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地艺术景观中的自然观.

合集下载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大地艺术,指艺术家把自然与人造景观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的艺术品。

它通常是一种短暂的创作行为,艺术家使用自然环境的材料进行构思和实践,使自然场所变为他们的艺术现场。

从生态化视角来看,大地艺术具有内在的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

首先,大地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意义和形式对人类审美经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露天的自然环境下创作,艺术家必须考虑到每一天的光照、风力、地形、声响和观众的距离等因素,而他们的行为与艺术作品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与融合极具代表性。

借助自然材料,艺术家可以创造出具有想象力、独特的形式,这些形式能够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令大众重新审视自然世界,发现自然之美。

另一个内在价值在于,大地艺术作品具有极强的生态意义,艺术家使用大自然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创作,不仅能够降低环境污染,更能与自然的独特形式和功能体现无限的创造力。

同时,艺术家通过创造有机的材料,将人造和自然的界限淡化,从而唤起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崇敬和认识。

大地艺术作品所体现的自然生态系统极具生态灵感,对人类的环境意识参与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鼓励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也可以使公众关注环保、可持续性、自然资源等问题,在艺术作品的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加强公众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

这种思想可以提高人的生态意识,促进生态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大地艺术通过各种形式,包括地表和地下的艺术和景观、动态和静态的图像、声音、文学和表演,使自然与文化之间达到合理的平衡。

它通过直接的物质体验来呼唤人们对大自然的反思,从而引发对社会文化和环境问题的思考,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因此,在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所具有的内在价值之美不仅在于美学,而且在于其生态价值,它会使人类更加关注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加强与自然互动的意识,形成对自然环境的理性、客观、创造性的认识。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呈现出一种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方式,被赋予了独特的内在价值之美。

本文将探讨大地艺术在生态化视角下具备的一些内在价值。

大地艺术通过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大地艺术主张以最小的干扰方式介入自然,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能够与自然一同变化的艺术作品。

这种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方式不仅减少了对自然的破坏,也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感知和体验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这种和谐共生的理念有助于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进而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大地艺术在生态化视角下展现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大地艺术作品往往倾向于采用自然材料,遵循自然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原则。

使用可再生的植物材料来构建艺术作品,通过自然的生长和腐败过程来实现艺术作品的变化。

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体现了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对生态系统的尊重,与现代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契合。

大地艺术也鼓励观众思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并提供了一种以环境为中心的审美体验。

大地艺术在生态化视角下强调艺术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互动。

大地艺术作品常常将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艺术品。

通过将自然元素纳入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使得作品能够与自然环境共同发展和演变。

观众在欣赏大地艺术作品时,也能够感受到自然元素的力量和美丽,与自然进行一种身心灵的交流。

大地艺术在生态化视角下呈现出一种地方性和社区性的特征。

大地艺术常常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创作,并与当地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相互交织。

这种地方性和社区性的特征使得大地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通过与当地居民、社区组织以及自然环境的合作,大地艺术能够激发社区的活力,促进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

大地艺术对风景园林设计影响浅析

大地艺术对风景园林设计影响浅析

关键词:现代风景园林;大地艺术;艺术化0引言近年来,我国园林景观行业发展迅速,国内外艺术理念也逐渐应用到国内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大地艺术便是典型代表之一。

本文对大地艺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更好地开展基于大地艺术的园林设计实践。

1大地艺术影响分析1.1提升对自然的重视大地艺术能够将艺术与自然深入融合,为实现这种融合,艺术家需要在大自然中进行大地艺术的构造,大地艺术的材料来源于大自然,这使得大地艺术景观的观赏需要人们走到室外,在紧密联系自然与艺术的同时,大地艺术强化了人与自然的沟通,这也是大地艺术能够激发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原因。

随着大地艺术的快速发展,基于工业废弃地的大地艺术创造大量涌现,艺术家通过这类创作实现了对环境、生态、工业等问题的关注[1]。

通过对工业废弃地的利用,艺术家能够开展独特的大地艺术创作,这种创作带来的干扰较小,主要聚焦于恢复和重建工业废弃地的生态环境,艺术与环境的融合能够通过大地艺术打造具有震撼力的园林景观,赋予工业废弃地景观价值。

在大地艺术影响下,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对自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很多基于工业废弃地建设的园林工程因此涌现,设计师在具体设计中通常会同时引入“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充分利用废弃的各类用地,结合大地艺术的设计发掘其艺术价值,这种设计不仅能够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提升园林生态功能等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2]。

1.2关注景观蕴含的价值随着近年来大地艺术影响力的日渐扩大,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对景观的认识开始出现变化,景观不单单表现美的层面,同时正逐步成为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无法完全脱离土地。

作为人与自然的产物,现代风景园林景观同时包含人类智慧和自然精华,直接关联着人与自然。

通过结合现代风景园林景观与大地艺术,更多人能够参与到对景观的欣赏中,其艺术真谛也能够更好地得到传达。

大地艺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自然、工业、农耕、宇宙的理解日渐加深,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对生态、思想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升。

幼儿园大地艺术奇观:自然之美展示方案

幼儿园大地艺术奇观:自然之美展示方案

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大地艺术是一种融合自然与艺术的教学方式,通过利用自然材料和环境来创造艺术作品,促进幼儿对自然的感知和理解。

本文将从幼儿园大地艺术的概念和意义入手,结合自然之美展示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探讨如何通过大地艺术展示自然之美,营造令人惊叹的视觉艺术奇观。

一、幼儿园大地艺术的概念和意义1.1 大地艺术的定义大地艺术是一种以自然材料和环境为媒介,将自然与艺术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

它强调艺术与自然的融合,通过创造和展示艺术作品来呈现自然之美。

在幼儿园教育中,大地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教育方式,更是一种促进幼儿发展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1.2 大地艺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意义大地艺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在大地艺术的实践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感知和体验自然,从而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大地艺术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创作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自然中自由地表达和发挥想象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自然之美展示方案的设计和实施2.1 确定展示场地和主题在设计自然之美展示方案时,需要首先确定展示的场地和主题。

可以选择幼儿园的院内或周边自然环境作为展示场地,同时结合季节或特定的自然主题,如春天的花朵、夏日的树叶、秋天的果实等作为展示主题。

2.2 选择适当的自然材料在展示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自然材料来进行艺术创作。

如树叶、花瓣、小石子、枯枝等,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自然材料,幼儿可以进行艺术创作和布置,呈现自然之美的艺术奇观。

2.3 引导幼儿参与创作在展示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引导幼儿参与艺术创作,让他们亲自动手,通过观察和感知自然,选择合适的自然材料,体验创作的乐趣,从而促进幼儿的艺术感知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自然之美展示方案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自然之美展示方案可以成为幼儿园教育中一种富有启发性和意义的教学活动。

通过大地艺术的创作和展示,不仅可以让幼儿近距离感知和理解自然之美,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大地艺术与自然艺术

大地艺术与自然艺术

大地艺术与自然艺术大地艺术关于大地艺术简介 :大地艺术又称"地景艺术"、"土方工程"它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有机的结合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

大地艺术,是“由极少主义艺术的简单,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的。

大地艺术家主张返回自然,以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

他们或在广袤的沙漠上挖坑造型,或移山填海,或垒筑堤岸,活泼溅色遍染荒山。

由于大地艺术家常以挖掘填湮工程形式出现故又有土工方程或地景艺术之称。

”首次“在地作品艺术展”于1968年在美国纽约的杜旺画廊举行。

由此宣告了一种新的现代艺术形态——大地艺术的出现.哲学思想 :大地艺术可以说是中国庄子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具体实践物。

大地艺术家认为,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自然应该没有森严的界线。

在人类的生活时空中,应处处存在着艺术。

大地艺术可以看成是室内装饰作品向户外发展的结果,最早的样式可追溯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英国的斯通享治圆形石柱。

大地艺术的作品都十分关作品的“场所感”,即作品与环境有机结合,通过设计来加强或削弱基地本身的如地形、地质、季节变化等特性,从而引导人们更为深入地感受自然。

大地艺术的特征:地址:正如其别称“siteworks”所暗示的,大地艺术重视艺术品与特定场址之间的紧密联系。

著名的艺术评论家罗萨琳?克劳斯(Rosalind Krauss)在其《扩展域中的雕塑》(Sculpture in the expanded field)一文中指出,现代雕塑的一个特征或者说困境是场址的缺失,而大地艺术则试图将作品根植入特定场址之中,尤其是自然环境之中。

在她所构筑的“扩展域”中,大地艺术作品中包含了“场址构筑”(a site construction)“标识了的场址(marked sites)这样的类型。

通常,大地景观一般是作为艺术品展示的背景——亦即图/ 底关系中的“底”而出现的,这在西方古典绘画和雕塑中尤为突出,比如一般认为直到文艺复兴之前西方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风景画的,大地和之上的风景仅仅是人物等表现对象的背景。

当代“大地艺术”的自然审美省思

当代“大地艺术”的自然审美省思

当代“大地艺术”的自然审美省思在全球化的时代,“自然美学”(the aesthetics of nature)和“环境美学”(the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已成为欧美和中国美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当今欧美的美学试图由此来超越以艺术为探讨中心的“分析美学”主流传统,在中国,美学也在努力发掘本土传统中的审美要素,来共建以“自然”为核心的新美学体系,这似乎都暗示出全球美学(global aesthetics)研究重心的某种转向。

实际上,在美学理论聚焦于自然之前,作为“环境艺术”(Environmental Art)的延伸,“大地艺术”(Land Art, i.e. Earth Art or Earthworks)早就在“审美之维”积极推动了这种思考。

大地艺术是当代欧美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以地表、岩石、土壤等作为艺术创作的原始材料。

该艺术运动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其艺术观念发源地来自于1968年纽约德万博物馆所办的展览和1969年康奈尔大学的Earth Art展。

主要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史密逊(Robert Smithson)、米歇尔·海泽(Michael Heizer)、理查德·朗(Richard Long)、克里斯托(Christo)和珍妮-克劳德(Jeanne-Claude)夫妇、沃尔特·德·玛利亚(Walter de Maria)和丹尼斯·奥本海姆(Dennis Oppenheim)等等。

其中,罗伯特·史密逊还以其观念上的独创性,堪称大地艺术最重要的宣言发布者和美学理论家。

简言之,以“回归于自然”为主旨,大地艺术参与进了“同大地相联的、同污染危机和消费主义过剩相关的生态论争”,从而形成了一种“反工业和反都市的美学潮流”。

但遗憾的是,大地艺术对自然美学的深入推进,却被中西美学探索共同忽视。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大地艺术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背景,利用大地、水、天空及其他自然元素所构成的作品。

它可以是雕塑、绘画、艺术装置等形式,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艺术品。

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境保护大地艺术的创作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艺术家在创作时会尽量使用自然材料或利用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进行创作,因此大地艺术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

艺术家们通过大地艺术的创作,既展示了艺术作品的美感,又示范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引导人们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

2. 融合时代与地域文化大地艺术可以融合时代和地域文化的元素,展现地方文化与大自然融合的美,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

大地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的创造,也是当地环境与文化的反映,它们以独特的方式来记录当地历史和文化。

这些作品可以为人们提供新的审美观念,同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也为我们生活带来一种更加理性的思考方式。

3. 地域现实、美的建构与魅力释放大地艺术旨在将地域现实转化为艺术品,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会充分考虑当地环境、气候、地形以及地域文化等因素,在地域上留下美的痕迹。

通过大地艺术的创作,艺术家们可以通过美来改变现实生活,将千姿百态的自然美景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这些地方更加魅力四射。

4. 鼓励和引导个性化探索大地艺术作品所在的自然场景是丰富多彩的,但每个人对于它的感受和理解都不尽相同。

大地艺术作品的创作方式,注重艺术家对自然环境的感性认知和与自然的互动,这种互动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自由的探索空间,可以根据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去体验和对待艺术作品。

因此,大地艺术不仅展现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而且也鼓励和引导人们进行个性化探索,去寻找自己对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和时代精神的理解。

总之,大地艺术所体现的内在价值之美,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审美理念,是人们呼唤和平、关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投身方式。

幼儿园大地艺术美文:感受自然之美的艺术活动

幼儿园大地艺术美文:感受自然之美的艺术活动

幼儿园大地艺术美文:感受自然之美的艺术活动幼儿园大地艺术美文:感受自然之美的艺术活动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感知能力和生态意识,而幼儿园大地艺术活动作为一种融合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还可以使他们在感受自然之美的过程中培养对环境的关爱和热爱。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上探讨大地艺术活动的意义、方法和效果,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大地艺术活动的概念与意义1. 大地艺术活动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各种材料和工具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

这种活动可以让幼儿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艺术的美丽,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与自然环境的亲密联系。

2. 大地艺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观察、收集、运用自然材料进行艺术创作,让幼儿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从而培养起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大地艺术活动的方法与实践1. 创作自然拼贴:在户外环境中,提供各种自然材料如树叶、花瓣、小石子等,让幼儿自由地选择并粘贴在画布上,进行自然风景的拼贴创作。

2. 土地雕塑:在室外场地,提供土壤和沙子等材料,让幼儿们自由地进行土地雕塑创作,塑造自然景物或抽象作品。

3. 自然色彩绘画:在户外环境中,将自然的颜料如泥土、植物汁涂抹在画布上,或者使用自然材料代替传统的颜料进行绘画创作。

三、大地艺术活动的效果与展望1. 培养创造力:大地艺术活动可以拓展幼儿的艺术表现方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自然中发现艺术之美。

2. 增强环保意识:通过亲身参与大地艺术活动,幼儿能够深刻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丽和宝贵,从而培养起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行动。

3. 提升审美素养:大地艺术活动注重自然材料的运用和自然美的体验,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和对自然之美的感知。

在个人看来,大地艺术活动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认为,幼儿园大地艺术活动应当更加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引导幼儿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体验自然之美并热爱自然,从小培养起艺术品位和环保素养。

谈大地艺术欣赏中的生态审美特点

谈大地艺术欣赏中的生态审美特点

大地艺术所处的 自然环境 , 它不会受 到场所 的限制 , 使 有 的作 品为 了追求一种与 自然大地的壮阔美感 相匹配的美学风 格, 更是大到了令人惊叹 的程度。
面对大地艺术的磅礴 气势 ,人会不 自觉的产生一种被大 地艺术作品所倾 轧、 所压倒的感觉 ,心情不 只是被吸引着 , “ 同 时又不 断地反复地被拒绝 着……不只是含 着积极 的快 乐 , 更
庄 子在《 逍遥游 》 中对 “ ” 游 表述 :若夫乘 天地 之正 , “ 而御 六气 之辩 , 以游无穷者 , 彼且 恶乎待哉 ! ‘ 的精神实质 , … 游” 是
没有任何外在 目的、 随心所欲 、 自由奔放 的精神游历 。正是在 这样 的精神的高度 自由感 中,人们获得一种至美至乐的审美 体验 和生命体验 , 也就是康德美学所揭示 的审美的 自由本质。 同时,游”还是一个本真的人与 自然万物交融相通的生 “ 命体验过程 。 在大地艺术 中 , 人抛开社会历 史赋予他 的一切重 负, 回复为一个简单快适 的生命体 。这时 , 不管是动物 , 植物 ,
用眼睛去看 , 还用耳朵去听 , 用鼻子去 嗅 , 用手指去摸 , 用身体
去触 , 用整个的心灵去感 受。 人在大地艺术作品中的审美 经验
超越了传统艺术“ 观” 静 中对艺术家 的表现手法 、 技巧 、 品逼 作
真程度等形式 因素 的关注 , 而进入一个 更加宏大 、 更加深远 的 境界—— “ 。 游”
还是 荒漠海洋 , 潮汐云雨 , 都被他视 为会 倾听 、 可倾述 的生命 伙伴 。 大地艺术的欣 赏过程 , 就是人作 为 自然生命的一员 与其 他 自然生命平等交 流的对话 过程 , 以人的整个生命去感悟 、 是 体慰其他生命 的过 程 ,是人 与大地嬉 闹游戏的过程 。席 勒指

幼儿园大地艺术乐园:自然与艺术创作活动规划

幼儿园大地艺术乐园:自然与艺术创作活动规划

幼儿园大地艺术乐园:自然与艺术创作活动规划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自然与艺术的融合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自然与艺术的创作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理解。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大地艺术乐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深入探讨自然与艺术创作活动的规划与实施。

二、自然与艺术创作活动的重要性与意义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自然与艺术是两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自然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而艺术则可以让幼儿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大地艺术乐园的规划,就是要将自然与艺术的元素融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中,通过艺术创作活动来感受、认识和表达自然与艺术,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幼儿园大地艺术乐园的规划与实施1. 自然与艺术的空间规划在幼儿园中,应该规划出自然与艺术的空间,如花园、草地、树林等自然环境,并在其中设置艺术创作区域,如绘画墙、泥土雕塑区等。

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艺术创作,同时还能体会到自然的魅力。

2. 自然与艺术的教育活动规划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应该融入更多自然与艺术的元素,如户外绘画、泥土雕塑、植物种植等活动。

可以组织幼儿参观艺术展览、野外探险等活动,让他们在自然与艺术中不断学习和体验。

3. 自然与艺术的教育资源规划在幼儿园的教学资源中,应该增加更多的自然与艺术教具,如植物标本、自然材料、艺术工具等。

这些资源可以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自然与艺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的规划与实施,幼儿园大地艺术乐园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既有自然的环境,又有艺术的氛围,让他们在自然与艺术的融合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未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大地艺术乐园,提高其教育水平和创作活动的质量,让更多的幼儿受益于自然与艺术的教育。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
1. 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大地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和自然互动,彼此感知和响应。

艺术家不强求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破坏,而是根据环境特点和自然材料的属性进行设计和布置,使艺术作品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呈现出一种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的状态。

这种和谐共生的方式,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也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2. 贴近自然的美学体验
大地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主要在于它的自然质朴和朴实无华。

艺术家不使用人工材料和工具,而是利用自然材料和环境来创作作品,将自然材料和环境本身的美学价值发挥到极致。

艺术作品不是单纯为了展示艺术家的想象和技巧,而是将艺术与自然相融合,带给观众一种贴近自然的美学体验。

这种体验不仅独特而深刻,也能够激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之心。

3. 环保意识的提升
总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并不仅仅在于艺术作品本身,更在于艺术作品背后所展现的一种生态化的创作方式和生态保护观念。

这种创作方式和观念不仅能够带给人们独特的艺术体验,还能够激发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浅谈大地艺术景观中的自然观

浅谈大地艺术景观中的自然观

浅谈大地艺术景观中的自然观
郭列侠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09(035)010
【摘要】从大地艺术景观的取材、表现内容以及反映的思想意识等方面,阐述了凝结在大地艺术景观中浓郁而朴素的自然观,指出大地艺术景观创作所诠释的自然情愫,以及被融入的生态理念,给艺术及景观创作带来了新的生机.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郭列侠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3
【相关文献】
1.浅谈艺术景观设计中的景观雕塑 [J], 李蕴
2.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在建筑学中的演进浅谈——以西方建筑的发展变化历程为例 [J], 聂建伟
3.油菜在大地艺术景观中的应用路径——以“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为例 [J], 陈乔
4.浅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传统自然观的变革
——在生存论的视角下 [J], 刘靠山
5.大地伦理视角下密山民间故事中的自然观念与群众创造——以《密山民间故事集成》为例 [J], 张景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地艺术中的超现实构思境象

大地艺术中的超现实构思境象

大地艺术中的超现实构思境象大地艺术源自于20世纪60年代艺术的新潮流,被定义为在大自然和原始环境中创作的艺术形式。

它旨在创造可以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艺术品,使观者与自然环境更加亲近。

现在,大地艺术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超现实主义构思境象而著称,下面我们来谈谈它的几个特点:1. 空间感和体验大地艺术倡导的是与人类及其生态环境和谐的关系,其特点之一是更强调空间感和体验。

艺术家需要通过物理或心理的空间转换,将观众从日常生活的空间转移到自然场地的空间中,使观众不仅大自然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体验和感受的一部分。

2. 超现实主义构思大地艺术强烈突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超现实主义构思,这种构思力求在现实场景中塑造出一个理性和非理性的深度匹配结合的空间,使观众体验到模糊的、异质的、似是而非的现实世界。

采用超现实主义构思,艺术家通过将无生命的大自然元素与创造力和幻想相结合,设计出独特而具有情感化丰富的大地艺术作品。

3. 材料和工艺大地艺术以使用大自然的材料与工艺而著称。

艺术家使用树枝、花、草、叶子、鲜花、汁液等组成的大自然材料来创作属于自然世界的艺术作品。

他们运用自然元素的特定属性,效仿自然现象变化进行创作,简单的物质和手工制作相结合,使作品更具有自然的美感。

4. 环境保护大地艺术不仅只是为了展示艺术作品,它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旨在呼吁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艺术家在进行大地艺术创作时,会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去呈现大自然的美丽,更将环保意识融入其中,通过自然环境的艺术创作来表达对环境的敬重和保护意识。

总之,大地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在创作中追求超现实的境象,让观众体验到与自然亲密的感觉,同时也呼吁人们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大地景观所体现的中西“自然美学”的会通

大地景观所体现的中西“自然美学”的会通

大地景观所体现的中西“自然美学”的会通提要:在周遭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日趋疏远的今天,人与自然的这一课题又重新回到人们思考的范围,重新站在美学、设计与艺术的角度思考自然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可少的。

当代“大地景观”可以被看做是沟通“自然美学”的桥梁。

大地景观设计也需要人们去重新思考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人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与自然相互依存,融为一体,是“人与天地参”的,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有一定的责任。

再次,“自然是最有潜力的材料”。

大地景观设计应尽量去保持自然“原生态”之美,而不是盲目重建“第二自然”。

关键词:大地景观设计;中西传统美学;自然美学一、大地景观与“自然美学”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延伸,研究中西“自然美学”,离不开大地景观作为依托。

大地景观立足于“回归于自然”,它对当下人们的生态观念和自然观念的提高与转变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工业废弃地处理,污染危机和消费主义过剩相关的生态问题有指导意义。

在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无疑具有深远而特殊的意义。

基于这些原因,寻求与自然的对话是每个大地设计师们要探究的话题。

人与大地自然的终极关系,往往从对人类的自我终极关怀这个问题的思考中体现出来,是心灵从物质的、暂时的、形式束缚中得以解脱,统一于大地自然万物之中。

二、大地景观艺术所体现的自然美学1、“天地大美”的亲自然性。

大地景观设计要求艺术活动真正面对自然,使人们从单纯的景观设计真正走向广阔的“天地之际”。

其设计创作的过程,是将大地景观融入“天地之心”。

中国传统道家美学讲究“天地有大美”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与大地景观的的美学取向相呼应。

从道家的观点可以看来,美来源于大自然中。

一切美的研究和发现还要立足于自然的研究。

设计之美是对自然的新的阐述和关注。

而大地景观就是站在自然的角度,审视最朴实的大地之美,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回忆。

纵观日本著名景观设计师长谷川浩已的设计作品,其在《大野健康交流公园》、《名取文化馆》这些作品中,是在真切的表现自然,亲近自然,唤起人们最原始的朴素观念。

大地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创新运用-艺术设计论文-艺术论文

大地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创新运用-艺术设计论文-艺术论文

大地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创新运用-艺术设计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大地艺术的阐述(一)大地艺术的概念大地艺术是利用大地材料、在大地上创造的、有关大地的艺术,①通常与大地有密切关系,是一种以大地为画布,利用大自然的原始材料来创作大体积的艺术实践,像泥土、岩石、水、风、沙等等。

它也常通过艺术的手段改变原有场所的特征,创造出精神化的场所,如有的艺术家会在人烟稀少的地带创作一片独特的新天地,从而表现创作者的思想理念。

它不是对这片场地的简单描绘,而是使人参与其中,感受其中,来达到与大地相融的和谐境界。

(二)大地艺术的起源20 世纪60 年代, 一群来自英国和美国的艺术家,由于架上绘画、摄影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法的局限性,开始思考社会、城市以外的自然,寻找新的艺术出路。

他们以一种批判现代都市商业化和工业文明的姿态,将目光投向城市外,以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运用原始的自然材料,进行新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大地艺术流派。

他们不是简单地通过某种媒质描绘自然、制作风景,而是参与自然的运动中去,力图吻合自然的神秘性和神圣特征,达到与大地水乳交融的和谐境界. 这些艺术家中著名的有迈克尔海泽(Michael Heizer)、罗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瓦尔特德玛丽亚(Wal-ter De Maria)等。

他们的作品被称作大地景观或者大地艺术.大地艺术正式登上艺术舞台是以1968 年10月和1969 年 2 月的两次名为大地艺术的展览为标志,之后便进入黄金时代。

由热爱艺术理论的欧美艺术家领衔用更多的思考来创作大地艺术作品,他们注重对自然的思考,关注自然,诠释自然,以其强健的艺术生命力迅速扩大成广为普及的环境艺术表现形式。

近现代,大地艺术在雕塑和景观的融合方面有着迅速的发展,许多设计师开始研究大地艺术与现代景观之间关系的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实践者开始创作有关大地艺术的景观作品和雕塑作品,大量的大地艺术作品开始在都市涌现出来。

艺术家眼中的自然之美

艺术家眼中的自然之美

艺术家眼中的自然之美自然是艺术家们最灵感的源泉之一,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雕塑,自然都能给予他们无限的创作灵感。

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方式,将自然之美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艺术家眼中,自然之美是多样而丰富的,下面我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艺术家眼中的自然之美。

首先,自然的景色给艺术家们带来了无穷的灵感。

无论是壮丽的山脉、广袤的大海还是宁静的森林,都能让艺术家们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艺术家们将这些景色永久地固定在画布上,让观众能够在任何时候欣赏到这些美景。

他们用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壮丽和细腻,让人们感受到自然之美的独特魅力。

其次,自然界的生物也是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对象。

动物、植物、昆虫等各种生物都有着独特的形态和特征,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创作将这些生物的美丽展现在观众面前。

例如,画家可以用细腻的画笔勾勒出鸟儿的羽毛,雕塑家可以用精湛的技艺塑造出动物的栩栩如生的形象。

通过艺术家的创作,观众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生物,感受到它们的独特之美。

此外,自然的变化也是艺术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四季更替、日出日落、云雾变幻等自然的变化都给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画家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和笔触表现出四季的变化,摄影师可以捕捉到日出日落的美丽瞬间,诗人可以用诗歌表达出云雾变幻的神秘感。

这些变化让艺术家们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无限魅力,也让观众们体验到自然之美的多样性。

最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也是艺术家们所追求的目标。

自然界的一切都有着一种奇妙的和谐与平衡,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出这种和谐的美感。

绘画中的构图、音乐中的旋律、雕塑中的形态都追求着一种平衡与和谐。

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创作,让观众们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希望能够将这种和谐的美感传递给观众。

总之,艺术家眼中的自然之美是多样而丰富的。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去表达自然的美丽,让观众们能够深入地感受到自然之美的独特魅力。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大地艺术,顾名思义,是在自然地貌中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

其创作材料来源于自然,创作过程也是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过程。

生态化视角下的大地艺术,首先体现在其创作理念上。

艺术家们倡导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创作,试图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尊重,传达保护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通过大地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于自然环境的敬畏和敬重,进而引发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保护,呼吁人们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这也是大地艺术的内在美所在。

生态化视角下的大地艺术体现在其创作形式上。

大地艺术创作必须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尊重自然地貌,不破坏环境平衡。

在创作形式上,大地艺术采用的材料一般来自于自然,如土壤、石头、树木等,而且创作的地点也常常位于自然环境中,如沙漠、丘陵、树林等。

大地艺术作品既可以是一座露天雕塑,也可以是一幅地景画,更多的是一种将自然地貌作为艺术材料的创作方式。

这种创作形式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自然美的一种赞颂和呈现。

在大地艺术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地貌的优美与壮观,更能够通过作品感受到自然之美,这也是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所在。

大地艺术作品所展现的是一种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美。

生态化视角下的大地艺术作品往往融入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与地域环境相适应的精神内涵。

艺术家们不再是在空间中进行艺术创作,而是将自己融入到自然之中,与文化相融合,与自然相共生。

通过大地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与文化的融合之美,感受到自然环境中的人文情怀,这也是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所在。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大地艺术,也称为环境艺术或地景艺术,是一种将自然环境作为艺术表现媒介的艺术形式。

大地艺术作品将自然景观作为其表现的主题和材料,并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灵感,将自然环境转化为具有艺术品质和内在价值的艺术作品。

从生态化视角来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地艺术展现了自然环境中的生态美。

大地艺术作品通常都是在具有较强的自然景观特征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土地上创造的,艺术家通常都会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寻找最能与艺术品主题相契合的地点进行创作。

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大地艺术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中的自然之美,更重要的是,艺术家通过创造性地应用自然之美,将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生态系统元素和生态过程转化为具有艺术性的符号和表达,帮助人们认识和欣赏生态美,进一步增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其次,大地艺术展现了自然环境中的文化美。

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存,自然环境的变迁和演化与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息息相关。

在大地艺术作品中,艺术家通过运用当地的自然景观、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将当地的文化特征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创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作品。

同时,艺术作品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代表,通过将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联系在一起,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认识和情感认同,推动了自然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共同发展。

再次,大地艺术展现了自然环境中的社会美。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支撑,自然环境的健康和平稳是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所在。

大地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需要艺术家和当地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更重要的是,艺术作品本身可以成为自然环境保护的推动力量和社会凝聚力量。

通过艺术作品的传播和宣传,可以引导人们关注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度,进而推动自然环境的改善和升华。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的内在价值之美生态化视角下的大地艺术,是指通过自然材料和自然状况来创造艺术品的一种艺术形式。

大地艺术强调与自然的互动和融合,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在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具有以下的内在价值之美。

大地艺术展现了自然的力量和无限的创造力。

自然是一个庞大而强大的系统,其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元素和资源。

大地艺术通过利用自然材料和自然状况,将自然的力量融入艺术创作中,展现了自然的创造力和多样性。

艺术家可以利用沙漠中的沙子创作出宏伟的沙丘艺术品,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大地艺术的创作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与自然互动的过程,艺术家需要去理解和体验自然的力量,从而创造出与自然共鸣的艺术品。

大地艺术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生态化视角下,大地艺术将环境保护和艺术创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艺术家通常会使用天然和可再生的材料,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物质。

大地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注重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艺术家可能会在大地上提取一些资源用于创作,但他们通常会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确保自然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大地艺术,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激发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大地艺术传递了对自然之美的崇敬和赞美。

自然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存在,其中包含了许多我们无法理解的奥秘。

大地艺术通过创造出与自然共鸣的作品,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艺术家可以利用自然的形状、颜色和纹理来创作出独特而美丽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验到自然之美。

大地艺术也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对自然的态度和认识,重新发现自然之美的价值。

生态化视角下的大地艺术,具有自然的力量和创造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自然之美的崇敬和赞美,以及对艺术和创造力的独特理解的内在价值之美。

通过大地艺术,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丽,激发我们对环境保护和艺术创造的关注和热情。

大地艺术——人与自然的浪漫交互

大地艺术——人与自然的浪漫交互

大地艺术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整个欧美世界正兴起着嬉皮士运动、女性主义运动,在这股具有强劲精神力量的思潮裹挟中,艺术行业的风向也在转变。

波普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已经将艺术市场以明目张胆的商业化、商品化姿态填满,艺术品作为资本家装点品味的标签的风气纵横。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艺术家对艺术市场失望,开始反对艺术“无情的商业化”,转向“回归自然”。

因此大地艺术可以称作是一种反抗的艺术类别。

大地艺术把艺术从精英主义的隔离区拉出来,从画廊博物馆等逼仄封闭的空间转移到更为广阔自由的天地。

这其实是一种物极必反的趋势,当呼吸都因金钱的污浊味道而不畅时,如嬉皮士运动和大地艺术这般试图超越尘世的回归运动会自然发生,大概因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需要保持一种发展上的平衡。

大部分大地艺术的作品的第一发生场所在大自然中,不进入画廊,不因此获得回报,唯有一些作品的记录手迹、摄影、资料,或是残留下的些许痕迹如石头碎粒等物品可以进入商业领域,而这些仅供资本家们聊以慰藉的东西在艺术家眼中仅仅是记录与留念,真正发生在自然中的第一现场不可搬运、难以复制,如生长般扎根于自然中。

大地艺术家们喜好使用从大自然中提取的材料,如水、土壤、石头。

受到史前艺术、文明遗址和新石器时代萨满精神的影响,艺术家们将作品暴露于自然中,并让其随着时间与外力的侵蚀逐渐瓦解、消逝,由人为因素形成的作品将重新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在这些作品中处处可见艺术家怀揣着的对古老而巨大的崇高之美的敬仰,他们以创造新时代的人类遗迹的心情将石头搬运、改造,将泥土堆积、重塑,将水引流、迁道……为了创作,大地艺术的艺术家总是到处旅行,他们的作品也常在人迹罕至的偏远之地,观众为了亲眼目睹他们的作品也不得不亲身踏过山川河流,穿过沙漠森林,仿佛受邀赴往一场深处地球核心的奇妙之约。

不同于“逛画廊—买作品”的互动方式,大地艺术的艺术家精心设计了美丽的“陷阱”,将观者引入源于自然、创于人为的大地艺术场域中,让电闪雷鸣轰击耳膜神经的战栗、高原稀薄氧气带来的眩晕、登临绝顶的振奋以沉浸的方式裹挟观者于其中,让观者直面大自然那崇高之美的震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009 6825(2009 10 0035 02浅谈大地艺术景观中的自然观收稿日期 :2008 12 08作者简介 :郭列侠 (1982 , 女 , 硕士 , 助教 , 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 , 江苏徐州 221008郭列侠摘要 :从大地艺术景观的取材、表现内容以及反映的思想意识等方面 , 阐述了凝结在大地艺术景观中浓郁而朴素的自然观 , 指出大地艺术景观创作所诠释的自然情愫 , 以及被融入的生态理念 , 给艺术及景观创作带来了新的生机。

关键词 :大地艺术 , 景观 , 自然中图分类号 :T U 023文献标识码 :A 20世纪 60年代以来 , 艺术家逐渐将艺术创作由画纸转入了大地本身 , 并以此为载体 , 运用原始的自然材料 , 力图实现艺术创作与自然的神秘性和神圣性契合。

他们的作品被称作大地景观或者大地艺术 [1]。

1 大地艺术景观的取材 ! ! ! 对自然的崇尚大地艺术孕育在 20世纪 60年代初期 , 它是当时人们对早期人类文化遗存的兴趣 , 以及以艺术形式对回归自然理念的响应 [2]。

它是一个地理区域内的地形和地面上所有自然景物和人工景物所构成的总体特征 , 既包括岩石、土壤、植被、动物、水体、人工构筑物和人类活动的遗迹 , 也包括其中的气候特征和大气形象 [3]。

天然优美的景物 , 资源丰饶的景地 , 成为许多艺术家创作的源泉。

虽然是艺术创作和大自然的结合 , 但它并不意味着用艺术理念改观自然 , 而是在自然中融入了人的意识 , 使人们重新注意大自然 , 感受大自然 ,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交流。

2 大地艺术景观中的自然表现 2. 1 自然的神秘性著名的包扎大师克里斯多 (J ar acheff Christo 1935 将一些建筑和自然物包裹起来 , 改变大地的面貌 , 作品既新颖又气势恢弘。

他在 1972年 ~1976年制作的∀流动的围篱 #, 是一条长达48km 的白布长墙 , 长墙越过山峦和谷地 , 逶迤起伏 , 最后消失在旧金山的海湾中 , 像一幅优美的图画 (见图 1 。

虽然作品只存在了两个星期 , 但是它的神秘感却令人着迷。

2. 2 自然的形体美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心灵内部对外界的感应 , 自然中的形体美往往比人类试图绞尽脑汁创作的要更美 , 因此 , 有许多大地景观作品吸收了自然给予的启示 , 并加以转化 , 创作出实用与美感结合的作品。

史密斯在大盐湖所作的∀螺旋的码头 #(Spiral Jetty , 是由黑色玄武岩、盐结晶体、泥土、红水 (海藻形成的螺旋形 , 有 1500尺乘15尺 (见图 2 。

虽然码头现在已经看不见了 , 但它所表现的整体的自然美 , 柔美的曲线与环境的关系 , 却在以后的景观小道走上山丘顶部 , 便看到了一片长长的混凝土墙 , 在它们后面便是无垠的蓝蓝大海 , 往右穿过这片墙上的孔洞 , 则是一个由这片长墙与另一等高的弧线墙限定了的狭窄空间。

经由这片墙端部向左转 , 便把人带到了一个长 40m, 宽 30m, 覆满绿荷的椭圆形大水池前。

这时人们尚未发现御堂在何处 , 当人们顺着流线继续沿水池中央的楼梯往下走去 , 顿时柳暗花明 , 一个圆形大厅就在这片静谧的水池下面。

厅内为红色基调 , 当光线由西侧光庭投射进来 , 列柱投下长长的影子 , 大厅充满红光 , 给人们以一种静寂神秘和超凡脱俗的体验。

水御堂成为未来和历史交融的场所 , 山峦与建筑间的一泓清池倒映着环境与建筑物 , 创造出一种虚拟的意象 , 观众可以同时看到虚无和真实 , 领悟禅意 (见图 2 。

日本直岛当代艺术馆二期工程是一座平面呈椭圆形的小旅馆 , 为半地下建筑。

椭圆中间有一个椭圆形的水院 , 通过向地下发掘 , 安藤忠雄创造了类似眼睛形状的作品。

在水院中 , 由于表面张力和椭圆的空间效果 , 所以水的平面看上去并不水平 , 而是略略升起 , 他自己认为这是水的雕塑。

安藤忠雄作品中水体的普遍应用毋庸置疑 , 而且款款恰到好处 , 妙笔生花。

这里水的引入是有目的的 , 是经过理性地分析处理的。

首先水是柔性的 , 它与刚性的混凝土墙体形成互补 , 刚柔并济 , 使得素混凝土建筑不至过于冷峻 ; 其次 , 水是平面的 , 它与建筑体块在空间构形上形成对比 , 使构图更加丰富 , 耐人寻味 ; 再次 , 水是透明的 , 它与混凝土交织在一起 , 虚实相生 ,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寓意深刻。

水这一自然元素的引用 , 说明安藤善于使建筑与自然对话 , 这不过是他使其作品与自然共生的一种手段。

水体与建筑的交融 , 充分体现了安藤的建筑哲学思想和文化继承。

为何使用这种手段 , 或许是安藤忠雄受日本传统弥生文化的影响 , 骨子里自带的 , 是一种气质的体现。

都说安藤的作品颇具地域性 , 很有日本传统味 , 可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甚至找不到具象的日本传统符号。

正所谓大象无形 , 这种境界也正是现代地域建筑创作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 马卫东 . 安藤忠雄作品集 [M ]. 宁波 :宁波出版社 , 2005.[2] 王建国 . 安藤忠雄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1999.[3] 安藤忠雄 . 安藤忠雄论建筑 [M ]. 白林 , 译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3. Analyzed relations of water and building which in Andou Tadao ∃ s constructsCHENG Yan yan LU BingAbstract:Analyzed the architect Andou T adao and his work, summarized his building idea which how to unified the t raditional and modern construction essential factor t. T hroug h the analysis of construct ions shuch as Shuiyutang, water church and so on, deepens people ∃ s under standing of Andou T adao ∃ s constr ucts, and causes the Chinese architects to reconsider how to build the moder n localizatio n constr uction. Key words:w ater , place, modern regional construction创作中被多次实践。

2. 3 自然的客观存在2. 3. 1 对自然现象的模拟大地景观对于自然的崇尚还反映在对于自然现象的模拟 , 包括自然的风雨电雾等天气现象等等 , 它们被设计师用各种手段表现。

正如安藤忠雄所认为 :如果以一种合适的抽象手法对待自然 , 更可以显示其固有的力量 , 远远胜过写实的表达自然 [4]。

1977年 , 艺术家德玛利亚 (W alter De M aria 1935 在新墨西哥州一个荒无人烟而多雷电的山谷区域中创作的名为闪电的原野的作品就是雷电景象的生动体现。

它实际上是借助雷电的力量 , 使这种原野中自然的威力无形中得到扩张 , 使其更逼近人的视野 , 从而达到震撼的效果。

作品由插在地面上的 400根不锈钢柱组成 , 在暴风雨来临时 , 形成奇异的光、电、声效果 , 烘托出这里雄伟的风景 , 高度赞颂了自然现象令人敬畏的力量 (见图 3 。

2. 3. 2 对自然景观的重塑大地景观创作取材可以是任何一个给创作者以心灵感应的现象。

人们对于自然的一种崇尚 , 不仅仅来源于纯自然 , 还包括一切与人类生活相关的以大地为场所的人类活动 , 譬如 , 农业景观。

农业景观是最古老的大地艺术 , 不管是一望无垠的平原农业的平面视觉 , 还是层层叠叠丘陵农业的立体感 , 它们显示出人类与自然融合时的非凡智慧 , 也闪耀着自然的艺术灵光。

2. 3. 3 对自然事物的延伸大地艺术家詹姆斯 %皮尔斯 (James Pierce 在他的历史的花园里有个女性的塑像叫大地女人 (Ear thw oman (1977年 , 是从旧石器时代的维纳斯得到灵感 , 夏至时 , 太阳在她的腿间落下。

1979年 , 在大地女人附近 , 他放置了一条 25m 长的由大鹅卵石组成的蛇行线 , 叫蛇 (Serpent , 是一个多产的象征 [5]。

2. 3. 4 对自然力量的具体化Blacnau Ffestiniog 在 1982年做的题为拱 (A rch 的作品 , 应用的材料是自然状态下的石块 (见图 4 。

自然界的力量是伟大的 , 我们能感受到它超乎想象的存在着。

在这个作品中 , 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自己对来自于自然的力量的感受 , 而且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的展示在人们面前 , 它是处在静止状态下的运动 , 其中透漏出一种宁静状态下强烈的爆发力 , 而这种力量是来自于自然的内部 ,它震撼着每一个敬畏它的心灵。

3 大地景观中的生态意识大地景观作品所用的材料均取自天然而且多样化 , 他们大多会保持材料的自然本质 , 或者加以造形 , 置于艺术作品之中。

然而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 , 所以生态主义就从一种实验或意识变为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因素 , 而艺术的作品 , 意味着具有引人注目的潜质 [6]。

这种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 , 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 [7]。

4 结语大地景观的倡导者及其实践者大都具有多重身份 , 但他们的创作意识都源于他们对于人类、自然以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 , 或者艺术的灵感完全以自然为载体 , 传达出来自于内心的对于自然外界的感应。

这种感应上升为一种感情 , 他们不是置身于自然之外 , 创作之外的 , 而是与之融为一体。

野口勇主张把人融入自然 , 通过自然的眼睛去观察自然。

他认为通过这种观察方法 , 艺术家所创作的雕塑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美丽 [8]。

因此 , 大地景观往往给观赏者一种永恒的 , 难以表达而又难以抗拒的震撼。

参考文献 :[1] 刘聪 . 大地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实践 [J].规划师 , 2005, 21(2 :107 110.[2] 谷泉 . 大地艺木 [J]. 美术观察 , 2001(7 :68 74.[3] 李嘉乐 . 现代风景园林学的内容及其形成过程 [J].中国园林 , 2002(4 :3 6.[4] 常俊丽 , 张鑫磊 . 浅析极简主义园林 [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 2005, 21(1 :93 99.[5] 曹丽娟 . 自然之灵的呼唤 ! ! ! 大地艺术及其代表作品透视 [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 2001.[6] 王向荣 , 林箐 . 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 [J].中国园林 , 2003 (1 :4 11.[7] 王向荣 , 林箐 . 艺术、生态与景观设计 [J]. 建筑创作 , 2003 (7 :30 35.[8] 张丽军 , 谢洁 . 哈普林和野口勇 ! ! ! 美国现代园林中的西方精神和东方精神 [J].规划师 , 2004(11 :109 112.The view of nature in earth art landscapeGUO Lie xiaAbstract:Fr om the selectio n of co ntents, the per for mance content and the reflected thoughts and other aspects, the paper illustr ates the strong and simple view of nature in t he eart h art landscape, po ints out the natural emotions ex plained by thelandscape creation of the earth art and t he blended ecological thoughts and provides the new vitalit y brought by the ar t and landscape creation.Key words:earth art, landscape, na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