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方式设问有新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一种方式设问有新意

摘要:各种方式的设问有很多,设问方式的选择,是否适合课程及授课对象。手工艺课,学生容易急于动手做,无心听讲。课堂上巧妙地安排三个设问,让学生知道纸的折和剪的技巧是很重要的。选择“设陷”方式进行设问,实践证明这种设问方式的改变,在课堂教学最为重要的“学”的环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设问方式;“设陷”;被动提问;对称式;有益尝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巧妙设问,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设问的目的是引起思考和注意。中学生在工艺美术实践课中,常常是不太愿意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还没讲到重点和难点及解决方法,就急于动手去做练习。那么,学生的这一习惯在一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采取怎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引起注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于是,我就想到了设问方式。下面是我根据初中美术课程中,民间艺术内容改编的《对称式民间剪纸》这节课,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独特的一门手工艺术。借助剪刀、刻刀等工具,利用各种颜色纸为材料,通过折、剪、刻的方式来完成作品。一般表现的题材为复杂的传统人物、花草、动物等图案,有具像和抽象1的表现形式。由于剪纸艺术所用到的工具和材料多样,工艺讲求技巧,作品要求剪纸图案相连接。面对我们现在初中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习惯,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来完成,难度很大。

于是我就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繁杂的重复、对称图案,用学生常见,而且易理解的结构重复又对称的文字形图案来教学。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急切地动手做,而无心听讲,我巧妙地安排了三个设问。以下是我的三个设问在这一节课中的实践:

一、以播放对称、重复的建筑图片引入课题——“对称式”剪纸,以简单的“五角星”为图案,让学生找出五条对称轴启发学生利用对称轴折纸,然后简单地用剪刀按纸的斜度剪一刀,即可剪出一个工整的五角星,学生的兴趣就立刻被调动起来。学生在试着折纸、剪纸后,就会立刻提出问题:“老师,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来的五星角是大锐角,有的同学剪出来的是很小的锐角。”这一问,正是我要向学生提出的,引导他们要注意的一个问题:“下剪刀时的倾斜度决定角度的大与小。”并示范剪出两种不同大小角的五角星来。让学生知道剪的技巧是很重要的,细节决定成败。

二、接着观看我设计的各式各样双喜“囍”的对称图,让学生去寻找结构重复、对称的部分,从纵、横两个方向看有几处再引导学生去折纸,选择左、右方向剪纸,注意图案的形形相连。然后让学生按我已剪好的示范图形,简单地剪出四个缺口来。学生剪出字形后打开,有的高兴地说:“我简单的剪几下,就可以剪出笔画繁多的双喜来,效率真高!”;有的则说:“我剪出来的字形是分成两半的,脱节的,笔画不相连的”;有的还说:“双喜的下

面两个口字下方出现了多一横”。我立刻向学生讲解:这是要求我们要注意折纸和剪纸的两个问题的。这两个问题会出现三种情形。原因有:一、剪出来是漂亮的双喜,就是按对称的形式折纸,并注意按折纸后的可打开方向进行剪纸的;二、剪出来的字形是分成两半的、不相连的,是在剪纸的时候方向搞错了,应该理解笔画结构在哪些地方是相连的,哪些地方是不相连的。相连的地方是在折纸打不开的闭口方向,反之则在打的开的开口方向;三、双“喜喜”字下方的两个口出现多一横,问题就出在折纸方面,“喜”字下方的“口”字与上方中间的“口”是对称的,对称轴是两个口之间的一横,从下方向上折纸时,不能超出上方的“土”字的位置,超出了就会与“土”下方的一横同时剪出来,这样,也就在口字的下方多了一横。学生在实践中提出的这些疑惑,是我用“设陷”方式所引出来的,解决了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被动地注意折纸和剪纸的方向问题了。

三、再接下来是给学生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对这个工整的双喜进行美化和装饰,把它变成美丽的图案

在学生对双喜进行美化装饰实践后,我把我的对双喜进行美化装饰后的图案,与学生的对双喜进行美化装饰后的图案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化装饰的手法与老师不同,从而让学生认识:字的装饰变化,主要是寻找字形结构中,可以在不影响原型而进行变化的地方,用夸张、变形、添加的手法来完成。然后让学生

找出并画在黑板上,给其他同学参考和讨论,最后是我给学生放结构变化的图片,并讲解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外部结构的添加变化,以达到华丽的效果。这一“设陷”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字的装饰,应以结构变化为主,使之变化后的图案仍能看出字的原型。

以上是我在这节课上的三处设问,意在提示学生要注意以上这三个方面的学习难点。如果我在课堂上直接讲授这几方面的难点,按现在中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习惯,耐心去听讲的人是较少的,只有在他们遇到以上三个方面的疑问,想要解决问题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人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解。这时我的讲解就变得非常有效果,学生会很专心地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去折纸和剪纸。而第三个问题的设问是有意识地让学生拓展想象空间。学生大胆地想象与表现,可以引起同学之间的争论,老师起到引导作用。教师的方法创作的双喜图案与学生的方法创作的图案放到一起,给学生观察和分析,学生就会拿自己的创作方法来与老师的作比较,是在对比中起到提示的作用,从而达到学习方向上的正确性引导。

以上是一节改变设问方式的课堂实验,我认为,从学生学的角度上去看,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以上三个设问,既然我们现阶段学生喜欢在工艺课中急于动手实践,就可以先让学生陷入有可能出现错误的方面去,以提醒学生应该注意在折纸、剪纸技巧上的细节问题。比在课堂上直接给学生讲授,效果会更佳。因为学生不能达

到他想要的效果时,就会主动地对老师发问。这里的前提条件:老师的示范对学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老师(下转第72版)(上接第71版)在后面的讲授就会变得较为有效。这种方式的设问或许会浪费一点时间,但是,与直接设问相比,面对我们现阶段的学生,只能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变,以达到课堂设计要求的理想学习效果。或者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地培养学生耐心听讲和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两者相比之下,我想,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容易。我选择“设陷”方式进行设问,实践证明这种设问方式的改变,在课堂教学最为重要的“学”环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无定法,也没有教学中的某一种方式是可以无条件复制的。在中学美术工艺制作课中,换一种方式设问——“设陷”方式设问,或许有收获。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坪地

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