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诗配图欣赏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课件(36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课件(36张PPT)
封建帝王登封泰山,被视为 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
题目解说
“望”是“看”的意思。
“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 指东岳泰山。



思考本诗体裁:


这是一首有对偶的五言古体诗。
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重读以及语 调的处理
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并不复杂:
如:五言诗词一般可分为“二/三”或“二 /一/二”形式; 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的形式。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早期作品主要 是表现诗人的理想抱负,中后期的作品则大多反映当
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他的诗歌,像一面镜子,广泛而 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 貌,其诗歌也因此被称为“诗史”。
其主要名作有《春望》《三吏》《三别》 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岳(拼音:yuè),此字始见于《说文 解字》小篆 ,另有学者认为此字在甲骨
三十年 后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怎样描 写泰山的高大形象的?
炼字:“未了”写出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表 现出山势的绵延无尽。 修辞: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 写远望(视觉角度)所见,总括泰山全貌。
作用:既点明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又突出 了其雄伟壮阔的气势。
表现手法:运用烘托的手法,借齐鲁两地 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 、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泰山拔起 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泰山 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 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 云雾则使它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
泰山在五岳中名声最著, 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 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 于泰山”,祈愿“天地交泰”
望岳 【杜甫】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部编版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28张)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部编版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28张)
齐鲁青未了。 断。
造化钟神秀,( 近 望)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的集中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
阴阳割昏晓。 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荡胸生曾云,( 细 望)
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愿 望 )
终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四周,群山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一览众山小。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学习目标: 1、熟知杜甫的生平、思想及创作风格。 2、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体味作
者的思想感情。 3、准确流利地背诵并能默写这首诗。
一、 与诗人相遇
杜甫是一位怎样的诗人?
杜甫,字子美,是我 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诗歌风格沉 郁顿挫。
诗歌书写时代,被称 为“诗史”;
诗人忧国忧民,被誉 为“诗圣”。代表作: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 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当堂训练:
1、《望岳》中_会__当__凌__绝__顶_, _一_览__众__山__小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 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 切的雄心和气概。
借助注释理
解诗文

fú )舒缓 语气
望岳
杜甫
泰山的别 称
岱宗夫如聚何集?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尽
睁大眼睛
自然界
阳:荡山的胸南生面层,水云的,北面决眦入归鸟。
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以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部编版5.20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14张)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部编版5.20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14张)


唐 杜

学习目标
1.朗诵:读景物描写之妙。 2.品读:读炼字用语之巧。 3.吟诵:读杜甫用情之深。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 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2 0岁开始为 时十年以上的壮游,35岁到长安应试, 落第后居长安十年。安史乱起,携家
逃难。后投奔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 遗。长安收复后,他因直言敢谏触怒
“齐鲁青未了”五字,已尽泰山。 ——清代诗人:沈德潜
他人游泰山记,千言不了,被老杜数 语说尽。只言片语,说得泰岳色气凛 然,为万古开天名作。
语出明代周珽的《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写法—借景抒情
主旨
本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 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 咏泰山的名篇。
第三环节:吟诵
❖ 1.泛指读书。 ❖ 2.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 3.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
达出来。
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
关内大旱,他弃官携家西去,千辛万
苦跋涉到成都,靠朋友帮助,在城西
浣花溪畔建成一座草堂。后来,友人
严武镇蜀,保荐他当了检校工部员外
郎,这就是后人称他“杜工部”的由
来,后因成都战乱,杜甫又迁至夔州,
过着贫穷的生活。最后病逝于湘水的 一条破船上。
《望岳》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 年),杜甫赴洛阳应试落第,开元二十四 年(公元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 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 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 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1.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是怎样描写泰山的高大形象的?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望岳》ppt课件29张(共29张PPT)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望岳》ppt课件29张(共29张PPT)

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 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 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 衬托山势高俊,用笔不凡。 C.第三句话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 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随堂练习
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C )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 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 ,“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分别指山的南面和 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南山北景色有 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第一联写远望,第二联写近望,第 三联从小处着笔细看,第四联写展望。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泰山佛光是岱顶奇观之一。每当云雾弥漫的清晨或
傍晚,游人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而视,就可能看到缥缈 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将整个人影 或头影映在里面,恰现象, 它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据记载,泰山佛光大多出现在6-8月 中半晴半雾的天气,而且是太阳斜照之时。
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
写作背景
这首《望岳》是公元736 年,也就是杜甫二十四岁 时,曾赴洛阳参加进士考 试,结果落第,于是在齐 赵一带四处漫游时所作。 题中的岳指的是东岳泰山 。作者在看到泰山的威武 雄壮,顿时觉得‘落第’ 的苦闷得到缓解。更是借 此泰山之巍峨,明自己的 凌云壮志。
望岳

望岳_PPT课件

望岳_PPT课件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 我睁大眼睛看见欲归巢的飞鸟。 荡:荡漾,曾:通“层”,决眦: 睁大眼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应当要等上泰山最高峰,在上面俯视的话,众山都 会显得矮小。会当:该当,终当。凌:登上,绝顶: 顶峰。
《望
岳》
——杜甫(736年)
写作背景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 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 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 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 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 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 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 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 主义色彩和情调。
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 北。《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 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
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露 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这首诗也告诉我们,一个 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敢于攀登人 生顶峰的雄心壮志,要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名句、中心、写法、语言特点
• 1. 7、8句 • 2. 全诗紧扣“望”字,热情赞美了泰山高
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 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 难、誓要攀登人生顶峰、实现远大抱负的 雄心壮志。 • 3. 本诗意境开阔高远、气势雄伟浑朴。 • 4. 语言凝练,对仗工整,体现了杜甫诗作 的艺术风格。
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险峻。这两句是对偶句,写泰山的
神奇秀美巍峨高大。
《望
岳》
——杜甫(736年)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 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 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 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 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望岳的 感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 之情。夸张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共26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共26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D.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
激荡不已。
静景到动景
3.下列诗句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所抒之情相似的一项
是( D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典型考题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1)《望岳》中表现杜甫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诗句是: ___会__当__凌__绝__顶____,__一__览__众__山__小______。 (2)杜甫《望岳》中用“__造__化__钟__神__秀_____,__阴__阳__割__昏__晓____” 两句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北一明一暗,景色截然不同。
颈联“凝望细看泰山”。半山腰云雾缭绕,云团浮现
航 如一片汹涌的海洋,太阳升起,将云海染成一片赤色;鸟
拍 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仔细看才能看见。


尾联“俯瞰众山小”。登上泰山之巅,阳光普照,天
空湛蓝;俯瞰脚下的群山,青烟缭绕,那曾经巍峨的山峰
此时也显得如此渺小。
“阴阳割昏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考点 描绘诗歌画面
[答题思路]①找形象,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一般找出事物名词即 可;②析特点,结合形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③明情感,理解诗句直接 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情感;④绘画面,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生动地描 述画面,突出营造的氛围特点。
[参考答案]描绘了泰山南面阳光灿烂,北面幽暗昏黑,山的两面明暗分明的 奇丽画面。
[解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抒的是豪迈乐观之情。A项, 抒发了轻松愉悦的心情;B项,阐述了观察事物应客观全面的哲理; C项,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意境;D项,抒发了豪迈无畏之情。

杜甫《望岳》PPT

杜甫《望岳》PPT

诗歌地位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 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 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 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 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 笔朝廷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 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 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 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 史”。
最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 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 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 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 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 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 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 和气概。
死因之谜
一、病死说 翻阅莫砺锋、童强著《杜甫传》,关于杜甫的死, 书中写道:“冬天到了,诗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 衡阳的舟中。……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 寞中陨落了。” 二、赐死 此说最早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观的名义写的《杜拾遗 补遗》。这种说法自提出后,后来历朝历代的学者 对此说进行批驳,并明确指出此段文字中最大的问 题,即文中提到唐玄宗在770年赐死杜甫,而唐玄宗 死于宝应元年(762)。
杜甫来到长安的第二 年,唐玄宗办了个临 时科举,面向全国选 秀,只要你有才艺, 都可以来报名。杜甫 当然也报了名。不过 李林甫也知道自己的 名声不好——这些草 根万一入选了,当着 皇上的面喷自己怎么 办?因此,他处处使 绊子,让参加选秀的 人都通不过测试。
抑郁中年
可怜的杜甫,年轻的 时候科举没考上,人 到中年参加“选秀”, 又惨遭暗箱操作,考 试通不过。想当官就 只剩下“被举荐”这 一条路了。可是,虽 然杜甫自认为很有才, 不过运气不站在他这 边。杜甫的投稿都没 什么回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精品课件 (27页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精品课件 (27页ppt)

怎么样。
没有

译: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望不尽它那青翠的山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精品 课件 (27页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精品 课件 (27页ppt)
大自然
聚集
阴阳:山南山北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
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 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
暗迥然不同。
译: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泰山。在同一时间, 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精品 课件 (27页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精品 课件 (27页ppt)
最高峰
会当/凌绝顶看到众山都很渺小,尽在眼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精品 课件 (27页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精品 课件 (27页ppt)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精品 课件 (27页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精品 课件 (27页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精品 课件 (27页ppt)
赏析“入” 字的妙处
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形象地 写出了黄昏时“归鸟”投林的景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精品 课件 (27页ppt)
颔联里“钟”和“割”二字用得好在哪里

第21课《望岳》课件(共28张ppt)

第21课《望岳》课件(共28张ppt)

远望 近望 细望 远望
诗文赏析
开篇以设问起 句,写意中遥想, 久慕其名,而未得 亲历其境。接句自 问自答,以夸张手 法,摹写泰山卧齐 鲁大地,雄伟宏阔 的气势。
三四句以南 北分割“昏晓”的 景象写泰山高耸云 端、万仞摩天的高 伟雄俊。这里是近 望,赞叹大自然把 神奇秀美的景色都 聚集在泰山了。
诗人进一步 想到泰山气象万千, 云气层生;站在泰 山之上,眼光敏锐, 连一掠而过的归鸟 也收入眼底。写主 观感受,反衬出泰 山的雄伟壮丽。
词句注释
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 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 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 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
⑵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 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 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 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⑶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⑷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 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 迥然不同。 ⑸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首联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远望
岱宗,泰山;夫,虚词,无实际意义;如何,怎么样? 齐鲁,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齐国和鲁国; 青,指山色青;未了,连绵不断,没完没了。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 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空间
时间

《望岳》课件PPT

《望岳》课件PPT
返回
这首诗也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要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请赏析诗中的名句。
炼字 哲理美 虚实相生 ……
品读 赏名句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 “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朱 德
PLEASE ENTER YOUR TITLE HERE
杜 甫 (712年—770年)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杜少陵。也称杜工部。自唐以来,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称为“诗圣”。
主要代表诗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 望》 “三吏”: 《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诵读 知大意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诵读 知大意
01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02
译读 明诗意
泰山到底怎么样啊?在齐鲁大地上,那清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看着层出不穷的云雾不禁心胸激荡,我睁大眼睛目送归鸟入巢。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山南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两部分。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到那时在上面俯视众山,众山都会显得矮小。
、诗题为《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度有别,试做分析。

望岳古诗文PPT课件

望岳古诗文PPT课件

四、作者了解
唐代诗人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四、作者了解
人物信息
四、作者了解
家世背景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 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 预之后。
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 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 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二、作品赏析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 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 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 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三、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 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 中所作。
二、作品赏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译文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 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 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 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望岳》ppt课件(24页)

《望岳》ppt课件(24页)
大自然
集中, 聚集
划分,部 分
阴:山的北面; 阳:山的南面。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的景色集中在泰山 上,使得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 昏暗,截然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心胸摇荡 通“层”
眼角(几乎) 要裂开
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 阔激荡,睁大眼睛远望,归巢的飞鸟都 尽收眼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ǎ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
未完,未 尽
发语词
齐:指泰山以北地区,春秋 时属齐;鲁:指泰山以南地 区,春秋时属鲁;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泰山的青色在齐 鲁广大区域内都能看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
(二)长安十年时期
(三)战乱流离时期 (四)漂泊西南时期
杜甫的代表性作品:
《望岳《丽人行》《兵车行》;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 《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 高》等。其作品收《杜诗详注》。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 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y n)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 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 就是这期间写的。
25.杜甫诗三首
杜甫(公元712-7 70),字子美,诗中 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 他杜少陵。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 似一面镜子,广泛而深 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 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真 实历史面貌, 因此,他 的诗歌被公认为“诗 史”。他本人也被看做 一带代宗师,被尊为 “诗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