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对应思想,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
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摘要:小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数学,学习数学的有关知识,这足以说明数学学习在人生道路中的重要作用。
诚然数学的学习对人的一生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生的道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知道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数学知识,积累知识,而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开动脑筋、思考,开拓创新,自己主动去探索去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各種能力和技能。
所以,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灵动思维,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活起来,动起来,逐步提升学生的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各项技能。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创设条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思维灵动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是他们的弱项,由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较快,抽象思维发展比较缓慢,所以小学生对于小学数学中公式的记忆和计算,小学生都没有兴趣,他们会感到数学的学习枯燥无味,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开始产生抵触情绪。
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是必然的。
所以数学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很重要,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开发更重要。
这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发展和学习的积极性。
一、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知道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表扬。
他们很需要教师的肯定以增加学习的自信心,需要获得成功的成就感以增加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但是学生的学习潜力需要教师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才能够被挖掘出来,当学生在潜意识中获得了肯定之后,他们会自动产生无穷的学习动力。
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创造合适的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
比如在学习《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提出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如下:①什么是小数?②想一想,0.2和0.20有什么区别?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这两个数字相等或是不相等?④简单概括出小数的性质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回答出答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就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对数学课堂学习充满期待,也会以全新的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数学学习也会逐渐变得轻松愉快。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灵动起来
起 集
摘 要 :数 学 学科 的本质 在 于培 养 学 生 学习数 学
的能 力和 思维 ,在 于 学生是 否 能运 用所 学到 的知 识
做 好 记 录 。 学生 通 过动 手 操 作 ,很 快 得 出 了结 论 : 对 折 一 次 ,表 示把 正 方 形平 均 分成 了 2份 ;对折 2 次 ,就 把 正方 形平 均 分成 了 4份 ;再 对折 一 次 ,表 示把 正 方 形 平 均 分 成 了 8份 … … 从 中可 以 发现 规 律 :对折 次 数 为 1 1 ,折成 的份 数就 为 2 n . …・ ・ 这 样 让 学生 自我 发现 数学 知 识 的 内在 规律 ,让 学生通 过 实 践掌握 数 学知 识 的方 法 ,大大 地激 发 了学生 的学 习 兴趣 ,也培 养 了学 生积 极探 索数 学知 识 的能力 。
心 。只有 这样 ,学 生 的个 性才 能 得到 体现 ,学生 的 创 造力 、创 新 能力才 能得 到 最大 限度 的发挥 。 总之 ,在 小学 数 学教 学 中 ,教师 应 从生 活实 际 入 手 ,通 过 多种方 法 、 多种形 式 ,营 造 轻松 和谐 的
3 努力 营造 轻松 和谐 的数 学 课堂气 氛
去 解决 实 际 问题 。而在 日常教 学 中.有 些老 师 只片
面地追 求教 学成绩 ,忽视 了学生 能 力、 思维 的锻 炼 和发 展 。 那 么怎样避 免 这种 现 象.让数 学课 灵 动起
来呢? 笔者 就这 一 问题 谈 了 自己的看 法 。 关键 词 :课 堂 气氛 :生 活 实践
4 及 时表扬 和鼓 励 学生
维较 直观 ,有 强 烈 的好奇 心 ,并且天 性 爱玩 。教师 若 能抓住 小 学生 这 一特 点 ,充 分利 用 并发挥 他 们 的 非智 力 因素 的作 用来 实施 教 学 ,教 学效 果 定会 事 半
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
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摘要】数目或格式。
感谢配合!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思维越来越被重视。
本文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兴趣、引导积极思考、利用游戏和实践活动进行训练,以及帮助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如何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
通过学习数学,小学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
未来社会对数学思维的需求也将越来越高,从小学开始培养数学思维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不仅有利于他们个人成长,也有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通过努力推动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兴趣,思考,游戏,实践活动,训练,应用,解决实际问题,重要性,未来,影响。
1. 引言1.1 为什么数学思维重要数要求、格式要求等。
以下是关于“为什么数学思维重要”的内容: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思维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能力,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离不开数学。
数学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提升我们的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通过数学,我们可以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揭示事物背后的规律和本质,从而更深入地认识世界。
数学思维让我们不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数学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看似复杂,但通过运用数学思维,我们可以将问题分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数学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也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是非常必要的。
1.2 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挑战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他们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上。
由于年龄较小,小学生在面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往往感到困惑和无法理解。
如何使小学数学课灵动起来论文
如何使小学数学课灵动起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美,去积极探索数学奥秘。
那么,如何上好数学课, 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和生活紧密相连
“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
例如:在讲百分数时,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在生活中找实际应用的百分数一一青岛啤酒的酒精度34%,绍兴啤酒的酒精度15%,酒鬼酒的酒精度5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思考,了解酒精度的高低对人体的影响,从而感受百分数的意义。
例如:在“解决问题”教学中,通过让学生选择生活中移动、联通、电信哪种手机话费缴费比较合算,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还例如:在“打折问题” 教学中,通过市场上常见的“促销打折” “优惠打折”等实例让学生感受“打折”的实惠,培养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念。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借助全运会110米跨栏比赛情景图,让学生通过观看刘翔、纪伟比赛视频实况,选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比较快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贯彻数学思想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贯彻数学思想小学数学对于发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小学数学的学习不只是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过程,更应该成为探索和思考的过程。
归根到底,它是一种素质教育,其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方面的辨证统一。
数学思想是数学实践中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造就思维的条理性、逻辑的严密性、方法的创新性和行动的准确性。
本文试图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通过贯彻数学思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方法等)的本质认识。
数学思想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思想是数学中处理问题的基本观点,是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本质的概括,它来源于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
又高于知识与方法,居于更高层次的地位。
它指导知识与方法的运用,使知识向更深、更高层次的发展。
数学思想的主体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
认识主体作为一个执行认识功能的系统,是知、情、意相统一的有机整体。
人的各种意识要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认识活动,并对认识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
认识活动总是表现为把原有的认知模式延伸并运用于将要认识的客体,认识结构不同,对客体的理解就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性就造就了不同素质的人。
数学的理性批判性和逻辑性。
使人们容易形成严谨求实、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的道德品质。
数学概念的抽象性,推理的严谨性和运用的规范性,可以培养人们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科学品质。
数学中使用数字、图形、公式以及大量符号,这些简明的表意符号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处处体现着数学的抽象艺术美。
如著名的黄金分割点揭示出当一个物体中两个量的比例关系是0.618时是最美、最和谐的。
融入数学思想, 点亮小学数学课堂
融入数学思想,点亮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它既是一种思维方式,又是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初步接触数学,打下了数学思维的基础。
由于数学常常被认为是难以理解和枯燥乏味的学科,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和恐惧心理。
如何让小学生爱上数学,欣赏数学,成为学习数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而融入数学思想,点亮小学数学课堂,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融入数学思想,点亮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对数学的热爱。
教师的引领作用不言而喻,只有拥有深厚的数学底蕴,才能深入挖掘数学的魅力,才能够将数学思想注入到教学中,点亮学生对数学的热情。
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修养十分重要。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钻研数学的奥秘,不断拓展自己的数学视野,才能够融入数学思想,点亮小学数学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思想,点亮小学数学课堂,需要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手段。
通过举办数学游戏、数学竞赛、数学实验等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更多地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们自主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融入数学思想,点亮小学数学课堂,还需要教师设计生动形象的数学教学内容。
数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大。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形象的图示、有趣的例子等来展示抽象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不再枯燥乏味。
教学一些关于几何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几何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用有趣的故事和图片来引入,让学生在感受美的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
这样能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融入数学思想,点亮小学数学课堂,还需要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应用科学方法 打造灵动数学课堂论文
应用科学方法打造灵动数学课堂摘要:在小学诸多学科中,最具理性的学科就是数学。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关键词:小学数学;科学方法;课堂效果;课堂氛围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223-01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一、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学生喜爱数学学科1、无限爱心唤醒学生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崇高而神圣。
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与孩子们相处时,需要用爱心承担起这份崇高与神圣,要将全部爱心倾注学生,满腔热情对待学生,爱护关心学生,信任尊重学生。
特别是针对学习成绩较差、出现问题较多的学生更要给予更多的爱心。
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找机会与学生展开情感交流活动,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让学生体验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信,从而喜爱小学数学教师,进而喜爱小学数学这门学科。
2、满腔热情感染学生教师的热情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满腔热情,从而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目以传情,情以感人”。
通过目光这一无声语言来传递爱的信息,表达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
比如对于课堂上胆小不敢发言的学生,可以用温柔的目光表示激励,对于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学生,可以用善意的目光表示提醒,对于回答问题犹豫不决的学生,可以用自信的目光认可鼓励,对于回答问题正确、平时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用赞许的目光表扬称赞等等。
此外,在与学生相处时,教师要尊重、爱护和理解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做知心朋友,要让学生获得上进心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谈“一一对应”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例谈“一一对应”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一对应思想的渗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一一对应的概念,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的框架体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丰富了数学教学方法。
这种渗透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培养。
一一对应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性,未来也将在数学教学中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将一一对应思想贯穿于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潜力,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一一对应思想、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数学知识框架体系、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教学方法、重要性、应用前景1. 引言1.1 一一对应的概念一一对应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一对应是指两个集合中的元素之间可以建立起一种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即每个元素在对应关系下都有且只有一个对应的元素。
这种对应关系具有唯一性和一一性,能够确保每个元素都能找到自己的对应。
在小学数学中,一一对应的概念常常被运用在解决问题、建立模型和推理论证等方面。
通过一一对应的概念,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数学问题,并能够准确地进行数学计算和推理。
一一对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数学知识框架体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一一对应的思想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一一对应的思想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是数学学科的基础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将会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
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数学,是一门让许多小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
许多小学生认为数学很难,很枯燥,很无趣。
但其实,数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充满挑战的学科。
要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我们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各个方面着手,为他们打造一个轻松、活泼、有趣的学习氛围。
教师们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举个例子,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教授学生们数学知识。
可以准备一些数学游戏道具,让学生们分组进行比赛,通过游戏不仅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们还可以运用故事和歌谣的方式来讲解数学知识,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用丰富有趣的数学教具来辅助教学,比如有趣的图形拼图、计算器、计算游戏卡片等。
这些教具不仅能够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们在动手操作、思考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教师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数字相关的应用软件,比如数独、数学游戏APP等,通过这些应用软件来培养学生的求解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们需要在校园中打造一个愉快、积极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贴满有趣的数学知识、数学游戏的海报,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也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可以在校园中设置数学角,放置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数学故事书籍、益智数学游戏,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也能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还可以组织一些数学竞赛和数学游园会,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为了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要保证教学内容的设计合理,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要具有足够的挑战性。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以多侧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灵活变通能力。
也要注意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
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数学是一门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如此。
要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方式去学习和思考数学,他们就会发现数学是一门有趣、有意义的学科。
要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我们需要提供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学习环境。
数学不应该是一种枯燥的记忆和机械运算,而是一种综合思考和逻辑推理的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游戏和谜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数学解谜游戏,让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逻辑推理能力。
我们也可以组织一些数学竞赛和挑战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要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我们也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和挑战。
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比如设计一些数学实验、制作一些数学模型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和美妙。
要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我们还需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他们建立数学思维方式。
数学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它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提炼问题的重点、归纳问题的规律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方式,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比如故事启发式教学、问题启发式教学等,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到发现和探索的乐趣。
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
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和勤奋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
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数统计等。
感谢配合!背景介绍内容如下:如何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灵动起来,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及结合实践案例,才能有效地解决小学生数学思维不灵活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背景介绍】至此结束。
1.2 问题意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数学思维僵化、缺乏灵活性的问题。
他们可能会觉得数学枯燥无味,缺乏兴趣;也可能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感到困惑,缺乏求知欲。
这些问题导致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动力和激情,影响了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
如何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求知欲,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需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实践案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数学的奥秘,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
通过针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为解决小学生数学思维僵化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1.3 目的意义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小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灵活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设计趣味性强、挑战性适中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他们在数学领域的自信心。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帮助他们激发求知欲。
数学思维灵活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积极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这种积极的求知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 正文2.1 培养数学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是激发其数学思维的第一步。
如何构建高效灵动小学数学课堂论文
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
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所谓”高效和谐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
小学数学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从而达到高效和谐的目的。
本文拟从以下八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关于微笑教育”的一项调查显示:学生喜欢面带微笑的教师,不喜欢教师生气或严厉的样子,因为看到教师的微笑他们会消除紧张感,投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
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热情去参与学习。
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
很多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有一次走进教室,只见几十个学生如野马归槽般奔进教室,个个满脸通红,手忙脚乱。
斯霞老师并未着急,而是面带微笑:”同学们,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老师走出去,看谁先做好。
”等斯霞老师再次走进教室,同学们个个坐得整整齐齐,全神贯注的等待老师上课。
我想:如果斯霞老师板着面孔训斥学生,学生也会安静下来,但分散的心不会一下子收回来,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把实践带进课堂新课标指出:观察和实践是数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动手实践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构建轻松愉悦的和谐课堂,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了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学方法。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看视频找画面中的圆,结合生活实例认识圆,编排座位形成圆,课后拓展了解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一系列活动的展开,创设了有效的生活情境及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从而使其对圆的认识有了更直观、全面的了解,达到了对知识的巩固和内化的目的。
“数形结合”让小学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数形结合”让小学数学课堂灵动起来摘要:适应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而且还应着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重视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力求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中一类十分常见的重要思想方法,本文主要探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的具体策略,旨在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引言:代数与几何均是小学数学学科中的重要模块,实际上,两者并非孤立割裂的存在,其彼此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通过把握代数与几何之间的关联、实行“数形结合”教学,教师能够有效地增强授课实效性,真正让课堂灵动起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实现“数形结合”教学:一、以形助数提升代数教学直观程度小学数学中的代数模块通常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和学习时通常会感到较为吃力,难以深入掌握复杂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概念[1]。
传统授课模式下,教师通常以单向线性的方式将代数知识灌输给学生,忽略其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因而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认识数和数量关系时,通常从直观的事物开始,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实现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授课模式,重视以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几何图形来提升代数教学的直观程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进行《比例的意义》这一节的教学时,由于“比例”这一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如果直接将其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灌输给学生,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这一重要的代数概念,因此,教师应重视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出发,应用具体的几何图形来帮助学生建构对于比例的深入理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程度,推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发展。
在此方面,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图形的展示:应用多媒体展示三个大小不同而长宽比相同的长方形,并给出其长度和宽度,调动学生应用分数知识,按照“”这一式子计算长方形长度与宽度的比值,之后提出问题:“观察计算结果,同学们有些什么发现?”引导其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概念:“同学们通过计算可以发现,三个长方形尽管大小不同,但其长度与宽度的比值相等,应用等式将其中任意两个式子连接起来,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融入对应思想,灵动小学数学课堂
[摘要]数学思想是开启数学之门的钥匙,它蕴藏在知识的背后,需要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才能形成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
而对应思想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将对应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降低学习的难度,拓展学生的思维,构建富有生命力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数感[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26-0089-02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是数学的明暗两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而对应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旨在通过联结点的对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这对于抽象逻辑思维薄弱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挖掘知识背后的对应思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综合能力,让其破除“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畅快。
一、渗透对应思想,培养数感数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也是人类较高的心智技能。
良好的数感有助于学生感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也是进行计算的基础。
从小学低年级学生认数开始,教师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将数字和生活中的事物数量建立对应关系,让学生经历口头数数、按物点数以及说出数后能够按数取物的对应过程,促进数感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数”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带了一些小玩具、布娃娃、玩偶等来到学校。
新课伊始,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实物进行分类,然后把每一个分类都看成一个集合,引导学生指着集合中相应实物的数量进行数数,学生自然地将实物与1、2、3……对应起来,直到数到每个集合中的最后一个实物,也就是这一类物体的总个数。
接着,教师再让学生分别从每个集合中拿出相同数量的实物,如2个飞机模型、2根小棒、2个小球等,通过实物的对应过渡到与数“2”的对应。
在后续的教学环节,教师运用同样的方法,借助物与物、数与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其他数,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基于教学改革思想构建小学数学灵动性课堂
基于教学改革思想构建小学数学灵动性课堂摘要:教学改革思想的实施逐渐更改着学校的教学方式。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内,教师也应积极基于教学改革思想构建灵动性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增强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热情,通过数学课堂互动氛围的构建,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数学知识,通过数学课堂灵动性模式的实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让学生强化体验、增强数学学习素养,促进学生取得综合进步。
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灵动性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教学改革;小学数学;灵动课堂;构建;分析前言: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构建灵动性数学课堂,要掌握教学实质,同时要善于分析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通过对课堂教学方法的针对性调整,让学生领略数学学习的魅力,增强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热情和动力,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的进步。
基于课堂教学现状针对性调整策略会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数学学习学习综合成果得到提升,是教师增强教学效果,构建灵动性课堂的有效前提。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现状在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呈现一定的困惑,取得去学习成果甚微,导致学习信心不足、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不高,阻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阻碍了教师教学内容的讲解[1]。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主要完成基础知识讲解和重点知识讲解,让学生完成大量的习题,此模式枯燥乏味,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步降低热情[2]。
二、小学数学灵动性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一)融入教学游戏,构建灵动性课堂游戏与小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性格特点相吻合。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构建灵动性数学课堂,可以将游戏教学方法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融合,在游戏内讲解数学知识吸引学生的热情参与,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欲望不强、学习热情不强的现状,通过游戏的融入在优秀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讲解数学知识,学生会取得高质量的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3]。
让数学课堂凸显“灵动”与“智慧”的魅力——————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让数学课堂凸显“灵动”与“智慧”的魅力——————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所以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课上要尊重学生,解放学生的身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形成数学方法,更要注意及时捕捉教学生成,有效引领让学生在做中体验,让数学课堂充满灵动与智慧。
关键词:生活经验、建构、数学方法、教学生成、体验、灵动、智慧一、章显方法,让灵动的课堂呈现智慧的缤纷。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平均分》,教科书第32—33页。
情境再现:教师顺利地进行完新课教学后。
学生用连线的方式完成了想想做做第1题,教师出示第2题。
6根胡萝卜,平均分给3只兔,每只兔分得()根。
(注:三只小兔在左边,6根胡萝卜在右边)。
师:你能帮帮这3只小兔,把这6根胡萝卜平均分给它们吗?生:有的开始连线,有的开始画圈,还有几位学生的皱着眉头,好象在思考着什么。
师(2分钟后):你们有结果了吗?生(几乎是异口同声):有了!每只小兔分得2根。
师:说说你的方法?生1:我是用连线的方法,先每只小兔分1根,再每只小兔分1根。
师:用连线的方法一根一根的分,真是个不容易错的好办法。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生2:我是在萝卜上画圈,每2个一圈。
正好圈了5个圈,所以每个小兔分到2根。
师:画圈也是个不错的好办法。
我们继续往下看。
(教师正准备往下讲,一名学生高举的小手就是固执地不愿放下。
教师犹豫了一下,还是叫起了那位学生。
)生3:我是给小兔和胡萝卜编号。
师:“编号”,多么有创意的想法,说说你是怎样给它们编号的?生3:我先给3只小兔编上1、2、3号;再给胡萝卜编上1、2、3号,最后数数胡萝卜有两个1号,两个2号、两个3号。
说明每只小兔分得2根胡萝卜。
师:听明白了吗?全班学生用力地点点头。
师:能想到给小兔和胡萝卜编号是多么了不起呀,我们应该给这位小小“数学家”颁发创意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应思想,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开启数学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层出不穷的数学发现的源泉。
它们犹如网络,犹如蛛网,环环相扣,将全部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系统地编织在一起。
只有当学生掌握了那些数学思想方法,再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才能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才能牢固地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不言而喻,数学思想方法是通过数学学习后“种”在脑子里的、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瑰宝。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涵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但我们遇到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时常常需要通过“对应”的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当遇到较为隐蔽的问题时常常需要找出对应关系,化隐蔽为明晰,变未知为已知,使应用题得以顺利地解决。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在牢牢地抓住知识线索这条明线的同时,还要紧紧抓住数学思想方法这条隐性线索,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建立“对应”意识,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对应思想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元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
在应用题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对应意识,也能让学生积极的思考,逐步形成对应的数学思想。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内容7的认识时,先通过讲故事创设情景:小熊请客,来了6位朋友(出示图片)。
又来了一位,共有几位?让学生数数后引出了数字7。
接着小熊准备请客人坐,请客人吃桃子,每位一盘桃子。
提问:要几把椅子?几个盘子?几个桃子?如下图。
让学生比较后,引导学生得出物体不同,但数目相同,都是7个。
再将图形隐去,剩下7个点。
在上例中教师通过把动物、椅子、盘子、桃子与点子图一一对应起来,利用对应的思想,从形象生动的实物中逐步抽象出了点子图,完成了从不同的实物中抽象出数字7的教学。
7位客人、7把椅子、7个盘子、7个桃子,正是在一一对应的过程中完成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只有教师正确理解了蕴藏于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对应思想,增强学生的对应意识,从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开始,让对应思想点点滴滴地渗透到学生头脑中,逐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解决复杂的对应问题(如量率对应)奠定基础,也让学生的思维活了起来。
二、渗透对应思想,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乌申斯基说过:“观察、比较是一切思想的基础。
”有效地指导学生观察,并通过比较,优化学生“看”和“思”的过程,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领悟、体会数学思想。
如:在教学“数数”、“比多少”等知识时,通过对物与数、图与图的匹配关系观察,可以渗透对应的思想方法。
又如在算式中,由于数的变化而导致结果的变化,都需要学生在对比观察中找出对应关系。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提供丰富的,又便于学生观察的材料。
观察材料一般来源于两个途径:
1.思于教师提供的材料
教师结合教材对观察材料适当地予以改组,进行恰当设计,达到渗透对应思想的目的。
例如:教学“比多少”的认识时,先将许多红、黑两种颜色的棋子散乱摆放在黑板上,让学生判断谁多谁少,待学生用小指头指着黑板吃力地数过之后,教师提出:你们能想出什么方法,更快地比出哪一种颜色的棋子多一些?学生经过思考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所提出的方案,将两种棋子一个对一个地有序排列起来重新判断。
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前后两种情况哪一种判断更快,为什么后一种会更快?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一个对一个”的对应思想方法认识和感知。
2.动于学生提供的材料。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尤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偶尔呈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材料。
教师就应随机把握好这些材料,有选择、
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比较、评价,从而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
例如:在学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时,教师要求学生做一个练习:在下面两根横线上画图形,第一根上面画8个三角形,在第二根上面画9个圆形。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年级学生在画图时,大部分学生往往只会考虑数量,不会有意识地注意上下对应。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用到了对应的方法,我们在教学时对学生所画的材料,选择了几种情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评价。
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中,认识到对应的方法不仅有一对一的对应,还有二对二、三对三、四对四的对应,只要排列对应就能较快地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促使学生在自己提供的材料中积极思考,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利用对应思想,让学生的兴趣高起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小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了,才会自主地、自觉地去观察、研究和探索。
数形结合,创设与知识信息相关的各种情景,可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产生学习热情。
笔者曾上过一堂数学课:《鸡兔同笼》,对于如此难的题目,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并学会呢?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很多老师都采用对应的方法,可行吗?试过才知道,于是我就在课堂上让学生动笔画,即用一个简单的圆形来代替动物的头,用两根竖线来代替动物的脚,在画的过程中发现多了或少了可以马上修改。
画好后选取部分作品加以展示,并请学生说说想法,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学生又显得异常兴奋,丝毫看不出由于内容的难度而带来的疲倦。
学生在简单画的过程中,对鸡兔同笼中“几个头、几只脚”有了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对这类题目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有趣。
四、运用对应思想,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应用题教学,历来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明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听懂了,学会了,可在运用时却又茫然失措。
我认为主要是学生欠缺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缘故。
如何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又学会数学思想,一直是众多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应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将解决问题中的各
种数量关系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解题效率。
如著名的“丢番图墓碑之迷”问题,其碑文大意是:墓中的丢番图先生啊,
他一生的六分之一是童年,十二分之一是少年。
又过了七分之一的时间,他建立
了家庭,五年后有了儿子,但儿子却先其四年而死,年龄只是父亲的一半。
请你
算一算,丢番图活到多少岁和死神见面?
通过观察上述线段图,可以清晰地看到(5+4)的和与(1-1/6-1/12-1/7
-1/2)的差具有对应关系,则该题便迎刃而解:
(5+4)÷(1-1/6-1/12-1/7-1/2)
=9÷9/84
=84(岁)
对应关系体现在分数应用题中比起整数、小数应用题更为直接。
这源于分数
定义里的单位“1”,这类应用题中一个数量对应着一个分率。
解题的关键也就是
抓量率对应。
如:
一个发电厂有煤3500吨,用去4/5,还剩多少吨?
要求剩下的吨数,可先求出它所对应的分率,再求分率对应的数量,列式为3500×(1-4/5)。
从分析分率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出发,来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常有
其得便之处。
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教师把“对应思想”有意识的渗透在学生获得知识和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直观图形,把抽象内容的数量关系视觉化、具体化、
形象化,化深奥为浅显,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看
到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蕴涵的思想,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是鲜活的,可
迁移的,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得到质的飞跃。
在生活中也处处体现着对应思想。
如给学生编学号,一个学生对应于一个学号,一个学号也只能对应于一个学生;居民身份证与居民本人的对应关系等等……“对应”作为
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教材主要是以知识结构作为编排体系的现状下,散见于整个教材之中。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对应”思想方法的渗透,强化学生对应的意识,使学生逐步具有对应的能力,形成一种对应的思想,学生有了对应的思想才能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生活中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教学真正的灵动起来,得到真正有效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