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思维导图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诗歌鉴赏知识思维导图思想情感(观点态度)题形象题诗歌鉴赏语言题表达技巧题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象征想象联想曲笔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比兴用典抒情描写记叙议论说明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反复反问顶真反语通感排比叠字(词)对偶设问先写景后抒情先记事后抒怀先扬后抑卒章显志开门见山以景结情伏笔铺垫以小见大曲笔入题互文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抒情景情关系情景交融间接抒情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物情关系事情关系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人物描写细节描写人(次要人物)物侧面描写景描写事感官描写角度观察写景正面描写景物工笔白描描写描写方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侧面描写记叙角度(人称)记叙详略略写详写第三人称第二人称第一人称记叙顺叙倒叙插叙记叙方法(顺序)补叙平叙记叙要素论点事例事实论据史实数据道理论据格言道理论据名人名言俚语公理(公式)议论事实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论证方法理论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论证层进式对照式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形象人物景物事物傲视权贵忧国忧民钟情田园爱贤惜才儿女情长朋友离别报效国家归隐山林的隐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意象送别类思乡类愁苦类爱情类战争类闲适类意境豪放型清幽型伤感型悲苦型欢快型语言题炼字型鉴赏诗眼型鉴赏炼句型鉴赏语言风格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叠词色彩词句中眼篇中眼平淡工丽绚丽直率含蓄清新明快自然清幽雄奇豪放婉约悲慨凝练沉郁顿挫内容情感语言特点表达技巧诗句位置倒装互文对仗长于练字首句中间句尾句点题、开篇、奠定基调转折、承上、启下卒章显志另辟新境以景结情,含蓄隽永常见作家语言风格陶渊明白居易王昌龄李商隐温庭筠李清照辛弃疾孟郊杜甫李白杜牧王维高适陆游苏轼贾岛朴素自然通俗易懂雄健高昂朦胧隐晦绮丽香艳缠绵悱恻慷慨悲壮峻寒沉郁顿挫豪迈飘逸清健俊爽诗画一体悲壮苍凉悲壮爱国豪放旷达清瘦思想情感(观点态度)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即景(事)抒怀诗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亲友的安慰与勉励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天涯漂泊羁旅愁。
高考诗歌鉴赏(手法)思维导图

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使表现内容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收到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 突出人和事物的某种特征,便于更好地抒情,增强感染力 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分明,语言简练;内容上语意集中含蓄 节奏分明,增强气势;突出强调内容 突出语意,强调情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有韵律美 引入问题,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表达情感含蓄,言简意丰,使语言典雅 言在此而意在彼,增加语言容量,表达含蓄、巧妙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用
比化作用物借间特、具作甲乙动或体有征专体人 物 物 词 无 与 紧称代名代,化生本密。陈本代抽命体联述体泛象的之系静形栩发的事态毕如爱情形特文具物事现生憎感象点笔体移于,,分突鲜精生移于 动转情物栩抒明出明炼动情物静化、、、的
对象 特作征
用
对象 特征
夸 张
对 偶
定 义 分
析 定 义
运用想象有目的
情感
作 用
确思重标号明志知定,语: 故的 以 气问问意加
表回达环愤起激伏或, 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对象 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原因
激语昂言等优情美感 引人注意,启
,自问自 发思考
答标志:疑问 更引好人地注描意写人
句、选择问 物,的启思发想思活动
情 感
作 用 情
用 典
双 关
定
义 分
析 定
义 分
引用古籍 中的词句 引故论标用利多志、用事用义:注名 、 一 或引释人言词同 音,标志的使:特 词形点句
作 用
情感
把具有明显差异
定 、矛盾对立的双 方放在一起,进
对 义 行对照比较
比
分 标志:名 析 词、动词
诗歌鉴赏答题思维导图.ppt

鉴赏表达技巧
修辞 手法
13种修辞方法 描写方法
表达 技巧
表达 方式
构思 艺术
承接、抑扬
抒情方法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铺垫照应
线索 总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
表现 手法
衬托对比 联想想象
表现主题的方法
用典
比喻
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生动、形象
比拟 借代
使表现内容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收到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
鉴赏语言
①分析或翻译所在语句 ②点明方法 ③写出了景物…特征, 动词 表达…情感
炼字
实词
adj
num
叠词
炼字
虚词
比拟 活用 一般
动静转换、移情 化静为动 物的特征
双关 色彩
物的特征,情感 移情
渲染气氛、描景状物、表情达意、虚实 (化实为虚、化虚为实)、递进
韵律
情感
副词 连词
情感
炼句
景 技巧
意象 描写
情感
语句表面上的意思和说 话者的真正意思相反
①加强表达强烈的揭露、
批判、讽刺和嘲弄情绪, 作
②增强幽默风趣感
用
标志: 无
1.明确语境和作者的真正意 图 2.明确原因——作者的情感
情感
对比
定义
分析
把具有明显差异、矛 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 在一起,进行对照比 较
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
1.明确原典内容和含意 2.明确作者或主人公与历史人物的相似点 3.明确正用(自比)或反用(否定、反讽)
情 感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 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 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 在此而意在彼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3.1.直抒胸臆 3.2.缘景明情
3.3.用 典 4.咏史抒怀
3.2.1.正用景 3.2.2.反用景 3.3.1.正用典 3.3.2.反用典
4.1.背景 4.2.典故
4.1.1.时代变迁 4.1.2.个人身世 4.2.1.正用典 4.2.2.反用典
2.1.1.1.早、暮、夜 2.1.2.1.春、秋、冬
7.语言表达 6.情感分析 5.表现手法
诗歌鉴 赏方法
1.注意题目
2.注意意象 3.体会情感 4.注意注释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
1.1.季节
秋季
1.2.早晚
傍晚
2.1.羁旅途中
2.2.舟行途中
2.3.驿亭馆舍
3.1.丈夫
3.2.家人
3.3.朋友
4.1.与友送别
4.2.闲话隐逸
4.3.田园生活
7.1.1.含义 7.1.2.手法 7.1.3.意境 7.1.4.情感 7.2.1.画面 7.2.2.手法 7.2.3.情感
7.1.炼字 7.2.诗句
情感类型 表达方式
6.1.壮志难酬 6.2.物是人非 6.3.年华老去 6.4.思念故土 6.5.闺中怀人 6.6.爱国忧民 6.7.惜别送别 6.8.边关思乡 6.9.托物言志 6.10.借景抒情 6.11.咏史抒怀 6.12.以景结情 6.13.典 故 6.14.直抒胸臆
4.4.即兴抒怀
4.5.闺中怨情
4.6.别离愁苦
4.7.边塞征战
4.8.谈禅说理
4.9.悼亡游仙
2.1.时间意象 2.2.乘行方式 2.3.动物意象
2.4.植物意象
2.5.神话意象
2.1.1.晨夕意象 2.1.2.季节意象 2.2.1.舟行方式 2.2.2.马行方式 2.2.3.登高方式 2.3.1.鹧鸪意象 2.3.2.猿猱意象 2.3.3.雁行意象 2.3.4.杜鹃意象 2.3.5.燕子意象 2.3.6.鸣蝉意象 2.3.7.寒鸦意象 2.4.1.青草意象 2.4.2.杨柳意象 2.4.3.梧桐意象 2.4.4.芭蕉意象 2.4.5.菊花意象 2.4.6.梅花意象 2.4.7.黍离意象 2.5.1.青鸟意象 2.5.2.鲲鹏意象 2.5.3.王质烂柯 2.5.4.嫦娥奔月 2.5.5.巫山神女 2.5.6.杜鹃涕血
诗歌鉴赏答题思维导图课件

突出事物的特征, 作
加强作者的某种 感情,烘托气氛,
用
引起读者的联想
突出点
对象特征
定义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来表 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
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鲜 明,语言简练;内容上 表意集中含蓄
作 用
对偶
分析
标志:①名词②形 容词③数量词④副 词
1.意思相近互为补充 2.意思相反或相对指同一事 物的两个方面 3.事物的发展过程(因果、 假设、条件、承接、递进)
意
境
特
地点/区域
征
意象特征
描绘了①时令②地点③主要意象④意境特征的景象。 注意:问法不同,①②③④项内容也不同
学习交流PPT
4
意象
辨析
事物名词 地理名词
细节
意象
理解
文中含意 情感意义
抒情
融情于景 比喻象征
线索
结构
照应
学习交流PPT
5
景物 形象
作者塑造了①外在特征②内在特征的形象。
正面
内容
外在 特征
⑨雄奇: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精当、生动
⑩洗练:简约、简洁、精练、凝练、洗练
⑾沉郁:庄重沉郁顿挫
⑿幽默:诙谐风趣
学习交流PPT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鉴赏表达技巧
学习交流PPT
11
修辞 手法
13种修辞方法 描写方法
表达 技巧
表达 方式
抒情方法 卒章显志
构思 艺术
以景结情 铺垫照应
线索 承接、抑扬 总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对象 特征
排比
定义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 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维导图(共43张PPT)

()
描
细节描写
使形象鲜明可感,真实可信; 更好地渲染环境气氛。
写
方 法
白描 渲染烘托
标志: 动词 摹拟声音的词语
注意点: 辨清动态、静态、声 响 分析景物的特征
表 达 效
明确意境:画面+景物 果
视觉变换
正侧结合
对人物动作、外貌、
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形象
()
虚实结合
语言、神态、心理以
表现人物心理的细微活动
表
注意点:
达
用具体来表现抽
效
象
果
()
象征
四 联想
表 想象 现 对比 手 法 抑扬
用典
利用事物之间相近、相 通、相似或相反的关联 ,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事 物或道理。
类比联想 对比联想 象征(由实而虚)联想 事理联想
语文资料加群微信ywgx688 备注:语文
使作品内容丰富 使语言形象生动 使思维活跃
表
注意点:
()
二 借景抒情
抒 情 托物言志 方 法 借古讽今
()
二 借景抒情
抒 情 托物言志 方 法 借古讽今
触
乐景乐情
景
哀景哀情
生 情
乐景哀情
哀景乐情
融 情
乐景乐情
于
景
哀景哀情
以
乐景乐情
景
哀景哀情
结 情
乐景哀情
哀景乐情
渲染烘托 反衬对比 渲染烘托
渲染烘托 反衬对比
()
二 借景抒情
抒 情 托物言志 方 法 借古讽今
烘托、衬托、对比主体 使形象更加丰满 抒发感情更加充分 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
描
诗歌鉴赏答题思维导图.ppt1(1)分析

细节描写
白描
渲染烘托
1.渲染气氛,表达感情2.侧面描写,突出主体
1.五官齐放2.视角变化(远近高低俯仰里外) 2.时间变化4.色彩斑斓5.点面结合
视角变换
正面描写是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 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是对对象 周围的事物(包括人物)进行描 正侧 结合 写 标志:主体和主体
烘托衬托反衬 使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感情抒发更加充分; 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作 用
情感
定义 反问 分析
用疑问的形式表 达确定的意思, 以加重语气
标志: 问号
作 用
1.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语气 2.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对象 3.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原因
情感
定义
设问
分析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 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 故问,自问自答 标志:疑问 句、选择问
①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②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③强烈地表达情感
②工丽:华丽、绚丽、 ③直率:明快、明白如话 ④委婉:含蓄、婉约、婉转、委婉蕴藉、婉约凄切 ⑤自然:自然流畅、新鲜活泼、清新典雅、飘逸洒脱 ⑥清幽:清新 ⑦奔放:豪放、雄奇
⑧悲慨:苍凉雄健、苍凉悲壮
⑨雄奇: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精当、生动 ⑩洗练:简约、简洁、精练、凝练、洗练 ⑾沉郁:庄重沉郁顿挫 ⑿幽默:诙谐风趣
侧面
技巧
修辞
借代……
内容
技巧
描写 角度
动静
虚实
人 事 物 衬 托 反 衬 对对 照比 感觉……
鉴赏语言
①分析或翻译所在语句 ②点明方法 ③写出了景物…特征, 动词 表达…情感
比拟 活用 一般
动静转换、移情 化静为动
物的特征
炼字
实词 adj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1诗歌鉴赏知识思维导图诗歌鉴赏形象题表达技巧题语言题思想情感(观点态度)题 结构技巧抒情 描写 记叙 议论先写景后抒情 先记事后抒怀先扬后抑 卒章显志 开门见山 以景结情 伏笔铺垫 以小见大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景情关系抒情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3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 人物描写语言描写 人(次要人物) 物侧面描写景 描写事感官描写角度观察 写景正面描写景物细节描写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4记叙角度(人称)记叙详略略写详写第三人称第二人称 第一人称记叙顺叙 倒叙插叙 记叙方法(顺序)补叙 平叙记叙要素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5事例事实论据史实 论点数据 道理论据格言 名人名言 道理论据俚语公理(公式)议论事实论证 引用论证 道理论证 理论论证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论证层进式对照式 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傲视权贵 忧国忧民钟情田园 爱贤惜才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 6炼字型鉴赏语言风格动词 形容词副词 数量词平淡 工丽 绚丽 直率 含蓄 清新 明快 自然 清幽 雄奇 豪放 婉约 悲慨常见作家语言风格陶渊明 白居易 王昌龄 李商隐 温庭筠 李清照 辛弃疾 孟郊杜甫李白 杜牧 王维朴素自然 通俗易懂 雄健高昂 朦胧隐晦 绮丽香艳 缠绵悱恻 慷慨悲壮 峻寒沉郁顿挫 豪迈飘逸 清健俊爽 诗画一体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7思想情感(观点态度)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山水田园诗即景(事)抒怀诗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亲友的安慰与勉励 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展开:
1、诗歌答题步骤:看标题——看注释——勾意象——勾关键词(表情)
2、手法三大类:
(1)修辞: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反问、设问、借代、互文、反复、通感、用典等(作用:4个字)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排比:增强语势,增强抒情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夸张:增强抒情对比:突出强调反问\反复:增强语气,增强抒情
设问:增强抒情、引发思考引用:看引用的什么和引用的位置(内、情、结,可以等同某一情节在全文的作用)
(2)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托物言志)、用典(用典抒情)、抑扬
(3)描写:衬托(正反、对比、动静、正侧、哀乐)、虚实(想象、联想)、调动感官(五种)、化抽象为具体3、双音节词部分积累:
(1)明媚、灿烂、明丽、生机勃勃;(2)清新、恬淡、清幽、静谧、淡雅、悠远、明净;
(3)凄清、萧瑟、冷清、悲凄、幽僻、冷寂;(4)辽阔、雄浑、壮丽、苍凉、悲壮、苍茫
4、题材与主旨情感:(1)山水田园(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对现实的厌弃、不满等)(2)边塞(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对边疆将士的歌颂与同情)(3)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4)羁旅(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5)咏物(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6)怀古(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7)闺怨(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5、常见的意象含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