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 我的小相框|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我的小相框 | 沪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美学概念,知道什么是相框。
2.了解相框的分类,明白自己所要制作的相框属于哪一类别。
3.能够利用不同颜色的色纸和剪纸技能制作出简单美观的相框作品。
4.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相框的分类和制作。
2.感受色彩的运用和美学的价值。
教学难点1.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
2.如何设计独特美观的相框作品。
教学准备1.颜色较为鲜艳的色纸。
2.剪刀、胶水、铅笔、橡皮和尺子。
3.相框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揭晓今天的主题:制作我的小相框。
2.引导学生思考:“大家有没有在家中见过相框呢?相框有什么作用呢?”3.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并请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展示(10分钟)1.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不同类型的相框,让学生感受到相框的多样性。
2.引导学生认识相框的分类:实用型、艺术型和装饰型,让学生理解相框的不同用途。
演示(15分钟)1.教师现场演示制作相框方法,包含:•用尺子量取相框大小,再用色纸剪下相对应的形状。
•在色纸的四周刻画一个相对应的线条,并将其剪掉。
•将四周卷起,将折痕处揉平。
•在相框前面的一面刻画一个心形、星形等造型,再将剩余部分剪掉。
•将相框的内部用尺子量好大小后,剪下形状。
•先将剪好的内部贴在相框上方或下方,再将剩余部分贴上。
2.同时,教师要向学生强调:选择的颜色要和照片搭配,以达到和谐美观的效果。
操作(30分钟)1.让学生准备好颜色鲜艳的色纸、剪刀、胶水、铅笔、尺子等制作工具。
2.老师引导学生用剪刀和色纸制作相框,并在此过程中讲解注意事项。
3.学生将制作好的相框作品摆放在教室中央供大家欣赏,大家选出三个最喜欢的作品进行投票。
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对今天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2.强调制作的相框作品要注意色彩搭配、设计感和美观度。
3.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下节课继续完善作品。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实用,设计感强,能激发学生兴趣。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贴与画的组合|沪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贴与画的组合|沪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贴与画的组合技巧,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引导学生通过贴与画的组合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贴与画的组合技巧,包括贴纸、剪贴、拼贴等方法。
2. 学习画画的技巧,包括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贴与画的组合技巧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贴纸、剪刀、胶水、画纸、颜料、画笔等美术工具和材料。
2. 准备一些贴与画的组合作品,供学生参考和欣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贴与画的组合,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展示一些贴与画的组合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二、基本技巧学习(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贴纸、剪贴、拼贴等贴与画的组合技巧,并演示操作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贴与画的组合技巧。
三、创作实践(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提出创作要求,要求学生运用贴与画的组合技巧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引导学生从创作思路、技巧运用、作品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贴与画的组合技巧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创作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将贴与画的组合技巧应用到其他美术创作中,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1、画与贴的组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沪教版
画与贴的组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画与贴的组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实践,将绘画与剪贴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课程将围绕基础的绘画技能和剪贴技巧进行教学,同时鼓励学生发挥个人想象,将不同的材料与绘画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绘画与剪贴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与实践,学生将学会如何将绘画与剪贴有效结合,提升美术创作的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同时培养学生欣赏和尊重他人作品的态度。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绘画与剪贴技巧有效结合,创造出和谐统一的作品。
此外,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让他们在创作中展现出个性化的表达,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示范画作、美术教材。
-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画与贴结合的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新授:讲解绘画与剪贴的基本技巧,并通过示范展示如何将两者结合。
3.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开始个人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反馈。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共同探讨作品的优点和改进空间。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绘画与剪贴结合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实践。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地呈现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包括绘画与剪贴的基本技巧、创作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及作品的评价标准。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分为两部分:1. 必做题:学生需要根据课堂所学,创作一幅结合绘画与剪贴的作品。
2. 选做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不同的材料,尝试更多种类的画与贴的结合方式,创作出更具创意的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上海版美术教案三年级(上)
上海版美术教案三年级(上)小学美术教案上海版的三年级上美术教案2、彩点点上海版美术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上海版美术教案让学生知道水与色的关系;观察水彩色浓淡、渗化、交融的特性。
2、初步运用水彩画工具,表现水彩色的渗化、交融的特点。
3、使学生在色彩游戏中提高兴趣。
上海版美术教案教学重点认识水彩画渗化的特性。
上海版美术教案教学难点水分的把握。
上海版美术教案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范画一张,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板书:彩点点2、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4、学生尝试绘画。
二、新授1、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上海版美术教案2、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3、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上海版美术教案4、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5、同学们懂动足了脑筋,那让我们再来按照刚才所说的方法再来试试,还是两人合作。
6、学生再次尝试绘画。
7、看来第二次的作品比前一次的有了进步,但好像还缺了些什么,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
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
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
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8、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9 步行街(教案)沪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9 步行街(教案)沪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步行街的特点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步行街的热闹场景。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步行街的特点和功能2. 线条、色彩的表现方法3. 合作精神与动手能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步行街的热闹场景2. 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元素进行创作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步行街的图片、视频资料,美术教材,教学课件2.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美术用品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步行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步行街是一个热闹的地方,有很多商店、餐馆、街头艺人等,人们可以在这里购物、休闲、娱乐。
二、基本概念(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步行街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步行街?步行街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步行街是指专门为行人设置的商业街区,通常位于市中心或旅游景区,具有购物、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
三、观察与表现(10分钟)1. 教师出示步行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步行街的热闹场景应该如何表现?”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可以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元素来表现步行街的热闹场景。
四、创作指导(5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元素创作步行街的热闹场景。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a. 先用铅笔画出步行街的基本轮廓b. 再用彩笔填充颜色,表现出热闹的氛围c. 可以添加人物、商店、街头艺人等细节,使画面更加生动五、学生创作(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互相欣赏、交流。
沪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画与贴的组合》 (2)第2课《赛龙舟》 (6)第3课《疏密的花纹》 (9)第4课《我的小像框》 (11)第6课《墨点的趣味》 (15)第7课《墨线的变化》 (19)第8课《步行街》 (22)第12课《泥卷动物》 (25)第13课《恐龙时代》 (30)第14课《美丽的花挂毯》 (34)第15课《素雅的青花瓷》 (37)第16课《好看的农民画》 (41)第17课《花园城市》 (46)第18课《美景我来添》 (50)第1课《画与贴的组合》1教材分析《画与贴的组合》是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美术》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用线条装饰的画》中的第1课,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色块与线条的组合表现;单元教学目标是了解装饰画的相关知识,运用彩纸剪贴色块并用疏密的线条绘画组合的方法,制作一幅装饰画。
虽然彩纸剪贴学生比较熟悉,但是要富有装饰意味,不是学生很熟悉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通过欣赏其他的装饰画以及本课优秀作业,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剪贴的形象要概括、简洁,也可夸张一些。
形的变化,大小对比、色彩搭配也有一定的要求。
线条的装饰与彩纸剪贴的形可有一定的呼应,注意疏密关系的处理。
作业表现的形式不一定要局限于教材中的步骤图,可以从其他优秀作业中发现更多的表现形式与方法,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去选择和表现。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装饰画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疏密的线条组成纹样并与彩纸剪帖色块组合成为装饰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把大小色块与疏密线条有机组合为装饰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彩纸剪帖与线条结合形式的装饰美感;体会艺术作品美好生活的作用。
3学情分析1.彩纸剪贴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已经学过类似的内容,本课将学到的粗细及疏密线条,与彩纸剪贴结合表现却是第一次的,以艳丽的色纸加上黑色的线条产生特别的装饰效果及视觉冲击,学生由此产生强烈的创作愿望。
美丽的路灯(教案)沪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美丽的路灯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路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路灯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路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路灯的绘画技巧3. 路灯的创意表现教学重点:1. 路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路灯的绘画技巧3. 路灯的创意表现教学难点:1. 路灯的绘画技巧2. 路灯的创意表现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2. 绘画材料(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3. 学生作品展示区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张夜晚的城市街道照片,引导学生观察街道上的路灯。
2. 提问:你们知道路灯有什么作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路灯是为了照亮夜晚的街道,方便行人行走和车辆行驶。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张路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路灯的基本结构。
2. 提问:你们知道路灯由哪些部分组成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路灯主要由灯杆、灯头、灯泡、灯罩等部分组成。
3.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张路灯的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路灯的内部结构。
4. 提问:你们知道路灯是如何发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路灯通过灯泡产生光线,经过灯罩的反射和散射,照亮周围的区域。
三、绘画技巧讲解(10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张路灯的绘画步骤图,引导学生了解绘画路灯的基本步骤。
2. 讲解绘画路灯的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3. 示范绘画路灯的过程,边示范边讲解。
四、学生练习(2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自行绘画一幅路灯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的绘画过程。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完成的路灯作品展示在作品展示区域。
2. 学生互相欣赏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步行街-沪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步行街-沪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步行街的特点和风格。
2.掌握用矩形几何图形描绘步行街的方法和技巧。
3.在画面构图上注重建筑物的比例和位置。
二、教学重点1.步行街的特点和风格。
2.矩形几何图形的描绘方法。
3.画面构图中建筑物比例和位置的注意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画笔、画纸、茶水。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学校周边的街景,然后展示步行街的图片,领学生了解步行街的特点和风格。
2.讲解矩形几何图形的描绘方法教师从图形学知识出发,以矩形为中心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如何绘制矩形几何图形。
学生边听边绘制。
3.教学步行街的描绘方法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步行街的大致轮廓,引导学生用矩形几何图形进行描绘,并注重建筑物的比例和位置。
学生可以边描绘,边讨论并实际操作。
4.小组合作,练习描绘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组内互动合作,进行矩形描绘。
每组即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监督描绘质量和时间安排。
5.个人练习学生进行个人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绘制出时尚的步行街。
6.画廊展示让每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绘制的步行街图像,并让其他同学評論和分享。
五、作业完成步行街的描绘作业,要求高,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作品。
六、教学反思1.重点内容: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交互合作,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实践机会。
2.教学方法:教师要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成为目标。
3.教学效果: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反馈和思维差异,及时总结反思,修正错误。
赛龙舟(教案)沪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赛龙舟(教案)沪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龙舟赛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2. 通过观察和描绘龙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龙舟赛的起源和发展2. 龙舟的构造和特点3. 龙舟赛的场景描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龙舟的构造和特点,龙舟赛的场景描绘2. 教学难点:龙舟的细节描绘,龙舟赛的场景表现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龙舟图片、绘画用品(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等)2. 教学环境:安静、明亮的教室,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进行绘画创作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知道龙舟赛是什么吗?你们有参加过龙舟赛吗?b. 介绍龙舟赛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龙舟赛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
2. 观察和描绘龙舟(15分钟)a. 展示龙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龙舟的构造和特点。
b. 引导学生用铅笔在画纸上描绘龙舟的基本形状。
c. 引导学生用彩色铅笔或水彩给龙舟上色,注意色彩的搭配和渐变。
3. 龙舟赛的场景描绘(20分钟)a. 展示龙舟赛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龙舟赛的场景特点。
b. 引导学生用铅笔在画纸上描绘龙舟赛的场景,包括龙舟、水波、观众等。
c. 引导学生用彩色铅笔或水彩给场景上色,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光影的表现。
4. 学生创作(20分钟)a.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进行龙舟或龙舟赛的场景描绘。
b.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 作品展示和评价(10分钟)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b.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龙舟,让学生了解了龙舟赛的起源和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热情。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龙舟的细节描绘不够精细,部分学生的色彩搭配不够协调。
三年级上美术教案-身边的景物-沪教版
三年级上美术教案 - 身边的景物 - 沪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描述身边的景物;2.能够用简单的艺术语言表现身边的景物;3.能够感受和体验身边的景物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身边景物的美感;2.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知识导入1.通过展示图片,介绍身边的景物;2.引导学生讲述身边的景物的颜色、形状、纹理、大小等特点。
自由表现1.让学生自由表现自己喜欢的身边的景物;2.鼓励学生用简单的线条、颜色和形状表现景物。
认真观察1.让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景物;2.让学生描述景物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用艺术语言表现景物1.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景物,发现其中的艺术元素;2.鼓励学生用艺术语言描述身边的景物,比如颜色、形状、线条等。
理解景物的美感1.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景物所带来的美感;2.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景物;2.集体讨论法: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由表现、认真观察和用艺术语言描述景物;3.练习表现法:通过练习表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图片(如校内景物、校外景物、生活照片等),让学生自由发表感受和看法。
2.自由表现:让学生自由表现自己喜欢的身边的景物,并展示出来,班级同学进行讨论和评价。
3.认真观察:让学生在学校内外进行认真观察,记录下身边景物的特征和美感。
4.用艺术语言表现景物: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用艺术语言描述身边景物的特征和美感,并进行集体讨论。
5.理解景物的美感: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景物所带来的美感,并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展示图片、自由表现、认真观察、用艺术语言表现景物和理解景物的美感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身边景物的美,激发了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体验和感受艺术。
三年级上册美术整册教学设计|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整册教学设计|沪教版教学内容本册美术教学内容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结合沪教版的特色,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涵盖了绘画、手工、欣赏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创新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3.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元素和原理,掌握绘画、手工、欣赏等技能。
教学难点1. 美术基本元素和原理的理解: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的基本元素(如线条、形状、色彩等)和原理(如对比、和谐、平衡等)。
2. 创新思维的培养: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3. 实践能力的提高:如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绘画、手工、欣赏等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视频、音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彩泥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美术的基本元素和原理,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实践:让学生进行绘画、手工等实践活动,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板书设计1. 突出主题,简洁明了。
2. 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3. 图文并茂:适当插入图片、图表等,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
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的绘画作业。
2. 手工作业:设计富有创意的手工作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欣赏作业: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评析和感悟。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总结本次教学的效果,分析优点和不足。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全册)
单元主题:第一单元我爱我家课题名称:第1课我的一家课题名称:第2课多彩的窗帘课题名称:第3课我的像框课题:4 贴与画的组合课题:5 粗细的线条课题:6 疏密的花纹课题名称:第7课美化小纸盒第8课立方体的组合第9课身边的景物课题:10 化石上的形象单元主题:第一单元我爱我家课题名称:第1课我的一家? 知识要素人物特征的表现与主题创意? 技能要求:用各种绘画形成表现各年龄层次人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创意主题画,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全家不同年龄的人物特征,以及全家人的活动场面。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交流中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不同年龄的特征,表现全家人的开心场面。
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说说父母关爱自己难忘的事,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以及尊敬自己父母和亲人的情感。
?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画面人物前后关系的处理? 教学过程一.欣赏与尝试1.欣赏父母、祖父母的照片,以及同龄人画的有关一家人的作品等,使学生引起兴趣。
2.运用媒体展示三代人的头像,请学生讲讲他们不同的特征差异。
3、“夸夸我的一家人”,仔细观察人物的不同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
4、通过现场教师的头部写生、讲评,知道特征的深入刻划对表现人物的重要性。
二.分析与交流1.分析绘画过程:从整体到局部。
先画前面的人物,再画背景,注意画面的主次关系。
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
2.小组讨论:①想象我的一家合照留影时的动作和神态。
②想象我的一家在什么地方留影?三.绘画与创作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一家人”的故事,启发主题画创作的愿望。
2.欣赏同龄人作品(教材p40-41),简单分析画面内同,鼓励学生表现熟悉的生活。
3.绘画时每个人的位置应安排好,注意画出我的一家人年龄、性别、特征并表现出家庭的亲密融洽。
4、背景的添加可以是自己的家,也可以室外景色,画画自己生活环境一角的立体感,表现不同家居的景物,如客厅、卧室、厨房等,注意表现出立体感与空间感。
17 身边的方形物体(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沪教版
教案标题:身边的方形物体课程名称:美术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沪教版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和描述身边的方形物体。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和描述身边的方形物体。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身边的方形物体的图片或实物。
2. 学生准备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身边的方形物体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身边的方形物体。
二、观察与描述(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方形物体,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绘画表现(10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用绘画工具表现身边的方形物体。
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用绘画工具表现身边的方形物体。
四、创作与展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创作一幅以身边的方形物体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学生创作绘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与反思(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进行评价。
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身边的方形物体,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同时,通过绘画表现,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改进措施:1. 在观察与描述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互相提问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在绘画表现环节,可以增加一些绘画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身边的方形物体。
3. 在评价与反思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学生自评的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 画与贴的组合|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画与贴的组合|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画与贴”的组合技巧,通过将绘画与剪贴两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美术作品。
教学内容涉及对基本绘画技法的复习,对剪贴技巧的介绍,以及如何在作品中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和剪贴技巧,并能将两者有效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审美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实践“画与贴”的结合技巧,尤其是在创作中如何平衡绘画与剪贴的关系,使之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冲突。
教具学具准备- 绘画工具: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 剪贴工具:安全剪刀、彩纸、胶水等。
- 教学素材:各种绘画与剪贴结合的美术作品示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画与贴”结合的美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新授:讲解并演示绘画和剪贴的基本技巧,强调两者结合时的注意事项。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开始自己的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画与贴”结合的美学价值。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画与贴”的主题,列出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并通过图表或示例图来直观展示结合方法。
作业设计学生需独立完成一幅结合绘画与剪贴的美术作品,作品要求创意独特,色彩搭配和谐,画与贴的结合自然流畅。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针对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进行,旨在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画与贴”的组合技巧,而且在创作过程中培养了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墨线的变化(教案)沪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墨线的变化(教案)沪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墨线的特点和变化,培养他们对墨线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技巧,创作出富有变化的墨线作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墨线的特点和变化。
2. 墨线的表现技巧。
教学难点:1. 墨线的表现技巧。
2. 学生对墨线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墨线画作品、图片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毛笔、墨水、宣纸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墨线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觉得这些画有什么特点?它们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画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画都是用毛笔和墨水画的,它们的特点是线条流畅、变化丰富。
二、讲授(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墨线的特点和变化,如:墨线的粗细、浓淡、虚实等。
2. 教师示范墨线的表现技巧,如: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角度画线,用不同的工具(如毛笔、硬笔、软笔等)画线。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墨线作品,分析它们的线条特点和变化。
三、实践(1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用毛笔和墨水,创作一幅富有变化的墨线作品。
2.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从线条的流畅性、变化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墨线的特点和变化,墨线的表现技巧等。
2. 教师提出拓展要求:请同学们课后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创作一幅富有变化的线条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展示与评价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墨线的特点和变化,掌握了墨线的表现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也注意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了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沪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设计背景与目标本教案是针对沪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编写的,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美术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感受艺术的美妙,并借此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第一单元:认识线条- 研究线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际练画出不同类型的线条- 观察和分析线条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2. 第二单元:感受颜色- 研究颜色的基本概念和色彩分类-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不同颜色的情感表达- 分析颜色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3. 第三单元:构建形状- 研究形状的基本认知和分类- 通过实际创作运用不同形状进行构图- 发现形状在美术作品中的美感和效果4. 第四单元:了解空间- 研究空间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二维和三维空间的区别- 分析空间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方式三、教学流程与安排1. 每个单元的研究时间为两周,共计八周2. 每周安排两次美术课,每次课程时长为45分钟3. 每次课程的教学流程为:- 课前准备:给学生介绍本节课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知识点讲解:简明扼要地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实践,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或观察艺术作品-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研究成果和体会,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展示作品- 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评估与反馈1. 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2. 针对学生的作品和表现给予评估和反馈,鼓励他们的进步,提出改进意见3. 鼓励学生展示作品和交流研究心得,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自信心五、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材:使用沪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2. 图片和艺术作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和艺术作品,以供观察和研究3. 美术工具:准备各种绘画工具,如颜料、画笔、纸张等,供学生使用六、教学目标与要求1. 掌握线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够运用不同线条进行创作和分析2. 了解颜色的基本知识和色彩分类,能够使用不同颜色进行情感表达3. 熟悉形状的基本认知和分类,能够通过不同形状进行构图创作4. 理解空间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够识别二维和三维空间的区别,并进行表现5.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以上是对《沪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的简要概述,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沪教版三年级美术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描绘自然风景的基本形式与造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风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描绘自然风景的基本形式与造型。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风景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描绘自然风景的图片或实物。
2.教具:铅笔、彩色笔等。
3.文具:纸、橡皮擦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些自然风景,并为什么喜欢。
2.呈现(10分钟)展示描绘自然风景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形式与造型。
3.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描绘自然风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描绘树木、山川等。
4.实践(30分钟)让学生画出自己所看到的自然风景,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5.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以及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中描绘一幅自己喜欢的自然风景,并用适当的颜色进行填充。
七、教学反思在本堂课中,通过图片或实物的展示和讲解,学生对描绘自然风景的基本形式与造型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实践环节中,虽然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创造力,但整体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对于透视法和比例的运用不够熟练,导致部分作品画得不够准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这些问题的讲解和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同时,通过更多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风景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城市雕塑(教案)沪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城市雕塑年级: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材:沪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雕塑的定义、功能、分类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城市雕塑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城市雕塑的定义和功能2. 城市雕塑的分类3. 城市雕塑的艺术特点4. 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关系5. 城市雕塑的制作方法教学重点:1. 城市雕塑的定义和功能2. 城市雕塑的分类3. 城市雕塑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1. 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关系2. 城市雕塑的制作方法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城市雕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雕塑?它们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城市雕塑。
”二、城市雕塑的定义和功能(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城市雕塑的定义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城市雕塑的理解和认识。
三、城市雕塑的分类(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城市雕塑的分类,引导学生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城市雕塑分类的认识。
四、城市雕塑的艺术特点(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城市雕塑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城市雕塑艺术特点的认识。
五、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讨论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城市雕塑的制作方法(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城市雕塑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城市雕塑制作方法的认识。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城市雕塑的定义、功能、分类、艺术特点、与环境的关系和制作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城市雕塑的认识和收获。
4.我的小像框(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沪教版
教案标题:我的小像框课程名称:美术年级:三年级学期:上册版本:沪教版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肖像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艺术作品。
4.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肖像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肖像画的比例和特征的把握。
2. 学生个性化表现和创造力的激发。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肖像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的讲解。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肖像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对肖像画的兴趣。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肖像画是什么吗?”引发学生思考。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肖像画的基本知识,包括肖像画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师示范肖像画的绘画步骤和技巧,包括观察、构图、绘制和修饰。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肖像画的绘画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指导学生的绘画。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肖像画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给予鼓励和肯定。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强调肖像画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肖像画,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欣赏更多的肖像画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肖像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展现了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学会了欣赏和尊重他人的艺术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绘画进度和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和创造力的发挥,让每个学生的作品都充满个性和生命力。
三年级上美术教案-装饰我的家-沪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美术教案-装饰我的家-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家居装饰原则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家庭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家居装饰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 家居空间布局与色彩搭配3. 环保材料在家居装饰中的应用4. 团队合作完成家居装饰设计方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家居装饰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家居空间布局与色彩搭配,环保材料在家居装饰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家居装饰的基本原则和技巧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家居装饰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家居装饰的基本原则:实用、美观、经济、环保。
(2)家居装饰的技巧:布局合理、色彩搭配、风格统一、细节处理。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居空间进行装饰设计。
(2)学生运用所学原则和技巧,进行家居空间装饰设计。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居装饰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第二课时:家居空间布局与色彩搭配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家居空间布局与色彩搭配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1)家居空间布局: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充分利用空间,保持空间流畅。
(2)色彩搭配:色彩搭配原则,色彩搭配技巧,色彩在家居装饰中的作用。
3. 实践操作(1)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家居空间装饰设计。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家居空间布局与色彩搭配。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居空间布局与色彩搭配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环保材料在家居装饰中的应用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环保材料在家居装饰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画与贴的组合》 (2)第2课《赛龙舟》 (6)第3课《疏密的花纹》 (9)第4课《我的小像框》 (11)第6课《墨点的趣味》 (15)第7课《墨线的变化》 (19)第8课《步行街》 (22)第12课《泥卷动物》 (25)第13课《恐龙时代》 (30)第14课《美丽的花挂毯》 (34)第15课《素雅的青花瓷》 (37)第16课《好看的农民画》 (41)第17课《花园城市》 (46)第18课《美景我来添》 (50)第1课《画与贴的组合》1教材分析《画与贴的组合》是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美术》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用线条装饰的画》中的第1课,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色块与线条的组合表现;单元教学目标是了解装饰画的相关知识,运用彩纸剪贴色块并用疏密的线条绘画组合的方法,制作一幅装饰画。
虽然彩纸剪贴学生比较熟悉,但是要富有装饰意味,不是学生很熟悉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通过欣赏其他的装饰画以及本课优秀作业,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剪贴的形象要概括、简洁,也可夸张一些。
形的变化,大小对比、色彩搭配也有一定的要求。
线条的装饰与彩纸剪贴的形可有一定的呼应,注意疏密关系的处理。
作业表现的形式不一定要局限于教材中的步骤图,可以从其他优秀作业中发现更多的表现形式与方法,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去选择和表现。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装饰画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疏密的线条组成纹样并与彩纸剪帖色块组合成为装饰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把大小色块与疏密线条有机组合为装饰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彩纸剪帖与线条结合形式的装饰美感;体会艺术作品美好生活的作用。
3学情分析1.彩纸剪贴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已经学过类似的内容,本课将学到的粗细及疏密线条,与彩纸剪贴结合表现却是第一次的,以艳丽的色纸加上黑色的线条产生特别的装饰效果及视觉冲击,学生由此产生强烈的创作愿望。
2.通过学生去尝试制作表现,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体会线条与色彩组合的美感。
从画与贴组合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点燃学生创意、制作、美化生活的热情,锻炼学生动脑、动手的技能,在活动中拓宽学生对美术概念的理解,增添生活的情趣。
4重点难点色块与线条的组合表现。
色块的大小与疏密线条的对比。
5教学过程5.1教学活动1【导入】欣赏与讨论欣赏导入:多媒体欣赏生活中多种材质的装饰画,了解装饰画的特点与种类等。
2.欣赏课本中优秀的学生作业。
学生讨论交流各种装饰画制作的手段与方法。
3.揭示课题《画与贴的组合》2【讲授】观察与讨论教师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方法与技能:先在底板上绘画,再剪贴。
先剪贴,再在色块上绘画。
绘画与剪贴穿插运用。
画面组合形式设计的讨论与指导。
具象组合。
抽象组合。
师生讨论,哪张画面效果比较好?(比较)剪贴的形象简洁、生动。
归纳绘制要点、注意色块大小对比和色彩搭配。
演示色块大小不同的对比效果。
注意线条的多样化和疏密关系。
学生构思。
3【活动】设计与制作提出具体的作业要点:线条有多种变化。
线条组织有疏密变化。
彩纸剪帖的形象简洁概括。
色块大小的变化。
色彩搭配协调、整体。
2.交流构思、相互建议,不断完善作品。
3.学生创意表现装饰画面4【练习】展示与交流.创设情境展示与交流。
以为自己设计一个特别的字典袋为主题,将已经设计好的装饰画作品直接贴在纸袋上,独一无二的袋子就完成了。
2.教师评价,评议内容:色块的造型与摆放是否生动有变化。
线条是否多样并有疏密变化。
画面色彩是否注意深浅搭配。
作品是否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第2课《赛龙舟》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赛龙舟的民俗活动及其划船人物的动态特点,学会表现划船人物侧面动态的整齐排列,并能用线条装饰画面。
2、过程与方法:在分析、讨论龙舟与人物动态造型特点过程中,学习利用线条表现众多人物侧面划船动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动态整齐排列的装饰美,增强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关注,体会团结的力量,培养集体意识。
2学情分析端午节和赛龙舟的民间习俗与活动,学生不是很陌生,但是了解也不会很深入。
龙是学生感兴趣的表现内容,但会因为龙复杂的造型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观赏、分析、游戏等活动,增加学生对龙的感知。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为学生大力营造赛龙舟的情境,与学生一起玩赛龙舟这一游戏,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认知,突破表现人物动态和刻画人物表情的难点。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人物动态整齐排列并以线条装饰。
2、教学难点:人物动态与比赛氛围的表现。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观赏与交流1、播放赛龙舟的视频。
2、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赛龙舟知识。
3、教师简单介绍相关知识。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娱乐项目,在我国南方十分盛行,已流传了两千多年。
它通过集体划桨竞赛,不仅是一种竞技、娱乐活动,而且体现出人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龙舟身上的色彩及花纹具有民族特色装饰和美感】。
4、揭示课题。
(预期学习效果:了解赛龙舟的相关知识)2【讲授】讨论与发现1、请学生交流赛龙舟的形象认识感受。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旗手、鼓手和划桨的人物各是怎样的动态和表情。
3、教师归纳:划船人物动作整齐排列,并具有装饰性。
4、教师示范:单个侧面人物划船动态,尝试用线条装饰龙舟。
5、出示优秀范作,引导学生欣赏并启发思维。
(预期学习效果:了解人物侧面划船动态和装饰方法)3【活动】作业与表现1、讨论:如何表现赛龙舟的场景?画面应呈现怎样的气氛?2、小组交流,师生共同小结:通过人物划桨的动作、神情,龙舟在画面中的构图安排等来表现。
3、提出作业要求: ①侧面人物划船动作整齐排列。
②表现赛龙舟比赛的激烈气氛。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预期学习效果:掌握人物排列方法和表现赛龙舟气氛)4【作业】欣赏与1、展示作品,全班欣赏。
2、评价内容:①人物排列整齐,造型生动。
②画面构图及人物动态等烘托了竞赛气氛。
③龙舟造型和人物划船动态的刻画。
④线条装饰富有变化和美感。
3、交流自评、互评作品,老师总评。
(预期学习效果:交流作品,欣赏并评价他人作品)第3课《疏密的花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学会用不同的线条装饰的方法,表现有疏密变化的苗族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讨论和尝试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服饰中美丽的装饰图案,学习用疏密线条排列组合进行人物装饰表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用疏密线条表现的各种图案,意识到民族服饰的美,激发对少数民族服装的兴趣,引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2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线条类的装饰图案很感兴趣,经过了三年的美术知识学习,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在以往的绘画作业中或多或少的对画面中的某些局部进行装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从民族服装中的花纹得到启示,调动起对装饰方法的兴趣和实践应用的热情。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不同的线条排列装饰的疏密性。
【教学难点】用线条的疏密表现深浅变化。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1.图片导入这是什么少数民族?2.揭示部分课题——苗族服饰2【讲授】观察与思考1.欣赏苗族服饰,观赏衣服上花纹的细节2.为苗寨小公主设计生日服装,揭示完整课题《苗族服饰我设计》3.提问:什么是疏密?4.寻找苗族服饰中的花纹哪里稀疏那里密集。
5.为什么要有疏密?教师总结:有疏密变化后,在视觉上更有美感3【活动】欣赏与创作1.教师示范,绘制一件有疏密花纹的苗族服饰。
①分割装饰区域②添加花纹③适当添加背景2.出示同龄人作品欣赏3.提出作业要求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4【作业】展示与评价1.展示学生作品,举行时装博览会2.学生自评互评,选出“最美苗族服装”3.教师点评第4课《我的小像框》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像框的功能和式样,学会用彩纸或其他材料,剪贴、折叠等方法,为自己的照片或作品设计制作有特色的小像框。
过程与方法:在制作小像框的过程中,了解像框的作用及常见式样,学习选材、设计与创意制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像框造型的装饰美感,培养搜集材料的习惯,增强美化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2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本课教学取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颇高的。
课外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也是学生比较喜欢做的事情,把一些小纽扣、吸管、用过的贴纸等材料运用于照片或作品进行再创作,是学生喜欢的美术活动。
合理针对照片或作品本身的图案与色彩进行装饰美化是学生本课的难点,需要引导学生巧妙组合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像框。
教学难点:像框造型有创意。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回忆与交流1、PPT展示照片,邀请学生介绍照片的故事。
2、出示一张有像框的照片,一张没有,哪张更好看?说说像框的作用。
3、教师小结像框的作用:展示照片、室内摆设、美化环境。
4、师:那么就让我们开始设计属于自己的像框。
(板书:我的小像框。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介绍照片的故事,以及直观感受像框带来的作用,引出课题。
2【讲授】发现与创作(一)像框的形状1、谁来说一说,像框外形有哪些形状(板书:外形)2、学生说,教师出示形状(板书)3、媒体出示基本形的像框4、师:我们把这些形状可以看成基本形(板书:基本形)5、教师演示制作像框外形形状6、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设计各种图案,瞧这是什么?(板书:动物外形、汽车外形),你有什么更好的图案?(板书:图案)7、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图案像框(二)像框的装饰1、只有外形的像框太单调,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像框变得更美?(板书:装饰)2、师:看看老师用什么方法?举例:绘画(板书:绘画)3、媒体出示绘画装饰方式图片4、师生合作绘画方式装饰5、还能有什么方法呢?学生尝试回答(板书:剪贴、综合材料)6、教师演示两种装饰方法。
·剪贴上适合的花纹。
·利用综合材料进行组合装饰。
7、媒体出示剪贴、综合材料装饰的像框。
【设计意图】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进行像框设计,对于此重点运用我采用讨论法,充分利用三年级大胆设计、创造的特点,结合已学知识点,直奔主题,出示各种有趣的不同的作品,打开学生思维空间。
3【导入】构思与创作学生作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提供学生参考和欣赏相关的图像资料。
【设计意图】在学生作业过程中提供同龄人的作品进行参考,有提示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4【活动】展示与评价1、以“照片墙”为背景,进行作品展示2、邀请学生参观“照片墙”,选出最心仪、最新颖的像框。
3、教师小结【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