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棒的转色措施
香菇脱袋转色技术
![香菇脱袋转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98d908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d.png)
香菇脱袋转色技术汇报人:2024-01-05•香菇生长概述•香菇脱袋技术•香菇转色技术目录•香菇脱袋转色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香菇脱袋转色的未来发展01香菇生长概述香菇菌丝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开始萌发,不断延伸和繁殖,积累营养。
菌丝体生长阶段子实体发育阶段成熟阶段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形成子实体,即香菇。
香菇子实体继续生长,直至成熟,产生孢子。
030201香菇生长阶段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香菇生长环境需求01020304香菇菌丝体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5℃左右,子实体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左右。
菌丝体生长阶段要求培养基含水量为60%-65%,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
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散射光。
香菇是好气性真菌,需要充足的氧气来维持正常生长。
香菇生长过程香菇菌袋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开始萌发,菌丝在培养基中不断延伸和繁殖。
菌丝体长满菌袋后,开始分泌色素,菌袋表面逐渐转变成褐色。
菌袋表面完全转色后,开始形成子实体,即香菇。
香菇子实体成熟后,产生孢子,此时可以采收香菇。
发菌期转色期出菇期采收期02香菇脱袋技术当菌棒内的香菇菌丝体生理成熟,开始分泌色素,菌棒表面出现大量白色绒毛状菌丝时,表明菌棒已成熟,可以脱袋。
脱袋时应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
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25℃,湿度应保持在80%-90%。
若环境条件不适宜,可能导致香菇生长受阻或病害发生。
环境条件菌棒成熟度准备脱袋用的刀片、手套、塑料薄膜等工具,确保工具干净、无菌。
准备工具用刀片轻轻将塑料袋划破,然后将菌棒表面的塑料膜小心揭开。
操作时应避免损伤菌棒表面和香菇。
操作步骤脱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菌棒表面,以保持湿度,促进香菇转色和生长。
覆盖保湿避免菌棒受损在脱袋过程中,应小心操作,避免菌棒受到机械损伤,影响香菇的产量和质量。
及时采收脱袋后,应根据香菇的生长情况及时采收,避免过熟或未熟的香菇影响品质。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操作场所的清洁卫生,避免杂菌感染。
?怎样把握好香菇菌筒转色这一难关
![?怎样把握好香菇菌筒转色这一难关](https://img.taocdn.com/s3/m/28b9cce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a.png)
怎样把握好香菇菌筒转色这一难关怎样把握好香菇菌筒转色这一难关栽培香菇菌筒转色十分重要,它涉及到栽培香菇产量、品质及菌棒后期的污染率,最后决定效益高低。
因此,栽培香菇转色一环十分必要。
由于香菇独有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转色特的特有性,这就要求对成熟菌筒转色管理十分重要。
怎样把握香菇菌棒脱袋转色时间和方法香菇菌丝生长进入生理成熟期,表面白色菌丝变成棕褐色的一层菌膜,叫作菌丝转色。
转色的深浅、菌膜的薄厚,直接影响香菇的产量和质量。
在实际生产中,有许多菇农对于香菇栽培转色知识了解的不够全面,导致生产效益低下。
1、脱袋必须适期主要应掌握以下特征:菌棒皱褶、隆起瘤状占整个袋面2/3,手握菌棒,有弹性松软感,在接种穴四周,有微棕褐色出现。
脱袋太早了不易转色,不利于原基形成;太晚了出现黄水,易造成杂菌污染,且菌膜增厚,影响正常出菇。
2.转色是香菇生长发育正常的标志香菇菌丝满袋进入生理成熟阶段,由于光线的增加,氧气的补足,湿度增大,栽培袋内原有营养成分的大量转化以及栽培场地温差等诸因素的影响,生殖生长逐渐成为主要的方面。
4--7天后栽培袋表面逐渐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接着倒伏,形成薄的菌膜--'人工树皮'。
同时菌丝分泌出一种褐色素,使菌膜逐渐由淡变褐(褐色)。
这是菌丝老成的标志,也是生长发育正常的标志。
所以转色是管理中的关键。
褐色分泌物具有生理活性物质成分,它附着在菌棒表面的菌膜上,一是和菌膜一起保护菌棒,二是具有催蕾促菇的作用。
转色的好坏对香菇菌棒出菇的迟早、菇潮潮次、产量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讲:菌棒表皮褐色深出菇迟,出菇稀,菇体大,质量好,产量高,就是出菇期长;菌棒表皮红棕色的出菇正常,稀密适当,菇体中等,质量好,产量高,出菇期长短适当。
菌棒表皮黄褐色出菇稍早,菇较密,菇体小,质量一般,产量较高,出菇期较短。
菌棒表皮呈灰白色的,出菇早而密,菇体小,畸形菇多,质量差,产量低,商品产量更低。
香菇菌棒转色是出好菇的关键环节
![香菇菌棒转色是出好菇的关键环节](https://img.taocdn.com/s3/m/ce5b26c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a.png)
香菇菌棒转色是出好菇的关键环节介绍香菇菌棒作为一种简单易懂的种植方式,备受种植者的青睐。
在香菇的种植过程中,菌棒的转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从香菇的生长环境、菌棒转色的原因以及影响菌棒转色的因素三个方面,探讨菌棒转色是出好菇的关键环节。
香菇的生长环境香菇是一种生长环境较为特殊的食用菌,它喜好草木灰、苞米渣、豆腐渣等活性较高的生物质为基材进行生长,而且生长条件需要严格控制。
通常情况下,香菇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226℃,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5%90%。
在这样的适宜的生长环境里,香菇才能够充分利用菌棒内部的养分,迅速地生长,转变为一个个美味可口的食用菌。
菌棒转色的原因香菇的生长过程中,菌棒转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菌棒表面由白色变为褐色,表明着香菇即将长成成熟的蘑菇。
但是,菌棒转色的原因为何?主要有以下两点:养分转移香菇生长过程中,要从菌棒内部不断吸收营养,将养分分配到整个蘑菇的生长周期中去。
当香菇即将进入成熟期前,菌棒内部的养分已经被转移至蘑菇的生长部分,此时,菌棒表面的菌丝就没有了足够的养分供给,自然会出现转色的现象。
真菌代谢物香菇的生长需要有利菌和对菌的繁殖环境的细心呵护,而微生物代谢产物是利菌 & 对菌交互作用的重要因素。
利菌通过分解腐殖质来获取营养;对菌的生长也依赖于微生物代谢产物营养的转化。
而厌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会堆积在菌棒表面,导致菌棒表面发生转色。
影响菌棒转色的因素菌棒转色的这个过程虽然简单,但其实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
影响菌棒转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温度温度是影响菌棒转色的重要因素。
当适宜的温度下,香菇生长迅速,菌棒的内部也会产生大量的代谢物,从而到达菌棒转色所需的营养调节平衡。
因此,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香菇的生长,提高菌棒转色的成功率。
湿度香菇生长过程中湿度是极为重要的。
当适宜的湿度下,代谢物的分解速度会相应加快,香菇的发育周期也会加快。
而过高过低的湿度则会对香菇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使香菇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使菌棒的转色时间延长。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68530f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a.png)
加强与其他食用菌产业的交流 与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
拓展。
06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实例展 示
成功转色的香菇菌棒实例展示
01
02
03
04
转色时间
转色时间因菌株不同而异,通 常在接种后30-40天开始转色
。
转色温度
适宜的转色温度为14-20℃, 若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转色
的效果。
转色湿度
湿度对转色影响较大,若湿度 过低会导致菌棒失水、开裂,
翻动菌棒
为了使香菇菌棒均匀转色,应定期翻动菌棒。翻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对菌棒造成损伤。翻动的时间 和频率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转动菌棒
转动香菇菌棒可以改变受光面和背光面,使菌棒均匀转色。一般建议每天转动一次菌棒,每次转动90 度。转动时应避免菌棒受到机械损伤。
04 香菇深
其他异常情况及防治方法
要点一
总结词
其他异常情况包括菌棒裂口、脱袋等,这些都会对香菇的 品质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菌棒裂口可能是由于培养室湿度过高、温度不稳定等因素 影响,导致菌棒表面菌丝生长不均匀,从而出现裂口。脱 袋则可能是由于培养室温度过高、湿度过低等因素影响, 导致菌棒袋膜与袋口脱离。针对这些异常情况,应采取相 应的防治方法,如控制培养室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等措 施,以保证香菇菌棒的正常转色和管理。
02
转色是香菇菌棒生产过程中的重 要环节,对于提高香菇产量和质 量具有重要意义。
转色的目的
转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香菇菌丝体的成熟和老化,从而提高 香菇的产量和质量。
转色过程中,菌丝体逐渐成熟,分泌出一种叫做色素的物质 ,覆盖在菌棒表面,形成一层褐色或深褐色的膜,这层膜可 以保护菌棒,防止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同时提高香菇的品质 和产量。
香菇栽培转色期的管理
![香菇栽培转色期的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13f0695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3.png)
香菇栽培转色期的管理香菇转色越夏期间正值高温季节,这个时期常常会因为环境条件变化或管理不当使菌棒出现一些异常现象,而影响香菇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当菌棒瘤状物形成,进入转色越夏期间,要加强管理,一般不要移动或碰撞菌棒,管理上重点要抓好“控温、通风、喷水、变温、刺激、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
一是温度调控。
转色期间要求温度18℃~22℃,而大棚白天的温度常常高于28℃,最高时达到35℃以上,抑制了菌丝的正常生长,造成菌棒转色慢。
生产过程中,棚内温度最好控制在33℃以下,温度过高时,要增加遮阴物,特别是草帘过薄,遮荫效果不好的大棚,要增加草帘的覆盖层数,或加盖遮阳网,严禁阳光直接照射到菌棒上。
二是水分管理。
转色期间棚内空气相对湿度70%~80%为宜,转色时环境湿度过大,会引起菌丝徒长,影响产量。
湿度过小,菌棒难以转色。
转色前期,管理上,可在早晚进行地面洒水,增加棚内的空气湿度,不要在中午喷水,也不要直接向菌棒上喷水。
菌棒转色后进入雨季,棚内空气湿度较大,要停止喷水,若湿度超过80%时,可向地面洒干石灰粉降湿。
三是变温管理。
在香菇转色期前,白天棚上要盖草帘,底下留通风口,进行正常的通风,晚上可揭开草帘和薄膜让空气充分进入。
这样,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可达到10℃以上,连续3~4天的大温差刺激,菌棒表面就会出现不规则的白色裂纹,很快即进入转色期。
四是刺激转色。
干湿交替的刺激,有利于转色,喷水后空气越流通,越容易转色。
因此,在通风换气时,还要注意结合通风进行喷水保湿,人为地创造干干湿湿的条件。
另外,光线明暗交差的刺激也有利于转色,要增加散射光照射,棚内散射光的光照强度至少要达到25勒克斯,这样有利于转色。
五是加强通风。
生产实践表明,温度达到34℃以上,通风良好的情况下,菌丝也可安全越夏,而不通风时,持续4个小时34℃~35℃以上的高温,就可能造成“烧菌”,导致菌丝死亡。
目前正是香菇越夏高温季节,常常会出现35℃的高温天气,必须加强通风。
香菇转色期间的管理要点
![香菇转色期间的管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45bd1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6.png)
香菇转色期间的管理要点香菇转色期间的管理要点正常情况下,香菇生理成熟脱袋至转色结束需15天左右。
一.温度1. 范围在18—23℃之间较理想.2. 注:温度不能超过26℃或低于15℃,不易专色。
二.光照1. 光照越强转色越快2. 注:尽量不要让中午的太阳光直射三.通风1. 通风的尺度要灵活掌握,不要太按规矩操作。
要通对流风。
空气越好转色越快。
2. 注:①通风时遇到大风天气时要反风向通风.②不管通什么样的风,都要避免让风直接吹到菌棒。
(例如:温室大棚的前脚就要上40厘米高的地角膜来解决)四.湿度1. 范围在85—%90%之间2. 注:湿度不够会造成表面干燥,直接终止转色。
变色管理概述1.脱袋盖膜的前2-4天内尽量不要翻动薄膜,维持保湿和恒温。
如超过25℃时,要短时间掀膜降温。
气生菌丝长至2毫米,可加大通风次数或喷2%的白灰水,促使菌丝倒伏。
倒伏后每天掀膜2-3次,每次20—30分钟。
此时以手指触菌棒表面有指纹印,表明干湿相宜。
在黄水形成初期,要稍延长掀膜时间,也可以轻度喷水一次,待黄水珠大量吐出时用喷枪将黄水珠冲洗掉,通风1-2个小时至菌棒稍干。
往复几天,即可完成转色。
2.注:①在湿度过大或温度过高时都要用通风来解决,解决不及时极易产生毁灭性的木霉菌。
尤其是在黄水产生期一定要看住温度。
②温度过高会造成菌棒发泡,一定要关注温度。
③在转色中后期,可适当给些温差刺激,避免菌棒光板不爱出菇。
以上只是本人简单的经验操作,写的不十分详细,仅供参考资料来源: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香菇的转色技术
![香菇的转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b3cf19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1.png)
香菇的转色技术大部分香菇品种经过60~70天的发菌培养后,当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时即可脱袋转色。
生理成熟必须同时达到以下几点:1.菌丝长满菌袋;2.长满培养料的浓白菌丝继续发育,菌袋四周的菌丝体出现膨胀;3.袋壁四周膨胀的菌丝上隆起瘤状物,用手握菌袋,有弹性的松软感;4.瘤状物占袋面的三分之二左右;5.接种穴四周,开始出现棕褐色。
这时候就可以把香菇菌棒脱袋转色了。
脱袋必须掌握好时机,脱袋过早,菌丝没有达到生理成熟,转色困难,不利于子实体发生;脱袋过迟,过于成熟,造成菌膜增厚,影响正常出菇。
脱袋后的菌棒,摆放在提前经过消毒处理的菇棚内。
要抓紧速度,一畦一畦地摆,菌棒间隔3~5厘米,鱼鳞状摆放。
每一畦摆满后,覆上薄膜,一畦成一个小拱棚。
脱袋后的3~5天,尽量不要翻动薄膜,使菌袋表面的菌丝在新环境中恢复生长。
菌棒适宜的具体的条件是温度尽量维持在18~23度左右,湿度90%左右,使菌丝在一个温暖潮湿的稳定环境中继续生长。
如果小拱棚内气温超过25度,我们要及时进行揭膜通风,降低温度;温度太低时,要采取提温和保温措施。
同时,要在白天向地面或菇棚空间喷水,但一定不能向菌棒喷水,保持空间相对湿度85%~90%。
脱袋后5~6天,当菌棒表面长满浓白色绒毛状气生菌丝时,要增加掀动膜的次数,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以增加氧气和散射光照,拉大菌棒表面的湿度差,限制菌丝的生长,促使开始转色。
当7~8天开始转色时,可加大通风,每次通风1小时。
结合通风,每天向菌棒表面轻喷水1~2次,喷水后要晾1小时左右再盖膜,迫使表面菌丝倒伏并转色。
连续喷水2天。
这样经过十天半个月左右的管理,整个菌棒表面变为一层棕褐色的菌膜时就转色完毕。
转自:甘肃省“12316三农”食用菌栽培专家李锦龙。
香菇菌棒越夏和转色及其他(四)
![香菇菌棒越夏和转色及其他(四)](https://img.taocdn.com/s3/m/2f821a9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6.png)
香菇菌棒越夏和转色及其他(四)香菇菌棒越夏的核心操作目标其实有几个,温度只是一个方面,但只要其中一方面没做好,其实都要影响后期的产出。
前面谈过温度本身不是直接导致菌棒问题的主因,许多问题是相互关联的,比如,通风就影响了热量积聚和温差、蒸发,而温度影响菌丝呼吸强度、内部氧供应状况、蒸发、以及菌丝的自身抗性。
淋水影响表面局部温度、空气相对湿度、菌棒的气体交换,等等。
所以,必须用多因素联动的概念去理解越夏的技术性调控,而站在基地建设设计和区域发展规划高度来看,中国香菇菇棚也应该结合上述内容,才能做到有利于长远的运行和效果。
10月份,兰州举办了“2021西北食用菌生产技术创新与乡村振兴研讨会”,我蹭会去听了一天的大部分报告,有个感觉就是其实会议报告大部分都是谈自己那里做什么,做的怎么样,当然不会自曝家丑。
然而对于当地具有实际意义的内容,老实说没有,一点点都没有,也难怪,有几个人像我这样流窜全国并且整天无所事事胡思乱想呢。
你要边教授去这么干,他的所长、博导、会长、专家各个头衔的一系列应酬工作就不要干了(头衔越多越忙,这一点应该不会有人有异议)。
西北香菇生产,是基本上不要考虑越夏的,但却要考虑越冬,这就是因地制宜。
我前几天写文章说我与边银丙教授和而不同,涉及到的不同,主要是我认为在不同的地方,应该如何做好规避当地的极端状况的规划,而不是回避不利因素放弃发展。
其实从任何地方讲,不适合常规生产的地方只要有足够的人口量,有消费需求,市场就最好,同样生产水平时效益更好。
而每一个大区域,都有相对环境适合的小气候区域,如相对海拔差500米左右的山区。
所以,越夏这个题目,对于那些执意坚持原有条件和技术路线的地方来说,基本上还是对牛弹琴。
而对于那些真正想要扎实稳重的做好区域香菇事业的地方,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今年四月我去看河南泌阳的香菇生产,虽然我非常认真的考虑了他们的情况,提出意见,但看来李晓这位临时县太爷也未必能够采纳,当然也可能他说了不算。
香菇菌棒转色失败怎么办?怎么去挽救
![香菇菌棒转色失败怎么办?怎么去挽救](https://img.taocdn.com/s3/m/af53366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4b.png)
香菇菌棒转色失败怎么办?怎么去挽救
在香菇栽培过程中,菌棒转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般出现转色失败,轻则导致香菇产量和品质下降,重则导致绝收,严重影响到菇农的经济收益。
那么香菇菌棒转色失败该怎么办呢?一起来看看详细介绍吧。
1、转色条件香菇转色是指菌丝体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条件,早熟品种可以一半转色一半出菇,而中晚熟品种则必须在转色后才能出菇。
转色时的水分极为重要,菌丝体的含水量必须大于65%,否则不会转色,同时缓解的湿度也必须保持在80%以上,过于干燥也不会转色。
转色需要的温度在17-23度,低于15度或高于26度也不会转色,同时转色需要光照强度在800-2500lks,过亮过暗都不会转色。
2、失败原因转色失败的原因比较多,一是培养料中麸皮过多,导致菌丝体营养过剩,无法完成转色;二是菌丝体在脱袋时还未未成熟,脱袋后继续生长,造成菌丝徒长,转色失败;三是在菌丝脱袋后温度超过25度以上或低于18度,同样会导致菌丝徒长或停止生长,转色失败;四是菌丝在脱袋后湿度不足,导致菌棒失水,转色失败;五时发生病虫害,导致菌棒转色较慢,菌皮过厚,颜色发黑,出菇时间推移,出菇量少,多畸形菇等现象。
3、防治措施首先要严格控制配方中麸皮的比例在20%左右,不宜过多;在菌丝完全成熟后在进行脱袋,菌丝成熟后表现为袋内瘤状凸起由硬变软,接种穴附近变成咖啡色,菌棒有弹性;要掌握好栽培季节,保证脱袋时温度在20-25度为宜,脱袋后如果发生低温或高温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温或降温,使其正常转色;在脱袋后要保持菇床湿润状况,同时要做好病虫害的
防治。
以上是香菇菌棒转色失败怎么办介绍,让能助力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学习我们。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110896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9.png)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菌棒的转色管理可分为两种方式,脱袋转色和袋内转色,现在的生产大多是以取得花菇或优质厚菇为目的,故多采取袋内转色方式。
其基本管理如下:1、打孔增氧:菌丝发满后,基料内充盈菌丝体,其代谢量大为增加,通过打孔达到增加其内部氧气、排除废气、提高代谢和散失部分水分的目的,为转色管理的第一步。
2、促膜离壁:通过打孔、搬动等,促使塑膜与基料分离。
对发菌时间短的早熟菌株,因自然离壁有困难,可在打孔时顺便挑起塑膜,以利该处生出气生菌丝。
3、码垛通风:根据气温的高低,采取三角形或井字型码垛,将菌棒码高4-8层不等,既可充分利用空间,又不使菌棒过分拥挤,并且码起的袋垛中间有”自然拔风”,有利于袋间和膜内的通气。
4、调控温度:根据季节的不同,适当人为调控垛内温度,使之保持在15-25℃,低温季节最低温度也可调控在10℃左右。
当垛内温度达到25℃时,即应揭去覆盖物,倒垛散热,原则是”宁可低温延长转色时间,也不允许高温烧菌”。
5、通风压菌:在较合适的条件下,料表会很快长出一层细密的气生菌丝,并开始分泌色素,出现浅酱油色的水珠,为转色的重要信号。
此时,可采取两种措施。
一是使用地下水直接喷淋,既为菌棒降温,又可冲洗掉部分色素水珠,与此同时应加强通风,一般掌握喷水后2小时料表不粘手即可;二是倒垛,同时加强通风。
6、加大温差:实践证明,一定条件下,在尽量降温的基础上加大昼夜温差,是促进转色的主要措施之一。
7、干湿交替:该措施可通过喷啉冷水和加强通风等手段实现。
喷淋冷水一方面给菌棒以较大的温差刺激,促使其快速形成菌膜;另一方面可提高其湿度,通过加强通风等措施,即可达到干湿交替的目的。
8、光照刺激:适当的光照刺激是促进菌棒转色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可调控光照强度在1000勒克斯左右,即比较明亮的光线;并且通过倒垛或转换光线来源,使菌棒受到均匀的光照,达到转色一致、整齐均匀的目的。
香菇越夏出菇菌棒二次转色技术
![香菇越夏出菇菌棒二次转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114d4106c85ec3a87c2c546.png)
、
转 色 时 机
于转 色还是对 于 出菇 都是非 常不利 的。 是 门加帘设槛 ,棚围高裙不撤 。
于 门宽 5 0 厘 米 的塑 料 薄 膜 门帘 ;设 槛 就
可在菌棒脱袋斜立摆放 刚进入 出菇
因此 ,提高棚的保湿性非常重要 。方法
期后 ,也可在 出菇过程 中进行转色 ,即
边 出菇边转色 。只是气温低 时转色耗 时 长 ,气温高时耗时短 ,但越早完成二次 转色 ,对减少菇蕾数量 、提高菇体商 品 性 的作用越 大。一般最迟也应在 5 月2 0 日前 ,高温期来临前完成二次转色。
和克服越夏出菇障碍的技术措施 ,即进
行香菇菌棒二次转色。该技术经河北阜
平鑫阜 达食用 菌专业合 作社生 产验证 ,
太行 山区的空气相对湿度在伏天来
的 ,一 般 在 1 0 % 以下 。阴 湿 的地 面 , 和 植 被 的 变 绿 ,空 气 相 对 湿 度 逐 渐 上
临前 ,除个别阴雨天外 ,通常都是很低
食 药 用菌
・ 种植
罱罱
蕤 蠛 凌 耩 携
实体 生长的不利影 响。进入 5 月后 ,为
香菇栽 培者对夏 季出菇 ,开发反季
节 鲜菇 市场 ,普遍 怀有高收益预期 。但 夏季的长时间高温 ,已经超越了香菇子
转色 而转 色 ,刻 意提高棚温 ,造成对 子
避免偶 尔超过 3 0  ̄ C 高温 天气对转 色的伤
五 、 光 照 调控
菇个 体亦 由小变大。笔者曾将经二次转
色和未经二次转色的菌棒放 在烈 日下 曝 晒 ,结果 前者很难 晒干 ,显示 出极大 的
隔 热 、吸 水保 水 能 力 ,而后 者则 很 快 变
硬干 结 ;用 上述 两种 菌棒 表 皮 回接试 管 ,前者 能够 萌发 ,后 者不 能萌发 ,表 明两者表层 菌丝活力也 有巨大差别 。可 见 ,二次转色会使 菌棒抗逆抗霉能力得 到极 大提 升 ,是越夏 出菇 除外 因性降温 措施外 ,最需要关注的 内因性 因素。 ( 王朝 江 高春 燕 李 慧 高成 李
香菇菌棒出菇期及转潮管理技术
![香菇菌棒出菇期及转潮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5e0a0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6.png)
香菇菌棒出菇期及转潮管理技术温度:中低温品种出菇温度在6-22度,广温型品种出菇温度在10-28度,高温品种在15-29度可正常出菇。
一般最适合的温度在15-22度。
菇棚气温过高会导致菌丝活力下降甚至死亡,加上高湿环境,死亡的菌丝容易生长杂菌,发生病害。
光照:香菇菌丝生长期不需要光照,菌棒转色期需微弱的光照刺激,菌棒出菇期需弱光照,需遮阳网遮阴,避免光照过强伤菌。
湿度:脱袋后要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用水要洁净,用喷雾器喷水,根据情况2-4小时喷一次,喷水时要通风,水温尽量接近菇棚内的气温。
如水源是冷水,要提前放入菇棚内1-2天后使用,如水比较浑浊,要静放澄清并加入石灰消毒,然后才能使用。
通风:香菇是耗氧型生物,菌丝生长、出菇期间都要消耗氧气,高温天气(白天气温高于出菇温度),通风一般选择在早上9-10点,下午5-6点,通风的同时给菇棚喷水,通风时间约1小时,香菇上的水珠消失即可停止通风。
如低温天气(气温在出菇温度范围以下或以内),可在中午通风1-2小时。
当湿度低于85%时要及时喷水,喷水的同时要通风,湿度大于95%时,要及时通风,将湿度降至90%左右,晴天干燥多喷水,阴雨天可少喷水。
病虫害:虫害分飞虫、爬虫,飞虫用防虫网,爬虫用生石灰隔离。
病害分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这类病害需要勤观察、早发现、早干预、阻断扩散,干预手段有:生石灰粉撒在病菌感染处及周边,防止扩散和飞到空气中感染其它菌棒。
或使用食用菌专用的杀菌剂。
如不及时处理真菌感染的菌棒,可导致整个菇棚大面积感染,造成减产、亏损。
补充:出菇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少、空气湿度变化大、病菌感染等可导致出现畸形菇。
在管理中如观察到有畸形的小菇,就要警惕,分析畸形菇出现的问题,及时补救,畸形菇生长消耗营养,而商品价值又低,看到即摘掉,让营养留给正常菇。
采收:标准是菌盖长至4-6cm、不开伞的菇,品质和营养价值最好,采摘时捏住菌柄轻轻旋转从菇根处采下。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3c06a5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7.png)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简介香菇是我国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具有营养丰富、口感鲜美、易于保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餐饮业和家庭烹饪中。
香菇生产过程中,菌棒的转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常需要进行精细的管理。
本文主要介绍了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包括菌棒的选材、制作、生产管理和转色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菌棒选材香菇菌棒选用的木质基材应当具有以下特点:•材质坚硬耐久•含水率低,不易变形和霉变•对香菇生长有较好的适应性通常,香菇菌棒选用的基材可以是松树、云杉或杉木等。
选择基材时要保证其材质坚硬、含水率低,防止菌棒变形或发霉,影响菌棒的生产质量。
菌棒制作香菇菌棒的制作过程通常包括以下环节:1.基材处理:将选用的基材进行切割、破碎等处理。
2.菇种接种:将香菇菌种接种到基材中,促使其发芽生长。
3.菌棒包袋:将处理好的基材和发芽的菌种包装在袋中,进行发酵生长。
4.菌棒贴膜:待菌棒发育到一定程度,将其贴上透明膜,促进生长。
菌棒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环保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的要求,保证菌棒的制作质量。
生产管理香菇菌棒的生产管理分为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等几个阶段。
其中,菌棒的转色是中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前期管理前期管理包括生产场地的选择、卫生环境的维护、菌种的选择等工作。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场地进行消毒、通风等处理,以保证菌棒生产环境的干净、卫生。
中期管理中期管理是香菇菌棒生产的关键阶段,包括菌棒发酵和转色两个环节。
1.菌棒发酵菌棒发酵是指将初步制好的菌棒放到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发酵生长。
其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十分重要,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在菌棒发酵过程中,要注意菌棒的通气条件,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
2.菌棒转色菌棒转色是中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香菇菌棒的转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转黄:菌棒呈现黄色,说明香菇已经进入生长期,此时要增加光照和通风条件,促进香菇的正常生长。
•转棕:菌棒从黄色变为棕色,代表香菇进入了丰收期,此时可以进行香菇的采摘。
袋栽香菇转色技术要点
![袋栽香菇转色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9a82187cc22bcd126ff0c4f.png)
栽技 1 培 求] 2
度 变化 太 大 ,使 表 层 菌丝 紧 缩 ,形 成 间 隙而起 泡 ,
转 色 时 必 须 给 予 一 定量 的 散 射 光 刺 激 ,要 有
迫使 外部 菌 膜 脱 落 。 应对 措施 :准 确掌 握开 袋 时 间 ;创造 适合 的环 境 条 件 ,温度 以 2 0~2 ℃为 宜 ,选 择 晴 天 喷水 加 2 湿 ,相对 湿 度 以 8% 为宜 ,保持 每 天通 风 2 ,每 0 次
一
菌筒稍干时,覆盖薄膜 , 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8 %~ 0 9 %。在湿润条件下菌棒表面菌丝不易干燥 ,容易 0
形成 色素 。 如上述 处理 未见 效 时 , 可用 3 %石灰 水轻
喷 ,待稍 干后盖 膜 。
1 — 6
V ebs0 . etl2 1 gae 12
133 把 好 光 照 关 ..
色 同步化较好 ,出菇较为集 中,产量高 。后者要 求技术一般 ,转色同步化较差 ,出菇不集 中,时 间拉 长 ,但 保 水 性 好 、产 量 高 。下面 分 述 它 们 的
技术要点。
畦面上培养 5 0d ~1 ,即可脱袋排场 ,将湿润的覆 土撒施 在 菌袋上 面 ,菌 袋表 面 3c 不 覆 土 ,留其 m
用, 直接影响出菇时间的早 晚、产量的高低、质量
的优劣 。因此 ,掌握转 色 的正确方 法 ,明确 转色 异
整畦: 菇床南北走向, 畦宽 1 沟宽5 0c 0 m, 0 m, c
长不 限 ,畦面 略呈龟 背形 。畦整 平后 ,用 8 %敌 敌 0 畏 乳油 20 0倍 液 防虫 ,用 5 % 多菌灵 1 0 倍 液 0 0 0 0 和 石灰粉 杀菌 。 脱袋 排场 :选用保 湿性 能好 、不易 板结 、无污
块栽香菇转色期管理
![块栽香菇转色期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17a80c6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3.png)
使用防虫网、黄板诱杀等物理防治方法, 同时结合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以达到综合 防治的效果。
在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 进行操作,避免过量使用或滥用农药导致 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04
转色期的采收与加工
转色期香菇的采收标准
转色完成
香菇菌盖边缘白色圈消失,菌盖 呈现棕褐色或紫褐色,菌褶呈淡 黄色或米黄色,此时香菇已完成
鼠妇
蛞蝓主要危害香菇的子实体,导致香菇品质下降。防 治方法包括使用蛞蝓饵剂诱杀、使用生石灰等。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菇房卫生管理
合理调控温度和湿度
定期清理菇房内的垃圾和杂菌,保持菇房 内环境整洁。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高或过低 的温度和湿度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
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
转色期的湿度管理
总结词
湿度是影响香菇转色的重要因素,适宜的湿度可以促进转色的顺利进行。
详细描述
在转色期,应保持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湿度过低会导致香菇表面干燥, 难以形成良好的转色;湿度过高则容易引起病害,影响香菇的生长。
转色期的通风管理
总结词
通风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香菇的转色 效果,同时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对菌棒进行整理,去除菌棒表面 的老菌皮和杂菌,保持菌棒表面 干净,有利于转色。
菇棚的搭建与消毒
菇棚搭建
搭建通风良好、遮阳、防雨的菇棚, 为香菇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菇棚消毒
在转色前对菇棚进行全面消毒,可使 用漂白粉、石灰等消毒剂,减少病虫 害的发生。
转色期前的温湿度控制
温度控制
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在18℃-22℃之间,避免高温或低温 影响香菇转色。
香菇菌棒管理简介
![香菇菌棒管理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90a0f190740be1e650e9a23.png)
香菇菌棒培养和出菇管理简介
1.接种孔菌丝达6-7公分左右,如有外袋先脱外袋,当菌丝长满菌棒表面积1/2时挖菌种孔(根据情况也可改为刺孔,但只能刺在长有菌丝处)以达到增加供氧量,增加通风换气,调控温度(防止高温);
2.刺孔:菌丝长满菌棒后,这时会出现隆起,此时应刺孔增加菌丝供氧量(刺孔深度和数目因棒、因时而异),刺孔后菌丝供氧量增大,
有氧呼吸放出大量的热量,注意通风散热、防止高温。
3.转色管理:刺孔后,菌棒进入转色阶段,此阶段充足的光照(注意:不能阳光直射)有助良好的转色。
转色期间尽可能地减少温差,保持恒温(18-23摄氏度,温差控制在5摄氏度以内),时常关注天气变化,注意夜晚温差刺激造成早产菇(未开袋先出菇,也称憋袋菇)影响出菇质量和产量。
4.菌棒排放:待到菌棒完全转色完成即可开袋出菇。
香菇菌棒出菇期间的菌棒摆放不能过密,菌棒的整个表面基本上是可以长菇的,
排放太密会出现挤压,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等因素而影响产品品质。
5.开袋出菇:开袋后催菇的湿度要求较高在90%以上(湿度根据菇的生长情况调整,并非一成不变)。
可通过温差刺激催蕾出菇,也
可适当在菌棒喷洒水刺激出菇(出菇后禁止随意洒水)。
6.梳蕾:如果菌棒出蕾过多,如有必要可进行梳蕾操作(如果菌棒爆发性出蕾长菇,会严重影响香菇品质,产量也会受影响)。
7.出菇管理:出菇管理期的温度保持在18-22摄氏度较好,温度太低生长缓慢,温度过高,生长太快会造成腿长肉薄、过早开伞,品
质差。
最后要注意根据天气情况把握采收时期,不然产品质量等级较低,影响经济效益。
(以上仅作参考,香菇不同品种技术管理存在一定差异,需针对香菇品种习性进行科学管理。
)。
香菇菌棒双袋带袋转色技术
![香菇菌棒双袋带袋转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341617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7.png)
香菇菌棒双袋带袋转色技术香菇菌棒双袋带袋转色技术无论是哪个品种,也无论是单袋带袋转色和双袋转色(即带袋转色),只要是菌棒菌丝生理成熟了,和在自然气温、发菌或栽培设施里,提供20-25℃的温度就可以转色。
但如果是冬季在棚里进行转色,以提供25-28℃条件转色较快。
因为冬季的温度是假的,降温和控温容易。
经15天上下,或一个月,低温时需一个半月左右才能完成转色。
带袋转色非常容易,主要是给一定的散射光,和对温度及通风的管理,可不考虑湿度因素。
带袋转色的菌棒标准参照单袋脱袋转色的菌棒标准。
香菇菌棒单袋脱袋转色技术现在无论是香菇808还是其他品种的菌棒,只要菌龄够了菌丝生理成熟了,如果是单袋方式采取脱袋转色的,就该赶紧开始脱袋进行转色了。
1.菌袋生理成熟脱袋的标准是:菌袋布满瘤状凸起,接种穴附近变成咖啡色,富有弹性,或有的菌棒有原基形成。
这样的菌棒成熟度适宜,转色容易控制,出菇整齐、潮次明显。
2.菌棒转色时的气温掌握好脱袋时的气温,以在20℃-25℃为最好。
香菇菌棒不能赶在高温季节转色,28℃以上转色极为困难,不采取降温措施菌棒是无法进行转色的。
低温季节也不适合转色,温度低于18℃菌棒一是不能转色,再就是正在转色的菌棒也会停止转色。
3.转色的技术操作北方地区冬季11月份以后,菌棒无法进行正常转色操作,只能是满满转或待气温白天气温会升值18℃以上再进行脱袋转色或进行转色管理。
菌棒脱袋越冬进行春季继续转色的菌棒,要配合喷水或菌棒补水才能转色。
脱袋后如遇高温天气,在采取降温措施的同时,加强通风,维持和提高棚内环境及菇床内的湿度,防止菌棒脱水;如遇低温,要盖严薄膜,进行卷帘升温,要在中午前后(11-13点)增光增温。
要采取通小风和棚床不同步通风的技术措施,即先先进行菇棚的通风,把风口放下后,再抖膜或揭膜给菌棒通风,以免让冷空气直接吹菌棒。
4.脱袋前的准备工作菌棒脱袋后便失去了保护,易失水或遭受病虫害侵入,因此,脱袋前要对菇棚内外环境进行消杀,脱袋时要尽量保持棚内有一定的湿度,尤其是菇床内湿润状态,做到边脱袋边覆盖,膜内湿度保持在65%-95%。
香菇菌棒未转色先出菇的成因及补救措施
![香菇菌棒未转色先出菇的成因及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c44f53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3.png)
香菇菌棒未转色先出菇的成因及补救措施反季节栽培香菇或菌草栽培香菇时,常常产生菇筒未转色先出菇现象。
这种现象倘若未依其生物学特性寻找产生原因和采取技术措施加以补救,则会导致菌筒发软或霉菌爆发,对香菇产量和质量带来极其不利影响。
为此笔者根据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未转色先出菇现象,结合多年的栽培管理实际,谈谈其产生原因及补救技术措施,以供栽培者商榷。
1 香菇菌筒未转色先出菇的产生原因代料栽培香菇,当菌丝长满全菌筒后,菌丝具备一定成熟时,在一定的通气和温度、湿度及光照条件下,表面菌丝分泌红棕色酱液并逐步倒伏,从而使菌筒表面菌丝由白色转为粉红色、红棕色,最后形成一层具有保温保湿隔热避光,抗杂菌增韧性的棕褐色菌被,称之为转色。
转色是香菇代料栽培的正常生理现象,也是袋栽香菇菌丝生理成熟的标志。
普通香菇栽培,一般菌丝培养2个月左右转色。
香菇菌筒转色快慢、颜色深浅以及菌被厚薄,与菌株特性、出菇多少、品质好坏等有密切关系。
实践证明,袋栽香菇的转色与菌株、温度、湿度,通气、光照,碳氮比等都有密切关系。
正常袋栽香菇一般是菌丝走满后先转色后出菇。
然而有些地方菌草栽培香菇或反季节栽培香菇时,常常产生菇筒迟迟不转色,而菇蕾却大量形成,菇农把菇筒脱袋出菇,怕杂菌污染的菌筒断散;不脱袋出菇,大量菇蕾闷死压死于袋内,出现上述情况原因,主要是低温与光照等引起的。
首先,香菇菌丝生长发育的温度一般为5-34℃,其转色最适温度为22-27℃,温度低于l5℃一般菌株都不转色;而普通香菇原基分化在8-21℃,最适10-12℃;子实体发育5-24℃,最适8-16℃。
从以上香菇生物学特性中可以看出,倘若在菇筒未转色之时寒流来得早,气温持续低于15℃,时间一久,就出现未转色先出菇。
其次是光照,香菇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光线,子实体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一般在200lx以上。
所以把菇筒放置于光照充足的地方培菌,也会出现未转色先出菇现象。
2 补救的技术措施在袋料栽培香菇中,倘若出现菇筒未转色先出菇的情况,切不可掉以轻心,须抓紧时间,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并从管理上及时采取技术措施,促使菇筒转色出菇,否则将产生菇蕾闷压致死,诱发霉菌,菌丝退化等现象。
北方地区香菇菌棒的转色管理
![北方地区香菇菌棒的转色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22f660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8.png)
表1 生育期结果月·日处理播种期出苗期第一叶展开期始花期成熟期生育期dD15·105·266·97·99·15128D25·206·36·127·159·10113D35·306·86·177·179·25118D46·96·187·47·249·22105表2 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处理株茎叶干物重g底荚高度cm主茎长cm百粒重g产量kg/hm2D119.67b4a83.67b7.98b1250.10bD216.02c6a98.33a6.47c847.20dD341.35a5a77.33c8.78a1513.95aD418.01b5a68.33d8.47a1055.55c3 结论试验表明,5月30日播种珍珠红的株茎叶干物重、百粒重、产量均最高,说明珍珠红在佳木斯地区的最适播种时间为5月30日。
4 参考文献[1] 刘玉兰,元明浩,范文忠,等.播种期对吉林小粒大豆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9,38(4):542 547.[2] 颜廷进,戴双,邓翠霞,等.不同播种时期、栽培模式对豌豆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9,51(1):72 74.[3] 牛 ,杜文华.不同播种时期对紫花苜蓿出苗及越冬率的影响[J].试验研究,2018,48(4):75 76.[4] 刘振兴,周桂梅,李君,等.栽培因子对红小豆产量及色泽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8):1 2.[5] 朱文成,李宗泰,舒秀阁,等.不同坡向和播种季节对麻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19(4):54 55.[6] 王绍锋,孙衍林,刘晓英,等.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现代化农业,2014(7):62 63.[7] 张代平,杨朝辉,刘岱松.黑龙江省垦区红小豆综合栽培技术初探[J].吉林农业科学,2008,33(4):14 15.(017)北方地区香菇菌棒的转色管理陈忠有1,吴 兵2(1.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夏家堡镇事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清原113300;2.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实验林场) 摘要:香菇菌棒的转色管控是香菇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菇菌棒的转色措施
在香菇的袋料栽培过程中,转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旦转色失败,香菇则明显减产且品质下降,严重的会导致绝收。
失败原因①培养料配方中的麸皮用量过多,造成菌丝营养过剩;
②脱袋时菌丝尚未达到生理成熟,脱袋后菌丝继续营养生长,造成菌丝徒长;③脱袋后气温偏高?穴25℃以上?雪,造成菌袋表面气生型菌丝徒长;④脱袋后气温偏低?穴18℃以下?雪,表面气生型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滞;⑤脱袋后菇床内湿度不足或遮阳不够,造成菌棒失水,抑制了表面气生型菌丝的正常生长;⑥发生病虫害。
前三种情况往往造成菌棒转色太慢,菌皮过厚,颜色发黑,出菇明显推迟,菇量少、个体大,潮次不明显,秋冬菇比例大大下降。
后三种情况可导致菌棒不转色或转色很浅,菌皮太薄,保护作用差,生产上表现为出菇快、朵小、畸形菇多,菇品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
预防措施①培养料配方中的麸皮比例应在20%~22%,使用桑枝木屑时麸皮用量应小于20%。
②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时再脱袋,其标志是:袋内瘤状凸起由硬变软,接种穴附近变成咖啡色,有香菇原基形成,菌棒富有弹性。
成熟度适宜的菌棒,转色容易控制,出菇整齐、潮次明显。
③掌握好栽培季节,脱袋时气温在20℃~25℃为宜。
脱袋后如遇高温天气,则要加厚遮阳物,加强通风,提高菇床及环境的湿度,防止菌棒脱水;如遇低温,要盖严薄膜,增加迎
风面篱笆的厚度,防止冷空气直接吹入菇床,中午前后要增光增温。
④脱袋后菌棒失去保护,易失水或遭受病虫害侵入。
因此,脱袋前菇床要进行消毒,并保持湿润状态,做到边脱袋边覆盖,膜内湿度保持在60%~95%。
初次栽培香菇的农户,可采用破袋后先出一潮菇再逐步脱袋的办法,虽然费时但技术容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