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基本统计内容说明、报表目录与表样、变化报表目录与表样

合集下载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简表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简表

根据下级类具体要求采集
采集河道范围,实地长度大于500米的所有时令河
与常年河、实地长度大于1000米的干涸河;起伏
最小面积400。采集河道范围内的水 面,赋代码1001。宽度3米以下的线 状水面可归入相邻类型。
较1大采属构湖0性大于%泊集性、(2结。的和0中平山米1构遇0心时的0线连地0线无采以,通地)水下集小河区保的河于流的实持山坑道2的地0连洪范米水塘长续沟围的库如度通不线采、果小过采构集坑连于;集面中塘通505。赋心和的0000河属线湖河米0以道性,泊流、下实,并,上比的地需赋河下降水宽同要流游大库度时素结河于、名等时通段度称级令航。编,,月性码实河份质,体流,,平共编类流均享码型域宽河,,,
两端出入口。直接连接线如与实际情况有明显矛 类型
盾的应做适当处理。
不采集,视作道路按照路面采集要求 采集。
长度大于100米的桥梁,不含立交桥,采集桥面中 心线。
类型
不采集
面积大于10000的按面采集;不够上述指标,码头 滨水岸线长度大于100米的采集为线。
类型
车渡
不采集
采集长度大于100米的车渡,按线采集。
并以库体与周边的自然分界线为界。
0822
垃圾堆放物 同上一级类
不采集

0829
0830 0831 0832 0833 0839 0890
0900
荒漠与 裸露地

建筑工地
其他人工堆掘 地
其他堆放物 同上一级类
不采集
最小面积1600,建筑中道路连线长度 大于1千米。
不采集
拆迁待建工地 同上一级类。
不采集
代码 0100 0110 0120 0200 0210 0211 0212 0213 0220 0230 0240 0250 0260 0290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地理国情要素)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地理国情要素)

06-道路

铁路--要素采集

采集铁路正线的中心线,并赋要素属性。多条正线轨道并行时,间隔 10 米以内的,按一条采集;间隔 10米以上时,分别采集。间隔 10米以内 的并行正线轨道,若为两条并行,依据其中一条轨道的中心线位置采 集;若为多条并行,依据较为居中的一条轨道的中心线位置采集 。

属性包括:类型,线路编码,名称,起点,终点,单双线,建成时间,重 复路段编码,是否高架。
12


� �
河流要素采集说明

有水河流结构线严格来说一般采用河流的主航道、深泓线、主流线等,少数情况下,这些 线可能能与河道中心线重叠。对于一些辫状河流,不能确定主航道、深泓线、主流线的, 选择其中的一条主要水流,采集其中心线作为河流结构线。河流结构线不应穿越位于高水 位之上的岛屿或沙洲; 干旱地区山口形成的洪积扇及分布其上的漫流冲沟,采集洪积扇范围线构面,其GB码赋值 为“210302”(漫流干河),结构线选择主要的冲沟表示;对于地势平坦地区存在的漫流 干河,采集河道外围线构面,其GB码赋值为“210302”(漫流干河),结构线沿主要水 流痕迹线采集,不能确定的采集河道中心线作为结构线; 遇连通河流的水库、坑塘和湖泊,河流结构性(中心线)保持连续通过;5000平方米以 下的水库、湖泊和1000平方米以下的坑塘如果连通的河流上下游河道宽度大于20米的, 应视为河流的组成部分进行采集; 河流结构线或中心线可以采用基础地理信息中的相关信息,结构线需确保在河道范围内。 河道宽度小于20米的河流,河段宽度变化若超过10米,需要断开,以记录其不同的宽度 属性值。
4
06-道路
公路--要素采集
�采集所有通车的宽度一般大于5
米城际公路的道路中心线,并赋要素属性。与公路构网的城市

GQJC 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20170527

GQJC 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20170527

编号:GQJC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7年5月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基本要求 (1)3.1数学基础 (1)3.2精度要求 (2)3.2.1数据采集平面精度要求 (2)3.2.2拓扑要求 (2)3.2.3地表覆盖分类精度 (2)3.2.4地理国情要素属性精度 (3)3.3数据现势性 (3)3.4数据一致性 (3)3.5数据接边原则 (3)3.6元数据 (4)3.7数据完整性检查要求 (4)4数据分层组织 (4)4.1总体说明 (4)4.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8)4.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8)4.3.1铁路与道路要素 (8)4.3.2水域要素 (9)4.3.3构筑物要素 (10)4.3.4地理单元要素 (11)5属性定义与说明 (16)5.1总体说明 (16)5.1.1通用属性项 (16)5.1.2专有属性项 (17)5.1.3属性缺省值 (18)5.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19)5.2.1地表覆盖数据集(LcrDataset)属性定义 (19)5.2.2专有属性说明 (19)5.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20)5.3.1铁路与道路要素 (20)5.3.2水域要素 (27)5.3.3构筑物要素 (33)5.3.4地理单元要素 (35)6数据采集一般性要求 (52)6.1影像资料使用原则 (52)6.2数据采集总体要求 (52)6.3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要求 (54)6.4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要求 (56)6.4.1铁路与道路 (57)6.4.2水域 (58)6.4.3构筑物 (59)6.4.4地理单元 (59)7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0)7.1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 (60)7.2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1)7.2.1地表覆盖变化分类 (61)7.2.2伸缩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7.2.3新生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7.2.4地表覆盖变化信息记录方法 (62)7.3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2)7.3.1地理国情要素变化分类 (62)7.3.2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和记录方法 (62)7.3.3有关要素类型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3)7.4生产元数据记录要求 (64)7.5监测成果数据检查基本要求 (64)7.5.1总体要求 (64)7.5.2变化数据层检查 (64)7.5.3变化数据层与本底数据关联检查 (64)8汇交要求 (65)8.1汇交数据内容 (65)8.2成果汇交前整理 (65)8.2.1省级任务区数据接边与数据组织 (65)8.2.2交通网络弧段数据提取处理 (67)8.2.3水域网络弧段数据提取处理 (67)8.3成果汇交前检查 (67)8.4汇交成果目录组织 (69)附录A (规范性附录)属性项名称及定义 (70)附录B (规范性附录)数据汇交前检查内容与要求 (72)附录C (资料性附录)行政村及以上行政地名变更情况表(示例) (82)前言本文件是全国基础性地理国情的技术规定之一,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相关技术规定的基础上,参考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完成起草,并根据征求意见和试生产反馈的情况修改而成,经过2016年试行和修订完善,形成本版本。

GQJC 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20170527

GQJC 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20170527

编号:GQJC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7年5月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基本要求 (1)3.1数学基础 (1)3.2精度要求 (2)3.2.1数据采集平面精度要求 (2)3.2.2拓扑要求 (2)3.2.3地表覆盖分类精度 (2)3.2.4地理国情要素属性精度 (3)3.3数据现势性 (3)3.4数据一致性 (3)3.5数据接边原则 (3)3.6元数据 (4)3.7数据完整性检查要求 (4)4数据分层组织 (4)4.1总体说明 (4)4.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8)4.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8)4.3.1铁路与道路要素 (8)4.3.2水域要素 (9)4.3.3构筑物要素 (10)4.3.4地理单元要素 (11)5属性定义与说明 (16)5.1总体说明 (16)5.1.1通用属性项 (16)5.1.2专有属性项 (17)5.1.3属性缺省值 (18)5.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19)5.2.1地表覆盖数据集(LcrDataset)属性定义 (19)5.2.2专有属性说明 (19)5.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20)5.3.1铁路与道路要素 (20)5.3.2水域要素 (27)5.3.3构筑物要素 (33)5.3.4地理单元要素 (35)6数据采集一般性要求 (52)6.1影像资料使用原则 (52)6.2数据采集总体要求 (52)6.3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要求 (54)6.4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要求 (56)6.4.1铁路与道路 (57)6.4.2水域 (58)6.4.3构筑物 (59)6.4.4地理单元 (59)7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0)7.1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 (60)7.2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1)7.2.1地表覆盖变化分类 (61)7.2.2伸缩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7.2.3新生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7.2.4地表覆盖变化信息记录方法 (62)7.3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2)7.3.1地理国情要素变化分类 (62)7.3.2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和记录方法 (62)7.3.3有关要素类型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3)7.4生产元数据记录要求 (64)7.5监测成果数据检查基本要求 (64)7.5.1总体要求 (64)7.5.2变化数据层检查 (64)7.5.3变化数据层与本底数据关联检查 (64)8汇交要求 (65)8.1汇交数据内容 (65)8.2成果汇交前整理 (65)8.2.1省级任务区数据接边与数据组织 (65)8.2.2交通网络弧段数据提取处理 (67)8.2.3水域网络弧段数据提取处理 (67)8.3成果汇交前检查 (67)8.4汇交成果目录组织 (69)附录A (规范性附录)属性项名称及定义 (70)附录B (规范性附录)数据汇交前检查内容与要求 (72)附录C (资料性附录)行政村及以上行政地名变更情况表(示例) (82)前言本文件是全国基础性地理国情的技术规定之一,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相关技术规定的基础上,参考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完成起草,并根据征求意见和试生产反馈的情况修改而成,经过2016年试行和修订完善,形成本版本。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总体情况

如1:5万、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的水系、交通、设施、管线、政区、地 貌6个反映地理要素的要素类中,都包含名称,部分包含实体编码属性项,为地 理国情本体数据库中的地理实体数据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用于地理国情监测存在一些不足


如:居民地要素类中只有要素分类码一个属性项,加上受限于生产方式的差别, 居民地要素在不同地区,采样密度差别较大,虽然制图应用中,可以配合加注注 记层的信息,使得图面效果不受影响,但由于缺乏比较详细的属性内容,大大限 制了这一重要数据内容在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二是据成图比例尺进行综合取舍。即使同一地区采用不同比例尺成图时,为了保持合 适的图面载负量,综合取舍的尺度也并不相同。对于图上不能按真实位臵表示的地物 地貌,必须进行综合取舍或移位表示。主要的地物地貌应准确表示,次要的移位或舍 去,综合斗取舍后仍应保持其总貌特征及地物之间的相互位臵关系。也不能因综合取 舍而改变了地物地貌的性质,如河流、湖泊,、道路、岛屿等只能取舍不能综合。


最小图斑指标是1600平米,分出了400平米的图斑,只要分类正确,也是正 确的;
但是如果影像上有3000平米地类被合并到了其他类型中,就是错误的。


即: 对最小图斑指标的掌握,可以更严,不能更松。规定的指标值是一 个图斑可以合并的上限值,而不是下限值。 由于涉及到尺度统一问题,指标从严掌握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又如:由于数据的采集是面向地形图制图的需要,植被与土质的数据没有实现国 土空间的全覆盖,这对制图没有问题,未覆盖区域是被一些散列点状地物占据, 图面感觉不到空洞区域的存在。但是如果据这些数据进行面积的统计分析,面积 总和就会与事实不符。

论述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基本统计

论述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基本统计

论述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根本统计摘要:我们国家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地理国情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我们要得到那些密度,范围,位置等信息,并且要科学对测量的信息进行处理,才能知道国情要素。

只有这样才能知道真正的地理的分布状况。

我们这篇文章就是对地理国情的普查数据的方法和情况进行阐述,希望对以后的地理国情的分析工作有帮助。

关键词:地理国情;根本普查;统计方法我们国家国务院对地理国情的普查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文件指出,我们的地理国情检测是为了充分展开检测,并且也是给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的建设打下根底的,各级政府和单位一定要搞好地理国情信息的统计和整理。

国务院下发的文件充分说明了我们地理国情的普查是十分重要的。

这是我们得到地理国情信息的根底。

这项工作对我们研究环境空间分布的一些规律特别有作用,并且还能够帮助我们普及宣传一些调查的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推广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

我们现在的测绘地理信息要想转型和换代,就必须要做好这项工作。

我们地理国情普查统计里面要做好根本数据的统计,这是一项根底环节,很重要的阶段内容。

我们的测试结果要根据普查的标准和研究的成果,要把地理单元的网格规划好,还有一些地形的单元,这是统计大根本单元。

其中,行政区域的划分还有一些单元的管理,这都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然后,我们要利用数理统计的知识和空间统计的知识等对地理地形和地貌,植物的覆盖情况,水域的情况,还有荒漠地表的情况,要特别注意居民用地里面的设施和地理单元的位置,范围等信息,一定要做好登记和统计。

要能够形象地的表达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情况,最终形成报表。

现在,虽然我们国家也很重视,但是毕竟我们起步较晚,一些科学技术也相对落后,所以,这些根本的统计我们现在还在初步地探索,在这个过程里面,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讓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很头疼。

文章就对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和一些软件系统对地理国情普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根本的统计实验。

也对这里面经常处长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和探讨。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地表覆盖与编辑)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地表覆盖与编辑)

定位精度要求
非常高
结论:针对地理国情监测的需要,需制定新的分类体系标准,与其他行 业的信息分类适当融合
3. 普查分类与地形图的关系
相关性分析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基础地理信息分类 定位基础 水系 居民地及设施 交通 管线 境界与政区 地貌 植被与土质 � 水系 居民地及设施(需扩展) 交通 � 境界与政区(需扩展) 地形地貌 � 土地覆盖(需新制定) 有利于与行业部门的应用需 求相结合
032 灌木林
• 032 灌木林:由生长低矮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林冠覆盖面积占 65% 以 上)构成植被,林木覆盖度大于 30% ,高度一般低于 5m 。( GB/T 147212010) 0321 阔叶灌木林:由阔叶灌木、灌丛和通常低于 5m 小乔木组成的植被组成 的植被类型。 0322 针叶灌木林:由针叶灌木、灌丛和通常低于 5m 的小乔木组成的植被组 成的植被类型。 0323 针阔混交灌木林 :针阔两类灌木混生,但林冠覆盖面积都不超过 65% (含)的灌木林。自然状态的针阔混交灌木林比较少见。



• • • •
• •
033 乔灌混合林:由乔木和灌木交替生长混合覆盖但两者林冠覆盖面 积各自都不超过 65%,且树木总体覆盖度大于 30%的地表。 034 竹林:以全部由各类竹子组成的纯林或仅混生少量针阔叶树种的 植被类型。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 400平方米。 035 疏林:指由各类林木组成但覆盖度较低,郁闭度在 0.1~0.2的林地。 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 1600平方米。 036 绿化林地:居民地一定范围内人工种植的绿化树木覆盖形成的片 状或带状区域(不包括楼顶种植的树木)。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 面积为200平方米。 0370人工幼林:人工种植的未成林。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 400平方米。 0380 稀疏灌丛:在荒漠或植被稀疏地区丘团状生长的低矮灌木或灌草 丛,成群分布,但平均覆盖度低于 30%,大于10%的地表。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分类技术与方法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分类技术与方法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分类技术与方法利用时相符合基础性地理国情年度监测要求的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整合相关部门最新专题数据,监测全国变化情况,对2018年监测成果进行更新,形成现势性强、高精度、全覆盖的2019年全国地理国情信息数据库,发布2019年度地理国情监测报告,为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地理国情信息决策支撑,为自然资源专项调查等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监测工作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公共信息基底。

关键字:现势性强、高精度、全覆盖、数据库引言: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完成后,按照国务院对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常态化的要求,从2016年开始,已连续三年开展了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

历年来取得的成果已在“多规合一”、城市规划实施监管、环境保护与治理、自然资源管理、空间用途管制等多个方面得到应用,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准备资料1、任务区的本底数据库(2018年和2019年);2、影像使用数据源(2018年和2019年);3、采集数据所需的影像(2018年和2019年);4、一离图廓;5、影像使用数据源:数据采集所用影像的范围;6、元数据;二、数据采集更新过程1、首先打开arcgis软件,导入一万图库,再打开采集数据库。

按各自作业习惯设置图斑边界颜色。

2、图斑标注:把需要标注的图斑,按需要标注出来。

属性类型:CC码,TAG 值,图斑变化类型。

3、分别打开2017年和2018年影像4、利用两期影像进行对比,根据影像变化情况进行更新。

(1).调出效果工具条,利用拉帘效果,分析2017和2018影像的不同处。

(2)两年影像的不同之处利用划线工具,把需要更改的图斑圈出来。

(3)软件编辑功能,打开工具条上的编辑器,点开始编辑。

选择编辑的图层,点确定。

点击工具条,创建要素,进行画线,圈出变化区域并参照地表覆盖变化涉及类型包括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和86个三级类进行取舍。

2019年影像2018年影像5、修改图斑边界,修改图斑属性。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要素数据问题探讨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要素数据问题探讨

李建东(山西省综合地理信息中心,山西太原030001)摘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应用层级的提升,对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质量要求越高。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在业务化、常态化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质量问题。

本文对地理国情要数据生产中涉及的行业资料收集利用和数据部分重要质量检查项进行了分析探讨。

对于解决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问题,提高地理国情要素数据质量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专题资料收集利用;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7319(2019)02-0053-04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要素数据问题探讨0.引言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是基于本底数据,监测任务区变化情况,形成现势性强、高精度、全覆盖的地理国情数据,形成持续、稳定、标准和权威的时间序列化地理国情信息产品,为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地理国情信息决策支撑,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生保障、应急救灾、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等工作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公共信息基底。

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应用层级的提升,对国情监测数据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成果作为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更新的国情要素联动性强、要素属性复杂,分析探讨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问题,不仅能发现国情要素数据的问题保障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质量,而且对于规范生产作业的方法,减少问题产生,提高作业效率提供宝贵经验。

1.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监测成果部分重要检查项国情监测需更新国情要素分5个一级类、17个二级类、45个三级类,监测要素成果质量部分重要检查质量元素分为位置精度、属性精度、完整性(如表1所示):表1国情要素数据部分重要检查项2.专题资料收集利用问题探讨国情要素信息变化更新是通过遥感影像发现的变化而更新,一般只与影像位置、大小、形状以及可识别的其他物理属性的变化相关,对于名称、编号等与管理相关的社会属性变化,只能通过与收集的专题资料进行对比才能发现。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与技术 ppt课件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与技术 ppt课件

1992年
2001年
地表覆盖变化监测
20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年
地形形变GPS观测网
1 什么是地理国情监测
地理监测的特性 1、地理监测的目的性 2、地理监测的动态性 3、地理监测的适应性 4、地理监测的综合性 5、地理监测的实践性
1 什么是地理国情监测
地理监测的分类 1、按照地理范围尺度,地理监测分为 全球监测、区域监测、局部监测。 2、按照比例尺或分辨率分为宏观监测、 微观监测。 3、地理监测按时效分,可分为常态化 (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
1 什么是地理国情监测
4、基础测绘模式的转变。由静态到动态, 由数据服务到信息服务,针对性更强, 服务领域更宽。 地理信息发展的阶段:静态测绘-空间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地理信息服务。 5、政府和专家学者的推动。
1 什么是地理国情监测
1 什么是地理国情监测
动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关系


地理国情监测不是基础测绘。基础测绘是支持地理国
2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
8、矿产资源调查与监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务院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 管理工作”。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开展地质环境监测 和地质灾害调查、预报预警与专项防治。地质调查局有 覆盖全国的180多个地调单位开展能源矿产调查,建立 了10个国家级监测预警示范区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动态监 测预警体系。
规 模
已建立覆盖各级共2600多个气象监测中心(台、站)的
化 、
地面气象观测网和高空气象观测网。



2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

02-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与技术(李建松)

02-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与技术(李建松)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与技术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报告人:李建松 2012年10月
主要内容
1 2 3 4 5 什么是地理国情监测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 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 地理国情监测的案例 对策与建议
1
什么是地理国情监测
什么是国情?
国情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
6、水文监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水文机构应 当加强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工作,发现被监测水体的水量、 水质等情况发生变化可能危及用水安全的,应当加强跟踪 监测和调查,及时将监测、调查情况和处理建议报所在地 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部负责全国水文水 资源动态监测工作,已经建立覆盖5000多条中小河流、 2058个县水文监测站的动态监测预警体系。
1
什么是地理国情监测
什么是监测? 监测就是对关注的对象进行监视和测量。 什么是地理国情监测?
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航空航天遥感、地理 信息系统等现代测绘技术和地理、人文、社会经济科学调查技术, 综合各时期档案和调查成果,对地形、水系、湿地、冰川、沙漠、 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道路、城镇等要素进行动态化、定量化、空 间化的持续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 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 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 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2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
7、海洋监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五条规定“国家海 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组织海洋环 境的调查、监测、监视、评价和科学研究”。国家海洋局 按照国家制定的环境监测、监视信息管理制度,负责管 理海洋综合信息系统,为海洋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提供服 务。国家海洋局直属四个海洋分局、全国100多个海洋科 学与工程单位从事海洋综合调查、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 源综合调查工作。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与技术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与技术

2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
3、农情监测 (尚未列入法定监测内容)
农情监测为科学利用、动态监测和管理农业资源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开展农 情监测的部门包括农业部各级机构,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遥感中心、高校等 科研院所、农业相关企事业单位。
4、森林和湿地监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四条规定“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森林资 源清查,建立资源档案制度,掌握资源变化情况”。在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 下,由各省(区)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逐年进行,由 县林业主管部门或林业基层生产单位具体实施。
规 范
2600多个气象监测中心(台、站)的地面气象观测网和高空气象观测网。









2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
地理国情监测规划与方案设计 1、地理国情监测规划
(1)制定监测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 (2)资源优化配置和协调协作计划 ; (3)监测项目监测方案的审批、部署监测任务,下达监 测项目等; (4)建立地理监测机制(常态化机制、应急监测机制、 长效工作机制) 。
2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
预 常9、气象监测
报态
预化
警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十五条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
标 准 化
台站,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进行气象探测并向有关气象 主管机构汇交气象探测资料”。气象部门负责气象监测相关工作并发布观
、 测结果,其所属观测台站负责具体监测工作。目前我国已建立覆盖各级共
什么是省情?市情?县情?
1 什么是地理国情监测
什么是监测?
监测就是对关注的对象进行监视和测量 。 地理什国么情监是测地是综理合利国用情全球监导测航卫?星系统、航空航天遥感、地理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质量控制及检查方法探讨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质量控制及检查方法探讨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质量控制及检查方法探讨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常态化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监测成果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辅助政府决策、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审计等方面,如何保证监测成果质量是地理国情监测面临的主要问题。

文章从数据生产及质量管理的角度,归纳总结出质量控制方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监测成果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分类;地理国情要素;元数据;质量控制引言《2015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中的《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工作的思考》一文指出,地理国情监测任务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和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

其中,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主要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进行更新,保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现势性。

地理国情监测作为践行“按需”理念的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从应用的角度研究分析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作用,是发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效用,保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生命力,推动其常态化的关键。

能否达到上述地理国情监测的目的与意义,最终成果的质量成为关键因素,对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质量控制及检查方法进行探讨与论述,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1质量控制原则1.1基本原则质量控制严格按照“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这项基本原则执行。

由监测任务承担单位负责两级检查,并委托具有资质的质检机构进行验收。

在质检过程中要严格遵循项目设计中的技术指标、规格和要求,确保成果质量合格。

1.2分级控制原则项目承担单位负责成果的质量管理工作,负责本单位生产人员和质检人员的培训,以及本单位监测任务的质量检查以及重大质量问题的处理与上报,定期向上级相关机构汇报质量管理工作情况,并协助相关机构做好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

1.3全过程控制原则质量管理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贯穿于技术设计、资料获取、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等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及时识别并消除事前、事中、事后影响数据质量的各类因素,保证数据质量。

基础性地理省情监测属性项名称及定义、地名变更情况表、道路信息一览表、江河入海河口分界点坐标(示例)

基础性地理省情监测属性项名称及定义、地名变更情况表、道路信息一览表、江河入海河口分界点坐标(示例)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属性项名称及定义
除地理信息软件系统自定义属性项外,要素属性项名称及定义如下表(属性项名
称不区分大小写)。
属性项名
属性项含义
数据类型 长度
备注
ADMNGD
所在地(市、县);归属
TEXT
255
AHEIGHT
平均水深
DOUBLE
-
ANAME
湖泊水库的其它名称
TEXT
255
ANNNO

101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任务区内重要江河已有约定入海河口分界点坐标(示例)
河流名称 小清河 小清河 白浪河 白浪河
分界点编号 1 2 1 2
经度(保留 9 位小数)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纬度(保留 9 位小数) xx.xxxxxxxxx xx.xxxxxxxxx xx.xxxxxxxxx xx.xxxxxxxxx
说明
TEXT
255
线路编码;道路编号
TEXT
32
重复路段编号
TEXT
255
技术等级
TEXT
8
单双线;单双向
TEXT
4
共享河段编码
TEXT
64
起点
TEXT
32
生产标记信息
SHORT
-
汇入的主要河流名称代码
TEXT
12
流入类型代码
TEXT
1
类型;河流类型;矿物类型;宗教
类型;小区类型企业类型;行业类 TEXT
TEXT
8
建库阶段赋值
DEST
终点

地理国情监测

地理国情监测

目录1. 绪论 (5)1.1课题背景 (5)1.2地理国情监测发展概况 (5)1.2.1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理分析和动态监测计划” (5)1.2.2 日本地理信息局开展灾害监测 (6)1.2.3 对我国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启示 (6)1.3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6)1.3.1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7)1.3.2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8)1.3.3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迫切需要 (8)2. 地理国情监测概述 (9)2.1 地理国情监测的概念 (9)2.1.1 地理国情的含义 (9)2.1.2地理国情与地理信息 (10)2.1.3地理国情监测 (12)2.2 测绘技术与地理国情监测 (14)2.2.1 地理国情监测是依法测绘的组成部分 (14)2.2.2 测绘部门实施地理国情监测的可行性 (15)2.2.3 与专业部门的监测信息互相检核互为补充 (15)3 地理国情监测的研究内容与工作目标 (16)3.1 地理国情监测的研究内容 (16)3.1.1 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监测 (18)3.1.2 资源生态环境监测 (19)3.1.3 灾害动态监测 (20)3.1.4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21)3.1.5 城镇建设管理监测 (21)3.1.6 农林水利监测 (22)3.1.7 地面沉降监测 (23)3.1.8 其他领域监测 (23)3.2 地理国情监测的工作目标 (25)3.2.1 总体目标 (25)3.2.2 阶段性目标 (25)4 地理国情监测的体系框架 (29)4.1 地理国情监测的含义 (29)4.2 地理国情监测的对象 (30)4.2.1 自然环境要素 (30)4.2.2 社会人文要素 (30)4.2.3 产业经济要素 (30)4.3 地理国情监测的方法 (31)4.3.1 主要方法 (31)4.3.1 地理要素信息的动态获取技术 (34)4.3.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技术 (38)4.3.3 产品生产与发布技术 (40)4.4 地理国情监测的成果 (41)4.4.1 数据成果 (41)4.4.2 管理制度成果 (43)摘要通过对地理国情与地理国情监测的基本问题与关键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采用综合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归纳法,初步提出甘肃省地理国情监测的体系框架。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分析技术规定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分析技术规定

城市绿化林地比例
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绿化林地比例
1
自然地理 国情要素
基本统计汇总——基础地理国情信息
长度 穿越县级行政区划单元 全国河流实体长度 全国河流实体穿越县级行政区划单元 全国水域(水面)面积 面积 分省区水域(水面)面积 分地区水域(水面)面积 分县区水域(水面)面积 全国荒漠与裸露地面积
2
城镇发展 指数
城镇交通便利指数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数
利用城市公共用地面积与比重以及学校、医院、娱乐服 务设施配置等指标计算。
利用区位优势度(各县与中心城市间的交通距离所反映 的区位条件和优劣程度)等指标来计算,并要根据各县 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距离远近进行分级。
区位优势度
2
序号 指数名称
综合统计分析——地理国情指数
基本 点状要素 信息 汇总 面状要素
线状要素 地理实体
基础 地理 国情 信息 统计 分析 成果
数 据 成 果
自然地理要素
地形地貌 植被覆盖 水域
分 政 区 水 域 面 积
人文地理要素
荒漠与裸 露地
河 流 实 体 长 度 分政 区荒 漠与 裸露 地面 积 居民 地在 不同 高程 带的 分布
居民地及设施
公路覆盖程度
利用高速公路出入口15公里、20公里、30公里、50公里 缓冲区范围内覆盖的居民地占比、二级及以上公路5公里、 8公里、10公里带宽范围内覆盖的居民地占比、等外公路 300米、500米带宽范围内覆盖的居民地占比等指标来计 算。
2
序 号 指数名 称
综合统计分析——地理国情指数
构成 描述及统计方法说明 利用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区位优势度等指标计算。 [交通网络密度]=[公路通车里程]/[县域面积] [交通干线影响度]=Σ[交通干线技术水平] [区位优势度]=[距中心城市的交通距离] 利用水、耕地、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占有量、适宜建设用地面 积等指标来计算。 利用人口密度、人口流动强度等指标来计算。 [人口集聚度]=f([人口密度],[人口流动强度]) [人口密度]=[总人口]/[土地面积] [人口流动强度]=[暂住人口]/[总人口]×100% [总人口]指各县行政单元的常住人口总数,即按国家人口普查统计 口径确定的常住人口(包括暂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数) [暂住人口]指县级行政单元内暂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数 利用一个区域建设空间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等指标来计算。建设 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设施以及 其他建设用地等空间。 利用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密度等指标来计算。经济密度是指区域国 民生产总值与区域面积之比。

浅谈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采集

浅谈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采集

浅谈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采集发表时间:2020-09-04T02:20:52.386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12期作者:佟显超[导读]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已进入常态化监测阶段,其监测方法是利用前一年的正射影像和监测年度的正射影像进行对比,通过人工识别的方式找出变化区域,然后根据数据编辑的要求对变化要素进行编辑。

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034摘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已进入常态化监测阶段,其监测方法是利用前一年的正射影像和监测年度的正射影像进行对比,通过人工识别的方式找出变化区域,然后根据数据编辑的要求对变化要素进行编辑。

也可以将监测本地数据叠加本年度的正射影像,对变化区域进行识别。

关键词: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采集1基础地理国情监测主要应用领域为确保基础地理国情监测在生产实践环节的合理化应用,确保相关技术优势的有效发挥,实现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与生产实践活动的有效衔接,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立足实践,全面系统地梳理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应用领域,明确其与生产实践的结合点。

1.1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极大的意义,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测。

具体来看,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能够利用多种平台,综合遥感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区域内基本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掌控,明确耕地、林地等地理要素的面积大小、分布情况,并对目标对象开展长时间的持续监测,准确把握其变化情况。

尤其在资源管理方法、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等方面更加突出。

1.2国土资源开发领域的应用作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应用领域,要求工作人员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作为基础,统筹分析基础性地理国情信息以及各类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做好数据的挖掘与准备工作。

在整体上,把握区域范围内国土资源开发情况。

同时借助于多源、多期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影像,对一定区域内的国土资源进行分类整合。

1.3城市化进程领域的应用现阶段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城市化进程监测领域,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体系下,工作人员通过合理利用航空航天遥感设备,实现了城市规模的实时监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基本统计内容说明
附表1-7为监测基本统计中各类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的详细分类说明。

表2 植被覆盖统计表
表3 水域统计表
表7 地理单元统计表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基本统计报表目录与表样
注:1、统计范围:进行统计调查的范围,是空间上的任意一个区域;
2、统计单元:统计范围在空间上的某种划分方式,如按高程、地貌类型等;
3、统计内容:即地理国情普查或监测的内容;
4、属性:即地理国情普查或监测内容的属性;
5、后续各表解释同本表。

云水库、大广高速等。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基本统计变化报表目录与表样
1、本报表内容为监测年度相对于上一年度的增量:增量为正代表增加;增量为负代表减少;-
代表未发生变化;0.00代表变化量不在2位小数显示范围。

2、如有新增统计单元或统计类,可在变化备注中注明“新增”。

表样5 地表覆盖转移矩阵统计表
注:1、本表信息不做平差处理;
2、垂直列数值代表上一年度转入至某地类数量,形成累计增加量;水平行数值代表上一年度某地类转出至其他类数量,形成累计减少量;
3、本表地类较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打印输出;
4、本表表达某一统计范围内地类的转移变化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