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中药与食疗
【五运六气】运气十六方总览(陈无择)
【五运六气】运气十六方总览(陈无择)
(国内权威传承与学习平台,搜索“哲医论坛”一键关注)
运气十六方总览
运气十六方为宋代陈无择所创,是将运气理论拉进临床的有益尝试。
现将十六方总结如下:
更多:
1.解读“阴阳五行学说”用于养生的理论依据
2.解读:哲医理念十四条
3.最好的中医形象宣传片(新中医模式简介)
4.脾湿的人喝水都长肉!究竟为什么?
5.是谁灭掉了中医?去哪里找好中医?(深度好文)
6.《伤寒论》治各种“拉肚子”的经典妙方,居家常用赶快收藏!
7.钱学森论中医:人体科学的方向是中医
8.“补血”佳品——“五红补气养血汤“
9.中医所说的“湿气”,到底是个什么病?
10.(面诊+舌诊)中医养生望诊实用大全(二)!
11.(国医世家)谈古今历史文化差异与国运发展之间的关系
谈《道德经》思想如何践行之大国崛起!
权威公众号:哲医论坛
学习专业养生知识,获得权威专家咨询的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中药化煞改运的原理
中药化煞改运的原理
中药化煞改运是指使用中药材或中药制剂来化解煞气,改变运
势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药化煞改运的原理与中医的理论有关。
中医认为,人
体的健康与周围环境的气场有着密切的关系。
煞气是指一种不利于
人体健康和运势的负面能量,它可能来自于环境中的某些不良气场,比如阴气过重、污浊气体等。
中药具有调和人体气血、调整阴阳平
衡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中药的熏煮、熏烧或者摆放来中和煞气,
改善周围环境的气场,从而改善人体的运势。
其次,中药化煞改运的原理与中药材的特性有关。
许多中药材
具有驱邪化煞的功效,比如檀香、没药、乳香等,它们被认为具有
辟邪净化、祛煞消灾的作用。
通过熏煮或者熏烧这些中药材,可以
释放出药材的香气和有效成分,达到净化环境、驱散煞气的效果。
此外,中药化煞改运的原理还与中药制剂的特性有关。
一些中
药制剂,比如香囊、药囊等,是将多种中药材制成的囊袋,具有驱
邪避煞、祈福祛灾的功效。
人们可以将这些中药制剂放置在家中、
办公室或者车内,起到化解煞气、改善运势的作用。
总的来说,中药化煞改运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理论、中药材的特性和中药制剂的功效,通过中药的熏煮、熏烧或者摆放,来中和煞气、改善环境气场,从而达到改善人体运势的目的。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环境气场和人体健康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药饮食中的药食同源理念
中药饮食中的药食同源理念药食同源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药物和食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可以同时作为药物和食物来使用。
中药饮食以中药为基础,结合健康饮食搭配,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中药饮食强调药物和食物的相互作用,旨在通过食物的药用价值实现药食同源的理念。
不同的中药食材有不同的功效,例如山药有益气养阴、健脾益肺的作用;红枣有补脾养胃、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枸杞子有明目、润肺、补肝肾等作用。
结合合理的食用方法,这些中药食材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在中药饮食中,有一些常见的中药食材,被广泛应用于日常饮食中。
比如,黄豆是常见的补品之一,以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而闻名。
中药认为黄豆具有补气养阴、健脾益胃、降低胆固醇等功效。
黄豆可以食用,也可以作为中药的补药使用。
另外,桂圆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也是中药常用的药食同源食材。
中医认为桂圆具有补脾益血、安神养心的功效。
桂圆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以用来煮粥或炖汤,增加食物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除了以上的例子,中药饮食中的药食同源理念还可以通过搭配不同的食材来实现。
比如,中药方剂中常用的四物汤,是由当归、熟地、白芍、桂圆等中药食材组成的。
四物汤具有补血养颜、调经养肝的功效。
可以将四物汤的中药食材与糯米、红枣一起煮粥食用,既保留了中药的药效,又增加了食物的营养价值。
中药饮食中的药食同源理念也强调食物的合理搭配。
中医认为不同的食材之间存在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关系,可以通过合理的搭配实现药食同源的效果。
例如,枸杞子和山药的搭配可以更好地达到养肝补肾的功效;红枣和黑芝麻的搭配则可以起到养血益气的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药饮食中的药食同源并非所有人都适用。
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选择中药食材搭配时,最好咨询中医师或专业人士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食材。
总而言之,中药饮食中的药食同源理念旨在通过合理的食用中药食材,达到调节身体机能、预防疾病的效果。
五运六气详解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汇总
五运六气详解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汇总五运六气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它描述了自然界和人体内
部的五种气和运动变化的规律。
在医学上,五运六气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1.诊断: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根据气
候的寒热、干湿、早晚等变化,结合患者的体温、汗液、尿液等指标,可
以判断疾病的属性、轻重和病程。
例如,夏季患者出汗多、皮肤湿滑、舌
苔黄腻,可以判断为暑湿之邪。
2.治疗: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选择对应的疗法。
根据五行学说,用相
生相克的方法调节五脏的功能。
例如,在冬季患者出现畏寒、肢冷等寒症时,可以使用温阳之法,采用温热的方法来调节体温。
3.预防: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预防疾病的发生。
根据气候的变化选
择合适的保健方法,如春季多风,容易上火,可以适当补充清凉食物,调
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4.中药治疗:五运六气与中药学有密切关系。
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
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
例如,在夏季的湿热环境中,患者容易出现湿
热症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气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5.饮食调理: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调节饮食结构,保持身体的阴阳
平衡。
例如,在春季的木气旺盛时,应多食用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蔬菜等,以保持身体的生机勃发。
需要注意的是,五运六气是一种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法,在实际应用时
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
此外,每个人的体质和环境都有所不同,需要个体化的调整和治疗方案。
健康饮食如何搭配中药来调理身体
健康饮食如何搭配中药来调理身体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关注日常的饮食选择,还可以巧妙地结合中药,以达到更好地调理身体的目的。
健康饮食与中药的搭配并非随意而为,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了解自身的体质是关键。
中医将体质分为多种类型,如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等。
不同的体质在饮食和中药的选择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对于阳虚体质的人来说,常常表现为手脚冰凉、怕冷、容易腹泻等。
在饮食上,应多食用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韭菜、核桃等。
同时,可以搭配一些温阳的中药,如肉桂、附子、干姜等。
比如,在冬天可以煮一碗肉桂羊肉汤,将肉桂 5 克、羊肉 200 克一同炖煮,既能享受美食,又能温阳散寒。
阴虚体质的人则容易出现口干咽燥、心烦失眠、手脚心发热等症状。
他们适宜多吃一些滋阴的食物,如银耳、百合、雪梨、甲鱼等。
中药方面,可选择麦冬、玉竹、石斛等。
比如,用麦冬10 克、玉竹10 克、雪梨 1 个,煮成麦冬玉竹雪梨汤,有很好的滋阴润燥的效果。
气虚体质的人通常感到乏力、气短、容易出汗。
饮食上要多吃一些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大枣、鸡肉等。
中药可以选用黄芪、人参、党参等。
例如,用黄芪 15 克、大枣 5 枚、鸡肉 100 克煲汤,能起到不错的补气作用。
痰湿体质的人多形体肥胖、腹部肥满、痰多等。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薏米、冬瓜、芹菜等。
中药可选择茯苓、泽泻、陈皮等。
像用薏米 30 克、茯苓 15 克煮粥,有助于健脾利湿、化痰去浊。
在搭配健康饮食和中药时,还需注意季节的变化。
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升发阳气作用的食物和中药,如韭菜、春笋、薄荷等。
夏季炎热,容易耗气伤津,可多吃西瓜、绿豆、荷叶等清热解暑、益气生津的食物,搭配中药如西洋参、麦冬等。
秋季干燥,适宜多吃梨、百合、银耳等润燥的食物,搭配沙参、玉竹等中药。
冬季寒冷,是进补的好时节,可食用羊肉、牛肉等温热食物,搭配肉桂、附子等中药。
中医食疗解密中草药与食物的黄金搭配
中医食疗解密中草药与食物的黄金搭配中医食疗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大瑰宝,它以食物作为药物,通过合理搭配,发挥食疗的疗效,帮助人们改善身体健康。
中医食疗中,草药与食物的黄金搭配是关键,下面就来为大家解密一下中草药和食物的黄金搭配。
1. 人参与糯米人参是中药中的珍贵品种之一,被誉为“天然的补品”。
人参具有补气、益精、养心的功效。
而糯米则具有补脾开胃、益气养血的作用。
因此,将人参与糯米一起煮粥,不仅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还可以补充气血,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特别适用。
2. 大枣与生姜大枣被誉为“天然的胃药”,具有补脾养胃、健脾和胃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非常有益。
而生姜则具有温中散寒、助消化的功效。
因此,将大枣和生姜一起煮水,每日饮用,可以起到健脾养胃、助消化的效果。
3. 陈皮与柠檬陈皮是中药中的一味常用药材,具有理气消食、化痰止咳的功效。
而柠檬则富含维生素C,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将陈皮与柠檬一起泡水,不仅可以帮助消化,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
4. 薏米与山药薏米是一种常见的粗粮,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作用。
山药则被誉为“健脾胃的首选食品”,具有补脾养胃、健脾燥湿的功效。
将薏米与山药一起煮粥,不仅可以改善湿热、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等问题,还可以增加营养,提高体质。
5. 黄芪与鸡肉黄芪是中药中的常用药材之一,具有补气养血、益阳固表的功效。
而鸡肉则具有滋阴补肾、益气补虚的作用。
将黄芪和鸡肉一起炖汤,不仅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增强体力,改善体质。
6. 何首乌与黑豆何首乌是中药中的常用药材之一,具有补肝肾、养血润燥的功效。
而黑豆富含蛋白质、铁、钙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滋补肾阴、养肝明目的作用。
将何首乌和黑豆一起煮粥,不仅可以滋补肝肾,还可以改善失眠、盗汗等问题。
总结起来,中草药与食物的黄金搭配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增强草药的功效,使人体得到更全面的营养补充。
在搭配时要注意食材的属性、功效和相克相济的关系,合理搭配可以发挥最好的效果。
学中医不可不知的五运六气临床用药
学中医不可不知的五运六气临床用药五运六气临证方药是在学习《内经》理论的基础上,应用五运六气理论,药用《神农本草经》性味功效,结合临床实践创制,临床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运用运气学说治疗疾病,首先要认识疾病与运气的关系,确定发病病机,制定治疗原则,选择对症方药。
邹氏五运六气临证方药1.运用运气学说治疗疾病具体方法:(1)先用天干确定岁运岁运“太过”、“不及”会影响人体相应脏腑:土运太过,雨湿流行,易伤脾、肾;土运不及,风乃大行,易伤肝、脾、肾。
金运太过,燥气流行,易伤肺、肝;金运不及,炎火大行,易伤心、肺、肝。
水运太过,寒气流行,易伤肾、心;水运不及,湿乃大行,易伤脾、肾、心。
木运太过,风气流行,易伤肝、脾;木运不及,燥乃大行,易伤肺、肝、脾。
火运太过,炎暑流行,易伤心、肺;火运不及,寒乃大行,易伤肾、心、肺。
(2)根据岁运太过、不及,制定五运太过、不及临证方药。
2.五运太过方药(1)岁木太过《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
”岁木太过,乘土侮金,理论上以泻肝、补脾、润肺为法,临床实际以泻肝为要,岁木太过,肝气上从,解决发病原因为肯綮,临证结合实际加减。
自拟方:1)芍术汤:芍药、生白术。
芍药酸以抑木,芍药之苦以泻子抑母;白术甘土以养。
2)乌萸汤(乌梅、山茱萸):以乌梅、山茱萸酸抑风木。
常用抑木药物:乌梅、生白芍、山萸肉。
常用扶土药物:白术、人参、山药、大枣。
常用润金药物:天冬、麦冬、沙参、生地。
(2)岁火太过《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
”岁火太过,心气上从,乘金侮水,火乘金则愈燥,火侮水则交争。
理论上考虑心、肺、肾,临证实际以泻火为要。
自拟方:1)连冬汤(黄连、天冬):黄连苦寒泻火,天冬甘土生金。
2)连栀汤:黄连、栀子苦寒泻火。
常用泻火药物:黄连、竹叶、栀子等。
中药饮食文化的经典药食组合
中药饮食文化的经典药食组合中药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中药饮食文化强调药食同源,认为食物有药用价值,合理的使用药食组合可以起到预防疾病和健康养生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种经典的中药饮食组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健康有所启示。
1.桂圆红枣薏米粥桂圆红枣薏米粥是一种常见的养生粥品,以桂圆肉、红枣、薏米为主要材料熬制而成。
桂圆具有补气养血、益肾补脑的作用;红枣有健脾养胃、补血调气的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肿、清热健脾的作用。
这种药食组合能够调理脾胃,益气养血,适合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食用。
2.黄芪炖鸡汤黄芪炖鸡汤是一道常见的中药炖汤,将黄芪和鸡肉一同炖煮,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黄芪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功效;鸡肉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
这种药食组合适合体弱多病、气虚血虚的人食用。
3.枸杞山药粥枸杞山药粥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养生粥品,以枸杞和山药为主要材料熬制而成。
枸杞具有滋阴补肾、明目养颜的功效;山药具有益气健脾、润肺止咳的作用。
这种药食组合对于肾虚、脾虚、肺虚的人有较好的滋补作用,尤其适合青少年和中老年人食用。
4.当归煮鸡蛋当归煮鸡蛋是一种简单的药食组合,将当归与鸡蛋一同煮熟,能够起到补血养颜的作用。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养颜的功效;鸡蛋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含有的优质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对身体有益。
这种药食组合适合女性朋友食用,尤其是经期血虚的女性。
5.茯苓猪蹄汤茯苓猪蹄汤是一道常见的中药炖汤,以茯苓和猪肉蹄筋为主要材料炖煮而成。
茯苓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安神的功效;猪肉蹄筋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对皮肤有益。
这种药食组合适合患有水肿、脾胃湿热的人食用。
总结起来,中药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许多经典的药食组合。
这些药食组合运用中药的药用价值,结合食物的营养价值,能够起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作用。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都有所差异,所以在选择药食组合时,应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合理搭配。
癸巳年运气药食谱
癸巳年运气药食谱(六之气参考方)癸巳岁(2013年1月20日-2014年1月19日),火运不及,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
上厥阴木,胜复同,邪气化度也。
灾九宫。
风化八,火化二,正化度也。
其化上辛凉,中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火运不风淫治以辛凉,火弱补以咸和,火淫治以咸寒。
药食宜随气调之。
初之气(大寒1月20日-春分3月20日):主气厥阴风木,客气阳明燥金。
初之气,寒始肃,杀气方至,民湿之气未退,又兼客气阳明燥金来临,客胜主,厥阴风木被郁,寒水内凝不化,故右下病寒。
当温水疏风润燥,枝加附子汤加味。
不耐药者可以姜枣汤加苏叶、杏仁类调之。
初之气发热咳嗽参考方:桂枝3克,白芍2,炙甘草2,当归2,苏叶2,黑附子3,生姜三片,大枣两个掰开开水泡服,上午九时,下午一时、四时服。
三剂。
咳者可加陈皮、杏仁各2克。
二之气(春分3月20日-小满5月21日):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太阳寒水。
二之气,寒不去,华雪水冰,杀至,阳复化,民病热于中。
水来克火,阳气内郁,温气不布,伤寒乃行。
可随证处以桂枝、麻黄、大小青龙之辈二之气发热、咳嗽参考方:桂枝3克,白芍2,炙甘草2,苏叶2,杏仁2,生姜3片(切),大枣2枚(掰开)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
2剂。
三之气(小满5月21日-大暑7月23日):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厥阴风木。
三之气,天政布,风乃时举,民入少阳,又兼风木司天,风火相煽,气升不降。
可处以大小柴胡之类,精不足者可柴胡加龙骨牡蛎收之。
食可黑三之气发热、咳嗽、眩晕参考方:柴胡4,黄芩2,枳实2,甘草2,菟丝子3,益智仁0.5,白芍4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服。
单位克。
咳加紫苑2。
三剂内见好就收。
四之气(大暑7月23日-秋分9月23日):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少阴君火。
四之气,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后,阴精耗散,又兼主客之气湿热相生,郁蒸不解,乃发为黄疸湿肿。
可以茵陈蒿汤类处之。
食可红豆薏仁之四之气发热、湿肿、发黄参考方:黄芪3,党参3,白术3,茯苓3,炙甘草3,白芍3,薏仁2,淡竹叶1开水泡服,上午九时,下午一时、四时各服一杯。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食物搭配原则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食物搭配原则中药的应用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开始使用草药治疗疾病。
而中药饮食文化是中医传承下来的独特宝藏,注重食物的搭配原则,以达到营养平衡和身体健康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药饮食文化中的食物搭配原则,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药饮食文化。
1.五味调和中医学认为,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味道来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这五味包括酸、甜、苦、辛、咸。
在中药饮食文化中,通过合理搭配食物的味道,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
例如,苦味的食物(如苦瓜、黄连等)可以清热解毒、疏肝胆,适合体内有湿热、火邪的人食用。
而甜味的食物(如枣子、莲子等)具有滋补脾胃、益气补血的功效,适合虚弱体质的人食用。
2.冷热平衡中医学将食物分为冷、热、温、平、寒五性。
冷热平衡的食物搭配有助于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维持健康。
在中药饮食文化中,一般认为虚寒体质的人适合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如姜、葱、羊肉等,有助于驱寒暖身。
而湿热体质的人应多食用清热解毒的食物,如荷叶、冬瓜等。
3.药食同源中药饮食文化中,许多中药材都可以作为食物食用,称为药食同源。
这种食物的搭配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并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例如,大枣具有补益脾胃、养血安神的作用,可以与红枣炖蛋、红枣山药糕等食物搭配食用,既可营养丰富,还可起到调养脾胃和养血安神的功效。
4.相克相宜在中药饮食文化中,有一些食物之间存在相克关系,不适合同时食用。
相克食物的搭配容易引起腹胀、消化不良等不适。
例如,柿子和虾不能同时食用,因为柿子中的柿饼酸有收敛作用,而虾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互相作用会产生不易消化的物质,造成胃胀、腹泻等症状。
5.适量搭配在中药饮食文化中,适量搭配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过量摄入某种食物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或负面影响,如辛辣食物过多会导致口腔溃疡、上火等问题。
因此,合理搭配各种食物是中药饮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均衡摄入各类食物,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类、豆类等,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运气五味用药解读
运气五味用药解读邹勇【摘要】按照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用药,称为运气用药.《内经》运气用药,首重五味,五味用药具有一定的法度,历代医家对运气用药多有发挥,近人则多据药物功效指导临床用药,少有人根据《内经》运气性味理论指导运气用药.【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7(015)004【总页数】4页(P65-68)【关键词】运气用药;四气五味;五运六气【作者】邹勇【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烟台264000【正文语种】中文运气用药,《内经》以药之性味为原,古今则多从功效而发挥,探讨《内经》运气五味用药,以期正本归原。
按照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用药,称为运气用药。
《内经》运气用药,首重五味。
五味者何?酸苦甘辛咸也。
2.1 五味分阴阳《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五味阴阳之用何如?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2.2 五味入五脏《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2.3 五味走形体《灵枢·九针论》:“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六者指酸苦甘辛咸淡。
《素问·脏气法时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耎。
”4.1 有毒无毒《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有毒无毒,所治为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热因热用,寒因寒用……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共属也。
”《素问·五常政大论》:“有毒无毒,服有约乎?……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春季养生保健立春节气中的中草药选择与食疗方法
春季养生保健立春节气中的中草药选择与食疗方法春季是阳气复苏、萌动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在立春这个重要的节气里,选择适合的中草药和食疗方法对调养身体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草药和食疗方法,帮助大家在春季进行养生保健。
一、中草药选择1. 鹿角霜:鹿角霜具有温阳、补肾的功效,适合春季阳气旺盛的时候使用。
鹿角霜可以补肾阳、驱寒暖身、增强体质,对于肾阳虚导致的腰膝酸软、畏寒怕冷、阳痿早泄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2. 黄芪:春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而黄芪可以补气固表,增强人体的防御能力。
同时,黄芪还具有提高免疫力、增加体力的作用,可以预防春季容易发生的感冒和疲劳等问题。
3. 人参:人参是传统的滋补品,被誉为“百草之王”。
人参可以补气养血、益精填髓、提高免疫力,适合春季气候变化大、身体易虚弱的人群服用。
二、食疗方法1. 多食用温补食材:春季气候温暖,但早晚温差仍然较大。
选择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材,如鸡肉、羊肉、鲫鱼、核桃等,可以滋养阳气,增强体质。
2. 合理搭配五谷杂粮:春季宜以五谷杂粮为主食,如小米、玉米、糙米等。
五谷杂粮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调理肠胃、增强消化功能,同时能够提供充足的能量。
3. 多吃绿叶蔬菜:春季绿叶蔬菜丰富多样,如菠菜、小油菜、苦菊等。
这些蔬菜富含维生素C、叶酸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免疫功能。
4. 合理饮食调理:春季气候湿润,容易导致人体湿邪内生。
饮食上应避免食用过多的寒凉生冷食物,如生冷水果、生冷饮品等,同时多食用一些祛湿食物,如薏米、红小豆、赤小豆等。
总结:在春季养生保健中,中草药和食疗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调理手段。
合理选择中草药,并注意饮食调理,可以帮助人体提升免疫力,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希望大家在春季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调理,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春季。
2016丙申年
2016丙申年展开全文前言人们常说“今天运气真好”,“祝你好运”。
运气,似乎成了一个人命运的代名词。
其实,这二个字是五运六气的简称,源于中医传世经典《黄帝内经》,是古人在研究天时气候变化与人体生命现象、所患疾病的相关联系时,做出的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五运”即天运,“六气”为地气。
《吕氏春秋·十二纪》和《淮南子·天文训》中,描述了一年主运周期、十年客运周期、客运每个时段的长度以及气运的特性,《黄帝内经》则有七篇系统论述了人体与自然界的关系。
“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
”人生于天地之间,出生时就带着天地的属性和能量,唯有顺从自然的变化,做到“天人相应,与天地同气”,才能保持身心健康,好运也自然会来到。
随着大寒节气接近尾声,温顺可爱的小羊渐行渐远,活泼机灵的小猴伴着丙申年闪亮登场。
今天,吴医生就跟我们聊聊在2016丙申年,我们如何顺应天地之气,保持身体安康。
一、丙申年整体气候特征(始于大寒日)《内经》有云:“风乃暴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
阴行阳化,雨乃时应,风热参布,云物沸腾。
太阴横流,寒乃时至,凉雨并起,火木同德。
”大运天干为丙,“丙辛合为化水”,丙为阳干,为太过,则大运为水运太过。
这几天南方朋友的感受就是二个字:冷,湿。
一进入大寒,因入冬失败而屡次被兄弟城市耻笑的广州天气急转直下,不仅雨和冰雹来袭,羊城的天空中居然飘起了雪花。
这种六十年难遇的气象,都是水运太过给闹的。
这段时间忽冷忽热,感冒、发热、咳嗽的患者频频增多,心脏病也易发作。
前几天,一位76年出生的男性朋友在夜里突发心梗去世。
吴老师多次提醒大家,从大寒到立春前是三个太阳寒水重叠,肾阳虚、心脑血管疾病、心气虚寒者,一定要提早预防。
救心丸要随身携带;平时服用心宝丸、养心安神丸、通阳汤、扶阳汤、养元膏等;要多做艾灸。
司天、在泉地支为申,“寅与申对,俱为相火”,即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
怎样用中草药调整运气?
怎样用中草药调整运气?
倒霉运:人体的运气雍塞不通,化解的办法就是:先用桃花或桃枝、中药桃仁、红花、配伍菊花、艾蒿、菖蒲、煎药水洗澡,外用沐浴露。
内室焚香接气、调理风水气场。
3天一次。
3次9天便可化解霉运。
孕妇勿用此法。
衰运:人体正气不足、邪气旺盛、阴盛阳衰、阳盛阴衰。
阴阳不调、旺邪气者、打架伤人、脾气暴躁、引火上身、衰运气血不足哦、有气无力、精神萎靡不振,鬼迷人身,需调理气虚、补充血气;同时加强食物补疗配用此方调理洗澡外。
可加料神砂、人参、远志、白术、当归、川芎、桂枝、羌活、酒精适量泡洗、沐浴全身。
运气半月自会好转。
此为中药化煞、调气改运术、不可常用。
原则上每100日后引用之。
衰运生病调理法:每三天用食用盐2-3两。
洁身洗澡。
人参泡汁加朱砂、菜油点擦天堂穴与风驰穴、调光辐射神龛、正气自来。
人运气衰时:人参颇妙。
人参大补人体正气。
人皆借人参养元气、配用红枣条理气血。
运气自然会好起来。
运旺者不宜进补、物极必反,弄巧成拙。
药食法则说运气
药食法则说运气药食法则说运气一、药食同源:药食同源,在《神农本草.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神农本草经》里有较详细的论述。
因为食物也有五色五味五气,所以食之既能养生,又能能治病。
最常食用的是五谷,以五色分类,黑色的称“玄谷”,白色的称“白谷”,红色的称“丹谷”,黄色的称“黅谷”,青色的称“苍谷”。
六气化生五谷,太阳寒水化生玄谷,阳明燥金化生白谷,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化生丹谷,太阴湿土化生黅谷,厥阴风木化生苍谷。
而六气当位左右间气所化生的谷物称“间谷”,六气司天在泉化生的谷物称“岁谷”。
岁谷得天地的精气最全,中正纯良,所以食之最能保养人身精气,间谷不在天地正位,性质偏向,所以食用能纠正邪气之偏,所谓“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祛邪”。
二、司岁备物:司天在泉所化生的岁谷和药物统称“岁物”。
岁物得天地之精气最全,性味雄厚,保精治病的效果最好,所以要多多储备,这就叫做“司岁备物”。
但是,当发生自然灾害,岁物歉收,品质也不好,就只能称之为“非岁物”。
推而及之,凡是人功培植,化肥催生,或土质水源空气被污染,所生的药食皆不宜用,皆属“非岁物”。
三、药食的阴阳属性:司岁备物,诊治疾病就有了基本保证。
但是,纵然是药食丰备,也还得为医者善于使用。
学医先学药,一般是首先学习药性。
学习的最基本方法,就是以阴阳五行为指导。
凡诊病施治,先别阴阳,所以识别药食也先辨阴阳。
《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耎,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阳病用阴药治疗,阴病用阳药治疗。
故伤寒阴邪为病,用辛甘温热的阳性药物发散,如麻黄,桂枝,附子,细辛。
淡附于甘属于阳,阳不化气而小便不利者必用,如茯苓,泽泻,薏米。
而酸苦咸三者味厚属阴,能涌吐泻下,如明矾、酸菜汁之酸,瓜蒂、藜芦之苦,盐汤之咸,皆能催吐。
壬寅年运气药食谱(三之气参考方)
壬寅年运气药食谱(三之气参考方)壬寅岁(2022年1月20日-2023年1月20日)上少阳相火,中太角木运,下厥阴木。
火化二,风化八,所谓正化日也。
其化上咸寒,中酸和,下辛凉,所谓药食宜也。
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掉眩,支胁,惊骇。
抑其运气,賛所不胜,必折其郁气,先取化源,暴过不生,苛疾不起。
故岁宜咸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
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阶也。
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正,地气扰,风乃暴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阴行阳化,雨乃时应,火木同德,上应荧惑岁星。
其谷丹苍,其政严,其令扰。
故风热参布,云物沸腾,太阴横流,寒乃时至,凉雨并起。
民病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
故圣人遇之,和而不争。
往复之作,民病寒热疟泄,聋瞑呕吐,上怫肿色变。
初之气(大寒1月20日-春分3月20日):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少阴君火。
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
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
此际一切寒性病毒类流行感冒皆当潜踪矣。
木火相生,温气胜寒,血热妄行,金气不敛。
可以四参凉血汤收之:初之气温病血溢疮疡参考方:丹参3.5,生牡蛎1,沙参4.5,连翘2,苦参5,白茅根2.5,玄参3,泽泻0.5,赤芍4,丹皮1.5克开水泡服,早七时,中午十一时,下午四时服。
二剂。
二之气(春分3月20日-小满5月21日):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太阴湿土。
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
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
火为湿土蒙蔽,内郁发疮,当助风气宣散湿气,以助火气外达:二之气发热、咳逆、生疮、头痛参考方:桂枝1.5克,白芍1.5,炙甘草1,麻黄1,杏仁1,苍术1,茯苓1,陈皮1,升麻0.5,生姜三片,大枣两个掰开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一时、四时各服一杯。
大寒:辛丑年运气药食谱(初之气参考方)
大寒:辛丑年运气药食谱(初之气参考方)原创三七生三七养生论坛今天大寒吟(宋)邵康节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大寒为二十四节气之最后一气,大寒过后便是来年四时之始的立春了。
此时气温最低,寒气至极,故名大寒。
大寒又为新年六气之初始,辛丑年的六气实际是从今天开始的——辛丑岁(2021年1月20日-2022年1月20日),上太阴土,中少羽水运,下太阳水。
雨化风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
灾一宫。
雨化五,寒化一,所谓正化日也。
其化上苦热,中苦和,下苦热,所谓药食宜也。
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益其岁气,无使邪胜,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
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
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拆而水血交流。
必赞其阳火,令御甚寒,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
凡此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阳气退辟,大风时起,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原野昏霿,白埃四起,云奔南极,寒雨数至,物成于差夏。
民病寒湿,腹满,身䐜愤,胕肿,痞逆寒厥拘急。
湿寒合德,黄黑埃昏,流行气交,上应镇星辰星。
其政肃,其令寂,其谷黅玄。
故阴凝于上,寒积于下,寒水胜火,则为冰雹,阳光不治,杀气乃行。
故有余宜高,不及宜下,有余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气之化也,民气亦从之,间谷命其太也。
初之气发热、筋紧、骨滞、身重参考方:炒白术1.5克,党参1.5,炙甘草1.5,干姜1.5,黑附子1,当归1,桂枝1.5,白芍1.5,细辛0.5,桃仁1,大枣2枚(掰开)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
3剂。
三之气(小满5月21日-大暑7月22日):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阴湿土。
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
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气谈中药和食疗
-------运气无锡中医爱好群聊天记录整理篇
什么叫做“中药”!!!!!
“中药”以个体来讲,植物或者动物的某一部分所入之药,能纠正人体阴阳,叫做中药。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中药”的准确概念是以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通过辨证,确定病性,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甚至数十个药物配伍的药的集合,叫做中药。
请注意这几个关键字“阴阳五行、辨证、阴阳、两个以上、配伍”。
特别是“配伍”二字,凡是不符合这个的单味药,我们和西医统称做植物药。
比如可以治疗痢疾的青蒿素;治疗腹泻的黄连素等。
当然有的人服用单味药肯定也会起到效果。
比如服用葛根粉可以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服用当归粉可以补血,治疗咳嗽。
如果这个病人单纯只是这样的病症,真的会起到疗效。
但是这个疗效和我们的打针,挂盐水,吃抗生素的性质是一样的。
这个不叫中药。
这个叫植物药。
同样治疗高血压,冠心病,以一个完全配伍并包含阴阳的药方治疗,它的效果可以比单味药提高50-200%以上。
更重要的是任何单味药物,都会长期使用以后形成机体的耐药性。
比如青蒿素,用来治疗痢疾。
这是中国人的发明,当年中国还没有打开国门,否则这个就是当年的诺贝尔奖。
这玩意救了非洲几亿人的生命。
但是随着年代推进,青蒿素有了I型II型III型,这些型号都是在青蒿科不同种类的植物当中提取出来的。
因为原来1型的疫苗几年后就被病毒免疫了,所以人们只好提炼2型。
到现在可能有十几型了。
另外有一样介于食物和药物之间的东西。
比如各种打着中药名号的保健食品,比如孢子粉、松粉、葛根粉、当归粉、薏米粉、木瓜粉等(你们知道我说什么)。
很多朋友选择冲服这些东西。
以达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很多养生讲堂也大肆鼓动购买,服用这些东西。
所以造成绿豆价格奇高!!我来揭秘一下吧,因为这些养生讲堂的老兄要
么自己不懂,要么故弄玄虚,要么知道吃这些东西死不了人。
大不了重伤,绝对死不了。
这些植物粉,有的人也许开始有效。
慢慢的,几个月之后,效果就越来越差。
与青蒿素形成机体的耐药性是一个原因。
那吃这些没有一点用吗?有用的。
可以药物介入,可以穴位介入。
因为有的人虽然吃这些东西,但是吃的另外的一些东西会抵消掉作用。
所以不如药物直指病灶穴位直达病所。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中药的配伍,直指病灶穴位、直达病所。
极大的降低了机体的抗药性,多味药复杂的配伍,改变了药物本身的性味,增加了药物的持久力和效力。
那么配伍有规律吗?有,以阴阳为规律,以五脏六腑为目标。
两三种随意放一起是不是就算配伍?这叫瞎配伍。
这个要大家学了以后才能了解。
我在这里普及一下,是告诉大家千万不要上当。
花了冤枉钱。
弄的现在药价这么高中药都快吃不起了。
(此乃肺腑之言,留待各位斟酌)。
说句心里话我就是想告诉大家对养生课堂不要偏听偏信。
真正的中医,是不会误导这些的。
不要去吃什么补品,调配好自己的情志,适当运动,适当饮食,适当心情。
啥叫养生?这叫养生!!!养生是在病之前,病之后的,那叫怕死!
再来说说食疗的问题吧。
首先食疗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所以具备了一定的时代性。
虽然黄帝内经上也注有五禽五畜可以入五脏,但是这个五入是按五味是补五脏之平的,并不补五藏阴阳之差。
而现在的食疗方,参照的是药方的补养之法,标新立异,随意配伍,偏补一性,或偏阴,或偏阳。
食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体的阴阳是会有变化的,造成阴阳变化的原因可以是天气,情绪,生活环境。
所以很容易会出现偏差。
更严重的是,很多人通过食疗进补之后,一方面却没有节制其他的饮食,造成食物的阴阳相抵消,比如早上喝粥,中午吃油腻。
基本就白吃了;比如一到逢年过节,大鱼大肉,大摆筵席,又白吃了。
这其实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一旦吃撑了,前面的食疗也基本白费了。
我比较建议大家提倡简单而高品质的生活,比如说吃:米吃最好的东北大米;蔬菜吃最好的无公害绿色蔬菜;肉少吃(并不是指食素,我用词一向注意精确),鱼虾适当;不认识的东西不吃;吃家常便饭,不外食;深海生物不吃。
吃这些简单不复杂高品质的食物,目的是减少食物对自己阴阳的影响。
例如,无锡的水质很差,那就装家用水循环系统,喝宜兴的桶装水。
上述指在传达一个理念:劝告大家要减少对物质的贪恋、对美食的贪恋。
粗茶淡饭,地道材料,精心配制----就是安心的食疗。
对食疗的痴迷,也正显示出对生活的不专一,不纯净。
对寒热交错的病,要平性饮食。
所谓平性的食物,指不要偏寒,不要偏热,学会四诊,便能辨清寒热。
通过四诊,确定脏腑的阴阳平衡,然后再配食。
例如,热症要确定是阴虚(阴虚之火是虚火,是阴液干涸而生之燥热)还是阳亢(阳亢之火是实火,是外力伤内或情志暴怒,气机壅滞而生);是肺热,还是胃热;是心阴虚,还是肝阴虚。
阴虚会引起阳气亢盛,阳亢则能使阴液耗损,两者互为因果。
这个。
这个。
不是打打字就能说清楚的。
通过医生把脉是最好的识别方法。
病人呢,不一定能识别出来,就不误导了。
网友问:手心热是虚火不?
运气答:手心热要流汗,才是阴虚之火,只是手心热,也很难判定的。
辩证是要几个因素结合而得出的结论。
比如不经过辩证随便艾灸基本就是错误,而艾灸错误也会导致阴虚。
要怎样来辩证?辩证就是要学习四诊。
初学者如何学习四诊?
对四诊越熟悉就越能真实感觉到身体的变化。
我们虽然现在也能感受到,但是很多时候都是假象。
那么四诊,我们初学要怎么学呢?我认为比较好的书籍可以看《医宗金鉴》的四诊部分:望闻问切,揭示的十分到位。
《医宗金鉴》是清朝的中医教科书,非常的精炼。
把脉虽然需要师傅带,不过前面三诊学得好,基本可以七七八八。
现代著作,我不是很熟悉。
大家可以百度查查看。
有网友畏难了,我认为凡事从零开始。
我师父教我的时候,就跟我说了三十分钟。
两年后。
他又教我一次,只说了十分钟。
所以一步一步来。
运气之感慨!!
《黄帝内经》不是养生,不是诊断,不是针灸,不是治病。
写的是人与自然的联系、阴与阳的关系、阴与阳在自然界的表达、阴与阳在生命的表达、阴与阳在宇宙规律下,在自然界和生命的同步表达。
如果看不懂是因为你还没有能从眼睛里找到自然界和生命的联系之
所在。
《黄帝内经》有重要的《运气七篇大论》,现在学校已经不教了。
《七篇大论》科学完整地介绍了生命和自然在宇宙规律的支配下,六十年一轮的进化规律。
掌握《七篇大论》才能有资格站在症候角度,纵观宇宙,自然对人类生命产生的预期影响,进行预测性防治和疾病的转归。
这些都是道家秘传的,社会上根本学不到。
建国时期,任应秋和方药中两位大师写过对运气七篇的书籍。
任应秋《五运六气》,方药中《运气七篇详解》。
《素问》中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大论,是中医运气理论的奠基之作。
这七篇,其实占了黄帝内经5分之三的文字。
而我们现在所普及的内经,基本去除了这七篇大论。
为什么呢?因为涉及了对药物和疾病的预测。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打成伪科学、封建迷信。
所以现在了解的人很少、极少。
[感慨发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