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过程中的8个要素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听课记录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听课记录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听课记录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就是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稳步自学、沦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自学,维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介绍与心智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育较好的自学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交流的能力;构成尊重事实、乐意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介绍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备技术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索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具体如下:①察觉与叙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察觉、产生和描述Seiches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行掌控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做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册科学涵盖五个单元,共19课,涵盖了18个主要概念的原产: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就是一种常用而关键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边线、快慢和方向去叙述。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相同表现形式。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植物能够适应环境,可以生产和以获取养分去保持自身的存活。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科学探究知识点总结

科学探究知识点总结

一、科学探究概述科学探究是指通过自然科学原理和方法,利用科学知识、科学工具和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和实践的过程。

科学探究具有探究性、实践性和合作性,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

科学探究通过问问题、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科学探究的要素1.问题: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是问题,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科学探究的问题应该具有可探究性和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兴趣。

2.假设:假设是对问题的初步猜想或预测,能够指导实验的设计和数据的收集。

科学探究要求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3.实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设计并进行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科学探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4.观察和记录:观察是指通过实验观察现象的变化,记录是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详细记录。

科学探究要求学生具有仔细观察和详细记录的能力,能够有效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为后续数据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提供依据。

5.分析和结论:在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通过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科学探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得出科学的结论。

6.沟通和合作:科学探究注重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相互交流、讨论和合作,互相促进,共同解决问题。

三、科学探究的技能1.提出问题和假设:学生能够独立提出问题和假设,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提出合理的假设。

2.设计实验:学生能够根据问题和假设,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法和步骤,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3.进行实验: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实验材料和设备,进行实验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4.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科学结论。

知识点包——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知识点包——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一、知识点名称——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二、知识点详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一般分为以下八个连续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

各环节具体如下:1.提出问题:通过创设情景提出供探究的问题,或者直接给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2.猜想与假设: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的可能出现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并经过讨论、思考作出初步的论证.3.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根据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同时包括选择仪器、试剂等等.4.进行实验:按实验正确的步骤,细心规范地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7.反思与评价:主要是要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用口头或书面等方式表达探究过程的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在实验方案、现象、解释等方面与他人存在不同之处时,能与他人进行讨论,不断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8.拓展与迁移:将自己经过辛辛苦苦、快快乐乐地科学探究出的实验结论,不断地发扬光大,拓展开来,进而将其迁移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当然,它也有可能是就刚才探究中的某些问题,或者是衍生出来的问题,进行继续科学的探究过程.三、强化训练【典型例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探究过程包括以下四步:①提出问题、②得出结论、③设计和进行实验、④做出假设.下列选项排序正确的是()A.①④③②B.④①③②C.①④②③D.③④①②【答案】A【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故探究过程中的四步排序应为①提出问题→④做出假设→③设计和进行实验→②得出结论。

【解题方法点拨】【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说明的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一定完全参照上述的顺序(或环节)进行,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但是,针对每一个环节时都细心地进行,切不可粗枝大叶.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1.提出问题时,要先分析好问题情景,所提的问题不可太大,且要有探究的价值和必要性,并方便设计和探究. 2.猜想与假设时,可以对的也可以是错的,但不管是哪一种都必须要合乎题意,有利于方案的设计,不能信口开河.有时可以参考已经给出猜想,结合题中的有关信息,进行类比推断.3.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时,要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结果,对实验进行周密的计划(或设计方案).还要注意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紧扣提出的猜想,选用的实验用品要恰当,实验方案理论正确、操作简单可行、安全环保、经济合算等等. 4.进行实验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且,要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为收集证据而打好基础.6.解释与结论,可以采用逻辑推理法、归纳和演绎法等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细致地分析、推断和总结.并且,得出的结论一定是对猜想的判定.7.反思与评价时,一般是对实验方案的优劣、实验操作的合理性、得出的结论等方面的反思与评价.需要注意的是阐述时,要用准确、规范、精炼的化学语言.8.拓展与迁移时,对于直接应用上面得出的结论解释其它相关联的问题,可以顺着原来的思路和经验,顺藤摸瓜地推断;对于为了进一步补充说明上面猜想等环节中(或者外)的某些疑惑,可以采用类比法,结合刚才探究时的逻辑推理,进一步分析解决;对于探究衍生出来的问题,可以再按照科学探究各个环节,运用恰当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接着进行科学探究便是。

谈谈物理学中的“科学探究”

谈谈物理学中的“科学探究”

谈谈物理学中的“科学探究”作者:庞小玲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2年第12期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的一种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初学物理的学生而言,生活中遇到的许多现象都是新奇而有趣的,因此把这些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就会得到惊奇的答案。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七要素是:(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4)分析与收集数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下面依次解读这些要素。

一、提出问题物理学科的特点是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教师要创设情景,让学生知道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1.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

例如,学习《物态变化》后,知道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因此,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然后解释发现天气预报中除了报天气状况是晴朗或是多云或是有雨外,还会通报什么呢?同学们由此可以提出:温度是什么?温度又如何测量?对于温度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实践、探究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拓展知识面,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从实验中发现问题。

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手段。

例如,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媒介,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探究,可以通过同学们唱歌、敲击鼓面等,引导学生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各种不同的声音为什么一听就可以区分呢……总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能提出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二、猜想和假设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即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大胆猜想。

1.创设含有丰富信息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知道猜什么在问题情景创设过程中,应注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创设的情景应符合客观事实,要有启示性、暗示性、引导性,这样学生在猜想时就有一定的方向性,避免了毫无边际的猜想和假设。

科学探究式教学与科学过程技能八个环节

科学探究式教学与科学过程技能八个环节

科学探究式教学与科学过程技能第一讲科学探究式教学在我国目前的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倡运用探究式科学教学方法学习科学,为了有效地贯彻和落实探究式科学教学的理念,本讲从三个角度谈了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什么是探究、探究的核心要素有哪些、怎样进行探究。

期望能够对有效实施新课程所提倡的探究式科学教学有更深入的思考,并提高我们的科学教学质量。

一、什么是探究探究不仅指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

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教育中,关于“探究”争论问题:探究是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还是科学课程的目标?教育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给我们的启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既要学习探究过程,又要学习科学知识和概念。

科学探究的基石是活动的设计:误区:只会动手做、不会动脑想。

课堂热热闹闹,却陷入了教学的浅薄与贫乏。

二、探究的核心要素在我国目前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科学(3~6年级)(以下称为小学科学)、科学(7~9年级)(以下称为中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的五个课程标准中都提到了科学探究,并对科学探究的过程规定了如下的环节,详细参考表1。

表1 我国义务教育的科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环节的界定环节小学科学中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1 提出问题提出科学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2 猜想与假设进行猜想和假设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作出假设3 制定计划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制定计划制定计划4 观察、实验、制作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进行实验实施计划5 搜集整理信息检验与评价分析与论证收集证据得出结论6 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评估解释与结论表达、交流7 表达与交流交流与合作反思与评价8 表达与交流从表1可以看出,在以上五个课程标准中对于科学探究的环节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但都在6-8个环节之内,对其中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与交流”这五个环节是这五个课程标准中共同提到的。

关于科学探究(课标学习笔记)

关于科学探究(课标学习笔记)

关于科学探究——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学习笔记
1.科学探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过程。

2.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法。

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体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3.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有共同点也有区别。

4.科学探究的形式多种多样。

(1)科学探究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论证、获取并处理
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和交流。

(2)要素不同于环节。

缺少某个环节过程会中断。

科学探究过程的要素
并不需要全有。

例如,质子带正电,但质子(与中子一起)能够聚
集在一起构成原子核。

根据你的推测,原因可能是什么?教师提出
这个问题,学生自然会想:“对呀,同性相斥呀......可能除了库仑斥
力外还存在另一种力,使得质子相互吸引,不然怎么会......”这一小
段师生互动就是科学探究。

因为它具有科学探究的典型要素:提出
问题、猜想与假设、简单的分析,尽管没有得出可靠的结论。

5.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的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

6.教学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也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提出问题的习惯,也就学会了怎样提出问题。

7.科学探究不一定要动手做实验。

有实验属于实验探究,没有实验可以是理论探究。

XXX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三套)

XXX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三套)

XXX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三套)1.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概念,认识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精神,崇尚科学事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以科学实验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批判,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

3.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研究、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属于低年级学段的科学探究目标。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属于高年级学段的科学探究目标。

5.作出假设的目标与要求上,1-2年级的目标与要求是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知识对问题作出假设。

5-6年级是提出有科学依据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合理性。

6.物质科学领域内容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②物质的变化和运动;③物质与能量的关系;④物质的分类;⑤物质的利用;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7.生命科学领域内容的研究,有助于激发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环境、相互依存统一的观点,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

8.科学教师应将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最高准则。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既要关注科学知识,也要关注科学素养的其他成分,注重各方面目标的平衡与协调。

9.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只有通过连贯、系统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才能达成。

10.自评或互评的结果最好不要简单地用表格表达,而是采取多种形式。

11.终结性评价的方法是多样的,包括纸笔考试、实验报告的考试、研究总结汇报等。

12、终结性评价的重点是课程目标的达成,或者说是学生所达到的成果。

13.学科兴趣和学科自信心是推动学生科学研究的内在动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科学探究的要素

科学探究的要素

科学探究的要素
科学探究是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关于自然界情况和现象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检验互相结合的学科活动。

科学探究有四个要素:问题、研究方案、实验和结论。

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问题。

在探究某个现象或现象时,我们应该提出一个问题,该问题应该能够被客观地解决,以及能够满足严格的逻辑分析。

第二步是实施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是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报告的步骤,旨在解答提出的问题,以及分析和解决每个步骤中出现的假设和结论,以得出有效的结论。

第三步是实验。

实验是检验科学假设的唯一手段,是对自然现象和现象的重视。

实验可以使用尽可能大的数据、观点和数据,目的是减少推测和误解,最终得出准确的结论。

最后一步是结论。

根据所收集和分析的数据,能够得出有效的结论,并建议解决问题的措施。

有了有效的结论,科学家可以继续进行更深入地探究,以验证这些结论。

综上所述,科学探究是一个严格按步骤运作的活动,最终的目的是解决特定问题,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只有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以及准确、规范的实验,才能得出可靠、值得信赖的结论。

最新科学探究式教学与科学过程技能八个环节

最新科学探究式教学与科学过程技能八个环节

科学探究式教学与科学过程技能第一讲科学探究式教学在我国目前的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倡运用探究式科学教学方法学习科学,为了有效地贯彻和落实探究式科学教学的理念,本讲从三个角度谈了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什么是探究、探究的核心要素有哪些、怎样进行探究。

期望能够对有效实施新课程所提倡的探究式科学教学有更深入的思考,并提高我们的科学教学质量。

一、什么是探究探究不仅指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

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教育中,关于“探究”争论问题:探究是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还是科学课程的目标?教育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给我们的启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既要学习探究过程,又要学习科学知识和概念。

科学探究的基石是活动的设计:误区:只会动手做、不会动脑想。

课堂热热闹闹,却陷入了教学的浅薄与贫乏。

二、探究的核心要素在我国目前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科学(3~6年级)(以下称为小学科学)、科学(7~9年级)(以下称为中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的五个课程标准中都提到了科学探究,并对科学探究的过程规定了如下的环节,详细参考表1。

表1 我国义务教育的科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环节的界定环节小学科学中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1 提出问题提出科学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2 猜想与假设进行猜想和假设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作出假设3 制定计划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制定计划制定计划4 观察、实验、制作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进行实验实施计划5 搜集整理信息检验与评价分析与论证收集证据得出结论6 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评估解释与结论表达、交流7 表达与交流交流与合作反思与评价8 表达与交流从表1可以看出,在以上五个课程标准中对于科学探究的环节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但都在6-8个环节之内,对其中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与交流”这五个环节是这五个课程标准中共同提到的。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体验化学探究》中考真题 (2)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体验化学探究》中考真题 (2)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一、选择题1.(东平县模拟)进行化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下列因素与化学探究有关的是()①提出合理假设或猜想②设计探究实验步骤③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④合作进行化学实验⑤形成总结性报告.A.①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2.(安溪县模拟)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脱落的无色溶液,要确定它是否为稀硫酸.你认为应该用下列的那一种方法最能获得满意结果()A.调查取证B.上网查资料C.做实验D.组织讨论3.(长春模拟)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A.比较二氧化碳含量B.研究MnO2的催化作用C.区分硬水和软水D.配制氯化钠溶液4.(2015•阳朔县三模)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小雨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A.猜想或假设B.提出问题C.制定计划D.结论5.(安丘市模拟)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例错误的是()选项方法示例A 实验法用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B 分类法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C 归纳法根据稀盐酸、稀硫酸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归纳出酸的通性D 类推法根据金属铝能与稀盐酸反应,推测金属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6.(遵义模拟)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7.(内江模拟)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现象或结论的叙述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罩在烛火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少量白雾,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B.罩在烛火上方的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C.点燃蜡烛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够被点燃,说明白烟是可燃气体COD.燃烧的蜡烛有“流泪”的现象,因为石蜡的熔点低二、填空题8.(威海)用科学方法认识物质获取知识、形成认识需要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观察”“抽象”“演绎”“归纳”“比较”“推理”等是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描述分别运用了以上哪种科学方法?(1)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出现”,运用的是_____________法;“白雾是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小液滴”,运用的是_____________法。

科学探究的7个环节

科学探究的7个环节

科学探究的7个环节
标题,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

1. 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或者假设。

这个问题应该能够被观察、测量和验证。

2. 设计实验,在这一步,科学家会设计一个实验来回答提出的
问题。

实验的设计应该能够排除干扰因素,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3. 收集数据,科学家会进行实验并收集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可
以是定量的,比如测量值,也可以是定性的,比如观察到的现象。

4. 分析数据,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以寻找数据之间的
关联和规律。

科学家可能会使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数据。

5. 得出结论,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科学家可以得出结论,回答
最初提出的问题。

这个结论应该是基于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客观推断。

6. 验证结果,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可重复性。

因此,科学家
通常会尝试重复实验,以验证他们的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

7. 提出新问题,一旦得出结论并验证结果,科学家通常会提出
新的问题或者假设,从而推动科学知识的进一步发展。

以上是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它们构成了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也是科学知识不断进步的重要保证。

2022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模拟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共六套)

2022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模拟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共六套)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模拟测试卷及答案(一)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的课程。

3.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注重()与()的结合、()与()的结合、()与()的结合、()与()的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的能力.4.小学科学应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的意识和()。

5.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四个领域。

从这四个领域中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的18个()。

6、物质科学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增强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好奇心,形成“”的观点,使学生感受到物质科学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初步养成乐于观察、注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7科学教师应知道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与、的关系,正确定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8.教材包括、、和,它们是科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9.科学教师要地使用教材。

这是科学教师的体现,也是科学教师发挥的机会。

10. 是教材的必要组成部分。

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及学生探究活动的,它是将探究式学习方式落实于课堂的基本保证。

11.学具包括观察和实验材料、制作材料及相应的。

学具的设计,应为学生提供手脑并用、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的材料,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载体。

12.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注意资源的、、和。

13.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设计(),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

14.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类比等,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15.小学科学强调()和(),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能力、()的能力、()的能力,以及()的能力等,发展学生的()、()和();重视科学与()的结合、求善求美教育与求真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基本的()和热爱科学的品质。

认识科学探究七要素

认识科学探究七要素

此文件下载后可以自行修改编辑删除认识科学探究七要素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所以学物理就要学会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有七个要素,反映了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经历的基本环节,这七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猜想与假设:首先是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这里的猜想不是胡猜乱想,而是应用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中的事实寻求可能解释的过程,尽管所提出的猜想不一定是最终的科学结论,但对问题成因的猜想仍需要有一定的依据。

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在制定探究计划或设计探究实验之前,必须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知条件,然后运用变量等方法经历设计实验和制订计划的过程,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和假设具体化、程序化。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收集实验数据时要先明确收集信息的内容,知道应该记录的数据和现象;收集数据不局限于实验,还可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公共信息资源,但需要尝试辨别信息的科学性。

●分析与论证:要求学生认识到,不能带着对实验结果的预期来影响对实验数据的描述,而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在对信息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评估: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即对探究的行为和所收集信息的科学性、可靠性有进行评估的愿望,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并注意探究过程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交流与合作:首先要求学生具有准确表述的意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并不完全相同,对信息的处理、分析和解释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学生明确表述自己的观点。

在合作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既能独立思考又能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理解。

科学探究专题

科学探究专题

科学探究专题科学探究包括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的中考题在科学探究方面做的文章不少. 探究性试题可能考查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也可能考查探究过程中的部分环节,考查探究能力的一个或两个方面。

探究题一般通过三种形式给予信息:1.实验现象;2.实验数据;3.图表与图像.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动手实验能力,不断提高自己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1、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始于问题,科学的本质上是一种解题活动,问题是学习的载体。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也是各个探究环节的核心。

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日常现象、物理实验或文字资料等等,发散思维,提出一些有研究意义的问题。

提出问题的关键词一般为: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有什么规律等等.提出问题的方法通常有如下几种:1、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提出问题。

如对于常见的物理现象,一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问:①这个现象发生的条件是什么?②这个现象中有什么规律?③这种现象分为几种情况?④这种现象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应用?2、通过比较不同现象、概念、器材的异同点提出问题。

3、 运用“逆反原理”进行提问。

所谓逆反原理就是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反面去进行研究与提问的方法。

4、运用“美国陆军提问法——5W2H 法”进行提问。

5W2H 法是针对凡事都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和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七个方面的问题。

5W2H 法的七个问题如下:为什么 ;做什么;谁;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怎样;多少 。

例1.如图1所示,一名滑雪运动员正在滑雪比赛,根据图中展现的情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例如:问题:滑雪板底部是光滑的吗?解析:就滑板来说,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 (1)滑板为什么做得薄而长? (2)滑板为什么要做成条形的?(3)滑板的质量很轻吗?就运动员手中的撑杆可以提出下列问题: (1)撑杆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撑杆下端很尖而中间又安装一挡板? 对滑雪运动员身上的装束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 (1)运动员为什么要戴头盔? (2)为什么要戴墨镜?(3)为什么要穿紧身的衣服? (4)为什么身体尽量收缩前倾?【针对性训练】1。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北师八上 第2章 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控制变量法 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北师八上 第2章 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控制变量法 教案

【同步教育信息】本周教学内容:北师八上第2章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控制变量法教案【学习过程】一. 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控制变量法(一)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第一要素:提出问题,其实质就是探究什么。

第二要素:猜想与假设,其实就是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第三要素: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第四要素: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第五要素: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的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从而将实验结论升华为物理概念和规律。

第六要素:评估,就是对探究反思的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方面内容。

第七要素:交流与合作(二)控制变量法:两个以上的因素影响一个变化过程的现象在自然界十分多,在物理学中这种问题则采取控制变量法,也就是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变化,而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考察这个变化的因素与这个变化过程的关系。

【典型例题】例1:阅读并回答问题探究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科学探究都要经历一个基本的过程,下面短文中叙述了小明同学探究灯泡熄灭的原因就经历了这些过程。

阅读短文后,将文中反映探究过程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并在其旁边注明探究步骤的名称。

一天晚上,小明在房间看书,台灯的灯泡突然熄灭了,电灯为什么会熄灭呢?他根据自己以有的一些知识和经验,小明提出了可能引起灯熄灭的原因,可能是小区停电了;可能是自己家的保险丝烧断了;可能是灯丝断了:可能是灯头里的电线与螺丝连接处松了;…究竟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电灯熄灭的呢?需要找有关的证据。

小明首先从玻璃窗观察窗外的情况,发现邻居家中的电灯仍然亮着,路灯也是亮的,于是他判断问题出在家里。

他走到另一个房间,打开开关,电灯亮了,于是他判断家里的保险丝没断,问题可能出在灯泡上。

他拿了一只手电筒,爬上椅子照着灯泡,观察发现灯丝完好,于是他断定问题出在灯头里。

第二天,小明爸爸请来了一位电工师傅,师傅打开灯头,发现灯头里有一根铜丝与螺丝已经断开,铜丝和螺丝都有被烧过的痕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8个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与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一、对科学探究的各要素进行探究1、侧重填写实验报告的探究:(09山东青岛)29.某化学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碱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溶液;小王同学29、方案Ⅰ: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氢氧化钙溶液方案Ⅱ:用试管取约2mL该溶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白色沉淀Ca(OH)2+ CO2== CaCO3↓+ H2O2、侧重反思和评价的探究(09江苏苏州)28.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H+和碱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

请根据以下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用酚酞试液(1)向一锥形瓶中倾倒20g质量分数为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2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用▲的方法(填一操作名称)使其析出。

用酚酞作指示剂可逐滴控制酸、碱溶液反应的量,视觉效果灵敏,操作简便。

【实验2】用pH试纸(2)向一支试管内倒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滴入盐酸,边滴边振荡。

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沾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因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反应进程,需间隔数滴多次检测溶液的pH,所以每使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前,必须进行▲的预处理。

【小结】(3)除了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外,还可用▲(填方法)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28.(1)无(1分)2.9%蒸发结晶(或蒸发) (2)洗净并擦干(全写得1分,不全不给分) (3)测温度变化(或用pH计测试或测反应前后溶液导电性)3、侧重猜想与假设、实验方案设计的探究(09江苏徐洲)45.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1: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请你对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进行分析_______。

实验2: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小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呢?【猜想】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2O2时,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②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猜想】通过查阅资料后,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的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猜想。

猜想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H2O2;猜想B: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另一反应,则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实验l:反应中产生氧气和放出热量,使脱脂棉达到燃烧的条件实验2:猜想: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得出结论】Na2O2+2H2O=2NaOH+H2O2(09浙江金华)33.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丁一种气体。

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

【问题】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猜想】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探究】为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什么,该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并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注: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A试管内装有铁粉,B烧瓶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提供反应所需水蒸气。

(1)该装置中需加热的仪器为▲(填字母)。

(2)图中C装置在实验中起到了安全瓶的作用。

若没有C装置,实验结束时,先熄灭加热设备,再把导管移出水面,这样操作可能会导致▲。

(3)该组同学对所收集的气体进一步实验发现:该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并且能燃烧。

请你通过分析反应物的组成,结合实验现象,判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4)该反应在生成气体的同时,还生成了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则组成黑色固体的元素应该是▲(填元素符号)。

5.(2008年江西省)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了一种气体。

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难道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2)若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选填“b”或“c”)端管口通入;(3)对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同学们有以下猜想: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

(4)请你对猜想二进行探究:(5)其实红热的铁遇到水蒸气,在生成气体的同时,还会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为生成的黑色固体可能是。

(填CO、CO不给分)(4)(5) Fe3O4(或FeO 、FeO与Fe3O4混合也给分,但答Fe2O3、铁的氧化物不给分)二、对教材中出现的探究实验的再探究:1、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探究(09浙江杭州)3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

甲生设计了如图1如示的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

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结束后,打开铁夹,水自动注入集气瓶的直接原因是(2)、乙生也设计了一个如图2所示的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甲类似,只不过用硫粉代替了红磷,并增加了滴管。

要使实验成功,乙在滴管中应加入溶液。

并在反应后滴入,写出该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若空气中氮气也能和红磷反应,能否用该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丙生想利用氧气和某种金属的反应,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他选择利用下列仪器、药品:①带瓶塞的l000ml烧瓶②电子天平(称量精度为0.01克)③酒精灯④某种金属粉末。

他的实验步骤如下:准确称量某种金属粉末的质量(足量),将其放入烧瓶,塞紧瓶塞,放置一段时间后,倒出烧瓶中粉末,并称其质量。

写出丙生的实验思路2、实验室制气体的探究(09成都)3、对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的探究(09烟台)29.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

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

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

(2)对比(或对照等);(3)第一方面:比较MnO 2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

第二方面: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人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MnO 2仍然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化学性质没变)4、对铁锈蚀的探究(09娄底)23.欢欢同学对金属铁的相关知识开展了研究性学习。

由调查结果可知: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 和 (2)她提出了保护金属资源的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防止铁制品锈蚀 B.回收利用废旧铁制品 C.任意开采铁矿石(3) 通过进一步探究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可以比较铁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

23题. 水(或氧气) 氧气(或水) A 、B Fe+CuSO 4 =FeSO 4+Cu 置换(09泰州)29.钢铁、铝合金、铜制品等是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 (1)如图,取一根约10cm 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 、B 、C 三处的变化。

几天后,他们会发现 ▲ 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 ▲ 、 ▲ 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 化学反应的过程。

(2)一同学联想到家里铜制餐具上有一层绿色物质,认为铜在空气中也会生锈。

他们上网查阅资料,知道这种绿色物质的化学成分为Cu 2(OH)2CO 3(铜绿)。

他们从铜绿组成和空气的成分大胆猜测,铜生锈除了与铁生锈条件相同外,还应该有CO 2参加反应。

请写出铜在空气中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 ▲ 。

(3)【查阅资料】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 2(OH)2CO 3,也可以表示成CuCO 3·Cu(OH)2。

与孔雀石相似,还有许多矿物可用x CuCO 3·y Cu(OH)2(x 、y 都是正整数)表示,石青就是其中的一种。

【反思与拓展】①确定步骤1中产生气体成分的实验方法是▲ 。

②根据以上探究,只要测定出参加反应的石青的质量、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和▲ 的质量,就可确定石青的化学式(即确定x、y的值)。

③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很多,如制成不锈钢、在金属表面▲ (任写一种方法)。

29.(1) B O2或氧气H2O或水(2) 2Cu+O2+H2O+CO2 ===Cu2(OH)2CO3(3) CO32-Cu2+黑有水珠①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②水或二氧化碳③涂油、漆等5、对燃烧的条件的探究(09南京)6、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09泰州)28.南宋诗人赵师秀有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中“灯花”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附着在蜡烛芯上的现象。

(1)制造蜡烛的原料是石蜡,石蜡属于▲ (填序号)。

A.无机物B.有机物C.纯净物D.混合物(2)家用石油液化气与石蜡属于同类别物质,欲使其燃烧不产生“灯花”现象的条件是▲ 。

(3)如图是小李同学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的实验装置。

小李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小王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蜡烛蒸汽。

请你参与探究,确定“白烟”成分。

验证小李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 ;支持小王同学猜想的方法是▲ 。

28.(1) D(2) 调节风门,保证有足够的空气或要充分燃烧(3) 让白烟通过无水硫酸铜或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白烟上方将白烟用火柴点燃或将白烟冷却得到白色的蜡状固体7、对书中的重要演示实验的探究(09江苏徐洲)44.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