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概论1
第一章 民间文学概述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
![第一章 民间文学概述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8afb8ab5c77da26925c5b042.png)
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限
共同之处:形式上通俗易懂 不同之处: 一是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 体创作,通俗文学则是个体的创作。 二是创作和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是口头 创作和流传,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创作和流传。 三是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反映了 整个民族或某一个群体的思想、情趣;通俗文学 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体的生活感受。
二、民间文学的范围
1、民间文学的主要内容
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史诗、歌谣、 长诗、谚语、谜语、俗语、歇后语、说唱、小 戏,等等。 2、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的界限
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 民间文学与取材于民间文学的个人作品
三、民间文学的形态
从不同的层次与侧面,民间文学可以分为 三种形态:
原生态民间文学 存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民间文学 再生态民间文学 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 样式的民间文学 新生态民间文学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产生的融合了各种现代 传播手段的民间文学
取材于民间文学的个人创作
两种情况:
在忠实于原作的前提下,对民间文学素材进行出 土文物式的科学整理、发表,仍属于民间文学。 《诗经· 国风》、格林兄弟《儿童和家庭故事》 吸取民间文学素材,重新改编和再创作,就属于
作家文学。 屈原的《九歌》、郭沫若《凤凰涅槃》
资料1
民间文学是“人民灵魂的忠实、率直和自
第一章
民间文学概述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
一、什么是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民众 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它既民众的 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 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 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 民间文学与现实生活血肉相联 家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是一种世界 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口语 性的文学现象
01民间文学绪论1
![01民间文学绪论1](https://img.taocdn.com/s3/m/c1e0fa926bec0975f465e2af.png)
网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chenyc/index.php 中国民俗网:/mainpage.htm 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民俗学界官方网站之一) / 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chinese/s16_sws/index.html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隶属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俗学官方网站 之二): /
一、民间文学概念
民间文学是一种活的语言艺术,是人民 大众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 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产 、日常生活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 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 特色。
二、民间文学的范围
• (一)体裁 • 1.民间散文作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生活故事、寓言、童话、 笑话) • 2.民间韵文作品:民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 • 3.民间说唱作品:包括民间曲艺和民间小戏。(曲艺又有评书、鼓书 、快板、相声、快书) • (二)创作者: • 1.原始社会:全体社会成员(口头文学); • 2.阶级社会:被统治阶级,主要是农民、手工业工人、近代产业工人 ,以及出生于社会中下层、活动中农村和城市的民间艺人; • 3.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大众。 • (三)民间: • 民间文学出现的空间,其创作、传播者的生活环境。
• 例:华北农谚 • 正月怕暖,二月怕冷,三月怕霜,四月怕风 • 春雨没牛蹄,夫妻两分离。
四、学习目的
• • • • • • • • (一)增强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二)吸取人民的思想和艺术营养 1.思想内容 2.吸取营养 (三)正确认识历史、研究科学的重要资料 1.政治意义 2.历史价值 3.其他学科如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可以从 中摄取资料
五、充分注意民间文学的特点、进行调查和采录工作
《民间文学教案doc》 - 课程名称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教案doc》 - 课程名称民间文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bb7a89270740be1e650e9aa4.png)
《民间文学概论》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间文学的概念、对象和范围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的集体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口头传承与传播,表现广大人民群众集体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确定民间文学范围的准则:(一)民间文学创作者是“人民”集体。
“人民”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的社会阶段它有不同的含义。
(二)在内容上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理想和愿望。
(三)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是人民大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产物。
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包括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包括史诗、叙事诗)、民间曲艺、民间小戏、谚语、谜语、歇后语等口头文学形式。
它的艺术风格简朴明朗、刚健清新,表现手法多为情节章句的重迭、复沓,语句的夸张,固有体例和套话的运用等。
(四)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民间文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广受群众的欢迎。
它常常“不翼而飞”,从古传到今,一直活在人民心中。
在流传过程中,又为广大群众不自觉地加工和锤炼。
第二节学习民间文学的目的和意义(一)保护和继承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二)吸取民间文学丰富的精神食粮和艺术营养(三)深入探讨民间文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四)充分发挥民间文学的多功能价值思考题1、什么是民间文学?2、学习民间文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3、你是否曾听人讲述过令你感动的民间文学作品?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功能和社会价值第一节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一)集体性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是民间文学区别与作家文学的重要标志。
即它是由集体创作、集体加工、集体流传、集体保存,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有的特征。
(二)口头性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包括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两个方面,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书面创作和书面流传的重要特征。
(三)变异性民间文学的另一显著特征是变异性。
变异性主要指民间文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流传,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变异,从而产生异文的现象。
(四)传承性民间文学虽有不断变化的特点,但同时也有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因素使民间文学世代相传递,形成传统,这就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征。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9f2676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7.png)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民间文学同时具有传承性和变异性?①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和变异性基于其口头相传的特点。
②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体现于其众多异文之中,没有异文和变异性,也就没有传承性,民间故事的传承正是藉由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变异而得以实现的。
③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相对于传承性而言的。
民间文学在口头流传,没有固定的版本,作者是大众,任何个人都不拥有其著作权,谁都可以任意改动,故其流传的过程也就是变异的过程。
正是因为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民族中的故事存在着相似性和亲缘性,对其变异性的研究才有意义。
2.民间文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p28-35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正如钟敬文先生所描述的那样,是“两株树上开出来的形状和色香各异的花朵.”A.区别B.联系1、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①题材和思想内容上: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思想内容。
如: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作品深受楚地民歌、神话的影响;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2.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①体裁上②表现手法上比如民间惯用的赋、比、兴、双关等修辞技巧为诗人的诗歌创作所借鉴,讲故事、说书等民间文艺的叙述技巧为小说家所借鉴等等。
如: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汉魏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③语言运用上民间口头语汇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宝库。
民众口语不仅浅显易懂,而且在长期的语言表述活动中,提炼、积累了很多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或高超的艺术性的词语、说法。
如:吉祥语、俗词、俗短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谜语等3.民间文学的范围从体裁上分为三类:①民间散文类:神话,传说,民间故事②民间韵文类:民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③民间说唱:民间曲艺和民间小戏第二章民间故事1.民间故事定义:p65(广义和狭义)2.民间故事的特点和分类:p67①特点:a.泛指性: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往往是模糊的b.贴近生活c.类化性②分类:at分类法除此之外,四大分类:童话(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写实故事、寓言、笑话3.童话 p73①概念:p73②分类:魔法故事和动物故事,以魔法故事为主4.中国主要经典童话的情节类型a.天鹅处女型故事b.田螺姑娘型故事c.灰姑娘型故事d.狗耕田型故事(两兄弟型故事)e.蛇郎型故事f.画中人型故事g.问活佛型故事h.狼外婆型故事i.怪孩子型故事 j.神奇宝物型故事5.童话的艺术特征a.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b.保存着较多的奇异习俗内容6.民间生活故事 p79①定义:p79②特征:内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上没有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幻想7.民间生活故事的常见情节类型a.巧媳妇故事b.长工与地主故事c.婚姻爱情故事d.交友故事e.呆女婿故事f.怕老婆故事g.机智人物故事8.民间笑话和寓言p84A:笑话①定义:p84②特征:一是在内容和表达上巧妙满足搞笑或幽默的原理、技法;二是情节单纯简短,绝不拖沓;三是常用夸张手法突出可笑之处。
民间文学概论课件
![民间文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f7d85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d.png)
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承 方式,主要是通过口耳 相传,代代相传,因此 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 价值
民间文学的特点
民间文学的特点
集体性 传承性
口头性 变异性
地域性 人民性
民间文学的类型
民间文学的类型
故事
故事是民间文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它包括 了各种题材和内容,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 生活故事等。故事往往具有娱乐和教育功能,
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和智慧
歌谣
歌谣是一种以歌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来反映人民的生活 和心声。歌谣的内容广泛,包括爱情歌谣、劳 动歌谣等
谚语
谚语是一种简洁明了的口头表达形式,它通过 精炼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谚 语往往富有哲理和启发性,能够给人以启示和
教益
传说
创新性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
6
间的民间文学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
保护和发展
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 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 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 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
价值和意义
结论
结论
民间文学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价值。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和文 化的载体,也是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的结晶。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当加强对民间文学的研究、保 护和传承工作,让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做出贡献。同时, 我们也应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承中来,让这一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 加璀璨的光辉
结论
1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2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民间文学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81b0fb61a37f111f1855b83.png)
第一章绪论1、识记:民间文学的含义、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它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2、领会: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新发展(试述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在这个多元文化大比拼的时代,每个民族都在努力高扬自己的文化旗帜。
于是,民间文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鲜明的符号,受到了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共同重视。
民间文学可以分成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类型。
原生态民间文学指现在仍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正在逐渐衰亡。
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后,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加广泛。
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语等,它们将不断涌现,恐怕永无枯竭之意。
借助电脑网络、手机、电视宽带等新的传媒技术,服务于民众生活的各种民间文学创作,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3.领会:民间文艺学的性质(谈谈对民间文艺学性质的认识)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民间文艺学则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科学。
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人民大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长诗、歌谣、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但不包括民间工艺美术和民间舞蹈。
从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来看,它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的学科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种类,因此,民间文艺学自然属于文艺学的范畴,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的文艺学,他研究的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中集体创作和传承的口头文学。
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关系密切。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生活文化传承的的学问,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艺学比一般文艺学更需要历史学的帮助。
民间文学和民族学也有很大关系。
民间文学概论1
![民间文学概论1](https://img.taocdn.com/s3/m/c3560e36af45b307e8719753.png)
民间文学第一绪论一、定义1、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
其创作成果(作品)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情操。
2、民间文学主要样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诗史、抒情叙事长诗、民间小戏(戏曲)、谜语、歇后语。
3、民间文学定义的核心--劳动人民口头创作。
4、民间文学的国际统称--Folk-lore(【英】威廉.汤姆斯语)二、进一步理解民间文学的含义民间文学作者-劳动人民为主的某个若干个群体。
民间文学创作方式-口头创作(后加文字记录)。
民间文学流传方式-口耳相传。
民间文学内容上最大特点-反映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艺术情操(直接人民性)。
三、为什么开设和学习《民间文学》课程?1、从历史上的地位看,民间文学是历史事象的记录2、从文学创作起源看,民间文学起了源头和标杆作用3、从作家成长状况看,民间文学是古今中外作家的摇篮和乳娘4、从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目标看,民间文学是学员实践需要的重要内容之一四、民间文学的特征(内容、创作流传、艺术和生态方面)艺术方面(了解):真情。
朴素。
富有音乐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一)内容直接地表现人民自己的思想感情,直接地描写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劳动与社会斗争),并且用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具体表现在:(1) 民间文学是人民生话、历史的全面而生动的形象反映。
(2) 文学是交流感情的工具,感情只能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只有亲身参加劳动、参加人民起义斗争,才能真切而生动地描写它们。
(3) 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史诗、歌谣,都体现了民族精神、人民的道德观念和理想愿望。
所以,我们说民间文学是民族的灵魂。
(4)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创作,在本质上属于先进文化与民主思想的范畴。
(5) 民间文学鲜明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世界观、心灵美和人情美。
(二)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方面特征(基本特征)-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流传性(传承性)、传统性、1. 口头性民间文学与作家创作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口头性,由此又形成了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变异性、流传性、传承性等特性。
自考《民间文学概论》资料
![自考《民间文学概论》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a1dd7c39ec3d5bbfd0a7418.png)
《民间文学概论》资料1.第1题( B ),起源于民间巫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怕的面具表演。
A.秧歌戏B.傩戏C.采茶戏D.道情戏2.第2题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 C )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B.伊阿宋C.挪亚D.宙斯3.第21题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 A )。
A.第三人称叙述体B.第一人称叙述体C.第二人称叙述体?D.自传体4.第22题盘古神话是一个( A )母题。
A.太极图B.人鱼互生C.宇宙卵D.世界末日5.第23题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之为( C )。
A.典型人物形象B.平面人物形象C.箭垛人物形象D.历史人物形象6.第24题在中国关于音乐发明的神话中,发明中国古典乐器之最高代表——琴的是( D )。
A.女娲B.伏羲C.黄帝D.神农7.第29题“尚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 D )。
A.西藏B.新疆C.四川D.云南8.第30题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是出自于( D )。
A.《楚辞》B.《庄子》C.《尚书》D.《山海经》9.第32题《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 D )。
A.幻想故事B.生活故事C.民间笑话D.民间寓言10.第33题“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打夜铁……”属于( C )。
A.仪式歌B.生活歌C.儿歌D.劳动歌11.第34题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 A )。
A.先秦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宋时期12.第35题芬兰人埃利亚斯.伦洛特搜集整理的芬兰民族史诗( A )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A.《卡勒瓦拉》B.《勒俄》C.《伊利亚特》D.《俄索折怒王》13.第41题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 B )。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cf3408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f.png)
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学是指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的文学作品,包括传统的民歌、民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
它是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本文将对民间文学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进行探讨。
一、概念民间文学是指流传于民间的文学作品,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它通过口头传承、口碑宣传的方式广泛流传,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而不断丰富和演变。
民间文学作品通常是由普通大众创作的,包含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二、特点1. 大众性:民间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的创作和欣赏,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了普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情感表达。
它与精英文学相比,更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性。
2. 传统性:民间文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在历史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
它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保留了民族、地域和群体的传统特色。
3. 多样性:民间文学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涵盖了歌谣、故事、传说、谚语等多种表达方式。
不同地域、民族、群体之间的民间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征。
4. 大众化:民间文学通常以口头方式流传,受众范围广泛,可以迎合不同阅读层次和口味偏好的读者。
这也是帮助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社会历史地位1. 价值传递:民间文学是传播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重要途径。
通过传递智慧和经验,民间文学作品能够促进社会和个体的道德思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文化传承:民间文学作为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它可以使后人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自豪自信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3. 价值记录:民间文学记录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奋斗和受苦经历,是对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的生动记录。
它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反思现实,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勇气。
4. 民主表达:民间文学作为人民之声的载体,借助艺术的力量表达人民的渴望和诉求。
它在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社会正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adef10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7e.png)
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学概论目录第一章绪言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三章民间文学的价值第四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第五章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与相互影响第六章神话第七章民间传说第八章民间故事第一章绪言第一节民间文学的概念一、民间文学称谓的由来二、民间文学的概念与范围三、民间文学的体裁分类第二节学习民间文学的目的和意义民间文学称谓的由来民间文学这个名称是由民俗学演变而来的。
最早提出“民间文学”这个概念的是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W·J·Thoms)。
他所说的“民俗学”(Folklore)的意思是“民众智识”(The Learing of the people)。
他说,民俗是“在普通人们中流传的传统信仰、传说及风俗”,包括了“古时候的举止(manners),风俗,仪式(observanees),迷信,民曲(ballade),谚语等等”。
他的这段论述,含有很重的民间文学成份。
后来,英国的班尼(C·S·Burne)在她的《民俗学概论》的专著中又很明确地指出,民俗学的内容包括传袭的信仰(Beliees),习惯(Customs),故事(Stories),歌谣(Songs),俚语(Sayfngs)等流行于民间的文化事象。
很显然,这些文化事象中的许多品类,正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民间文学的样式。
这种理论的提出,引起各国学者的兴趣和关注,使他们各自又作了种种解释。
在美国和前苏联,对“民俗学”一词的研究主要是指口头文学或口头创作,近似于民间文学在我国,“民俗学”一词是1913年由日本传入的。
到“五四”运动时期,则有更多的学者从事“民俗学”的研究,但名称尚未统一,有的叫“民俗学”,有的叫“民间文学”,而“民间文学”的概念在学术界已经逐步明朗化。
1955年,我国创办的《民间文学》发刊词明确指出:“这个刊物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对全国各民族口头文学的搜集、整理,同时促进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我们要用较多的篇幅来刊载各族人民口头创作。
民间文学概要第一章民间文学的范围和特性1...
![民间文学概要第一章民间文学的范围和特性1...](https://img.taocdn.com/s3/m/f0fd5a0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0.png)
民间文学概要第一章民间文学的范围和特性1...民间文学概要第一章民间文学的范围和特性1、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什么?答: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文学形式起源于他之中,历代文学高潮与之有渊源关系;古今中外伟大作家受过民间文学的哺育,这是一条雅俗结合律,外国作家也是如此。
2、民间文学按体裁分为三大类:(1)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故事、寓言、童话(幻想故事)、笑话散文等。
(2)民间诗歌:民歌、民谣、谚语、民间长诗(史诗、故事诗和抒情长诗)、绕口令、谜语等韵文作品。
(3)民间曲艺和戏曲:评书、弹词、快板、快书、相声等。
3、民间文学在内容方面的特性:直接表现了人民性和进步性:首先,与反动文学有根本区别;其次,题材直接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
4、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式上的特点:口头性,流传变异性,传统性,集体性。
人民自己创作的民歌称为第一性的民歌,把作家创作而流传民间的民歌称为第二性的民歌。
第二性的民歌在口头流传并发生变化,群众对他进行了改造,就成了人民集体的创作,所以流传性也是集体性的重要标志。
5、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部份,是和作家文学并行的一种文学,即人民大众的集体口头创作。
用自己最熟悉的传统民间形式创作和流传的文学作品,具有直接的人民性、口头性、流传变异性、传统性、集体性、立体性等特征。
6、划分民间文学的标志:一、必须是劳动人民自己的文学创作,具有直接的人民性。
二、必须是用人民自己最熟悉的传统民间形式创作和流传的文学作品。
7、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主要特点是立体性。
一是民间文学作品在民间口头流传时,产生种种异文。
二是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口传的文学,是与表演性相联系的。
三是民间文学与人民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往往是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
四是民间文学有多功能性、实用性。
五是民间文学有多种科学价值,必须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从社会科学乃至某些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对它进行研究。
第二章民间文学三大社会价值8、民间文学的社会价值:实用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9e23811844769eae009ed4a.png)
1.第1题民间文学为何被称之为“天籁之音”?:答: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的体裁主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特点:①口头: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
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不能使用文字,他们只能用口头语言去构思、表现和传播。
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认识文字,但不少的场合,他们仍然要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
②集体:民间文学作品,是群众的集体创作。
所谓集体创作,既包括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诸方面,更包括整个创作和流传的过程。
有些作品,在不断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无数唱述者的加工、琢磨。
所以,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无法署名。
有一些民间文学作品,经群众中具有优秀才能和丰富经验的歌唱者、说故事人的加工,具有一定的个性,但其个性是能够与广大群众口头创作的集体性融和在一起的。
③变异:由于口头语言的不稳定性,民间文学作品在流传和讲唱的过程中,常常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听众的情绪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变异。
这种特征是上文所述的口头性、集体性所产生和自然的果实。
④传承:民间文学同风俗习惯一样,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
这种群众集体传承的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生命力。
德国16世纪的民间故事《约翰·浮士德博士的一生》不仅在当时深为人们所喜爱),后来也一直在民间流传,成为后世作家创作取材的源泉。
⑤直接的人民性:在衡量文学的价值时,往往提出“人民性”的概念。
在这个意义上,人民的口头创作有它的巨大优越性。
民间文学的作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它的见证人。
具有优越的人民性的民间文学,内容相当广阔,它蕴藏和放射着人民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献身精神等崇高思想和美德。
《民间文学概论》教学提要全
![《民间文学概论》教学提要全](https://img.taocdn.com/s3/m/369782f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d.png)
《民间文学概论》教学提要全第一篇:《民间文学概论》教学提要全《民间文学概论》教学提要关于本课程的教学民间文学,是由广大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和传播的一种语言艺术。
文艺理论(文艺学)是研究各种文艺现象并阐明其基本原理的学科。
民间文艺理论(民间文艺学)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就文学领域而言,有作家文学理论和民间文学理论两大体系,这两个体系,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
前者主要是研究作家书面文学的创作规律,以具体的作家作品为对象;后者主要是研究民间口头文学的创作规律,以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及其有关诸种事象为对象。
由于属“选修课”,成绩是“考查”。
除平时了解到课、听课、讨论发言、提问回答等情况外,就课堂讲授的内容做一次作业;学期末交一篇搜集整理自己家乡的传说故事或民俗风情,或一篇评论指定的民间作品,篇幅2千字左右。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民间文学?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是广大劳动人民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和传播,反映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一种语言艺术。
高尔基指出:民间文学“主要是劳动群众的口头创作”(《给莫琳娜的信》)。
是“从他们自己的劳动经验中抽取出来的知识的总汇。
”(《高尔基文献集》)过去前苏联一直称民间文学为“人民口头创作”。
鲁迅也说:“既有消费者,必有生产者,所以一面有消费者的艺术,一面也有生产者的艺术。
”(《且介亭杂文。
论‚旧形式的采用‛》)民间文学具备一般文学的重要特质,固然是文学,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
其特殊在于,它以人民大众的生活方式而存在,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民族民众传承的生活文化之一。
国际上,对民间文学的研究,从一开始就纳入民俗学的范畴。
威廉。
汤姆斯:民俗是“在普通人们中流传的传统信仰、传说及风俗”,包括了“古时候的举止、风俗、仪式、迷信、民曲、谚语等等。
”(《人类学辞典》,台湾版)这显然是统指所有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民众文化现象,民间文学自然也不例外。
民间文学概论整理(上)
![民间文学概论整理(上)](https://img.taocdn.com/s3/m/483c8b99b9f3f90f76c61b8d.png)
民间文学: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劳动生产、日常生活和思想感想,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一|绪论:民间文学的10个问题一)民间文学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位置英国:人类学、民俗学的发源地;安德鲁·朗《红色童话》19C20C初,旧封建制度解体二)民间文学与全球现代信息社会的关系三)民间文学在21世纪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民间文学:文化输出四)现代民间文学的范围与功能①自我认知的社会重构;②童年文化的提升;③后成年礼的集体过渡;五)民间文学与大学文化六)民间文学与国家文化①国家政治文化的二大成分《为人民服务》(史记)《纪念白求恩》(管子·小匡)《愚公移山》(《列子·汤问》)——“老三篇”故事被毛泽东用来宣传政治理论②现代化文化的历史元素③社会整合的权威武器④国家保护的非遗对象七)民间文学与大众文化民间文学不一定是大众文化:①社会信息渠道②信息文化产业八)民间文学与跨文化交流种类分类:上层文学:文人文学,书面文学,作家文学中层文学:隋唐以来市井文学,市民文学,通俗文学下层文学: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民众文学二、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性质:1集体性:指民间文学集体创作、加工、保存和传播的特征;不同时期:伴随原始劳动生活活动进行—与民间专业艺人独创性统一—社会主义不再具有创作过程:①在一定集体场合进行你一句我一句的集体创作;②集体分工方式;③群众中的某个人或把前人的口头艺术继承下来,或把群众中断片的素材及许多口头作品集中起来加以综合概括形成完整口头艺术成品。
如《说岳》《武松》《杨家将》流传过程:千万个传播者在不同程度上就是创作者,整个民间文学流传过程正是对民间作品进行集体加工的再创作过程。
民间作品即使最初是专业艺人的创作也总是渗透了集体的思想和愿望,代表了群众的美学观点和艺术趣味,不断吸取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匿名性只是由集体性派生出来的标志2口头性:指民间文学在口头上进行创作,通过口耳相传得到加工和传播,并在口头传承中被保存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文学第一绪论一、定义1、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
其创作成果(作品)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情操。
2、民间文学主要样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诗史、抒情叙事长诗、民间小戏(戏曲)、谜语、歇后语。
3、民间文学定义的核心--劳动人民口头创作。
4、民间文学的国际统称--Folk-lore(【英】威廉.汤姆斯语)二、进一步理解民间文学的含义民间文学作者-劳动人民为主的某个若干个群体。
民间文学创作方式-口头创作(后加文字记录)。
民间文学流传方式-口耳相传。
民间文学内容上最大特点-反映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艺术情操(直接人民性)。
三、为什么开设和学习《民间文学》课程?1、从历史上的地位看,民间文学是历史事象的记录2、从文学创作起源看,民间文学起了源头和标杆作用3、从作家成长状况看,民间文学是古今中外作家的摇篮和乳娘4、从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目标看,民间文学是学员实践需要的重要内容之一四、民间文学的特征(内容、创作流传、艺术和生态方面)艺术方面(了解):真情。
朴素。
富有音乐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一)内容直接地表现人民自己的思想感情,直接地描写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劳动与社会斗争),并且用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具体表现在:(1) 民间文学是人民生话、历史的全面而生动的形象反映。
(2) 文学是交流感情的工具,感情只能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只有亲身参加劳动、参加人民起义斗争,才能真切而生动地描写它们。
(3) 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史诗、歌谣,都体现了民族精神、人民的道德观念和理想愿望。
所以,我们说民间文学是民族的灵魂。
(4)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创作,在本质上属于先进文化与民主思想的范畴。
(5) 民间文学鲜明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世界观、心灵美和人情美。
(二)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方面特征(基本特征)-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流传性(传承性)、传统性、1. 口头性民间文学与作家创作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口头性,由此又形成了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变异性、流传性、传承性等特性。
所以民间文学又可以称为"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文学"等等。
(20世纪80年代有过些争论,即民间文学本质特征是口头性还是集体性问题)民间文学的口头性,主要表现为民间文学是口头创作,同时又是口头流传。
社会主义新时期民间文学口头性民间文学是人类最早的语言艺术,过去时代它是人民生活、斗争的武器,而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今天,以至将来相当漫长的时期,口头性仍然不失其本色。
这是因为:1、口头创作最能及时广泛反映人民生活;2、口头创作最容易表达人民心声,可以免遭一些"麻烦";3、口头艺术决定了口头创作永不消失。
2. 集体性作家创作是个人署名的,民间文学是无名氏的集体创作。
集体性表现形式一般合作式和分工式两种。
合作式是同一时间内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或你一段我一段)地凑成一个作品,在劳动或娱乐时,常常有这种集体创作。
分工式是先由一人创作出来,别人觉得很好,跟他学着说或唱,在说唱的过程中加以改动,也就是参加了创作。
3、变异性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由它的口头性和流传性决定的。
变异的范围:内容、情节、结构、语言、表现形式等。
五、社会主义新时期还有没有民间文学创作?为什么?答:1、口头的创作流传比文字的创作轻便、方便得多2、识字的人能创作文学作品占少数,所以还要靠口头创作,口头创作只要语言还存在,那么民间文学创作就一直存在。
第三章民间故事一、民间故事的定义广义----的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和生活故事、幻想故事、寓言、笑话等。
即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所有虚构、假想的散文形式作品。
狭义-----的民间故事,指除神话和传说之外的那些民间口头叙事作品,主要是民间日常生活故事(亦称民间写实故事)、民间幻想故事(童话)、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
二、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民间故事成熟的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民间故事的各种题材、体裁和风格获得了多样化的发展。
三、民间寓言寓言定义:是民众集体传承的带有明显教训意义,富含哲理的小故事与民间笑话比,篇幅短小,富含哲理,不在于搞笑(1)按讲述的目的来说,民间寓言主要有讽刺寓言、劝诫寓言、恢谐寓言几类。
(2)从寓言内容的角度来说,寓言则可大略分为道德寓言、生活寓言和自然哲理寓言三大类。
道德寓言是民间流传的、反映集体道德观,对违反道德的现象进行劝诫的小故事。
(3)寓言的艺术持征-个寓言必须具备两条最基本的要素:一是有故事情节,一是有比喻寄托,言在此而意在彼。
另外,民间寓言篇幅短小,易记易用,特别容易流传。
四、民间故事总的艺术特点1.背景模糊化(时间和空间的混沌化)2.人物典型化(体现同类人物的共性)3.情节程式化(逻辑审美的一致性)4.风格理想化(完美,带有预见性)5.语言白描化("铺陈其事"、"直抒胸臆")第四章神话--------(民间文学散文之祖)一、神话的概念神话是远古时代劳动人民为征服和支配自然力,借助想象而创作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有关神的故事。
二、神话的性质* 在神话流传的历史上,它往往成为一种文学体裁。
从文学角度看,神话的各种叙述要素(人物、情节)都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如神话的主人公是神或半人半神、半人半兽,现实中是没有的;又如神话的情节讲到天上、海底......是人不可能做到的。
三、神话与民间传说的区别:相同点:作者、创作流传方式、具有幻想性不同点:幻想程度有别、形象有别四、神话的思维--野性思维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野性的思维》和《图腾制度》认为人类思维就处于一种野性的状态,古代宗教、神话和现代的艺术创作都是野性思维的产物。
人类思维在驯化与野性之间,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徘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神话。
五、神话的分类图(一)世界神话的三大分支世界神话可以分为三大分支:第一是史前文化和当代未开化民族中的所谓"原始神话"。
第二是中国、印度的"东方神话"。
第三是古希腊、古罗马和北欧的"西方神话"。
(二)中国神话的分类及其内容* 1.宇宙起源神话* 2.人类起源神话* 3."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 4.族群起源神话* 5.文化发明神话* 6.战争神话※钟敬文先生的两类分法--自然神话与英雄神话六、神话的思想和社会基础万物有灵论/有神论思想基础1.人类与世界,人类与社会关系的复杂造成了神化思想的复杂2.许多神话是人类最初认识大自然的结果,是人类对于大自然的解释3.人类为了生存和幸福,渴望战胜大自然,控制大自然。
限于人类自身力量的渺小,她们幻想了大量的神灵和半人神的英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一)社会基础一是原始社会的集体生活和劳动促成勇敢刚强和技艺超群人物的产生。
(原始社会的集体性) 二是劳动所得有限及产品的平均分配促使人们有诸多的幻想和渴望。
(产品的分类和平均)三是部落战争指挥者的神化。
(战争)七、神话的艺术魅力1.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神和半人半神)是超自然的他们或身躯伟岸、或神通广人,以整个世界甚至宇宙为舞台来建立自己的勋业。
这在其他文学体栽中是难以见到的。
2. 神话的艺术想象是奇特、瑰丽的3. 神话代表了原始时代的最高艺术成就。
八、神话理论简介(一)自然神话学派代表人:奥维德、马克斯.缪勒主要观点:该学派把神话中的人物、情节解释为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或者象征性描述。
(二)仪式学派代表人:罗伯森.史密斯主要观点:神化是伴随着宗教仪式而叙述的故事(三)心理分析学派代表人:弗洛伊德主要观点:神话是投射到外部世界的心理。
是一种受到压抑的无意识。
九、神话的审美价值(钟本182)1、神话展示了人类童年的英雄气概和美好品德。
2、神话中积极的想象成为后世人浪漫主义创作的源头。
第五章民间传说一、什么是传说传说(民间传说)是与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某一地方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传奇性故事。
换言之,传说总是与某样真实的东西有某点关联,不是直接的关联就是间接的关联:不是与某个历史人物有关就是与某个历史事件有关;不是与某个风物存在有关就是与某种社会习俗有关。
若某个故事与上述四类真实的东西均无丝毫的关系,这个故事就只能叫"生活故事",而不能叫"传说"。
(分别举例说明)二、民间传说和神话、民间故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即有某些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1.民间传说与神话相同点:作者、创作流传方式、具有幻想性...不同点:幻想程度有别:形象有别......2、民间传说与生活故事相同点:作者(歌颂劳动人民)、创作流传方式(口头相传)、人物形象、感情色彩有共同点......不同点:题材有别--传说多反映某中历史事件或人物、风物、习俗;故事反映的是一般的生活现象......三、民间传说的特征1.叙述方式的可信性2.情节的传奇性和模式性3.传说的区域性与传说圈4.解释的虚拟性与多样性第六章歌谣一、歌谣的含义歌谣是民歌和民谣的合称,是民间文学中可以歌词和吟诵的韵语。
歌谣是民众唱诵的诗。
二、我国歌谣发展明清是七言民歌及杂言民歌发展传播的重要时期。
三、歌谣的分类1.劳动歌2时政歌3仪式歌 4 生活歌四、歌谣的总特点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三味,三度,三变,三法,三语,三式)三味:生活气息味,清新情调味。
手法语言韵味三度:思想高度,生活深度,技巧精度三变:变意,变形,变韵三法: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三语:密语,复语,关语三式:叙事方式,抒情方式,叙事与抒情结合方式五、几种较特殊形式的歌谣及其特点(一)汉族的信天游和爬山歌信天游:流行于我国陕北地区。
两句为一首:用字自由;地方性强;惯用叠音字。
爬山歌:流行于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
形式上与信天游相近都是两句为一首,用字也比较自由,但句子比信天游更长,衬字比较多。
(二)壮族勒脚歌勒脚,即复沓,回环。
勒脚歌的句式,一般有五言句、七言句、五三五言句、七三七言句等;按行数可分为六行、八行、十二行、十八行、三十六行、七十二行。
常见的勒脚歌为八行和十二行。
(三)彝族五柱歌和羊情带(四)畲族的字歌和字谜歌(五)瑶族的九九歌六、歌谣对诗人创作的影响李白韦其麟、屈原曹操。
李季第七章谚语、歇后语(语言与文学性质兼备)一、谚语* 谚语是口头讲说的具有深刻含义的定型化语句。
* 谚语与民谣两点区别:两点区别:(1)篇幅上,谚语比民谣的篇幅更为短小;(2)内容上,谚语属经验性哲理性,因而流传时间更长;民谣带有时代性、背景性,流传时代有限。
二、谚语的特点意味深长(道理深刻丰富耐人寻味)表述巧妙(常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形式精练(用词精当,语句简短)三、谚语的类型、内容与立体性1.讽颂谚:(1)歌颂、赞扬的;(2)暴露、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