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歌三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9《古诗三首》暮江吟 课件

9《古诗三首》暮江吟  课件

课文讲解
品读第一句 思考:诗人在诗中为什么要用“铺”字,而不用“照”呢?
“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就 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 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所 以用“铺”。
课文讲解
自读第二句 思考:江水是怎样的色彩呢?
残阳如血,铺洒水中,江面呈现出斑 驳的色彩,江水闪闪烁烁,摇曳不定。
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珠,把月亮比 作弓。
课文讲解 齐读三、四句
为什么是“露似真珠月似弓呢”?
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 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 光泽。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 牙,所以说 “似弓”。
课文讲解
齐读三、四句 请你说说“九月初三夜”可爱在哪儿。
在深深的夜晚,不知不觉露水降临了,正 因为是无声的,诗人在一开始并没有发觉而月 光却照出了它。露珠在无声地闪烁,月光在无 声地洒向大地,多么宁静,多么和谐,多么安 详的深秋之夜呀。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二)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①,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②遮望眼③,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① 千寻塔:极高的塔。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 一寻。 ② 浮云:指山间浮动的云雾。 ③ 望眼:远望的视线。 1. 将《题西林壁》补充完整。 2. 《题西林壁》是 宋 代诗人 苏轼 游览庐山时题写在 西林寺
课文讲解
品读第二句 思考:两个“半”好在哪儿?
两个“半”字勾画出夕阳映照水 中,红绿辉映的动感美。
课文讲解 齐读三、四句
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四句的意思。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暮江吟课件(共16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暮江吟课件(共16张PPT)

绿色,原意为碧色珍宝。
可怜: 可爱。
九月初三: 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这里指珍珠。
诗词赏析 水景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译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 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诗词赏析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 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致的弯弓。
白 居 易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白居易作于 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 猛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 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途中沿长江作此诗。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 醉吟先生,别号诗王、诗魔、白二十二。生于河南 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 西渭南东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 之一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 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要求严缉刺死宰相武 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 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 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 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 传世代表作《白氏长庆集》《琵琶行》《长恨歌》 《卖炭翁》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多音字
pū(铺满) 铺
pù(店铺)
同音字
暮(暮色)

墓(坟墓)
慕(敬慕)
幕(夜幕)
会写字组词
暮(暮年)(暮色) 吟(吟诗)(吟唱) 瑟(瑟缩)(瑟瑟)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三首》【优质版】PPT课件(完整版)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三首》【优质版】PPT课件(完整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9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还记得这首 诗的作者是谁吗?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 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 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 《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 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降 费 须逊输
感知诗意
你能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吗?
古诗大意
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其 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 又输给了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读完了《雪梅》这首 诗,我们知道了梅和雪的 长处分别是: 香 和 白 。
古诗精讲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暮江吟》的作者是( 白居易 ),诗中表现 红日西沉时景色的诗句是(一道残阳铺水中 ), 表现新月东升的诗句是( 可怜九月初三夜)。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背诵上节课学习的古诗《暮江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诗——《题西林壁》《雪梅》。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填一填,背一背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
一道(残 )( 阳 ) 铺水中, 半江(瑟 )( 瑟 )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 露)似( 真珠)( 月)似(弓 )。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不及;比不上。
诗意: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 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读,品诗味,体诗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不服输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梅花与雪花 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 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 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现出 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 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可爱。
珍珠。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意:九月初三这个夜晚是多么可爱啊, 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 莹剔透,而冉冉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 精巧的弯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 比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真珠 弓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 一句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 描写,创造出秋夜和谐宁静的意境。
左右结构
吟侧 峰缘 降须输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
号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 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也称“元白”, 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题材广 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有“诗 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长恨 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 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 之中。这两句诗借景说理,指出观察分析 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 出正确的结论。

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暮江吟》 优质课件

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暮江吟》 优质课件
13
看图想象画面内容,并口头表述古诗大意。
示例:夕阳在水面上洒下一道流光溢彩的 金线,一半江水如翠玉般青碧可人,另一半却 如江花般火红艳丽。夜色降临,岸边青草上的 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一弯如弓的新月映 在水中,格外可爱。
明诗意
在文中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 的青绿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第1课时
黄昏时分
解诗题
古代诗歌体裁 的一种。
暮江吟
题解: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作者简介
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
自号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 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也称“元 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 《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他博闻强识(zhì),一下子就识(shí)破了敌人的鬼把戏。 夜幕降(jiàng)临,敌人终于撑不住投降(xiánɡ)了。
形近字:
暮(朝暮) 墓(墓地) 峰(山峰) 锋(锋利)
题(题目) 提(提出)
费(收费) 沸(沸腾)
侧(侧目) 测(测试)
输(输出) 偷(小偷)
整体感知
自由读古诗,结合插图和注释,
诗意: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使得江 水受光处呈现出红色,未受光处呈现出青绿色。
你能说一说诗的前两句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吗?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 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可爱。
明诗意
文中指珍珠。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意: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啊!那 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 挂在空中。
层次梳理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暮江吟|语文S版 (共25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暮江吟|语文S版 (共25张PPT)
3、从“可怜”一词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 爱之情。
中心思想
《暮江吟》这首诗描写了深 秋时节,从傍晚到夜幕降临时江 上的奇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 自然美景,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 的喜爱之情 。
拓展延伸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 “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 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 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 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傍晚—

• 暮江吟—


夜晚—

夕阳—斜照江面 —江上美景
江水—半红半绿
露水—犹如珍珠 —景色迷人
月亮—好似弯弓
—喜爱秋色之情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再见
向你的美好的希冀和追求撒开网吧,九百九十九次落空了,还有一千次呢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让生活的句号圈住的人,是无法前时半步的。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榕树因为扎根于 越长越茂盛。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进取乾用汗水谱烈军属着奋斗和希望之歌。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可以显出非常的 角度来看它。机会只对进取有为的人开放,庸人永远无法光顾。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 圆规的两只脚都动,永远也画不出一个圆。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只存在於蠢人的字典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 。志当存高远。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 上下而求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也,而不可夺赤。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有益。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合抱之木 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故能成其私。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 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 与之争。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 ,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一个实现梦想的人,就是一个成 己完全投入于权力和仇恨中,你怎么能期望他还有梦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落叶——树叶撒 弯腰拾起;与其肩负苦涩的回忆,不如走向明天,淋浴春雨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 气和行动。一个人如果已经把自己完全投入于权力和仇恨中,你怎么能期望他还有梦?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最初的梦想紧 由让一切都曾失去过。谁不曾迷茫?谁有不曾坠落呢?安逸的日子谁不想有呢?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懂得要多努 执著的人拥有隐形翅膀?现在的一切都是为将来的梦想编织翅膀,让梦想在现实中展翅高飞。很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梦想,但缺少了思想。、 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一天,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乐理知识和乐器为我的音乐梦想插上了一双希望的翅膀。长大以后,我要站在 的风采,为大家带来欢乐。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想要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完成。青年时准备好材料,想造一座通向月亮的 庙宇。活到中年,终于决定搭一个棚。一个人有钱没钱不一定,但如果这个人没有了梦想,这个人穷定了。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 为事实。如果失去梦想,人类将会怎样?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它们无法打动人心。最初所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而已。但是,所有的一切就从这里出 幸福,有时梦想破灭也是一种幸福。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在每一个想你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40张PPT)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40张PPT)

“峰”和“岭”有什么不同?
峰:高耸入云
岭:连绵不断
作者从远、近、高、低看到的景象 有什么不同?
远眺 重峦叠嶂
近观 危崖险岩
仰望 遮天蔽日
俯瞰 深沟幽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用关联词联结这两句诗,你能 想到哪组词?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全貌,是因为我 身在庐山之中。
为什么诗人身在庐山反而认不清它的真面目? 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
不及,比不上。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意:说句公道话,梅须逊让雪花三 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拟人
形容差得不多。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香
——白
雪梅
所见
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跳出局部
林 壁
所悟
不识庐山真面目
整体看待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通过题咏游庐山的感 受,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当人没有 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 物的真相与全貌。
雪梅
[宋] 卢 钺
卢钺 又名卢梅坡,宋 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 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 多,以两首《雪梅》诗留名 千古。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 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梅雪争春未肯降, 服输。 诗人。 骚人阁笔费评章。 评议。这里指
同“搁”,放下。这里读ɡē。 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诗意: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 谁也不肯服输,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古诗三首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四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PPT课件

古诗三首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四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PPT课件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侧峰庐缘
左右结构 侧 峰 缘 半包围结构 题 庐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 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雪梅
梅:逊雪三分白 各 有
雪:输梅一段香
长 处
《雪梅》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 法,通过梅雪争春,突出了雪花洁白、 梅花馨香的特点。从而告诉我们,任何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长处必然也有 短处的道理。
对比三首古诗,再填空。
诗名 作者 朝代 所写景物 诗中的情感(哲理)
《暮江吟》白居易

残阳、江水、 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愉悦 露珠、新月 的心情
《题西林壁》 苏轼 宋
庐山
赞美庐山的雄奇景象,告诉 我们看待事物要客观、全面
《雪梅》 卢钺 宋
梅、雪
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 的,有长处必然也有短处
一、多音字组词。
hénɡ( 横穿 ) xiánɡ( 投降 )


hènɡ( 蛮横 ) jiànɡ( 下降 )
二、诗句默写。
1.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题西林 壁》中的“ 横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两句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 2.《雪梅》中道出事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的名句是“横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从这些景物中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 什么季节?(秋季)
看图想象画面内容,并口头表述古诗大意。
示例:夕阳在水面上洒下一道流光溢彩的 金线,一半江水如翠玉般青碧可人,另一半却 如江花般火红艳丽。夜色降临,岸边青草上的 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一弯如弓的新月映 在水中,格外可爱。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暮江吟》 课件(共22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暮江吟》  课件(共22张PPT)
2
0
2
3 年 四 年
9.古诗三首
暮 江 吟

语 文
2023-2024学年秋季 统编教材 语文课件


2
0 2

3
年 四


暮 江 吟
级 语
【吟








暮江吟
2
0 2
[唐] 白居易
3
年 四
一道残阳铺水中,

暮 江 吟

语 文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2
0 2

四 年
(唐) 白居易
江 吟

语 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上 册
诵古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读 诗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课后小结
2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暮江吟》课文,是一首描写夕阳江景的古诗。
0
2
3
1
在课文中,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夕阳余晖映照江面的美丽景象。诗歌描
[唐] 白居易
3
年 四
一道/残阳/铺水中,

暮 江 吟

语 文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2
0 2
[唐] 白居易
3
年 四
一道/残阳/铺水中,

暮 江 吟

语 文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哪些景物让诗人觉得可爱呢?
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珠 月亮 怎样的露珠、月亮让诗人觉得可爱呢? 露珠——真珠 月——弓
露似真珠
月似弓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点明了 露珠和月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它们的喜 爱之情。
在诗人眼里,残阳、江水、露珠、明月 是那样美。这些景物无不表现了他对大自然 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细致的观 察、传神的笔墨,把这些常见的景物描写得 生动、优美、迷人,其中还蕴含着诗人轻松、 闲适的心情,真不愧是千古名作!
不识——真面目 寄意 只缘——此山中 深远
蕴赞 藏美 深庐 刻山 哲奇 理景
“铺”字可否换成“照、射”等字?为什么? “铺”是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夕阳贴着水面
斜射的场景,非常平缓柔和,给人以亲切、闲 适之感。而其他词语很难表现出这样的意境。
半江瑟瑟半江红 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句话写出了夕阳下江水的颜色,奇幻、 美妙,令人称奇。
可爱 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初读古诗 自学字词,把诗读通、读顺。 题西林壁
shì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yuán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诗诵读 划分朗读节奏,读出诗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深入感悟 横看成岭侧成峰
那么,做人方面,我们又获得了哪些启发呢?
我们看人要全面,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 点或优点,要从不同角度去看,既能看到别 人的缺点,又要看到别人的优点。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就不一样。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例子?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诗意: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西子湖畔这些消磨 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暖风把人们的 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 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 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暮江吟• (y√ín jīn)
骚• (s√āo zāo) 人
阁(gé •
g√ē)

只缘 •
(yán
yuÇn)
逊(sūn •
x√ùn)

输(sū •
sh√ū)

二、辨字组词。 墓( 墓地 ) 暮( 暮色 ) 费( 费事 ) 沸( 沸腾 )
逊( 逊色 ) 孙( 子孙 ) 峰( 山峰 ) 锋( 锋利 )
夕阳照射到的地方,江水呈现出一片红色;夕阳没有照射到
的地方,江水呈现出青绿色。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课文结构
《暮江吟》
白居易
露水 月亮 景色美丽
课文主旨
《暮江吟》通过描写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时, 江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美景,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从侧面表 达了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横看
横看 成岭
侧看
侧看 成 峰
远看
近看
抬 头 仰 望
低 头 俯 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话是因果倒装句,先写出诗人没有看清庐山的真正 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说明原因:因为“我”身处庐山之中 视野太狭窄所以只能看到局部,而看不到庐山的全貌, 只有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学习目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课件)(共15张ppt)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 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 泛,情势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 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 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产生了什么变化?
课堂练习
想一想“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诗好在哪里? 运用_比__喻__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点明了
_露_珠__的圆润,而且也写出了月光下露珠闪烁的 _光_泽__,还写出了_月__似弯弓的_形_状__特点,表达了 诗人对它们的_爱_好__之情。
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 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
因为太阳接近地平 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 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 绿色,半江是红色。
杨柳岸晓风 残月 海日生 残夜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 (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 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 治昏暗,牛李党争猛烈,诗人 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 因作此诗。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 )( )铺水中, 半江( )( )半江( )。 可怜九月初三夜, ( )似( )( )( )似(
)。
红日西沉
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在诗句中画
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铺”字可否换成“照、射”等字?为什么?
不能,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就像 是铺在江面,很形象。“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 亲切、安逸的感觉。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课件(共6张PPT)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课件(共6张PPT)
9 古诗三首
暮江吟①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②
半江瑟瑟半江红。 ③
可怜九月初三夜, ④
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①[吟]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②[瑟瑟] 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
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③[可怜] 可爱。 ④[真珠] 珍珠。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高下。 ⑥[逊] 不及;比不上。
mù sè yuán xiáng sāo xùn shū
暮瑟缘降骚 逊 输
暮 吟题 侧峰 庐缘 降 阁费 须逊 输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①[题] 书写,题写。 ②[西林] 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
下。 ③[缘] 因为。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③④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①[雪梅] 是由两首诗歌构成的一组 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②[降] 服输。 ③[骚人] 诗人。 ④[阁] 同“搁”,放下。这里读gē ⑤[评章] 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日
2023 课件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 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 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秋天的黄昏,红日西沉,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
着地面照射过来。夕阳是那样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
感觉。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 州出猎》《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重点) 3.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重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诗意: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西子湖畔这些消磨 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暖风把人们的 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 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 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课堂小结 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
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 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 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
9 古诗三首
第 二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 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 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 一改词的婉约之风,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同为豪放派词人。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件(共53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件(共53张PPT)

【译文】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波光粼粼;江水 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最可爱的是 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诗句赏析
夕阳,快要落 山的太阳。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展开,铺展。这里是斜 照的意思。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 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 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 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特殊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逸的 感觉。
拓展延伸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介绍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负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 担负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 游江南,旅居苏杭,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 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 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会写的字
fèi
组词:(浪费)(破费) 造句:我们不能浪费食粮。
会写的字

组词:(必须)(须发) 造句:这件事你必须认真对 待。
会写的字
xùn
组词:(谦逊)(逊色) 造句:他为人十分谦逊。
会写的字
shū
组词:(输赢)(输出) 造句:有时候,输赢并不是 那么重要。
多音字辨识

xiáng(投降) jiàng (降落)
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 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 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诗句赏析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 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PPT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PPT课件
35
让我们跟随诗人 看看当时的美景
36
视频朗诵
暮江吟
点击下一页
37
诗歌小结
暮 时间 江 地点 吟 景物
手法
暮(傍晚) 夜 江边 江面 露珠 弯月 比喻
赞描 美写 喜贴 爱切
38
同学们,这首名传千古的诗歌还 被谱成了好听的歌呢,让我们来欣 赏欣赏吧!
39
视频
暮江吟
点击下一页
我会写
暮吟
41
识字方法
思考:“残阳”和“铺”怎么 理解?把“铺”换成“照”、“射” 可不可以?
残阳: 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17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 面积广大而均匀。
如果换成“照”或“射”则不能体现照的 面积大这一特点。
18
往下看江面,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半江红 半江瑟瑟
瑟瑟:碧绿的颜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 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20
24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意: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
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25
这样瑰丽的画面让诗人忍不住留 恋,待到太阳下去了,夜晚降临了, 欣赏这美好的风光,诗人不禁赞叹道:
26
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爱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
九月初三不是年,也不是节, 诗人为什么说“可爱”呢?前面视 频里的老师为我们揭晓了答案,你 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吗?
8
所以连起来这就是诗人 白居易 傍晚在江边做的诗 那么内容会是什么?
傍晚在江边看到的景色。
9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节奏, 说说诗人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共5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共5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合作探究
开头第一句写到“伐薪南山中”有什么作用?
“南山中”点明劳动场所的荒凉偏僻,为下文写雪天 运炭、山路遥远难行埋下伏笔。
赏析:“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两句着重从面、鬓、手的颜色勾勒出卖炭翁的 外貌特征,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老迈和常年艰辛劳 作的生存状态。
赏析:“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的表 达效果。
卖炭翁的形象特点:
蓬头垢面 忍气吞声
老态龙钟 无可奈何
穷困悲苦
处在受压迫受剥削 且无力反抗的地位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悲苦的穷苦老百姓。
宫使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运用了肖像描写,“翩翩”形容轻快洒脱的样子。 这里表现了宫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的样子,与卖炭翁 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 “宫市”的罪恶。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 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朗读指导
节奏:七言为主,基本上是二二三,根据句意断句。
第1段应该读得缓慢、低沉些,读出卖炭老头 的凄苦;第2段应该读得稍快、较重些,读出官吏 的骄横、强蛮。
(2)运用对比手法。 诗中将卖炭翁伐薪烧炭的艰辛不易与宫使的巧取豪夺 进行对比,将卖炭翁的悲愤无助与宫使的蛮横无理进行对 比,将炭的价值与卖炭翁所得进行对比等。通过一系列 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宫市的黑暗,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 的艰难与不幸。
文章主旨
《卖炭翁》一诗通过记叙一个卖炭 老翁的辛苦劳动所得被宫使掠夺一空的 遭遇,揭露了宫市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 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 民的深切同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 场暴风雨中的经历,这个事件本身可以生发出许多 不同的主题,但诗人并未停留于对自身境遇不幸的 描述,而是推己及人,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 饱,从而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不借助直接抒 情,读者是无法感受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
10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思考1.《花非花》中作者描绘了一种怎
样的事物?你认为诗人写的是什么?
花——非花
似花似雾,给人捉 摸不定的感觉。
雾——非雾
取喻于花和雾,比 方所咏之物的短暂 易逝,难持长久。
11
夜半来 天明去

如春梦 喻 似朝云
“来”和“去” 引出新比喻
春梦虽美却短暂, 朝霞虽美却易幻灭。
பைடு நூலகம்12
你认为诗人写的是什么?
1.悼亡之作。表现出一种对 已经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 念与惋惜之情。
2.诗人感伤身世之作。白居 易晚年家庭遭遇变故,对 其打击颇大,此诗写其难 言的伤痛。
3.今人施蛰存认为此 诗“是为妓女作”。
13
博喻:由一连串比喻构成,环环相扣,如行 云流水,自然成文。主要表现为以多个鲜明 的喻体表现一个并未说明的主体。
8
《花非花》
9
花非花
1.白居易诗原本以通俗著称,这首诗却相当朦胧,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诗。未知的喻体,
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迷,使诗的意境也蒙上的一
层“朦胧”的色彩。它被自居易自编于集中“感
伤”部分。
2.白居易的感伤诗是心物感应的文学作品。
3.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
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
• 虐人害物即豺 狼,何必钩爪 锯牙食人肉!
• 虐人害物:侵害百姓,残害 人。物,人:指公众。
• 钩爪锯牙:爪子像钩子一样, 牙齿像锯子一样。以爪牙的 锐利形容胥吏的贪婪、凶狠。
•直接控诉贪官污吏“虐人害物”的豺狼般行径。 这几句由第三人称叙述转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 的口气),表达了对凶残官吏的极端愤怒,体现 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增强了批判的力度。
2. 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民间出现人吃 人的现状
白居易信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
6
思考: 1、此诗主要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 象?请结合相关词语简要分析。
• 此诗主要刻画了一群骄横跋扈、奢侈行乐的 宦官的形象。“满”、“照”、“皆”、 “或”、“如云”等字,形象地说明赴军中 宴的宦官是一大帮。“骄”、“夸”等就刻 画出宦官的骄横跋扈;而“九酝”、“八 珍”、“洞庭橘”、“天池鳞”等描绘出宦 官们丰盛的筵席,写尽他们的奢侈。
16
解释红色的字词,并概括内容、说
说这样写的作用:
• 杜陵叟,杜陵居, 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 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 禾穗未熟皆青干。
• 薄田:贫瘠的土地。 • 秀:开花。 • 青干:未成熟就已枯
干。
•写灾情的严重程度,为下一层揭露长吏的罪恶 行径,伤农夫之困作了有力的铺垫。这是铺垫 反衬的手法。
•讽刺皇帝免税诏令竟成一纸空文,揭露了统治 者的伪善本质。
20
诗歌特点:
• 本诗语言通俗易懂,如拉家常般地诉说着农民的不幸 命运。
• 由第三人称叙述,突然转为由杜陵叟用第一人称“我” 来直接控诉,情绪如烈焰喷发,大大增强了批判的力 度,同时也提出了诗歌的主旨。这是全诗中最有艺术 感染力的一笔。
17
• 长吏明知不申破, 急敛暴征求考课。
• 典桑卖地纳官租, 明年衣食将何如!
• 不申破:不报告事实真相。 • 考课:按一定标准考察官吏
的政绩,分等级加以升降或 赏罚。
• 典桑:典当桑园。 • 何如:怎么办?
•记叙长吏隐瞒灾情,不顾人民死活,急敛暴 征,可见人祸之烈。
18
• 剥我身上帛, 夺我口中粟。
• 2、思想
• 倡导新乐府诗歌创作,提出了“文章合为 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具有强烈的 现实批判性。与元稹深交,世称“元白”。 晚年闲居洛阳与刘禹锡唱和较多,世称 “刘白”。
• 讽喻诗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
• 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
• 长篇叙事诗,代表他的最高成就。
4
解题:《秦中吟·轻肥》
19
•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 心恻隐知人弊。
•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 畿尽放今年税。
•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 持敕牒榜乡村。
•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 受吾君蠲免恩。
• 恻隐:怜悯。弊:困苦。 • 书德音:写有恩德的好消息。 • 尽放:指全部免除。 • 方:才。 • 榜:张贴。 • 虚受:没受到 • 蠲(jūan):免除。
本诗把此物比作花、非花、雾、非雾、春梦、 朝云。反复以鲜明的意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 喻体,使形象更加生动。
14
借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 风雨,梅子黄时雨。 ———— 贺铸《青玉案》
• 用烟草、风、梅雨等景象作比, 喻“闲愁”
15
《杜陵叟》
• 诗作背景: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冬 到第二年春,江南和长安一带遭受了严 重旱灾。这时白居易新任左拾遗,便和 李绛上疏皇帝,陈述民间疾苦,请求减 免租税,得到皇帝的批准。但等到“德 音”下达之时,百姓的租税多已交纳人 完毕,皇帝免税的诏令成了一纸空文。 为此,白居易写了这首诗。
千呼万唤始出来,尤抱琵琶半遮面。
1
白居易诗四首
2
轻肥
3
走近白居易 1、生平 • 字乐天。唐贞元年间考上进士,敢于直言 抗谏,又写了《秦中吟》、《新乐府》等, 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贬官后, 思想逐渐消沉,写了大量“闲适诗”,以 身边琐事为题材,表现出乐天知命、消极 苟安的思想。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 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
7
2、结合全诗,说说“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 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 这两句诗写出了当时江南老百姓艰难的生活境况, 与前面宦官奢侈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好 表现了作者对老百姓的同情和对宦官“只顾自己 行乐,不顾老百姓死活”的痛恨。前文极力揭露 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最后 二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用重笔转折,直 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 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这一乐一悲,令人 惊心动魄,这与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 骨”异曲同工.
• 《轻肥》:“轻肥”一词取自《论语·雍也》 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华 的生活。是《秦中吟》第七首,诗题一作 《江南旱》。
• 《秦中吟》:共十首,题下自序:“贞元、 元和年间,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 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5
创作背景
1. 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严重, 生活骄奢淫逸、豪华糜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