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PPT教学课件【优秀课件】【推荐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形象,亲切动人 《囚绿记》作者将“绿”拟人化,写出了它的 朝气,执着向阳的精神及其坚贞不屈的性格,并且 在描写中始终饱含情感、思绪和愿望,读来亲切动 人。如“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 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作 者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我与“绿”的默契交流, 表达喜爱、依恋之情。又如:“下雨的时候,我爱 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迁徙 (xǐ) 瞥见 (piē) 蕈菌(xùn jùn) 急不暇择 (xiá) 一茎枯枝 (jīng) 嵌着(qiàn)
字形
陆蠡
瞥见
涸辙
嵌着
淅沥
蕈菌
猗郁
急不暇择
揠苗助长 婆娑
迁徙
留恋
烽烟四逼 简陋 繁茂苍绿 了截直爽(直截了当)
成语
涸辙之鱼(涸辙之鲋) 涸,水竭;辙,车轮的迹。指的是干涸车辙里的鱼, 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求助的人。 急不暇择 在紧急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揠苗助长 把苗拔起,以助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 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作者将常春藤想象成一位活泼灵动、翩翩起舞的 小姑娘,而他自己就是这舞蹈最忠诚的欣赏者。喜爱 之情溢于言表。下文又把常春藤叫做“绿友”“绿 囚”,描写它的“固执”“无亲热”“不屈服于黑 暗”,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 服于黑暗的囚人”,并祝福它繁茂苍绿。在这里作者 又赋予常春藤坚强的性质、气质,赞颂它永不屈服的 精神,读来令人感动。
文章运用比喻表情达意,化抽象为具体,化平 淡为生动。
文章中说:“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 等着雨水!”作者对绿色的爱恋有多深?无法用语 言来直接形容。“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 一比喻将情感具体生动化,使作者对绿色的焦渴、 依恋,可感甚至可触可摸。
写法精讲
这篇散文主体部分从表层看是按时间的顺序 来叙述,这是典型的直缀式结构,单纯、连贯; 从深层看是以情感的流向为中心轴线,柔缓轻徐, 错落有致。时间延伸线之直与情感心理线之曲, 相映成趣,使本文的结构有一种尺水兴波、曲径 通幽之美。
直抒胸臆
问题探究
3.作者为什么要将这绿色的常春藤囚住?(请你 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说明) “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猗 郁的年华。”
问题探究
4.文章既然写了“遇绿——观绿——囚绿——放绿——怀 绿”五个层次。那么为什么题目要命名为“囚绿记”? 文章以“囚绿”来命名,实际上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 关系。 “囚绿”写绿枝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这艰难的国家命 运;”囚绿“表明了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 后,作者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
问题探究
5.总观全文,作者仅仅是在写常春藤吗?这里的常春 藤仅仅是一株有着可爱绿色的植物吗? 常春藤(绿)象征着精神上的激励和召唤,象征着对 黑暗的憎恶,对光明和自由向往的情怀,象征着中华 民族坚贞不屈的精神。
课堂小结
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长出了一曲 绿色的生命之歌。文章通过托物言志、直抒 胸臆、象征等写作手法,赋予了”绿“时代 意义,赞美了”绿“永不屈服黑暗,向往光 明自由的精神。
第
3 囚 绿 记 陆蠡
课
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字圣泉, 原籍浙江天台。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 惠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 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 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 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1942 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 抗日的书籍。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 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逝世。
从全篇看,文章用的是倒叙。起笔独句成 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出语平淡,含而不 露。主体部分按爱绿、赏绿、囚绿、释绿、怀 绿这样的心理情感线来经纬材料。从欢喜到爱 恋到占有再到控制,这Fra Baidu bibliotek人的情感发展的必然 逻辑。
陆蠡在《囚绿记》序里说:“我用文字的彩衣 给它穿扮起来,犹如人们用美丽的衣服装扮一个灵 魂。”结构既是形式的,又是内容的;这篇散文结 构上的错综见意、曲折生姿,正是作家“吞吐的内 心的呼声”、“心灵起伏的痕迹”的外化。时值抗 日战争爆发前夕,“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 满楼”,国难当头,民生之艰,个人之困,使这个 有抱负的青年倍感焦灼而痛苦,使他发出要挣脱黑 暗的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这篇散文结构的生 命力量就在于作者不屈的“崇高的灵魂”。
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 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 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海星》(1936),《竹刀》(1937), 《囚绿记》(1940)。
字音
陆蠡(lǐ) 管窥蠡测 (lí) 涸辙 (hé) 淅沥 (xī lì) 猗郁 (yī) 揠苗助长 (yà)
写法归纳
象征手法的运用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 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 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因为文章所述之事发生在卢沟桥事变 后,地点又是烽烟四起中的旧都,这就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 体味到,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 春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体味到 作者祝福它“繁茂苍绿”中所包含的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念。
练笔
假如陆蠡在牺牲时,眼前又闪现出北平公寓窗 前的那一抹绿影,他会对这昔日的绿影说些什 么呢?
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囚绿记》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 大耻辱的时候”,国难当头托,物民言生志之艰,个人之困, 使这个困居”孤岛“上海的有的抱手负法的青年倍感焦灼 和痛苦,于是他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公寓窗 外的常春藤,发出了要挣脱黑暗幽囚(日寇的黑暗 统治),去迎接光明的呐喊,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 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问题探究
1.作者选中的屋子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要选择 这样的屋子? 屋子简陋、炎热。 原因:“我便是喜欢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这从侧面写出了作者对常春藤的喜爱。
问题探究
2.作者为什么对“这一片绿影”如此倾倒? (请你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 绿色是多么宝贵呀!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 是慰安,它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