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食品酶学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第二章 食品酶学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在酶浓度、pH、温度等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底物浓度和反 反
应速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应
在低底物浓度时, 反应速度 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表现为一级
速 度
反应特征。
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几
乎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后,反
应速度达到最大值(Vmax),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三、酶的催化作用特点
第二章 食品酶学
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共性:如加快反应速度、不改变 平衡常数、自身质量无改变。同时具有一般催化剂所没有 的特性:
1、高效催化性:反应速度与不加催化剂相比可提高 108~1020,与加普通催化剂相比可提高107~1013; 2、高度专一性:即酶只能对特定的一种或一类底物起 作用。
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
不再增加,表现为零级反应。
底物浓度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第二章 食品酶学
第三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速度及影响反应速度 的各种因素的科学,对于深入了解酶催化作用的本质、机 制以及对于酶的分离纯化及应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当底物充足,其它因素不变,并且反应系统中不含 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它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 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底物浓度不足或酶浓度过高、 产物积累对反应有抑制作用,会妨碍反应速率;实际生 产中,酶浓度如过高,既浪费又影响产品质量。
绝对专一性 相对专一性 立体化学专一性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第二章 食品酶学
绝对专一性:有些酶只作用于一种底物,催化一 个反应,而不作用于任何其它物质。
相对专一性:这类酶对结构相近的一类底物都有 作用。包括键的专一性和基团的专一性。
立体化学专一性:这类酶只对底物的某一种构型 起作用,而不催化其他异构体。包括旋光异构专一性 和几何异构专一性。 3、不稳定性
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具有蛋白质的一切理化性 质。按组成可分为: 单纯酶 结合酶(全酶)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第二章 食品酶学
单纯酶:
仅由蛋白质组成,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如胃 蛋白酶,脉酶,木瓜蛋白酶。
结合白酶(全酶):
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结合。
辅助因子包括包括金属离子和有机小分子,有机小 分子包括辅酶和辅基,一般是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酶催化作用的中间络合物学说示意图:
ES k1 ES k2 PE k1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Baidu Nhomakorabea
第二章 食品酶学
酶(E)与底物(S)
结合生成不稳定的中间 能 络合物(ES),再分解 量
成产物(P)并释放出 酶,使反应沿一个低活
水 平
化能的途径进行,降低
反应所需活化能,所以
能加快反应速度。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第二章 食品酶学
第一节 酶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一、酶的化学本质
1、酶(enzyme)的概念 八十年代以前:
酶是一类由活性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和高度专 一性的特殊蛋白质。 八十年代以后:
酶是一类由活性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酶绝大多 数都是蛋白质,少数为核酸分子。 2、酶的组成
催化部位(Catalytic site): 酶分子 中促使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称为 催化部位。
结合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催化 部位决定酶所催化反应的性质。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第二章 食品酶学
1、底物与酶的趋近效应和定向效应 2、张力作用 3、酸碱催化作用 4、共价催化作用
食品化学
辅酶:结合松散,易透析除去。
辅基:结合紧密,不易透析除去。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第二章 食品酶学
根据结构不同酶可分为: 单体酶:
只有单一的三级结构蛋白质构成。 寡聚酶:
由多个(两个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亚基聚合而成。 多酶复合体:
由几个功能相关的酶嵌合而成的复合体。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E1 ES
E2
E+S
G
P+ E
反应过程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第二章 食品酶学
三、酶作用高效性的机理
酶为什么会与底物形成中间产物?酶为什么具有高 效率、专一性、可调节等特性?都与酶本身的特殊结构 直接相关。
由少数必需基团组成的能与底物分子结合并完成特 定催化反应的空间小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酮戊二酸 + L-丙氨酸
L-谷氨酸 + 丙酮酸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第二章 食品酶学
3、系统分类及编号
1961年国际生物学会酶学委员会规定了酶的分类原则, 按反应类型可将酶分为六大类:
(1)氧化还原酶类(2)转移酶类
(3)水解酶类 (4)裂合酶类
(5)异构酶类 (6)合成酶类
每一大类又分为若干亚类,各亚类又分为若干次亚类 并用4位数字编号系统。例:过氧话氢酶:E.C.1.11.1.6。 EC代表酶学委员会,数字含义依次是 类,亚类,次亚类, 在次亚类中的序号。
第二章 食品酶学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第二章 食品酶学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第二章 食品酶学
2、系统命名法
应标明底物名称、反应性质,最后加一个酶字。如 有两种底物,中间用“:”分开。例如:
习惯名称:谷丙转氨酶
系统名称:L-丙氨酸: -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
酶催化的反应:
必需基团有:结合基团、催化基团。
酶活性中心出现频率最高的氨基酸:丝氨酸,组氨 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赖氨酸。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第二章 食品酶学
通常将酶的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总 称为酶的活性部位或活性中心。
结合部位(Binding site):酶分子 中与底物结合的部位或区域一般称为 结合部位。
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活细胞内受到精密严格 的调节控制。反应条件温和:常温、常压、中性pH。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第二章 食品酶学
第二节 酶的作用机理
酶催化作用的中间络合物学说 一、酶催化作用在于降低反应活化能 二、中间络合物的生成
酶如何降低活化能:酶先与底物结合形成不稳定的的 中间产物—中间络合物,这种中间络合物具有较高的活性, 不仅容易生成,而且容易变成产物,并释放出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