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分配算法对MIMO信道容量的影响
mimo 功率分配算法
mimo 功率分配算法摘要:一、引言二、MIMO功率分配算法简介1.MIMO系统概述2.功率分配算法的重要性三、MIMO功率分配算法分类1.最大化信道容量算法2.最大化系统吞吐量算法3.节能算法四、常见MIMO功率分配算法详解1.最大信道容量算法实例2.最大系统吞吐量算法实例3.节能算法实例五、算法性能比较与分析1.仿真环境与参数设置2.性能评价指标3.结果分析与讨论六、结论与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已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4G)及其后续版本的关键技术。
在MIMO系统中,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相互协作,提高系统性能。
功率分配是MIMO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合理的功率分配算法可以有效提高系统性能、降低功耗。
本文将对MIMO功率分配算法进行综述,分类介绍各类算法,并通过实例分析算法性能。
二、MIMO功率分配算法简介1.MIMO系统概述MIMO系统利用空间多样性实现多路复用,提高信道容量和系统吞吐量。
在MIMO系统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各有多个天线,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配置:天线数量相等、发送端多于接收端、接收端多于发送端以及分布式MIMO。
2.功率分配算法的重要性在MIMO系统中,功率分配算法的作用在于合理地将总功率分配给各个天线,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优。
功率分配算法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信道状态信息、传输速率、传输时延、功耗等。
三、MIMO功率分配算法分类1.最大化信道容量算法最大化信道容量算法旨在实现每个天线单元的最大信道容量。
这类算法通常基于最大化独立子信道容量原则,如water-filling 算法、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算法等。
2.最大化系统吞吐量算法最大化系统吞吐量算法关注整个系统的吞吐量,而非单个天线的信道容量。
这类算法主要包括注水算法、轮询算法等。
3.节能算法节能算法主要针对绿色通信需求,通过降低功耗实现系统性能优化。
mimo 功率分配算法
mimo 功率分配算法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系统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的技术。
在MIMO 系统中,发送器和接收器都使用多个天线来增加信号的效率和传输容量。
然而,为了确保MIMO 系统的性能,需要合理分配功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MIMO 系统的功率分配算法,并逐步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步:MIMO 系统的功率分配算法介绍MIMO 系统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和接收多个信号,因此功率分配是确保数据传输质量和传输速率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功率分配算法主要基于水平和柔性分配两种方式。
水平分配将功率均匀分配给每个天线,而柔性分配则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动态调整功率分配。
柔性分配算法被广泛使用,因为它可以根据实时信道状态来调整功率分配,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第二步:MIMO 系统功率分配算法的优化虽然柔性分配算法可以根据信道状态进行实时调整,但是为了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功率分配算法,如最大功率传输(Max-Power Transfer)算法、最大容量(Max-Capacity)功率分配算法和最小误差(Minimum Error)功率分配算法等。
最大功率传输算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功率分配策略,它通过使每个天线的功率都接近其最大可用功率来实现系统的最大传输效率。
最大容量功率分配算法是一种根据信道容量进行功率分配的方法,它可以最大化系统的传输容量。
最小误差功率分配算法是一种考虑误差性能的功率分配策略,它可以使系统的误码率最小化。
第三步:实际应用中的功率分配算法选择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合的功率分配算法取决于系统的具体需求和复杂性。
对于普通的MIMO 系统,柔性分配算法通常能够满足要求,因为它可以根据实时信道状态动态调整功率分配。
但是,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如高速移动通信、干扰环境下等,需要更高级的功率分配算法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功率分配策略来形成更高级的算法。
MIMO—OFDM系统无线衰落信道容量分析
便 构成 了 MI O O D 系统 。如果 用 和 分别 M .F M 表示发送 天线 和接 收天 线 的个 数 , 发送 数 据 需要 经
aeae rcie in os ai S R) whc es ic t aa tr d tr nn ecp ct;tei a t f e t ea pe do v rg eev ds a n i rt gl e o( N , ih a i f a r mees eemii t aa i h mp c i d l sra n r g in p n g h y o t me h y
Ab ta t Th ro i c p ct n pi lp we lo ain p lc fb o d a d MI sr c e e g dc a a iy a d o tma o ralc t iy o r a b o o n MO— DM y tms i rls a ig c a n l s OF s se n wiee sfdn h n esi d rv d b sd o h y tm d 1 Th n, eu p rb u d o a a i d i an o e i l ne naOF e ie a e n t e s se mo e . e t p e o n fc p ct a t g i v rsnge a tn DM r ac ltd frt eso fdng h yn s aec u ae o lw a i l h
c a n lwi qu — we l y. e rs lsidc t a e c a n lc p ct fMI h n e t e a p h l o rp i T e ut n iaet tt h n e a a i o MO— o c h h h y OFDM y tm rwswi e n mb ro tn a d s se go t t u e fa e n sa h h n n
MIMO功率分配算法,注水原理
1.1功率注水算法注水算法是根据某种准则,并根据信道状况对发送功率进行自适应分配,通常是信道状况好的时刻,多分配功率,信道差的时候,少分配功率,从而最大化传输速率。
实现功率的“注水”分配,发送端必须知道CSI。
当接收端完全知道信道而发送端不知道信号时,发送天线阵列中的功率平均分配是合理的。
当发送端知道信道,可以增加信道容量。
考虑一个维的零均值循环对称复高斯信号向量,r为发送信道的秩。
向量在传送之前被乘以矩阵()。
在接收端,接受到的信号向量y被乘以。
这个系统的有效输入输出关系式由下式给出:其中是维的变换的接受信号向量,是协方差矩阵为的零均值循环对称复高斯变换噪声向量。
向量必须满足已限制总的发送能量。
可以看出,i=1,2,…,rMIMO信道的容量是单个平行SISO信道容量之和,由下式给出其中(i=1,2,…,r)反映了第i个子信道的发送能量,且满足。
可以在子信道中分配可变的能量来最大化互信息。
现在互信息最大化问题就变成了:最大化目标在变量中是凹的,用拉格朗日法最大化。
最佳能量分配政策注水算法:Step1:迭代计数p=1,计算Step2:用μ计算,i=1,2,…,r-p+1Step3:若分配到最小增益的信道能量为负值,即设,p=p+1,转至Step1.若任意非负,即得到最佳注水功率分配策略。
1.2 发送端知道信道时的信道容量% in this programe a highly scattered enviroment is considered. The% Capacity of a MIMO channel with nt transmit antenna and nr recieve% antenna is analyzed. The power in parallel channel (after % decomposition) is distributed as water-filling algorithm clear allclose allclcnt_V = [1 2 3 2 4];nr_V = [1 2 2 3 4];N0 = 1e-4;B = 1;Iteration = 1e2; % must be grater than 1e2SNR_V_db = [-10:3:20];SNR_V = 10.^(SNR_V_db/10);color = ['b';'r';'g';'k';'m'];notation = ['-o';'->';'<-';'-^';'-s'];for(k = 1 : 5)nt = nt_V(k);nr = nr_V(k);for(i = 1 : length(SNR_V))Pt = N0 * SNR_V(i);for(j = 1 : Iteration)H = random('rayleigh',1,nr,nt);[S V D] = svd(H);landas(:,j) = diag(V);[Capacity(i,j) PowerAllo] = WaterFilling_alg(Pt,landas(:,j),B,N0); endendf1 = figure(1);hold onplot(SNR_V_db,mean(Capacity'),notation(k,:),'color',color(k,:)) clear landasendf1 = figure(1)legend_str = [];for( i = 1 : length(nt_V))legend_str =[ legend_str ;...{['nt = ',num2str(nt_V(i)),' , nr = ',num2str(nr_V(i))]}];endlegend(legend_str)grid onset(f1,'color',[1 1 1])xlabel('SNR in dB')ylabel('Capacity bits/s/Hz')注水算法子函数function [Capacity PowerAllo] = WaterFilling_alg(PtotA,ChA,B,N0); %% WaterFilling in Optimising the Capacity%===============% Initialization%===============ChA = ChA + eps;NA = length(ChA); % the number of subchannels allocated toH = ChA.^2/(B*N0); % the parameter relate to SNR in subchannels % assign the power to subchannelPowerAllo = (PtotA + sum(1./H))/NA - 1./H;while(length(find(PowerAllo < 0 ))>0)IndexN = find(PowerAllo <= 0 );IndexP = find(PowerAllo > 0);MP = length(IndexP);PowerAllo(IndexN) = 0;ChAT = ChA(IndexP);HT = ChAT.^2/(B*N0);PowerAlloT = (PtotA + sum(1./HT))/MP - 1./HT;PowerAllo(IndexP) = PowerAlloT;endPowerAllo = PowerAllo.';Capacity = sum(log2(1+ PowerAllo.' .* H));注意:是的奇异值,所以对H奇异值分解后要平方ChA.^21.3 发送端不知道信道时的信道容量功率均等发送,信道容量的表达式为clear allclcnt_V = [1 2 3 2 4];nr_V = [1 2 2 3 4];N0 = 1e-4;B = 1;Iteration = 1e2; % must be grater than 1e2SNR_V_db = [-10:3:20];SNR_V = 10.^(SNR_V_db/10);color = ['b';'r';'g';'k';'m'];notation = [':o';':>';'<:';':^';':s'];for(k = 1 : length(nt_V))nt = nt_V(k);nr = nr_V(k);for(i = 1 : length(SNR_V))Pt = N0 * SNR_V(i);for(j = 1 : Iteration)H = random('rayleigh',1,nr,nt);Capacity(i,j)=log2(det(eye(nr)+Pt/(nt*B*N0)* H*H')); endendf2= figure(2);hold onplot(SNR_V_db,mean(Capacity'),notation(k,:),'color',color(k,:)) clear landasendf2= figure(2)legend_str = [];for( i = 1 : length(nt_V))legend_str =[ legend_str ;...{['nt = ',num2str(nt_V(i)),' , nr = ',num2str(nr_V(i))]}];endlegend(legend_str)grid onset(f2,'color',[1 1 1])xlabel('SNR in dB')ylabel('Capacity bits/s/Hz')1.4 已知信道和未知信道容量比较clear allclose allclcnt_V = [1 2 3 2 4];nr_V = [1 2 2 3 4];N0 = 1e-4;B = 1;Iteration = 1e2; % must be greater than 1e2 SNR_V_db = [-10:3:20];SNR_V = 10.^(SNR_V_db/10);color = ['b';'r';'g';'k';'m'];notation = ['-o';'->';'<-';'-^';'-s'];notation_uninf= [':o';':>';'<:';':^';':s'];for(k = 1 : length(nt_V))nt = nt_V(k);nr = nr_V(k);for(i = 1 : length(SNR_V))Pt = N0 * SNR_V(i);for(j = 1 : Iteration)H = random('rayleigh',1,nr,nt);[S V D] = svd(H);landas(:,j) = diag(V);Capacity_uninf(i,j)=log2(det(eye(nr)+Pt/(nt*B*N0)* H*H')); [Capacity(i,j) PowerAllo] = WaterFilling_alg(Pt,landas(:,j),B,N0); endendf1 = figure(1);hold onplot(SNR_V_db,mean(Capacity'),notation(k,:),'color',color(k,:)) hold onplot(SNR_V_db,mean(Capacity_uninf'),notation_uninf(k,:),'color',color(k,:))clear landasendgrid onset(f1,'color',[1 1 1])xlabel('SNR in dB')ylabel('Capacity bits/s/Hz')f1 = figure(1)legend_str = [];for( i = 1 : length(nt_V))legend_str =[ legend_str ;...{['nt = ',num2str(nt_V(i)),' , nr = ',num2str(nr_V(i))]}];endlegend(legend_str)grid onset(f1,'color',[1 1 1])xlabel('SNR in dB')ylabel('Capacity bits/s/Hz')由图形中可以看出:1. 在小信噪比时,相同信噪比下利用CSI的功率注水算法获得容量优于未知CSI的平均功率分配算法;相同容量下已知CSI信噪比比未知CSI时的信噪比小3dB.2. 当信噪比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功率注水算法所获得的信道容量将收敛到平均功率分配的信道容量。
关于MIMO技术的综述
关于MIMO技术的综述(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学号:P1******* 姓名:涂佩佩)摘要: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具有广泛地应用价值,文章介绍了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产生背景及原理,重点介绍MIMO技术的几大研究热点,并简单介绍MIMO与OFDM的结合.关键词:多输入多输出OFDMAbstract: Multiple -InputMultiple–Output Technology has broad application valu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and background of multi-input multi-output technology,and focuses on several major research hotspot of MIMO technology,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mbination of OFDM and MIMO.1 引言MIMO技术对于传统的单天线系统来说,能够大大提高频谱利用率,使得系统能在有限的无线频带下传输更高速率的数据业务。
目前,各国已开始或者计划进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后3G或者4G)的研究,争取在未来移动通信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移动通信宽带和无线接入融合系统成为当前热门的研究课题,而MIMO系统是人们研究较多的方向之一。
2 产生背景及原理无线通信技术在不断发展,有限的无线资源面临着通信数据大爆炸的困境,如何用较少的频率资源来传输更多的信息以及抑制无线电干扰技术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两大挑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MIMO信道在不同条件下的容量分析
传感器与微系统 ( rnd cr n coytm T cnl is Tasue dMi ss eh o ge) a r e o
21 0 1年 第 3 0卷 第 1 2期
MI MO 信 道在 不 同条 件 下 的容 量 分 析
孙继 禹 , 谢 红
(. 1 哈尔 滨 工 程 大 学 信 息 与 通 信 工 程 学 院 , 黑龙 江 哈尔 滨 10 0 ; 5 0 1
信道 , 在剩余的链路上不分配功 率 , 此时 MI MO信道容量为
c= 。 e( +E lgdl1 s
。
)
() 8
若 和 分别 为 M MO系 统 的发 射 端和 接收 端天 I
这种发射端功率 分配策 略称 为波束 成型 , 此方法在 已
线数 , 为 M M 日 I O信道 增益矩 阵 , 对其进行 奇异 值分解 , 可
2 哈尔滨理 工大学 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 。 . 黑龙江 哈尔滨 10 4 ) 5 00
摘
要 :对影响多输入多输 出( M 信道容量的因素进行分 析研究 有助于未来无线 传感器 网络 的组 建 MI O)
与优化 。假设信道系数不变 , 给出了发射端不 同功率分配方案对信道容量的影响并进行 了对 比 , 通过实验
() 9
式 中 '=[ , , , 。若发射端输入 为独立复高斯分 , 。 … Y]
C ̄
m ax
T( r
: r
1dJ十 删H, 。e 赢 ) gt 2(
( 2 )
布, 则可达到上述容量 。 利用拉格 朗 日法 , 功率优化 过程 为
ot p
一 …
式中 为发射信号 向量 , 为 的协方差矩 阵 , 为 与天
影响MIMO系统信道容量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
Ab ta t I r e o rs ac h h n e a a i fmut l.ne n y tms sr c n o d rt e e r h t e c a n lc p ct o l pea tn a s se 。mut l n u l pe y i lpe ip tmut l i i
V l 7 No 1 03 r- .
Jn 2 0 a.08
影响M 。系统信道容量性 能的主要 因素研 究
陈欣捷 ,仇 润鹤
( 东华 大学 信息 科学 与技 术 学 院 上海 松江区 20 5) 0 0 1
【 摘要 】为 了研 究多天线 系统的信道容量特性 ,从信 息论 角度 对使 用多个发射和接收天 线的多输入 多输 出( n O 系统 1 ) 的信道容量进行 了理论推导 , 通过建 ̄MI MO系统模型 , 分析 了频率选择性 衰落信道 下的MD O系统信道容量 , 重点探讨 了信 道相 关性 、天线距 离以及 c rK 因子等 因素对MD O iI - a 系统 容量的影响,运 用信息论 理论 对其进行 了量化 的分析 ,并通过计
维普资讯
第3 7卷 第 1 期 20 0 8年 1月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un l f ie sy o Elcrn cS in ea dT c n lg fC ia o r a Unv ri f e to i ce c n e h oo yo hn o t
M s se y t m, t e P p r a a y e e c ame a a i f ⅢvO y tm n e r q e c ・ ee t i a i g h a e n lz s t h r lc p ct O h y f s se u d r fe u n y s lc i t f d v y n
大规模MIMO系统性能分析及实现
大规模M I M O系统性能分析及实现第一部分大规模MIMO 系统介绍 (2)第二部分系统模型与性能指标 (4)第三部分MIMO 技术原理与优势 (9)第四部分大规模MIMO 信道特性分析 (11)第五部分性能评估方法及关键技术 (15)第六部分实现方案与硬件挑战 (18)第七部分仿真结果与性能比较 (23)第八部分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27)第一部分大规模M I M O系统介绍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 Mass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简称 MIMO)系统是现代无线通信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目标是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大规模 MIMO 系统通过部署大量天线来实现空间分集、空间复用以及干扰抑制等特性,从而显著改善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在传统的单天线或多天线系统中,受限于可用的天线数,通常只能利用单一的空间维度进行信号处理。
而在大规模 MIMO 系统中,由于天线数量庞大,可以充分利用多个空间维度来进行信号处理,使得系统能够同时支持多个用户的高速数据传输。
大规模 MIMO 系统的发展也得益于近年来射频硬件技术的进步,如低成本、低功耗的射频芯片以及高精度的数字信号处理器件,这些技术使得部署大规模 MIMO 系统变得更加可行。
大规模 MIMO 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波束赋形(Beamforming),这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共同发射或接收信号的技术,可以通过调整各个天线的权重系数来控制信号的方向性。
在发送端,波束赋形可以将发射能量集中到某一特定方向,以增强信号强度并降低干扰;在接收端,波束赋形可以将接收到的信号从多个方向进行合成,以提高信噪比并减少多径衰落的影响。
另一个关键技术是预编码(Precoding),它是一种用于控制信号在空间维度上的分布的技术。
在大规模 MIMO 系统中,由于天线数量众多,因此可以使用复杂的预编码算法来实现精细化的信号控制。
MIMO信道的信道容量
Pi 1/ 0 1/ i 0 P
其中 0 为某个门限值。由此得到信道容量为
i 0 i 0 (1-6)
C B log 2 (
i: i 0
i ) 0
对于有一个发送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的单入多出系统,或者有多个发送天线 一个接收天线的多入单出系统,也可以定义出收发都有理想信道信息时的容量。 这些信道可以通过多天线获得分集增益和阵列增益,但没有复用增益。当发送端 和接收端都已知信道信息时, 其容量等于信号在发送端或接收端进行最大比合并 后得到的 SISO 信道的容量为
1 引言
信道容量的计算是研究噪声信道的主要关注点之一。信道容量的定义是以任 意小的差错率传输信息的最大速率,它建立了可靠通信的基本极限。因此,信道 容量广泛应用于衡量通信系统的性能。本文的主要目标是研究与 MIMO 无线信 道有关的信道容量。 MIMO 信道的香农容量是能够以任意小的差错率传输的最大数据率。中断容 量则定义为能使中断率不超过某个数值的最大数据率。 信道容量的大小和收发两 端是否已知信道增益矩阵或其分布有关。 下文先给出不同信道信息假设下静态信 道的容量,它是其后讨论的衰落信道容量的基础。
MIMO 信道的信道容量
摘要
由于 MIMO 可以在不需要增加带宽或总发送功率耗损(transmit power expenditure)的情况下大幅地增加系统的资料吞吐量(throughput)及传送距离, 使得此技术于近几年受到许多瞩目。MIMO 的核心概念为利用多根发射天线与 多根接收天线所提供之空间自由度来有效提升无线通信系统之频谱效率, 以提升 传输速率并改善通信品质。研究 MIMO 信道的容量是对 MIMO 进行深入分析的 基础,本文分析了 MIMO 信道的容量计算方法,分别介绍了在静态信道中的注 水法、平均功率分配法信道容量,以及衰落信道中遍历容量和中断容量。 关键词:MIMO,信道容量,注水法,平均功率分配,遍历容量,中断容量
确定性MIMO信道在不同功率条件下的容量分析
确定性MIMO信道在不同功率条件下的容量分析孙继禹;谢红;刘卓夫【摘要】对MIMO信道容量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未来4G网络的组建与优化.在假设信道系数不变的前提下,分别推导了发射端天线在等功率分配方案、波束成型条件及注水功率情况下的MI-MO信道容量.对以上三种功率分配方案在同一环境下通过计算机仿真进行了比较:在不额外增加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注水算法是最优的,但其运算复杂度较高;等功率分配方案信道容量在大信噪比的条件下比较理想.波束成型方案在低信噪比时接近最优情况.【期刊名称】《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15)006【总页数】5页(P94-98)【关键词】多输入多输出;信道容量;注水算法;波束成形【作者】孙继禹;谢红;刘卓夫【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0 引言无线信道容量是衡量移动通信网所容纳最大用户数的重要指标,它对于移动网的组建、基站的合理布局、网络的优化都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多输入、多输出(MIMO)是未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所应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利用多天线技术,利用无线通信环境中散射丰富的特点,在收发两端建立起多个相互独立的传输信道,极大地提高了信道的容量[1].定量分析不同条件下的MIMO无线信道容量,有助于研究组建4G网络时发射端采取何种功率分配方案,从而更大限度地进行网络优化.虽然实际中的无线信道,包括未来的MIMO无线信道都是随机变化,但可以通过假设信道固定,简化发射端天线功率分配方案对比的分析,有助于根据不同条件,采用适宜的组网策略[2].1 MIMO信道容量综述信道容量定义为:在错误概率任意小的条件下,最大可能的传输速率.假设发射机不能获得信道状态信息但是接收机可以.MIMO信道容量定义为式中:x和y分别为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向量;p(x)为向量x的概率密度分布;I(x,y)为向量x和y之间的互信息,可以表示为式中H(y)为向量y的微分熵,而为已知向量x时向量y的条件微分熵.信道的噪声向量用n来表示,假设向量x和n互相独立,则H(n).根据式(2)可得根据式(3),最大化互信息I(x,y)就简化为最大化H(n).定义矩阵y的协方差矩阵为式中:Ryy=ε{yyH};Es为与天线个数无关的发射功率;MT为发射天线个数;MR为接收天线个数;H为MR×MT阶信道增益矩阵;Rxx=ε{xxH}是矩阵x的协方差矩阵.N0为单位噪声功率,IMR为MR×MR阶单位矩阵.当向量y是零均值循环对称复高斯变量(ZMCSCG)时,微分熵H(y)达到最大.由此可知x也必须是ZMCSCG向量,且其分布可以完全由Rxx描述.向量y和n的微分熵(bps/Hz)分别为式中σ2为噪声功率.由此推断,I(x,y)可以化简为根据式(3),MIMO信道的容量为[3]式(7)也被称作无差错频谱效率或每单位带宽数据传输速率.若带宽是WHz,则在此带宽上应用MIMO技术所能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WC(bit/s). MIMO信道具有确定性和随机性两种模型.所谓确定性MIMO信道,意指信道增益矩阵H是不变的,对其进行奇异值分解,可得式中,U和V分别是MT×MT阶和MR×MR酉矩阵.对角矩阵∑ =diag(σ1,σ2,…,σk),即σk为第k个奇异值,且σ1≥σ2≥…σk≥0.若各子信道不存在符号间干扰,则MIMO信道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式为式中,n为1×MR阶独立复高斯噪声向量.发射信号向量满足功率限制ε{xxH}≤1.噪声向量每个元素的每个维度的方差为0.5,并且各个子信道的噪声是互相独立的.ρ为每个接收天线上的信噪比.采用H的奇异值分解作为等效信道模型,可将式(9)表示成式中非负对角矩阵.由酉矩阵U和V分别不可逆,可知与x、与 y等效.又因为ε{xxH},表明对新输入向量的功率限制与原输入向量一致.而且与n具有相同的统计特性,因此与原模型等效.2 不同发射功率分配条件下的MIMO信道容量下面开始分析发射端在不同情况下,确定性MIMO信道的容量.2.1 发射端各天线功率分配相等时的信道容量若发射端不能获得状态信息,则输入向量x是统计独立的,此种情况下,Rxx=IMT,则式(7)变为[4]HHH是半正定的,此种矩阵的特征分解是由QΛQH所决定,这里Q是MR×MR 矩阵且满足QQH=QHQ=IMR,且Λ =diag{λ1,λ2,…λMR},λi≥0.假定特征值是有序的,λi≥λi+1,那么σi为取自∑ =diag(σ1,σ2,…,σk)的奇异值[5],据此得到MIMO信道的容量为利用当A、B分别是m×n和n×m矩阵,且QHQ=IMR,|Im+AB|=|In+BA|时,上式可简化为式(15)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变换,即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上式可近似为与式(15)相比较,式(17)运算的量大大减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降低未来相关移动设备的复杂程度.2.2 信道的奇异值的均值代替瞬时值的信道容量发射端采用等功率分配策略时,利用信道的奇异值的均值,即HHH非负特征值的平均值的信道容量.令均值为λi,则根据式(15),信道容量表达式为2.3 发射端采用波束成形策略时的信道容量假设发射机能够获得信道状态信息,即H已知.现对等效并行信道从好到坏进行排序,有λ1≥λ2≥…≥λr.发射机可以将功率所有的功率分配到最好的信道,在剩余的链路上不分配功率,此时MIMO信道容量为这种发射端功率分配策略称为波束成形[6],即为使用最好的并行信道,发射机从每个信道发射被某个系数相乘的同样信号.根据前面的结论,~x=xU,可得x=UH.因此为了使用最好的并行信道,需令式中满足复高斯分布.不过这相当于所有的天线在受到矩阵UH第一列元素的加权后发射相同的信号.2.4 发射端功率分配采用注水原理时的信道容量当发射机可以获得信道状态信息时,采用前面所述的等功率分配或者是波束成形,一般情况下均不是最优的.为了获得更多的信道容量,需进一步进行分析与讨论. 假设MT<MR,MIMO信道可等效为MR个互相独立的并行信道,由前面的分析可知,r≤min(MT,MR).令第i个并行信道上传输符号的功率为γi,则信道容量变为[7]式中,γ=[γ1,γ2,…,γr].若发射端输入为独立复高斯分布则可达到上述容量. 利用拉格朗日法,功率优化过程为这里μ是一个常数,(x)+=max(x,0).这种迭代功率最优分配方案是通过注水算法来实现的,过程如下:将迭代步长p置1,并且计算常数μ,有利用上式的结论,第i个子信道的分配功率为如果分配到最低增益信道的功率为负,比如λr-p+1<0,则通过令γoptr-p+1=0,将迭代步长 p 置 2.最优功率分配策略即是将功率分配给那些非负的空间子信道.图1是注水算法的示意图.图1 注水算法示意图显然,由于此算法在每个信道实现阶段,关注于优质信道,并舍弃质量差的部分,因此可以预见到此方法得到的MIMO信道容量要大于等于发射端未知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3 仿真分析3.1 发送天线数MT小于接收天线数MR假设系统由3个发射天线和4个接收天线组成,即MT=3,MR=4,上文提出的几种典型的功率分配方案,在信道为H1时,在相同的条件下的信道容量比较如图2所示.图2 MT=3,MR=4时H1的信道容量由图2可以看出,在噪声功率较高,即低信噪比的情况下,发端运用注水功率分配方案所获得信道容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案.由于不足的功率被分配到了其他并行子信道,因此在低信噪比时等功率分配不是有效的功率分配手段;波束成形的情况略好于等功率分配.高信噪比时,随着信噪比的逐渐增加,等功率分配的信道容量与注水功率情况趋于接近,表明激发所有的并行子信道是正确的选择;而波束成形的情况则劣于其他两种情况.3.2 发送天线数MT大于接收天线数MR若系统由4个发射天线和2个接收天线组成,即MT=4,MR=2,上,则信道为H2时,在相同的条件下,三种功率分配情况的的信道容量比较如图3所示.图3 MT=4,MR=2时H2的信道容量由图3可以看出,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应用注水功率分配方案所获得信道容量依然优于其他两种方案.但是在高信噪比时,注水方案的信道容量依然明显优于等功率分配方案.根据前面的理论,等功率分配将发射功率平均分配到所有的四个发射天线,但本例中仅有两个并行子信道的信道增益不为零,分配到仅有噪声的信道上的功率就被浪费了.3.3 发射端采用等功率分配时,信道在低信噪比下近似容量与理论容量的比较若系统由3个发射天线和4个接收天线组成,即MT=3,MR=4上,则信道为H3时,发射端采用均等功率分配方案的情况下,低信噪比的条件下推导出的近似信道容量与理论信道容量的比较如图3所示.图4 近似信道容量与理论信道容量的比较由图4可以看出,如果发射端采用平均功率分配方案,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根据前面推导出的信道容量近似值与理论值十分接近.随着信噪比的增加,二者的差异逐渐增大.尤其在高信噪比的条件下,近似值就不再具备理论与现实意义.4 结语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及未来的MIMO 4G系统信道情况十分复杂,信道分布是随机的并近似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本文与前面类似的文献相比较,尽管假定信道是确定性的,但根据发端天线采用不同的功率分配方案得出的信道容量的比较对实际组网也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而且大大简化了分析条件.与类似文献相比,本文还系统地将MIMO系统发端天线的三种功率分配方案对信道容量的贡献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进行了比较,得出如下结论:①三种方案在不同信噪比情况下,各有利弊.等功率分配与波束成形实现相对简单,分别适用于高信噪比和低信噪比情况;②注水功率分配是一种最优方案,适用于任何信噪比情况,但运算数量级较高,实现相对困难情况;③就实际应用的情况而言,尤其是从抗干扰的角度考虑,注水功率分配无疑是最佳的.今后的研究重点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改进注水算法,用信道奇异值的一些统计量代替其瞬时值来降低数量级的复杂程度;二是应用尽可能地接近最优情况的新的低复杂度功率分配算法提高MIMO信道容量.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GESBERT D,SHAFI M.From Theory to Practice:an Overview of MIMO Space-time Coded Wireless Systems[J].IEEE J Select Areas Commun,2003,21(3):281 -302. [2]单志龙,史景伦,熊尚坤.MIMO技术原理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J].移动通信,2009(12):32-34.[3]DOHLER M,AGHVAMI H.On the Approximation of MIMO Capacity[J].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2005,4(1):30-34.[4]SHIN H,LEE J H.Capacity of Multiple Antenna Fading Channels:Spatial Fading Correlation,Double Scattering and Keyhole[J].IEEE Trans Inform Theory,2007,49(10):2636 -2647.[5]SMITH P J,KUO P H,GARTH L M.Level Crossing Rates for MIMO Channel Eigenvalues:Implications Foradaptive Systems[J].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2005,4:2442-2446.[6]JORSW IECK E A,BOCHE H.Channel Capacity and Capacityrange of Beamforming in M IMO Wireless Systems under Correlated fading with Covariance Feedback[J].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2004,3(5):1543-1553.[7]SCUTARI G.,PALOMAR D P,BARBAROSSA S.The MIMO Iterative Waterfilling Algorithm[J].IEEE Tra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09,57:1917 -1935.[8]彭木根.协同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无线广播电视传输中的MIMO技术考核试卷
C.交织深度调整
D.信号对齐
15. MIMO系统中,以下哪些现象可能影响天线间的相关性?()
A.天线间距
B.信号传播环境
C.天线指向性
D.系统工作频率
16.以下哪些是MIMO系统中采用的关键信号处理技术?()
A.空时分组编码
B.空时块编码
C.波束成形
D.信道均衡
17. MIMO技术中,以下哪些策略可以用于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B.空时块编码
C.波束成形
D.所有以上选项
5.以下哪项不是MIMO系统的信道模型?()
A. Saleh-Valenzuela模型
B. Kronecker模型
C. Rayleigh模型
D. AWGN模型
6. MIMO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哪种无线通信系统?()
A. Wi-Fi
B. 3G
C. 4G
D.所有以上选项
6.()7.()8.()9.()10.()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2.()3.()4.()5.()
6.()7.()8.()9.()10.()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MLeabharlann MO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无线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优势。()
2.描述MIMO系统中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的区别与联系,并说明它们在不同通信环境下的应用场景。()
11. B 12. D 13. D 14. D 15. A
16. D 17. D 18. B 19. D 20. D
二、多选题
1. ABD 2. ABCD 3. ABC 4. ABCD 5. ABC
6. ABCD 7. ABC 8. ABCD 9. ABC 10. ABCD
分布式MIMO系统天线选择对信道容量的影响
20 S i eh E g g 0 6 c .T c . nn .
通 信 技 术
分布 式 MI MO 系统天线选择 对信 道容量的影响
李佳伟 漆 兰芬
(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 息工程 系 , 武汉 4 0 7 ) 30 4
摘要
研 究 了分布 式多输入 多输 出系统的信道容量 , 对信道非满秩情况进行 讨论 , 分析 了天线选择 对于 信道容量 的影响 。对
通信作 者简介 : 兰芬( 9 6一) 女 , 漆 13 , 华中科技 大学 , 授 , 教 博 士生 导师。研究方向 : 微波 、 米波理 论与技 术 , 米波集 成 电 毫 毫 路及系统应用 , 无线通信 , 智能天线 , 电磁环境 与电磁兼容 等 , E-
ma l Lf i mal h s . d . a i: q@ i. u t e u c 。
lew 2 6 13 tm。 ej l0 @ 6 .o
其 中 st和 zt分别是 M× 维发送信号和加性高 () () 1
斯 白噪声 矢量 。H( ) 与距 离 矢量 d d=[ 。 : d是 ( d d…
d r) 有关的 M M I O信道矩阵。其 中 d是终端到第 i
i 天线簇 的距 离 。 由于 天 线簇 内 子单 元 间距 离 较 个 近 , 以认 为 移动 终 端 的 任 意 子 天线 到 同一 天 线 簇 可 内的每 个 天 线 单 元 之 间 路 径 损 耗 特 性 参 数 相 同。 MI MO信 道矩 阵可 以表 示 为 H( )=[ ( 。 。 d H d )…HN d ) ( ] () 2
1 分布式 M M I O信道模 型和容量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信道 模 型 .
mimo 功率分配算法
mimo 功率分配算法摘要:1.引言2.MIMO 技术的简介3.功率分配算法的重要性4.常见的MIMO 功率分配算法4.1 最大信噪比功率分配算法4.2 低复杂度算法4.3 基于误码率的最小化算法5.MIMO 功率分配算法的优化5.1 动态调整发射功率5.2 基于机器学习的功率分配算法6.MIMO 功率分配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7.总结正文: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是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系统频谱效率和信道容量。
然而,如何在有限的能量资源下合理分配功率,以实现更高的系统性能和更好的用户体验,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介绍MIMO 功率分配算法,并探讨其在优化系统性能方面的作用。
MIMO 技术通过空间复用技术,将多个独立的数据流通过多个天线传输,从而提高系统信道容量。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天线之间的互耦以及多径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MIMO 系统在分配功率时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MIMO 功率分配算法,以实现更高的系统性能。
常见的MIMO 功率分配算法主要包括最大信噪比功率分配算法、低复杂度算法和基于误码率的最小化算法。
最大信噪比功率分配算法通过最大化系统信噪比来分配功率,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然而,这种算法通常需要计算复杂度较高的优化过程,不适合实时应用。
低复杂度算法则通过简化计算过程来降低算法的复杂度,从而适用于实时场景。
然而,这种算法的性能往往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基于误码率的最小化算法则通过最小化系统误码率来分配功率,以提高系统性能。
这种算法在保证性能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计算复杂度。
为了进一步优化MIMO 功率分配算法,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的方法。
例如,动态调整发射功率可以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实时调整每个天线的发射功率,从而实现更好的系统性能。
此外,基于机器学习的功率分配算法可以利用历史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自适应地调整功率分配策略,以实现更高的系统性能。
MIMO系统及其信道容量分析
科 黑江— 技信总 — 龙— —
MI MO 系统及其信道 容量分析
史 律
( 南京信 息职 业技 术 学院 , 苏 南 京 204 ) 江 106
摘 要: 主要介绍 了MI MO系统的由来, 以及对其主要的研 究历程 , 在此基础上给 出了M1 MO系统的模型 , 以及 M MO系统输入输 出的表达式, I 最后还
一
(】 4.
[]art .& G yr .( 0) ieetlr— 2B r t , e ,K ue ,C 2 8.Df r i e 0 f na
s o s s o mp i in n e t e i p r n a d p n e f a h b a s a d rp i s n r a a n l i i sr a h b tt o ln s it} a e s i w se n t m a i s t a d u e dsr b n e n e tr e a r
进 一 步分析 了 M1 系统 的信 道容 量 。 MO 关 键词 : MO: MI 空时编 码 : 道 容量 信
1 M MO技 术 的 由来 I 位 为 n t H 。 在 接 收 端 as z
多输入多输 出( MO) MI 技术是 目前无线通信 算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实际上 M MO技术 由来 I 已久, 早在 10 98年 Macn 就提 出用它来抗衰落。 roi 在2 0世纪 7 0年代有人提出将多输人多输出技术 用于通信系统,但是对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多输人 多输出技术产生巨大推动的奠基工作则是 2 世 0 纪 9 代 由 A & e 实 验 室 的学 者 完 成 的 。 0年 T T Bl l 19 95年 T l a 给出了在衰落情况下的 MI O信 ea r d M 道 容量 ;96年 F sii 出 了一种 多输 入 多输 出 19 ohn给 处 理 算 法— — 对 角 一 尔 实 验 室 分 层 空 时 ( 贝 D— B A T 算法。19 年 Trk L S) 98 aoh等讨论 了用于多输 人多输出的空时码的研究 ;98年 Wo nk 等 19 Wasy 人采用垂直一 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 ( — L s ) V B A T 算 法建立了一个 MI O实验室系统,在室内实验 中 M 达到了 2b s/ z 0 i s 以上的频谱利用率,这一频谱 t H / 利用率在普通系统中极难实现。这些工作受到各 国学者的极大关注,并使得 M MO系统的研究工 I 作得 到 了迅速 发展 。 2MI MO系统 模 型 简单说来 , M MI O系统就是利用 多天线来抑 制信道衰落 , MO系统一般在发射端和接收端 MI 都采用多根天线,考虑由 N 根发射天线和 N 根 T 接收天线构成的 MI O系统 ,其系统框图如 图 1 M
MIMO系统的原理及容量分析
MIMO系统的原理及容量分析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系统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实现的无线通信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MIMO系统可以显著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和容量。
本文将介绍MIMO系统的原理以及容量分析。
MIMO系统的原理是利用多个天线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实现多路径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与SISO系统相比,MIMO系统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多个独立的数据流。
通过多个天线同时工作,MIMO系统可以在相同的频谱带宽和发射功率下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抗干扰能力。
在MIMO系统中,发射端将输入的数据流通过独立的天线发送,接收端则通过多个天线接收到来自不同路径的信号。
每个接收天线可以接收到与发射天线相对应的信号,这些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路径和衰减。
接收端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合并,可以恢复出原始的信号流,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MIMO系统的容量分析是评估系统的性能和限制的关键方法。
MIMO系统的容量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空间多样性和信道状态信息。
空间多样性是指通过使用多个天线来利用信号在空间中的不同路径,从而提高系统的信号传输质量。
信道状态信息是指发送和接收端对信道状况的了解,包括信道增益、相位等信息。
MIMO系统的容量可以通过计算信道容量来评估。
信道容量表示在给定的信号传输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对于MIMO系统,信道容量可以通过计算信道的奇异值分解(SVD)来获得。
通过SVD分解,可以将原始信道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都具有不同的信道增益。
系统的总容量等于各个独立子信道容量的总和。
对于一个MIMO系统,其容量与天线的数量、信道状况和调制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常情况下,增加天线的数量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量。
在理想的条件下,如果天线数量等于信道的最小维度(最小值为发射端和接收端天线数量的较小值),则可以实现系统的最大容量。
MIMO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估计与功率分配优化研究
MIMO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估计与功率分配优化研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已成为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MIMO技术通过增加天线数量,利用空间维度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性能。
然而,信道估计和功率分配是MIMO系统中关键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以提高系统性能。
在MIMO通信系统中,信道估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通信质量。
信道估计在接收端对信道进行建模和估计,以获取关键的信道状态信息(CSI)。
基于CSI,接收端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最优的检测和解调。
然而,由于信号的传输受到多径衰落、多用户干扰、噪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信道估计本身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对MIMO信道进行准确估计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和反馈延迟。
由于MIMO系统中天线数量众多,某些技术会要求对全部的CSI进行反馈,这将导致巨大的信息开销和时延,影响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技术来降低CSI的反馈开销,例如利用压缩感知、部分反馈和分布式反馈等方法。
这些技术有效地减少了反馈开销,同时保证了系统的性能。
此外,基于统计和最小均方误差等方法的信道估计算法也是研究的重点。
例如,最大似然估计(ML)算法、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MMSE)算法等,这些算法通过统计分析和优化求解,提高了信道估计的准确性和性能。
此外,还有基于导频序列和非导频序列的估计方法,通过导频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来估计信道,同时利用非导频信息进行干扰抑制和性能优化。
除了信道估计,功率分配也是MIMO系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功率分配技术旨在在系统容量受限的情况下,合理分配发送天线的发射功率,以优化系统性能。
功率分配需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信道质量、用户数量和调制方式等。
一种常见的功率分配优化问题是通过最大化系统容量来实现。
这种情况下,功率分配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凸优化问题,通过使用凸优化算法可以高效解决。
从功率分配的角度分析三种方案的MIMO信道容量
/
—
一 ,
s d) a
图22 收的MI 遍 历容量 图3 4 收的Mr  ̄ 历容量 发2 MO 发4 MO i
七一 ’ 功聿 配 %等 舟
一
能获得最大的容量 , 等功率分配法在高信噪比时能获得接近预 编 码 法 的容量 , 在低 信 噪 比时波 束 成 形法 能 获得 接 近 最优 的容 量 , 随 着信 噪 比的增 大 , 容量 低 于 等 功 率分 配 法 取得 的容 但 其
容量 随信 噪 比变化 图 。 从图2 中可以看 出, 无论采用何种方案 的M M 系统总能取 IO 得 大于 SS 系统 的容量 , 编 码 法采 用 注 水 算法 进 行功 率分 配 IO 预
, r / / 警
袖
/
/
/ ,
S 田) 懈
二 —
—
— — — —
e 番自 丹配 一 奉
_
十 i
—
/
+B 一0 S l
/
= f : = + I
— —
/
/ /
/ ,
.
詈 量
卜o - I s E
/
/
/
● /
一
—
了综合比较和分析, 我们把S S 1 的情况也放在其中进行 IO( 1 X ) 比较 。 用M n eC r l 采 o t — a o方法 , 分别 经 过 10次 信道 平均来 估 计 oO 信道的遍历容量和 中断容量。图2 图5 一 是几种天线组合 的遍历
1 D 一2
梁景原等: 从功率分配的角度分析三种方案的M M 信道容量 I0 在低中断率的条件下, 信道容量受限于可能出现的最差的信道情
我国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现状
我国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现状随着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在铁路运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为铁路运输提供了更加高效、安全、便捷的通信服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国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现状。
一、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我国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基站、交换机、基站控制器、网管等设备组成。
其中,基站是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础设施,负责无线信号的覆盖和传输;交换机负责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基站控制器负责基站的管理和控制;网管则负责整个系统的监控和维护。
二、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1、覆盖范围广:我国铁路线路遍布全国,为了满足旅客和工作人员的通信需求,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系统需要覆盖广泛的区域。
目前,我国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已经实现了对全国主要铁路干线的覆盖。
2、高速移动性:在列车高速运行的情况下,乘客和工作人员需要能够随时进行通信。
因此,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系统需要具备高速移动性,以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3、安全性高:铁路运输具有高度安全性的要求,因此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性,保证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4、兼容性强:我国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系统需要与其他通信系统进行兼容,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例如,需要与公共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互联互通,实现语音和数据的互通。
三、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1、5G技术的应用: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我国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将逐渐引入5G技术,提高通信速度和稳定性,满足更高速度的列车通信需求。
2、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各种设备、物体与网络连接在一起,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未来我国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将逐渐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铁路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3、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存储,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效率。
mimo 功率分配算法
mimo 功率分配算法(实用版)目录1.MIMO 系统的概述2.MIMO 功率分配算法的必要性3.MIMO 功率分配算法的分类4.各类 MIMO 功率分配算法的优缺点5.MIMO 功率分配算法的发展趋势正文一、MIMO 系统的概述MIMO(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是一种多天线系统,它由多个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组成。
MIMO 系统能够通过空间复用技术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和信道容量,进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在 MIMO 系统中,发送端将数据流通过多个天线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通过多个天线接收信号并进行处理。
二、MIMO 功率分配算法的必要性在 MIMO 系统中,合理的功率分配对于提高系统性能和信道容量至关重要。
合理的功率分配可以降低系统间的干扰,提高信号质量,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MIMO 功率分配算法就是用于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技术手段。
三、MIMO 功率分配算法的分类MIMO 功率分配算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均匀功率分配算法:这种算法将总的发射功率平均分配到每个天线上,使得每个天线的发射功率相等。
2.最大信噪比分配算法:这种算法将发射功率分配到信噪比最大的天线上,以提高系统的信噪比,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3.机会公平分配算法:这种算法将发射功率分配到各个天线上,使得每个天线的发射功率与其天线增益成正比,从而实现机会公平。
4.波束赋形分配算法:这种算法通过调整天线阵列的波束指向,使得信号能够聚焦到接收端,从而提高系统的信道容量。
四、各类 MIMO 功率分配算法的优缺点1.均匀功率分配算法:优点是简单易实现,缺点是无法充分利用系统的信道特性,系统的性能较低。
2.最大信噪比分配算法: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系统的信道特性,提高系统的性能,缺点是可能导致部分天线发射功率过大,增加系统的功耗。
3.机会公平分配算法:优点是能够实现机会公平,缺点是无法充分利用系统的信道特性,系统的性能较低。
4.波束赋形分配算法: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系统的信道特性,提高系统的信道容量和性能,缺点是算法复杂度较高,实现难度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 =
λi
r
×P
∑ λi
i =1
因此,信道容量可以表示为
(i=1,2,…,r)
(3.11)
∑r
C = W log 2(1 +
λi 2
r
× P)
i =1
∑ σ 2 × λi
i =1
(3.12)
4. 功率分配算法对 MIMO 信道容量的影响
4.1 功率分配算法基本原理
4.1.1 等功率分配
这种算法比较简单,是一种在总发射功率约束下的一种算法。发射端在每个子载波上分
Pr i = λiP nT
(2.15)
因此信道容量可以写成
∑ ∏ C
=
W
r i =1
log 2(1 +
λ iP nTσ 2
)
=
W
log 2
r i =1
(1 +
λiP nTσ 2
)
假设 m = min(nR,nT),定义 Wishart 矩阵 Q 为
Q
=
⎪⎧HH H ⎪⎩⎨H H H
nR < nT nR ≥ nT
Pr i = (λiµ − σ 2 )+
(3.9)
于是,MIMO 信道容量为
∑ C
=W
r i =1
log 2⎢⎣⎡1 +
1 σ2
(λiµ
−σ
2 )+
⎤ ⎥⎦
(3.10)
-4-
但自适应功率分配算法需要较高的系统复杂度,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其他近似
算法以降低系统复杂度。例如,分配给信道 i 的功率为
当 nT > nR 和 nT < nR 时,等效信道分别为图 2,图 3 所示
假设在等效 MIMO 信道中,发射端等功率分配情况下,每根天线的发射功率为 P/nT, 由香农公式可以估算出总的信道容量为
∑ C
=
W
r i =1
log 2(1 +
Pr i ) σ2
(2.14)
式中,W 为每个子信道带宽:Pri 是在第 i 个子信道中接收的信号功率,由下式给出:
接收端基于最大似然准则,在 nR 根接收天线上进行联合操作。用 nR×1 的列矩阵描述接 受信号,表示为 r,其中每个复元素代表一根接收天线。Pr 表示每根接收天线输出端的平均 功率。每根接收天线处的平均信噪比(SNR)定义为
γ = Pr σ2
(2.5)
假设每根天线的总接收功率都等于总发射功率,则 SNR 等于总的发射功率和每根接收
Rxx = E{xx H }
(2.1)
式中,E{·}代表均值;AH 表示矩阵 A 的厄米特转置矩阵,即 A 的复共轭转置矩阵。不
管发射天线数 nT 为多少,总的发射功率限制为 P,可表示为
P = tr(Rxx)
(2.2)
式中,tr(A)代表矩阵 A 的迹,可以通过对 A 的对角元素求和得到。
图 1 MIMO 系统框图
配相同的发射功率。
等功率分配系统的信道容量在 2.2 中已经详细证明:
∑ ∏ C
=
W
r i =1
log
2(1 +
λ iP nTσ 2
)
=
W
log
2
r i =1
(1 +
λiP nTσ 2
)
(4.1)
等功率分配系统的优点就是其发射端不需要已知信道矩阵,因此不需要发射检验序列来
估计信道矩阵,也不要使用反馈信道。
式确定
∑ C /W
=
nT
log 2[1 +
i =1
Piλi ] σ2
(3.2)
使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引入函数
∑ ∑ Z
=
nT
log 2[1 +
i =1
Piλ i σ2
]
+
L(P
−
nT i =1
Pi)
(3.3)
式中,L 式拉格朗日函数; λi 是信道矩阵的第 i 个奇异值;σ 2 是噪声方差。可以通过
令 Z 的偏微分为零得到未知的发射功率 Pi。
可以用 nR×1 的列矩阵描述接收端的噪声,表示为 n。它的元素是统计独立的复零均值 高斯变量,它具有独立的、方差相等的实部和虚部。接受噪声的协方差矩阵为
Rnn = E{nn H }
(2.3)
如果 n 的元素之间没有相关性,则接收噪声的协方差矩阵为
Rnn
=
σ
I2 nR
(2.4)
nR 个接收分支中每一个都有相同的噪声功率σ 2 。
Pi
=
(µ
−
σ2 λi
)+
(i=1,2,…,r)
(4.2)
式中, a + 指 max(a,0),并且 µ 的确定应满足
r
∑ Pi = P
(4.3)
i =1
在等效 MIMO 信道模型中,第 i 个子信道的接收功率为
Pr i = (λiµ − σ 2 )+
(4.4)
于是,Water-Filling 自适应功率分配算法条件下 MIMO 信道容量为
用 nR×nT 的复矩阵 H 描述信道。hij 表示矩阵 H 的第 ij 个元素,代表从第 j 根发射天线
-1-
到第 i 根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衰落系数。假设 nR 根接收天线中每一根天线的接收天线功率 等于总的发射功率。这种假设忽略了信号传播过程中的信号衰减和放大,包括阴影、天线增 益等。
中,我们可以采用其他简化的近似算法,来逼近这个最佳增益,以降低系统复杂度。
例如,因为矩阵 HHH 的特征值 λ 的非负平方根为 H 的奇异值,信道的功率增益和奇异 值的平方(即特征值 λ )成正比,因此 λ 可以表征信道的情况,我们可以令分配给信道 i
的功率为
Pi =
λi
r
×P
(i=1,2,…,r)
δZ = 0
(3.4)
δPi
δZ δPi
=
1 ln 2
⋅ λi /σ 2 1 + Piλi / σ
2
−
L
=
0
(3.5)
得到 Pi
Pi = µ − σ 2
(3.6)
λi
式中, µ 是常数,等于 1/Lln2,由功率受限确定的,如式(3.1)。
3.2 自适应功率分配算法的信道容量的推导
当已知发射端信道参数时,根据注水原理,通过给各个天线分配不同的发射功率,可以
的特征值非负平方根,特征值的非负平方根也称为 H 的奇异值。
将式(2.9)带入式 r = Hx + n 得,
r = UDV H x + n
(2.10)
引入下列变换:
r'= U H r x'= V H x n'= U H n
得到
r' = Dx'+n'
(2.11) (2.12)
矩阵 H 的奇异值的数量等于矩阵 H 的秩,用 r 表示。用 λi 表示 H 的奇异值,带入式
∑ C
=
Wr i ຫໍສະໝຸດ 1log 2⎢⎣⎡1 +
1 σ2
(λiµ
−σ
2 )+
⎤ ⎥⎦
(4.5)
-5-
4.1.3 简化的自适应功率分配
Water-Filling 自适应功率分配算法虽然使系统的发射功率最为合理的分配到各个子支路 中,使得信道容量的增益取得最大值,但同时需要系统具有较高的复杂度,因而在实际应用
可将式(2.16)化为
(2.16) (2.17)
C
=
W
log
2 det(Im+
P nTσ
2
Q)
(2.18)
图 2 nT > nR 时等效 MIMO 信道框图
图 3 nT < nR 时等效 MIMO 信道框图
-3-
3. 自适应功率分配的信道容量的推导
3.1 自适应功率算法基本原理
1. 引言
研究 MIMO 系统时,通常假设接收端已知信道矩阵,但发射端不确定,此时发射端应 采用等功率分配算法。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在接收端发射检测序列来估计信道矩阵,再通过可 靠的反馈信道将估计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发送到发射端,发射端就可以采用合适的功率分 配算法,最大程度上提高 MIMO 系统的信道容量。因此,功率分配算法的研究对 MIMO 系 统的信道容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功率分配系统下的信道容量和性能存在着差异。
功率分配算法对 MIMO 信道容量的影响
张雪
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北京(100876)
Email:smart_xue@
摘 要:本文从介绍 MIMO 系统的信息容量及信道模型入手,对 MIMO 系统容量进行了详 尽的公式推导。接着介绍几种常见的功率分配算法的基本原理,详细的推导各种功率分配系 统的信道容量。最后利用仿真工具 MATLAB 研究各功率分配系统的信道容量的差异。 关键词:MIMO,信道容量,功率分配算法
天线的噪声功率的比值,而且它独立于 nT,可写为
γ= P
(2.6)
σ2
使用线性模型,可将接收矢量表示为
r = Hx + n
(2.7)
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定义为 E{rrH},利用式(2.4),可以得出
Rrr = HRrrH H
而总接收信号功率可表示为 tr(Rrr)。
(2.8)
2.2 MIMO 系统容量推导
(4.6)
∑ λi
i =1
将(4.6)式带入(4.1)可得,信道容量可以表示为
∑r
C = W log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