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 1.5 科学探究导学案(无答案) 浙教版(1
浙江省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1.5 科学探究教案 浙教版

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让学生体会到自己一直在探究,喜欢科学探究课中助学:一、预习反馈二、引入引用牛顿、哥白尼、瓦特、达尔文等科学家及其伟大成果,告诉学生这些科学家之所以伟大那么有名,就是因为他们的伟大成果,而之所以有伟大的成果,是因为他们在探究。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式。
三、展开一.生活中的探究科学探究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
或者这段话或让大家感到科学探究很离自己很远,科学探究是科学家们得事!例如:你家的电灯突然不亮了,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大家交流告诉并表扬孩子们,实际上你们所做的这些事就是在科学探究,你们已经在探究了!在探究问题时,我们一般会先假设几种可能的原因,再对每一种原因可能产生的结果进一步探究,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但是很多同学可能会说,既然我们一直在探究,那么将来我们也可以成为像牛顿像达尔文一样吗?那老师可就不敢保证了可以肯定大家每一个人都在探究,而事实上最终能成功成名的只有那么几个,二.科学家的探究活动:阅读《天花和牛痘的故事》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研究方案——获取分析证据——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这些就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科学探究并不神秘,它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只要我们学会观察, 善于质疑,勤思考,多动手,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创造。
三.我们一起来探究1.根据人地脚印判断人地身高2.盒子里面有什么四、小结很多问题就像一个不能打开的盒子,我们必须通过盒子可能传出的信息来判断盒子里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当然,我们能得到和使用的信息越多,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越细致,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七年级科学上册 1.5 科学探究教案 浙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科学上册1.5科学探究教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科学上册1.5 科学探究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科学上册1.5 科学探究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 1.5 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
2、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理解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和相关的技术。
4、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科学探究是了解科学的基本方法。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需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并有初步体验的实例为载体。
结合学生初步具有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
在活动的过程中认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认识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中,要着重提高如何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怎样收集处理数据,以及如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和探究奠定基础.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引人新课:1、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曾经在我们脑海中盘旋过,例如:(1)当我们跳起后,不论跳得多高,为什么总是落到地上?(2)为什么一颗小小的种子会长成参天的大树?(3)我们又是怎样从小小的婴幼儿长到现在的青少年?小结:对于这些问题,大家都思考过,但你有没有研究过?你想知道该如何去研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一一科学探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1.5科学探究(共31张PPT)

(3)认识到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是必不 可少的。 可以求身高和脚印长度的比值,然后求平均值
交流
(1)能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2)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3)有合作精神。 (4)认识到必须有交流与合作的乐趣。
各 种 脚 印
少年罪犯步子短,脚印瘦小,脚印之间的 距离往往不规则,步行的路线往往弯曲。
问题出在灯炮上
出4在、灯灯泡泡上可。能坏了?
证明:换了一 个新灯泡,灯 亮了。 结论4:灯泡坏了。
一、生活中的探究 你能说说小明是怎样进行探究的吗?
提 题 电 灭 的 何 在可出灯原:?能问 熄 因在的探原究建 可 可 可 可 可因问立 能 能 能能能,题假是是是是是再设.....时对:.....,每.....我一们收据检设观外的的房种一集验察、间:可般证假户别的能会产假生设作 释 灯 的 断的几头出 灯: 了结种里解 丝 果进一步探究,直到找灯到、真正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措施。 线路、
脚印的用途
1、可以判断个人的体重和胖瘦程度 2、可以大致判断个人的年龄和体力情况 3、可以大致确定发生的时间
脚印探究案例
提出问题
人脚印与身高有什么关系?
建立假设
你认为什么关系呢?
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什么方法收集呢?
收集事实证据 记录和处理数据
检验假设
你的结论对了吗?
评价与交流 拿结果和你的同学交流
发现问题:往人鼻孔里 吹痘茄粉可预防天花 (不安全)
发现问题:养牛场挤奶 女工中没有人患天花
发现问题:已经得过 天花和牛痘的人不会 再次感染天花。
建立假设:得过一次天 花,人体就会对天花产 生免疫能力
设计实验方案:将牛痘脓浆接种到人身上,观察 变化。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1.5 科学探究 导学案.doc

第1章科学入门第5节科学探究学校 _________ 七()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一、课前尝试1、白学科学书P27-31 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总结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2、准备一个盒了,里面放点小东西,让同桌猜一猜放的是什么东西?二、新知尝试1生活屮的探究电灯为什么会突然熄灭了?在生活屮我们探究问题时,_般会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那科学家是怎么探究的呢?讨论琴纳咲生发现天花疫苗的过稈大致可以分成哪些步骤?(连线)发现问题:①往人的鼻孔吹痘痂粉可预防天花%1养牛场挤奶女丁屮没有人患天花%1已经得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次感染天花提出假设:收集证据:作出解释:得过一次天花,人体会对天花产生免疫力将牛痘脓浆接种到人的身上,观察变化把牛痘脓浆接种到人的身上,使人通过得轻微的天花后,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三、变化尝试1、提出问题【例】最近几年,全国大雪灾不断,道路严重积雪,白天熔化的雪到了晚上会结成冰,会更加光滑,更易发生交通事故。
为此,护路工人在路面上直接撒上一定最的食盐,使熔化了的冰雪到晚上不再结冰, 从而缓解交通压力,尤其是降低了夜晚交通事故的发生。
【练1】某同学设计了这样的实验:他将小麦种了分为等量的两组,给予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一组放在阳光下,另一组放在黑暗透气的纸盒里,观察两组的发芽情况,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练2]种了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
下表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某因素对萬苣种了萌发的影响”设计的实验。
相同花盆大小形状相似的萬苣种了放置环境温度水1号100粒暗室50 °C适量2号100粒暗室20 °C适量请你根据实验设计冋答有关问题:他们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事例,结合你所学科学知识, 请你提出一个科学问题。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1.5科学探究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5节科学探究教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5节科学探究教案浙教版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用衣服上洗不去的污渍和自行车漏气的生活问题等的探究,来理解和记住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环节,完成课堂大显身手和思维热身的练习。
②知道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及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猜想、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③知道(从琴纳发现种牛痘治天花的故事中)科学探究需要调查、收集、处理信息。
2.能力目标:①用衣服上洗不去的污渍和自行车漏气的生活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领会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②能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通过思考做出思考和假设。
③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情感目标:能对生活、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心;体会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体会合作学习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2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学校教学质量一般,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人数不多,所以好的生源各显神通,大部分都溜走了。
今年任教初一,学生大多来自偏僻的贫困农村,学习习惯不好,基础差,学习能力较弱。
30%左右的学生是留守儿童,而且很多还是单亲家庭;有近10%学生的智力有问题,老师动员家长把孩子的残疾证办过来,家长觉得丢脸或其他原因就是不办。
少数学生有流氓习气,不守纪律,作业不做也不交,给点面子的乱抄作业,软硬不吃,我想了试了很多办法,结果都没用。
只有少数学生朴实、友善,守纪律,是可教之才。
第一至第四节内容的考试成绩,班级平均分仅四十几分,试卷较容易。
所以我必须调整教学计划,降低教学难度,集中精力抓基础。
总的来说,提高学习成绩的难度很大。
但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命根,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教师的命根。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1.发现学生优点,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
2.不断改变和调整自己的每一节教学设计,使之能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1)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章节,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科学探究中常用的工具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能够描述各阶段的特点。
2.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并能正确记录、分析、解释数据。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一般过程以及实际操作。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探究,以及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温度计、天平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调查、资料分析等。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探究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为例,讲解如何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教师点评各小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强调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3. 例题:探究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关于“光的传播”的科学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验过程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其他科学探究实验,深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讲解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实施5. 小组讨论与分享的有效性6.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指导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讲解(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讲解过程中,应详细阐述各种方法的特点、适用场景以及操作步骤,以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浙教版初一科学上册辅导教案 1.5科学探究

C 体温计玻璃炮的容积比细管的容积大得多 D、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5、用钢尺测量工件的长度时,如果把钢尺在火上烤一会儿再测,那么测得的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将会()A、偏大B、偏小C、都一样D、以上说法都错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1.提出科学问题(1)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并提出可以进行科学探究的问题(2)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生活中有时晚上我们在用电的时候发现电灯不亮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吧!2.进行猜想和假设(1)能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2)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可以提出许多引起电灯熄灭的原因1、小区可能停电了?2、保险丝可能烧断了?3、可能接触不良?4、灯泡可能坏了?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①针对探究的目的和条件,根据相关的实验原理,列出探究实验所使用的相关材料、仪器、设备等,设计相关实验方案,画出相关装置图②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对所研究的问题中的各种变量进行确认与分类③将变量转化为可感知、可量度的事物、现象和方法,说明在实验中如何测量一个变量,说明需要“做什么”和“怎样做”,应用控制变量方法来设计实验1、推开窗户,发现其他楼层都亮着灯。
结论:小区没停电,问题出在自己家里。
2、走到另一个房间,打开开关,点灯亮了。
结论:保险丝没断,问题出在灯泡上3、拧动灯泡,发现电灯仍然不亮。
结论:接触没问题,问题出在灯泡上4、换一个新灯泡,灯亮了。
结论:灯泡坏了。
4.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1)会正确、规范的使用天平、弹簧测力计、量筒、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等实验仪器。
(2)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
(3)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
(4)能通过阅读信息收集证据。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班级“物理小博士”为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图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比较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出你的探究结果。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1.5 科学探究 学案设计

第五节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________。
它是一个不断地________ ,通过各种途径寻求________,并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成共识的过程。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科学探究时,应当善于________问题。
针对提出的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________________,通过思考,建立________设。
要依据探究的目的和条件制定________。
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与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
还要对_____________进行评价,并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知识点一、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4、(2018秋•泰山区期中)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
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A.鼠妇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B.雨后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C.植物园里哪种郁金香的花最漂亮?D.绿色植物为什么能增加大气湿度?5、孙老师在上课时,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脸色有些苍白,显得很疲劳,同时伴有咳嗽,他推测该同学可能体温不正常,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
上述信息中,老师的推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属6、(2018•深圳)2016年已经全面放开二孩,想知道深圳人民关于全面放开二孩的想法,用的方法是()A.调査法B.实验法C.观察法D.探究法知识点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7、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
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此时小梅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修改假说,重新实验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8、(2018•日照)下表是土壤对落叶分解作用的探究实验过程。
1.5《科学探究》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科学探究》教学方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学生能够了解科学探究在科学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模拟科学探究过程,学会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科学问题的提出和假设的建立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教学准备科学探究案例资料实验器材(根据探究主题而定)数据记录表小组分工表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引人入胜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中一个脍炙人口的例子便是“为什么苹果会落地而不是飞上天?”这个问题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提及,而且也是牛顿定律的一个基本问题。
这个问题背后的答案,即地球引力的作用,无疑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科学探究的大门。
首先,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讨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苹果落地的过程,让他们思考为什么苹果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究不仅仅是解答一个问题,更是揭示自然界规律的过程。
其次,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让他们亲自动手,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在不同环境下观察苹果落地的现象,如在月球表面、在水面上等。
这样的实验不仅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也能让他们深刻理解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再者,我们可以通过讲解科学家们的研究历程,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究的意义。
比如,我们可以讲述牛顿是如何通过观察苹果落地的现象,进而发现地球引力的。
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也能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
最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的精神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1.5科学探究

科学家的探究
梳理
提出问题
建立猜想或假设
制定探究方案
表达与交流
检验假设
获取事实与证据
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研究方法列举 观察法、实验法Fra bibliotek归纳法、演绎法、等
效法、类比法、比较法等。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比较法
实验组 对照组
进行实 验处理
不进行 实验处 理
我们一起来探究
一、根据人脚印的长度判断人的身高 书P29
二、盒子里面有什么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就是当一个科学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和 制约时,为了明确这个量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往往需 要先控制其他的几个因素不影响被研究量的方法。
1.5科学探究
目录
生活中的探究 科学家的探究 我们一起来探究 控制变量法
生活中的探究
停电了!!!
如果在一个黑漆漆的晚上,你家里的电 灯一下子全都熄灭了,你想到的第一件事情 是什么?
你会如何去判断电灯熄灭的原因呢?
在探究问题时,我们一般会先假设几种可 能的原因,再对每一种原因可能产生的结果 进一步探究,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采取相 应的措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5科学探究》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并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能开展简单的探究活动3、能规范的书写问题、假设、结论【重点难点】1、能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开展探究活动【知识罗列】一、基本概念1、_____________是获得科学知识的基本方式,它是一个不断地___________,通过多种途径寻求_____________,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
2、在科学探究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__________,然后,针对需要探究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科学知识和已掌握的有关该问题的信息,通过思考,建立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设计验证方案、______ _____、检验假设与 _____________。
二、科学探究的案例1、天花和牛痘2、身高与脚印长度的关系3、联系生活实际,挑选问题展开探究【课后练习】1、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的过程是( )A、根据问题提出假设B、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是否正确C、根据收集的证据,得出结论D、先找合适的工具2、你感冒到医院里看病时,通常医生问你是否头疼、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量体温,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交流B、获取事实证据C、制订计划D、检验与评价3、中医给病人看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C、获取相关的事实与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进行更好的交流4、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的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此批盆栽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
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相符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设,重新实验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5、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 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潮虫的各处环境和潮虫的数(如表所示)。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概念拓展】1.科学主义科学主义是这样的一种思想,即:自然科学是最权威的世界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识,其高于所有一切其他东西对生活的诠释。
“科学主义”这个词首先被社会科学家,如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科学哲学家,如卡尔·波普尔等使用,用来描述许多科学家所共有的态度和信念,这一信念让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其所采用的方法终于上升到意识形态的水平。
对科学主义的经典论述,正如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所言:“除物理,皆集邮。
”科学主义一词有时在两个方面亦被用作略带贬义的解释:(1)表示不恰当的使用科学或在不适当的地方运用科学主张,例如,当讨论主题的范围明显超越科学范畴,或者没有足够的经验证据来证明一项科学结论的情形。
在这种使用情况下,讽刺的是科学主义呼吁科学权威化的论证。
(2)指“自然科学的方法,或者自然科学所认证的范畴分类和事物,是任何哲学和任何研究的唯一恰当的元素的信念”,并且这一过程伴随着"心理体验方面的经验失效"。
在这种用法下,(至少在更极端的定义下)强调科学主义在实证主义中扮演重要位置。
对于有着马克斯·韦伯传统的社会学家来说,如尤尔根·哈贝马斯,科学主义的观念不仅与实证主义哲学密切相关,并且也与现代西方文化中的“合理化”密切相关。
2.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分类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行为虽然很复杂,然而这些活动可分解为较单纯的6个基本过程及6个综合过程。
这些科学家探究科学的方法也被称作探究的过程技能(SciencePll),这些技能经过学习,学生是可以获得的。
组织一系列探究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从简单的基本过程开始,然后逐渐进展到分类、测量、预测、推理,进一步发展控制变量、下操作性定义、如何做实验、怎样解释实验结果等。
基本过程技能分为:观察、分类、测量和应用数字、交流、预测、推理等6个科学过程。
1.5科学探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数据收集与处理:运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处理。
5.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逻辑思维:学会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推理。
-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创新思维:勇于提出新观点,尝试新方法,解决问题。
6.科学态度与责任感
【解答】
实验材料:激光笔、白纸、直尺、铅笔。
实验步骤:
(1)在教室内找到一个较暗的角落,将白纸固定在墙上。
(2)使用激光笔照射白纸,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3)用直尺在白纸上沿着光线的传播路径画线,并用铅笔标记。
(4)移动激光笔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观察光线是否仍沿直线传播。
实验结论: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他们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互动中拓展思维,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难点,如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虽然我进行了一定的讲解和指导,但仍有部分学生掌握不够牢固。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3)在相同条件下,将光源移开,再次记录二氧化碳测试仪的读数。
(4)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分析光照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活动结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5.创新思维:科学探究方法
【题目】请举例说明如何在科学探究中运用创新思维。
【解答】
在科学探究中,创新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假设和设计新的实验。以下是一个例子:
-假设与设计: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
1 5 科学探究学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1.5 科学探究【知识梳理】(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 → → → →(2)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①。
实验组与对照组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即要符合单一变量的原则(注意:变量不能写某某的有无,也不能写控制该变量的具体方法)。
②。
目的是通过设置对照或对比实验增加实验结论的说服力(或可信度)。
③实验的对象(样本)尽量多一些。
目的是。
(3)多次实验的目的:①为了得到一个结论:多次实验避免或排除实验结论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②为了得到一个数据:多次实验目的是求,减小,提高实验结果的。
(4)常见的科学探究方法① 在研究由多个因素(变量)影响的问题时,每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然后对其他因素分别加以研究,最后综合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① 在科学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过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其他间接的可观察或测量的变量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① 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科学问题,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问接研究问题的方法。
① 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
① 根据已知现象和规律,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现象做出科学地推理和预见的研究方法。
① 通过引入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内部构造、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符号、公式、表格、实物等),将问题实际化。
【习题练习】1. 为研究学校近视防控措施的效果,每个学期我们都需要检查视力。
“检查视力”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提出问题B .建立假设C .设计实验方案D .收集事实与证据2. 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其中自由飞翔。
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
下列哪些问题是实验所研究的( )①蝙蝠飞行是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①房间大小对蝙蝠的飞行是否有影响 ①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①铃铛发声的机理是怎样的 A. ①①B.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3. 下表是小明用豌豆种子来研究影响种子萌发因素的实验记录。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
2.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实验设计。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温度计、天平等)、教学PPT、黑板。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尺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科学探究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个简单的实验为例,讲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测定水的酸碱性,要求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科学探究的过程3. 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的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答案:略。
实验数据:测定不同浓度的盐水对鸡蛋浮力的影响。
答案: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鸡蛋浮力增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参加学校或社区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5 浙教版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5 浙教版教学过程: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想5min 一、通过“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的游戏引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1.分小组实验2.适时表扬能及时做记录的小组3.奖品:猜对的小组可以吃哪个鸡蛋引导学生利用摸、看、闻、转等方法进行探究能及时将实验方法及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探究,消除对科学探究的恐惧感,意识到身边无处无科学,无处无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概括、分析以及表达的能力通过分析、比较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8 min 二、通过观看“发明热气球”的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是如何探究的,并能比较我们的探究和科学家探究有什么差异。
1.肯定学生在探究中好的地方,适时引出科学家的探究,引导学生仔细观看,思考科学家是如何探究的,并能思考我们和科学家的探究各自优缺点2.组织学生讨论仔细观看,并能适时记录引导学生学会寻找一些关键的字眼,学会对问题的分析学会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科学家善于发现问题以及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通过最新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 min 三、通过“意大利南部发现30多万年前的人类脚印”讨论,推测脚印和身引导学生思考,首先确定脚印和身高的一种模糊的正比例关系班级姓名勤思考,多动手,就一定会有收获和创造回家作业:进一步探究女孩和男孩的脚印和身高比值是否相同?小孩、成人和老人之间有何不同?第1章第7节《科学探究》前测及分析一、前测二、分析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同学对科学探究都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能有意识的用科学角度来思考一些问题,观察能力明显有所提高,已经能有目的的思考一些问题。
比如第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有:(1)鱼为什么会上浮下沉;(2)收集、分析每个人的指纹特征;(3)身高与体重之间有什么关系;(4)往水里加盐,鸡蛋会浮起来;(5)把鹌鹑蛋放在醋里,蛋会上浮,还会翻跟斗,同时产生很多泡泡,最后还会蜕皮;(6)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7)将三只不同的啤酒瓶放入不同量的水,并用铅笔敲看有什么不同……甚至有的同学写了如:体育中的“极点”;音乐课中发现的为什么人能唱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科学探究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以“天花和牛痘”为例学习并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以“身高与脚印长度的关系为例”开展简单的探究活动
3、能规范的书写问题、假设、结论
【重点难点】
1、能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开展探究活动
【课前预习】
1、_____________是获得科学知识的基本方式,它是一个不断地___________,通过多种途径寻求
_____________,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
2、在科学探究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__________,然后,针对需要探究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科学知识和已掌握的有关该问题的信息,通过思考,建立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设计验证方案 ______ _____检验假设与 _____________。
【科学情景】
晚上8:00,你正坐在家里做作业,突然,你房间里面的电灯不亮了。
1、我会提问题。
根据情境中的情况,你能提出一个合理地问题吗?。
2、我会猜想。
根据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把你想到的原因,尽可能多的写下来)。
3、我的计划。
选择你想到的其中一个原因,你接下来打算做什么呢?。
4、制定好了计划之后,你接下来又打算做什么呢?。
【合作学习】
一、天花与牛痘的故事
阅读教材P28---29的内容,读完天花和牛痘的探究过程以后归纳填空
1、琴纳医生发现和提出的问题是:
2、琴纳医生建立的猜想和假设是:
3、琴纳医生制定的探究计划是:
4、琴纳医生收集到的事实和证据是:
5、琴纳医生的检验和评价(结论)是:
6、琴纳医生最后的合作与交流是:琴纳向全世界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人类从此获得了抵御天花
的有效办法————种牛痘
二、我们一起来探究
根据人脚印的长度判断人的身高(参见课本P29---30)
1、提出问题: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
2、建立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验证方案:为了探究这个问题,你准备收集哪些证据?测量工具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事实证据(表格和图像时很好的记录方式):将你获得的数据填在下表中
同学
A B C D E F G 脚印长
身高
5、得出结论(检验假设):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评价与交流:与其他组交流,想一想本组的实验方案是否有待改进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了哪些新的想法?
【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的过程是( )
A 、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B 、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是否正确
C 、根据收集的证据,得出结论
D 、先找合适的工具
2、你感冒到医院里看病时,通常医生问你是否头疼、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量体温,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
A 、交流
B 、获取事实证据
C 、制订计划
D 、检验与评价
3、中医给病人看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 、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 、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
C 、获取相关的事实与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
D 、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进行更好的交流
4、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的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此批盆栽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
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相符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
A 、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 、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
C 、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
D 、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5、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 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潮虫的各处环境和潮虫的数(如表所示)。
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 A 、阳光充足 B 、高温干燥 C 、阴暗潮湿 D 、空气新鲜
6、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了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从实验可知:他在探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 A 阳光 B 空气 C 温度 D 水分
7、小军经常参加球类体育活动,活动中不同情况下球的触地反弹引起
了他的注意,他决定和小雨一起研究这个现象,他们计划首先通过试验研究“竖直下落的球反弹的高度与什么有关”这一问题请你猜想,竖直下落的球反弹的高度可能和什么有关?
因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素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 点 潮虫只数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18 干草地中 2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水 甲 向阳处 20℃ 充足
乙 向阳处 20℃ 不充足
教学设想
1、为了能利用导学稿开展课堂教学,将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处理。
主要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练习问题、假设、结论的规范书写。
2、教学方法还是采取由学生按照探究的基本过程开展自主学习,在探究活动中了解并逐渐熟悉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师要对问题、假设、结论的规范书写加以指导。
教学参考
爱德华.琴纳的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挤牛奶女工容易感染到牛痘的病,而这些女工为什么不会患上天花?
(2)建立猜测和假设:可能人得过一次天花以后就会产生免疫力。
可以抵挡病毒的入侵。
(3)设计实验方案(制定计划):让人先感染牛痘,再看会不会得天花。
(4)收集事实证据:人感染牛痘后,不会再得天花。
(5)检验与评价:人得过一次天花以后就会产生免疫力。
(6)合作与交流:推广应用。
探究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呢?
(2)建立猜测和假设:可能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一个比例关系。
(3)设计实验方案(制定计划):测量不同年龄、不同身高的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
(4)收集事实证据:建立图表关系,分析脚印长和身高的关系。
(5)检验与假设: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确有一个比例关系。
(约为1:7)
(6)合作与交流:对比其他同学的结果,完善比例关系,进行推广应用。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就是当一个因素(因变量)受到多个因素(自变量)的影响和制约时,为了明确这个因变量与其中某个自变量的关系,往往需要先控制其它的另几个因素不影响被研究的自变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