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竹乐器之四异彩纷呈的海南黎族竹乐器_灼吧[1]
黎族传统体育项目
黎族传统体育项目
黎族是海南岛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文化。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黎族传统体育项目:
1.竹竿舞:竹竿舞是黎族人民中最为普及的舞蹈形式之一,通常在庆祝丰收或结婚等重要场合中表演,其主要特点为舞者须持竹竿拍击,配合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
2.风筝戏:风筝戏是黎族人民的一项特色传统游戏,通常在农历春节期间进行。
游戏中,人们在天空放置五彩缤纷的风筝,并在地面上指挥小狗进行表演,增加游戏趣味性。
3.赛鸭船:赛鸭船是黎族人们喜欢的一项传统划船游戏。
比赛中,选手用力摇动木桨,使自己的船划行于浅水区的河流上,而赛鸭则自由游弋于其中,选手需尽可能快地寻找和抓住赛鸭。
4.木鼓戏:木鼓戏是一项黎族传统的音乐艺术形式,通常在庆祝祭祀等场合表演。
该音乐艺术形式以硬木制成的鼓为主要表演器具,并配以口弦、胡琴等其他器乐。
5.射箭:黎族人民的射箭技术源远流长,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射箭运动促进了年轻人的体魄发展,并培养了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狙击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竹乐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竹乐器异彩纷呈的海南黎族竹乐器——鼻箫文/王巍我们知道,笛子、箫从来就是用嘴吹的,但在海南省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黎族的鼻箫却是用鼻子吹奏的。
它是海南黎族最具特点的民间古老的管乐器之一,黎语称“巡”、“虽老”、“屯卡”或“圆哈”。
海南岛鼻箫的历史久远,一千多年前已在民间流传。
清代张庆长著《黎岐纪闻》载:“男女未婚者,每于春夏之交齐集旷野间,男弹嘴琴,女弄鼻箫,交唱黎歌,有情投意合者,男女各渐凑一处,即订耦配,其不合者,不敢强也。
”黎族这种以用鼻子吹奏为最大特点的乐器,有竖吹和横吹之分,一般横吹者称为鼻笛,竖吹称为鼻箫,都属于气鸣乐器中的边棱类吹管乐器,(民间和一些报导中对鼻笛和鼻箫的称谓并不严格,故在本文中对鼻笛和鼻箫的称谓暂不作区分)。
鼻箫用海南省所产的石竹制作,民间流传的鼻箫长短、粗细不一,民间多用一根长60~70 厘米、直径16 毫米左右的细竹管,两端留节,中间无节,如果使用多节竹管制作,则要打通中间的竹节。
制作时先把粗端竹节打通,吹孔开在在竹管的细端的竹节中心部位。
按音孔数目多少不一,开孔的方法一般是用烧红的铁棍烫出,原始的鼻箫有的仅在靠近笛身远端处有一个按音孔;两孔鼻箫是在距两端8~10 厘米处各开一个圆形按音孔而成,音孔既可开在管身一侧,也可开成前后各一,可吹出g、a 、c1、d1、e1、g1 六声音阶;也有开三或四个按音孔不等的,鼻笛无膜孔。
一支鼻箫的好坏,关键是竹材,箫管是用五指山区特产的石竹制成,石竹属竹子分类中的刚竹属中的一种丛生竹,学名Phyllostachys nuda McClure,又称灰竹、木竹、净竹、石竹仔、轿杠竹等。
在五指山区,好的石竹长在高山密林里,尤其是水分充足阳光适宜的地方,竹子节很长,管圆笔直,皮色漂亮,壁不厚但质地密实,所以理想的制鼻笛竹材并不好找,还要选用多年的老竹,采伐的时间也颇有讲究。
鼻笛作为民间乐器,大都由本村寨的手巧者或演奏者自己制作,其管身的长短粗细尺寸以及按音孔的大小、位置、数量各有不同,演奏姿势也不尽一致,有的鼻笛演奏时是用靠近面部一只手的大拇指关节将另一个鼻孔堵住,用一鼻孔呼出的气流吹奏;有的使用草叶卷或纸卷堵住另一个鼻孔;有的鼻笛吹孔不在顶端竹节上,而是开在离顶端竹节不远的管身上。
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和对策研究
品位•经典•A •文•社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和对策研究〇李倩(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海南三亚 572000 )【摘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技术应用到了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文物保护、复原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数字化技术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撑。
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分析海南黎族历史、生活习俗具有重要作用,保 护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持中国文化多样性也有重大意义。
本文分析了海南黎族非物盾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以 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保护方法不断前进,各种高技术应用到了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提升了非遗保护的效率,数字化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通过数字化技术,采集、存储、处 理、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宣 传的便利性,同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 )、增强现 实技术(AR )等技术,可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的效率,更容易为年轻人接受。
一、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海南黎族早在3000年前就已定居海南,经过时 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海南黎族产生了丰富多彩 的文化,留下了包含歌舞、织锦在内的多种多样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
(一)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黎族是海南主要几个少数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 史长河中,海南黎族留下了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
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 是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一项。
为纪念跋山涉水渡海而来的黎族先民,黎族同胞建 立了船型屋,它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
黎族船型屋保 留了黎族原始独特的建筑风格,是黎族漫长历史的 见证。
2.琼中黎族民歌。
民歌在黎族同胞日常生活中占 有重要地位,从生产生活到感情记事,都可以通过民 歌记录,甚至于婚丧嫁娶都离不开民歌的伴随。
黎族乐器的种类及名称
黎族乐器的种类及名称
摘要:
一、黎族乐器的来源和特点
二、黎族传统乐器的种类
三、黎族乐器的命名和寓意
四、黎族乐器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正文:
一、黎族乐器的来源和特点
黎族乐器源于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与其丰富的竹木资源密切相关。
黎族传统乐器取材于民间丰富的竹木资源,包括独奏乐曲、合奏乐曲、歌舞乐曲、祭祀乐曲和八音乐曲五大类。
黎族乐器的最大特点就是就地取材,其主要制作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树木和竹子,体现了黎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二、黎族传统乐器的种类
黎族传统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口弓、口拜、鼻箫、灼吧等。
这些乐器各具特色,独木鼓是用整块木头凿空制成,声音浑厚;叮咚是一种竹制的打击乐器,声音清脆悦耳;口弓和口拜是黎族人民用竹子和动物皮革制成的弓弦乐器,音色悠扬;鼻箫是一种用竹子制作的吹奏乐器,音色悠扬、富有情感;灼吧则是一种独特的乐器,用山竹尾的细管制成,发音靠第一节的吹音小管含在口中吹奏。
三、黎族乐器的命名和寓意
黎族乐器的命名多与其制作材料、形状和音色相关。
例如,独木鼓是因为其鼓身是用整块木头制成而得名;叮咚则是因为其打击时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而得名;鼻箫是因为其吹奏时需要将箫管贴近鼻子而得名。
这些乐器的命名体现了黎族人民的朴实、直观和富有诗意的生活态度。
四、黎族乐器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黎族乐器在黎族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既是黎族人民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黎族民间音乐、舞蹈和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通过演奏这些乐器,黎族人民传承了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展现了独特的民族风情。
海南传说典故:海南鼻箫的传说
;是海南黎族喜爱的古老乐器之一,是用五指区特产的白竹制用而成。
箫管约60厘米长,两端各有一小圆孔,距两端约10厘米处也各有一小圆孔,共有4个小孔,可以奏出7个音节,为适应鼻孔运气吹奏,箫身很细,直径只1厘米左右。
鼻箫音质很好,曲调优美,别具一格。
关于鼻很箫的产生,还有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黎族青年在五指山下相爱了。
临结婚前,这位姑娘到槟榔园采槟榔,被峒主看上并硬迫姑娘嫁给他。
姑娘不允,便被关了起来。
小伙子找了十天十夜,终于发现姑娘被关在密林中的一个小洞里。
两人无法相见,小伙子只好唱歌传情。
峒主知道后,就把小伙子抓起来,割掉舌头,发配到一个荒远的山林里,过了一个月,小伙子又在山洞边出现。
他砍了一节白竹,用鼻吹出自己的痛苦和思恋之情。
姑娘心领意会,感动不已。
后来,小伙子被峒主抓去处死,死前托人将鼻箫转交给姑娘。
不久,姑娘逃出虎口,跪在小伙子坟前,把小伙子生前吹奏过的鼻箫曲吹奏了一遍,然后怀揣鼻箫,长眠于墓前。
此后,鼻箫便一代代的传了下来。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 黎族竹乐,黎族竹乐是黎族人民在劳作、生活和宗教仪式中
使用的一种传统乐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包括
竹筒琴、竹筒鼓、竹管笛等乐器,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
2. 黎族竹编手工艺,黎族竹编手工艺是黎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手
工艺技艺,包括竹编筐、竹编箱、竹编椅等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竹编制品不仅实用,而且具有浓厚的
民族特色。
3. 黎族古歌,黎族古歌是黎族人民口头传承的古老歌谣,反映
了黎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文化传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这些古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
4. 黎族服饰,黎族服饰是黎族人民的传统民族服饰,具有独特
的图案和工艺特色,反映了黎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被列
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列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
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同
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需要政府、社会和民族本身的共同努力,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区域多元文化视角下海南黎族竹木器乐的传承路径研究
区域多元文化视角下海南黎族竹木器乐的传承路径研究作者:魏巍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8期【摘要】海南黎族竹木器乐,是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保护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器乐瑰宝之一。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尤其自1988年建省以来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期间,海南从孤悬海外发展到国际备受关注的热带海滨国际性旅游岛,城市的发展开始活跃起来,拥有前所未有的时尚气息。
城市文化特质离不开历史文化积淀,黎族“竹木器乐”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本土文化瑰宝,同时也是融筑世界文化艺术交流的渠道。
本文旨从竹木器乐的传承路径方面提出思考与建议,为海南多元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方面提供可行参考。
【关键词】黎族竹木器乐;多元文化;传承路径【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一、海南多元文化背景海南位處中国最南端,孤悬海外,远离大陆,一直是边缘地带,未能得到中原文化的滋养,直到唐朝有了一定的改观。
一些被贬官员带来先进的思想、教育、农耕理念等,使得海南地区政治、经济、教育、艺术等方面得到一定进步。
因此,海南文化是一个开放体系的文化,它对外来文化不很排斥,形成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特点。
随着儒家、佛家、道家、伊斯兰教等文化大量涌入,让海南文化有了更大的包容性,使得各种文化甚至是境外文化都可以保存下来。
在《琼学源流》著作中提到,海南文化形成以如儒家主体,包含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南洋文化、回族文化、妈祖文化、西方文化、华侨文化、黎族本土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大熔炉。
因此,海南文化的形成,是一部中原文化进入海南实现本土化的历史,也是本土文化吸收同化中原文化并反哺中原文化的历史,是一部多元文化体系相互参透融合的历史。
同时造就了海南地域文化的最大特质——多元性与包容性。
二、海南黎族竹木器乐发展现状海南黎族竹木器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史书对黎族传统乐器有零星记载。
宋初的《太平环宇记》云:“琼州聚合推鼓歌乐”据老艺人相传,黎族传统乐器以清康乾年间最为盛行。
它的萌生、发展和最终形成,融汇了民族历史、生产、生活、风情习俗的诸多信息。
论海南黎族竹木器乐的地域性特征
论海南黎族竹木器乐的地域性特征作者:丁岩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第10期【摘要】黎族竹木器乐的地域性特征与自古以来与海南黎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其中有关黎族竹木乐器来源的诸多传说中体现了地域性特征,这些传说同样来源于历代黎族人民的生产生活。
因此,本文笔者从这些传说以及有关对海南黎族族源等方面阐述黎族竹木器乐的地域性特征,以期从这两个视角中窥探黎族竹木器乐的文化意涵。
【关键词】神话传说;地域性;黎族;竹木器乐;民族乐器【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黎族竹木器乐研究”(项目批准号:15YJAZH010)。
自海南黎族祖先第一次登上海南岛时,乐器也伴随着黎族先民们来到海南。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海南黎族竹木器乐逐渐形成。
黎族竹木乐器乐与其他地区的器乐相比,无论从形制、种类、制作、还是乐曲曲调等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而这种既相似又相异的特征是海南黎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血溶于水的缩影。
黎族竹木器乐的上述特性虽然在我国诸多民族中普遍存在,但由于海南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发展等原因,海南黎族竹木器乐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特征。
关于海南黎族竹木器乐的研究,迄今为止,学术界的主要成果集中在对其乐器的形制与演奏特征、器乐运用的社会调查分析、器乐曲的收集整理以及乐曲的分类、黎族竹木器乐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对于黎族竹木器乐地域性特征的分析尚无系统的研究。
因此,对这种特征成因的研究对更好地保护与发展竹木器乐具有现实的学术意义。
黎族竹木器乐的地域性特征与自古以来海南黎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其中有关黎族竹木乐器来源的诸多传说中体现了地域性特征,这些传说同样来源于历代黎族人民的生产生活。
因此,笔者从这些传说以及有关对海南黎族族源等方面阐释论述黎族竹木器乐地域性特征,以期能从这两个视角中窥探黎族竹木器乐的文化意涵。
一、海南黎族的地域性特征地域在地理学范畴是指土地的范围。
海南黎族仪式音乐研究缕析
海南黎族仪式音乐研究缕析
海南黎族仪式音乐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表现出来的黎族宗教思想、社会生活习俗、历史传统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性和丰富性。
黎族仪式音乐在长期的传统中,形成了以歌唱、舞蹈、器乐等形式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音乐体系。
黎族仪式音乐的古老性体现在它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黎剧。
黎剧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在剧情、表演、音乐等方面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黎族仪式音乐中,歌唱是最为突出的形式。
歌唱既是仪式音乐主要的表现手法,也是歌颂神灵、祖先、自然、生活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黎族仪式音乐中,其器乐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器乐不仅是音乐表现形式,更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黎族仪式音乐中使用的器乐主要包括“芦竹琴”、“竹竽”、“梨花鼓”、“木牌”、“唢呐”等,其音色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舞蹈是黎族文化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黎族仪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黎族的舞蹈表现形式简单朴素、自然感性,以祈求天、祖、宗灵神保佑、丰收为主要目的。
舞蹈音乐的节奏感非常强烈,从而使黎族人在舞蹈中得到了极大的情感满足。
综上所述,黎族仪式音乐中蕴含着浓厚的崇拜和传统文化的气息,其形式和表现手法使之成为了黎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黎族仪式音乐的传承和发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和研究的方向。
你对于黎族竹文化有多了解?
你对于黎族竹文化有多了解?
竹子,贵族的朋友
其实,黎族百姓不但用竹子来制作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还将竹子应用于艺术和娱乐活动当中。
他们以竹子为主要材料制成的鼻箫、长箫、芦笛、直笛、唎咧和口弦等,都是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乐器,最近,“黎族竹木器乐”还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黎族源于祭祀,后来演化为节庆和迎宾舞蹈的“竹竿舞”,也离不开竹子。
海南山区气候湿热,老百姓易患风湿、中风等病症,黎族民间常用“拔火筒”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是:将烧红的火炭放入长度约10厘米,口径约6厘米的竹筒,再加水浇灭火炭,然后迅速把竹筒扑在患处,以达到把人体湿气、寒气吸出体外的目的。
过去,黎族妇女生育时,也往往用锋利的“竹刀”割断脐带,而很少用金属工具,这种作法现在偶尔还能看到。
黎族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认为金属有杀气,而婴儿刚出生,生命弱小,恐怕经不起这种“杀气”的干扰;另外,黎族认为竹子生命力和繁殖力都很强,用“竹刀”割脐带,可以让小孩子像竹子那样,易活易长,永远常青。
此外,在古代的军事活动中,黎族曾用竹制的弓箭和火药筒,抵御敌人的入侵。
种种现象表明,竹子渗透到了黎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与黎族人的关系非常密切,由此产生了悠久的竹文化;黎族竹文化是黎族人民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杰作,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黎族文化特征的表现。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黎族终生与竹为伴,可谓一大福气。
您可能还喜欢:
羌族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刺绣
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茶香四溢的云南壮族茶文化
汉族的风俗习惯你知道多少?。
非物质文化遗传产中的竹乐器之四异彩纷呈的海南黎族竹乐器——灼吧
漫击乐赫家珍品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竹乐器之四异彩汐莹的海南蒙掺材秀器一一灼吧文/王巍三月三是黎族传统节日,类似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它丰富了中竹制作。
滑竹天生表面光滑,取汉族的春节。
被黎族丰富多彩、特国器乐的宝库,呈现出祖国音乐文来后可以不用打光,滑竹在毛感地色鲜明的乐器所吸引,在今年三月化的多样性。
海南省非遗中心副主区最多,质地最佳,另外在五指山三这个美好的季节,我专程赴心中任王海昌一直以来对黎族器乐有深区也有生长。
采筏竹子很有考究,向往已久的海南岛,并有幸见到著入的研究,他说:“黎族传统乐器滑竹的竹节本身竹节就比较长,采名的黎族器乐大师黄照安。
取材于大自然中的各种竹木、畜兽筏时尤其要选择节长l~1.2米的独海南省地处我国最南端的热皮原料,经过手工加工而成乐器,节竹材,上下均匀、顺直光洁,圆带地区,有着丰富的竹林资源,散发着原始社会的生活气息。
黎族度好的三年生以上的老竹。
当地民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世代居住于乐器是人们崇尚自然的生动体现,间乐器制作师采竹讲究要在农历28 此,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孕育了海是原生态音乐的遗存。
”据省非物日到30日,月亮出来后一小时后砍南光彩夺目的竹乐器,在2008年6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称非遗伐,据说这样的竹子不长虫。
采筏月14日中国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中心)专家符策超介绍,黎族乐器来的竹材要放置在阴凉通风处,自遗产名录中,第634项(Ⅱ一135)不少于40种,传统乐器主要有:独然干燥两三年后使用。
滑竹的音色为黎族竹木器乐,申报地区为海南木鼓、叮咚、口弓、喇咧、哔哒、柔软、松驰悦耳,但高音不好吹,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五指山口拜、鼻箫、灼吧等八大件。
粉竹虽硬,但高音明亮、表现力丰市。
富,多为专业人士所使用。
传统高海南黎族竹乐器有着悠久的历灼吧音灼吧长约136公分,音管上端为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史书对黎族灼Ⅱ巴是黎族特有的民间乐器,自然竹节封堵,下端开口,管身传统乐器有零星记载。
黎族竹木器乐
黎族竹木器乐是祖国民族器乐宝库中的瑰宝,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鼻箫、口弓、唎咧、口拜、洞勺、哔哒等竹木乐器,有璀璨的民族特色,不但在国内堪称一绝,在国际的乐器上都是罕见的。
而竹木器乐曲更为丰富,音乐色彩独具一格,鼻箫声轻委婉,口弓声细缠绵,唎咧音清高亢,口拜声悠扬嘹亮,洞勺声沉宽厚,哔哒声脆致远,配声美音清的琴弦和声宏厚重的独木鼓、铿锵悦耳的叮咚,演化出一首首美轮美奂的乐曲。
竹木器乐曲蕴涵着原生态的音乐特征,曲体结构灵活、自由,旋律顺畅,音调古朴清纯,它溶汇了黎族的传统文化、审美意识、民俗风情等诸多元素,为黎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历史史书对黎族传统乐器有着零星的记载,宋初的《太平环宇记》云:“琼州聚合推鼓歌乐。
”据老艺人相传,黎族传统乐器以清康乾年间最为盛行。
黎族俗语:歌声不停,笛音不止。
这个俗语反映了黎族的民间乐器与民歌一样历史悠久。
黎族传统乐器取材于民间丰富的竹木资源,制作工艺也不复杂,但要制作一件好的乐器也是要有一定技艺的。
传统乐器的演奏技艺,对演奏技艺一般要求不高,男女青年均能学会使用,但要演奏得好,则需要一定的功夫,可是在民间,乐于挖掘整理保护黎族器乐的人士少之又少。
包括独奏乐曲、合奏乐曲、歌舞乐曲、祭祀乐曲和八音乐曲等五大类。
据有关资料,最早出现的乐器是独木鼓。
黎族古民歌传述,远古时候因雷公击倒大树,烧树木成洞,黎族祖先就击木洞呼众围猎,后来人们用牛皮或鹿皮蒙住大洞口,敲起来咚咚作响,以作招众、祭祀和乐器使用。
叮咚木也是较早出现的打击乐器。
古时,黎族人民砍山种山兰,以驱赶山猪,后来发展成为跳舞娱乐用的打击乐器。
史书对黎族传统乐器有零星记载。
宋初的《太平环宇记》云:“琼州聚合推鼓歌乐。
”据老艺人相传,黎族传统乐器以清康乾年间最为盛行。
据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称非遗中心)专家符策超介绍,黎族乐器不少于40种,传统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口弓、唎咧、哔哒、口拜、鼻箫、灼吧等八大件。
黎族竹木器乐相关研究综述
黎族竹木器乐相关研究综述刘庭萱李芸海南黎族竹木器乐是海南黎族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黎族竹木乐器来源于大自然,有着以竹、木为材料制成的特点。
2008年6月7日,黎族竹木器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主要以海南黎族竹木器乐为中心的研究进行梳理,探讨海南传统音乐文化以及海南黎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海南岛位于我国的最南端,远离大陆,受内地文化影响较弱。
但史书中仍对海南黎族器乐有记载,宋代乐史的《太平环宇记》中提及,“琼州聚合推鼓歌乐”;宋代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志蛮》中记载,“黎人,聚会亦椎鼓歌舞”;清代的张庆长在《黎岐纪闻》中说道,“男女未婚者,每于春夏之交齐集野间,男弹嘴琴,女弄鼻箫,交唱黎歌”,对黎族的音乐风俗等都有记载,这些史料记载足以证明黎族音乐的历史文化。
由于中国古代以“农耕文化”为基础,并主要以汉文化为中心,所以海南岛的历史及其文化价值在古代就被忽视了。
到唐宋时期一些被贬的官员带来的思想使得海南岛的文化有了进步,但他们大多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文人墨客,对海南岛文化的了解和记录并不全面。
根据黎族音乐传承人所说,黎族竹木器乐在清代康乾年间盛行,黎族音乐进入人们的视野。
到了20世纪60年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出现,使得黎族音乐取得了昙花一现的辉煌。
《红色娘子军》中采用了大量海南黎族民歌的音乐元素,使得黎族音乐被世人关注和了解。
但是,黎族音乐之后没有适时进行改革发展,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地进行保护,就使得黎族音乐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一、以黎族竹木器乐为中心的相关研究海南黎族的竹木乐器来源于大自然,有着主要以竹、木为材料制成的特点。
曹时娟在《海南黎族乐器图鉴》这本书中记载了传统黎族乐器、改良乐器以及创新乐器,在“文论篇”中记录了王晓平、李阳、董怀岩关于黎族音乐的文章。
在“传统乐器篇”中,主要记载了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竹木乐器主要有鼻箫、唎咧、㗑、独木鼓、灼吧等。
海南岛黎族地区竹乐器研究
快速 的被 遗 忘 并 消 失。 特 别 是 长 期 以 来 ,作 为 中 华
民族 “ 多 元 一体 ” 结 构 中 的一 部 分 ,南 方 民族 的 文 化并 没 有 得 到 应 有 的尊 重 ,故 而 ,在 当下 学 者 们 的 眼 中这 些 “ 残 存 的 艺 术 ” 就 显 得 弥 足 珍 贵 。从 海 南 岛 的地缘 因素 看 ,历 史 上 “ 代 表 以农 耕 文 化 为基 础
以竹 为材 料 制 成 的 乐 器 及 其 音 乐 形 态 相 关 的 文化 属
的古 代 帝 国 的 话 语 ,忽 视 了 中 国 古 代 文 化 大 陆 性 与
海洋 性二 元 共 存 的 史 实 ,造 成 了 海 洋 文 明史 认 识 上 的 ‘ 边缘 ’ 、‘ 附庸 ’和 ‘ 汉人 中心 论 ’的偏 颇 ,无 法捕 捉 到 ‘ 海 洋 世 界 ’ 的 真 实 历 史 及 其 人 文 价 值” … 。 因此 ,当我 们意 识 到 了这 一 学 术观 点 的 重要 性 之 后 ,在 以 科 学 的历 史 观 重 新 解 析 黎 族 古 代 社 会
1 l 9
贵州大学学报 ・ 艺术版
1
第2 7卷
个支 系之 间 称 谓 上也 多 有 不 同。通 过 一 系 列 田野 调
端 为按 孔 ) 。 另外 的两个 按 孔开 在 乐 器首 尾 两个 方 向 的管 身 上 ,分 别 与 乐 器 的 两 端 音 孔 保 持 一 定 的距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 目“ 海南岛黎族音乐形态研 究” [ 项 目编号 : 1 1 B D 0 3 7 ] 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 者简介: 曹量 ( 1 9 6 9一) 。 男。 陕西西安人 , 海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 研究方 向: 音乐人类学。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一、针对普通游客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来海南旅游,可别光盯着大海沙滩!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才叫一个精彩。
比如说“琼剧”,那可是海南人的心头爱。
在街头巷尾,要是听到咿咿呀呀的唱腔,那准是琼剧开场了。
想象一下,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脸上画着精致的妆容,一颦一笑都带着故事。
就像《红叶题诗》这出戏,讲述了一段浪漫的爱情,让台下的观众们跟着又哭又笑。
还有“黎族织锦”,这可是黎族阿婆们的拿手绝活。
她们用简单的工具,织出了五彩斑斓的图案。
每一块织锦都像是在诉说着黎族的历史和文化。
听说,黎族姑娘出嫁的时候,都会带上自己亲手织的锦,那是她们对新生活的美好期许。
“公仔戏”也特别有意思,小小的木偶在艺人的手中活灵活现。
还记得有一次看《武松打虎》,那老虎张牙舞爪的,武松英勇无比,看得小朋友们都欢呼起来。
来海南,感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一定会让您的旅程更加难忘!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朋友们,到海南可别错过这些宝贝!“海南八音器乐”,那是一场听觉的盛宴。
各种乐器一起奏响,有二胡的悠扬,有锣鼓的热闹,仿佛能把您带进一个欢乐的海洋。
逢年过节,要是能听到八音器乐演奏,那喜庆的氛围直接拉满。
“儋州调声”也很有特色,大家手拉手,边唱边跳。
那欢快的节奏,让人忍不住跟着一起摇摆。
曾经在一个广场上,看到一群年轻人欢快地唱着调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场景至今难忘。
“军坡节”更是热闹非凡,这不仅是一场民俗活动,更是一种信仰的传承。
人们盛装打扮,举行各种仪式,祈求平安幸福。
在军坡节上,还能品尝到各种特色美食,那味道,绝了!海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等待着您来发现!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嘿,各位旅游达人们!海南可不只有阳光沙滩,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令人着迷。
先来说说“临高人偶戏”,人偶同台,妙趣横生。
那些人偶的表情丰富极了,仿佛真的有生命一样。
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偶智斗坏人,把台下的观众逗得哈哈大笑。
描写海南黎族竹竿舞作文
描写海南黎族竹竿舞作文
《海南黎族竹竿舞,真好玩呀!》
哎呀呀,说起海南黎族的竹竿舞呀,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
记得有一次我去海南旅游,正好碰上他们在跳竹竿舞,那场面,可热闹了!我就凑过去看热闹呀,那一根根竹竿有节奏地敲打着地面,发出“啪啪”的声响,特别带劲。
看着黎族的朋友们在竹竿间欢快地跳跃,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我当时心里就痒痒的,好想也去试一试啊。
于是我鼓起勇气,也加入了进去。
刚一开始,我还有点紧张呢,生怕被竹竿夹住脚。
可是黎族的朋友们都特别热情,一直在旁边鼓励我,还教我怎么跳。
慢慢地,我也能跟上节奏啦,虽然有点笨手笨脚的,但真的好开心呀!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欢快的小鸟,在竹竿间飞来飞去。
跳着跳着,我都忘记了时间,直到累得气喘吁吁才停下来。
这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已经满头大汗啦,但心里却是无比的快乐。
看着周围的黎族朋友们还在继续欢乐地跳着,我真的感觉他们好幸福呀,这竹竿舞真的给他们带来了好多欢乐。
这次体验海南黎族竹竿舞的经历,真的让我终身难忘。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欢快的节奏,忘不了黎族朋友们的热情,更忘不了自己在竹竿间跳跃的快乐。
以后要是有机会,我还要再去跳一次海南黎族的竹竿舞,哈哈!。
海南音乐考试试卷真题
海南音乐考试试卷真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首歌曲是海南黎族的传统民歌?A. 《茉莉花》B. 《月光下的凤尾竹》C. 《采茶舞曲》D. 《在那遥远的地方》2. 海南岛的民族音乐中,以下哪个乐器是常见的?A. 古筝B. 琵琶C. 葫芦丝D. 二胡3. 海南音乐中,以下哪个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A. 京剧B. 黄梅戏C. 琼剧D. 越剧4. 海南岛的民族音乐中,以下哪个乐器是常见的打击乐器?A. 锣B. 鼓C. 钹D. 笛子5. 下列哪首歌曲是海南黎族的传统舞蹈音乐?A. 《黎族舞曲》B. 《黎族山歌》C. 《黎族婚礼曲》D. 《黎族丰收歌》6. 海南音乐中,以下哪个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乐器?A. 笛子B. 琵琶C. 椰胡D. 古筝7. 下列哪首歌曲是海南黎族的传统婚礼歌曲?A. 《黎族婚礼曲》B. 《黎族山歌》C. 《黎族舞曲》D. 《黎族丰收歌》8. 海南音乐中,以下哪个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A. 京剧B. 黄梅戏C. 琼剧D. 越剧9. 下列哪首歌曲是海南黎族的传统劳动歌曲?A. 《黎族舞曲》B. 《黎族山歌》C. 《黎族婚礼曲》D. 《黎族丰收歌》10. 海南音乐中,以下哪个是常见的民族乐器?A. 古筝B. 琵琶C. 椰胡D. 二胡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海南黎族的传统乐器之一是______,它通常用于伴奏______。
2. 海南岛的民族音乐中,______是常见的弦乐器,它在______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3. 海南音乐中,______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它以______为主要表演形式。
4. 海南岛的民族音乐中,______是常见的打击乐器,它在______音乐中起到节奏控制的作用。
5. 海南音乐中,______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乐器,它在______音乐中经常被使用。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海南音乐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