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题解析
《不等式的解集》典型例题及解析
《不等式的解集》典型例题及解析例题1 分别试写出一个不等式,使它的解集满足下列条件:(1)是不等式的一个解;(2)它的正整数解为1,2,3,4.分析只要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不等式即可,事实上,满足这个条件的式子有无数个.解答(1).(2).例题2 是不是不等式的解?是不是不等式的解?你能知道不等式的解集吗?解答∵当时,,∴是的解.∵当时,不小于-16,∴不是的解.在的两边都减去2,得,再在两边都除以-3,得是不等式的解集.例题3 当取下列数值时,哪些是不等式的解?哪些不是?,,, , , , ,分析利用定义,只要把每个值代入不等式加以验算,就可得出结论.解答当时, ,而 ,所以是不等式的解.当时,,而≮6(“≮”读作“不小于”),所以4不是不等式的解.类似地,我们可得:,,,都是不等式的解;,,,都不是不等式的解.例题4 试判断-2,1,2,,10,0,3是否是不等式的解?再找出这个不等式的另外两个小于2的解.分析分别将题中所给的各数代入不等式的左边,求出对应值,然后比较左边的值是否大于5,.根据上述情况,确定不小于2的解.解答(1)当时,不等式的左边右边,所以不是不等式的解;(2)当时,不等式的左边=2×1+3=5=右边,故不是不等式的解;(3)当时,不等式的左边右边,故是不等式的解;(4)当时,不等式的左边右边,故不是不等式的解;(5)当时,不等式的左边右边,故是不等式的解;(6)当时,不等式的左边右边,故不是不等式的解:(7)当时,不等式的左边右边,故是不等式的解.由上述可知,当时不等式的左边与右边相等,且负数和0都不是不等式的解,可推得不等式的解的值应大于1.故不等式小于2的解应在1与2之间,如等,都是不等式小于2的解.例题5 求不等式的正整数解.解答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得,即是不等式的解集,因此不等式的正整数解为1,2,共两个.说明本例是求不等式的特殊解(正整数解),可先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求出不等式的所有解(即不等式的解集),然后从所有解中筛选出特殊解.。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典型例题及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典型例题及解析1.以配方法解3x2+4x+1 = 0时,我们可得出下列哪一个方程式( )A.(x+2) 2= 3 B.(3x+)2 =C.(x+)2 =D.(x+)2 =答案:D说明:先将方程3x2+4x+1 = 0的二次项系数化为1,即得x2+x+= 0,再变形得x2+x+()2 =()2−,即(x+)2 =,答案为D.2.想将x2+x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应该加上下列那一个数( )A. B. C.D.答案:D说明:题目所给的式子中x2系数为1,因此,要将它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只需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所以答案为D.3.下列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是( )A.x2−9x+100 = 0 B.5x2+7x+5 = 0C.16x2−24x+9 = 0 D.2x2+3x−4 = 0答案:D说明:方程x2−9x+100 = 0中b2−4ac = 81−400<0;方程5x2+7x+5 = 0中b2−4ac = 49−4×5×5 = 49−100<0;方程16x2−24x+9 = 0中b2−4ac = 576−4×16×9 = 0;方程2x2+3x−4 = 0中b2−4ac = 9+32 = 41>0,所以方程2x2 = 3x−4 =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选D.4.下列方程中,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是( )A.4(x−1)2−49 = 0 B.(x−2)(x−3)+(3−x) = 0C.x2+(2+1)x+2= 0 D.x(x−)+1 = 0答案:B说明:A中方程整理为一般形式为4x2−8x−45 = 0,这里b2−4ac = 64+720 = 784>0;B中方程整理为一般形式为:x2−6x+9 = 0,这里b2−4ac = 36−36 = 0;C中方程b2−4ac = 21+4−8= 21−4>0;D中方程整理为一般形式为x2−x+1 = 0,这里b2−4ac = 5−4 = 1>0;所以只有方程(x−2)(x−3)+(3−x) = 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答案为B.5.下列方程4x2−3x−1 = 0,5x2−7x+2 = 0,13x2−15x+2 = 0中,有一个公共解是( )A.x =B.x = 2 C.x = 1 D.x = −1 答案:C说明:方程4x2−3x−1 = 0可变形为(4x+1)(x−1) = 0,方程5x2−7x+2 = 0可变形为(x−1)(5x−2) = 0,方程13x2−15x+2 = 0可变形为(x−1)(13x+2) = 0,所以这三个方程的公共解为x = 1,答案为C.6.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x+4)2−(2x−1)2 = 0(2)x2−16x−4 = 0(3)2x2−3x−6 = 0(4)(x−2)2 = 256(5)(2t+3)2 = 3(2t+3)(6)(3−y)2+y2 = 9(7)(1+)x2−(1−)x = 0解:(1)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方程变形为[(x+4)+(2x−1)][(x+4)−(2x−1)] = 0,化简后即3(x+1)(5−x) = 0,因此,可求得x1 = −1,x2 = 5.(2)用配方法,方程可变形为(x−8)2 = 68,两边开方化简可得x = 8±2(3)用公式法,b2− 4ac = (−3)2−4×2×(−6) = 57,所以x =(4)方程两边直接开方,得x−2 = ±16,即x1 = 18,x2 = −14(5)方程可化为(2t+3)(2t+3−3) = 0,即2t(2t+3) = 0,解得t1 = 0,t2 = −(6)方程变形为(y−3)2+y2−9 = 0,(y−3)[(y−3)+(y+3)] = 0,即2y(y−3) = 0,解得y1 = 0,y2 = 3(7)用因式分解法,方程可变形为x[(1+)x−1+] = 0,所以x1 = 0,x2 === 2−3扩展资料一元二次方程,数学史上的一场论战中世纪的欧洲,代数学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其真正的起步,始于公元1535年的一场震动数学界的论战.大家知道,尽管在古代的巴比伦或古代的中国,都已掌握了某些类型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但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解法,却是由中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于公元825年给出的.花拉子米是把方程x2+px+q = 0配方后改写为:的形式,从而得出了方程的两个根为:在欧洲,被誉为“代数学鼻祖”的古希腊的丢番图,虽然也曾得到过类似的式子,但由于丢番图认定只有根式下的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且根为正数时,方程才算有解,因而数学史上都认为阿尔·花拉子米为求得一元二次方程一般解的第一人.花拉子米之后,许多数学家都致力于三次方程公式解的探求,但在数百年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除了取得个别方程的特解外,都没有人取得实质性进展,许多人因此怀疑这样的公式解根本不存在!话说当时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有一位叫费洛的数学教授,也潜心于三次方程公式解这一当时世界难题的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公元1505年,费洛宣布自己已经找到了形如x3 + px = q方程的一个特别情形的解法,但他没有公开自己的成果,为的是能在一次国际性的数学竞赛中一放光彩.遗憾的是,费洛没能等到一个显示自己的才华的机会就抱恨逝去,临死前他把自己的方法传给了得意门生,威尼斯的佛罗雷都斯.现在话转另外一头,在意大利北部的布里西亚,有一个颇有名气的年轻人,叫塔塔里亚(Nicolo Tartaglia,1500-1557),此人从小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在数学方面表现出超人的才华,尤其是他发表的一些论文,思路奇特,见地高远,因而一时间名闻遐迩.塔塔里亚自学成才自然受到了当时一些习惯势力的歧视,公元1530年,当时布里西亚的一些人公开向塔塔里亚发难,提出以下两道具有挑战性的问题:(1)求一个数,其立方加上平方的3倍等于5;(2)求三个数,其中第二个数比第一个数大2,第三个数又比第二个数大2,它们的积为1000.读者不难知道,对第一个问题,若令所求数为x,则依题意有:x3+3x2 = 5而对第二个问题,令第一个数为x,则第二、三数分别为x+2,x+4,于是依题意有:x(x+2)(x+4)=1000化简后x3+6x2+8x−1000 = 0以上是两道三次方程的求解问题,塔塔里亚求出了这两道方程的实根,从而赢得了这场挑战,并为此名声大震!消息传到了波伦亚,费洛的门生佛罗雷都斯心中顿感震怒,他无法容忍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小人物与他平起平坐!于是双方商定,在1535年2月22日,于意大利的米兰,公开举行数学竞赛,各出30道问题,在两小时内决定胜负.赛期渐近,塔塔里亚因自己毕竟是自学出身而感到有些紧张.他想:佛罗雷都斯是费洛的得意弟子,难保他不会拿解三次方程来对付自己,那么自己所掌握的一类方法与费洛的解法究竟相距多远呢?他苦苦思索着,脑海中的思路不断进行着各种新的组合,这些新的组合终于撞击出灵感的火花,在临赛前八天,塔塔里亚终于找到了解三次方程的新方法,为此他欣喜若狂,并充分利用剩下的八天时间,一面熟练自己的新方法,一面精心构造了30道只有运用新方法才能解出的问题.2月22日那天,米兰的大教堂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大家翘首等待着竞赛的到来.比赛开始了,双方所出的30道题都是令人眩目的三次方程问题,但见塔塔里亚从容不迫,运笔如飞,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内,解完了的佛罗雷都斯的全部问题.与此同时,佛罗雷都斯却提笔拈纸,望题兴叹,一筹莫展,终于以0:30败下阵来!消息传出,数学界为之震动.在米兰市有一个人坐不住了,他就是当时驰名欧洲的医生卡当(Girolamo Cardano,1501-1576).卡当其人,不仅医术颇高,而且精于数学.他也潜心于三次方程的解法,但无所获.所以听到塔塔里亚已经掌握三次方程的解法时,满心希望能分享这一成果.然而当时的塔塔里亚已经誉满欧洲,所以并不打算把自己的成果立即发表,而醉心于完成《几何原本》的巨型译作.对众多的求教者,则一概拒之门外.当过医生的卡当,熟谙心理学的要领,软缠硬磨,终于使自己成了唯一的例外.公元1539年,塔塔利亚终于同意把秘诀传授给他,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要严守发现的秘密.然而卡当实际上没有遵守这一诺言.公元1545年,他用自己的名字发表了《大法》一书,书中介绍了不完全三次方程的解法,并写道:“大约30年前,波伦亚的费洛就发现了这一法则,并传授给威尼斯的佛罗雷都斯,后者曾与塔塔里亚进行过数学竞赛,塔塔里亚也发现了这一方法.在我的恳求下,塔塔里亚把方法告诉了我,但没有给出证明.借助于此,我找到了若干证明,因其十分困难,特叙述如下.”卡当指出:对不完全三次方程x3+px+q = 0,公式给出了它的解,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卡当公式.《大法》发表第二年,塔塔里亚发表了的《种种疑问及发明》一文,谴责卡当背信弃义,并要求在米兰与卡当公开竞赛,一决雌雄.然而到比赛那一天,出阵的并非卡当本人,而是他的天才学生斐拉里(Ferrari L.,1522-1565),此时斐拉里,风华正茂,思维敏捷,他不仅掌握了解三次方程的全部要领,而且发现了一般四次方程的极为巧妙的解法.塔塔里亚自然不是他的对手,终于狼狈败退,并因此番挫折,心神俱伤,于公元1557年溘然与世长辞!没想到,正是这场震动数学界的论战,使沉沦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欧洲代数学,揭开了划时代的新篇章!。
“债务重组”经典例题解析
【典型案例 9】甲公司是一家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所得税率为33%,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15%提取,其中法定盈余公积的提取比例为10%,任意盈余公积为 5%。
甲公司每年实现税前会计利润 800 万元。
每年的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4 月 16 日,所得税汇算清缴日为 3 月 11 日。
1.甲公司2001 年9 月 1 日赊销商品一批给丙公司,该商品的账面成本为 2800 万元,售价为 3000 万元,增值税率为 17%,消费税率为10%,丙公司因资金困难无法按时偿付此债权,双方约定执行债务重组,有关条款如下:(1)首先豁免 20 万元的债务;(2)以丙公司生产的A 设备来抵债,该商品账面成本为 1800 万元,公允售价为2000 万元,增值税率为17%,甲公司取得后作为固定资产使用。
设备于2001 年 12 月 1 日办妥了财产转移手续。
(3)余款约定延期两年支付,如果2003 年丙公司的营业利润达到 200 万元,则丙公司需追加偿付30 万元。
(4)甲公司于 2001 年 12 月 18 日办妥了债务解除手续。
(5)丙公司在 2003 年实现营业利润 230 万元。
2.甲公司将债务重组获取的设备用于销售部门,预计净残值为10 万元,会计上采用5 年期直线法折旧口径,税务上的折旧口径为10 年期直线折旧。
2003 年末该设备的可收回价值为1210 万元,2005 年末的可收回价值为 450 万元。
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始终未变。
3.甲公司于 2006 年6 月 1 日将A 设备与丁公司的专利权进行交换,转换当时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 288 万元。
丁公司专利权的账面余额为 330 万元,已提减值准备 40 万元,公允价值为 300 万元,转让无形资产的营业税率为 5%,双方约定由甲公司另行支付补价 12 万元。
财产交换手续于6 月 1 日全部办妥,交易双方均未改变资产的用途。
该交易具有商业实质。
《椭圆》方程典型例题20例(含标准答案解析]
《椭圆》方程典型例题20例典型例题一例1 椭圆的一个顶点为()02,A ,其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分析:题目没有指出焦点的位置,要考虑两种位置. 解:(1)当()02,A 为长轴端点时,2=a ,1=b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1422=+y x ; (2)当()02,A 为短轴端点时,2=b ,4=a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16422=+y x ; 说明: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两个,给出一个顶点的坐标和对称轴的位置,是不能确定椭圆的横竖的,因而要考虑两种情况.典型例题二例2 一个椭圆的焦点将其准线间的距离三等分,求椭圆的离心率.解:31222⨯⨯=c a c ∴223a c =, ∴3331-=e . 说明:求椭圆的离心率问题,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求a ,求c ,再求比.二是列含a 和c 的齐次方程,再化含e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典型例题三 例3 已知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与直线01=-+y x 交于A 、B 两点,M 为AB 中点,OM 的斜率为0.25,椭圆的短轴长为2,求椭圆的方程.解:由题意,设椭圆方程为1222=+y ax ,由⎪⎩⎪⎨⎧=+=-+101222y ax y x ,得()021222=-+x a x a , ∴222112aa x x x M +=+=,2111a x y M M +=-=,4112===a x y k M M OM ,∴42=a , ∴1422=+y x 为所求. 说明:(1)此题求椭圆方程采用的是待定系数法;(2)直线与曲线的综合问题,经常要借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来解决弦长、弦中点、弦斜率问题.典型例题四例4椭圆192522=+y x 上不同三点()11y x A ,,⎪⎭⎫⎝⎛594,B ,()22y x C ,与焦点()04,F 的距离成等差数列.(1)求证821=+x x ;(2)若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的交点为T ,求直线BT 的斜率k . 证明:(1)由椭圆方程知5=a ,3=b ,4=c . 由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知:ac x ca AF =-12, ∴ 11545x ex a AF -=-=. 同理 2545x CF -=. ∵ BF CF AF 2=+,且59=BF , ∴ 51854554521=⎪⎭⎫ ⎝⎛-+⎪⎭⎫ ⎝⎛-x x ,即 821=+x x .(2)因为线段AC 的中点为⎪⎭⎫⎝⎛+2421y y ,,所以它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42212121---=+-x y y x x y y y . 又∵点T 在x 轴上,设其坐标为()00,x ,代入上式,得()212221024x x y y x --=-又∵点()11y x A ,,()22y x B ,都在椭圆上,∴ ()212125259x y -=()222225259x y -= ∴ ()()21212221259x x x x y y -+-=-. 将此式代入①,并利用821=+x x 的结论得 253640-=-x ∴ 4540590=--=x k BT.典型例题五例5 已知椭圆13422=+yx ,1F 、2F 为两焦点,问能否在椭圆上找一点M ,使M到左准线l 的距离MN 是1MF 与2MF 的等比中项?若存在,则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假设M 存在,设()11y x M ,,由已知条件得2=a ,3=b ,∴1=c ,21=e . ∵左准线l 的方程是4-=x , ∴14x MN +=. 又由焦半径公式知:111212x ex a MF -=-=,112212x ex a MF +=+=.∵212MF MF MN ⋅=,∴()⎪⎭⎫ ⎝⎛+⎪⎭⎫ ⎝⎛-=+11212122124x x x .整理得048325121=++x x .解之得41-=x 或5121-=x . ① 另一方面221≤≤-x . ②则①与②矛盾,所以满足条件的点M 不存在. 说明:(1)利用焦半径公式解常可简化解题过程.(2)本例是存在性问题,解决存在性问题,一般用分析法,即假设存在,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和运算.进而根据推理得到的结果,再作判断.(3)本例也可设()θθsin 3cos 2,M 存在,推出矛盾结论(读者自己完成).典型例题六例6 已知椭圆1222=+y x ,求过点⎪⎭⎫⎝⎛2121,P 且被P 平分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分析一:已知一点求直线,关键是求斜率,故设斜率为k ,利用条件求k . 解法一: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 ,则直线方程为⎪⎭⎫ ⎝⎛-=-2121x k y .代入椭圆方程,并整理得()()0232122212222=+-+--+k k x k kx k .由韦达定理得22212122k kk x x +-=+.∵P 是弦中点,∴121=+x x .故得21-=k .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0342=-+y x .分析二:设弦两端坐标为()11y x ,、()22y x ,,列关于1x 、2x 、1y 、2y 的方程组,从而求斜率:2121x x y y --. 解法二:设过⎪⎭⎫⎝⎛2121,P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11y x A ,、()22y x B ,,则由题意得⎪⎪⎪⎩⎪⎪⎪⎨⎧=+=+=+=+④1.③1②12①12212122222121y y x x y x y x ,,, ①-②得0222212221=-+-y y x x . ⑤ 将③、④代入⑤得212121-=--x x y y ,即直线的斜率为21-.所求直线方程为0342=-+y x .说明:(1)有关弦中点的问题,主要有三种类型:过定点且被定点平分的弦;平行弦的中点轨迹;过定点的弦中点轨迹.(2)解法二是“点差法”,解决有关弦中点问题的题较方便,要点是巧代斜率.(3)有关弦及弦中点问题常用的方法是:“韦达定理应用”及“点差法”.有关二次曲线问题也适用.典型例题七例7 求适合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且过点()62-,;(2)在x 轴上的一个焦点与短轴两端点的联机互相垂直,且焦距为6.分析:当方程有两种形式时,应分别求解,如(1)题中由12222=+b y a x 求出1482=a ,372=b ,在得方程13714822=+y x 后,不能依此写出另一方程13714822=+x y . 解:(1)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2222=+b y a x 或12222=+bx a y .由已知b a 2=. ①又过点()62-,,因此有 ()1622222=-+b a 或()1262222=+-ba . ② 由①、②,得1482=a ,372=b 或522=a ,132=b .故所求的方程为13714822=+y x 或1135222=+x y . (2)设方程为12222=+b y a x .由已知,3=c ,3==c b ,所以182=a .故所求方程为191822=+y x . 说明:根据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思路是“选标准,定参数”.关键在于焦点的位置是否确定,若不能确定,应设方程12222=+b y a x 或12222=+bx a y .典型例题八例8 椭圆1121622=+y x 的右焦点为F ,过点()31,A ,点M 在椭圆上,当MF AM 2+为最小值时,求点M 的坐标.分析:本题的关键是求出离心率21=e ,把MF 2转化为M 到右准线的距离,从而得最小值.一般地,求MF eAM 1+均可用此法. 解:由已知:4=a ,2=c .所以21=e ,右准线8=x l :.过A 作l AQ ⊥,垂足为Q ,交椭圆于M ,故MF MQ 2=.显然MF AM 2+的最小值为AQ ,即M 为所求点,因此3=M y ,且M 在椭圆上.故32=M x .所以()332,M .说明:本题关键在于未知式MF AM 2+中的“2”的处理.事实上,如图,21=e ,即MF 是M 到右准线的距离的一半,即图中的MQ ,问题转化为求椭圆上一点M ,使M 到A 的距离与到右准线距离之和取最小值.典型例题九 例9 求椭圆1322=+y x 上的点到直线06=+-y x 的距离的最小值.分析:先写出椭圆的参数方程,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建立三角函数关系式,求出距离的最小值.解:椭圆的参数方程为⎩⎨⎧==.sin cos 3θθy x ,设椭圆上的点的坐标为()θθsin cos 3,,则点到直线的距离为263sin 226sin cos 3+⎪⎭⎫⎝⎛-=+-=θπθθd . 当13sin -=⎪⎭⎫⎝⎛-θπ时,22=最小值d .说明:当直接设点的坐标不易解决问题时,可建立曲线的参数方程.典型例题十 例10设椭圆的中心是坐标原点,长轴在x 轴上,离心率23=e ,已知点⎪⎭⎫ ⎝⎛230,P 到这个椭圆上的点的最远距离是7,求这个椭圆的方程,并求椭圆上的点P 的距离等于7的点的坐标.分析:本题考查椭圆的性质、距离公式、最大值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求d 的最大值时,要注意讨论b 的取值范围.此题可以用椭圆的标准方程,也可用椭圆的参数方程,要善于应用不等式、平面几何、三角等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从而加强等价转换、形数结合的思想,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解法一:设所求椭圆的直角坐标方程是12222=+b y a x ,其中0>>b a 待定.由222222221ab a b a ac e -=-==可得 2143112=-=-=e a b ,即b a 2=. 设椭圆上的点()y x ,到点P 的距离是d ,则4931232222222+-+⎪⎪⎭⎫ ⎝⎛-=⎪⎭⎫ ⎝⎛-+=y y b y a y x d 34213493342222++⎪⎭⎫ ⎝⎛+-=+--=b y y y b其中b y b ≤≤-. 如果21<b ,则当b y -=时,2d (从而d )有最大值. 由题设得()22237⎪⎭⎫ ⎝⎛+=b ,由此得21237>-=b ,与21<b 矛盾.因此必有21≥b 成立,于是当21-=y 时,2d (从而d )有最大值. 由题设得()34722+=b ,可得1=b ,2=a .∴所求椭圆方程是11422=+y x . 由21-=y 及求得的椭圆方程可得,椭圆上的点⎪⎭⎫ ⎝⎛--213,,点⎪⎭⎫ ⎝⎛-213,到点⎪⎭⎫⎝⎛230,P 的距离是7.解法二:根据题设条件,可取椭圆的参数方程是⎩⎨⎧==θθsin cos b y a x ,其中0>>b a ,待定,πθ20≤≤,θ为参数.由22222221⎪⎭⎫⎝⎛-=-==a b a b a a c e 可得 2143112=-=-=e a b ,即b a 2=. 设椭圆上的点()y x ,到点⎪⎭⎫⎝⎛230,P 的距离为d ,则22222223sin cos 23⎪⎭⎫ ⎝⎛-+=⎪⎭⎫ ⎝⎛-+=θθb a y x d49s i n 3s i n34222+--=θθb b b 3421s i n 3222++⎪⎭⎫ ⎝⎛+-=b b b θ如果121>b ,即21<b ,则当1sin -=θ时,2d (从而d )有最大值.由题设得()22237⎪⎭⎫ ⎝⎛+=b ,由此得21237>-=b ,与21<b 矛盾,因此必有121≤b成立. 于是当b21sin -=θ时2d (从而d )有最大值. 由题设知()34722+=b ,∴1=b ,2=a .∴所求椭圆的参数方程是⎩⎨⎧==θθsin cos 2y x .由21sin -=θ,23cos ±=θ,可得椭圆上的是⎪⎭⎫ ⎝⎛--213,,⎪⎭⎫ ⎝⎛-213,.典型例题十一例11 设x ,R ∈y ,x y x 63222=+,求x y x 22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形数结合,观察方程x y x 63222=+与椭圆方程的结构一致.设m x y x =++222,显然它表示一个圆,由此可以画出图形,考虑椭圆及圆的位置关系求得最值.解:由x y x 63222=+,得123492322=+⎪⎪⎪⎪⎭⎫ ⎝⎛-y x 可见它表示一个椭圆,其中心在⎪⎭⎫⎝⎛023,点,焦点在x 轴上,且过(0,0)点和(3,0)点.设m x y x =++222,则 ()1122+=++m y x它表示一个圆,其圆心为(-1,0)半径为()11->+m m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椭圆及圆,如图所示.观察图形可知,当圆过(0,0)点时,半径最小,即11=+m ,此时0=m ;当圆过(3,0)点时,半径最大,即41=+m ,∴15=m .∴x y x 222++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5.典型例题十二例12 已知椭圆()012222>>=+b a by a x C :,A 、B 是其长轴的两个端点.(1)过一个焦点F 作垂直于长轴的弦P P ',求证:不论a 、b 如何变化,120≠∠APB .(2)如果椭圆上存在一个点Q ,使 120=∠AQB ,求C 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分析:本题从已知条件出发,两问都应从APB ∠和AQB ∠的正切值出发做出估计,因此要从点的坐标、斜率入手.本题的第(2)问中,其关键是根据什么去列出离心率e 满足的不等式,只能是椭圆的固有性质:a x ≤,b y ≤,根据120=∠AQB 得到32222-=-+ay x ay ,将22222y b a a x -=代入,消去x ,用a 、b 、c 表示y ,以便利用b y ≤列出不等式.这里要求思路清楚,计算准确,一气呵成.解:(1)设()0,c F ,()0,a A -,()0,a B . ⎪⎪⎭⎫⎝⎛⇒⎩⎨⎧=+=a b c P b a y a x b c x 2222222, 于是()a c a b k AP+=2,()a c ab k BP -=2.∵APB ∠是AP 到BP 的角.∴()()()2222242221tan ca a c ab ac a b a c a b APB -=-++--=∠ ∵22c a > ∴2tan -<∠APB故3tan -≠∠APB ∴ 120≠∠APB . (2)设()y x Q ,,则a x y k QA +=,ax y k QB -=. 由于对称性,不妨设0>y ,于是AQB ∠是QA 到QB 的角.∴22222221tan a y x ay a x y a x ya x y AQB -+=-++--=∠∵ 120=∠AQB , ∴32222-=-+ay x ay整理得()023222=+-+ay a y x∵22222y ba a x -=∴0213222=+⎪⎪⎭⎫ ⎝⎛-ay y b a∵0≠y , ∴2232c ab y = ∵b y ≤, ∴b cab ≤2232 232c ab ≤,()222234c c a a ≤-∴04444224≥-+a c a c ,044324≥-+e e ∴232≥e 或22-≤e (舍),∴136<≤e .典型例题十三例13 已知椭圆19822=++y k x 的离心率21=e ,求k 的值. 分析: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当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时,82+=k a ,92=b ,得12-=k c .由21=e ,得4=k .当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时,92=a ,82+=k b ,得k c -=12.由21=e ,得4191=-k ,即45-=k . ∴满足条件的4=k 或45-=k .说明:本题易出现漏解.排除错误的办法是:因为8+k 与9的大小关系不定,所以椭圆的焦点可能在x 轴上,也可能在y 轴上.故必须进行讨论.典型例题十四例14 已知椭圆142222=+by b x 上一点P 到右焦点2F 的距离为b )1(>b ,求P 到左准线的距离.分析:利用椭圆的两个定义,或利用第二定义和椭圆两准线的距离求解.解法一:由142222=+by b x ,得b a 2=,b c 3=,23=e .由椭圆定义,b a PF PF 4221==+,得b b b PF b PF 34421=-=-=. 由椭圆第二定义,e d PF =11,1d 为P 到左准线的距离,∴b ePF d 3211==,即P 到左准线的距离为b 32. 解法二:∵e d PF =22,2d 为P 到右准线的距离,23==a c e , ∴b ePF d 33222==.又椭圆两准线的距离为b c a 33822=⋅.∴P 到左准线的距离为b b b 32332338=-. 说明:运用椭圆的第二定义时,要注意焦点和准线的同侧性.否则就会产生误解.椭圆有两个定义,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椭圆的特征,解题时要灵活选择,运用自如.一般地,如遇到动点到两个定点的问题,用椭圆第一定义;如果遇到动点到定直线的距离问题,则用椭圆的第二定义.典型例题十五例15 设椭圆⎩⎨⎧==.sin 32,cos 4ααy x (α为参数)上一点P 与x 轴正向所成角3π=∠POx ,求P 点坐标.分析:利用参数α与POx ∠之间的关系求解.解:设)sin 32,cos 4(ααP ,由P 与x 轴正向所成角为3π, ∴ααπcos 4sin 323tan=,即2tan =α.而0sin >α,0cos >α,由此得到55cos =α,552sin =α, ∴P 点坐标为)5154,554(.典型例题十六例16 设),(00y x P 是离心率为e 的椭圆12222=+by a x )0(>>b a 上的一点,P 到左焦点1F 和右焦点2F 的距离分别为1r 和2r ,求证:01ex a r +=,02ex a r -=. 分析:本题考查椭圆的两个定义,利用椭圆第二定义,可将椭圆上点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相应准线距离.解:P 点到椭圆的左准线c a x l 2-=:的距离,ca x PQ 20+=,由椭圆第二定义,e PQPF =1,∴01ex a PQ e r +==,由椭圆第一定义,0122ex a r a r -=-=.说明:本题求证的是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在解决与椭圆的焦半径(或焦点弦)的有关问题时,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写出椭圆焦点在y 轴上的焦半径公式.典型例题十七例17 已知椭圆15922=+y x 内有一点)1,1(A ,1F 、2F 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点P 是椭圆上一点.(1) 求1PF PA +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对应的点P 坐标; (2) 求223PF PA +的最小值及对应的点P 的坐标. 分析:本题考查椭圆中的最值问题,通常探求变量的最值有两种方法:一是目标函数当,即代数方法.二是数形结合,即几何方法.本题若按先建立目标函数,再求最值,则不易解决;若抓住椭圆的定义,转化目标,运用数形结合,就能简捷求解.解:(1)如上图,62=a ,)0,2(2F ,22=AF ,设P 是椭圆上任一点,由6221==+a PF PF ,22AF PF PA -≥,∴26222211-=-=-+≥+AF a AF PF PF PF PA ,等号仅当22AF PF PA -=时成立,此时P 、A 、2F 共线.由22AF PF PA +≤,∴26222211+=+=++≤+AF a AF PF PF PF PA ,等号仅当22AF PF PA +=时成立,此时P 、A 、2F 共线.建立A 、2F 的直线方程02=-+y x ,解方程组⎩⎨⎧=+=-+4595,0222y x y x 得两交点 )2141575,2141579(1+-P 、)2141575,2141579(2-+P . 综上所述,P 点与1P 重合时,1PF PA +取最小值26-,P 点与2P 重合时,2PF PA +取最大值26+.(2)如下图,设P 是椭圆上任一点,作PQ 垂直椭圆右准线,Q 为垂足,由3=a ,2=c ,∴32=e .由椭圆第二定义知322==e PQ PF ,∴223PF PQ =,∴PQ PA PF PA +=+223,要使其和最小需有A 、P 、Q 共线,即求A 到右准线距离.右准线方程为29=x .∴A 到右准线距离为27.此时P 点纵坐标与A 点纵坐标相同为1,代入椭圆得满足条件的点P 坐标)1,556(. 说明:求21PF ePA +的最小值,就是用第二定义转化后,过A 向相应准线作垂线段.巧用焦点半径2PF 与点准距PQ 互化是解决有关问题的重要手段.典型例题十八例18 (1)写出椭圆14922=+y x 的参数方程; (2)求椭圆内接矩形的最大面积.分析:本题考查椭圆的参数方程及其应用.为简化运算和减少未知数的个数,常用椭圆的参数方程表示曲线上一点坐标,所求问题便化归为三角问题.解:(1) ⎩⎨⎧==θθsin 2cos 3y x )(R ∈θ.(2)设椭圆内接矩形面积为S ,由对称性知,矩形的邻边分别平行于x 轴和y轴,设)sin 2,cos 3(θθ为矩形在第一象限的顶点,)20(π<θ<,则122sin 12sin 2cos 34≤=⨯⨯=θθθS 故椭圆内接矩形的最大面积为12.说明:通过椭圆参数方程,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一般地,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问题,用参数方程形式较简便.典型例题十九例19 已知1F ,2F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P 是椭圆上一点,且︒=∠6021PF F .(1)求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2)求证21F PF ∆的面积与椭圆短轴长有关. 分析:不失一般性,可以设椭圆方程为12222=+b y a x (0>>b a ),),(11y x P (01>y ). 思路一:根据题设容易想到两条直线的夹角公式,即3160tan 1212=+-=︒PF PF PF PF K K K K ,设),(11y x P ,)0,(1c F -,)0,(2c F ,化简可得03233212121=--+c cy y x .又1221221=+by a x ,两方程联立消去21x 得0323412212=-+b cy b y c ,由],0(1b y ∈,可以确定离心率的取值范围;解出1y 可以求出21F PF ∆的面积,但这一过程很繁.思路二:利用焦半径公式11ex a PF +=,12ex a PF -=,在21F PF∆中运用余弦定理,求1x ,再利用],[1a a x -∈,可以确定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将1x 代入椭圆方程中求1y ,便可求出21F PF ∆的面积.思路三: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结合a PF PF 221=+求解.解:(法1)设椭圆方程为12222=+by a x (0>>b a ),),(11y x P ,)0,(1c F -,)0,(2c F ,0>c ,则11ex a PF +=,12ex a PF -=. 在21F PF ∆中,由余弦定理得))((24)()(2160cos 1122121ex a ex a c ex a ex a -+--++==︒, 解得2222134ea c x -=. (1)∵],0(221a x ∈,∴2222340a ea c <-≤,即0422≥-a c . ∴21≥=a c e . 故椭圆离心率的取范围是)1,21[∈e .(2)将2222134ea c x -=代入12222=+b y a x 得 24213c b y =,即cb y 321=.∴22213332212121b cb c y F F S F PF =⋅⋅=⋅=∆. 即21F PF ∆的面积只与椭圆的短轴长有关.(法2)设m PF =1,n PF =2,α=∠12F PF,β=∠21F PF , 则︒=+120βα.(1)在21F PF ∆中,由正弦定理得︒==60sin 2sin sin cn m βα. ∴︒=++60sin 2sin sin cn m βα ∵a n m 2=+, ∴︒=+60sin 2sin sin 2ca βα, ∴2cos 2sin 260sin sin sin 60sin βαβαβα-+︒=+︒==a c e 212cos21≥-=βα.当且仅当βα=时等号成立.故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1,21[∈e .(2)在21F PF ∆中,由余弦定理得:︒-+=60cos 2)2(222mn n m cmn n m -+=22 mn n m 3)(2-+= ∵a n m 2=+,∴mn a c 34422-=,即22234)(34b c a mn =-=. ∴23360sin 2121b mn S F PF =︒=∆. 即21F PF ∆的面积与椭圆短轴长有关.说明:椭圆上的一点P 与两个焦点1F ,2F 构成的三角形为椭圆的焦点三角形,涉及有关焦点三角形问题,通常运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定理.解题中通过变形,使之出现21PF PF +的结构,这样就可以应用椭圆的定义,从而可得到有关a ,c 的关系式,使问题找到解决思路.典型例题二十例20 椭圆12222=+b y a x )0(>>b a 与x 轴正向交于点A ,若这个椭圆上总存在点P ,使AP OP ⊥(O 为坐标原点),求其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分析:∵O 、A 为定点,P 为动点,可以P 点坐标作为参数,把AP OP ⊥,转化为P 点坐标的一个等量关系,再利用坐标的范围建立关于a 、b 、c 的一个不等式,转化为关于e 的不等式.为减少参数,易考虑运用椭圆参数方程.解:设椭圆的参数方程是⎩⎨⎧==θθsin cos b y a x )0(>>b a ,则椭圆上的点)sin ,cos (θθb a P ,)0,(a A , ∵AP OP ⊥,∴1cos sin cos sin -=-⋅aa b a b θθθθ,即0cos cos )(22222=+--b a b a θθ,解得1cos =θ或222cos b a b -=θ,∵1cos 1<<-θ ∴1cos =θ(舍去),11222<-<-ba b ,又222c a b -= ∴2022<<ca ,∴22>e ,又10<<e ,∴122<<e . 说明:若已知椭圆离心率范围)1,22(,求证在椭圆上总存在点P 使AP OP ⊥.如何证明?。
高中数学典型例题解析
任意角三角函数三、经典例题导讲[例1] 若A 、B 、C 是ABC ∆的三个内角,且)2(π≠<<C C B A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C A sin sin < ②.C A cot cot < ③.C A tan tan < ④.C A cos cos < A .1 B.2 C.3 D.4错解:C A < ∴ C A sin sin <,C A tan tan <故选B错因: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定理不熟悉,对函数单调性理解不到位导致应用错误 正解:法1C A < 在ABC ∆中,在大角对大边,A C a c sin sin ,>∴>法2 考虑特殊情形,A 为锐角,C 为钝角,故排除B 、C 、D ,所以选A . [例2]已知βα,角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则α与β的关系为 . 错解:∵βα,角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22πβα=++πk 2,()z k ∈错因:把关于y 轴对称片认为关于y 轴的正半轴对称. 正解:∵βα,角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 ∴)(,22Z k k ∈+=+ππβα即)(,2z k k ∈+=+ππβα说明:(1)若βα,角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则α与β的关系为)(,2Z k k ∈=+πβα(2)若βα,角的终边关于原点轴对称,则α与β的关系为)(,)12(Z k k ∈++=πβα (3)若βα,角的终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α与β的关系为)(,Z k k ∈+=παβ[例3] 已知542cos ,532sin-==θθ,试确定θ的象限. 错解:∵0542cos ,0532sin <-=>=θθ,∴2θ是第二象限角,即.,222z k k k ∈+<<ππθπ从而.,244z k k k ∈+<<ππθπ故θ是第三象限角或第四象限角或是终边在y 轴负半轴上的角.错因:导出2θ是第二象限角是正确的,由0542cos ,0532sin <-=>=θθ即可确定, 而题中542cos ,532sin -==θθ不仅给出了符号,而且给出了具体的函数值,通过其值可进一步确定2θ的大小,即可进一步缩小2θ所在区间.正解:∵0542cos ,0532sin<-=>=θθ,∴2θ是第二象限角, 又由43sin 22532sinπθ=<=知z k k k ∈+<<+,22432ππθππ z k k k ∈+<<+,24234ππθππ,故θ是第四象限角. [例4]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0)(3,4(≠-a a a P ,求ααααcot ,tan ,cos ,sin 的值. 错解:a y x r a y a x 5,3,422=+=∴=-=3434cot ,4343tan ,5454cos ,5353sin -=-=-=-=-=-===∴a a a a a a a a αααα错因:在求得r 的过程中误认为a >0正解:若0>a ,则a r 5=,且角α在第二象限3434cot ,4343tan ,5454cos ,5353sin -=-=-=-=-=-===∴a a a a a a a a αααα 若0<a ,则a r 5-=,且角α在第四象限3434cot ,4343tan ,5454cos ,5353sin -=-=-=-==--=-=-=∴a a a a a a a a αααα说明:(1)给出角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求角的某个三解函数值常用定义求解; (2)本题由于所给字母a 的符号不确定,故要对a 的正负进行讨论. [例5] (1)已知α为第三象限角,则2α是第 象限角,α2是第 象限角; (2)若4-=α,则α是第 象限角. 解:(1)α 是第三象限角,即Z k k k ∈+<<+,2322ππαππ Z k k k ∈+<<+∴,4322ππαππ,Z k k k ∈+<<+,34224ππαππ当k 为偶数时,2α为第二象限角当k 为奇数时,2α为第四象限角而α2的终边落在第一、二象限或y 轴的非负半轴上.(2)因为ππ-<-<-423,所以α为第二象限角. 点评:α为第一、二象限角时,2α为第一、三象限角,α为第三、四象限角时,2α为第二、四象限角,但是它们在以象限角平分线为界的不同区域.[例6]一扇形的周长为20cm ,当扇形的圆心角α等于多少时,这个扇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解:设扇形的半径为rcm ,则扇形的弧长cm r l )220(-=扇形的面积25)5()220(212+--=⋅-=r r r S 所以当cm r 5=时,即2,10===rl cm l α时2max 25cm S =.点评:涉及到最大(小)值问题时,通常先建立函数关系,再应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确定最值的条件及相应的最值.[例7]已知α是第三象限角,化简ααααsin 1sin 1sin 1sin 1+---+。
典型例题和解析
典型例题:已知函数2342013()12342013x x x x f x x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f x 在(0,1)上恰有一个零点 B. ()f x 在(0,1)上恰有两个零点C. ()f x 在(1,0)-上恰有一个零点D. ()f x 在(1,0)-上恰有两个零点【答案】C【解析】函数的导数为20132013220121()1'()11()1x x f x x x x x x--+=-+-+==--+。
当(0,1)x ∈时,'()0f x >,此时函数递增。
当(1,0)x ∈-时,'()0f x >,此时函数递增。
因为(0)10f =>,所以函数在(0,1)上没有零点。
又111(1)110232013f -=-----<,所以函数在(1,0)x ∈-时有且只有一个零点,所以选C. 典型例题:已知直线:1(R)l y ax a a =+-∈,若存在实数a 使得一条曲线与直线l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且以这两个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长度恰好等于a ,则称此曲线为直线l 的“绝对曲线”.下面给出的三条曲线方程:①21y x =--;②22(1)(1)1x y -+-=;③2234x y +=.其中直线l 的“绝对曲线”有_____.(填写全部正确选项的序号)【答案】②③【 解析】由1(1)1y ax a a x =+-=-+,可知直线l 过点A (1,1). 对于①,22,12122,1x x y x x x -+≥⎧=--=⎨-<⎩,图象是顶点为(1,0)的倒V 型,而直线l 过顶点A (1,1)。
所以直线l 不会与曲线21y x =--有两个交点,不是直线l 的“绝对曲线”; 对于②,22(1)(1)1x y -+-=是以A 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所以直线l 与圆总有两个交点,且距离为直径2,所以存在2a =±,使得圆22(1)(1)1x y -+-=与直线l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且以这两个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长度恰好等于a .所以圆22(1)(1)1x y -+-=是直线l 的“绝对曲线”;对于③,将1y ax a =+-代入x 2+3y 2=4,得(3a 2+1)x 2+6a (1﹣a )x+3(1﹣a )2﹣4=0.1226(1)31a a x x a -+=+,21223(1)431a x x a --=+。
解析几何例题
解析几何例题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几何图形在坐标平面上的性质和变换规律。
通过解析几何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推导几何图形的性质。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些典型的解析几何例题,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例题一:直线的方程已知直线L过点A(1,2)和点B(3,4),求直线L的方程。
解析:设直线L的方程为y=ax+b,其中a为斜率,b为截距。
由于直线L 过点A和点B,代入相应的点坐标得到两个方程:2=a+b (1)4=3a+b (2)解这个方程组,可以求得a=1/2,b=3/2。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x/2+3/2。
例题二:直线的垂直平分线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y=2x+1,求直线L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解析:直线L的斜率为2,垂直平分线的斜率为-1/2(斜率互为倒数且符号相反),设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ax+b。
由于垂直平分线过直线L的中点M,求中点M的坐标。
直线L上任意两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求平均,得到中点M的坐标为:x=(1+3)/2=2,y=(2+4)/2=3。
代入直线L的方程,得到3=2*2+1=5,所以点M的坐标为(2,3)。
垂直平分线通过点M,代入点坐标得到方程:3=a*2+b,所以b=1-4a。
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1/2*x+1-2a。
例题三:圆的方程已知圆C的圆心为点O(2,3),半径为r=4,求圆C的方程。
解析:圆C上任意一点P(x,y)到圆心O的距离等于半径r,可以得到方程:sqrt((x-2)^2+(y-3)^2)=4对上式进行平方处理得到:(x-2)^2+(y-3)^2=16所以圆C的方程为(x-2)^2+(y-3)^2=16。
例题四:两条直线的交点已知直线L1的方程为y=2x+1,直线L2的方程为y-3=3(x-2),求直线L1和L2的交点坐标。
解析:将直线L2的方程变形为y=3x-3+3=3x,得到y=3x。
将L1的方程和L2的方程联立,解这个方程组即可求出交点的坐标。
平行四边形的典型例题的解析
D´
E
25
答:由(4)可知AE=FC= ,
4
在Rt△ADC中 由勾股定理可得
AC=10
1
∴ ∙ = ∙
即
25
4
A
D
O
2
× 6 = 5
15
∴EF=
2
B
F
C
三、自主练习
1、如图所示,把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
(1)重合部分是什么图形?试说明理由
C´
解:(1)重合部分是等腰三角形
∴EC=AE=x,
在Rt△EDC中 DC2+ED2=EC2
即 62+(8-x)2=x2
25
解之得,x=
25
即A是菱形
∴菱形AFCE的周长为25
D´
E
A
D
O
B
F
C
二、综合探究
1、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6cm,
BC=8cm,将矩形纸片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
(5)怎样求图中折痕EF的长?
一、折叠的性质
请大家拿出手中的矩形纸片折一折,能折出
多少种不同的图案。
C´
A F
D A
B
C
B
E D
F
C
全等
图形的折叠部分在折叠前、折叠后是_______
轴对称
图形,两图形关于折痕成_______。
一、折叠的性质
找出右图中相等的角和
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
由。
相等的角:∠AFE=∠CFE
∠D´EF=∠DEF
解得x=2
即BG=2
∠D´=∠D
∠FAD´=∠FCD
相等的线段:AF=CF =AE
高考数学复习----《函数的奇偶性的综合应用》典型例题讲解
高考数学复习----《函数的奇偶性的综合应用》典型例题讲解【典型例题】例1、(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在(],3−∞上单调递增,且()3f x +为偶函数,则不等式()()12f x f x +>的解集为( )A .51,3⎛⎫ ⎪⎝⎭B .()5,1,3⎛⎫−∞⋃+∞ ⎪⎝⎭C .(),1−∞D .()1,+∞【答案】B【解析】∵()3f x +为偶函数, ∴()()33f x f x −+=+,即函数()f x 关于3x =对称,又函数()f x 在(],3−∞上单调递增,∴函数()f x 在[)3,+∞上单调递减,由()()12f x f x +>,可得1323x x +−<−,整理得,23850x x −+>,解得1x <或53x >. 故选:B .例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当0x ≥时,()2f x x =,不等式()()24f x f x ≥的解集为( )A .(][),04,−∞+∞UB .[]0,4C .(][),02,−∞⋃+∞D .[]0,2【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当0x ≥时,()2f x x =,所以()f x 在[0,)+∞上为增函数,因为()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所以()f x 在R 上为增函数,因为20x ≥,所以24()f x x =,24124x f x ⎛⎫= ⎪⎝⎭, 所以221()42x f x f ⎛⎫= ⎪⎝⎭, 所以不等式()()24f x f x ≥可化为2()2x f f x ⎛⎫≥ ⎪⎝⎭, 所以22x x ≥,解得0x ≤或2x ≥, 所以不等式()()24f x f x ≥的解集为(][),02,−∞⋃+∞,故选:C例3、(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偶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且当0x ≥时,()11x f x x −=+,则使不等式()2122f a a −<成立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3−B .()3,3−C .()1,1−D .(),3−∞【答案】A 【解析】当0x ≥时,()()12121111x x f x x x x +−−===−+++,所以()f x 在[)0,∞+上单调递增, 且()132f =,不等式()2122f a a −<即为()()223f a a f −<. 又因为()f x 是偶函数,所以不等式()()223f a a f −<等价于()()223f a a f −<, 则223a a −<,所以,222323a a a a ⎧−<⎨−>−⎩,解得13a −<<. 综上可知,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3−,故选:A .例4、(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增,且(2)2f −=−,则不等式1(lg )lg 4f x f x ⎛⎫−> ⎪⎝⎭的解集为( ) A .10,100⎛⎫ ⎪⎝⎭B .1,100⎛⎫+∞ ⎪⎝⎭C .(0,100)D .(100,)+∞【答案】D【解析】因为函数()f x 为奇函数,所以()()f x f x −=−,又(2)2f −=−,(2)2f =, 所以不等式1(lg )lg 4f x f x ⎛⎫−> ⎪⎝⎭,可化为()2(lg )422f x f >=, 即()(lg )2f x f >,又因为()f x 在(,0]−∞上单调递增,所以()f x 在R 上单调递增,所以lg 2x >,解得100x >.故选:D .例5、(2023春·广西·高三期末)()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1122f x ⎛⎫++ ⎪⎝⎭为奇函数,则()()20232022f f +−=( )A .-1B .12−C .12D .1【答案】A 【解析】()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1122f x ⎛⎫++ ⎪⎝⎭为奇函数,则 1111111222222f x f x f x f x ⎡⎤⎛⎫⎛⎫⎛⎫⎛⎫−++=−++⇒−+++=− ⎪ ⎪ ⎪ ⎪⎢⎥⎝⎭⎝⎭⎝⎭⎝⎭⎣⎦. ∴()()40451404512023202212222f f f f ⎛⎫⎛⎫+−=++−+=− ⎪ ⎪⎝⎭⎝⎭. 故选:A 例6、(2023春·甘肃兰州·高三兰化一中校考阶段练习)若函数f (x )=e e sin x x x x −−+−,则满足()()22ln 102x f a x f ⎛⎫−++≥ ⎪⎝⎭恒成立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A .12ln 2,2⎡⎫−+∞⎪⎢⎣⎭B .1(ln 2,)4−+∞C .[7,)4+∞D .[3,)2+∞ 【答案】A 【解析】因为()e e sin ()x x f x x x f x −−−=−+=−,所以()f x 是R 上的奇函数,由()e +e cos 1x x f x x −'=+−cos 11cos 0x x ≥−=+≥ ,所以()f x 是R 上的增函数, 所以2(2ln(1))02x f a x f ⎛⎫−++≥ ⎪⎝⎭等价于: 22(2ln(1))22x x f a x f f ⎛⎫⎛⎫−+≥−=− ⎪ ⎪⎝⎭⎝⎭即22ln(1)2x a x −+≥−, 所以22ln(1)2x a x ≥−++, 令2()2ln(1)2x g x x =−++, 则问题转化为:max ()a g x ≥,因为()()g x g x −=且定义域为R ,所以()g x =22ln(1)2x x −++是R 上的偶函数, 所以只需求()g x 在()0,∞+上的最大值即可.当[)0,x ∈+∞时,2()2ln(1)2x g x x =−++, ()()22122()111x x x x g x x x x x +−−−+'=−+==−+++, 则当()0,1x ∈时,()0g x '>;当()1,x ∈+∞时,()0g x '<; 所以()g x 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可得:max 1()(1)2ln 22g x g ==−, 即12ln 22a ≥−, 故选:A . 本课结束。
压强经典例题解析(精选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压强典型例题解析1.一块砖,平放、侧放、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关于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放时压力最大,压强最小B.侧放时压力最小,压强最大C.立放时压力最大,压强也最大D.三种放法压力一样大,立放压强最大解析:当压力一定时(均为砖重G),则接触面积最小时(砖立放的情况),压强为最大.故正确答案为D.注意:砖被放在水平面上,所以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由重力产生,而砖的重力不因其放法的不同改变,所以砖对地面的压力不变,而对地面的压强,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与受力面积有关,立放时的接触面积比平放、侧放都小,所以立放压强最大.2.如图1—4—2所示,烧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若从烧瓶中往外抽气,会看到水又沸腾起来,这是由于()A.气压升高,水温升高B.气压降低,水温升高C.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D.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降低讲解:根据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正确答案为C.注意:本题目只要搞清楚,从密闭烧瓶中往外抽气时可使瓶内气压降低,而沸点的高低与大气压有关,如果气压降低,沸点就降低,所以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3.已知图钉帽的面积是1厘米2,图钉尖的面积是5×10-4厘米2,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牛,那么图钉尖对墙的压强p2是手对图钉帽的压强p1的________倍.讲解由于p1=1S F=2120厘米牛p2=1SF=2410520厘米牛-⨯所以p1∶p2=2410520厘米牛-⨯∶2120厘米牛=2000∶1即p2=2000 p1填2000注意该题说明两个问题:①图钉尖面积特别小,加在钉帽上一个较小的压力,就可以得到一个很大的压强;②固体可以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力,而不一定能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强,压强与受力面积有关.例4 一个棱长为0.2米,重为200牛顿的正方体物块,放在1米2的正方形水平桌面上,该正方体物块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___帕.讲解物块对桌面的压强p=1SF=物SG所以p=22.02.0200米牛⨯=5×103帕注意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压强的定义式的理解.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压力由重力产生,受力面积为接触面积,即物块的底面积,不能由桌面面积决定.例5 如图1—4—3所示,两长方体A 和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受重力10牛,B 受重力30牛,已知A 对B 的压强与B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3∶2,则A 与B 的底面积之比为________.图1—4—3讲解 由题意pA =AAS G =A S 牛10pB =BB A S G G =B S 牛10所以SA ∶SB =A p 10∶B p 40将pA ∶pB =3∶2代入得SA ∶SB =1∶6注意 在求物体B 对地面压强时,当心别在压力FB 中漏掉物体A 的重力:FB =GB +GA . 例6 图1—4—4是演示“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示意图,将图(a )和图(b )相比较,说明在液体内部:________________.(a ) (b ) (c ) 图1—4—4将图(a )和图(c )相比较,说明在液体内部:________________.讲解 对比(a )图和(b )图得出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对比(a )图和(c )图得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注意 该实验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观察实验现象时,要兼顾金属盒上的橡皮膜的放法和U 形管的高度差,才能分析出它所反映的物理规律.在做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观察到现象了,但不会叙述结论,而简单地答成(a )、(b )两图的高度差相同,(a )、(c )两图的高度差不同,这是现象而不是结论.所以明确物理现象,要正确地得出结论,表达也是很重要的.例7 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原上煮鸡蛋,水沸腾了很长时间,鸡蛋总是不熟,其原因是 ( ). A .大气压强小,水的沸点低 B .高原上气压太低了 C .炉火的温度低 D .水沸腾的时间太长了讲解 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一切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气压增大而升高.大气压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所以水的沸点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海拔1千米处约为97℃,3千米处约为91℃,6千米处约为80℃,9千米处约为70℃.在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顶大约在72℃水就沸腾了.所以选项A 是正确的.注意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减小的过程是不均匀的,越高,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得越慢;同一地点大气压强还随气象情况和季节不同而变化.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一些,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一些.例8 用来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 ( ). A .托里拆利实验 B .气压计 C .马德堡半球实验 D .无液气压计 讲解 用来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常用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也叫无液气压计.托里拆利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马德堡半球的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这道题选项B是正确的注意大气压的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离地面高度的增加,大气压的值明显的降低.在海拔2 000米以内,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米,大气压降低133帕(1毫米水银柱).利用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在无液气压计的刻度盘上标上高度就构成了高度计,它是航空、登山必不可少的仪器.例9 如图1—4—5所示为四个描述离心泵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讲解水泵在起动前,先往泵壳里灌满水,起动后,叶轮在电动机带动下高速旋转,泵壳里的水也随着叶轮高速旋转,同时被甩入出水管中,这时叶轮附近压强减小,大气压迫使低处的水进入泵壳中而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A B C D图1—4—5注意抽水机里的压强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大气压使低处的水进入抽水机,从而实现了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例10 如图1—4—6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容器重忽略不计)底面积都相同、高度也相同,如果三个容器都装有同种液体,求:图1—4—6(1)哪个容器受到液体的压强和压力最大?(2)哪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最大?讲解(1)由于甲、乙、丙三个容器内装有同种液体,则甲ρ=乙ρ=丙ρ,如图所示容器装的液体深度相同h甲=h乙=h丙.根据p=ρgh,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即甲ρ=乙ρ=丙ρ.由于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S甲=S乙=S丙,根据p=SF,得F=pS,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F甲=F乙=F丙.(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重力和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之和.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装有的液体重G甲<G乙<G丙,由题意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所以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F′甲<F′乙<F′丙).由于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等S甲=S乙=S丙,根据p=SF得出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最大.注意在这道题的分析和解答中能够体会到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长有关,与液体的总重、盛装液体容器的形状、大小等无关.而液体的压力则与液体的压强、受力面积有关,与容器内的液体重力无关.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可以从容器的整体分析得出.例11 如图1—4—7(a),物体A放在斜面上,画出A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精析此题考查学生是否明确压力的受力物体,考查压力大小并不总等于重力,还考查压力的方向.(a)(b)图1—4—7如图l—4—14(b),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且方向垂直于斜面,在大小和方向上都与重力不同.注意: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处于静止状态时,压力大小F=G,这种情况是经常遇到的.但往墙上按图钉时,手对图钉的压力;擦黑板时,板擦对黑板的压力大小一般都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例12 (温州市中考试题)下列四个事例中,用于增大压强的是()A.推土机上安装两条履带B.铁轨铺在枕木上C.用滑雪板滑雪D.把刀刃磨薄精析在上述实例中,都是通过改变受力面积来改变压强题目要求找到增大压强的例子,而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所以,把刀刃磨薄增大了压强.答案 D例13 如图1—4—8,指出各图中A、B、C、D四个点的深度.(a)(b)(c)图1—4—8精析只有正确找出液体中某点的深度,才能正确地计出压强.答案hA=(50—20)cm=30cmhB=40cmhC=(50—20)cm=30cmhD=50cm例14 (北京市中考试题)如图1—4—9所示的试管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当试管竖直放置时,水对管底的压强为p1;当管倾斜放置时,水对管底的压强为p2,比较p1、p2的大小,则()图1—4—9(a)(b)A.p1>p2 B.p1<p2C.p1=p2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精析此题考查深度变化对压强的影响.当管倾斜放置后,图(a)(b)比较,试管中液体的长度没有变化,但深度变为h2,h2<hl ,根据ρ=ρ液gh ,水的密度没变,水对管底压强减小. 答案 A例15 甲、乙两个等高的柱形容器,它们的底面积之比为2∶1,且都装满了水,若两个容器的水面上分别浮着质量比为1∶3的两个木块,则甲、乙两个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之比为 ( )A .1∶2B .1∶1C .2∶3D .1∶6精析 容器中装满水,水的深度为h .容器的水面上漂浮木块后,容器中水的深度仍为装满水时的深度h .所以甲、乙两个容底部的压强之比为1∶1.答案 B例16 (重庆市中考试题)甲、乙两个长方体,由不同材料制成.其底面积分别为S 甲=40cm2,S 乙=30cm2,高度之比h 甲∶h 乙=3∶2,密度之比ρ甲∶ρ乙=3∶1.如图1—4—10所示,把甲放在水平桌面上,乙放在甲上,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为7000Pa .把乙取下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时,桌面对乙的支持力为多少牛?图1—4—10精析 叠放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G 甲+G 乙. 解 设: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为p甲对桌面压力F =pS 甲=7000Pa ×40×10-4m2=28NF =G 甲+G 乙=28N甲、乙重力之比 乙甲G G =g m gm 乙甲=乙乙甲甲V V ρρ=乙乙乙甲甲甲S h S h ρρ=230cm 3340cm 322⨯⨯⨯⨯=16代入①式,解得G 甲=24N ,G 乙=4N乙单独放在水平桌面上,支持力N =G 乙=4N .答案 桌面对乙的支持力为4N例17 (北京市中考试题)如图1—4—11所示.将底面积为100cm2,重为5N 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重45N ,深40cm 的水.求:(1)距容器底10cm 的A 处水的压强.(2)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强.(g 取10N/kg )图1—4—11精析 此题考查学生是否会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是否能区别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力和液体重力.已知:S =100cm2=0.01cm2,G 水=45N ,h1=40cm =0.4m ,h2=10cm =0.1m ,G 容器=5N求:pA 、p ′解 (1)pA =ρ水gh =ρ水gh (h1-h2) =1.0×103kg/m3×10N/kg ×(0.4m -0.1m )=3×103Pa(2)p ′=S F '=S G G 容器水+=20.01m 5N45N +=5×103Pa答案 水中A 处压强为3×103Pa ,容器对桌面压强为5×103Pa例18 (北京市中考试题)如图1—4—12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 乙 图1—4—12A .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小B .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C .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大D .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精析 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S F =S G=SgShρ=ρgh ,其中h 表示柱体高,ρ表示柱体. 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p 甲=p 乙,ρ甲gh 甲=ρ乙gh 乙,∵ h 甲=h 乙 ∴ρ甲>ρ乙.比较甲、乙的重力G 甲和G 乙.如果直接从G =ρgV 去分析,ρ甲>ρ乙,而V 甲>V 乙.不易得到结论.∵ 从ρ甲=ρ乙,得甲甲S G =乙乙S G∵ S 甲>S 乙 ∴ G 甲>G 乙答案 A例19 (北京市中考试题)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压力之比为9∶4,则甲、乙的密度之比为 ( )A .2∶3B .3∶2C .1∶1D .4∶9精析 物体对桌面的压强p =S F.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 =G ,而重力G =mg =ρgV ,通过几个公式,将压强、压力、重力、密度联系起来了.解法1 由p 甲=p 乙可写出甲甲S F =乙乙S F乙甲S S =乙甲F F =49∵ 正方体:乙甲S S =22b a =49∴ 甲、乙边长b a =23,甲、乙体积比:乙甲V V =33b a =827乙甲ρρ=乙甲甲甲V m V m //=乙甲G G ×甲乙V V =乙甲F F ×甲乙V V =49×278=32解法2 正方体对水平桌面压强p =S F=ρ固gh (h 为高,也是边长)由ρ甲=ρ乙,可写出ρ甲gh 甲=ρ乙gh 乙乙甲ρρ=乙甲h h =b a =23(a 、b 分别为甲、乙边长)答案 A例20 (北京西城区模拟题)如图1—4—13所示,A 和B 是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正方体,它们的边长分别为LA 和LB ,且LB =2LA .将物块A 放在物块B 的上面的中央.物块B 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B 对地面的压强是9×103Pa ,则A 对B 的压强是 ( )图1—4—13A .1×103 PaB .1.8×103 PaC .4.5×103 PaD .4×103 Pa精析 这道题实际上求A 对B 的压强pA 和B 对地面的压强pB 之比.要正确地求出压强,根据p=S F,先要求出压力比和受力面积S 之比.解 已知:边长A B L L =12,同材料ρA =ρB =ρ 正方体的底面积之比:A B s s =22A B L L =14正方体的体积之比:A B V V =33A BL L =18B 和A 重力比:ABG G =A B gV gV ρρ=18A 对B 的压力和B 对地面的压力比:B A F F =B A A G G G +=811+=91 A 对B 的压力和B 对地面的压强比:B A p p =B B A A S F S F //=B A F F ·A B s s =91×14=94∵ pB =9×103 Pa∴ pA =94×9×103 Pa =4×103 Pa答案 D例21 (北京市中考试题)有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A 和B ,A 的高度是B 的高度的3倍,将A 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B 竖直放在A 上,如图14-21(a )所示,这时A 对地面的压强与B 对A 的压强之比为3∶1.若将A 、B 倒置后,仍放在水平面上,如图1-4-21(b )所示,则A 对B 的压强与B 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是 ( )(a ) (b ) 图1—4—14A .1∶3B .1∶2C .4∶1D .1∶1精析 求叠加体的压强比,不要急于列综合算式,而应该先把压力比和受力面积比求出来.当压力和物重有关时,可以先把物体的重力比求出来.解 A 和B 同材料:ρA =ρB =ρ,高度比BA h h =13图(a )中,B 对A 的压力为FB ,A 对地面的压力为FA ,则B A F F =B BB G G G +=A A A B S p S pB B B G G G +=A B p p =31可求得:A B G G =21∵A B G G =A B V V ρρ=A A B B h S h S =21∴ A B s s =21×B A h h =21×13=23图(b )中,A 对B 的压强pA ′和B 对地面的压强pB ′之比:''B Ap p =B B AA F F S F ''=B A A G G G +×A B s s =122+×23=11答案 D例22 (北京市中考试题)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质量相等的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如图1—4—15所示.设液体对两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则p 甲________ p 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1—4—15精析 计算液体的压强应从公式p =ρ液gh 去分析.液体的密度和所求位置的液体深度是决定液体压强的两个关键量.解 比较甲、乙两试管底,液体的深度均为h .再比较液体的密度.从图中看V 甲<V 乙,又因为m甲=m 乙,所以根据ρ=V m,得ρ甲>ρ乙.又 ∴ p =ρ液gh ∴ p 甲>p 乙.答案 大于例23 如图1—4—16,甲和乙是底面积相同的容器,其中都装有深度相同的水,(1)比较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 );(2)比较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力 ( ); (3)比较其中 所装水的重力 ( );(4)比较装水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 ).(不计容器重)甲 乙 图1—4—16精析 依据液体压强公式和F =pS 来比较压强和压强力.(1)p =ρ液gh ,甲、乙中ρ水和h 相同, ∴ p 甲=p 乙(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 =pS ,甲、乙中p 和S 相同,∴ F 甲=F 乙(3)水的重力:G =mg =ρ水Vg ,∵ V 甲>V 乙,G 甲>G 乙注意 F 甲=pS =ρ液gh ·SG 甲=ρ水<V 甲S ∵ hS <V 甲∴ 分析得F 甲<G 甲,图甲:F 甲<G 甲,图乙:F 甲=G 乙.∴ G 甲<G 乙.(4)对桌面压力为F ′=G 水+G 容器=G 水(不计容器重)对桌面压强p 甲′=S F '甲=SG 甲水p 乙′=S F '乙=S G 乙水∵ G 甲水>G 乙水∴ p 甲′>p 乙′例24 如图1—4—17所示,M 为固定在铁架台上两端开口的梯形管,N 为轻质塑料片,被水槽中水托住,并封住下端开口.若向M 几慢慢注入1kg 的水正好能将N 压掉;若不注入水,而是将质量是1kg 的金属块轻轻地放在N 上,则N 将________被压掉.(填“会”或“不会”)图1—4—17精析 如图梯形管,装入1kg 水,水的重力为G =mg =10N (g 取10N/kg ),而水对塑料片的压力F >10N ,塑料片N 刚好被压掉.若放上1kg 金属块,对“N ”的压力F ′=10N <F∴ N 不会被压掉. 答案 不会例25 已知外界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如图1—4—18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管内水银上方为真空,则管内A 点的压强为________,槽内B 点的压强为________.强为________,槽内B 点的压强为________.图1—4—18精析 大气的压强仍可以从液体压强的公式进行分析.解 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A 点的压强是由A 以上的水银柱产生的. ∴ pA =10cm Hg 表示汞 cm Hg 也可以作为压强的单位.B 点在水银槽下2cm 深处,B 处的压强是大气压和2cm 水银柱共同产生的压强.答案 A 处压强为10cm Hg, B 处压强78cm Hg例26 如果有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它的上端蒙上一层橡皮膜,灌水后,用手堵住开口端倒过来插入水槽中,如图l —4—19所示,放手后,橡皮膜形状是平的?凸起的还是凹进去的?图1—4—19精析 从橡皮膜上、下表面受的压强去分析. 解 膜的下表面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强,大小为p1=p0—ρ水gh (p0为大气压,h 为水柱高).膜的上表面受到天气对它向下的压强,大小为p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析容器侧壁的孔是橡皮膜封住的,在没有倒入水的时候是平的,当向容器内倒进一定量的水时,橡皮膜向外凸出,凸出的橡皮膜表明水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这道题的答案是: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光电效应经典例题解析
例题精选【典型例题1】已知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极板1上的电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A)a、c两时刻电路中电流最大,方向相同(B)a、c两时刻电路中电流最大,方向相反(C)b、d两时刻电路中电流最大,方向相同(D)b、d两时刻电路中电流最大,方向相反分析与解:应理解LC振荡电路电磁振荡时,电容两板电量最多时,是两板间电压最高,板间电场能最大的时刻,在放电结束(两极电量为零时)瞬间是线圈中电流最大,磁场能最大的时刻,b时刻是将要反向充电时刻,d时刻是将要正向充电时刻,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在解题时不妨在电路上画出a时刻1极板带正电情况以帮助分析放电、充电的振荡电流方向情况.【典型例题2】要使LC振荡电路的周期增大一倍,可采用的办法是:(A)自感系数L和电容C都增大一倍.(B)自感系数L和电容C都减小一半.(C)自感系数L增大一倍,而电容C减小一半.(D)自感系数L减小一倍,而电容C增大一倍.分析与解:由于LC振荡电路频率一般较高,周期很短,用周期多少秒很不方便,因此在LC振荡电路中通常用频率公式而不象单摆振动用周期公式,这是应当注意区别的,此题问周期,则可将改写成进行讨论就方便了,显然正确答案应为A.【典型例题3】设是两种单色可见光1.2在真空中的波长,若,则这两种单色光相比(A)单色光频率较小(B)玻璃对单色光1折射率较大(C)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较大(D)单色光1的能量较大分析与解:应掌握电磁波(光波)频率、波速、波长关系:(真空中),由题意及此式,可判断出,即单色光1频率较小.媒质折射率随频率增大而增大,因此说法B错误,值得注意的是光进入媒质后频率不变(颜色不变)但波速改变,由知,即频率越高,折射率越大、波速越小,说法C正确,光子能量,单色光1频率低,能量较小,因此说法D错误,此题正确答案应为A、C.【典型例题4】关于光谱,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炽热的液体发射连续光谱(B)太阳光谱中的暗线说明太阳上缺少与这些暗线相应的元素(C)明线光谱和暗线光谱都可用于对物质成分进行分析(D)发射光谱一定是连续光谱分析与解:显然,这是一个考查对光谱知识了解情况的问题,考生在复习时,应知道的基本物理常识要重视,不能以为简单就可以不认真复习掌握了.正确答案应为A、C.【典型例题5】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增大,应(A)改用红光照射(B)增大绿光强度(C)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D)改用紫光照射分析与解:此题也只是考查了光电效应实验中的实验规律及光子论解释,显然要增大光电子初动能,只能增大入射光子的频率,正确答案应为D.【典型例题6】使金属钠产生光电效应的光的最长波长是5000埃,因此,金属钠的逸出功J,现在用频率在Hz到Hz范围内的光照射钠,那么,使钠产生光电效应的频率范围是从__________Hz到__________Hz.(普朗克恒量J·s).分析与解:按照光子论对光电效应的解释,逸出功等于截止频率光子的能量,即由题给条件,可求出J,在给出频率范围中,只有大于截止频率的光,才能使金属钠产生光电效应,因Hz,故能使金属钠产生光电效应的频率范围为Hz到Hz,题目难度虽不大,但要求准确理解光电效应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应注意幂指数运算问题不要出错.【典型例题7】玻尔在他提出的原子模型中所做的假设有(A)原子处于称为定态的能量状态时,虽然电子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B)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C)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D)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分析与解:本题检查学生是否知道玻尔模型的三个重要假设,正确答案为A、B、C.【典型例题8】Th(灶)经过一系列和衰变,变成Pb(铅)(A)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B)铅核比钍核少16个中子(C)共经过4次衰变和6次衰变(D)共经过6次衰变和4次衰变分析与解:应掌握原子核符号脚标意义,以及衰变时根据电量与质量守恒列出关系式,在多次衰变时,可设经历x次衰变与y次衰变,再列式就容易解答了,此题答案应为A、B、D.【典型例题9】在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极少数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分析与解:粒子散射实验是建立“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重要实验,极少数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粒子受到很大的库仑斥力,极“少数”意味着粒子接近核的机会很少,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粒子上.选项A正确.【典型例题10】右图中给出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氢原子在这些能级之间跃迁所辐射的光子的频率最多有__________种,其中最小的频率等于__________赫.(保留两个数字)分析与解:氢原子中电子根据吸收光子能量不同,可以跃迁至任一较高能级,当氢原子处于较高能级时,也可能因释放光子能量不同,跃迁至不同较低能级,因而在题给四个较低能级间跃迁时,存在多种可能性.可以从最高能级逐级向下考虑:当时,有、、三种可能性;当时,有、二种可能性;当时,只有一种可能性.故有释放六种频率光子可能性.其中频率最小的光子相应能量也最小,即从跃迁至.由公式可求出最小频率为Hz.【典型例题11】裂变反应是目前核能利用中常用的反应.以原子核U为燃料的反应堆中,当U俘获一个慢中子后发生的裂变反应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可表示为:U +n →Xe +Sr +n235.o439 1.0087 138.9178 93.9154反应方程下方的数字是中子及有关原子的静止质量(以原子质量单位u为单位).已知lu的质量对应的能量为MeV,此裂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MeV.分析与解:重核裂变时有质量亏损,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相应的质量亏损对应释放的能量.应先计算质量亏损:(u)由题给lu的质量对应的能量为MeV可得:MeV MeV【典型例题12】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的某种玻璃的表面,如图1所示,i代表入射角,则:(A)当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B)无论入射角i是多大,折射角r都不会超过45°(C)欲使折射角,应以的角度入射(D)当入射角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互相垂直分析与解:此题综合检查了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全反射现象等知识,难度不很大,但要求准确掌握有关知识,全反射发生条件是从媒质射向空气,因此说法A错误.根据折射定律:有,入射角最大不超过90°,因此,,即折射角不会超过45°,所以 B是正确的.当时,,故,说法C亦正确.为了分析说法D是否正确,应先画图分析一下,在图2中可以看出,如果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互相垂直,从几何关系可以得到,所以,代入折射定律公式有:因此,说法D正确,此题为多选题,正确答案为B.C、D.【典型例题13】为了观察门外的情况,有人在门上开了一个小圆孔,将一块圆柱形玻璃嵌入其中,圆柱体轴线与门面垂直,如图所示.从圆柱体底面中心看出去,可以看到门外入射光线与轴线间的最大夹角称做视场角.已知该玻璃的折射率为n,圆柱体长为l,底面半径为r,则视场角是A、 B、C、 D、分析与解:根据题意作出如图所示的光路示意图,其中视场角边缘的两条光线射到玻璃的左表面上,经折射后到玻璃右表面的中轴线O处,即到达眼睛所在处.图中角i即为视场角.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由几何关系知:,因此 sin i=n sinβ,得:i=.本题的答案是B.【典型例题1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色),这时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依然存在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D、屏上无任何光亮分析与解:干涉现象是两列波长相等的光叠加而产生的现象,现在一条缝只能透过红色,另一条缝只能透过绿色,这两束光的波长不相等,不能发生干涉现象,因此任何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两缝分别透过了红色和绿色,屏上仍然有光亮.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本题考查对光的干涉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进行考查,对于平时学习只死记一些结论的考生,解答此题会出现一些困难,因为课本上没有讲过这类问题.但如果学习时能够真正理解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回答此题就不会有困难.)【典型例题15】图1中AB表示一直立的平面镜,是水平放置的米尺(有刻度的一面朝着平面镜,MN 是屏,三者互相平行.屏MN上的ab表示一条竖直的缝(即a、b之间是透光的).某人眼睛紧贴米尺上的小孔S(其位置见图),可通过平面镜看到米尺的一部分刻度.试在本题的图上用三角板作图求出可看到的部位,并在上把这部分涂以标志.分析与解:在分析人眼在确定位置可看到范围时,通常可运用光路可逆原理,设想人眼处有一点光源,该点光源发出光束能照射到的区间,也是能射入人眼光线的范围.本题中分析能观察到平面镜中尺子像的范围,有两种方法:一是作出尺子与障碍屏的像,考虑人眼处点光源发出光束能照射到镜中尺子的区间;二是作出人眼处点光源的像,考虑镜中人眼处点光源发出光束能照射到尺子的区间,分别如图2、图3所示,在作图时特别需要注意障碍屏缺口两端对光线的限制.【典型例题16】现有m=0.90kg的硝酸甘油(C3H5(NO3)3)被密封于体积V0=4.0×10-3m3的容器中,在某一时刻被引爆,瞬间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反应的产物全是氮、氧…等气体.假设:反应中每消耗1kg硝酸甘油释放能量U=6.00×106J/kg;反应产生的全部混合气体温度升高1K所需能量Q=1.00×103J/K;这些混合气体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恒量),其中恒量C=240J/K.已知在反应前硝酸甘油的温度T0=300K.若设想在化学反应后容器尚未破裂,且反应释放的能量全部用于升高气体的温度.求器壁受到的压强.分析与解:化学反应完成后,硝酸甘油释放的总能量:W=mU,设反应后气体的温度为T,根据题意,有W=Q(T-T0),器壁所受的压强:p=CT/V0.解以上三式并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得p=3.4×108Pa.(本题是比较典型的“信息题”,题目中涉及到了硝酸甘油爆炸的激烈的化学反应,但仔细读过此题后,可以看出解答这个题并不需要了解具体的化学反应过程,也不需要记住气体状态方程的具体形式(题目中给出了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形式),但此题对考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其中“反应产生的全部混合气体温度升高1K所需能量Q=1.00×103J/K”这句话很重要,这里我们要联系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的公式:Q吸=cmΔT,这里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本题给出的Q值实际上是c、m的乘积,它称为“热容量”,把Q吸换成W,就得到W=Q(T-T0)的关系式.)。
《反函数》典型例题精析
《反函数》典型例题解析【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3521x y x -=+(12x ≠-); (2)223y x x =-+((],0x ∈-∞);(3)211y x =+(0x ≤); (4)()()1001x y x -≤≤=<≤⎪⎩。
【解析】(1)∵3521x y x -=+()313213132221242x x x +-==-++, 当12x ≠-时,32y ≠; 由3521x y x -=+可得()235y x y -=--,即523y x y --=-; ∴所求反函数为523x y x --=-(32x ≠)。
(2)∵223y x x =-+()212x =-+, ∴函数在(],0-∞上单调递减,其值域为[)3,+∞;又由()212y x =-+((],0x ∈-∞)可得1x -=1x = 所以反函数为()11fx -=[)3,x ∈+∞) (3)∵211y x =+(0x ≤),其值域为01y <≤, 由211y x =+得x = 所以反函数为()1fx -=01x <≤)。
(4)由y =10x -≤≤)得值域为01y ≤≤,又由y =21x y =-,所以反函数为()121f x x -=-(01x ≤≤);由y =01x <≤)得值域为10y -≤<,且由y =2x y =,所以反函数为()12f x x -=(10x -≤<);故所求反函数为()()()212,101,01x x f x x x -⎧-≤<⎪=⎨-≤≤⎪⎩。
注意:分段函数的反函数一定为分段函数(由各段的反函数合并而成)。
【例2】求出下列函数的反函数,并画出原函数和其反函数的图像.(1)1y =; (2)232y x =--(0x ≤)【解析】(1)∵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是[)1,+∞,且函数1y =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增, ∴值域为{}1y y ≥;又由1y =可得()211x y =++,所以函数1y =的反函数为()211y x =++([)1,x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典型例题及解析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典型例题及解析典型例题一例题01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或的形式:(1);(2);(3);(4).解答(1)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5,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所以,∴.(2)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两边都减去,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所以,∴.(3)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两边都乘以4,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所以,∴.(4)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两边都除以-5,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所以,∴.例题02 若,用“<”或“>”来填空:(1);(2).分析由于,不等式两边都减去5,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5,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解答(1)<,(2)>.例题03 用“”或“”号填空若且则:(1) _____;(2) _____;(3) _____;(4) _____;(5) _____;(6) _____;(7) _____;(8) _____.解答(1)因为,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有;(2)因为,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有;(3)因为,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有;(4)因为,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有,再由不等式性质1,有;(5)因为,由不等式的性质1,;(6)因为,由不等式的性质1,;(7)因为且,由不等式性质2知;(8)因为且,由不等式性质3,有说明解这类题应先观察不等号左右两边是由原来的不等式进行了什么样的变形得来的,弄清楚了,再对照不等式的性质,决定是否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例题04 判断下列各题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如果,,那么;(2)如果,那么;(3)如果,那么;(4)如果,且,那么.解答(1)不正确.因为当或时,不成立;(2)正确.因为成立,必有且,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得;(3)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由,两边都加上,得;(4)不正确.因为,那么有可能大于0,也有可能小于0,当时,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两边同除以得.说明①注意成立则隐含着这个条件且;②要注意(4)小题中的条件“”的讨论,因为代表有理数,所以可能取正,也可能取负数.例题05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或的形式.(1);(2);(3);(4)解答(l)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5,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所以,即(2)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减去,不等式不改变方向,所以,即(3)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同除以(或乘以),不等号不改变方,所以,即(4)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同乘以-2(或除以-);不等号改变方向,所以,即说明在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时,一定不要忘记改变不等号的方向.典型例题二1.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在下列各题中表示错误的是( )A.a−b>0 B.ab> 0 C.c−a<c−b D.>答案:D说明:不难看出a>b>0,所以A、B中表示的显然正确;由a>b可得−a<−b,两边同时加上c,则有c−a<c−b成立;只有D中的表示错误,因为a>b>0,所以将a>b两边同时除以ab,不等号方向不改变,即此时有>成立,所以答案为D.2.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有( )①b+c>0 ②a+b>a+c ③bc>ac ④ab>ac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C说明:由图中所给a、b、c三个数在数轴上点的位置,可以得到:①b>0,c<0且|b|<|c|,从而b+c<0;②b>c,不等式两边都加上a,得a+b>a+c;③a>b,不等式两边同乘以c(c<0),得ac<bc,即bc>ac;④b>c,不等式两边同乘以a(a>0),得ab>ac;所以②③④正确,答案为C.判断正误:①如果−a>−b,则a>b ( )错;−a>−b两边同乘以−1,不等号方向改变,得a<b②如果 2a>−2b,则a>−b ( )对; 2a>−2b两边同除以2,不等号方向不变,得a>−b③如果ab>ac,则b>c ( )错;当a≤0时,由ab>ac无法得出b>c④若x>,则x>1 ( )错;取x = −,则x>成立,但此时x>1不成立⑤若a−5>b−5,则a>b ( )对;a−5>b−5两边同加5即a>b⑥若a>b,则a2>b2 ( )错;取a = −1,b = −2,此时a>b成立,但a2<b2⑦若>,则a<b ( )错;取a = 1,b = −1,此时>成立,但a>b⑧若a>b,c>d,则ac>bd ( )错;取a = 1,b = 0,c = −1,d = −2,此时a>b,c>d都成立,但ac<bd。
高考数学----运用“正难则反原则”转化化归问题典型例题讲解
高考数学----运用“正难则反原则”转化化归问题典型例题讲解【典型例题】例13.(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矩形ABCD , 1AB =, 2BC =,将ABD △沿矩形的对角线BD 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在翻折的过程中A .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B 和直线CD 垂直B .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C 和直线BD 垂直C .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D 和直线BC 垂直D .无论翻折到什么位置,以上三组直线均不垂直【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作CF BD ⊥于F ,AE BD ⊥于E 翻折前AC =易知存在一个状态使AC =满足222AC AB BC AC AB +=∴⊥,AB AD ⊥,AB ∴⊥平面ACD ,⊆CD 平面ACD AB CD ∴⊥,故A 正确D 错误;若AC 和BD 垂直,BD CF BD ⊥∴⊥平面ACF ,AF ⊆平面ACF BD AF ∴⊥,不成立,故B 错误;若AD 和BC 垂直,BC CD ⊥故BC ⊥平面ACD ,AC ⊆平面ACD ,AC BC ∴⊥,因为AB BC < ,故AC BC ⊥不成立,故C 错误;故选:A例14.(2023春·湖南·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228150x y x +−+=,若直线2y kx =−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有公共点,则k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答案】43【解析】∵圆C 的方程为x 2+y 2-8x+15=0,整理得:(x-4)2+y 2=1,即圆C 是以(4,0)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又直线y=kx-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 有公共点,∴只需圆C ′:(x-4)2+y 2=4与直线y=kx-2有公共点即可.设圆心C (4,0)到直线y=kx-2的距离为d ,2d =≤即3k 2≤4k,∴0≤k≤43,故可知参数k 的最大值为43. 例15.(2023秋·陕西宝鸡·高三陕西省宝鸡市长岭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用K ,1A ,2A 三类不同的元件连接成一个系统.当K 正常工作且1A ,2A 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时,系统正常工作.已知K ,1A ,2A 正常工作的概率依次为0.8,0.7,0.7,则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为___________.【答案】0.728【解析】因为1A ,2A 同时不能正常工作的概率为(10.7)(10.7)0.09−−=,所以1A ,2A 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的概率为10.090.91−=,所以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为0.80.910.728⨯=,故答案为:0.728例16.(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用A 、B 、C 三类不同的元件连接成两个系统1N ,2N .当元件A 、B 、C 都正常工作时,系统N 1正常工作;当元件A 正常工作且元件B 、C 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时,系统N 2正常工作.已知元件A 、B 、C 正常工作的概率依次为0.80、0.90、0.90.则系统N 1正常工作的概率为___________,系统2N 正常工作的概率为___________.【答案】 0.648 0.792【解析】分别记元件A 、B 、C 正常工作为事件A 、B 、C ,由已知条件()080P A =.,()0.90P B =,()0.90P C =.因为事件A 、B 、C 是相互独立的,系统N 1正常工作的概率为()()()0.800.900.900.6)48(P A B C P A P B P C ⋅⋅==⨯⨯=⋅⋅. 系统2N 正常工作的概率()1()()1()()P A P B C P A P B P C ⎡⎤⎡⎤⋅−⋅=⋅−⋅⎣⎦⎣⎦08010.100.100.800.990.7[92]=⨯−⨯=⨯=.. 故答案为:0.648;0.792.。
(完整版)《抛物线》典型例题12例(含标准答案解析)
《抛物线》典型例题12 例典型例题一例 1 指出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准线方程.22(1)x24 y (2)x ay2(a 0)分析:(1)先根据抛物线方程确定抛物线是四种中哪一种,求出p,再写出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2)先把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形式,再对 a 进行讨论,确定是哪一种后,求p 及焦点坐标与准线方程.解:(1)p 2 ,∴焦点坐标是(0,1),准线方程是:y 12 1 1(2)原抛物线方程为:y2 1 x, 2 p 1 a a①当 a 0时,p 1,抛物线开口向右,2 4a11∴焦点坐标是(1 ,0),准线方程是:x 1.4a 4a②当a 0 时,p 1,抛物线开口向左,2 4a11∴焦点坐标是( ,0),准线方程是:x .4a 4a2 1 1 综合上述,当a 0时,抛物线x ay2的焦点坐标为(1 ,0),准线方程是:x14a 4a 典型例题二例 2 若直线y kx 2与抛物线y28x交于A、B两点,且AB中点的横坐标为2,求此直线方程.分析:由直线与抛物线相交利用韦达定理列出k 的方程求解.另由于已知与直线斜率及弦中点坐标有关,故也可利用“作差法”求 k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y 2x 2 .则所求直线方程为: y 2x 2 .典型例题三例 3 求证:以抛物线的焦点弦为直径的圆心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 分析:可设抛物线方程为 y 2 2px(p 0).如图所示,只须证明 A 2B MM 1 ,解法一:设 A(x 1, y 1) 、 B(x 2, y 2 ) ,则由:y kx 22y 28x可得:k 2x 2 (4k 8)x 4 0.∵直线与抛物线相交, k 0 且 0, 则k1.∵AB 中点横坐标为: x 1 x 2 4k 82 k 22,解得: k 2 或 k 1舍去).解法二: 设A(x 1,y 1)、B(x 2,y 2) ,则有 y 1 28x 12y28x 2 .两式作差解: ( y 1 y 2)(y 1 y 2) 8(x 1 x 2) ,即y 1 y 2 x 1x28 y 1 y 2x 1 x 2 4 y 1y 2 kx 1 2 kx 2 2 k( x 1 x 2) 4 4k 4 ,k 4k 8 4 故 k2或 k 1 (舍去).1MM 1AB ,故以 AB 为直径的圆,必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12说明:类似有: 以椭圆焦点弦为直径的圆与相对应的准线相离, 以双曲线焦点弦为直径的圆与相应的准线相交.典型例题四例4(1)设抛物线 y 2 4x 被直线 y 2x k 截得的弦长为 3 5,求 k 值.为 9 时,求 P 点坐标.求 P 点坐标.k 2x 1 x 2 1 k, x 1 x 242 解:( 1)由 yy4x 2x 得: 4x 2 k2(4k 4)x k 2 0AB (1 22)( x 1 x 2)2 5( x 1 x 2)2 4x 1x 2 5 (1 k)2 k 2 5(1 2k)AB 3 5, 5(1 2k) 3 5 ,即 k 4 2)S 9 ,底边长为 3 5 ,∴三角形高 h 2 9 6 535 ∵点 P 在x 轴上,∴设 P 点坐标是 (x 0,0) 则点 P 到直线 y 2x 4的距离就等于 h ,即 0 2 2 22 12655x1或 x 0 5,即所求 P 点坐标是(- 1,0)或( 5,0).典型例题五MM 111 12( AA 1 BB 1) 12(AF2)以(1)中的弦为底边,以x 轴上的点 P 为顶点作三角形,当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1)题可利用弦长公式求 k ,(2)题可利用面积求高,再用点到直线距离设直线与抛物线交于 A (x 1,y 1)与B (x 2,y 2) 两点.则有:BF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例5 已知定直线 l 及定点 A (A 不在 l 上),n 为过A 且垂直于 l 的直线,设 N 为 l 上任一点, AN 的垂直平分线交 n 于 B ,点 B 关于 AN 的对称点为 P ,求证 P 的轨迹为抛物线.分析:要证 P 的轨迹为抛物线, 有两个途径, 一个证明 P 点的轨迹符合抛物线的 定义,二是证明 P 的轨迹方程为抛物线的方程, 可先用第一种方法,由 A 为定点, l 为定直线,为我们提供了利用定义的信息,若能证明 PA PN 且 PN l 即可. 证明: 如图所示,连结 PA 、PN 、NB .由已知条件可知: PB 垂直平分 NA ,且 B 关于 AN 的对称点为 P . ∴ AN 也垂直平分 PB .则四边形 PABN 为菱形.即有 PA PN .AB l. PN l.则 P 点符合抛物线上点的条件:到定点 A 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相等,所以 P 点的轨迹为抛物线.典型例题六例6 若线段 P 1P 2为抛物线 C:y 2 2px(p 0)的一条 分析: 此题证的是距离问题,如果把它们用两点间 的距离表示出来,其计算量是很大的.我们可以用 抛物线的定义,巧妙运用韦达定理,也可以用抛物线的定义与平面几何知识,把结论证明出来.证法一:F(2p ,0),若过 F 的直线即线段 P 1P 2所在直线斜率不存在时,则有 P 1F P 2F p,111 1 2P 1F P 2F p p p焦点弦, F 为 C 的焦点,求证:1 12 P 1F P 2F p若线段P1P2 所在直线斜率存在时,设为k,则此直线为:y k(x 2p)(k 0) ,且设P1(x1,y1),P2(x2,y2) .k(x p )2得:k(x p )2 k2x2p(k22)xk2p24x 1 x22p(k 22)k2x 1 x 2根据抛物线定义有:P1 F x1 2p,P2F x12p , P1P2 x1 x2 p则 1 1 P1F P2F P1F P2 F P1F P2Fx1x2(x1 2p)(x2 2 )x2 p2p4x1x1x2 2p (x1 x2)1请将①②代入并化简得:112P1F P2F p证法二:如图所示,设P1、P2 、F点在C的准线l 上的射影分别是P1 、P2 、F ,且不妨设P2P2 n m P1P1 ,又设P2 点在FF P1P1 上的射影分别是A、B点,由抛物线定义知,P2 F n, P1F m, FF p又P2 AF ∽P2 BP1 ,AF P2 F BP1 P2P1p(m n ) 2mn 112 m n p即 AB 2psin 2故原命题成立.典型例题七例 7 设抛物线方程为 y 2 2px(p 0) ,过焦点 F 的弦 AB 的倾斜角为 焦点弦长为 AB 2 2p .sin分析: 此题做法跟上题类似,也可采用韦达定理与抛物线定义解决问题. 证法一: 抛物线 y 2 2px( p 0)的焦点为 (2p ,0), 过焦点的弦 AB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y tan ( x 2p ) 由方程组 y tan (x 2p)消去 y 得: y 2 2 px2 2 2 2 24 x 2 tan 2 4 p(tan 2 ) p 2 tan 2,求证:x 1 x2设 A(x 1, y 1),B(x 2,y 2) ,则x1x2p(tan 22)tan 22p4p(1 2cot 2 )又 y 1 y 2 tan ( x 1 x 2 )AB (1 tan 2 )( x 1 x 2)2 (1 tan 2 ) (x 1 x 2) 2 4x 1x 2 (1 tan 2 ) p 2 (1 cot 2 ) 4 p4sec 2 4p 2 cot 2 (1 cot 2 )2p 2 sin1 4 sin证法二: 如图所示,分别作 AA 1、 BB 1垂直于准线 l .由抛物线定义有:AFAA 1 AF cos p BFBB 1pBF cos典型例题八例 8 已知圆锥曲线 C 经过定点 P (3,2 3) ,它的一个焦点为 F (1,0),对应于该 焦点的准线为 x 1,过焦点 F 任意作曲线 C 的弦 AB ,若弦 AB 的长度不超过 8, 且直线 AB 与椭圆 3x 2 2y 2 2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求 ( 1) AB 的倾斜角 的取值范围.(2)设直线 AB 与椭圆相交于 C 、 D 两点,求 CD 中点 M 的轨迹方程.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确定出圆锥曲线 C 为抛物线, AB 为抛物线的焦点弦,设其 斜率为 k ,弦 AB 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可求出 k 的取值范围, 从而可得 的 取值范围,求 CD 中点 M 的轨迹方程时,可设出 M 的坐标,利用韦达定理化简即 可.于是可得出:AFp1 cosBFp1 cosABAF BFpp1 cos1 cos2p21 cos2p2sin故原命题成立.解:(1)由已知得PF 4 .故P到x 1 的距离 d 4 ,从而PF d ∴曲线C是抛物线,其方程为y24x .设直线AB的斜率为k,若k 不存在,则直线AB与3x2∴k 存在.设AB的方程为y k ( x 1)4 x 2可得:ky24 y 4k 0 k( x 1)2 y22 无交点.2 由y2y设A、B坐标分别为(x1,y1)、(x2, y2),则:y1y2y1y2 4AB12 (1 k2 )(y1y2)2 1k k2 (y1 y2)2 k4(1 k2 )4y1 y2 k2∵弦AB的长度不超过8,24(1 k 2)k28即k2由y2k(x21)得:(2k23x22 y223)x24k 2x 2(k21)∵AB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k2由k21和k2 3可得: 1 k故1 tan 3 或 3 tan又0 ,∴所求的取值范围是:3或232) 设CD中点M ( x, y) 、C( x3, y3 )、D(x4,y4)由y2k(x21)得:(2k23)x24k2x3x22 y222(k 21) 0典型例题九例 9 定长为 3的线段 AB 的端点 A 、 B 在抛物线 y 2 x 上移动,求 AB 的中点到 y 轴的距离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 AB 中点的坐标.分析: 线段 AB 中点到 y 轴距离的最小值,就是其横坐标的最小值.这是中点坐 标问题,因此只要研究 A 、 B 两点的横坐标之和取什么最小值即可.解:如图,设 F 是y 2 x 的焦点, A 、 B 两点到准线的垂线分别是 AC 、BD , 又M 到准线的垂线为 MN , C 、 D 和N 是垂足,则x34k 22, x 3 x 12k 232 x3 x 42k 2 2k 2 3 1 232k 2 3 k 2 322k 23 9x42(k 2 1) 2k 2 3则2 51 2k 21 2223即25yx12k 2 2k 2322 y 2 2 (x 1)2 22 y 22 ( x 1) 2化简得: 3x 2 2 y 2 3x∴所求轨迹方程为: 3x 22y 23x 0( 2 x 2) 531 3 1 设M 点的横坐标为 x ,纵坐标为 y , MN x ,则 x 42 4等式成立的条件是 AB 过点 F .2 2 21(y 1 y 2) y 1 y 2 2y 1y 2 2x 2 2,y 1 y 2 2 , y5 2 5 所以 M(54, 22) ,此时 M 到y 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45 .说明:本题从分析图形性质出发, 把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到解析几何中, 解法较简.典型例题十例 10 过抛物线 y 2 px 的焦点 F 作倾斜角为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 A 、B 两点, 求 AB 的最小值.分析:本题可分 2 和 2两种情况讨论.当 2 时,先写出 AB 的表达式, 再求范围.解:(1) 若 2 ,此时 AB 2p .11 12( AC BD) 21( AFBF)12AB当x 45时, y 1y 2 P 214,故MN1AB :y tan (x 2p ),即 x ta y n说明:(2) 若 2 ,因有两交点,所以 0.代入抛物线方程,有 ta 2 3n p y tan p 2 0 .故 ( y 2 y 1 ) 2 4 p 2tan 2 4p 2 4p 2 csc( x 2 x 1) 2 ( y 2 y 1)2tan 2 22 csc4 p 2 2tan 故 AB 22 4 p csc (1 12 ) 4p 2 csc 4 tan 2所以 AB 2p 2 sin 2p .因 2 ,所以这里不能取“=” 综合(1)(2) ,当 2 时, AB 最小值 2p .(1) 此题须对 分 2 和 2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的大小以及判定直线与圆是否相切.解:①点 A 在抛物线上,由抛物线定义,则 AA ' AF 1 2, 又 AA ' // x 轴 1 3 . ∴ 2 3,同理 4 6 , 而 2 3 6 4 180 ,∴ 3 6 90 ,∴ A 'FB ' 90 .选 C .②过AB 中点 M 作MM ' l ,垂中为 M ',∴以 AB 为直径的圆与直线 l 相切,切点为 M ' .又 F ' 在圆的外部,∴ AF 'B 90 . 特别地,当 AB x 轴时, M '与 F '重合, AF 'B 90 .即 AF 'B 90 ,选 B .典型例题十二例 12 已知点 M(3,2), F 为抛物线 y 2 2x 的焦点,点 P 在该抛物线上移动, 当 PM PF 取最小值时,点 P 的坐标为 __________ .分析: 本题若建立目标函数来求 PM PF 的最小值是困难的,若巧妙地利用抛则 MM1(AA ' BB ' ) 2 1 12( AF BF ) 1 AB 2物线定义,结合图形则问题不难解决.1 由定义知PF PE ,故PM PF PF PM ME MN 3 .取等号时,M 、P、E三点共线,∴ P点纵坐标为2,代入方程,求出其横坐标为2,所以P点坐标为(2, 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例题解析
1、举例说明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参考知识点
糖酵解主要的生理意义在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糖酵解可产生少量能量: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净生成2分子ATP,糖原中的每1分子葡萄糖残基经糖酵解净生成3分子ATP,这对某些组织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组织的供能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如成熟红细胞仅依靠糖酵解供应能量;机体在进行剧烈和长时间运动时,骨骼肌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糖酵解过程加强,以补充运动所需的能量;神经、白细胞、骨髓等代谢极为活跃,及时不缺氧也常由糖酵解提供能量。
2、酮体生成及利用的重要意义
参考知识点
(1)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2)酮体溶于水,分子小,能通过血-脑屏障及肌的毛细血管壁,是肌肉、尤其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3)脑组织不能氧化脂肪酸,确能利用酮体。
(4)长期饥饿、糖供应不足时,酮体可以替代葡萄糖成为脑组织和肌的主要能源。
(5)酮体生成超过肝外组织利用的能力,引起血中酮体升高,可导致酮症酸中毒,引起酮尿。
3、氨在体内的三条去路
参考知识点
(1)在肝脏合成尿素,氨在体内主要的去路是在肝脏生成无毒的尿素,然后由肾脏排泄,这是机体对氨的一种解毒方式。
在肝脏的线粒体中,氨和二氧化碳,消耗ATP和H2O生成氨基甲酰磷酸,再与鸟氨酸缩合成瓜氨酸,瓜氨酸再与另一分子氨结合生成精氨酸。
这另一分子氨来自天冬氨酸的氨基。
精氨酸在肝精氨酸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尿素和鸟氨酸。
鸟氨酸可再重复上述反应。
由此可见,每循环一次便将2分子氨和1分子二氧化碳变成1分子尿素。
(2)谷氨酰胺的合成,氨与谷氨酸在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下合成谷氨酰胺。
谷
氨酰胺既是氨的解毒产物,又是氨的贮存及运输形式。
(3)氨可以使某些α-酮酸经联合脱氨基逆行氨基化而合成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氨还可以参加嘌呤碱和嘧啶碱的合成。
4、以1分子16碳的软脂酸为例,简要说明脂肪酸是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
参考知识点
脂肪酸的分解方式有多种,以β-氧化方式为主。
细胞中的脂肪酸首先需要活化,再进入线粒体内氧化。
脂肪酸的β-氧化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四步反应。
多数脂肪酸含偶数碳原子,活化的脂酰CoA每经过一次β-氧化便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比原来短两个碳原子的新的脂酰CoA。
如此反复进行β-氧化。
以1分子16碳的软脂酸为例,它活化后经7次β-氧化生成8分子乙酰CoA、7分子FAD·2H、7分子NADH+H+。
以上再彻底氧化,生成的ATP总数为131个,减去活化消耗的两个高能磷酸键,净生成129个ATP,可见脂肪酸是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
5、举例说明肝在蛋白质、维生素、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参考知识点
(1)肝脏进行的蛋白质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肝脏能合成多种血浆蛋白质,肝脏内蛋白质代谢极为活跃。
不但合成自身的结构蛋白,而且还合成多种血浆蛋白质,如清蛋白、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等;肝脏在氨基酸分解代谢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联合脱氨基作用在肝中进行十分活跃。
通过鸟氨酸循环,肝脏将有毒的氨转变成无毒的尿素,这是氨的主要去路,也只能在肝中进行。
(2)肝脏在维生素的吸收、贮存和转化等方面起作用。
肝脏合成的胆汁酸盐是强乳化剂,它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肝脏是体内维生素A、K、B12的主要贮存场所;维生素K参与肝细胞中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的合成;维生素A与暗视觉有关等。
(3)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
灭活过程对于激素作用时间的长短及强度具有调控作用。
如肝脏严重病变可出现男性乳房女性化、肝掌等。
生物化学知识
在持续饥饿或糖尿病等糖代谢障碍情况下,脂肪动员增强,于是酮体生成增多。
脑和心肌等组织可依赖酮体氧化获取能量。
一旦酮体生成量超过肝外组织利用的限度,则出现酮症酸中毒。
苯丙氨酸羟化生成酪氨酸是苯丙氨酸的重要代谢途径,催化此反应的酶为苯丙氨酸羟化酶。
当此酶缺乏时苯丙氨酸不能正常地转变成酪氨酸,体内的苯丙氨酸堆积,并可经转氨基作用生成苯丙酮酸,尿中出现大量苯丙酮酸,称为苯丙酮酸尿症。
它是一种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患者多为儿童,有智力发育障碍。
酪氨酸可在酪氨酸转氨酶的催化下,生成对羟苯丙酮酸,再生成尿黑酸后,进一步转变成乙酰乙酸和延胡索酸,二者分别参加糖代谢和脂代谢。
如果缺乏尿黑酸氧化酶,尿黑酸不能氧化而自尿中排出,使尿液呈黑色,故称尿黑酸症,这也是先天性代谢缺陷症但预后好,不影响寿命。
5氟尿嘧啶(5-Fu),其结构与胸腺嘧啶相似,可以在体内干扰胸苷酸的合成。
6巯基嘌呤(6-MP),其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在体内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嘌呤核苷酸合成。
氨甲喋呤(MTX),它们的结构与叶酸类似,能抑制嘌呤核苷酸和胸苷酸的合成。
6MP、5-Fu和MTX均为临床常用的抗癌药。
别嘌呤醇是次黄嘌呤的类似物,可以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临床上用以治疗痛风症。
典型例题分析:
1、解释糖尿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与酮尿症、酮血症的生化机理。
(1)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疾病。
(2)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统称为酮体。
长期饥饿、糖供应不足时,酮体可以替代葡萄糖成为脑组织和肌的主要能源。
(3)组织不能利用葡萄糖供能,则脂肪动员增加,产生大量的脂肪酸,导致酮体生成增加。
(4)当肝脏酮体的生成量大于肝外组织酮体的氧化能力时,血中酮体浓度增高造成酮血症。
酮体从尿中排除,则造成酮血症。
(5)由于酮体中乙酰乙酸、β羟丁酸都是酸性物质,所以造成机体代谢性酸中毒。
2、以脂类代谢及代谢紊乱的理论分析脂肪肝和动脉硬化的成因。
3、运用所学的医学生化知识分析氨中毒与肝昏迷
4、运用所学的医学生化知识分析苯丙酮酸尿症、尿黑酸症、白化病
小组讨论
从临床常见疾病(脂肪肝、急性胰腺炎、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中选取一个,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结合自己的临床实际,解释疾病的生化机理试提出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