四个层面,分别表示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信息升华、信息固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流动链。网络文化作为新型文化,在认知、情感、伦理、信仰四个方面都别具特色。
(1)在认知层面,网络是知识和信息的海洋。以不同形态存在的文字、图片、视频所构成的知识几乎是无穷的,网络文化
在知识层面上的海量性,使知识与民众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网络社会,只要具有一定的信息表达能力,拥有一台连入互联网的电脑,人人都能成为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和获取者。
(2)在情感层面,人们的情感在网络时代获得了极大解放。一是情感表达空间大为扩张,大量的论坛、博客、聊天室等为人们表达情感提供了最大可能;二是情感交流对象成倍增加,无论怀着积极还是消极情绪,在网络上总能找到知音,甚至还因为共同的情感构成群落;三是情感在人际关系中的分量大为加重,一言不合,即可分离,能否在情感上共鸣成为决定人们关系厚薄的重要因素,人与人之间关系更趋简单化。
(3)在伦理层面,网络对传统伦理带来多方面冲击,但与网络特性相适应的网络伦理尚未完全形成,这是当前网络上伦理秩序较为混乱的重要原因。要形成相对固定、得到各方认同的网络伦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目前网络上各种伦理碰撞、融合、衍生的趋势看,未来成型的网络伦理可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开放性。网络伦理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将新的伦理因素吸纳其中,在动态中彰显活力。二是开明性。网络伦理不仅包含鼓舞人们积极向上的因素,还包括各种适于人们保持心态平衡、以谦退为主要特征的一般性伦理,后者在网络上生发的可能更大。三是去形式性。传统伦理是以一定的符号载体如各种称谓、行为载体如祭拜等特定形式表现出来的,而网络伦理则可能不拘形式,只存在于人们内心,在人们上网的种种具体行动中体现出来,并
为人们所感知。
(4)在信仰层面,网络社区里的信仰众多,折射出现实社会信仰的芜杂。网络技术使匿名表达、超时空交流更为方便,将现实社会中人们深藏于心底而一般很少显之于外的信仰充分展现出来,使网络社区的信仰十分复杂。
2、实践特征: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既是人类社会科技进步的产物,也要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实践性是网络文化的显著特性,只有充分把握网络文化的实践特征,才能对网络文化的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
(1)巨大的包容性。网络文化是一种包容文化,这与农耕文化的狭隘、工业文化的排他有着本质区别。在农耕背景下,某一区域某一时段往往只流行一种文化,其他类型的文化会被排斥。工业时代,文化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经济利益的纷争带来了文化上的主导权争夺,文化甚至成为争夺经济利益的遮羞布,一些国家借文化扩张实施经济侵略。在农耕和传统工业背景下,民族文化之间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在网络时代,文化的多样性得以充分张扬。世界上只要能形诸于笔的文字、发诸于口的语言都能在网络上找到,英语等语言不再一统天下。
(2)更新的快捷性。先前的各种文化形态往往能独领风骚几百年或几十年。在网络时代,能够“独领风骚三五日”已数不易。从各大网站新闻浏览、评论排行榜情况看,能在三天内连续挤进排行榜前十的新闻极少。网络文化的这种快速演变,与以下
因素有关:一是网络空间里信息多样,彼此在吸引眼球方面的竞争极为激烈;二是人们利用网络的目的多样,学习知识、休息娱乐等都有可能,面对这样的受众,没有哪一种文化能长期吸引批量追随者;三是在靠“快、新、奇”赢利的运营模式下,绝大多数网络社区由民间人士维护,要让这些社区持续发展,必须确保它们能够赢利,而要赢利,唯有求新、求快、求奇;四是文化价值上的“快餐性”。网络文化是典型的“快餐”文化,但普遍价值不高。
(3)形式上的分散性。与农耕文化、工业文化不同,网络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众多,每一个网民都是网络文化的载体,许多极能体现网络文化特色的内容,都隐藏在网民的具体言行之中。因而,网络文化体现出分布面广、表现形式多样的特点。这也给研究和讨论网络文化带来实际困难。要准确领悟网络文化的真谛,必须亲身进入网络。网络形式上的分散性,与网络技术发展极快也有关系。目前,网络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接轨愈加严密,声频、视频等新技术嵌入到网络当中,使网络文化的表现手法极具多样性。
3、时代特征:网络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把握了网络文化的时代特征,才能掌握蕴藏在其背后的经济本质、政治本质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定位。
(1)网络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生产力革命的产物。第三次生产力革命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为标志的,此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