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机械原理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机械原理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第三讲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知识点:

一、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1.驱动力:定义:驱使机械运动的力特征:该力与其作用点速度的方向相同或成锐角,其所作的功为正功,称为驱动功或输入功。来源:原动机加在机械上的力

2.阻抗力:定义:阻止机械产生运动的力称为阻抗力特征:该力与其作用点速度的方向相反或成钝角,其所作的功为负功,称为阻抗功。分类:生产阻力(有效阻力):有效功(输出功)有害阻力:非生产阻力:损失功

二、构件惯性力的确定(考的较少)

1、一般力学方法

(1) 作平面复合运动的构件对于作平面复合运动且具有平行于运动平面的对称面的构件(如连杆2),其惯性力系可简化为一个加在质心S2 上的惯性力F I2和一个惯性力偶矩M I2, 即

F I2 = -m2a S2 , M I2 = -J S2α2

也可将其再简化为一个大小等于F I2,而作用线偏离质心S2一距离l h2的总惯性力F′I2,

l h2 = M I2/ F I2

F′I2对质心S2之矩的方向应与α2的方向相反。

(2) 作平面移动的构件如滑块3,当其作变速移动时,仅有一个加在质心S3上的惯性力

F13=-m3a S3。

(3) 绕定轴转动的构件如曲柄1,若其轴线不通过质心,当构件为变速转动时,其上作用有惯性力F I1=-m1a S1及惯性力偶矩M I1=-J S1α1,或简化为一个总惯性力F′I1;如果回转轴线通过构件质心,则只有惯性力偶矩M I1=-JS1α1。

2、质量代换法(记住定义和条件)

1.基本定义:(1)质量代换法:按一定条件将构件质量假想地用集中于若干个选定点上的集中质量来代替的方法叫质量代换法。(2)代换点:选定的点称为代换点。

(3)代换质量:假想集中于代换点上的集中质量叫代换质量。

2.应满足条件

(1)代换前后构件的质量不变。(2)代换前后构件的质心位置不变。(3)代换前后构件对质心的转动惯量不变。

三、运动副中的摩擦力的确定(受力分析为大题)

1.移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F f21=f F N21=f v G

式中f v为当量摩擦系数。当运动副两元素为单一平面接触时,fv=f;为槽面接触时,fv=f/sinθ;为半圆柱面接触时,fv=kf(k=1~π/2)。

把运动副中的法向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称为运动副中的总反力。

总反力的方向可如下确定:1) 总反力与法向反力偏斜一摩擦角?;

2) 总反力F R21与法向反力偏斜的方向与构件1相对于构件2的相对速度v12的方向相反。

例:在图4-3a中,设滑块1置于升角为α的斜面2上,作用在滑块1上的铅垂载荷为G,求使滑块1沿斜面2等速上升时所需的水平驱动力为F。

在求解时,应先根据上述方法作出总反力F R21的方向,再根据滑块的力平衡条件,求得

F =

G tan( α + φ )

若要滑块1沿斜面2等速下滑时,在作出总反力F ′R21的方向后(图4—4,a),根据滑块的力平衡条件,即可求得要保持滑块1等速下滑的水平力为

F ′ =

G tan(α-φ)

2.转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总反力的方位可根据如下三点来确定:

1)在不考虑摩擦的情况下,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确定不计摩擦力时的总反力的方向; 2)计摩擦时的总反力应与摩擦圆相切;3)构件2对构件1的总反力F R21 对铰链中心之矩的方向必与构件1相对于构件2的相对角速度ω12的方向相反。

受力分析的做题步骤:

1)判断杆是受拉还是受压,2)判断两构件相对转动方向,3)利用构件2对构件1的总反力F R21对铰链中心之矩的方向必与构件1相对于构件2的相对角速度ω12的方向相反结合所受力平衡,最终确定它们的方向。4)由三力平衡条件(交于一点)得出要求的构件的总反力

3.平面高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平面高副两元素之间的相对运动通常是滚动兼滑动。故有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不过由于前者较后者小得多,所以在对机构进行力分析时,一般只考虑滑动摩擦力。通常也将摩擦力和法向反F来研究。

力合成一个总反力21

R

F:①与法向反力偏斜一摩擦角。

21

R

v的方向相反。

②偏斜方向与构件1相对于构件2 的相对速度12

(武大2006)

6、(20分)图示机构运动简图比例尺为μl ,杆1为主动件,摩擦圆(用细实线画的图)及摩擦角见

图示,生产阻力Q

作用在杆2的D 点。

(1) 在图上画出运动副反力32R 、12R 、41R

的作用线和方向;

(2) 写出构件2的力矢量方程式,并画出力多边形(Q

力长度取22mm);

(3) 写出应加在主动件1上的驱动力矩M d 计算式,并在图上标注方向。

(1)画出运动副反力的作用线 (12分)

(2)杆2 01232=++R R Q

(5分)

作出力多边形

(3)因为 =12R 21R

- (3分)

所以M d =R h l 21??μ 方向和ω1同向

解:对滑块1进行反行程受力分析,

要使P 松开后,机构不会自动松开,则P ,

>0,即2φ-α>0,自锁条件为α<2φ。

高副的受力分析:

P ,

.图 示 偏 心 盘 杠 杆 机 构, 机 构 简 图 按μl =1 mm/mm 作 出, 转 动 副A 、B 处 细 实 线 是 摩 擦 圆, 偏 心 盘1 与 杠 杆2 接 触 处 的 摩 擦 角? 的 大 小 如 图 所 示。 设

重 物 Q = 1000 N 。 试 用 图 解 法 求 偏 心 盘1 在 图 示 位 置 所 需 的 驱 动 力 矩 M d

的 大 小 和 方 向。

79.总 分: (1) 作 出 各 力 作 用 线 如 图 b

(2) 矢 量 方 程: 件2:r Q + r R 12 + r R 32 = 0,r R 31 = r R 12 = -r

R 21

作 出 力 三 角 形, 见 图 (a) μR =20

N

mm

(3) 从 力 多 边 形 量 出 bc = 45 mm

R 21 = bc μP = 45 ? 20 = 900 N

M d = R 21 h μl = 900 ? 29 = 26100 N ? mm = 26.1 N ? m 方 向: 顺 时 针。

低副和高副都存在的综合题型:

(东南大学2007、北交2009.西安电子科技大2010)

3.图示为机构的运动简图。已知转动副C处的摩擦圆及A、B运动副两处的摩擦角?如图示,作用原动件1 上的驱动力P=900 N。试用图解法求:

(1) 所能克服的阻力r

Q之大小;

(2) 机构在该位置的瞬时效率。

(a)

(b)

总分:20 分(1) 6 分(2) 4 分(3) 4 分(4) 6 分

(1) 作出各力作用线如图a。

(2) 矢量 方 程 : 构 件1:r r r P R R ++=31210, 构 件2:r r r

R Q R 12320++= , 作 出 力 三 角

形。见 图 b 。

(3) 作 出 不 计 摩 擦 时 的 力 三 角 形 , 见 图 b 。 (4) 计 算 瞬 时 效 率 :

Q Q =?==?=1640640424016800 N , N

,

η=

==Q Q 0640

1680

381.%

西南交通大学2005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一、机械的效率计算

1.效率计算式:

机械的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称为机械效率,它反映了输入功在机械中的有效利用程度,常以η表示。其计算式可有好几种形式。

(1)

d f d f d d r

W W W W W W W -

=-==1)(η (以功表示) (2)

d f d f d d r

N N N N N N N -

=-==1)(η (以功率表示) (3)

F F 0

=

η (以驱动力表示)

机械效率也等于不计摩擦时克服生产阻力所需的理想驱动力0F 与克服同样生产阻力(连

同克服摩擦力)时该机械实际所需的驱动力(与0F 的作用线方向相同)之比。

(4)M M 0

=

η (以驱动力矩表示)

实际驱动力矩理想驱动力矩实际驱动力理想驱动力=

=η) 结论:

2.效率计算式的应用。

实际驱动力理想驱动力=η实际驱动力矩理想驱动力矩=

理想工作阻力矩实际工作阻力矩=

理想工作阻力矩

实际工作阻力矩

(1)斜面机构:

★正行程(等速上升行程):所需的驱动力为:)(?α+=Gtg F 理想驱动力(此时摩擦角为0)为:αGtg F =0

机械效率为:

)(?αα

η+=

=

tg tg F F 0

★反行程(等速下滑行程): (∵)(?α-=Gtg F '

所需的驱动力为:∴)(?α-=

tg F G `

理想驱动力(此时摩擦角为0)为:

αtg F G `

0=

机械效率为:α?αηtg tg G G )(-=

=`'0'

(2)螺旋机构;

★拧紧时: 驱动力矩:22)(v Gtg d M ?α+=

理想驱动力矩:22

0αGtg d M = 机械效率:)(v tg tg M M ?ααη+=

=0

★放松时:驱动力矩:22

`)(v Gtg d M ?α-= 驱动力:)(v tg d M G ?α-=2`

2

理想驱动力:αtg d M G 2`02= 机械效率:α?αηtg tg G G v )

(-=

=0`

3.机组效率

1.串联:

①串联机组的总效率等于组成该机组的各个机器效率的连乘积:

k η

ηηη???= 21 ②只要串联机组中任一机器的效率很低,就会使整个机组的效率很低;且串联机器的数目越多,机械效率也越低。

2.并联:

所以机械效率为:

k

k

k d

r

P P P P P P P P ++++++=

=

∑∑ 212211ηηηη

结论:

①并联机组的总效率η不仅与各机器的效率有关,而且也与各机器所传递功率的大小有关。 ②各机器中,效率最大者为m ax η,最小者为min η,则min η<η<max η

③η主要取决于传递功率最大的机器的机械效率,故要提高并联机组的效率,应着重提高传递功率大的传动路线的效率。

④若k ηηηη==== 321,则k ηηηη==== 21(不论k 为多少)。 3.混联

二、 机械的自锁

1).机械自锁:

由于摩擦的存在,却会出现无论这个驱动力如何增大,也无法使它运动的现象,这种现象

就叫作机械的自锁。 2).自锁的意义:

一方面,当我们设计机械时,为使机械能够实现预期的运动,当然必须避免该机械在所需的运动方向发生自锁。

另一方面,有些机械的工作又需要具有自锁的特性,如课本P120图5-5所示的手摇螺旋千斤顶。

3) 自锁条件

1.单个移动副:在移动副中,如果作用于滑块上的驱动力作用在其摩擦角之内(即?β≤),则发生自锁。

2.单个回转副:对于单个回转副,当外载荷作用在摩擦圆内时,会发生自锁。

3.

max f F

F ≤(F 为驱动力) (1)理解:当作用于机械的驱动力的大小任意增大时,如果该驱动力总小于或等于由其本身所引起的最大摩擦力,那么,该机械必将发生自锁现象。

(2)说明:如何理解F 无论怎样增大时,可保证

m ax f F

F ≤呢?这与F 的作用点及作用方向有关。

移动副:F 作用方向在摩擦锥内。回转副:F 作用点在摩擦圆内。

4.0≤η

(1)理解:当出现自锁时,无论驱动力的大小如何增大,都不能使机械发生运动。实质上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力所作的功d W 总是小于(或等于)克服由其可能引起的最大摩擦阻力所需

要的功的缘故,即

max

f W W ≤,

而0

max ≤-==d f d d r W W W W W η。

(2)说明:因为机械自锁时已根本不能做功,故η已没有一般效率的意义,它只表明机械自锁的程度。0=η:机械处于临界自锁状态。 0<η:其绝对值越大,自锁越可靠。 5.0≤G

(1)理解:当机械自锁时,机械已不能运动,这时求得的生产阻抗力0≤G 。 (2)说明: ①0≤G ,意味着只有当该阻抗力反向变为驱动力后,才能机械运动。 ②此条件的变形是0≤G M 。

常见题型分析:

1.

2 图示楔块机构。已知:αβ==60o

, 各 摩 擦 面 间 的 摩 擦 系 数 均 为 f =015.,

阻力 Q =1000 N 。 试:

(1) 画 出 各 运 动 副 的 总 反 力;

(2) 写 出 块1、2 的 力 矢 量 方 程 式; (3) 画 出 力 矢 量 多 边 形;

(4) 用 解 析 法 求 出 驱 动 力r

P 之 值。

5)要求计算该机构效率。

0153077.8==-f tg ?

由正弦定理:

)90sin()2180sin(0

210?βγ?-=--+R P 和)

90sin()2sin(012??β+=-R Q 于是

Q P *-+*---+=)

2sin()90sin()90sin()2180sin(00?β??βγ?代入各值得:N P 7007.1430=

取上式中的0

0=?,可得N

P 10000= 于是6990.00==P

P

η 4. (河北工业)

5.

机械原理习题习题三:效率与自锁

1.利用移动副的自锁条件推出:螺旋副中以轴向载荷Q 为主动力时(即:反行程),螺旋副的自锁条件为式?λ≤。 解:当反程时,载荷Q为主动力,P为阻力。总反力R的方向如图所示。 )tan(?λ-=Q P 由移动副自锁的条件,得其自锁条件为 反程驱动力Q与接触面法线的夹角λ必须满足: ?λ≤ 2.在题所示的机构中,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及机构的位置,各转动副处的摩擦圆半径、移动副及凸轮高副处的摩擦角 ,凸轮为主动件,顺时针转动,作用在构件4上的工作阻力Q 的大小。试求图示位置: (1) 各运动副的反力; (2) 需施加于凸轮1上的驱动力矩1M 。 解:选取长度比例尺L (m/mm)作机构运动简图。 (1) 确定各运动副中反力的方向。 图 凸轮连杆机构考虑摩擦的机构力分析 ? λ-v λ n Q P P R R n ?

由主动件凸轮的转向,确定出机构中各个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向,如图所示。分析各个构件受到的运动副反力和外力。构件1受到的力有R 51、R 21、1M ;构件2受到的力有R 52、R 12、R 32;构件3受到的力有R 23、R 43;构件4受到的力有R 34、R 54、Q 。 先确定凸轮高副处点B 的反力R 12的方向,与移动副反力方向确定方法相同,该力方向与接触点处的相对速度V B2B1的方向成900 +角。 再由R 51应切于运动副A 处的摩擦圆,与R 2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对A 之矩的方向与1 方向相反,确定出R 51 的方向。R 51与R 21形成一个力偶与M 1平衡; 由于连杆3为受拉二力构件,其在D 、E 两转动副处所受两力R 23及R 43应切于该两处摩擦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同时,根据相对转速3432,ωω的方向,可确定出R 23及R 43的作用线和方向,亦即铰链点D 、E 的摩擦圆的内公切线。; 反力R 52应切于运动副C 处的摩擦圆,且对C 之矩的方向应与25 的方向相反,同时构件2受有的三个力R 12、R 52、 R 32应汇交于一点,由此可确定出R 52的方向线; 滑块4所受反力R 54应与V 45的方向成900 +角,它受到的三个力R 34、R 54及Q 也应汇交于一点,于是可定出R 54 的方向线。 依照以上的步骤和方法,确定出各个运动副反力的作用线和方向,如图(b )所示。 (2)求各运动副处的反力大小。分别取构件2、4为分离体,列出力平衡方程式为 构件2 0523212=++R R R ? ?? 构件4 05434=++Q R R ? ?? 而 32234334R R R R ? ???-==-= 根据上述力方程式,选取力比例尺F (N/mm),从已知力Q 画起,作出力多边形,如题57图(C )所示。由图 可得各总反力 F i i R R μ= 其中 i R 为力多边形中第i 个力的图上长度(mm)。 (3)求需施加于凸轮1上的驱动力矩1M 。由凸轮1的平衡条件可得 ()Nm l R l R M L F L μμμ21211== 式中 l 为R 21与R 51两方向线的图上距离,单位为mm 。 3.图所示为按μL =0.001m/mm 画的机构运动简图,滑块3为原动件,驱动力P=80N 。各转动副处的摩擦圆如图中所

平面机构力分析习题解答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解答 典型例题解析 例4-1 图4-1所示以锁紧机构,已知各部分尺寸和接触面的摩擦系数f ,转动副的摩擦圆图上虚线圆,在P 力作用下工作面上产生夹紧力Q,试画此时各运动副中的总反力作用线位置和方向(不考虑各构件的质量和转动惯量) 。 图4-1 解 [解答] (1) BC 杆是二力杆,由外载荷P 和Q 判断受压,总反力23R F 和43R F 的位置和方向见图。 (2) 楔块4所受高副移动副转动副的三个总反力相平衡,其位置方向及矢量见图。 (3) 杆2也是三力杆,所受的外力P 与A,B 转动副反力相平衡,三个力的位置见图。 例4-2 图示摇块机构,已知,90 ABC 曲柄长度,86,200,1002mm l mm l mm l BS AC AB 连 杆的质量,22kg m 连杆对其质心轴的转动惯量22.0074.0m kg J S ,曲柄等角速转动s rad /401 , 求连杆的总惯性力及其作用线。

[解答] (1) 速度分析 ,/41s m l v AB B 其方向垂直于AB 且为顺时针方向 32322C C C B C B C 大小: s m /4 0 0 ? 方向: AB BC 取mm s m v /2 .0 作速度图如(b ),得 02232 B C B C l v (2)加速度分析 ,/160221s m l a AB B 其方向由B 指向A 。 32323t C2B n C2B 2 C C r C C k C B C 大小: 160 0 ? 0 0 ? 方向:A B B C 2BC BC BC 取mm s m a 2 /8 作加速度图如图(C) 22 2/80s m s p a a s 222 2/100s m C C a a B C t 222222/76.923160s rad l l l a AB AC B C t B C ,逆时针方向。 (3)计算惯性力,惯性力矩 N a m F S I 160222 ,方向如图( )所示。 m N J M S I .836.6222 ,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例4-3 在图示的摆动凸轮机构中,已知作用于摆杆3上的外载荷Q,各转动副的轴颈半径r 和当量摩擦系数v f ,C 点的滑动摩擦因素f 以及机构的各部分尺寸。主动件凸轮2的转向如图,试求图示位置时作用于凸轮2上的驱动力矩M 。

机械原理 平面连杆机构练习+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作业二--平面连杆机构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24分) 1、平面连杆机构,至少需要4个构件。 2、平面连杆机构是由一些刚性构件用转动副和移动副连接组成的。 3、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运动副全部是转动副。 4、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能作整周连续回转的连架杆称为曲柄。 5、某些平面连杆机构具有急回特性。从动件的急回性质一般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表示。 6、对心曲柄滑快机构无(有,无)急回特性;若以滑块为机架,则将演化成移动导杆机构。 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如图所示铰链四 杆机构中,若机构以AB为机架时,则为双曲柄机 构;以BC杆为机架时,它为曲柄摇杆机构; 以CD杆为机架时,它为双摇杆机构;而以 AD杆为机架时,它为曲柄摇杆机构。 8、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当曲柄与机架两次共线位置时出现最小传动角。 9、压力角指:从动件上作用的力F 与该力作用点的速度(绝对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α。 10、机构的压力角越小(大,小)对传动越有利。 11、运动副中,平面接触的当量摩擦系数为 f ,槽面接触的当量摩擦系数为f/sinθ,圆柱面接触的当量摩擦系数为ρ/r 。 12、移动副的自锁条件是驱动力F 与法向反力N的夹角β小于摩擦角?,即驱动力作用在摩擦角之内,转动副的自锁条件是驱动力作用在摩擦圆之内,即e<ρ,其中e为驱动力臂长,螺旋副的自锁条件是螺纹升角α小于或等于螺旋副的摩擦角或当量摩擦角,即α≤?。 二、选择题(27分) 1、当四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机构的压力角____B____。 A.为0o B.为90o C.与构件尺寸有关 2、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是针对主动件作___A_____而言的。 A. 等速转动 B. 等速移动 C. 变速转动或变速移动 3、对于双摇杆机构,最短构件与最长构件长度之和____B____大于其它两构件长度之和。 A . 一定 B. 不一定 C. 一定不 4、曲柄摇杆机构___B_____存在急回特性。 A . 一定 B. 不一定 C. 一定不 5、平面四杆机构所含移动副的个数最多为____B____。 A. 一个 B. 两个 C. 基圆半径太小

3平面机构力分析(包括摩擦和自锁)

A0700003机械原理试卷 一、选择题 1. 在由若干机器并联构成的机组中,若这些机器中单机效率相等均为,则机组的总效率必有如下关系:。 A、B、 C、D、 (为单机台数)。 答案:C 2. 三角螺纹的摩擦矩形螺纹的摩擦,因此,前者多用于。 A、小于; B、等于; ( C、大于; D、传动; E、紧固联接。 答案: CE 3. 在由若干机器串联构成的机组中,若这些机器的单机效率均不相同,其中最高效率和最低效率分别为和,则机组的总效率必有如下关系:。 A、B、

C、D、。 答案: A 4. 构件1、2 间的平面摩擦的总反力的方向与构件2对构件1 的相对运动方向所成角度恒为。 A、 0; - B、 90; C、钝角; D、锐角。 答案: C 5. 反行程自锁的机构,其正行程效率,反行程效 率。 A、B、 C、D、 答案: CD 6. 图示平面接触移动副,为法向作用力,滑块在力作用下沿方向运动,则固定件给滑块的总反力应是图中所示的作用线和方向。

| 答案: A 7. 自锁机构一般是指的机构。 A、正行程自锁; B、反行程自锁; C、正反行程都自锁。 答案: B 8. 图示槽面接触的移动副,若滑动摩擦系数为,则其当量摩擦系数 。 A、 B、 C、 D、 答案: B 9.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矩形螺纹的螺旋与三角螺纹的螺旋相比,前者? A、效率较高,自锁性也较好;

? B、效率较低,但自锁性较好; C、效率较高,但自锁性较差; D、效率较低,自锁性也较差。 答案: C 10. 图示直径为的轴颈1与轴承2组成转动副,摩擦圆半径为,载荷为,驱动力矩为,欲使轴颈加速转动,则应使。 A、=, B、, C、=, D、。 * 答案: D 11. 轴颈1与轴承2 组成转动副,细实线的圆为摩擦圆,轴颈1 受到外力( 驱动力 ) 的作用,则轴颈1 应作运动。 A、等速; B、加速; C、减速。

机械原理第八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第八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题8-1 试画出图示两种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说明他们各为何种机构。在图a 中偏心盘1绕固定轴O 转动,迫使滑块2在圆盘3的槽中来回滑动,而圆盘3又相对于机架4转动;在图b 中偏心盘1绕固定轴O 转动,通过构件2,使滑块3相对于机架4往复移动。(图a 的机构运动简图可有两种表达方式,绘出其中之一即可) A B (a) O 12 3 4 A B O 123导杆机构 或 O 曲柄摇块机构 题8-1 (b) 题8-2如图所示,设已知四杆机构各构件的长度a=240mm ,b=600mm ,c=400mm ,d=500mm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当取杆4为机架时,是否有曲柄存在?__________若有曲柄,则杆a 为曲柄,此时该机构为__________机构。 2)要使机构成为双曲柄机构,则应取杆_________为机架。

3) 要使此机构成为双摇杆机构,则应取杆_______为机架,且其长度的允许变动范围为_______________. 4) 如将杆4的长度改为d=400mm,而其他各杆的长度不变,则当分别以1、2、3杆为机架时,所获得的机构为___________机构。 解:1)因900500400600240=+=+≤+=+d c b a 且最短杆1为连架杆,故当取杆4为机架时,有曲柄存在。此时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 2)要使此机构成为双曲柄机构,则应取最短杆1为机架。 3)要使此机构成为双摇杆机构,则取最杆3为机架,其长度的允许变动范围为: (1)因最短杆1为连杆,即使满足杆长条件,此机构也不能成为双摇杆机构 (2)不满足杆长条件时,b 为最长杆,c 为最短杆,d a c b +>+ 140>c c 为最长杆,但不可能大于三杆长度之和 d b a c ++< 故1340

第5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有答案)

§5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填空题: 1.设机器中的实际驱动力为r P ,在同样的工作阻力和不考虑摩擦时的理想驱动 力为r P 0,则机器效率的计算式是η = r P 0/r P 。 2.设机器中的实际生产阻力为r Q ,在同样的驱动力作用下不考虑摩擦时能克服 的理 想生产阻力为r Q 0,则机器效率的计算式是 η= r Q /r Q 0 。 3.假设某机器由两个机构串联而成,其传动效率分别为1η和2η,则该机器的传动效率为 1η*2η 。 4.假设某机器由两个机构并联而成,其传动效率分别为1η和2η,则该机器的传动效率为 (P 1*η1+ P 2*η2)/(P 1+P 2) 。 5. 从受力观点分析,移动副的自锁条件是 外力的作用线与运动方向法线的夹角小于等于摩擦角 ;转动副的自锁条件是 外力的作用线与摩擦圆相切或相割 ;从效率观点来分析,机械自锁的条件是 效率小于等于零 。 综合题1: ^ 某滑块受力如图所示,已知滑块与地面间摩擦系数f ,试求F 与Q 分别为驱动力时的机构运动效率。 F 为驱动力:f tg 1 -=? 于是由正弦定理:) 90sin() 90sin(0 ?θ?--+= Q F 令0=?,得) 90sin(0 0θ-=Q F 因此,其效率为) 90sin()90sin() 90sin(0 0θ??θη-+--== F F 当Q 为驱动力,F 变为阻力,取?-代替上式中的? θ-

) 90sin() 90sin(90sin(0 000?θ?θη+---==)F F 第四章习题中,综合题5,要求计算该机构效率。(可直接利用前面的计算结果) ` 153077 .8==-f tg ? … 由正弦定理: )90sin()2180sin(0 210?βγ?-=--+R P 和) 90sin()2sin(012??β+=-R Q 于是 Q P *-+*---+=) 2sin()90sin()90sin()2180sin(00?β??βγ? 代入各值得:N P 7007.1430= ^ 取上式中的0 0=?,可得N P 10000=

机械原理考研讲义四(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第五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效率是衡量机械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而一部机械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中摩擦所引起的功率损耗。研究机械中摩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机械的自锁问题及移动副自锁条件的求解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本章知识点串讲 【知识点1】机械效率及其计算 定义:机械的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称为机械效率,η= W r / W d。 性质:η<1(η= 1——理想机器——永动机) 表示方法: a. 功表示 η= W r / W d = 1- W f/ W d b. 功率表示 η= p r / p d = 1- p f/ p d c. 力(矩)表示 η= F0/ F= M0/ M 1)串联机器(组)的总效率等于组成该机器(组)各机械部分效率的连乘积 η=η1η2……ηK 2)对于并联机构的总效率计算就相对麻烦一点。 N r

η= (Nd1η1 + Nd2η2 + …+ NdK ηK) / (Nd1 + Nd 2 + …+ NdK) = (Nd1η1 + Nd2η2 + …+ NdK ηK) / Nd 并联机组的效率,不仅与各个机构的效率有关,而且与效率的分配有关 3)混联 兼有串联和并联的机构称为混联机构。为了计算其总效率,可先将输入功至输出功的路线弄清,然后分别计算出总的输入功率和总的输出功率,最后计算其总的机械效率。 【知识点2】机械自锁条件的确定 定义:由于摩擦的存在,沿某个方向的驱动力如何增大,也无法使受力对象产生运动的现象——称为机械的自锁。 同学们要注意的是,机械的自锁只是在一定的受力条件和受力方向下发生的,而在另外的情况下却是可动的,也就是说自锁具有方向性。 1)平面自锁条件: (1)当α>φ时,驱动力P 的作用线在摩擦角φ之外。Px > F ,即滑块加速; (2)当α=φ时,P 与R 共线。Px = F : a. 滑块等速运动——原本运动; b.静止不动——原不动,具有运动趋势。 (3)当α<φ时,驱动力P 的作用线在摩擦角φ之内。Px < F , a. 滑块减速运动减至静止——原本运动; b.静止不动——原不动,不论P 有多大。 故平面自锁条件——α≤φ,等号表示条件自锁。 N R

机械原理连杆机构设计和分析5

部讲义,请勿流传 第五讲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连杆机构的传动特点: 1.因为其运动副一般为低副,为面接触,故相同载荷下,两元素压强小,故可承受较大载荷;低副元素便于润滑,不易磨损;低副元素几何形状简单,便于制造。2.当原动件以同样的运动规律运动时,若改变各构件的相对长度,可使从动件得到不同的运动规律。3.利用连杆曲线满足不同的规矩要求。4.增力、扩大行程、实现远距离的传动(主要指多杆机构)。 缺点: 1.较长的运动链,使各构件的尺寸误差和运动副中的间隙产生较大的积累误差,同时机械效率也降低。2.会产生系统惯性力,一般的平衡方法难以消除,会增加机构动载荷,不适于高速传动。 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一、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 1.曲柄摇杆机构2.双曲柄机构 3.双摇杆机构 二、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型式 1.改变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尺寸 曲柄摇杆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 2.改变运动副的尺寸 偏心轮机构可认为是将曲柄滑块机构中的转动副的半径扩大,使之超过曲柄的长度演化而成的。 3.选用不同的构件为机架 (a ) 曲柄滑块机构 (b )ABBC 为摆动导杆机构) (c )曲柄摇块机构(d )直动滑杆机构(定块机构)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 一、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 1.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条件 (1)存在周转副的条件是: ①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最长杆长度最短杆长度 ≤+,此条件称为杆长条件。 ②组成该周转副的两杆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意即: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是最短杆) 2满足杆长条件下,不同构件为机架时形成不同的机构

①以最短构件的相邻两构件中任一构件为机架时,则最短杆为曲柄,而与机架相连的另一构件为摇杆,即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 ②以最短构件为机架,则其相邻两构件为曲柄,即该机构为双曲柄机构。 ③以最短构件的对边为机架,则无曲柄存在,即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 3.不满足杆长条件的机构为双摇杆机构。 注:曲柄滑块机构有曲柄的条件:a + e ≤ b 导杆机构:a < b时,转动导杆机构; a > b时,摆动导杆机构。 例题:

机械原理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第三讲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知识点: 一、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1.驱动力:定义:驱使机械运动的力特征:该力与其作用点速度的方向相同或成锐角,其所作的功为正功,称为驱动功或输入功。来源:原动机加在机械上的力 2.阻抗力:定义:阻止机械产生运动的力称为阻抗力特征:该力与其作用点速度的方向相反或成钝角,其所作的功为负功,称为阻抗功。分类:生产阻力(有效阻力):有效功(输出功)有害阻力:非生产阻力:损失功 二、构件惯性力的确定(考的较少) 1、一般力学方法 (1) 作平面复合运动的构件对于作平面复合运动且具有平行于运动平面的对称面的构件(如连杆2),其惯性力系可简化为一个加在质心S2 上的惯性力F I2和一个惯性力偶矩M I2, 即 F I2 = -m2a S2 , M I2 = -J S2α2 也可将其再简化为一个大小等于F I2,而作用线偏离质心S2一距离l h2的总惯性力F′I2, l h2 = M I2/ F I2 F′I2对质心S2之矩的方向应与α2的方向相反。 (2) 作平面移动的构件如滑块3,当其作变速移动时,仅有一个加在质心S3上的惯性力 F13=-m3a S3。 (3) 绕定轴转动的构件如曲柄1,若其轴线不通过质心,当构件为变速转动时,其上作用有惯性力F I1=-m1a S1及惯性力偶矩M I1=-J S1α1,或简化为一个总惯性力F′I1;如果回转轴线通过构件质心,则只有惯性力偶矩M I1=-JS1α1。 2、质量代换法(记住定义和条件) 1.基本定义:(1)质量代换法:按一定条件将构件质量假想地用集中于若干个选定点上的集中质量来代替的方法叫质量代换法。(2)代换点:选定的点称为代换点。 (3)代换质量:假想集中于代换点上的集中质量叫代换质量。 2.应满足条件 (1)代换前后构件的质量不变。(2)代换前后构件的质心位置不变。(3)代换前后构件对质心的转动惯量不变。 三、运动副中的摩擦力的确定(受力分析为大题) 1.移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 F f21=f F N21=f v G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有答案)

§5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填空题: 1.设机器中的实际驱动力为r P ,在同样的工作阻力和不考虑摩擦时的理想驱动 力为r P 0,则机器效率的计算式是η = r P 0/r P 。 2.设机器中的实际生产阻力为r Q ,在同样的驱动力作用下不考虑摩擦时能克服 的理 想生产阻力为r Q 0,则机器效率的计算式是 η= r Q /r Q 0 。 3.假设某机器由两个机构串联而成,其传动效率分别为1η和2η,则该机器的传动效率为 1η*2η 。 4.假设某机器由两个机构并联而成,其传动效率分别为1η和2η,则该机器的传动效率为 (P 1*η1+ P 2*η2)/(P 1+P 2) 。 5. 从受力观点分析,移动副的自锁条件是 外力的作用线与运动方向法线的夹角小于等于摩擦角 ;转动副的自锁条件是 外力的作用线与摩擦圆相切或相割 ;从效率观点来分析,机械自锁的条件是 效率小于等于零 。 综合题1: 某滑块受力如图所示,已知滑块与地面间摩擦系数f ,试求F 与Q 分别为驱动力时的机构运动效率。 F 为驱动力:f tg 1 -=? 于是由正弦定理:) 90sin() 90sin(0 0?θ?--+=Q F 令0=?,得) 90sin(0 0θ-=Q F 因此,其效率为) 90sin()90sin() 90sin(0 0θ??θη-+--== F F 当Q 为驱动力,F 变为阻力,取?-代替上式中的? θ-

) 90sin() 90sin( 90 sin(0 00?θ?θη+---==)F F 第四章习题中,综合题5,要求计算该机构效率。(可直接利用前面的计算结果) 0153077.8==-f tg ? 由正弦定理: )90sin()2180sin(0 210?βγ?-=--+R P 和) 90sin()2sin(012??β+=-R Q 于是 Q P *-+*---+=) 2sin()90sin()90sin()2180sin(00?β??βγ? 代入各值得:N P 7007.1430= 取上式中的0 0=?,可得N P 10000= 于是6990.00 == P P η

机械原理大作业平面连杆机构报告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题号:平面六杆机构) 一、题目说明 图示为一平面六杆机构。设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如表1所示,又知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ω1=1 rad/s沿逆时针方向回转,试求各从动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及角加速度以及E点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已知其尺寸参数如下表所示: 二、题目分析 1、建立封闭图形: L 1 + L 2= L 3+ L 4 组 号 1l l 2 l 3 l 4 l 5 l 6 α A B C 2-A 2-B 2-C 26.5 67.5 87.5 52.4 43.0 60 l 2=116.6 l 2=111.6 l 2=126.6

L 1 + L 2= L 5+ L 6+AG 2、机构运动分析: a 、角位移分析 由图形封闭性得: ??? ???? ?-?+=+-?-?+??-?+=+-?-?+??=?+?+?=?+?55662'2221155662'22211 3322114332211sin sin )sin(sin sin cos cos )cos(cos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θθθαπθθθθθαπθθθθθθθθL L y L L L L L x L L L L L L L L L L G G 将上式化简可得: ??? ???? =?-?+-?+?-=?-?+-?+??-=?-??-=?-?G G y L L L L L x L L L L L L L L L L L 66552'233466552'233 1133221143322sin sin )sin(sin cos cos )cos(cos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θθαθθθθαθθθθθθθθ b 、角速度分析 上式对时间求一阶导数,可得速度方程: 化为矩阵形式为: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机械原理

第五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研究内容: 1 机械的效率 2 机械的自锁

第1讲机械的效率 5.1.1 机械效率的概念 5.1.2机械效率的计算 5.1.3机组效率的计算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意义: (1) 概念: 机械效率 η 机械损失率 ξ η=W r W d 摩擦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总有 ξ >0 和 η < 1; 机械效率反映了输入功在机械中的有效利用的程度。 (2) 意义: 降耗节能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机械效率的高低是机械中的一个主要性能指标。 —— 机械的输出功(W r )与输入功(W d )之比 —— 机械的损失功(W f )与输入功(W d )之比 =1?W f W d =1?ξ

机械效率的计算: 1) 以功表示的计算公式 η=W r W d =1?W f W d 2) 以功率表示的计算公式 η=P r P d =1?P f P d 3) 以力或力矩表示的计算公式 η=F 0F =M 0M 实际机械装置 η F 0 v F 机械传动装置 G v G η=P r P d =Gv G Fv F η0=Gv G F 0v F =1 即 η=理想驱动力实际驱动力=理想驱动力矩 实际驱动力矩

机组 ——由若干个机器组成的机械系统 整机 ——由若干个机构组成的整台机器 已知机组各机器的效率,便可计算该机组的总效率。 1. 串联机组 1) 功率传动特点: 前一机器的输出功率即为后一机器的输入功率。 2) 总机械效率: η=P r P d =P 1P d P 2P 1…P k P k?1 =η1η2…ηn ? 1 2 k P d P 1 P 2 P k -1 P k 串联机组模型 结论:串联机组中任一机器效率很低,整个机械效率就会极低;且串联机器的数目越多, 机械效率也越低。

机械原理_效率和自锁

机械运转时: 克服生产阻力所作的功为有效功(输出功)驱动力所作的功为驱动功(输入功)克服有害阻力(如运动副中摩擦力)所作的功为损失功W d W r W f 当机械稳定运转时:W d =W r + W f 机械效率作用在机械上的力可分为驱动力、阻抗力两大类 r W W =ηf d W W W -= f W W 1-=η—输入功在机械中的有效利用程度 阻抗力 有效阻力(生产阻力) 有害阻力

d r W W =ηd f d W W W -= d f W W 1-=d r P P =ηd f d P P P -=d f P P 1- =由于损失功W f 或损失功率P f 不可能为零,所以 η<1 W f 或P f 越大,机械的效率就越低。因此在设计机械时,为了使其具有较高的机械效率,应尽量减小机械中的损耗,主要是减小运动副中的摩擦损失。 上下分别除以做功时间则为功率 η以功或功率的形式表达

F —实际驱动力 υF —驱动力作用点沿力作用线方向的速度Q —实际生产阻力 υQ —阻力作用点沿力作用线方向的速度 d r P P = η F Q F Q υυη= ∴起重装置 η以力或力矩的形式表达

为进一步简化该式,现假设该机械为理想机械,即机械中不存在摩擦。此时,F 0—为克服同样生产阻力Q 所需的理想驱动力 1F Q F 0Q 0=因为理想机械υυη=由于W f 或P f 为零F 0Q F Q υυ=∴显然F 0 < F 0d f d d r 1P P P P P ηη==-==∴F 0F υυη=F 0= F Q F Q υυη= F 0 起重装置 η以力或力矩的形式表达

机械原理 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一讲机构的结构分析 知识点归纳: 一机构的组成 1.构件:机器中每一个独立的运动单元,任何机器都是由若干个(两个以上)构件组合而成。 2.零件:机器的独立制造单元。 二、运动副及分类 1.运动副:由两构件直接接触而组成的可动联接称为运动副。而把两构件上能够直接接触而构成运动副的表面称为运动副的元素。 2.运动副的分类 根据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的接触情况进行分类。 ①高副: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常见的高副:凸轮副齿轮副 ②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常见的低副有:回转副,移动副,球面副。 3. 约束:平面高副引入的1个约束,自由度为2,低副引入2个约束,自由度为1. 三、运动链 1.定义: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的连接而构成的相对可动的系统称为运动链。 2.闭链:若运动链的各构件构成了首末封闭的系统,则称其为闭式运动链。 3.开链:若运动链的各构件未构成首末封闭的系统,则称其为开式运动链。 四、机构 1.机构:在运动链中,若将某一构件加以固定而成为机架,则这种运动链叫机构。 2.机架:机架是固定不动的构件 3.原动件:机构中按给定的已知运动规律独立运动的构件。(一个工作着机构中,驱动机构的外力所作用的构件,又叫主动件) 4.从动件:运动链中除原动件外其余活动构件。 五、机构运动简图 思路:先定原动部分和工作部分(一般位于传动线路末端),弄清运动传递路线,确定构件数目及运动副的类型,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注意事项: 1.首先要搞清楚实际构造和运动情况,弄清路线:原传执。 2.高副要绘制接触处的曲线轮廓。 3.选择机构的多数构件的运动平面为投影面。 4.比例尺表示方法。 5.机架间的相对位置很重要(如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和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6.转动副的转动中心,和移动副的移动导路方向。为了准确地反映构件间原有的相对运动,表示转动副的小圆必须与相对回转轴线重合;表示移动副的滑块,导杆或导槽,其导路必须与相对移动方向一致;表示平面高副的曲线,其曲率中心的位置必须与构件的实际轮廓相等。 六、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为了使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规律,则机构的原动件数目应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 说明:(1)机构的自由度至少不小于1,即F≥1。(2)当原动件数目小于机构的自由度时,机构的运动是不确定的。当原动件数目大于机构的自由度时,则将导致机构中最薄弱环节的损坏。(3)通常机构的原动件都是和机架相连的。 七、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第5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有答案)

第5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有答案)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5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填空题: 1.设机器中的实际驱动力为r P ,在同样的工作阻力和不考虑摩擦时的理想驱动 力为r P 0,则机器效率的计算式是η = r P 0/r P 。 2.设机器中的实际生产阻力为r Q ,在同样的驱动力作用下不考虑摩擦时能克服 的理 想生产阻力为r Q 0,则机器效率的计算式是 η= r Q /r Q 0 。 3.假设某机器由两个机构串联而成,其传动效率分别为1η和2η,则该机器的传动效率为 1η*2η 。 4.假设某机器由两个机构并联而成,其传动效率分别为1η和2η,则该机器的传动效率为 (P 1*η1+ P 2*η2)/(P 1+P 2) 。 5. 从受力观点分析,移动副的自锁条件是 外力的作用线与运动方向法线的夹角小于等于摩擦角 ;转动副的自锁条件是 外力的作用线与摩擦圆相切或相割 ;从效率观点来分析,机械自锁的条件是 效率小于等于零 。 综合题1: 某滑块受力如图所示,已知滑块与地面间摩擦系数f ,试求F 与Q 分别为驱动力时的机构运动效率。 F 为驱动力:f tg 1-=? 于是由正弦定理:) 90sin() 90sin(0 ?θ?--+= Q F 令0=?,得) 90sin(00θ-= Q F

因此,其效率为) 90sin()90sin() 90sin(0 00θ??θη-+--==F F 当Q 为驱动力,F 变为阻力,取?-代替上式中的?,并取倒数,得 ) 90sin() 90sin(90sin(0000?θ?θη+---= =)F F 第四章习题中,综合题5,要求计算该机构效率。(可直接利用前面的计算结果) 0153077.8==-f tg ? 由正弦定理: )90sin()2180sin(0210?βγ?-=--+R P 和) 90sin()2sin(012??β+=-R Q 于是 Q P *-+*---+=) 2sin()90sin()90sin()2180sin(00?β??βγ? 代入各值得:N P 7007.1430= 取上式中的00=?,可得N P 10000= F θ?--0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