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半截蜡烛》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半截蜡烛》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半截蜡烛》的教学实录及反思《半截蜡烛》的教学实录及反思师:同学们,伯诺德夫人一家先后遇到了几个危急关头?生:他们遇到了3个危急关头。

师:第一次危机由何而起?生:一个德国中尉把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了。

师:当时情况怎样?生:当时情况非常危急。

师:从哪里感受到的?生:因为书上写如果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一家三口的生命将要结束。

生:我觉得这时候的危急在于如果出现以上现象,国家就会遭受更大的灾难。

师:那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危急的情境读出来吗?(生自由朗读后指名读并评价)师:同学们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做?生:伯诺德夫人望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间里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并把蜡烛吹灭了。

师:请你们在读读描写伯诺德夫人的语句,想想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读,思考)师:谁愿意来说说,最好结合有关语句?生:我觉得伯诺德夫人很勇敢,因为在如此危急的时候,她是那么的沉着冷静。

师:从哪里感受到的?生:我是从“急忙”和“轻轻”这两个词语中感受到的。

生:我觉得伯诺德夫人很机灵。

因为当她看到危险就要来临时,她又想到了这么一个好办法,把危机化解了。

师:你回答得很好。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句话,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生齐读)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可以看出,,我们可以结合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以及周边的环境加深对一个人的了解。

下面老师请同学用上这种方法,来谈谈你对于杰克的了解……(生沉默)师:可看看杰克的表现,从他的表现中你了解到了什么?生:当危险来临时,杰克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从容地搬来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我觉得他很勇敢。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生:我觉得他很懂事,在危险到来时,他很从容,一点也不紧张。

……师:危险越来越近了,这时候小女儿杰奎琳挺身而出了。

下面请同学来读一下这一段课文,尽量把你对人物的了解读出来。

(生读)师:(对指读的学生)杰奎琳,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对少校说话?生:因为我想大人都喜欢可爱一点的小孩,我这样说的话,可以让他对我放松警惕。

课堂实录|《半截蜡烛》课堂教学实录(一)

课堂实录|《半截蜡烛》课堂教学实录(一)

课堂实录|《半截蜡烛》课堂教学实录(一)《半截蜡烛》课堂教学实录(一)执教名师:薛法根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知道我叫什么名字了吗?生:知道。

师:叫什么呀?大声说出来。

生:薛法根。

师:这个名字好听吗?生:好听。

师:呵呵,谢谢啊!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半截蜡烛),念一下课题——生:《半截蜡烛》。

师:嗯,好。

(手拿着一支粉笔)这是什么?生:粉笔。

师:我知道是粉笔啦,这是?生:这是一枚粉笔。

师:一枚?不叫“枚”,数量词用准确。

生:这是一根粉笔。

师:或者这是?生:一支粉笔。

师:是吧,好的。

(手拿着一段掰断的粉笔)那这是?生:半根粉笔。

师:或者这是?生:半支粉笔。

师:是不是这样的?对。

那课文当中说这是半截蜡烛,这个“截”就相当于哪一个字的意思?嗯?生:根。

师:不是“根”,也不是“支”,相当于“段”,是不是这是一“段”?我们一般说这是一段粉笔,对吧?所以,蜡烛也叫这是一段蜡烛,或者叫一截蜡烛,是不是?但是这里不用一截用了半截,意味着这一段蜡烛怎么样?生:是一半儿的。

师:什么叫一半儿的?生:意味着蜡烛很少。

师:不叫很少,蜡烛这叫?生:很短。

师:对,很短。

一小段蜡烛,很短很短的一段蜡烛,叫?生:半截蜡烛。

师:对,但是我们课题如果叫作一小段蜡烛,好不好听?生:不好听。

师:不好听对不对,但是用半截蜡烛就比较好听,所以汉语它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既形象又准确的表达这个意思,这个题目念——生:《半截蜡烛》。

师:好的。

课文当中伯诺德夫人用这半截蜡烛传递秘密情报,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谁能把这个绝妙的主意讲给大家听,想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绝妙的主意?就用这半截蜡烛。

生:她是先把那个绝密情报塞到了一个小金属管里,然后又把小金属管塞到了半截蜡烛里,然后又把半截蜡烛插在了一个烛台上摆在了显眼的桌子上,这样就让那前来搜查的德军没有怀疑这个蜡烛。

师:嗯,听明白了没有?生:听明白了。

师:他用了两个“塞”,一个是把情报塞在金属管里,又把金属管塞在蜡烛里,有两个“塞”。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及评析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及评析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及评析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篇一《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是反映第二次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战的事。

一、抓住重点,感悟人物品质。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描述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并抓住描述母子三人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活动的文字,让学生去品读,体会到他们的镇定、机智、爱国,同时欣赏到人物的人格魅力。

在进行这一教学环节时,课件辅助呈现,先由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的危险,带领学生走进此情此境;然后经过学生的感悟,结合背景,在头脑中叠现出紧张的一幕;再经过反复朗读,结合上下文,经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们的镇定、机智与爱国,再以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加深理解,表达情感,欣赏到人物的人格魅力,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二、依托文本,注重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我们的阅读教学要让写放进来,不必须当堂写,能够课内说,课外写。

可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

如教学课文的最终一句话:“正当她踏上最终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此时读者那悬到嗓子眼的一颗心最终落了地,可谓峰回路转,化险为夷,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侥幸躲过一劫。

那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望着这盏在最终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他们的心境怎样学生回答如释重负,然后请学生想象一下此时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会想些什么,并想象一下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进行说话练习,并提醒学生必须要注意当时的场合并进行合理的想象。

因为有了前面环节的细细品味和我的及时提示,学生说得不错。

课后再请学生写下来,这样一个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本事和培养孩子想象本事,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篇二反思第三组略读《半截蜡烛》,有如下收获:备时,我就在思考:略读到底该怎样教?虽然同科头教师介绍经验和《教师教学用书》中,也听到、看到一些“略读要以学生自我读懂为主”,“略读任务要单一,要充分运用好前导语的提示作用,解决一两个问题即可。

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学习《半截蜡烛》,请同学们读课题。

生:半截蜡烛。

师:你在读的时候,会特别在意哪个字眼?生1:我会特别注意“半”,因为我会想,另外的半截蜡烛去哪里了?生2:我也是在意“半”,我在想,这半截蜡烛背后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生3:我也注意“半截”,这半截蜡烛最后怎么样了,有没有烧掉?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课文,打开课文《半截蜡烛》。

同学们一定把课文读过了,说一说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生1:它在一开始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师:我来考一考大家,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有哪些人物?生答。

生2:这篇课文是剧本。

师:你已经知道了课文的文体。

生3:这篇课文有很多括号,括号里交代的是人物的动作、神情等。

师:你不但注意了小括号,还读懂了括号里的内容,真不错。

(板书:动作、神情)师:在预习课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在读课文的时候选了几位同学合作读,我想请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安排?生1:因为这样更省力气。

生2:因为分开读可以更好地读懂内容。

生3:因为这篇课文主要是人物的语言,我就选了不同的同学来读不同(人物)的话。

师:你采用的原来是分角色朗读啊。

同学们,我们都看过电视剧,演员说的话或是要笑要哭,都是按照要求去做的,这个要求来自像我们课文这样的东西,也就是“剧本”。

生4:老师诶,我有一个发现,文章中有一种括号都只有一半的。

师:同学们一起到文中去找一找,看看文章一共有几个地方是刚才郑超群说的这种形式的?生自主读文,用横线画出这类句子。

、师:把你找到的这样的只有半个括号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生自主读文,后交流。

生1: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一个故事。

生2: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故事的情节。

生3:这些句子告诉我们故事的场景。

生3:这是故事的场面。

生5:这连起来就是一个故事的过程。

师:这是同学们自己读懂的知识,真不错。

说到场景,我想试试同学们的阅读能力,从剧本开头的场景介绍中你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这是一个贫苦的家。

半截蜡烛教案 《半截蜡烛》教案精选6篇

半截蜡烛教案 《半截蜡烛》教案精选6篇

半截蜡烛教案《半截蜡烛》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编辑Waner为大家分享的6篇《半截蜡烛》教案,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半截蜡烛教案篇一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表演,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读悟、表演形式组织教学,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指导为辅。

一、谈话导入,出示目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半截蜡烛这个故事已经有了了解,下面我们接着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完成一件事当好导演、选好演员大家看行不行。

(同学们欣喜若狂,齐声答道:行)师:当好导演、演员的要求:1、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要通过自己的口、手、脸表现出来。

2、公正评价二、初读课文,谈出感受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中人物的表现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与半截蜡烛有什么关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悟一悟,也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写下自己的批注。

生:(自读、勾画,相互交流)师: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所得:生:每个人在敌人面前都表现得非常镇定,机智,他们都想保护半截蜡烛中的情报。

生:每个人又在极力去争蜡烛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生:同意。

师:谁有补充?生:文中每个人的方法虽然不一样,但目的一样,而成功的只有杰奎琳一个。

师: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心理在文中因什么而发生变化?生:因半截蜡烛的燃烧、变短而发生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我觉得每个人都可生:练习(读书品味,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动作、表情)师:谁来试一试生一:我来扮演伯诺德夫人(边做动作、边说话)组织评议,生1、动作不够准确,表情太呆板。

生2、伯诺德夫人紧张的神情没表现出来。

请大家再读一读文中的语言,自己在下面模仿一下。

生二、再来试试(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师:引导再议,好!(特别是盯着蜡烛、紧张的神情表现得好)生三、我来演杰奎琳(娇声娇气地说话,做动作)生四、我来演德军中尉(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师:引导评议指导,放课文录音,想象德军强盗的可憎可恨。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页眉内容《半截蜡烛》课堂实录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生:《半截蜡烛》。

师:文章拿到啦?(拿到了)预习了没有?(预习了)好,下面告诉老师,告诉大家,你预习了些什么?我想听一下。

生:我预习的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师:你了解了二战的内容,好,请坐,还有吗?你说。

生:我预习了蜡烛的变化。

师:哦,好的,你预习了蜡烛的变化。

还有吗?都没有学字词啊?生:学了。

师:文章读过啦?生:读过了。

师:那怎么不说啊?告诉我,还干吗了?你说。

生:给每一自然段标序号。

师:哎,标上序号了,标上序号的人举手。

(有少数没有举手)哎,没标的赶紧标起来。

手放下,还有吗?充分的说,你说。

生:我了解了整篇文章的中心。

师:你都知道中心啦,哦,一会儿我要问啦!好,请坐下,你说。

大声。

生:我了解了文中人物的心情变化。

师:好,我想问一下,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内容,我们同学基本都做了的举手。

基本都做了,字啊,生字的读音啊,词语啊,包括内容啊,包括人物啊,做了的?好,手放下,那我就不一一检测了,下面我检查一项。

检查一下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谁能根据这个要求来说一下(指投影)可以先看看书,快速的,四位同学举着手呢!(等待)好,我请第一位举手的同学说,来,这位女同学,你说。

师:(回答声音太小,听不清)来,注意,这儿人多,地方大,所以不能像教室里上课的那个声音,放开来,话筒传给你不方便,知道吧,大声说话。

生: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物是──事情是──师:半截蜡烛里有什么?生:情报。

师:那也就是保住了──生:情报。

师:好,她说的不清楚,是一一说的,现在谁能告诉我这些问题的答案,(看屏幕)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还有谁说?可以在下面自己先说说。

(生讨论。

)师:好,你来说,大声。

生:二战时期──师:然儿?那也就是说三个人都在保护什么?生:情报。

师:好,三个人都在保护情报。

板书:保护情报。

师:保护情报首先得有什么?生:把情报藏起来。

课堂实录|《半截蜡烛》课堂教学实录(二)

课堂实录|《半截蜡烛》课堂教学实录(二)

课堂实录|《半截蜡烛》课堂教学实录(二)《半截蜡烛》课堂教学实录(二)执教名师:薛法根师:好,现在我们来看,这篇小说当中的正面人物是,一个叫——生:伯诺德夫人。

师:你知道她的丈夫叫什么?生:伯诺德。

师:对,伯诺德,这个你要知道呀,一个叫——生:杰克。

师:一个叫——生:杰奎琳。

师:对,这是她的大儿子,这是她的小女儿。

小女儿很小,比你们小了,大儿子就是你们这么大。

好,这三个德军要不断的给她们制造麻烦,然后她们要怎么样啊?解决麻烦。

好,现在请你们快速的默读小说,看看他们制造了哪些麻烦,然后这三个正面人物是怎么解决麻烦的?请你边读边把课文当中关键的词语用笔把它划下来好吗?开始阅读。

用笔先把它划下来,关键的词语。

这篇小说可能小朋友已经在课外看过好几遍了,但是优秀的小说总是百读不厌的。

来,你往下读,往下读好吗?会读小说的同学,他划的词语是很简练的,不会读小书的同学他是一长句一长句地划。

要把握住关键的信息。

正常的一般读完这篇小说用三分钟。

读好的举手啊,我就发现制造了哪些麻烦,她们分别是怎么解决的。

不要长句,不要一句一句划,圈那些关键的词就行了。

把这个词一圈,知道是什么麻烦,把这个词一圈,哦,知道是怎么解决的。

(指着一学生)这个就对了,好的。

好了吗?好了举手,已经读完了就举手。

好,一个,两个……好的,真不错,六年级小朋友还能举手,真不错。

好了就举手,读完了就举手知道吗?我知道六年级的小朋友一般是我懂了也不举手,一年级的小朋友是我不懂也要举手。

懂了就举手,好,现在我们把笔放下,交流一下,好吧。

我们先说三个德军制造了哪些麻烦?知道的举手,好,来,(走向一女生)这个小朋友。

生:他把藏有情报的蜡烛——师:谁,是谁?生:三个德国军官。

师:三个德国军官啊?生:一个中尉顺手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

师:点燃蜡烛,危险吧?这个蜡烛里面有什么呀,藏着情报,你把它点燃了不就麻烦了嘛。

好,点燃蜡烛。

生:然后这个伯诺德夫人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接着轻轻地把蜡烛吹熄。

五年级下《半截蜡烛》教学实

五年级下《半截蜡烛》教学实

人教版五年级下《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半截蜡烛》教学实录【教学理念】本课教学着力于对两个问题的思考探索:一、文本解读的多元性与规定性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

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

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提升“对话”的质量?其间是否还需要教师的控制? 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是否就意味着可以任意解读文本?教学中,我强化展现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性,同时认为多元解读并非没有任何制约的纯个体主观心理反应,而是主观心理与文本隐蔽信号的契合,因而教学中注意通过价值的引领让学生领悟文本对话中“主观”与“客观”的辩证规律。

二、语言转换的整体性与主动性毋庸置疑,语文课堂发展学生的语言是学科职责,但实际操作中却也是一大瓶颈。

我在教学中力求把握整体性与主动性,将体验、想象与语言发展结合起来。

诸如引发认知冲突、进行争辩,凭借文本信息想象描述心理,既力求体现“多维度”多“层次”的丰富性,又旨在激发学生思维、表达的积极性,使之获得整体的发展。

【教学过程】一、铺垫定向学习课文前,先组织学生默写词语:半截、蜡烛、绝密、绝妙,其中“绝密”绝“妙”由教师说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写词语。

默写完毕后教师进行评点,强调“蜡”是“虫”旁,“绝密”的“密”是“山”字底。

师:现在谁能说说,课文中的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说的时候尽量用上“绝密”绝“妙”这两个词语。

生:这半截蜡烛藏有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这是伯诺德夫人想出的一个绝妙主意。

生:伯诺德夫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将装有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了半截蜡烛里。

师:你把“绝妙”放到了前面。

同一个意思常常有不同的说法。

那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就绝对保险、万无一失吗?(生:不是)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它存在着什么隐患。

(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教师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6下6《半截蜡烛》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6下6《半截蜡烛》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半截蜡烛》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读几个词语(出示:英勇无畏奋不顾身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为人舍死忘生视死如归勇者不惧)(生自由读)师:这些词他们都是形容勇敢的优秀品质的,这些词语让你回忆起了哪个勇敢的人?生1:读了临危不惧,我想起了面对灾难处惊不变的哈尔威船长。

生2:读到了英勇无畏,我想到了处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生3:读到了舍死忘生,我想到了小英雄赖宁。

【课前交流,教师从成语入手,激活了学生已有的情感储备,充分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一、新课导入,介绍背景。

师:同学们,每当我们走进美丽的校园,走进宽敞的教室,看到同学们亲切的脸庞,你们的心情如何?生1:心里很开心。

生2:很兴奋。

生3:感觉很轻松,因为和同学们在一起有时也能摆脱一些烦恼。

师:是啊,我们在享受和平带给我们的这份安宁时,心情是愉快的,是轻松的,是幸福的。

你们可知道,就在离我们并不久远的1939年至1945年期间,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世界大战,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谁来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来谈谈?生;这场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20亿以上的人卷入了战争。

生:这场战争大约有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故事中这个家庭的男主人就牺牲在这场为正义、为和平而战的斗争中。

让我们乘上时光列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走进这个普通的法国家庭,去感受一场没有硝烟却又惊心动魄的战斗吧!师:“勇敢是气魄的再生,是人生航船上快乐的风。

”文中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位勇敢的家庭妇女和她的两个孩子,知道他们是谁吗?生1:伯诺德夫人。

生2:杰克。

生3:杰奎琳。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三个强盗似的德国军官,闯进了伯诺德夫人的家,并点燃了放在桌上的“半截蜡烛”(教师板书课题)师:“截”的部首是“戈”字旁。

周益民《半截蜡烛》实录

周益民《半截蜡烛》实录

周益民《半截蜡烛》实录第一篇:周益民《半截蜡烛》实录片段一: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学生各自试读)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生4:(将“先生”重读)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

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师:说得对。

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的。

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片段二: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

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

师:有不同的观点吗?(学生开始沉思)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还有母亲呢。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

同学们,要说服对方,就必须占有充分的根据。

想想,根据在哪里?生:在课文中。

师:还是逐字逐句读吗?(生摇头)学习得讲究方法。

请大家快速读相关的部分,寻找到需要的内容后,再仔细琢磨。

同学间也可以商量商量。

(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生1: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

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生2:还有妈妈呢。

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

生3: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这样,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半截蜡烛》课堂实录

《半截蜡烛》课堂实录

半截蜡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画出文中描写一家三口言行举止及心理的句子,感受他们是如何和德军周旋的。

3、通过自读自悟,感受伯诺德夫人和儿女们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通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感受到在斗争中,机智和勇敢同样重要。

教学重、难点通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面对敌人的沉着、镇定、机智和勇敢以及紧张剧烈的心理活动,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感铺垫〔感受这场无硝烟的战争的紧张气氛〕师:请哪位学生来板书课题:半截蜡烛师:〔听写两个词语:绝密、绝妙〕我说意思,你们根据意思写词语。

师:现在谁能说说,课文中什么是“绝密〞的?什么是“绝妙〞的?生:情报是绝密的。

生:把情报放在半截蜡烛中的计策是绝妙的。

师:那么,这个主意就绝对保险吗?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危险存在什么地方。

〔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教师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完毕。

〕师:这情报也许关系着一个军队,一个国家的命运,现在,蜡烛已经被敌人点燃!〔引导读好这个句子〕过渡语: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便围绕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播放课文3~7自然段配乐朗读录音。

〕二、研读探究〔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的镇定、机智和爱国精神〕(一)再次渲染紧张的气氛。

师: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感受?生:这个故事很“惊险〞。

生:这个故事很“紧张〞。

师:你从哪儿看出这种紧张气氛。

〔学生读书、体会、交流〕重点交流“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一句。

师:“发出微弱的光〞意味着什么?生:意味着蜡烛就要燃烧到金属管了,就要自动熄灭了。

生:意味着秘密就要暴露了。

生:意味着情报站就要遭到破坏。

生:还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要完毕了。

师:能完整地讲一讲吗?〔生答略〕师:能用一个有水平的词语形容此时的险情吗?生:千钧一发。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及评析(优秀13篇)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及评析(优秀13篇)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及评析(优秀13篇)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篇一一篇看似比较简单的写人散文,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师生共同推开了一扇扇文本的“小窗”,对文本进行了细读。

结合课文的分析让学生掌握了这种细读的方式。

本文篇幅较长,教学中宜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对两个信客分析,应该以年轻信客为主题。

但是本堂课的设计,采用并行的线索。

这样使得学生对两个信客的主次认识不是很清楚。

另外,由于重点落实对主题的深入探讨,对语言的分析比较少。

其实余秋雨大师的语言很经典,很精辟,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和仿写他的句子。

但是本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设计很有特点,语言很精练,基本对仗,对学生在语言上也是有引导的。

拓展中联系了现实,恰好能引导让学生去评价前段比较热点的事情,让学生相信我们的社会虽然缺少诚信,但是善良的人还是在诚信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这样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目标也就顺利完成。

作业设计,主要引导学生用本堂课学过的阅读方法,去阅读余秋雨的其他作品,让学生真正去认识大师。

整堂课,思考的成分比较多,感觉上比较沉闷,但是《文化苦旅》讨论的主题本身就比较深刻,让学生去感受这个沉重的主题本来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篇二《半截蜡烛》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女儿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仔细解读文本时我备课之前已定要做的,本文围绕三个主人公的三个情节展开,这三个环节是紧紧相连,密不可分的,紧张气氛也越来越厉害。

我觉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紧紧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通过朗读,既让学生感受到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的危险,带领学生走进此情此境,也能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们的镇定和机智,表达情感,欣赏人物的人格魅力。

但在教学设计时,如果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学得会十分枯燥。

“由扶到放”指导思想浮现在我脑海中,于是备课时,我对三个情节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情节教学采用“以述促读” 的方式,指导深入研读课文,了解伯诺德夫人的为人;对于第二情节启发学生用学习上节的方法来谈谈对杰克的认识;第三情节,我则是在将重点落在杰奎琳的语言上,通过种种朗读,让学生自觉地体会感悟杰奎琳这个女孩的机智勇敢。

《半截蜡烛》课堂实录

《半截蜡烛》课堂实录

《半截蜡烛》课堂实录《半截蜡烛》课堂实录(精选12篇)《半截蜡烛》课堂实录篇1师在学习课文前,组织同学默写词语:半截、蜡烛、绝密、绝妙,其中“绝密”“绝妙”师说意思,生依据意思写词语。

师评点,强调“蜡”是“虫”旁,“绝密”的“密”是“山”字底。

师:现在谁能说说,课文中的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说的时候尽量用上“绝密”“绝妙”这两个词语。

生:这半截蜡烛藏有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这是伯诺德夫人想出的一个绝妙办法。

生:伯诺德夫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她将装有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了半截蜡烛里。

师:你把“绝妙”放到了前面。

同一个意思经常有不同的说法。

那么,这个绝妙的办法就肯定保险、万无一失吗?生:不是师: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它存在着什么隐患。

同学默读课文后沟通师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隐秘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师:这情报或许是自己部队的作战方案,或许是敌人的又一个阴谋行动。

现在,蜡烛已经被敌人点燃!师引读万一蜡烛──生齐读: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师引读:这样──生齐读:隐秘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师: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便围围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师播放课文3~7自然段配乐朗读录音。

师:假如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听了这个故事的感受,你们选择哪个词?生: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惊险”。

生:我选择“紧急”。

师:换个角度再想想。

生:我觉得他们一家很“机灵”。

生:我觉得他们一家很“镇静”。

师:同学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体会。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状况是怎样的惊险。

请边默读边体会。

生读书、体会师重点引导沟通“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一句。

师:“发出微弱的光”意味着什么?生:意味着蜡烛就要燃烧到金属管了,就要自动熄灭了。

生:意味着隐秘就要暴露了。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半截蜡烛一、复习故事,课题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故事的主人公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他们为了半截蜡烛与德国强盗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

谁能说一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二、精读课文出示:轻声朗读课文3-7小节,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想象他们在危急关头怎样与德军周旋的?1、生默读课文,圈划交流。

2、全班交流(1)“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有些关键词需要我们注意。

“急忙”(伯诺德夫人想赶快用油灯换下蜡烛,所以急忙取出油灯。

)、“轻轻”(吹蜡烛时,伯诺德夫人不是很大力的吹而是轻轻吹这样就不会引起德军的注意。

)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

伯诺德夫人在吹蜡烛时还说了一句话,请同学们都来读读她的话,想想应该强调哪些字?为什么?生:我认为应该强调“亮”,因为这样就告诉德军油灯比蜡烛亮,用油灯换掉蜡烛不会引起他们的怀疑。

师:你能读读吗?生: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强调了“亮”字)生:我认为应该强调“这盏灯”,因为这样可以把德军的注意力转移到油灯上,容易换掉蜡烛。

师:有道理,你来读读。

生:我认为应该强调“瞧”,因为这样就提醒德军看油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用油灯换掉蜡烛不会引起他们的怀疑。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虽然我们的朗读方式不同,但是我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就是……生:换掉蜡烛,而且不能引起德军的怀疑。

师:现在请同学们心里想着这个目的,用你的朗读方式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练读,师指名读。

学生读得很精彩。

)师:同学们,伯诺德夫人在换蜡烛时心里紧张吗?生:紧张。

师:紧张,却不能表现出来。

这是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体会一下,练习读好这段话。

(生读书体会,师指名读。

)生读句子。

师:伯诺德夫人用一盏油灯暂时化解了危机,我们可以感受到伯诺德夫人很有……生:很有智慧,很机智。

小学语文半截蜡烛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半截蜡烛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记叙的是半个多世纪以前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小故事。

法国妇女伯诺德夫人家是盟军的一个情报中转点。

一天晚上,环绕藏着情报的“半截蜡烛”发生了一个斗智斗勇、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课文一二节简单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人物,并对故事的具体展开埋下伏笔作了铺垫。

第三到七节具体描写“一天晚上”环绕“半截蜡烛”展开的故事。

课文语言精炼,情节紧张,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充满戏剧冲突。

半截蜡烛是串起全文的一根线索,它的“点燃——吹熄——再点燃——熄灭”,关系到藏在蜡烛中的情报的暴露,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性命,更关系到法国人民的生死存亡。

因此,教学时,重点环绕这根主干逐步展开。

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wei)险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wei)险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参预导演剧本,深入体味“急忙”、“轻轻地”、“慢慢”、“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wei)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4、思索编者选入这篇课文到教材中的意图。

【教学重点】1、弄懂课文内容,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生字词。

2、转变角色,以导演的角色文本,咬文嚼字,体味人物品质。

3、在争辩中,培养学生在处理文字中“瞻前顾后”的能力,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清晰明确的思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老师启示谈话引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

启示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齐读课题2、检查预习情况(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炼的语言概括)(2)检查文中的生字生词是否认识且读准。

小学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五年级语文教案教案设计意图:本课是实验版教材五年级下的内容,我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想通过朗读训练,结合课文进行语言知识的积累,以及恰当合理地使用媒体等途径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体会文中人物的伟大精神,扎扎实实地上好本节语文课。

课堂实录: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的伯诺德夫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女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在他们家的桌子上醒目地放着半截蜡烛,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知道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吗?(边出示蜡烛图)【设计意图:通过给学生看半截蜡烛的画面,给以直观的印象,不仅激发他们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还促使学生边看边想,提高看的质量。

同时还能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

】生:这是藏着秘密情报的蜡烛。

这是关系到一家人生命的蜡烛。

师:是呀,由于伯诺德夫人的绝妙主意,这半截蜡烛躲过了德军的一次次搜查,可是一天晚上,三个德国军官突然闯进伯诺德夫人家,一个中尉无意中点燃了这半截蜡烛,一场危机来临了。

(板书:点燃蜡烛。

)师:在文中,危机指的是什么?夫人怎么化解危机?生:危机是指敌人会发现蜡烛里的秘密,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她借口蜡烛暗,油灯亮而换下了蜡烛。

师:同学们,夫人面临危机的后果是一个比一个严重,所以我们应该怎么读呢?【设计意图:把讨论中得到的感受化为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更使学生明确当时处境的危险。

】师:让老师和大家一起配合着读。

为了保全蜡烛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为了不使秘密暴露,情报站能继续安全存在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为了保全一家三口的生命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不同的语境进行引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一次又一次地感悟当时情况的迫在眉睫,为后面的体会人物品质的环节做好铺垫。

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理解是最好的朗读指导;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朗读也是一种很好的理解方法。

这样就能把阅读理解和朗读训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了。

】师:一场危机过去了,可课文为什么说似乎过去了呢?(板书:重新点燃。

【推荐教案】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推荐教案】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一、导演说戏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读一个发生在二战时的故事。

题目叫做?生:半截蜡烛。

师:这是一个剧本,课前你们读过这个故事了吧,我们先来理一理。

这个故事的前面有一个舞台说明。

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师:地点是在?生:法国伯诺德夫人家中。

师:这个故事当中有这些人物,分别是&m d a s h;&m d a s h;生:伯诺德夫人,法国的一名家庭妇女;杰克,伯诺德夫人的儿子;杰奎琳,伯诺德夫人的女儿。

三个德国军官,一个少校,两个中尉。

师:这些少校、中尉都是军衔。

少校相当于一个营长,中尉相当于连长级别。

故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开始的时候写了伯诺德夫人把情报藏在半截蜡烛里,接下来就写母子三人保护蜡烛。

你觉得这两部分,哪一部分精彩一些?生:保护蜡烛。

师:这节课重点来读这部分课文。

师(响起敲门声):你们听,随着一阵粗暴的敲门声,三个德国军官闯进了伯诺德夫人的家中,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打响了。

那么这母子三个是怎么想尽办法保护这半截蜡烛的呢?把书拿起来,快速默读保护蜡烛这一部分课文。

读完之后我们要补充完成一张情节图。

(p p t出示情节图)(生默读,教师巡视观察,提醒读完的同学将情节图补充完整。

)师:好,把笔停一下。

看看这位同学写的情节图。

第一处他写的是&l d q u o;端起&r d q u o;。

除了这个端起,还有不同的写法吗?生:端走。

师:可以。

后面这个括号,他填的是&l d q u o;夺回&r d q u o;。

还有不同的填法吗?生:被夺回。

师:哪一个更合适?生:夺回,因为上面一横填的都是敌人怎么做。

师:看来你不仅读懂了课文,还读懂了这张图。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做一回导演,说一说戏。

愿意吗?媒体推出&l d q u o;导演说戏&r d q u o;。

生:愿意。

师:请你看着这张情节图,向剧组人员简单地介绍一下剧情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 出 形
师 : 演 做 得 不 错 。接 下 来 , 导 盛
读 保 护 蜡 烛 这 一 部 分 课 文 。读 完 之 烛 。 诺 德 夫 人 拿 出 一 盏 油 灯 , 说 伯 她 后 我们要 补充完 成一 张情 节 图。
( P 出示 情节 图 ) PT 还 是油 灯 的光亮 , 把蜡 烛 吹熄 了 。 就
德 国军 官说 多点 几 支蜡 烛也 好 , 这
阵粗 暴 的 敲 门声 ,三 个 德 国军 官
师 : 等 , 个 蜡 烛 倒 底 是 谁 吹 词 来 形 容 这 个 故 事 。 等 这
生 : 诺德 夫人 。 伯 师 : , 把 “ 把蜡 烛 怎 么样 对 要 谁
师( 响起 敲 门 声 ) 你 们 听 , 着 熄 的 ? : 随
师 : 下 来 , 同 学 们 做 一 回 导 烛 吹 熄 。 可 是 德 国军 官 又 点 燃 了 蜡 接 请 演 说 戏 ” 。
生 : 意 。 愿
师 : 个故 事 当中有 这些 人物 , 演 , 一 说戏 。 意吗 ? 体 推 出“ 这 说 愿 媒 导 烛 , 杰 克 找 了 个 想 到 柴 房 搬 柴 火 的 借 口想 把 蜡 烛 端 走 ,但 是 被 德 国军 官 夺 回 。最 后 是 杰 奎 琳 借 口想 上 楼 师 : 清 楚 又 简 洁 , 加 上 了一 既 还
告 诉 我们故 事发 生的 时间是在 ? 生 : 二 次世 界大 战期 间。 第
师 : 点 是在 ? 地 生 : 国伯诺德 夫人 家 中。 法 分 另U — — 是
生 : 回 , 为上 面一 横填 的都 得 。 是 我觉 得说得 太复 杂 了。 不 夺 因 但 能
生 : 先 是 由德 国军 官 焰 I , 首 烛 J 接 着 伯 诺 德 夫 人 借 口油 灯 更 亮 把 蜡
些 恰 当 的 连 接 词 ,把 情 节 发 展 中 的
生 : 诺德 夫人 , 国的一 名家 伯 法
庭 妇女 ; 克 , 诺 德 夫 人 的 儿子 ; 杰 伯 国军 官 , 个 少 校 , 个 中尉 。 一 两 师 : 些 少 校 、 尉都 是 军 衔 。 这 中 少 校 相 当于 一 个 营 长 , 中尉 相 当 于

闯 进 了 伯 诺 德 夫 人 的 家 中 ,于 是 一 这母子 三个是 怎么 想尽 办法保 护这
师 : 可 以说是 跌宕起 伏 。剧 本 , 也
就 是这样 , 过 对话 , 步一 步 地推 通 一
场 没 有 硝 烟 的 战 争 就 打 响 了 。那 么 了 ” 代 清 楚 。 你 可 不 能 乱 导 。 交
的是 “ 回 ” 还 有 不 同 的 填 法 吗 ? 夺 。
生 : 夺回。 被
师 : 一个 更合适 ? 哪
是敌 人怎 么做 。
师 : 来 你不 仅读 懂 了课文 , 看 还 读懂 了这张 图 。
师 : 大 导演 陈凯歌 同姓 , 不 跟 了
能说 得再 简洁 一点 ?
这个 故 事 的前 面有 一 个舞 台说 明 。

但 是 德 国 佬 说 屋 子 里 太 黑 了 ,又 把 冲 突 , 剧 情 一 步 一 步 地 推 向 高 潮 。 把
蜡 烛点燃 了。
听 着 导 演 的 介 绍 ,你 想 用 一 个 什 么 生 : 波三折 。 一
生 : 层 推进 、 惊无 险 。 层 有
师: 这节 课重 点来 读 这部 分 课文 。
师 : 你看 着这 张情 节 图 , 请 向剧 睡 觉 把 蜡 烛 端 上 楼 。 展 。 自己看 着 屏 幕 练 一 练 吧 。 师 : 演 , 问你 贵姓 。 导 请
生 : 姓李 。 我
杰 奎 琳 , 诺 德 夫 人 的 女 儿 。 个 德 组 人 员 简 单 地 介 绍 一 下 剧 情 的 发 伯 三
发 生 在 二 战 时 的 故 事 。 题 目 叫做 ?
师 : 以 。 后 面 这 个 括 号 , 填 找 了 个 什 么 借 口把 蜡 烛 怎 么 样 了 ” 可 他
生 : 截 蜡烛 。 半 师 : 是 一个 剧本 , 前 你 们读 这 课 过这个 故事 了吧 , 们 先来 理一 理 。 我
《 半截蜡烛》 教学窭录
@执 教 : 盛新凤

整理 : 高静秋
天黑 , 拿 这支 蜡烛上 楼去 睡觉 。 想 师 : , 还 把 “ 子 三 人 分别 好 你 母 都 交 代 清 楚 了 。请 问 你 贵 姓 。
生 : 陈。 姓

导演 说戏
写法 吗? 生: 走。 端
师 : 天这 节课 , 们 来读 一个 今 我
几 个波 折也交 待得非 常清 楚 , 错 ! 不
贵 姓啊 ? 生 : 姓胡 。 我
连 长级别 。 事 主要 由两部分 组成 , 故
藏 在 半 截 蜡 烛 里 ,接 下 来 就 写 母 子 部 分精 彩一些 ?
生 : 护蜡烛 。 保
师 : , 导 。我们 请李 导 简单 哦 李 生 : 诺 德夫人 先 点燃蜡 烛 , 伯 后
开 始 的 时 候 写 了 伯 诺 德 夫 人 把 情 报 向 剧 组 人 员 介 绍 一 下 剧 情 。
师 : 没 有胡导 , 你 你
乍 常好 。
师 : 个故事 的情 节就是 这样 , 这
三 人 保 护 蜡 烛 。 觉 得 这 两 部 分 , 来 德 国佬 来 了 , 把 蜡 烛 给 人 的 交 锋 、 你 哪 又
生 : 个 德 国 军 官来 检 查 , 屋 进 了 故 事 的 情 节 。这 是 剧 本 的第 一 三 嫌 ( 板 书 : 话 、 进情 节 ) 师 对 推
二 、 员 演 戏 演
半 截 蜡 烛 的 呢 ? 书 拿 起 来 , 速 默 子 里 黑 ,点 燃 了那 支 藏 有 秘 密 的 蜡 特 点 。 把 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