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政界人物照片(之三)国民党其他将领头像

合集下载

国民党军衔详解附图

国民党军衔详解附图

国民党军衔详解;附图1931-1949年的1931年4月;国民党政府颁布陆军军官佐及士兵等级表;沿用北洋政府时期的军衔制;衔级和衔称都不变..当时授军衔没有统一的机构;国民政府可以授;总司令部可以授;军事委员会可以授;甚至上级机关或军政长官也可以授..1932年;西北军阀马步芳曾把还在小学读书、只有12岁的儿子马继援;委派为青海省南北边区警备司令部的上校参谋长..更为荒唐的是;上报到南京中央军政部后;竟然给予正式命令;发给了委任状..另外;当时军衔和职务相比;衔高职低的情况比较普遍;军长大都授上将..一些地方军阀;手中不过万把人最多几万人;也自封为上将..1933年;当时蒋介石在一次纪念周上讲话说:“国民党军队同列强相比;战斗力特弱而将官特多;上将都数不清了..”为了整顿军队军衔混乱状况;以适应其军事上的需要;国民政府决定对军衔进行修订..1934年7月和1935年1月;国民政府重新制定了陆、海、空军官制表和士兵等级表..1935年3月;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表;把上将分为第一、第二两级;增设特级上将..整个军衔等级为六等十八级:将官: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军: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海军士兵分八级;称谓与北洋政府时期相同..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佐衔;最初等级设置与北洋政府时期相同;但改变了称谓;即在军官衔的前面冠以专业名称;如“军需少将”、“军医中校”、“军法上尉”等..1934年以后;军佐衔改用新称谓;将级军佐衔统称“监”;校级军佐衔统称“正”;尉级军佐衔统称“佐”..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为适应全面内战的需要;对各级军官的服现役限龄作了大幅度降低:一级上将;62岁;二级上将;60岁;中将;56岁;少将;52岁;上校;46岁;中校;44岁;少校;42岁;上尉;40岁;中尉;38岁;少尉;36岁..这在当时主要军事国家中是比较低的..国民党军队的上将衔;比较复杂..除了分特级、一级、二级三个档次外;还有中将加上将衔和追赠上将几种..特级上将为最高军衔;授予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实际上这一衔级是专为蒋介石而设的..特级上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常服的军衔标志;抗战结束前都是金版领章上缀3颗三角星..抗战以后;常服的军衔标志;由领章改为肩章;二级上将为3颗五角星;一级上将、特级上将分别为4颗星、5颗星..因此;也分别被俗称为“三星上将”、“四星上将”、“五星上将”..也有人是死后才被追赠的;如张自忠、廖磊等;还有人生前死后都为正式晋升二级上将;如钱大钧、罗卓英等..此外;国民政府于1934年12月对驻蒙古、新疆、西康、西藏等地的武职官员;颁行了一种特殊的官衔;共分三等十级;其称谓类似于清末的军官衔称:一等一级称都统、一等二级称副统、一等三级称协统;二等一级称都领、二等二级称副领、二等三级称协领;三等一级称都卫、三等二级称副卫、三等三级称协卫;此外还设有准卫一级..中国的军衔制从清末建立到民国的几次改动;军衔等级中都没有“大元帅”这一级;那么孙中山和蒋介石等人的大元帅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孙中山等人的大元帅并不是军衔;而是职务;是一种权力象征..1917年7月张勋复辟后;孙中山即提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主张..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有130多名议员出席;决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规定军政府设海陆军大元帅一人;元帅二人;均由国会选举产生..大元帅是国家元首兼行政首长;元帅则协助其工作..9月1日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桂系军阀陆荣廷、滇系军阀唐继尧为元帅..10日;孙中山在广州就大元帅职;但陆、唐二人不愿和孙中山合作;分别通电拒受元帅职务..可见;孙中山的大元帅是一种职务;即最高军政长官;其权力相当于实行“总统制”国家的总统;即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而不是军衔..其实;在晚清实行军衔制时;就有陆海军大元帅一职;是由光绪皇帝兼;光绪病逝后;宣统皇帝即位;因他当时才3岁;大元帅之职由其父摄政王载沣兼..而民国时期的大元帅也不止孙中山一人..北洋政府历届元首总统或执政;均兼陆海军大元帅..1924年11月;孙中山督师北上;国民党元老谭延闓、胡汉民在广州先后代理大元帅职..张作霖在北京组织安国军政府;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的大元帅也是一种实际职务名称;其权力相当于实行“内阁制”国家的总统..1934年3月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下;在长春当上了“满洲国”儿皇帝;并兼“满洲国陆海军大元帅”..1937年7月“七七事变”发生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2日;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大元帅;即最高军事统帅..蒋介石是旧中国最后一位大元帅..以上这些大元帅都不是军衔..如蒋介石就任大元帅时;军衔仍为特级上将;直到1975年蒋在台湾去世时;其特级上将的军衔都未曾改变过..。

民国名人老照片(三)北洋总理肖像照

民国名人老照片(三)北洋总理肖像照

民国名人老照片(三)北洋总理肖像照作者:臧伟强来源:《收藏/拍卖》 2014年第4期文、图:臧伟强民国肇造,各种力量相继登上历史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

除了总统的更迭,北洋内阁总理的变换频繁,也是历史风云变动的反映。

一张张老照片收藏的背后,诉说的是既精彩又无奈的岁月旧事。

“民国第一内阁”国务总理1912 年3 月,按《临时约法》的规定,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推荐唐绍仪(1862 - 1938,广东珠海人)为首任国务总理人选,并组织第一届内阁。

唐绍仪为袁世凯多年契友,曾任前清奉天巡抚、邮传部尚书,但他在以清廷全权代表身份进行南北合议时,却与谈判对手伍廷芳等南方革命党往还融洽,组阁前又由蔡元培、黄兴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因而,本属袁系的唐绍仪也博得南方党人的认可。

1912 年4 月1 日,北京政府首届内阁成立。

阁员中,除唐绍仪之外,蔡元培、王宠惠、宋教仁、陈其美(王正廷代理),均为同盟会籍,属南派;赵秉钧、段祺瑞、刘冠雄,为袁世凯亲信,属北派,至于熊希龄、陆徵祥(前期在国外,后期归国)、施肇基,虽非袁的嫡系,但也暂归北派。

国务会议上,北派力主“总统制”,南派力争“责任内阁制”,反对总统全权制的唐绍仪自恃与总统有旧谊,便对诸多事务擅自做主。

5 月,唐绍仪经袁世凯、孙中山同意,直接向利率优惠的比利时华比银行借款一百万英镑。

此举招致“四国银行团”对北京政府的不满,袁世凯则将责任推向唐绍仪,舆论、议员更是百般斥责这位“亡国总理”。

面向袁的漠然态度,懊丧至极的唐绍仪只好亲往四国驻北京公使馆赔礼道歉。

此刻,他已洞悉袁对自己的不信任。

因执意表达国务总理的权力,唐绍仪遂招致袁世凯忌恨。

于是,袁授意内务总长赵秉钧、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对唐予以抵制。

据张国淦所撰《辛亥以后的袁世凯》,赵秉钧从未出席过国务会议,刘冠雄则经常缺席,有关公务他们直接向袁汇报;军界要事,则完全由袁与段祺瑞、王士珍商定;至于外事活动,外交次长蔡廷干按袁的旨意行事,总理唐绍仪、总长陆徵祥更是往往不知。

1948年民国政要“全家福”拍摄轶事

1948年民国政要“全家福”拍摄轶事

1948年民国政要“全家福”拍摄轶事作者:陈宁骏来源:《钟山风雨》2015年第04期1948年5月20日上午10时,蒋介石在国民大会堂正式就任中华民国总统。

其后,蒋介石、李宗仁各自偕夫人,分乘两辆汽车,缓行开往总统府。

11时15分,国民政府各机关首长及文武官员齐集总统府大礼堂内,集体觐贺总统、副总统。

11点40分,总统、副总统夫妇及觐贺官员在总统府子超楼前摄影留念。

这一张照片实际上就是民国政府高级官员在大陆的最后一次“全家福”。

“全家福”拍摄者是谁“全家福”右下方有“光华照相馆摄”的字样,对于拍摄者来说,这也是一种广告宣传。

光华照相馆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御用”照相馆了,位于总统府西边不远的碑亭巷,在南京大大小小20家相馆中“独树一帜”,服务对象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军政要员为主,总统生日、政府会议、官员合影等许多照片均被其“垄断”,以致有人认为“光华”是“官办”的。

光华照相馆有两个老板:钱树滋和王贵逊,钱树滋的侄女钱竞秀嫁给了王贵逊,因此这“光华”也可称得上是家族企业。

“光华”能够揽到如此重要的业务,主要还是因为两位老板通过长时间努力,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

早在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系列结婚照是由中华照相馆拍摄的。

中华照相馆是上海最早的照相馆之一,老板是宋子文的同学。

蒋氏夫妇非常满意,常常照顾相馆的生意,也就认识了当时在中华照相馆里工作的钱树滋和王贵逊。

钱树滋和王贵逊都是勤奋好学之人,随着技术的提高,名气也越来越大。

他俩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翅膀硬了,就想“单飞”开店做老板。

可是二人没有什么积蓄,好在钱树滋的哥哥当时在邮政局是个小头头,出资相助。

光华照相馆终于在南京的石板桥开业,老板是从大上海来的,生意不错。

宋美龄是光华照相馆的常客,也是最好的“广告”,许多高官的太太也都成了“光华”的常客。

“光华”生意好上加好。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开幕,“二号人物”汪精卫在合影时遇刺。

国民党最有权势的17个人,第一无悬念,其他都有谁?

国民党最有权势的17个人,第一无悬念,其他都有谁?

国民党最有权势的17个人,第一无悬念,其他都有谁?1928——1949年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党内最有权势的人都有谁呢?来看看吧。

蒋介石1928年2月,蒋介石被国民党中央推举为军事委员会主席,10月出任国民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

他后来还担任过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总统等要职。

国民政府时代绝大多数时间里,蒋都掌握着党政军大权。

汪精卫汪精卫是国民党元老,是孙中山遗嘱的起草者。

1925年7月汪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后被蒋介石排挤、辞职。

1932年,蒋介石与汪精卫达成合作,共同组建政府,汪精卫担任行政院长、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蒋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汪、蒋分别负责政事、军事。

1938年4月,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党副总裁,12月汪精卫叛逃。

1940年汪出任南京伪政府主席。

胡汉民胡汉民是孙中山的亲信,国民党元老,孙先生外出时,常常由胡汉民代行其职权。

1927年时,胡汉民担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等要职,1928年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

1931年2月蒋介石将胡汉民软禁,导致反蒋派在广州另立中央,与蒋对抗。

最终蒋介石被迫释放胡汉民。

1935年胡汉民被推举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

1936年5月12日胡汉民去世。

孙科孙科是孙中山长子,29岁时即担任广州市市长,深受孙先生重用,长期在国民党中央担任要职。

1927年时,曾担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建设部长等职务。

1932年孙科担任行政院长,1933年出任立法院院长,1948年又出任行政院长。

李宗仁白崇禧李宗仁、白崇禧是国民党桂系的首领,1928年时,桂系控制广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地,兵力达到30万。

但桂系在1929年蒋桂战争中战败,之后桂系实力下降,长期困守广西一地。

抗战时期,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曾经领导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

抗战胜利后,李宗仁担任国民政府北平行辕主任。

1948年李宗仁当选为副总统。

1949年蒋介石下野,李宗仁担任代总统。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

向凤武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一军军长
邱行湘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二零六师师长
郑庭笈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九军军长
廖耀湘中将 国民党第九兵团司令官
黄正诚中将 国民党第一师第一旅旅长
杜建时中将 国民党北宁线护路司令兼天津市市长
宋瑞珂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长
马励武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六师师长
杨天民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15师副师长
姚北辰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15师副师长
郭惠苍少将 国民党第92军21师师长
刘英少将 国民党第3军32师师长
路可贞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3师副师长
李英才少将 国民党第5兵团参谋长
谢代蒸少将 国民党新编第5军195师师长
留光天少将 国民党新编第5军43师师长
郭吉谦少将 国民党第5军副军长、代理军长
司元恺少将 国民党第115军军长
于一凡少将 国民党第12军副军长兼112师师长
刘顺佳少将 国民党第115军副军长
龚时英少将 国民党第70军32师师长
李宝善少将 国民党第77军37师师长
吴家钰少将 国民党第64军156师师长
陈芝芳少将 国民党第115军180师师长
张岚峰中将 国民党国防部保安第三纵队司令
孙殿英中将 国民党新编第四路军总司令
郝鹏举中将 国民党鲁南绥靖区司令兼第四十二路军总司令
孙渡中将 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张绩武中将 国民党津浦路护路司令部司令官
王景宋中将 国民党第三兵团副司令官兼桂中军区司令
莫得洪中将 国民党湘桂黔护路司令部司令官
段霖茂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七师师长
钟彬中将 国民党第十四兵团司令官

中华民国将领

中华民国将领

中华民国将领冯玉祥,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1935年4月2日授予。

朱培德,陆军一级上将,代理参谋总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

1935年4月2日授予。

李宗仁,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中华民国代总统。

1935年4月2日授予。

何应钦,陆军一级上将,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

1935年4月2日授予。

张学良,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剿总”副总司令代理总司令。

1935年4月2日授予。

陈济棠,陆军一级上将,广州绥靖公署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1935年4月2日授予。

唐生智,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首都卫戍司令长官。

1935年4月2日授予。

阎锡山,陆军一级上将,太原绥靖公署主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部长。

1935年4月2日授予。

陈绍宽,海军一级上将,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1938.1-1945.12)。

1935年9月6日授予。

刘湘,陆军一级上将,1938年1月20日病逝于汉口。

1938年2月14日追晋。

曹锟,陆军一级上将,1938年5月17日病逝于天津。

1938年6月14日追赠。

程潜,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汉行营主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

1939年5月13日晋升。

吴佩孚,陆军一级上将,1939年12月4日病逝于北平。

1939年12月9日追赠。

宋哲元,陆军一级上将,1940年4月5日病逝于四川绵阳,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

1940年5月18日追晋。

陈调元,陆军一级上将,1943年12月18日在重庆病逝。

1944年2月2日追晋。

白崇禧,陆军一级上将,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45年10月5日晋升。

陈诚,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中华民国副总统。

1947年2月21日晋升。

台湾将领周至柔,空军一级上将,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保安司令、“总统府”参军长。

1951年晋升。

徐永昌,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资政。

1952年晋升。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二名国军抗日名将(更新)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二名国军抗日名将(更新)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二名国军抗日名将(更新)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四名国军抗日名将(2011年版)根据以下三个名单的综合:一、抗战期间军衔最低为国军少将(对不起副团长谢晋元和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高志航了,两人都是牺牲后才被追“抗,都3、抗战牺牲的最高将领--张自忠1890-1940牺牲,山东,追晋上将(生前为中将加上将衔)获抗战青天白日勋章,抗战曾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枣宜会战中抗敌牺牲中国历史上不乏忍辱负重的汉子,如明朝的徐阶,如国军将领张自忠。

尽管1933年3月时任第三十八师师长的张自忠参加喜峰口大捷曾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但随后张自忠曾一度被称为华北特号汉奸(被宋哲元安排留守华北和日本忍辱周旋时曾任察哈尔省主席兼北平市市长),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捐躯疆场不但雪洗了汉奸的罪名,也赢得了全体国人的尊重,甚至连凶残的日本军人都为之折服。

张自忠是抗战牺牲最高级别的将领,也是胡总书记纪念抗战六十周年讲话中提到的四名国军将领之一,被网民称为国军十大抗“百)。

5生前6、区司令长官1936年冬时任第七军团总指挥的傅作义领导的绥远抗战被认为是“揭开民族历史的新页”“中国人民抗日的先声”,1940年春时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傅作义指挥的五原大捷创国民党战区收复失地之先例,并因此获青天白日勋章。

第三节:佟麟阁、赵登禹、蔡廷锴佟麟阁和赵登禹战死疆场,都得到国军的追晋,蔡廷锴曾获抗战青天白日勋章,三人都被大陆CCTV抗日英雄谱和人民网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收录为抗日名将;“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0、淞沪战役的民族英雄--蔡廷锴1892-1968,广东,抗战时为中将获抗战13、),军”14、抗战中牺牲的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1892-1944牺牲,四川,追晋上将(生前为中将)抗战时曾任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

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指挥的豫湘桂会战之豫中会战溃败中,李家钰为掩护友军防御牺牲引用汶川地震时激昂的一句话“川人从未负国,国人怎可负川”,抗战64万伤亡川军将士约为全国的五分之一,李家钰是其中最高级别的军人,也是抗战中牺牲的两名最高将领之一。

国军将领 - 台湾地区军事

国军将领 - 台湾地区军事
作者:佚名发表于:2004-09-02 查阅全文... 宋希濂(1907~1997)
宋希濂(1907-1997),蒋介石嫡系部队的重要将领,陆军中将。自北伐战争到解放战争被俘,历经重要战役数十次,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有"鹰犬将军"之称。他在195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后,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事业。......
作者:佚名发表于:2004-09-02 查阅全文... 盛世才(1892~1970)
盛世才(1892-1970),字晋庸,原名振甲,字德三。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他从不甘屈就国民党军参谋部作战科长转而进入新疆图谋升迁,经几年施展权谋,摄取了新疆最高统治权,独裁专断,称霸新疆达十二年之久。......
作者:佚名发表于:2004-09-02 查阅全文... 汤恩伯(1900~1954)
汤恩伯 1900.9.20~1954.6.29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名克勤,字恩伯。浙江武义人。1920年入援闽浙军讲武堂,毕业后任浙军第1师排长。1925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8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事教官,继任学生总队大队长,在校期间著《步兵中队(连)教练之研究》,博得蒋介石赏识。1931年起,任第2师师长、第13军军长等职。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指挥所部在南口地区抗击日军进攻,予敌重创。10月任第20军团军团长。翌年3月率部参加......
作者:佚名发表于:2004-09-02 查阅全文... 苏炳文(1892~1975)
苏炳文(1892-1975),字翰章。原东北军将领,曾任上将军事参议官。"九·一八事变"后,在黑龙江省的海(拉尔)满(洲里)地区率部抗日,一度誉满全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锦州之际,与国民党军第八兵团司令周福成策动部队起义。解放后出任黑龙江省体委主任、省民革副主任委员。......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大全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大全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15名将领高举起义,坚决叛逃,这直接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实力,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1.陈明仁,湖南Li陵县人。

陈明仁曾任国民党第一军团司令,是蒋介石最喜欢的学生。

2.程谦来自湖南省Li陵县。

在北伐战争期间,他是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的指挥官和抗战时期第一战区的指挥官。

3.陶志月,湖南宁乡县人。

1911年,陶之月参加了1911年的革命,并因其杰出的成就而晋升为国民革命军少将。

4.董其武是山西河津人。

1946年后,任国民党遂远省政府主席兼安全司令,西北军区总督中将兼副处长。

5.高树勋来自河北省燕山县。

抗日战争胜利后,高树勋被任命为国民党新八军司令。

6.潘硕端来自云南省微信县。

抗日战争胜利后,潘硕端被调任第60集团军第184师。

7.吴华文来自山东省叶县。

起义前夕,吴华文被任命为第96军司令和第84师司令。

8.曾泽生,云南永山人。

辽沉战役期间,曾泽生任国民党第60军司令。

9.廖云洲,安徽淮安人,毕业于黄埔军校。

他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指示,并长期隐瞒在国民党军队中。

起义前,廖云洲是第110师的司令。

10.孔从洲是土生土长的杨虎城的下属,陕西西安人。

1946年,孔从洲被任命为国民党第38国民军副司令。

同年,他领导了河南巩县起义的55个师。

11.何继峰来自河北省Gao城市县。

贺继峰曾任国民党军副司令,最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司令。

淮海战役开始两天后,11月8日,何继峰和张克霞带领23,000多名官兵在嘉旺和台儿庄地区起义。

12.张克霞来自河北省西安县。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克霞被任命为第三靖地区的副司令员。

13.傅作义是山西省临沂人。

1947年底,傅作义成为华北“土匪”总司令。

服役三十年的傅作义在北平控制中国北方。

他领导了四个团,十二个军队和六十万重型部队,在华北的五个省和两个城市行使了党,政府和军队的统一领导。

14.陆涵来自云南昭通。

上官云相——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上官云相——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上官云相——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上官云相介绍中文名:上官云相别名:上官纪青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出生日期:1895年逝世日期:1969年职业:军人毕业院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信仰:三民主义主要成就:陆军二级上将,上将参议上官云相(1895~1969)字纪青,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人。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毕业。

历任国民革命军旅长、师长、军长、中华民国政府参军等职。

在蒋介石发动的数次围剿红军的战争中担任重要指挥职务。

抗战期间,任第三战区司令部总参议兼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时参与发动“皖南事变”。

1945年后历任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华北剿总副司令等职,参与解放战争。

国民政府第一次授衔陆军中将,后晋升上将。

1949年初去台湾,1969年8月8日在台北病逝。

生平经历早年经历上官云相1895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小街子村。

他兄弟姐妹6人,他是老大。

两个兄弟一名云廷,一名云明;三个妹妹,大妹德贤,二妹懿贤,三妹纯贤。

上官云相幼时家里虽有十几亩薄田,但因兄弟姐妹人口众多,所以生活并不富裕。

1910年入山东陆军小学。

1917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

1919年3月毕业后被派往北洋军阀湖北陆军第二师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长孙传芳)任排长。

1923年,孙传芳举兵向福建扩张,上官随军入闽。

同年3月,孙传芳任福建军务督理,上官任督理公署参谋。

后孙传芳任闽浙巡阅使兼浙江军务督理,上官任浙江督理公署(陆军第二师)宪兵营长。

不久,擢升陆军暂编第七混成旅第一团团长。

1925年春,奉系军阀向东南各省扩张,孙传芳感到威胁,联络冯玉祥国民军反奉。

同年11月,上官团奉命开往安徽固镇地区,与奉军张宗昌部激战,重创张宗昌白俄雇佣军,俘张部前敌总指挥、第四十七混成旅旅长施从滨。

自此,上官更得孙传芳的器重,升任第七师第十三旅旅长。

1926年9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江西。

孙传芳拼力抵抗。

孙军一败涂地,上官率残部逃往江北。

1927年4月,孙传芳利用国民党宁汉对立,蒋介石下野之机,举兵反攻江南。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胡三余中将国民党炮兵司令史泽波中将国民党第十九军军长马法五中将国民党第四十军军长陈长捷中将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周毓英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一师师长王靖国中将国民党第十兵团总司令赵承绶中将国民党第七集团军总司令梁培璜中将国民党第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孙楚中将国民党第十五兵团司令官牟中珩中将国民党第十战区副司令杜聿明中将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副总司令李仙洲中将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宋希濂中将国民党华中"剿匪"总部副总司令范汉杰中将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汤尧中将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黄维中将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韩浚中将国民党第七十三军军长罗历戎中将国民党第三军军长廖昂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六师师长陈金城中将国民党第九十六军军长王耀武中将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康泽中将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官文强中将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前进指挥部副参谋长曹天戈中将国民党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兼第八军军长林伟俦中将国民党第六十二军军长兼天津防守副司令向凤武中将国民党第七十一军军长邱行湘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二零六师师长郑庭笈中将国民党第四十九军军长廖耀湘中将国民党第九兵团司令官黄正诚中将国民党第一师第一旅旅长杜建时中将国民党北宁线护路司令兼天津市市长宋瑞珂中将国民党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长马励武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六师师长卢浚泉中将国民党第六兵团司令官武庭麟中将国民党整编第十五师师长喻英奇中将国民党粤桂东"剿匪"指挥部司令兼三一二师师长张淦中将国民党第三兵团司令官陈林达中将国民党新编第五军军长霍守义中将国民党整编第十二军军长区寿年中将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官李涛中将国民党新编第六军军长张岚峰中将国民党国防部保安第三纵队司令孙殿英中将国民党新编第四路军总司令郝鹏举中将国民党鲁南绥靖区司令兼第四十二路军总司令孙渡中将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张绩武中将国民党津浦路护路司令部司令官王景宋中将国民党第三兵团副司令官兼桂中军区司令莫得洪中将国民党湘桂黔护路司令部司令官段霖茂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七师师长钟彬中将国民党第十四兵团司令官熊新民中将国民党第一兵团副司令官兼第七十一军军长赵锡田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三师师长陈颐鼎中将国民党第七十师师长曾扩情中将国民党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邱维达中将国民党第七十四军军长王雷震中将国民党第三十五军副军长萧以觉中将国民党第六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官吴绍周中将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兼第八十五军军长侯吉晖中将国民党第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刘嘉树中将国民党第十七兵团司令官王韵琴中将国民党第十一兵团参谋长周振强中将国民党浙西师管区司令官杨光钰中将国民党第三军副军长方靖中将国民党第七十九军军长王凌云中将国民党河南第一路挺进军总指挥郭一予中将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办公室主任刘镇湘中将国民党第六十四军军长王秉钺中将国民党第五十一军军长陈士章中将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军长黄淑中将国民党第九军军长米文和中将国民党第一八一师师长理明亚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五师副师长王继祥中将国民党整编第八十三师副师长盛永兴中将国民党第九十三军军长胡临聪中将国民党第四十一军军长杨宏光中将国民党第六兵团副司令官王泽浚中将国民党第四十四军军长张义纯中将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兼皖南行署主任李以劻中将国民党第五军副军长兼独立第五师师长张鸿文中将国民党第四十八军军长兼滇桂边区绥靖司令部副司令李益智中将国民党第五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师长高建白中将国民党第二十四军军官总队总队长王靖宇中将国民党西康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官袁鸿逵中将国民党第六编练司令部高参孔庆桂中将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官杨安铭中将国民党国防部部员徐钟端中将国民党川鄂边区绥靖公署高参李九思中将国民党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官庄村夫中将国民党豫鄂皖边区绥靖总司令部总司令宋清轩中将国民党晋陕边区挺进纵队司令汪宪中将国民党豫鄂皖边区自卫军司令王绪镒中将国民党第六编练部新兵纵队司令胡靖安中将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设计委员杨文泉中将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师长聂松溪中将国民党山东省保安副司令郭天辛少将国民党第19军68师师长杨文彩少将国民党第19军暂编37师师长王震少将国民党第30军30师师长李旭东少将国民党第40军参谋长韩世儒少将国民党整编第51师副师长李献中少将国民党整编第51师参谋长李琰少将国民党第73军副军长周剑秋少将国民党第73军参谋长李纪云少将国民党整编第30旅旅长李昆岗少将国民党第1军167师师长罗哲东少将国民党整编第70师副师长韩尹明少将国民党第42集团军参谋长李铁民少将国民党第42集团军1师师长于泽霖少将国民党第49军105师师长刘润川少将国民党第53军116师师长唐保黄少将国民党暂编第51师师长李用章少将国民党第3军副军长兼7师师长杨天民少将国民党整编第15师副师长姚北辰少将国民党整编第15师副师长郭惠苍少将国民党第92军21师师长刘英少将国民党第3军32师师长路可贞少将国民党整编第3师副师长李英才少将国民党第5兵团参谋长谢代蒸少将国民党新编第5军195师师长留光天少将国民党新编第5军43师师长胡晋生少将国民党第52军25师师长郑明新少将国民党第52军副军长兼195师师长周由之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7师31旅旅长刘振世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9军参谋长李奇亨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7师副师长李友尚少将国民党整编第96军参谋长兼整编45师参谋长万壑涛少将国民党整编第96军副参谋长徐其昌少将国民党第61军66师师长隰可庄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9军副参谋长萧本元少将国民党整编第58师师长杨维翰少将国民党整编第58师参谋长李资深少将国民党交警第8总队总队长游凌云少将国民党整编第66师参谋长沈澄年少将国民党整编第75师师长林曦祥少将国民党整编第75师副师长王檄暅少将国民党第34军73师师长沈瑞少将国民党第33军军长曹近谦少将国民党第33军参谋长罗辛理少将国民党第2绥靖区参谋长晏子风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师师长唐孟恪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师副师长胡景瑗少将国民党整编第2师213旅旅长奇玉山少将国民党伊克昭盟警备司令龙矫少将国民党整编第73师副师长王世高少将国民党第93军暂编20师师长万又麟少将国民党第17军48师师长李子法少将国民党第34军暂编44师师长郑继周少将国民党第34军暂编45师师长贺奎少将国民党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副主任兼冀热辽边区副司令黄炳寰少将国民党联勤总部第10兵站总监殷开本少将国民党第93军参谋长李文昭少将国民党新编第8军参谋长黄文徽少将国民党新编第8军88师师长邹玉桢少将国民党第49军105师师长景阳少将国民党第93军暂编18师师长李长雄少将国民党第93军暂编22师师长黄建镛少将国民党新编第8军暂编54师师长余辉庭少将国民党第99军参谋长顾心衡少将国民党第28军副军长杨焜少将国民党第9兵团参谋长兼新3军副军长文小山少将国民党新编第1军副军长兼30师师长陈时杰少将国民党新编第1军参谋长李定陆少将国民党新编第3军参谋长许颖少将国民党新编第3军14师师长杨温少将国民党新编第1军50师师长张羽仙少将国民党新编第6军169师师长罗莘莍少将国民党第52军195师师长罗英少将国民党新编第6军22师师长张麟阁少将国民党东北"剿总"新编骑兵司令部参谋长李嵩少将国民党第60军暂编52师师长董汝桂少将国民党第4绥靖区参谋长杨自立少将国民党第44军162师师长宋健人少将国民党第63军参谋长武之棻少将国民党第25军参谋长雷秀民少将国民党第63军152师师长张泽深少将国民党第63军186师师长黎天荣少将国民党第63军152师代理师长杜辅廷少将国民党第107军参谋长杨萌少将国民党第100军副军长崔广森少将国民党第100军参谋长盛超少将国民党第100军63师师长韦德少将国民党第64军副军长袁庆荣少将国民党第105军军长李日基少将国民党第76军军长高宪岗少将国民党第76军参谋长魏翱少将国民党第7兵团参谋长杨伯涛少将国民党第18军军长刘德溥少将国民党第49军副军长陶修少将国民党第25军参谋长陈文瑞少将国民党第63军代理参谋长彭定一少将国民党东北守备第1总队总队长汪匣峰少将国民党第47军军长李家英少将国民党第47军副军长陈玲少将国民党第47军125师师长张光汉少将国民党第47军127师师长陈远湘少将国民党第41军副军长郝勤福少将国民党第104军参谋长张惠源少将国民党第104军258师师长王宪章少将国民党新编骑兵第4师师长覃道善少将国民党第10军军长张文心少将国民党第85军副军长、代理军长王岳少将国民党第10军副军长吴庭玺少将国民党第18军参谋长夏建勋少将国民党第10军114师师长杨维垣少将国民党第105军副军长冯梓少将国民党第35军101师师长田士吉少将国民党第35军参谋长贾璜少将国民党第11兵团参谋长成于念少将国民党第105军参谋长靳书科少将国民党察哈尔保安副司令兼张家口警备司令、城防司令李思温少将国民党第105军210师师长韩天春少将国民党第105军251师师长郭跻堂少将国民党第105军259师师长王元直少将国民党第18军副军长兼11师师长王昌奎少将国民党第74军副军长兼58师师长周穆深少将国民党第10军参谋长梁岱少将国民党第14军参谋长尹钟岳少将国民党第18军118师师长温汉民少将国民党第35军269师师长王屏南少将国民党第2兵团新编44师师长吴宗远少将国民党第14军85师代理师长许长林少将国民党第77军副军长黄炎少将国民党第71军87师师长贾宣宗少将国民党第43军暂编39师师长周开成少将国民党第8军军长李荩萱少将国民党第9军军长萧超伍少将国民党第9军副军长兼166师师长顾隆筠少将国民党第9军参谋长杨绪钊少将国民党第8军170师师长王青云少将国民党第9军253师师长郭吉谦少将国民党第5军副军长、代理军长司元恺少将国民党第115军军长于一凡少将国民党第12军副军长兼112师师长刘顺佳少将国民党第115军副军长龚时英少将国民党第70军32师师长李宝善少将国民党第77军37师师长吴家钰少将国民党第64军156师师长陈芝芳少将国民党第115军180师师长秋宗鼎少将国民党天津警备副司令范玉书少将国民党第86军副军长王治熙少将国民党第94军43师师长饶启尧少将国民党第94军43师师长李学正少将国民党第62军67师师长陈植少将国民党第62军151师师长杨朝纶少将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第184师师长罗先之少将国民党第86军284师师长柴玉峰少将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第326师师长李汉萍少将国民党第2兵团参谋长文文修少将国民党第12兵团代理参谋长袁剑飞少将国民党第8军参谋长黄铁民少将国民党徐州"剿总"前指总务处长周朗少将国民党第5军200师师长孙玉田少将国民党第107军261师师长刘化南少将国民党第101军272师师长褚静亚少将国民党第76军副军长兼20师师长于厚之少将国民党第76军24师师长戴戎光少将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兼江防司令赵世铃少将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参谋长孙福麟少将国民党第15兵团副司令官许鸿林少将国民党山西省保安司令温怀光少将国民党第10兵团副司令官兼19军军长娄福生少将国民党第10兵团参谋长侯远村少将国民党第10兵团参谋长崔杰少将国民党第15兵团参谋长韩步洲少将国民党第33军军长高倬之少将国民党第34军军长朱泰安少将国民党第20军副军长兼134师师长贾毓之少将国民党第43军副军长兼迫击炮师师长郭政毅少将国民党山西军管区司令樊明渊少将国民党山西宪兵司令仵德厚少将国民党第30军27师师长李树荣少将国民党第61军66师师长郭弘仁少将国民党第61军69师师长张忠少将国民党第33军71师师长祁国朝少将国民党第43军73师师长阎俊贤少将国民党第33军暂编46师师长王永寿少将国民党第43军暂编49师师长韩文彬少将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机械化兵团司令罗贤达少将国民党第66军军长李西开少将国民党第28军80师师长郭奉先少将国民党第47军暂编2师师长李子亮少将国民党第4军副军长陈亲民少将国民党第20军副军长李介立少将国民党第20军134师师长李慎言少将国民党第99军268师师长吴中坚少将国民党第46军174师师长徐继泰少将国民党第123军334师师长曾纪瑞少将国民党第106军副军长向建白少将国民党第51军参谋长陈志平少将国民党暂编第31师师长何同堂少将国民党第6兵团参谋长陈腾骧少将国民党第6兵团副参谋长任培生少将国民党第25军副军长谷允怀少将国民党第74军216师师长马英少将国民党骑兵第8师师长徐建中少将国民党国防部青年救国军浙皖边区纵队副司令黄镇中少将国民党江西第8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豫章山区绥靖区司令官张星伯少将国民党第68军参谋长屈芷馨少将国民党闽南暂编纵队副参谋长凌云上少将国民党第7军副军长邓达之少将国民党第7军参谋长张瑞生少将国民党第7军171师师长刘月鉴少将国民党第7军172师师长李祖霖少将国民党第48军176师师长张绍勋少将国民党第122军军长谢淑周少将国民党第122军217师师长李益智少将国民党第55军74师师长李成忠少将国民党第53军36师师长黄梁少将国民党第79军199师师长黄鼎勋少将国民党第122军245师师长冯新齐少将国民党第15军169师师长潘汉达少将国民党第103军347师师长李致中少将国民党第11兵团参谋长陈开荣少将国民党第125军军长王光伦少将国民党第125军182师师长陈绍恒少将国民党第125军362师师长艾绍衍少将国民党独立第367师师长杨文斋少将国民党第125军新编3师师长余跃龙少将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部员李映少将国民党第48军175师师长吴涛少将国民党第71军87师师长倪寿昌少将国民党第71军88师师长陶珩江少将国民党第48军参谋长郭文灿少将国民党第99军副军长伍国光少将国民党第97军参谋长李本一少将国民党第3兵团副司令官兼7军军长敖明权少将国民党第36军副军长卫光华少将国民党第36军28师师长黄希河少将国民党第36军165师师长周彬少将国民党第17军参谋长何汉西少将国民党第65军160师师长陈鞠旅少将国民党第18兵团副司令官任树芬少将国民党第27军47师师长冯龙少将国民党第57军军长颜仁毅少将国民党新编第7军军长沈开樾少将国民党第3军副军长尹剑铭少将国民党第57军副军长郭永镳少将国民党第63军副军长邓宏义少将国民党第3军参谋长方原少将国民党第119军参谋长樊玉书少将国民党第90军53师师长刘昆阳少将国民党第7军224师师长李宏达少将国民党第62军军长伍重严少将国民党第124军副军长李德生少将国民党第127军副军长王学臣少将国民党第234师师长孙铁英少将国民党第36军165师代理师长杨也可少将国民党第8军参谋长叶植楠少将国民党第26军副军长刘忍波少将国民党第17兵团参谋长刘庸之少将国民党第100军参谋长沈策少将国民党西南军政副长官公署副参谋长周士冕少将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政治部主任朱光祖少将国民党第1军1师师长刘孟廉少将国民党第27军军长彭诚少将国民党第19兵团司令官夏炯少将国民党川陕甘绥靖区第1路指挥官周静吾少将国民党川鄂边区绥靖公署高参杨创奇少将国民党第48军军长陈振东少将国民党第33军副军长鲍志鸿少将国民党第71军副军长杨团一少将国民党第84军副军长罗祖良少将国民党第6兵团第4处处长孟恒昌少将国民党第8兵团第3处处长傅立贤少将国民党第124军参谋长唐连少将国民党第4军90师师长黄志坚少将国民党第64军159师师长李贯一少将国民党暂编第32军教导3师师长陶子贞少将国民党暂编第3师代理师长徐以智少将国民党南京中央训练团团员熊笑三少将国民党第5军军长张世光少将国民党第10军军长。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佟麟阁(1892-1937)佟麟阁将军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高阳人,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负责军事指挥,他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发出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持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撤。

”同时在南苑召开全军将校会议中激励将士:“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中,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

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 1937年7月28日他亲临火线指挥战斗,遭日寇四面包围,突围时被敌人机枪射中腿部,又遇敌机轰炸,头部再受重创而壮烈殉国,时年45岁,将军以死报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位为国牺牲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

国民政府1937年7月31日发布褒恤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毛泽东称之为“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

1979年8月,民政部发出通知,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赵登禹(1898~1937)赵登禹,字舜诚、舜臣,山东菏泽人。

1933年率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零九旅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在潘家口战斗中毙伤日军5000余人。

特别是赵登禹扬长避短,组织大刀队夜袭日军,给敌重创,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也砍出一曲英雄战歌《大刀进行曲》。

赵登禹因战功升任第132师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北平南苑前线总指挥。

7月28日晨,日军主力在数十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战斗中,赵登禹右臂中弹,后率部队向城南大红门转移时被日军包围,混战中胸部受伤,壮烈殉国。

3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为陆军上将。

老照片 16张图片告诉你哪些民国大人物跟清末新军有扯不清的关系

老照片  16张图片告诉你哪些民国大人物跟清末新军有扯不清的关系

老照片16张图片告诉你哪些民国大人物跟清末新军有扯不清的关系清末新军将领,人物待考。

文丨Ms Ma转自有一张老照片,微信ID:oldphotostory本文已取得授权,请勿擅自转载清末新军是大清的最新型军队,也是这个在历史上存在了300年王朝的最后一支军队。

自1894年甲午战后到1911年辛亥革命,晚清新军在历史上存在了17年(辛亥革命后,有些省份的军队仍叫新军)。

这17年里,清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来培养新军,各地军费总计至少花费了5400多万两白银。

到辛亥革命前,清政府总共编练14个镇、8个混成协、4个标以及一支由满族人为主体的禁卫军,总兵力不过13.18万人。

但是这支军队并没有用来对抗外敌侵略,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后把大清王朝送进坟墓的,正是这支新军队伍。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此后各省新军相继发起革命,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而在此之前的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可以说,新军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一个重要原因是,南方新军中多读书人,很多新军本人就是革命党。

他们信仰革命,希望以革命的力量推翻腐朽帝国的统治。

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大清倒下了。

然而,也许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民主共和的路并不是那么好走。

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手中并无兵权,他不得不将大总统之位让于手握重兵的袁世凯。

于是,中国进入北洋军阀时代。

袁世凯死后,北洋新军师旅长随逐渐演变成直、皖等系,操控、影响中国政治直至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

军阀混战时代,各军阀首领很多是新军出身,或者跟新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是后来的国民政府高官,很多都跟新军有扯不清的干系。

在这个意义上,新军真的不只在辛亥那一年改变了中国历史,在整个民国时代,它都默默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走向。

今天,我们来看看,跟新军扯不清关系的,到底都是哪些民国大人物?1袁世凯Number 1 袁世凯为什么是袁世凯?因为他一手缔造了北洋新军!北洋新军在形式上乃清政府的中央军,但事实上却是袁世凯的嫡系部队。

冯玉祥

冯玉祥

第一次 滦州起义 倒满清 第二次 护国运动 倒袁世凯 第三次 武穴停兵 倒段祺瑞 第四次 北京政变 倒吴佩孚 第五次 拉郭松龄 倒张作霖 第六次 五原誓师 倒北洋 第七次 国共分裂 倒共产党 第八次 中原大战 倒蒋介石
中原毁佛
1927年,笃信基督教的冯
玉祥在河南废寺逐僧,将 大相国寺改成市场。并发 动全省毁佛运动,所有比 丘、比丘尼一律驱逐。所 有寺产没收,寺院改为学 校,或作救济院、图书馆, 或成为娱乐场所。继河南 之后,直、鲁、秦等地, 也都纷纷盲从,华北佛教 因此几乎衰绝
发动反蒋战争,主要目的是反对蒋介石独裁。北伐革命胜利后,蒋 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他为了确立个人独裁统治 的局面,决定改组国民政府,实行“以党治国”的“训政,以“裁 军建设”相号召,力图“编遣”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军队, 加剧了与国民党内部各军事实力派之间的矛盾,遂至兵戎相见, 1930年5月冯玉祥将军率部倒戈,与晋绥军阎锡山部队联合共同发 动反蒋战争,史称中原大战,这场战争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蒋军虽攻占河南归德(今商丘)等地﹐但总的形势不利,蒋军撤守鲁 西南和豫南漯河地区。第二阶段反蒋各派在北京召开中国国民党中 央党部扩大会议﹐宣布成立以阎锡山为主席﹐阎锡山﹑汪精卫﹑冯 玉祥﹑李宗仁等七人为委员的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但 由于其内部各派各怀鬼胎,尤其是阎锡山的一些做法引起了反蒋军 的主力——冯玉祥的西北军很多将领的不满,在蒋军的反攻下,战 局每况愈下﹐8月阎军放弃济南,冯玉祥的“八月攻势”也遭到失 败。蒋军在两湖﹑津浦﹑陇海﹑平汉各战场取得全面胜利。第三阶 段持观望态度的张学良9月18日通电拥蒋后,张学良率东北军入关 占领平﹑津﹑河北﹐反蒋联军迅速瓦解﹐北京扩大会议迁至太原举 行﹐不久即风流云散,阎、冯二将军通电下野,中原大战以冯阎联 军失败而告终。

胡宗南简介

胡宗南简介

胡宗南简介胡宗南(1896~1962) 别名琴斋,字寿山,曾化名秦东昌,汉族,浙江镇海(今宁波市镇海区)人。

陆军一级上将,黄埔系一期生,是蒋介石最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中国共产党的首府延安,转战西北,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成为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的二级上将与名震一时的“西北王”。

中文名:胡宗南别名:琴斋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浙江孝丰(今安吉县)出生日期:1896年逝世日期:1962年职业:军人毕业院校:黄埔军校人物概述胡宗南(公元1896年~1962年),原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原名琴斋,字寿山,浙江安吉塘浦鹤鹿溪人。

出生于浙江镇海陈家铺。

父亲胡际清单身先来鹤鹿溪,初做药材生意,后以丈量田亩、办理田产买卖和登记粮册的庄书为业。

后生母亡故,父亲在鹤鹿溪续弦,方将他从镇海接来,时年7岁。

有两弟两妹,皆为嗣母所生。

胡家早年除不多的田产和一座房舍外,别无恒产。

8岁入当地私塾,自《三字经》学至“四书”、“五经”。

l3岁,进孝丰县城高等小学堂读书。

16岁那年,武昌起义成功,孝丰也随之驱逐知县,宣布共和,劝民剪辫。

在小学堂里,首先剪辫的章旭初遭到许多同学的讥讽,却得到胡宗南的支持,从此两人结下深交。

l7岁时,考人吴兴中事。

读中学时,各科成绩优良,尤以体育、地理两科更为突出。

l9l5年中学毕业。

之后,胡宗南先后受聘于孝丰县立小学和私立王氏小学,任国文、历史和地理教员。

1922年到1924年间,并任《孝丰日报》总编辑。

后因与同校教员争夺校长职位失败,父亲又硬逼他与不相爱的女子成婚,遂决然离家出走,到上海找到开毛竹行的同学章旭初。

1924年,得章资助,南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1925年到1928年,在广州革命军两次东征陈炯明和平定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实现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中,在国民革命军北伐、攻打孙传芳与直鲁联军的战斗中,数立战功,由班长累升至师长。

一代名将 杜聿明

一代名将 杜聿明

一代名将杜聿明1948淮海战役期间,眼神忧郁的蒋中正和杜聿明杜聿明,字光亭,陕西米脂人,国民党陆军中将,爱国将领,著名的军事家、统帅。

学籍:黄埔军校一期字号:光亭党派:中国国民党籍贯:陕西省米脂军衔: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生卒:1904-1981 军职: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官1930年初,蒋介石成立教导第二师,张治中任师长,杜聿明任该师第二旅第五团一营中校营长,不久升为该师第六团上校团长。

1930年冬,教导第二师改番号为陆军第四师,杜为第十二旅第二十四团团长。

1932年初,徐庭瑶的第四师奉命开皖北参加大别山“围剿”红军,在霍丘被红军旷继勋部击败。

在关键时刻,徐令第二十四团全力反攻,杜聿明率部穿插,突入霍丘,使红军损失重大。

徐庭瑶为他记首功,并上报晋升杜为少将团长。

这年冬,徐升任第十七军军长,杜被委为该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旅旅长,不久升为该师副师长(师长关麟征)。

1933年2月日本侵略军分兵三路进攻热河,军西义第一军第八师团及骑兵第三旅团迅速突破左翼第一一二师阵地,进占古北口关口,并乘胜向第二十五师阵地发起攻击。

关鳞征指挥所部张耀明第七十五旅反攻,在争夺高地时负伤。

这时,杜聿明代理师长职务,指挥该师官兵,继续同日寇浴血奋战。

3月12日,杜奉命将阵地交与第二师,率部撤至密云整补。

这年秋,杜聿明进入南京中央军校开办的高等教育班进修。

1937年,交辎学校战车营、交通兵第二团所属装甲汽车队合编,并补充一批战车,建成国民党军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州,杜聿明委为第一任团长。

“八·一三”淞沪抗日时,杜率领装甲兵团第一营的二、四两连,在上海汇山码头协同步兵阻击企图登岸的日军。

1938年,装甲兵团撤至湖南湘潭整训,不久该团扩编为第二百师,以杜聿明为师长。

1938年12月,第二百师扩编成新编第十一军,从湖南湘潭移驻广西全州,杜聿明委为副军长(军长徐庭瑶)。

不久,番号又改为第五军,杜升任军长。

该军是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初期成立的唯——的机械化新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