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对应思想,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应思想,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开启数学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层出不穷的数学发现的源泉。它们犹如网络,犹如蛛网,环环相扣,将全部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系统地编织在一起。只有当学生掌握了那些数学思想方法,再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才能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才能牢固地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不言而喻,数学思想方法是通过数学学习后“种”在脑子里的、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瑰宝。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涵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但我们遇到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时常常需要通过“对应”的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当遇到较为隐蔽的问题时常常需要找出对应关系,化隐蔽为明晰,变未知为已知,使应用题得以顺利地解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在牢牢地抓住知识线索这条明线的同时,还要紧紧抓住数学思想方法这条隐性线索,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建立“对应”意识,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对应思想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元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在应用题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对应意识,也能让学生积极的思考,逐步形成对应的数学思想。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内容7的认识时,先通过讲故事创设情景:小熊请客,来了6位朋友(出示图片)。又来了一位,共有几位?让学生数数后引出了数字7。接着小熊准备请客人坐,请客人吃桃子,每位一盘桃子。提问:要几把椅子?几个盘子?几个桃子?如下图。
让学生比较后,引导学生得出物体不同,但数目相同,都是7个。再将图形隐去,剩下7个点。在上例中教师通过把动物、椅子、盘子、桃子与点子图一一对应起来,利用对应的思想,从形象生动的实物中逐步抽象出了点子图,完成了从不同的实物中抽象出数字7的教学。7位客人、7把椅子、7个盘子、7个桃子,正是在一一对应的过程中完成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只有教师正确理解了蕴藏于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对应思想,增强学生的对应意识,从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开始,让对应思想点点滴滴地渗透到学生头脑中,逐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解决复杂的对应问题(如量率对应)奠定基础,也让学生的思维活了起来。
二、渗透对应思想,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乌申斯基说过:“观察、比较是一切思想的基础。”有效地指导学生观察,并通过比较,优化学生“看”和“思”的过程,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领悟、体会数学思想。如:在教学“数数”、“比多少”等知识时,通过对物与数、图与图的匹配关系观察,可以渗透对应的思想方法。又如在算式中,由于数的变化而导致结果的变化,都需要学生在对比观察中找出对应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提供丰富的,又便于学生观察的材料。观察材料一般来源于两个途径:
1.思于教师提供的材料
教师结合教材对观察材料适当地予以改组,进行恰当设计,达到渗透对应思想的目的。例如:教学“比多少”的认识时,先将许多红、黑两种颜色的棋子散乱摆放在黑板上,让学生判断谁多谁少,待学生用小指头指着黑板吃力地数过之后,教师提出:你们能想出什么方法,更快地比出哪一种颜色的棋子多一些?学生经过思考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所提出的方案,将两种棋子一个对一个地有序排列起来重新判断。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前后两种情况哪一种判断更快,为什么后一种会更快?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一个对一个”的对应思想方法认识和感知。
2.动于学生提供的材料。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尤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偶尔呈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材料。教师就应随机把握好这些材料,有选择、
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比较、评价,从而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例如:在学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时,教师要求学生做一个练习:在下面两根横线上画图形,第一根上面画8个三角形,在第二根上面画9个圆形。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年级学生在画图时,大部分学生往往只会考虑数量,不会有意识地注意上下对应。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用到了对应的方法,我们在教学时对学生所画的材料,选择了几种情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评价。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中,认识到对应的方法不仅有一对一的对应,还有二对二、三对三、四对四的对应,只要排列对应就能较快地比较出数量的多少。促使学生在自己提供的材料中积极思考,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利用对应思想,让学生的兴趣高起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小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了,才会自主地、自觉地去观察、研究和探索。数形结合,创设与知识信息相关的各种情景,可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产生学习热情。
笔者曾上过一堂数学课:《鸡兔同笼》,对于如此难的题目,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并学会呢?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很多老师都采用对应的方法,可行吗?试过才知道,于是我就在课堂上让学生动笔画,即用一个简单的圆形来代替动物的头,用两根竖线来代替动物的脚,在画的过程中发现多了或少了可以马上修改。画好后选取部分作品加以展示,并请学生说说想法,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学生又显得异常兴奋,丝毫看不出由于内容的难度而带来的疲倦。学生在简单画的过程中,对鸡兔同笼中“几个头、几只脚”有了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对这类题目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有趣。
四、运用对应思想,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应用题教学,历来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明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听懂了,学会了,可在运用时却又茫然失措。我认为主要是学生欠缺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缘故。如何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又学会数学思想,一直是众多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应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将解决问题中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