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湖泊、湿地保护调查报告书
武汉湖泊、湿地保护调查报告书
武汉市湖泊、湿地保护现状调查目录一、前言 3二、调查目的 4三、调查对象 4四、调查内容 4七、调查结果 4(一)历史 4(二)现存问题 5(三)解决方案 67 八、调查体会9前言史料记载,1635年和1904年分别修筑袁公堤和张公堤后,武汉成为水上闹市,“帆樯林立,商贾云集”,茶楼客栈,鳞次栉比,绿荷红莲,乌梢青柳,亭台水榭,倒映水中,水乡风情,秦淮不及。
即使是在五六十年代,从空中俯看,大小百余个湖泊,如形态各异的珍珠镶嵌在江城大地,勾画出武汉梦里水乡的风韵情致。
!武汉市内数百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遍布三镇,武汉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百湖之市”,湖泊成为武汉市民的骄傲。
但是您知道,享有“百湖之市”美誉的武汉现在还剩多少湖泊吗?您了解,江城这片“梦里水乡”现存湖泊的面积吗?权威部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武汉城区湖泊由建国初的127个锐减至目前的38个。
社会各界大声疾呼:保湖治湖,刻不容缓。
然而,武汉市水务局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近30年武汉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50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杨汊湖、范湖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仅仅成为带“湖”字的符号。
目前中心城区仅存的38个湖泊,仍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
武汉湖泊现状30年来武汉湖泊减少34万亩来自武汉市水务局的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市的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等于1500亩,合343350亩——编者注)。
近10年,武汉中心城区湖泊面积由原来的9万余亩缩减为8万余亩,净减少面积数千余亩。
再往前看,建国初期,武汉市7个主要城区大小湖泊就达127个,目前仅剩下38个,总数已不及50年代初的1/3。
这意味着,近50年来,共有近百个湖泊已经消失。
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杨汊湖”、“范湖”,水已不见,只留下一个带“湖”字的地名,这几乎是武汉市主城区湖泊近30年来共同的命运。
照此下去,武汉的明天还会有湖泊吗?一、调查目的了解武汉市湖泊、湿地保护现状并呼吁武汉社会各界参与湖泊的保护。
湖北黄河湿地调研报告
湖北黄河湿地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湖北黄河湿地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了解湖北黄河湿地的自然资源、生态保护情况,探索可持续利用方式,我们进行了湖北黄河湿地的调研。
二、调研内容1. 湖北黄河湿地的地理背景和生态环境湖北黄河湿地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总面积约5000亩,主要由湖泊、沼泽、河流和植被组成。
该湿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有利于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
2. 湖北黄河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调研发现,湖北黄河湿地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多种湿地植物和动物。
其中,湿地植物有芦苇、蒲草等,动物有水鸟、鱼类等。
这些生物的存在和繁衍,为湖北黄河湿地的生态平衡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3. 湖北黄河湿地的生态保护湖北黄河湿地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
比如,建立了湿地自然保护区,制定了湿地管理规划,加强了湿地环境监测和保护力度。
同时,禁止破坏湿地的行为,恢复和保护湿地生物栖息地。
4. 湖北黄河湿地的可持续利用湖北黄河湿地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探索了一些可持续利用方式。
比如,发展湿地旅游,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同时,加强湿地科研和技术支持,推动湿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三、调研收获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湖北黄河湿地的自然环境、生物资源和生态保护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认识到,湖北黄河湿地是一个珍贵的生态宝库,需要得到持续的保护和利用。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湿地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生态和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建议1. 加强湖北黄河湿地的生态保护力度,确保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2. 多样化湖北黄河湿地的利用方式,推动湿地旅游、科研、教育等多元化发展。
3. 加强湖北黄河湿地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意识。
五、总结湖北黄河湿地是湖北省独特而宝贵的自然资源,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通过加强湖北黄河湿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我们能够保护好湿地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湿地调研报告范文(两篇)2024
湿地调研报告范文(二)引言概述:湿地是具有特定水文地质条件并且水生态系统密集分布的区域,在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保护对策,我们进行了湿地调研。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湿地调研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并进一步探讨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需要采取的可持续管理措施。
正文内容:一、湿地调研目的1.1考察湿地保护现状:了解目前湿地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包括政策法规的制定、湿地保护区的设立以及生态修复工作的实施情况。
1.2探究湿地生态系统:研究湿地内的生态系统及其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湿地动植物群落的组成、生态过程和功能。
1.3评估湿地生态服务:了解湿地对水资源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持、碳储存等生态服务的提供情况,并评估其经济价值。
1.4制定湿地保护对策: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湿地保护对策,推动湿地可持续管理和合理利用。
二、湿地调研方法2.1文献资料收集:搜集相关文献、政策法规和研究报告,了解湿地保护历史、现状和问题。
2.2现地考察:选择一些典型湿地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样本、观察生物群落结构,并与专家进行讨论和交流。
2.3数据分析:将采集的样本数据和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湿地类型的差异和特点。
2.4模型模拟:利用湿地生态模型,模拟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和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2.5问卷调查: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知程度和意愿,并收集公众的保护建议。
三、湿地调研结果3.1湿地保护现状: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湿地面积减少、生境破坏及污染等问题。
3.2湿地生态系统:各个湿地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湿地能够提供丰富的生态服务,对当地的水资源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3.3湿地经济价值:湿地提供的水资源、食物供应和生态旅游等生态服务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目前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3.4湿地保护对策: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对策,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增加湿地保护区面积、推动湿地生态修复工作以及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等。
湿地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湿地保护工作调研报告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态价值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环境,对维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湿地资源的剧烈退化和过度利用,湿地保护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湿地保护工作调研,并就其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湿地保护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一、调研现状我们走访了多个湿地地区,包括湖北省洪湖市的梁子湖湿地、江苏省盐城市的芦苇湖湿地和河南省焦作市的原阳湿地公园等。
我们发现,湿地地区的绿化和环保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关注的重点。
1.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经过多年的努力,湿地的水质和空气质量得到了保障,一些湿地区域开始发生良性的生态回归,湿地植被的恢复也助力于这一进程。
例如,梁子湖湿地区域绿树成荫、芦苇丛生,滩涂、草甸等生态系统明显恢复。
2.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湿地是地球上的生态宝库,因为其生态系统丰富而优越于其他环境。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在梁子湖、芦苇湖等湿地地区,已经重新出现了多种湿地水鸟、鱼类、昆虫、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这说明了湿地保护与维护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密切关系。
3.生态文化得到提高湿地不仅是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还是一个文化遗产。
当地政府不仅取得了重大生态成果,而且洪湖市和焦作市还发展了湿地文化旅游项目,如湿地博物馆、湿地生态公园、湿地游船等。
这些旅游项目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提高游客对湿地生态保护的关注度。
二、存在问题虽然湿地保护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不乏存在着一些问题:1.人类活动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对干扰比较敏感。
我们发现,一些不文明的活动会严重破坏湿地的生态环境。
例如,野餐、篝火、乱扔垃圾等行为都会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
2.缺乏有效的监管尽管政府对湿地保护的投入已经逐年增加,但一些湿地地区的监管机制仍不够完善。
监测数据的收集不足导致对湿地环境状况的了解不准确,导致全面的湿地保护措施难以实现。
3.垃圾处理问题湿地地区因其环境和自然条件独特,无法正常进行城市垃圾等生活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
武汉东湖调研报告
武汉东湖调研报告武汉东湖调研报告引言:武汉东湖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最大的市区内湖泊之一。
根据上级要求,我们以调研的方式对武汉东湖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该湖泊。
本报告意在总结调研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东湖的地理位置和特征:武汉东湖位于武汉市的中心城区,地理位置优越。
东湖面积广大,共有14个岛屿,以及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生物资源。
此外,东湖周边还有许多旅游景点和历史遗迹,使其成为武汉市的重要文化旅游景区。
二、东湖的环境状况:我们对东湖的环境进行了综合检测,了解到湖水质量整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水污染,由于市区日益增多的人口和工业活动,湖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其次是湖岸带的生态环境存在缺失,部分湖岸已经被开发商占用,且存在一些违法违规建设。
三、东湖的生物多样性:东湖是一个生物多样性较高的湖泊,调研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观测,发现了大量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然而,由于水污染和湖岸开发等原因,一些珍稀物种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
因此,应加强保护措施,保护东湖的生物多样性。
四、东湖的管理与保护:东湖的管理与保护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导致一些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其次,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第三,管理手段相对较为单一,需要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五、东湖的发展与利用:东湖作为武汉市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其发展潜力巨大。
我们建议在东湖周边建设更多的旅游设施和文化设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需求。
同时,加强对周边开发商和投资者的规范管理,确保开发项目的合法性和对环境的友好性。
六、东湖的文化价值:东湖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建议加强对东湖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培育和发展与东湖相关的文化产业,提升东湖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
七、东湖的社会影响:东湖对武汉市的社会影响巨大,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与武汉市的形象和环境质量密切相关。
武汉湿地现状分析报告总结
武汉湿地现状分析报告总结引言湿地是地球上最脆弱、最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
武汉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内陆城市,拥有众多湿地资源。
为了全面了解武汉湿地的现状,本报告对武汉湿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方法本次分析使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对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实地调查以及相关文献的收集和整理。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武汉湿地的面积、类型、生态状况等信息。
结果面积根据卫星遥感影像解译的数据,武汉市拥有湿地面积约为XXX平方公里。
其中,河流湿地约占总湿地面积的XX%、湖泊湿地约占XX%、沼泽湿地约占XX%。
武汉湿地分布广泛,大部分分布在市区的周边地区。
类型分布在武汉湿地中,河流湿地是最主要的湿地类型。
武汉市被长江、汉江等多条河流环绕,形成了大量的河流湿地。
此外,武汉市还有多个湖泊和沼泽湿地,如东湖、红螺寺湖等。
生态状况对武汉湿地的实地调查显示,部分湿地生态状况较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功能完整。
然而,也存在一些湿地面临着生态破坏和退化的问题。
其中,河流湿地面临着水污染、水位调节不当等问题,湖泊湿地受到过度开发和水质恶化的威胁,沼泽湿地受到了人类活动的破坏。
保护现状针对武汉湿地的保护,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加强了湿地管护力度,加大了污水治理力度,实施了湿地恢复和修复项目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湿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结论武汉湿地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态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然而,湿地面临着一系列的威胁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加强保护。
未来,应该继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加强监测和管理,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利用,使武汉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改善和保护。
武汉湿地保护的调查报告
武汉湿地保护的调查报告武汉湿地保护的调查报告湿地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被称之为地球之肾。
下面是一篇关于武汉湿地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在这世界湿地日即将到来之际,呼吁大家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地球母亲的“肾”。
一、选题目的我们需要一个没有污染的环境,一个温馨的家园湿地因生物多样性丰富,可调解区域性气候,又被称为地球之肾,武汉市做为全国内陆湿地面积最大的城市,近几年湿地资源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等问题,加强湿地保护刻不容缓。
二、调研过程1. 湿地大小武汉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
全市拥有5公里以上河流165条,湖泊166个,主要港渠118条,水域面积2118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
长江东去,汉水西来,两江交汇把这座城市巧妙地分割为汉口、汉阳与武昌三镇,郁郁葱葱的绿色赋予这座城市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2002年东西湖区有湖泊30个,比1985年减少32个。
湖泊面积由当时的15.36平方公里减少到13.24平方公里。
2.水质状况武汉市金银湖生态区位于武汉市近郊,占地33平方公里,内有多达2.5万亩的自然湖泊,植被丰盛。
随着各类生活污水的流入,湖区的水质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3.保护方法目前,“武汉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方案”已初步出台,“清水入湖”是其中一个行动。
据介绍,“清水入湖”将重点对中心城区的东湖、月湖、墨水湖、汤逊湖、南湖等38个湖泊进行保护和生态修复,并建设“水清岸绿”的景观水体。
由市水务、建委、环保、规划、园林、城管等多个部门及各区政府联合组成专班,拟用5年时间对38个湖泊进行污水截留、生态清淤、生态护岸、建设生态隔离带工程,进行水体生态修复,同时进行水产养殖控制,并加强水文、水生态监测,基本控制湖泊水质污染和生态恶化趋势,最终实现38个湖泊清水入湖。
根据计划,2008年以前,将分步关闭中心城区38个湖泊的主要排污口,责令沿湖污染严重企业限期整改,做到达标排放,限期内整改不达标的则责令其停产关闭;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0%以上;2010年以前,38个湖泊的.所有排污口全部截污;中心城区11座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湖泊水质明显改善,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
湿地调研报告共(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二)2024
湿地调研报告共(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二)引言概述: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本文进行了湿地调研工作,旨在全面了解湿地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正文:一、湿地资源概况1.湿地的定义和分类2.湿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湿地资源的分布和特点4.湿地资源的价值和利用二、湿地生态环境1.湿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2.湿地的水文特征和水动力过程3.湿地植被和动物资源4.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5.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灾害防治三、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1.湿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2.湿地资源的管理与规划3.湿地保护区的建设与运行机制4.湿地生态补偿与生态修复措施5.湿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的平衡四、湿地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1.湿地资源保护的发展历程2.湿地保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3.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执行4.湿地保护组织与国际合作五、湿地调研总结与建议1.湿地调研的主要发现和成果2.湿地资源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3.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4.湿地保护意识的普及与参与5.湿地保护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结论:通过本次湿地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湿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保护和管理湿地的建议。
我们希望政府、社会机构和公众能够共同努力,加强湿地保护意识,完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动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湖北黄河湿地调研报告
湖北黄河湿地调研报告湖北黄河湿地调研报告湖北黄河湿地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境内,是一个重要的自然湿地保护区。
我们对该湿地进行了调研,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一、概况:湖北黄河湿地位于咸宁市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7′-114°06′,北纬29°49′-30°08′,总面积约为96平方公里,其中湿地面积占到了70%。
湖泊、河流、沼泽和湿地植被是该湿地的主要特征。
二、生物多样性:黄河湿地作为一个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了许多稀有濒危物种,如中国鼠兔、水鹿等。
此外,湿地还是许多候鸟的栖息地,每年有大量候鸟飞临此地。
这对于维护湿地的生态平衡和促进鸟类迁徙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自然景观:黄河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湖泊和河流交相辉映,水草丰美,可以欣赏到如画一般的美景。
此外,湖区周围的湖岸植被也十分壮观,如芦苇、香蒲、水葱等,给人们带来了清新宜人的感觉。
四、生态保护:湖北黄河湿地已经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湿地,得到了相关政府的高度重视。
当地政府和保护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湿地进行保护和管理,如限制砍伐湿地植被、防止水污染等。
然而,我们也发现湖区周边的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如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河道的变化等。
五、社区参与:湖北黄河湿地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了当地社区的积极参与。
当地政府和保护机构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当地居民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很多当地居民也参与到湿地的管理和保护中,例如参加湿地清理活动、守护候鸟等,为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六、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湖北黄河湿地,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与周边社区的合作和宣传,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2. 加大对湿地的巡查力度,防止非法捕猎和破坏行为的发生;3. 经常组织湿地清理活动,保持湿地的整洁;4. 定期检测湿地水质,防止水污染的发生;5. 加强监测和研究工作,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简版范文
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1. 简介武汉东湖是中国湖泊中最大的一个城市湖泊,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市区东部。
东湖风景区是武汉市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本文将对武汉东湖风景区进行调查,并对其自然环境、旅游设施、管理情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自然环境武汉东湖风景区地理位置优越,水域面积广阔,湖中有多座小岛点缀其中。
湖水清澈见底,生态环境优美,吸引了众多游客。
水域周边有茂密的原始湿地和丛林,是多种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各种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湖区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3. 旅游设施3.1 景点介绍东湖风景区内有多个著名景点,如:蛇山:位于湖的东南角,山势陡峭,是东湖的主峰之一。
登上蛇山,可以俯瞰整个东湖风景区的壮丽景色。
东湖樱花公园:樱花公园占地面积较大,每年春天都会举办盛大的樱花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欣赏粉色花海。
磨山:位于湖的北部,山体高峻,有着陡峭的山路。
登上磨山,可以一览东湖湖水和周边的景色。
3.2 交通便利性东湖风景区交通便利,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和地铁站,游客可以通过公共交通工具轻松到达。
风景区内部有完善的交通路网,方便游客在景点之间移动。
3.3 旅游服务设施东湖风景区的旅游服务设施相对完善,包括停车场、餐馆、公厕等。
游客可以在景区内方便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服务设施。
4. 管理情况东湖风景区的管理相对有序,景区内设有管理机构,负责对风景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景区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游客的安全和秩序。
由于游客数量较多,管理人员常常需要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监督,以防止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5. 游客体验东湖风景区作为武汉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
游客来到东湖旅游,可以尽情享受湖泊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也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游览体验。
6. 结论通过对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武汉东湖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适合休闲和观光。
武汉的湖泊调查报告
武汉的湖泊调查报告一·调查的背景进入初中后,就经常奔波于培训机构之间,每次都要经过武汉的东湖,早就有此意向想要做一份调查报告,所以选择这个选题,主要是想通过此报告来展现武汉的湖泊的现状,希望能以此向大家展示武汉的湖泊的美,更希望大家爱护环境,爱护湖泊!二·调查结论1·湖泊的美东湖墨水湖月湖这是200年前的武汉,周围布满湖泊,可以说漂在水上。
这是民国时期的武汉的湖泊,也有100余个大小不一的湖。
您知道,享有“百湖之市”美誉的武汉还剩多少湖泊吗?您了解,江城这片“梦里水乡”现存湖泊的面积吗?权威部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武汉城区湖泊由建国初的127个锐减至目前的38个。
社会各界大声疾呼:保湖治湖,刻不容缓!“湖泊是地球妈妈明亮的眼睛”,曾经,武汉市内数百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遍布三镇,武汉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百湖之市”,湖泊成为武汉市民的骄傲。
然而,武汉市水务局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近30年武汉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50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杨汊湖、范湖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仅仅成为带“湖”字的符号。
目前中心城区仅存的38个湖泊,仍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
我国湖泊与水资源环境研究领域权威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金伯欣等专家认为,武汉湖泊数量减少、面积锐减,既有特殊历史背景下围湖造地、围湖养鱼的“历史之殇”,也有因城市建设需要而填湖占湖的“发展之殇”,更有屡禁不止的违法填湖的“现实之殇”。
武汉曾经优于水,如今却忧于水。
面对严峻的湖泊保护形势,武汉市长阮成发在多次重要会议上大声疾呼:“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湖泊!”“要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来治理湖泊,保护湖泊!”金伯欣教授也呼吁:“政府当需铁腕治湖,市民也应主动保护。
”武汉在湖泊保护方面也做了诸多努力,出台《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实施“一湖一景”、“清水入湖”、“大东湖水网”等治湖工程。
但是,一方面在花巨资治湖,一方面湖泊却在继续遭到侵蚀与破坏。
武汉湿地公园研究报告
武汉湿地公园研究报告武汉湿地公园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湿地公园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
武汉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其自然湿地资源丰富,对于保护和利用这些湿地资源,建设湿地公园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开展对武汉湿地公园的研究,可以为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武汉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管理建议,为武汉湿地公园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1. 现场调查:通过对武汉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考察,记录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特点、绿化植被、水质情况等信息。
2. 采样和分析:收集湿地公园的植物和动物样本,采用现场观察和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物种鉴定和分类,并计算湿地公园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
3.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湿地公园游客的满意度和需求,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关的改进和提升建议。
四、研究结果1. 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武汉湿地公园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共发现植物180种,动物70余种,其中包括多种珍稀濒危物种。
2. 生态功能:武汉湿地公园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生物保育和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
3. 游客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湿地公园的景观、休闲设施和科普教育活动是游客最关注和需求的方面。
五、研究建议1. 加强保护:加强武汉湿地公园的保护力度,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禁止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行为。
2. 开展科普教育:加强湿地公园的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和意识。
3. 改善景观:根据游客需求,改善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增加休闲设施和观赏点,提升游客体验。
4. 提供导游服务:为湿地公园提供导游服务,引导游客了解湿地的生态特点和保护意义。
5. 建立监测体系:建立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定期监测水质、植物和动物种群的变化情况。
六、结论通过对武汉湿地公园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其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东湖调研报告
东湖调研报告东湖是武汉市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胜。
2018年3月,我们小组的几位同学前往东湖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主要是针对东湖的现状、未来规划以及对于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将介绍我们的调研发现及建议。
一、东湖的现状东湖地处市中心,曾经是武汉市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泊,但如今已经面积缩小。
2016年,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成开放,面积达到约50平方公里。
我们发现,公园内某些区域被开发商或者别墅业主改建为豪华度假村和高档住宅小区。
这些开发项目的建设不仅侵占了公共资源,也对周围环境造成了影响,一些生物栖息地被破坏。
东湖的水质也引发了我们的担忧。
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看,东湖的水质处于中等水平,蓝藻泛滥和污染物排放严重影响了湖泊的水质。
我们了解到,早在2015年,武汉市启动了东湖治理改造项目,投入上亿元资金进行污染治理。
但是,我们觉得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治理是不够的,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东湖水质的现状并积极参与湖泊保护活动。
二、未来规划我们发现东湖的发展规划已经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路线图。
从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角度来看,未来东湖的发展重点应该是深入挖掘湖泊自然和文化资源,呈现“水韵武汉”的特色招牌。
同时,还应积极推进污染治理,提供可用的物质净化、工艺净化和生物净化技术等,确保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最好将其他湖泊、河流的水生态与东湖联系起来,发挥全局性优势,提高生态保护的水平。
此外,我们还发现东湖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在我们的调研中,东湖的游客以外地游客为主,当地游客的比例不足。
为了更好地挖掘东湖的旅游潜力,我们建议应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拓展旅游渠道,开展多品牌、多样式、多场地,既有传统特色、又有新趣味的旅游项目和产品,从而带动市区的经济发展。
三、环境保护我们非常关注保护东湖的环境。
东湖是武汉市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它不仅用来供民众生活和农业生产,还用于工业用水。
湿地公园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纲
湿地公园对周边居民的影响社会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二、调研理论技术
三、调研目的
四、调研现状
1、武汉市6个国家湿地公园
2、汉南区情况介绍
(1)区位划分、自然资源、
(2)相关规划文件
(3)汉南区整体规划安排(公园多少个等)
3、坛山岛湿地公园介绍
4、汉南气候情现状
5、汉南整体休闲场所现状
6、公园周边大型场所的需求现状
(1)居民区
(2)学校(含高校、中小学等)
(3)工地
五、调查过程
1、周边居民调研——实地调研记录
2、学校师生调研——校园内调研
3、实地考察现状——投入使用后客流量统计
4、汉南区气候变化数据
六、调研结果
对每一个重要题目的剖析,用数据说话。
七、调研结论
1、坛山湿地公园对周边居民影响增加了娱乐休闲场所
2、居民对于政府的满意度提升
3、湿地保护的落实
八、参考文献。
武汉市沙湖水环境现状调查(定稿)【范本模板】
武汉市沙湖水环境现状调查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1 前言1。
1 沙湖概况沙湖位于武汉市武昌东北部,东邻中北路,南至小龟山,西抵武昌至大冶的铁路线,北达徐东路.清末修筑的粤汉铁路穿湖而过,路西为小沙湖又名内沙湖,现已近乎湮没;路东为大沙湖又名外沙湖,即现在的沙湖。
按武汉市水务局最新公布的测量数据,内沙湖现实有面积0.134平方公里,外沙湖现实有面积3。
197平方公里,是武汉市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城中湖,也是武汉市区内环线内唯一的湖泊。
现已经建立两所沙湖公园:沙湖公园和内沙湖公园。
沙湖边高楼林立,现在大小已经比十年前小一倍是大规模填湖的恶果。
图1是沙湖地理位置图。
图11。
2 气候条件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一般年均气温15.8℃-17。
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0.4℃;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
夏季极长达135天,因武汉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38°,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是中国四大火炉之一,夏天普遍高于37℃,极端最高气温44.5℃.初夏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年无霜期240天,年日照总时数2000小时。
2.2 污染源去年,沙湖周边有8个较明显的入湖排污口,其中5个主要的日排入污水总量达10.26万方,若不计降雨汇入湖中的水量,沙湖全年纳入城市废污水量至少可达3745万方,每年排入沙湖的固体污染物达到1.7万吨。
其中排污量最大的为彩电中心排污口,日污水排入量8.38万方.三角路混合排污口为第二大排污口。
沙湖水体已严重富营养化,水质属劣五类,人体不可直接接触。
由于污染严重,沙湖水已不适合养鱼,多数鱼种不能在湖中存活,死鱼现象经常发生.2000年沙湖全年鱼产量仅有40万公斤,而未污染前年均鱼产量曾达到200万公斤左右。
_洪湖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工程_调研报告
/洪湖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工程0调研报告*郭庆汉1路洪卫2(1,2.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7)摘要:湿地作为地表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被誉为/自然之肾0,是最富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大河流域中下游沿岸地区的湖泊是该地区湿地系统的主要类型。
我省号称千湖之省,但由于种种原因,湖泊生态破坏严重。
近年来启动的/洪湖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工程0,短期内已显示出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平原湖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湿地;功能恢复;洪湖;示范中图分类号:F062.2;Q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846(2005)04-0015-04一、湿地是最富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一)湿地是特殊的自然综合体湿地系指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
¹湿地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若干时段为水淹没的特性或标准;含水颇多的土壤;生长着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多水(积水或饱和)、独特的土壤和适水的生物活动是湿地的基本特征。
湿地具有的特殊性质,是既不同于陆地系统也不同于水体系统的本质特征。
(二)湿地具有多种独特功能湿地、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是人类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
首先,湿地是天然的蓄水库和调储器,在大自然水体循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水文功能;其次,湿地是/自然之肾0,是自然界的过滤器,具有重要的地球生物化学功能和生态功能;再次,湿地是多种生物生存的家园,在当前更成为野生动植物的避难所;其三,湿地作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对人类具有娱乐、精神、宗教以及其他非物质方面的文化功能。
湖泊是大河流域中下游沿岸地区最重要的湿地类型,具有调节水资源、提供多种产品、降解环境污染、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科学研究表明:每公顷河流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分别是森林系统和农田系统的8~9倍和92倍。
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
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武汉东湖风景区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内湖泊之一。
东湖景区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
二、景区规划东湖风景区总面积约500多平方公里,包含东湖和其周边的山脉、岛屿、渔村等。
该景区被划分为多个主要景点,其中包括东湖绿道、孝感岛、黄鹤楼等。
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特色。
三、生态环境东湖风景区的生态环境非常优美。
湖泊清澈见底,水质优良,不仅可以饱览湖水波光粼粼的美景,还可以欣赏到各种水生植物和鱼类。
周边的山脉和湿地也为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四、文化遗产东湖风景区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孝感岛,游客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建筑和寺庙。
而黄鹤楼则是东湖风景区最著名的文化景点之一,它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标,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五、旅游活动东湖风景区提供了各种丰富的旅游活动。
游客可以选择划船、钓鱼、骑行或徒步,欣赏风景和体验自然之美。
东湖的周边还有许多渔村和农家乐,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和体验农耕文化。
六、发展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东湖风景区的资源,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生态保护措施,保护水质和湿地生物多样性。
2. 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平衡人类活动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3. 提供更多的旅游设施和服务,以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4. 加强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提升东湖风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武汉东湖风景区以其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以及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而备受游客青睐。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贵的资源,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并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这将有助于增加东湖风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更多的游客。
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敏感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敏感性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敏感性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遭受了很大破坏,生态敏感性的研究成为了当下关注的热点问题。
武汉市是一个多湖区城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资源,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不仅受到了非点源污染和建设活动的威胁,而且还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评估其生态敏感性,为其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生态资源状况(2)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受威胁程度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3)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策略研究2. 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生态资源状况和保护现状。
(2)实地调查法,对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和监测,收集样本数据和监测数据。
(3)生态敏感性评价法,采用典型生态环境指标和评价模型,对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估。
(4)SWOT分析法,对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策略进行SWOT分析,寻找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对策和建议。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1. 针对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和敏感性评估,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利用对策,促进城市湖泊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2. 为其他城市湖泊湿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3. 在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领域,丰富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2周):文献调研和数据收集,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对象。
2. 第二阶段(4周):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收集样本数据和监测数据,分析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特征和现状。
3. 第三阶段(4周):生态敏感性评价和SWOT分析,评估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和保护现状,进行SWOT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
湖泊生态调查的活动报告
湖泊生态调查的活动报告引言湖泊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承载着众多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为了了解湖泊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我们开展了一次湖泊生态调查的活动。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希望能够对湖泊的生态状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为保护和管理湖泊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地点和时间调查地点选择了位于XX市XX区的XXX湖,该湖泊地势较高,水质清澈,并且周围环境相对较为干净。
调查时间为xx年x月x日,天气晴朗,气温适宜。
调查内容和方法本次调查主要包括水质调查、植物调查、动物调查和生态环境调查四个部分。
水质调查我们使用了pH试纸、溶解氧试剂和透明度计等工具来测试湖水的pH 值、溶解氧含量和透明度。
结果显示,该湖泊的水质整体较好,pH值在7.0-7.5之间,溶解氧含量在6-8mg/L之间,透明度达到2.5m。
植物调查我们在湖边进行了一次植物调查,记录下了湖泊周围的主要植物种类和数量。
结果显示,湖泊周围的植被较为丰富,包括芦苇、睡莲、香蒲等多种植物。
其中,芦苇是最为常见的植物,数量较多,生长茂盛。
动物调查通过在湖边观察和使用网具捕捉,我们采集了湖泊周围的动物样本,并进行了种类和数量统计。
结果显示,湖泊的动物种类繁多,包括蝌蚪、鱼类、螃蟹等。
其中,湖泊中的鱼类种类较多,数量较丰富,主要有草鱼、鲤鱼、鲈鱼等。
生态环境调查我们还对湖泊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
包括湖边的植被覆盖情况、周边土壤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结果显示,湖边的植被覆盖较好,土壤质量良好,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结果分析与讨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湖泊的生态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从水质调查结果来看,该湖泊的水质良好,符合优良水质的标准。
通过植物和动物调查结果来看,该湖泊的生物多样性较高,各类植物和动物种类繁多。
而从生态环境调查结果来看,该湖泊的生态环境相对较为原生态,未受到过多人类活动的干扰。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湖泊周围的芦苇数量较多,可能会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一定的影响;湖中鱼类种类较多,但其中一些鱼的数量较少,可能存在着捕捞过度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湖泊、湿地保护现状调查目录一、前言 3二、调查目的 4三、调查对象 4四、调查内容 4七、调查结果 4(一)历史 4(二)现存问题 5(三)解决方案 67 八、调查体会9前言史料记载,1635年和1904年分别修筑袁公堤和张公堤后,武汉成为水上闹市,“帆樯林立,商贾云集”,茶楼客栈,鳞次栉比,绿荷红莲,乌梢青柳,亭台水榭,倒映水中,水乡风情,秦淮不及。
即使是在五六十年代,从空中俯看,大小百余个湖泊,如形态各异的珍珠镶嵌在江城大地,勾画出武汉梦里水乡的风韵情致。
!武汉市内数百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遍布三镇,武汉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百湖之市”,湖泊成为武汉市民的骄傲。
但是您知道,享有“百湖之市”美誉的武汉现在还剩多少湖泊吗?您了解,江城这片“梦里水乡”现存湖泊的面积吗?权威部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武汉城区湖泊由建国初的127个锐减至目前的38个。
社会各界大声疾呼:保湖治湖,刻不容缓。
然而,武汉市水务局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近30年武汉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50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杨汊湖、范湖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仅仅成为带“湖”字的符号。
目前中心城区仅存的38个湖泊,仍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
武汉湖泊现状30年来武汉湖泊减少34万亩来自武汉市水务局的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市的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等于1500亩,合343350亩——编者注)。
近10年,武汉中心城区湖泊面积由原来的9万余亩缩减为8万余亩,净减少面积数千余亩。
再往前看,建国初期,武汉市7个主要城区大小湖泊就达127个,目前仅剩下38个,总数已不及50年代初的1/3。
这意味着,近50年来,共有近百个湖泊已经消失。
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杨汊湖”、“范湖”,水已不见,只留下一个带“湖”字的地名,这几乎是武汉市主城区湖泊近30年来共同的命运。
照此下去,武汉的明天还会有湖泊吗?一、调查目的了解武汉市湖泊、湿地保护现状并呼吁武汉社会各界参与湖泊的保护。
让武汉延续“千湖之省”这一称号,为后代留下一方洁净的湖泊。
三、调查内容武汉湖泊历史、武汉湖泊现状、武汉湖泊治理情况、武汉湖泊治理方案与对策、六、调查结果(一)历史武汉市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市内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得水独优,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湖泊在武汉市城市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的武汉与水密不可分 ,特别是与长江河道主流的摆动有很大的关系。
明末清初 ,长江主流经左岸荒五里和鹦鹉州之北而后折向右岸黄鹤楼 ,继而穿过沙湖 ,绕黄鹤楼 ,经北湖、沙口而下。
清朝中叶 ,主流又沿右岸白沙洲 ,经砧鱼套、黄鹤楼过青山至白浒山. 清流再归左岸. 经沌口、鹦鹉洲 ,转向右岸砧套、黄鹤矶 ,再折向汉口 ,过湛家矶抵沙口而下. 长江的摆动带来了武汉湖泊沿江分布的大格局并且以平原湖泊居多 . 同时汉江和其他支流的通过及改道影响了武汉湖泊的形成与分布 ,汉江自汉阳县新沟进入市区 ,持西北 - 东南走向 ,流程 62 km ,六码头汇入长江 ,市境内 ,汉江河弯曲 ,河势左右摆动 ,形成汉江多湖的局面 ,并且以牛轭湖居中。
武汉地势低平 ,尤其是汉口地区 ,原来是地势低洼的水乡泽国 ,后来被填占而利用 ,一大批原有湖泊消失 ,从现有的街坊地名如六渡桥、范湖、扬杈湖、黄孝河、长堤街、湖边坊等可以考证 . 拿近代来说 ,它拥有“百湖之市 ,水上滨城”之美誉 ,建国初期武汉市有水域面积6 . 67 hm2 以上的湖泊仍有 300 多亩。
不过,通过“人定胜天”思想指导下的“围湖建厂”、“围湖造田”等运动 ,以及近一二十年来的铺天盖地地围湖填潮 ,湖泊首当其冲成了扼杀的对象. 而且在近十年内 ,越接近中心地带的湖泊遭受填占的情况。
(二)、现存问题1、污染严重目前武汉地区正面临着“优于水而忧于水”的尴尬境地,武汉市湖泊原来大多与江、河相通,兼具供水、调蓄、养殖、景观、灌溉等多种功能,随着城市化进程家具和湖泊污染状况日益恶化,琥珀的自然属性不断削弱,原油的城市应用水水源地功能基本丧失,绝大多数虎皮均受到严重污染,呈现富营养化态势,一些湖泊已经达到严重的过富营养程度。
例如东湖原为清澈见底的洁净湖泊,由于受污染严重,水中氮、磷含量增高,藻类大量繁殖,致使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天气闷热时,死鱼现象频发。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发展较快,南太子湖成了开发区纳污水体。
从1995年开始,又有部分污水由墨水湖改道排入南太子湖,致使南太子湖水质情况进一步恶化,面积6000亩的南太子湖水质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已超V类标准,并对毗邻的三角湖的水质形成压力。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两点。
首先是企业排污。
长期以来,各城市将两江当作天然的大排污沟,有的将污染重的企业安排在本江段下游。
武汉处在长江中游,汉江下游,上游下泄的污染使武汉深受其害。
特别是汉江的污染对武汉的威胁最大。
除此之外本市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也是严重滞后的,很多达标企业出现反弹,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工业污水治理还有“死角”。
其次是生活污水。
据环保部门统计:2000年,全市废水排放量74971.03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34310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5.76%。
2我市有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
解放公园周边居民,学校、医院等单位的生活污水直排公园湖内,长期沉积,气温稍高,湖水发臭,市民对此反映强烈。
目前,长江、汉江武汉段水域船舶流动人员和常住人口日生产垃圾、粪便近300吨,而垃圾收集量仅为20吨,粪便几乎都是直接向两江倾倒。
可以看到当前武汉市湖泊正在受到非常严重的污染,甚至已经开始直接渐渐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威胁到武汉人民的用水安全,如果放任其继续发展后果将是显而易见的2、湖泊萎缩水量锐减20世纪50年代,武汉市市区有湖泊127个,全市范围内的湖泊共有218个,总面积达到879km3,然而到了90年代武汉七个中心城区的湖泊只剩下35个,现在更是只有27个,10年净减少湖泊面积5000多亩,湖泊在萎缩及隐性消亡,连武汉人为之自豪的东湖20年内也减少了0.73km3,“百湖之都”已名不副实。
3这其中除了一部分是经过审批成为城市建设用地之外,一些部门为了局部利益擅自填占湖泊或扩大批准的填湖范围导致大量湖面被填3、湖泊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近几十年来,城市湖泊不断的被淤塞、污染以及大规模围垦与填湖造地,致使湖泊与哪有的调蓄容量急剧减少,江湖联通的格局遭到完全的破坏,湖泊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急剧降低,填湖建房等行为也影响了水分蒸发、湿度等气象学因子,可能诱发局部灾害性天气。
围垦与填湖建房的行为将湖泊滩地与深水区、湖泊与江河人为的割裂开,造成原有的营养物质输入输出收到严重阻隔,湖泊原有的物质循环、能量循环和信息循环都收到破坏,因为引起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资源的变化,种群种类都在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鱼类繁殖与栖息都受到干扰,同时填湖缩小了生物的生存空间。
4、湖泊填占。
武汉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武汉市缩减的湖泊面积有六成是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填湖造地和围湖养鱼造成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张毅副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湖泊,在这一阶段面积剧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或转化为人工精养鱼池,如东西湖、杨汊湖等;有的则被切割成若干小湖泊,如沙湖、东湖等。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卢新海教授和曾忠平博士通过研究分析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各类用地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因城市建设需要,一些城市湖泊水域经政府审批同意转化为了城市建设用地,其中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市政设施和公园配套设施等,如汉口青年大道占用后襄河、长江二桥占用四美塘的部分水面、西湖变电站占用西湖、“五湖”公园建设填用部分水面等。
另一方面是因商业利益驱动,一些开发商钻相关政策法规的漏洞侵占城市湖泊水域进行开发,导致原来完整的城市水系、广阔的湖泊水面大量萎缩。
(三)、解决方案1、完善政策法规虽然从2002年到现在武汉市已经出台了20多部针对湖泊的法规,但是目前看来仍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污染和非法填占的行为并没有得到遏制,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法规并不完善,给违法者留下了太多的漏洞,现在政府和主管部门需要做的,就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将湖泊保护置于一个比较高的高度,让湖泊保护有法可依,这些法律不仅仅应该包括政府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组织方法、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与惩罚措施等,还应该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规范公众对于湖泊保护的参与方式调动公众护湖的积极性。
除了完善性之外,我认为还应该增强法规的严厉程度,对于随意排污、非法填湖等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当这种处罚的强度超过非法所得利益的时候违法行为自然就会有所收敛。
2、建立一支独立的可监督的执法队伍目前的湖泊管理十分混乱,区政府、水务局、城管、环保等部门掺杂其中,职责不明确,执法不规范,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支由各相关单位联合组成的行政执法队伍,赋予其足够的执法权,同时由几个部门共同进行监督,这样既可以保证其执法的规范性,更可以对各方利益进行制衡,避免出现踢皮球的现象。
3、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湖泊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大工程,除了污染湖泊的生态重建等弥补性的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预防和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因此政府应该增加对科研机构的资金投入,根据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设置相应的科研项目基金,除此之外还应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帮助企业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及支持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提高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
4、发展水经济除了以上各点外,政府还应该着眼于未来,借助本地科研优势和环境优势,发展一批以水为基础的重点经济产业,这样一个产业链条一旦建立起来,不仅可以极大地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更可以激发人们对于湖泊环境保护的重视,使得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自发的意识到湖泊保护的重要意义。
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很大一部分也可用于湖泊保护本身。
七、调查体会城市湖泊的污染与保护已经成为武汉市乃至更多其它城市当前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解决与否关乎城市的未来,只有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而不是着眼于眼前利益才有可能实现城市湖泊的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