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传递函数-梅逊公式

合集下载

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

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

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
梅森公式是一种常用的求解数字滤波器传递函数的方法。

数字滤波器是一种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的滤波器,其传递函数描述了滤波器对输入信号的影响。

梅森公式可以用于求解各种类型的数字滤波器的传递函数,包括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

梅森公式的基本形式为:
H(z) = B(z) / A(z)
其中,B(z)和A(z)分别为数字滤波器的分子和分母多项式。

通过对分子和分母多项式进行系数的选择和取值,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数字滤波器传递函数。

例如,对于一个二阶低通数字滤波器,其分母多项式可以表示为: A(z) = 1 + a1*z^-1 + a2*z^-2
其中,a1和a2为系数。

通过选择合适的系数值,可以得到所需的滤波器响应特性。

类似地,分子多项式可以表示为:
B(z) = b0 + b1*z^-1 + b2*z^-2
也需要根据需要的响应特性进行系数的选择。

将分子和分母多项式代入梅森公式,即可求得数字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梅森公式求解数字滤波器传递函数时,需要考虑数字滤波器的采样率、截止频率等参数,以确保所得到的传递函数具有所需的滤波性能。

同时,由于数字滤波器的传递函数是离散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数字信号的抽样和插值等处理,以确保信号处理的准确性和精度。

梅逊公式

梅逊公式

回章首
回节首
21
解: 有三条前向通路, 前向通路的增益分别为
n3
p1 G1G2 G3G4 G5 p2 G1G6 G4 G5 p3 G1G2 G7
有四个独立的回路,分别为
L1 G2 G3G4 G5 H 2 L2 G6 G4 G5 H 2
在四个回路中,L3与L4不接触。
L3 G2 G7 H 2 L4 G4 H1
特征式为
1 ( L1 L2 L3 L4 ) L3 L4
回章首 回节首 22
前向通路p1与四个回路均接触,
1 1
前向通路p2与四个回路均接触,
2 1
前向通路p3与回路L4不接触,
L3a L4 ,
a
3 1 L4
闭环传递函数为
Y (s) P 1 ( p11 p2 2 p3 3 ) R( s) p1 p2 p3 (1 L4 ) 1 ( L1 L2 L3 L4 ) L3 L4 G1G2G3G4G5 G1G6G4G5 G1G2G7 (1 G4 H1 ) 1 G2G3G4G5 H 2 G6G4G5 H 2 G2G7 H 2 G4 H1 G2G7 H 2G4 H1
(2-123)
回章首
回节首
18
特征式
的计算公式为
1 La Lb Lc
a b,c
d ,e, f
L
d
Le L f ....
(2-124)
L —所有独立回路增益之和; —所有每两个互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L L —所有每三个互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L L L

a a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梅森公式-信号流图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梅森公式-信号流图课件

ABCD
然后,通过分析梅森公式 的各项系数,确定系统的 极点和零点。
最后,将梅森公式的分析 结果转换为信号流图,进 一步明确系统各变量之间 的传递关系。
梅森公式在信号流图中的应用实例
假设一个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s) = frac{s^2 + 2s + 5}{s^2 + 3s + 2})
在信号流图中,将极点和零点表示为相 应的节点,并根据梅森公式的各项系数 确定各节点之间的传递关系。
02
信号流图基础
信号流图定义与构成
信号流图定义
信号流图是一种用于描述线性动 态系统数学模型的图形表示方法 ,通过节点和支路表示系统中的 信号传递和转换过程。
信号流图构成
信号流图由节点和支路组成,节 点表示系统的动态方程,支路表 示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
信号流图的绘制方法
确定系统动态方程
根据系统描述,列出系统的动态方程。
2
梅森公式与信号流图在描述和分析线性时不变系 统时具有互补性,二者可以相互转换。
3
信号流图能够直观地表示系统各变量之间的传递 关系,而梅森公式则提供了对系统频率特性的分 析手段。
如何使用梅森公式进行信号流图分析
首先,将系统的传递函数 转换为梅森公式的形式。
根据极点和零点的位置, 判断系统的稳定性、频率 响应特性等。
在未来研究中的可能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变化,控制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 挑战和机遇。
在未来研究中,可以利用梅森公式和信号流图进一步探索复杂系统的分析 和设计方法,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结合这些技术对控制系统 进行智能化分析和优化设计,提高系统的自适应和学习能力。

第二章结构图的等效变换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二章结构图的等效变换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k称为第k条前向通路的余子式 △k求法: 去掉第k条前向通路后所求的△ △k=1-∑LA+ ∑LBLC- ∑LDLELF+…
R(s)
a b
c
G4(s) G11(s) (s) G H1(s)
d e
梅逊公式例R-C
G G22(s) (s)
f
G G33(s) (s)
g H3(s)
h
C(s)
△1=1
R(s)
梅逊公式介绍
R-C :
C(s) = R(s)
∑Pk△k △
其中:
△称为系统特征式 △= 1 - ∑La + ∑LbLc -∑LdLeLf+…
所有单独回路增益之和 ∑LbLc—所有两两互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LdLeLf—所有三个互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 ∑La
Pk—从R(s)到C(s)的第k条前向通路传递函数
1 1
G 2(s) G (s) G (s) 2 2 H 2(s) H (s) H (s) 2 2
H 1(s) H (s) H (s) 1 1 G1(s)
H3(s)
H 3(s) H (s) H (s) 3 3
C(s)
R(s)
G2 H3 E(S) P1= – P =1 1 H1(s)
1= 1 H △△ =1+G 1 2 H 2 2(s)P1△1= ?
E(s)=
R(s)[ (1+G2H2) + (- G3G2H3) ] + (–G2H3) N(s)
1 - G1H1 + G2H2
+ G1G2H3 -G1H1G2 H2
综合点移动
G3
G1
G2
向同类移动 无用功

第二章 传递函数-梅逊公式

第二章  传递函数-梅逊公式


由于微分环节具有惯性实际 常常以G(S)= kTS/ (TS+1)形 式出现 。其中T为时间常数,

传递函数:G(S)=C(S)/R(S)= KS T越小微分作用越强,当T0 而KT保持有限值时,方

方框图:
Kt
R(S)
C(S)
程变为纯微分环节了。

KS

4

测速发电机:
函 ω

表示电机单位角速度的输出电压。则测速发电 机输出电压与输入角速度之间的关系为
u(t)
Kt
d (t)
dt
输入量取角度时的 传递函数即为微分 环节。
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U (s) Kt s(s)
那么该元件的传递函数为
G(s)
U (s) (s)
Kts

分 环
一阶微分环节: c(t)= Tdr(t)/dt + r(t) 传递函数:G(S)=C(S)/R(S)= TS+1 方框图:

1
sC1
R2
-
Uc (s)
I2(s) ④
1
Uc (s)
A sC2
(c)方块图
2.4 系统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信号流程图、梅逊公式
2.4.1 系统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原则:变换前后保持系统中各信号间的传递关系不变
一、三条基本法则:
1、串联环节的等效传递函数为各环节传递函数之积
即G(s)
C(s) R(s)
u c
1 C2
i2dt
取拉氏变换
I1 (s)
Ur
(s)
U C1 R1
(s)
UUI 2Cc(1(s(s)s))UIsI2CC11(((s2ss)))sRC21UI 2

梅逊公式的应用

梅逊公式的应用

2.6
解: 前向通道(1条): 反馈回路(5个):每个均为
P1

系统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1
R C s 1
RCs
3
3
3
1 1


a
La
5 RCs
两个互不接触回路(6个):①②、①③、③④、①⑤、②③、④⑤
每对传递函数之积为:
1 R C s
2 2 2


Lb Lc
6 R C s
3
2 2 2
系统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
1/G2(s) G2(s) H1(s)

H2(s) Y0 G4(s)
+
Xi(s)
+
G1(s)
+
X0(s)
-
-
-
G3(s)
③ ④
第二步、消去反馈回路①,另相加点(比较点)③前移
1/G2 H2
Xi(s)
+
G1

+

G3(1+G2H1)/G2G4
X0(s)
G2G4 /(1+G2 H1 )
2.6
系统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二、梅逊公式的应用示例
例1:利用梅逊公式求如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R(s)
1/R 1/Cs

1/R 1/Cs

1/R 1/Cs
Y(s)



系统的信号流图为:
-1 -1
R(s) 1

1/R 1/Cs 1 1/R 1 1/Cs

1 1/R 1/Cs
Y(s)

-1

§2.5闭环传递函数§2.6 梅逊公式

§2.5闭环传递函数§2.6 梅逊公式
G1G4 G1G2 H 1 G2G3 H 2 G1G2G3 G4 H 2 G1G4
Mason 公式(3)
例 3 求传递函数 C(s)/R(s)
控制系统结构图
例 3 求C(s)/R(s)
1 [ 5
1 1 1 ] 6 3 RCs ( RCS ) 2 ( RCs)
自动控制原理
潍坊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李世琛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2.2 §2.3 §2.4 §2.5 §2.6 引言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课程回顾
2.3 复域数学模型 —— 传递函数 (1)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适用范围 (2)常用控制元件的传递函数 (3)典型环节 2.4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 (1)系统结构图的导出 (2)结构图等效化简
控制系统结构图
例 5 求C(s)/R(s)
1 [ G2 H 2 G1G2G3G4 H 1 G1G2G4 H 1 ] 1 G2 H 2 G1G2G3G4 H 1 G1G2G4 H1 P1 G1G2G3G4 1 1 P2 G1G2G4 2 1 P3 G2G3G4G5 3 1 P4 G2G4G5 4 1 P5 G3G4G6 5 1 P6 G6 H 2G2G4 6 1
§2.6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⑽回路增益:回路中各支路增益的乘积,称为回路增益 ⑾ 不接触回路:信号流图中没有任何共同节点的回路,称为不接触回路或互不 接触回路。
4、信号流图与结构图的对应关系
信号流图 源节点 阱节点 混合节点 支路 支路增益 前向通路 回路 互不接触回路 结构图 输入信号 输出信号 比较点,引出点 环节 环节传递函数

第2章 第4讲 信号流图及其梅逊公式

第2章 第4讲 信号流图及其梅逊公式
X
4
输入节点 输出节点 混合节点
混 合 节 点
X a X
输入节点 d 源点) (源点)
X
5
1
2
b
X
3
输入节点 源点) (源点)
c
输出节点 汇点) (汇点)
4
支路
连接两个节点的定向线段,用支路增益(传递函数)表示方 连接两个节点的定向线段,用支路增益(传递函数) 程式中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支路相当于乘法器。信号在支 程式中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支路相当于乘法器。 路上沿箭头单向传递。 路上沿箭头单向传递。
-1 Ui 1
1/R1
I1
1/sC1
UA
1
1/R2
I2 1/sC 2
1 Uo
-1
-1
23
(Mason)公式 6 梅逊 (Mason)公式
G —系统总传递函数或增益
1 n G ( s) = ∑ Pk k k =1
条前向通路的传递函数(通路增益) Pk—第k条前向通路的传递函数(通路增益) —特征式
自动控制原理
第4讲 信号流图及梅 逊公式
杨金显
yangjinxian@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1
本节内容
信号流图及其术语 信号代数运算法则 根据微分方程绘制信号流图 根据结构图绘制信号流图 梅逊公式 根据梅逊闭环传递函数
2
1 信号流图概念 信号流图起源于梅逊( MASON) 信号流图起源于梅逊(S.J. MASON)利用图示法来 描述一个和一组线性代数方程, 描述一个和一组线性代数方程,是由节点和支路组成 的一种信号传递网络。 的一种信号传递网络。
步骤: 、画出前向通路(可能有多个 可能有多个); 步骤:1、画出前向通路 可能有多个 ; 2、确定节点(多画一个没有关系 ; 、确定节点 多画一个没有关系 多画一个没有关系); 3、连接各支路、回路 、连接各支路、

第二章2-3系统方框图梅森公式及系统传递函数

第二章2-3系统方框图梅森公式及系统传递函数

? G (s)
综合点后移等效关系图
R(s)

Q(s)
C(s)
G(s)
R(s) G(s)
C(s)

Q(s)
G(s)
综合点前移
R(s)
G(s)
C(s)
Q(s)
R(s)

C(s)
G(s)
? Q(s)
综合点前移证明推导(移动前)
R(s)
C(s)
G(s)

Q(s)
C(s) R(s) G(s) Q(s)
3
-
-2
H1(s)
?
G3 ( s ) H3(s)
C(s)
G4 ( s )
例2 (解题方法一之步骤3)
R(s)
1
G1(s)
-
G2 ( s )
3
G2 ( s) H 2 ( s )
-
-2
G3 ( s )
H3(s)
H1(s)
C(s)
G4 ( s )
例2 (解题方法一之步骤4)
• 内反馈环节等效变换
1
R(s)
• 内反馈环节等效变换结果
R(s) 1
-
G1 ( s )G2 ( s )
G3 ( s )G4 ( s )
C(s)
1 G2(s)G3(s)H2(s) G3(s)G4(s)H3(s)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框,具有同一个输入信号,并 以各方框输出信号的代数和作为输出信号,这种形
式的连接称为并联连接。
3. 反馈连接
R(s)

C(s) G(s)
H(s)
一个方框的输出信号输入到另一个方框后,得 到的输出再返回到这个方框的输入端,构成输 入信号的一部分。这种连接形式称为反馈连接。

02 数学模型 - 10梅逊公式

02 数学模型 - 10梅逊公式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10讲梅逊公式王燕舞梅逊(Mason)公式◆梅逊(Mason)公式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S.J. Maso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借助于梅逊公式,不经任何结构变换,便可以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

•∑L i :所有回路(n 条)的回路增益之和。

•∑L i L j :所有两两互不接触回路(n 2条)的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L i L j L k :所有三三互不接触回路(n 3条)的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P k :从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第k 条前向通路的增益。

•Δk :在Δ中,将与第k 条前向通路相接触的回路除去后所余下的部分的Δ ,称为余子式。

•m :从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所有前向通路的条数。

∆∆=∑=m k kk P s G 1)(+-+-=∆∑∑∑321111n kj i n j i n i L L L L L L ◆梅逊公式的表达式为:•G(s):待求的总传递函数。

•Δ称为特征式,◆梅逊公式的证明:参见:1.Samuel J. Mason, “Feedback theory-Some properties ofsignal flow graphs,” Proc. IRE, vol. 41, no. 9, pp. 1144-1 156, Sept. 1953.2.Samuel J. Mason, “Feedback theory-Further properties ofsignal flow graphs,” Proc. IRE, vol. 44, no. 7, pp. 920-926, July 1956.3.W.K. Chen, “Applied Graph Theory, Graphs and ElectricalNetworks,” North-Holland, Amsterdam, 1976.4.陈景明, “S.J. Mason讯号流图增益公式的另一个证明,”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no. 4, pp. 137-146, 1979.G 3H 2G 2G 1G 4H 1CR G 5G 6H 4H 3-H 2G 2G 3-H 4G41G 6G 5-H 3CB E F G x 3H IR A 1G 1-H 11结构图信号流图求图示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2章_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_2.6系统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第2章_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_2.6系统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支路
混合节点
输入节点(源点):只有输出的节点,表示系统的 输入变量。 输出节点(阱点、汇点) :只有输入的节点,表示 系统的输出变量。 混合节点:既有输入又有输出的节点,表示系统的 中间变量。如果从混合节点引出一条具有单位增益 的支路,则可以将混合节点变为输出节点,即成为 系统的输出变量。
支路
前向通路P1的特征式的余因子为: 1 1 将上述结果代入梅逊公式,计算该系统的传递 函数,化简后为:
1 1 P Pk k P 1 k k 1 = R1 R2C2C2 s 2 ( R1C 1 R2C2 R1C 2 ) s 1
【例3】用梅逊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 (说明:与教材P.45例2-21比较,去掉了G8、G9和-H3 等三个环节。)
信号流图 的特征式 系统的闭环传递 函数(也称为系 统总增益)
信号流图的特征式Δ的计算公式: 1 La Lb Lc Ld Le L f L 其中: a b ,c d ,e , f
a a
L 为所有不同回路的传递函数(增益)之和。
b c
L L 为每两个互不接触回路的传递函数(增益)
信号流图起源于梅逊(S. J. Mason)利用图 示法来描述一个或一组线性代数方程式,是由节点 和支路组成的一种信号传递网络。 节点:表示信号或变量,其值等于所有进入该节点 的信号之和。节点用小圆圈“ο”表示。 支路:连接两个节点的定向线段,用支路增益(即 传递函数)表示方程式中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支 路相当于乘法器。信号在支路上沿箭头单向传递。
【例2】基于系统的信号流图,采用梅逊公式计算上例 系统的传递函数。
系统输入信号Ui(s)与输出信号Uo(s)之间只有一条 前向通路P1,即k=1,而且其传递函数(增益)为:

2.7 梅逊公式

2.7 梅逊公式

2 ∑Pk△k H3 i
Hale Waihona Puke G5G6 3△=1- ∑La+ ∑LbLc-∑LdL0 f+… eL La1=-G2G3H2; La2=-G4G5H3; La4=-G3G4H4; La3=-G1G2G3G4G5G6H1; ∑La= -G2G3H2 -G4G5H3 -G3G4H4 -G1G2G3G4G5G6H1 ∑LbLc= La1La2= G2G3G4G5H2 H3 △=1+G2G3H2 +G4G5H3 +G3G4H4 +G1G2G3G4G5G6H1+G2G3G4G5H2 H3
一、梅逊公式
∑Pk△k C(s) : G(S)= R(s) = i G = G1 G3 2 △ 1、G(S):从输入通道到输出通道总的传递 、 : H1 H2 H3 函数(总增益)。 函数(总增益)。 2、△:称为系统主特征式 、 △=1- ∑La+ ∑LbLc-∑LdLeLf+…
所有单独回路增益 回路增益之和 ∑La — 所有单独回路增益之和 ∑LbLc—所有两两互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所有两两互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LdLeLf—所有三个互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所有三个互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例:试用梅逊公式求传函C(S)/R(S)。 试用梅逊公式求传函 。 G4
R 解: 3、G(S) 、 -
G1 H1
-
G2
G3 H2
C
△=1 +G1G2H1 +G2G3H2+G1G2G3 +G1G4 +G4H2 ∑Pk△k= P1△1+ P2 △2 = G1 G2 G3 +G1 G4
∑Pk△k C(s) : G(S)= R(s) = i = △

如何用梅逊公式求传递函数

如何用梅逊公式求传递函数

G7
+
-
G2
H2
H1
G7
G2 1
G3
1
H2
G8
H1
G3
+
++
+
G4
C
G8
为节点
注意:①信号流
G4
1
图与结构图的对
C 应关系;②仔细
确定前向通道和
回路的个数。
作业:2-12,2-13
23
小结
小结
信号流图的组成;术语; 信号流图的绘制和等效变换; 梅逊公式极其应用; 信号流图和结构图之间的关系。
Sunday, March 22, 2020
24
P3 G1G2G8G4
P4 G5G2G3G4 P5 G5G2G7G4 P6 G5G2G8G4
P7 G6G3G4 P8 G6G8G4 P9 G6H 2G2G7G4
Sunday, March 22, 2020
22
梅逊公式||例2-15
对应的结构图为:
G6
G5
R
-
G1
G6
G5
1
R
1
G1
Sunday, March 22, 2020
第四节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Sunday, March 22, 2020
1
信号流图的概念
信号流图可以表示系统的结构和变量传送过程中的数学关 系。它也是控制系统的一种数学模型。在求复杂系统的传递函 数时较为方便。
一、信号流图及其等效变换
组成:信号流图由节点和支路组成。见下图:
R1
N
1
E G1 P
G2
Q
15
梅逊公式||例2-13

2.4 系统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2.4 系统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Fc(s)
cs
例 :绘制如图所示系统的方块图
R1 i1(t) ui(t) C1
A
R2
i2(t)
uA(t)
u0(t)
C2
U i s - U A s = R1 I 1 s
拉氏变换后方程组
U A s - U 0 s = R2 I 2 s 1 I2 s = U0 s c2 s
Ө(t)
D
f(t)
P74 2-25 已知:f(t)为输入力,θ(t) 为轴的输出转角,弹簧刚度k,轴的 转动惯量J,阻尼系数D,轴的半径r,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该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质量、弹簧、 阻尼系统。
对于质量,这里用转动惯量J来代替。 对J、k、D分别列方程,有
J t f t r TK TD
1 I1 s - I 2 s = UA s c1 s
各环节的方块图如下所示。
Ui s -U A s = R1 I1 s
Ui(s)
+
1/R1
I1(s)
1 I1 s I 2 s UA s c1s
I1(s)
TK K t TD D t
J t f t r K t D t J t D t K t f t r
拉氏变换后,得 2 Js s Ds s K s F s r
X0(s)
H(S)
-H(s)
从图中可以我们可以定义: 通路:沿支路箭头方向穿过各相连支路的路径。 节点:用来表示变量或信号的点,像输 回路:起点与终点重合且与任何节点 前向通路:从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的通路上通 入节点、输出节点、比较点以及引出点, 支路:定向线段,箭头表明信号的流向, 相交不多于一次的通路。 过任何节点不多于一次的通路。 标明有传递函数。 用符号“。”表示。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六课 动态结构图 梅逊公式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六课 动态结构图 梅逊公式

§2-4 传递函数定义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在零初始条件下 ,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 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表示为Y ( s ) bm s m + bm -1 s m -1 + ... + b1 s + b0 G( s) = = n , n ³ m (2-95) n -1 U (s) s + a n -1 s + ... + a1 s + a0系统的输出可表示为传递函数与控制输入的乘积Y ( s) = G ( s) × U ( s)(2-96)U(s)G(s)Y(s)回章首回节首12-4-3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1.复数阻抗U R (s) Z R ( s) = =R I R (s)(2-100)ZC ( s) =UC (s) 1 = I C ( s ) Cs(2-101)U L ( s) Z L ( s) = = Ls I L (s)回章首 回节首(2-102)22.典型环节 (1) 比例环节G(s) = Uo (s) =K Ui (s)(2) 积分环节G( s) = Uo ( s) 1 = Ui ( s) Ts(3) 微分环节U o (s) G (s) = = ts U i (s)3(4) 一阶惯性环节U o ( s) 1 G( s ) = = U i ( s) Ts + 1(5) 二阶振荡环节G( s) = U o ( s) 1 = 2 2 U i ( s ) T s + 2xTs + 1(6) 延迟环节G( s) = U o (s) = e -ts U i ( s)4画结构图时,所依据的原则是信号流通关系。

下面以实例来说明。

[例2-25] 已知两级RC网络如图2-33所示,作出该系 统的结构图。

解 设一个中间变量为电容C1 的电压Ux, 采 用复 数阻抗法顺序写出各 算子代数方程和方块图如下:回章首回节首5(1) U i ( s ) - U x ( s ) = U R1 ( s )(2) U R1 ( s ) × 1 = I ( s) R1(3) I ( s ) - I 2 ( s ) = I1 ( s )( 4) I 1 ( s ) × 1 = U x ( s ) C1 s(5) U x ( s ) - U o ( s ) = U R2 ( s )回章首回节首6(6) U R2 ( s ) × 1 = I 2 ( s ) R2 (7 ) I 2 ( s ) × 1 = U o ( s ) C2 s将各基本环节的方块按照信号流通方向连接起来 就可以得到如图2-33所示的系统方块图。

自动控制原理 梅森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 梅森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

1 2 3 1 4
1 2 H1 2 3 H2 1 2 3
L1 G1G2H1 L2 G2G3H 2 L3 G1G2G3
P1 G1G2G3 P2 G1G4
4 H2 1 4
L4 G4H2 L5 G1G4
8
R(s)
-
G4
A
G1
G2
-B
H1
P

1
2
Pk k
k 1

G1G2G3 G3G4 G1G3G4 H1
1 G1H1 G3H 2 G1G2G3H1H 2 G1G3H1H 2
6
G4
求 E(s) R(s)
R
E
-
G1
G2
+
-
G3
C
+
H1
H2
P1 1, 1 1 G3H2
P2 G3G4H1H2 , 2 1
△2=1
△3=1+G2(s)H1(s)
Cs N s

P11

P2 2

P33
1 Gn sG1sG2 s Gn sG1sG3s Gn sG1sG2 sG3sH1s]

23
练习
已知系统的结构如图,求传递函数 Y , Y , Y
9
练习 求传递函数
-
G1
R
Y
-
-
G2
GY
G2 G1 G1G2 G1G2
R 1 G2 G1 G1G2 G1G2 G1G2
G2 G1 2G1G2 1 G2 G1 3G1G2
10
2.3.5 闭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梅逊公式

梅逊公式

2-7 结构图等效变换及梅逊公式求传递函数时,需要对微分方程组(或变换方程组)进行消元,最后仅剩下输入、输出两个变量,因此中间变量的传递过程得不到反映。

若采用结构图,它就能形象地表明输入信号在系统或元件中的传递过程。

另外,下面将会看到,利用结构图,也便于求取传递函数。

所以,结构图在控制理论中应用十分广泛。

一、结构图在第2-6节中,我们曾采用消元法求得图2-24所示RC 网络的传递函数。

这里,我们采用结构图的方法求其传递函数。

RC 网络的微分方程组如下:⎪⎩⎪⎨⎧=+=⎰idt C u u Ri u c cr 1对上两式进行拉氏变换,得)()()(s U s RI s U c r +=或[])()()(1s I s U s U Rc r =- (2-54) )(1)(s I Css U r =(2-55)方程(2-54)可用图2-29)(a 表示,方程(2-55)可用图2-29)(b 表示。

将图2-29)(a )(b 按信号传递方向结合起来,网络的输入量置于图示的左端,输出量置于最右端,并将同一变量的信号连在一起,如图2-30)(a 所示,即得RC 网络结构图。

对图2-30)(a 进行所谓“等效变换”就可得出网络传递函数,因此网络结构就更为简单,如图2-30)(b 所示。

关于结构图等效变换的方法将另作介绍。

(1)建立控制系统各元、部件的微分方程。

(2)对各元、部件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并做出各元、部件的结构图。

(3)按系统中各信号的传递顺序,依次将各元件结构图连接起来,便得到系统的结构图。

下面以图1-7所示随动系统为例。

把组成该系统各元部件的微分方程(2-18)进行拉氏变换,可得方程组(2-56e a ~),其中比较元件 )()()(s s s c r θθθε-=(2-56a ) 电位器 )()(1s K s U εεθ= (2-56b ) 放大器 )()(2s U k s U ε=(2-56c ) 电动机 )()()1(s U K s s T s m m =+εθ(2-56d ) 减速器)(1)(s is c θθ=(2-56e )各元、部件的结构图如图2-31所示。

第2章第5节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

第2章第5节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

+ G1 (s)G2 (s)G7 (s)[1 + G4 (s)G8 (s)]}/[1 + G4 (s)G8 (s) + G2 (s)G7 (s)G9 (s) + G4 (s)G5 (s)G6 (s)G9 (s) + G2 (s)G3 (s)G4 (s)G5 (s)G9 (s) + G2 (s)G4 (s)G7 (s)G8 (s)G9 (s)]
增益
x1
节点
J.Z. Xiao, CEIE, HBU
a 21
支路
x2
节点
x2 = a21 x1
3
一、由线性方程组绘制信号流图
例2-12
设一线性系统由下列方程组描述
x 2 = a 21 x1 + a 23 x3 + a 24 x 4 + a 25 x5
x3 = a32 x 2
x 4 = a 43 x3 + a 44 x 4
∆(s) = 1 − N1 (s) + N 2 (s) − N 3 (s) + L
N 2 ( s) = L1 ( s) L2 ( s)
= 1 + G4 (s)G8 (s) + G2 (s)G7 (s)G9 (s) + G4 (s)G5 (s)G6 (s)G9 (s) + G2 (s)G3 (s)G4 (s)G5 (s)G9 (s) + G2 (s)G4 (s)G7 (s)G8 (s)G9 (s)
11
L3 = G6 ( s )G4 ( s )G5 ( s )(−G9 ( s ))
J.Z. G7 G3 G4 -G8 G5
L2
C(s)
G1
G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d Tm d2n(t)/dt2 + Tm dn(t)/dt +n(t) =Ua(t)/Ce
r(t) i1 R R1 A i2
当 T=∞ 时,惯性 环节近似为积分 环节;当 T=0 时, 惯性环节近似为 比 例 环 节 。
2
R2 C
运算放大器:
若初值为0,上式的拉氏变换为:
(Td TmS2 + Tm S +1)N(S)= Ua(S)/Ce 1 Ce (Td TmS2 + TmS +1) 1
3)引出点 在信号线上的“•”,表示信号引出的位置。 4)方 框
方框中为元部件或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的输 出量等于方框内的传递函数与输入量的乘积。
2.3 动态结构图与梅森公式
动态结构图建立步骤是
1
2
3
4
建立系统各元部件的微分 方程。要注意,必须先明确系 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还要考 虑相邻元件间的负载效应。 按照各元部件的输 入、输出,对各方程进 行一定的变换,并据此 绘出各元部件的动态结 构图。
输入量取角度时的 传递函数即为微分 环节。
U (s) K t s(s)
U ( s) Kt s ( s )
那么该元件的传递函数为 G ( s )
微 分 环 节 的 传 递 函 数
一阶微分环节: c(t)= Tdr(t)/dt + r(t) 传递函数:G(S)=C(S)/R(S)= TS+1 方框图: R(S) C(S) TS+1
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3 传递函数与系统动态结构图
2.3.1 传递函数的定义 设系统的标准微分方程为
d n c(t) d n 1c(t) dc(t) an a n 1 …… a1 a 0c(t) n n 1 dt dt dt d m r(t) d m 1r(t) dr(t) bm b m 1 …… b1 b0 r(t) m m 1 dt dt dt
G(s) K
(s z
j1 n i 1
m
j
)
7)传递函数可以写成 称为增益。
(s p )
i
,K=bm/an,
-zj(j=1,2,…m)成为传递函数的零点,-pi(i=1,2,…n)成为传递函数的极 点
上图所示的是
G( s)
( s 1)(s 2) ( s 3)(s 2 2s 2)
动态结构图是数学模型的图解化,它描述了组成系统的各 元部件的特性及相互之间信号传递的关系,表达了系统中 各变量所进行的运算。 动 态 结 构 图 的 组 成
1)信号线 带有表示信号传递方向箭头的直线。一般在线
上写明该信号的拉氏变换表达式。 它完成两个以上信号的加减运算,以O 表示。 2)综合点 如果输入的信号带“+”号,就执行加法;带 “-”号就执行减法。
2.2 传递函数
积 分 环 节 的 传 递 函 数
积分环节: dc(t)/dt =kr(t) 传递函数:G(S)=C(S)/R(S)=k/S 阶跃响应:R(S)=1/S,C(S)=kR(S) C(t)=kt R(S) C(S) 方框图: k/s
积分调节器:
Ur(t)
R
C
3
在A点列方程可得:
Uc(t)
传递函数为:
G(S)=N(S)/Ua(S)=
C(t)
传递函数为:
G(S)=(R2/R1)/(R2CS+1) =K/(TS+1)
若电枢电感忽略不计,上式可以化简为:
G(S)=N(S)/Ua(S)=
Ce ( TmS +1)
振 荡 环 节 的 传 递 函 数
振荡环节:T2 d2r(t)/dt2 +2ζTdr(t)/dt +r(t) =r(t) 传递函数:G(S)=C(S)/R(S)=1/(T2S2 +2ζTS+1) 方框图:
一、三条基本法则:
1、串联环节的等效传递函数为各环节传递函数之积
C ( s) 即G ( s) G1 ( s)G2 ( s) R( s)
对于n个环节串联,则有
G ( s ) Gi ( s )
i 1
n
2、并联环节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各并联环节传递函数的代数和 G1(s)
C1 (s)
R(s)
C(t)为输出量, r(t)为输入量
在系统满足零初始条件下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a n s C(s) a n-1s C(s) ……+a1sC(s) a 0C(s)
n n-1
b ms m R(s) b m-1s m-1R(s) ……+b1sR(s) b 0 R(s)
整理得
bmsm bm1sm1 …… b1s b0 C(s) R(s) n n 1 a ns a n 1s …… a1s a 0
方框图: K
t
由于微分环节具有惯性实际 常常以G(S)= kTS/ (TS+1)形 式出现 。其中 T 为时间常数, T越小微分作用越强,当T0 而KT保持有限值时,方 程变为纯微分环节了。
R(S)
KS
C(S)
4
测速发电机:
ω
表示电机单位角速度的输出电压。则测速发电 机输出电压与输入角速度之间的关系为 d (t ) u (t ) K t dt 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动态结构图

U r ( s)

C
UC1 (s)
1 R1
I1 (s) B
1 sC1
UC1 (s)
③ -
I 2 ( s)
1 R2

-
A
1 sC 2
U c ( s)
U c ( s)
(c)方块图
2.4 系统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信号流程图、梅逊公式
2.4.1 系统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原则:变换前后保持系统中各信号间的传递关系不变
测厚信号c(t)与厚差信号r(t)之间的关系为:
c(t)=r(t-τ) 在零初始条件下,拉氏变换为: A点产生的误差在B点才被检 测到。设测厚仪距支架的距 离为l,带钢运行速度为v C(S) =R(S)e-τS 传递函数为: G(S)= C(S)/R(S) =e-τS
2.3 动态结构图与梅森公式
2.3.1 动态结构图
i2
i1
A
i2=i1, i1=Uc(t)/R Uc(t)=1/C∫i2(t)dt=1/(RC)∫Uc(t)dt
设RC=T(积分时间常数),则有:Uc(t)=1/T∫Uc(t)dt 拉氏变换后为:Uc(S)=1/(TS)Uc(S) 传递函数为: G(S)= Uc(S)/ Uc(S) =1/(TS)=k/S
R2
运算放大器:
r(t) R1
ω
C(t) R
U(t)=Ktdθ(t)/dt=ktω(t) G(S)=U(S)/Ω(S)=Kt
C(t)=R2/R1 r(t)
G(S)=C(S)/R(S)=R2/R1=K
2.2 传递函数
微 分 环 节 的 传 递 函 数
微分环节: c(t)= Kdr(t) /dt
传递函数:G(S)=C(S)/R(S)= KS
2.2 传递函数
惯 性 环 节 的 传 递 函 数
惯性环节:Tdc(t)/dt + c(t)=kr(t) 传递函数: G(S)=C(S)/R(S)=k/(TS+1) 阶跃响应: R(S)=1/S C(t)=k(1-e-1/T) C(S)=kR(S) 方框图: R(S) k/(TS+1) C(S)
电枢控制他励直流电动机:

C(s)
R(s)
C(s)
G(s)
G2(s)
C2 (s)
C(s)=C1 (s)+C2 (s)=R(s)G1 (s)+R(s)G 2 (s) C(s) G(s)= G1 (s) G 2 (s) R(s)
若G2(s)为负反馈, 则G(s)=G1 (s)-G2 (s) 对于n个环节并联,则有 G ( s) Gi ( s)
用方框图表示 R(s)
G(s)
C(s)=G(s)R(s)
C(s)
2.3.2传递函数的性质
1)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不适用于非线性系统或时变系统。 2)传递函数是表征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自身的固有特性,取决于它本 身的结构和参数,与其输入信号的大小、形式无关。 3)表示了特定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 4)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分式,且分子、分母多项式的各项系数 均为实数,分母多项式的次数n大于等于分子多项式的次数m。 5)传递函数具有正、负号(输入量和输出量的变化方向)。 6)传递函数的单位是输出量的单位与输入量的单位之比。
传递函数为: G(S)=Uc(S)/Ur(S)=
S2 + 2ωnζS+ωn2
2.2 传递函数
延 迟 环 节 的 传 递 函 数
延迟环节: c(t)= r(t- τ) 传递函数:G(S)=C(S)/R(S)= e-τs 方框图:
R(S)
e-τs
C(S)
7
轧钢厂带厚度检测元件:
则滞后时间为: τ=l/v(S)
将得到的系统 微分方程组进行拉 氏变换。
按照系统中各变量传递顺 序,依次连接3)中得到的结 构图,系统的输入量放在左端, 输出量放在右端,即可得到系 统的动态结构图。
2.3 动态结构图与梅森公式
RC无源网络
I2
I U1 I1 C 步骤一 列写方程组 R1 R2 U2 U1(S)-U2(S)=I1(S)R1=I2 (S)/CS I1(S)+I2 (S)=I(S) U2(S)=I(S)R2 步骤二 画出对应方程的部分结构图
1/R1
步骤三 依次连接得到系统结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