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完整版)《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txt(三)国名党政权的内外政策——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比以前更加严重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过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道路问题的提出1、以城市为中心的十月革命发展道路2、中共成立之后一直实践着十月革命道路3、1924——1927年国民革命的失败,客观上说明十月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涵义(一)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过程1、国民革命时期农村农民问题中心论的提出,在理论上为大革命失败后的探索作了准备。
2、 1927年八七会议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是土地革命”的认识,确立3、 1927.10.—1928.4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其经验的推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4、在创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过程中,毛泽东撰写了一系列总结革命经验的文章,形成和提出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一、土地革命和反围剿战争(一)土地革命的路线和政策路线: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二)五次反围剿斗争四、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一)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1月15日至17日2、内容: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1)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3、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及其为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共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红军长征的胜利1、长征原因: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围剿”。
在毛泽东、周恩来等的先后指挥下,采取正确的作战方针,连续取得胜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中国跨入近代的状态:——“三条线的交叉”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清王朝的衰落期、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了第一场侵华战争,结果: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典型人物:林则徐)(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中-英法俄美《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政府表现的软弱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气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对华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地加深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西方八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王朝的不堪一击,北京沦陷,被迫在1900年9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基本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与主要矛盾(1)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通知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A、中国的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依然存在;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E、近代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笔记
第三章一.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不能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能实现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时代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一切具体原因都是由这个根本原因所决定的。
1.时代和国情造就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格西方资产阶级----低下的社会地位,要生存必须同封建主义进行义无返顾的斗争,造就了它反封建的坚强性格。
中国资产阶级----由封建的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转化而来。
这使中国的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若即若离、藕断丝连的微妙关系。
2.时代和国情给建立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造成了比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强大的多的障碍西方----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障碍力量,只有封建势力。
中国----阻碍走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力量则有两个: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3.时代和国情使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武器已经过时同西方早期的资产阶级一样,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所运用的思想武器也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但是它们所处的历史时代却各不相同。
民主主义思想对于反封建还可以显得雄风犹存,但对于反帝却是无能为力。
第四章一.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曲折思想历程:1、选择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指导的、超然于政治的思想文化改造2、在紧迫的救亡危机面前选择复归现实的政治斗争3、在资本主义迷梦破灭,社会主义思潮汹涌中,先进分子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比较论证,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包括:1、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提供了阶级基础2、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提供了思想条件3、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深入工农民众,唤醒了工农民众的觉悟三.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确定1、党的一大确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明确规定,党的基本任务是领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党的奋斗目标是彻底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党实现奋斗目标的手段,是通过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一笔记一、综述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是从1840 年鸦片战争到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 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等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 鸦片战争的经过- 1840 年,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
-战争分为两个阶段,中国军队虽进行了抵抗,但最终失败。
3.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太平天国运动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农民起义。
- 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太平军一路北上,攻占南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平均分配土地的主张。
3.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4.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提出了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和主张,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洋务运动1. 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2.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
-建立近代海军,如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等。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3. 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
-但洋务运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最终失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讲5官方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官方笔记-精讲5必修二·1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思维导图二、知识点第三节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知识点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中国共产党促成国共合作的努力——中共三大召开①时间:1923年6月。
②内容:大会集中讨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2)中国国民党促成国共合作的努力——国民党一大召开①时间:1924年1月。
②内容: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国民党“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2.国民革命的兴起(1)第一阶段:工农运动再次高涨(恢复和发展)。
(2)第二阶段:黄埔军校建立。
(3)第三阶段:孙中山逝世。
(4)第四阶段:中共四大。
(5)第五阶段:工人运动高潮的兴起。
五卅运动:1925年上海的“五卅惨案”掀起全国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
五卅运动,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兴起的标志。
省港大罢工(世界罢工之最):1925年6月起,广州、香港两地工人举行省港大罢工。
这次大罢工前后坚持了16个月。
【知识点2】北伐战争☆1.北伐直接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统治)。
2.北伐战略方针:首先以主力进军两湖,消灭吴佩孚;然后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最后北上解决张作霖。
【知识点3】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1.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反共政变(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以“清党”名义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2)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开始大屠杀(“七·一五政变”)。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2.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1)主观原因:①共产国际的错误指挥(导)。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 鸦片战争-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
-经过: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自主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太平天国运动1. 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不堪忍受封建剥削和外国侵略。
2. 经过: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 年,定都天京(今南京);1856 年,太平天国达到鼎盛时期;1856 年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 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未能付诸实践。
4. 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三、洋务运动1.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
2.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 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4. 主要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筹划海防,建立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完整版笔记(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完整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单选](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多选](2)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多选、简答](3)清朝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
②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单选](1)鸦片战争前,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单选](2)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实行殖民扩张。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多选、简答、论述]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从1840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主要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主要表现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和“种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2.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单选](1)从1840年鸦片战争及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开始,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之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自考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自考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鸦片战争前的世界欧美各国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1688年——英国1776年——美国1789年——法国一、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浦条约》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8年(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美、俄、法《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1860年中英、俄、法《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年中俄《改订伊犁条约》1884年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中法《中法新约》1887年葡萄牙《中葡友好通商条约》1895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与11国《辛丑条约》三、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打击英军,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斗争。
1862年5月太平军击毙法军海军司令卜罗德。
6月活捉法尔思德1863年1月打死勒伯勒东。
1884年香港造船工人和码头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
1867年美军入侵台湾被打退。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遭到高山族抵抗。
1884年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击退来犯基隆、淡水的法军。
1885年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1900年义和团与部分清兵同八国联军殊死搏斗。
战死的部分爱国官兵:1841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
1842年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殉国。
副都统海龄战死镇江。
甲午战争中,左宝贵战死平壤,邓世昌、林永升黄海战斗中牺牲,丁汝昌、刘步蟾在威海战斗中捐躯。
四、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19世纪70至80年代: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从缅甸侵入云南。
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
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划分(时间跨度170年)1840—1949→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至今→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社会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2009→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间两大历史任务①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学习的目的:①了解国史、国情②历史知识是政治智慧的前提③大学近代史主要侧重讲问题、思想、观念、立场、规律、脉络等④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的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第一节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共80年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三皇五帝时期(距今4000多年)→时期三皇:遂人、伏羲、神农(炎帝)五帝:皇帝、歂帝啻、尧、舜夏、商、周(公元前21世纪)→王朝国家秦(公元前221年)→建立统一的国家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明、清等朝代特点:①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是主流,历史文化从未间断,延续至今(民族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②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药学及四大发明③丝绸、陶瓷④重大工程奇迹(长城、大运河等)⑤灿烂的文学艺术、典籍文献⑥对外交流(汉张骞、班超通西域,唐玄奘西行印度取经、鉴真东渡日本,明郑和下西洋)产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民族英雄、革命领袖(二):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经济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自给自足的经济占主要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商的政策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抑制了封建社会的生机活力制度上:封建宗法等级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文化专制,抑制了人们思想进步和创新盛世时期: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康壅乾盛世”(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14世纪至15世纪:欧洲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负兴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新航路的开辟,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16世纪至18世纪:原始资本的积累(殖民掠夺、英圈地运动、国债、税收制度、贸易保护措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英、美、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各国开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背景:①19世纪初英完成工业革命,不断地对外扩张,掠夺世界市场②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通过输出鸦片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转为出超③1825年和1837年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转移国内人民视线急于发动侵略战争导火线: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爆发:1840年英发动对华战争结果: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虎门条约》,1840年中美《望夏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影响: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②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领海主权③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④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含五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含五篇)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分析)2.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3.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乾隆朝后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和对外关系上分析)4.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商品生产无限增长-开辟新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及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中英江宁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广厦福宁上),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和中俄伊利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条约。
1894年,日本甲午战争,1895中日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辛丑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1894日本旅顺惨案,1900俄国江东六十四屯惨案)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政治的控制(控制内政、操纵外交、领事裁判权、把持海关、勾结清政府和扶植收买代理人)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控制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5.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宗教渗透和侵略、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轮”)6.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侵略势力控制政治经济、封建势力勾结外患、封建经济保持、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各地发展不平衡、人民无权利和极端贫困)7.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资本入侵刺激下产生。
受到压迫可反抗或中立,而力量薄弱)8.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深受压迫革命性最强;人数少但集中;与农民有密切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笔记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中国的封建社会由昌盛走向衰落1.中华民族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民族(1)中国是最早跨入奴隶社会的国家;(2)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了灿烂的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3)中华民族文化延续了上下几千年从未中断。
2.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较有影响的观点)(1)“重农抑商论”(2)“蓝黄文明论”(3)“世界文明中心转移论”(4)“地理环境决定论”(5)“大一统论”(6)“中国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论”*问题探讨:为什么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会延续两千多年?原因:(1)“游牧民族入侵论”;(2)“东方国家治水论”。
3.十九世纪前的中国与世界(1)康雍乾盛世及其失误①内部迅速膨胀的人口及其引发的相关问题;②世界一体化及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近代世界历史中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的潮流:a.从前互不联系或者联系较少的各地区被整合为西方支配下的一体化的世界,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往空前加强;b.世界被整合为一体的同时又分化为二:一是中心的、殖民的、侵略和掠夺的、日益富裕的资本主义列强,另一是边缘的、被殖民的、被侵略和被掠夺的、日益贫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2)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①政治腐败;②土地与财富高度集中;③军备废弛;④文化专制主义;⑤闭关锁国;⑥阶级矛盾尖锐。
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1.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①发动侵略战争,征服和屠杀中国人民;②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性;③勒索巨额赔款,劫掠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2)政治控制①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②培植和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①通过不平等贸易进行掠夺;②资本输出,攫取超额利润;(4)文化渗透①通过创办大学及各种教会学校,宣传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②传播宗教;③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④宣扬“种族优劣论”,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①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②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一、晚清时期1. 外国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导致战争的爆发(如中法战争、中英战争等)。
2. 军阀混战加剧,文化上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出现维新派、戊戌变法。
3. 中国各地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其中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比较具有代表性。
二、辛亥革命1. 清朝的衰落和西方列强强大的压力使得晚清社会内部弱点尤其显现,革命气氛日益高涨。
2.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着各地的响应,革命蔓延至全国。
3.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北洋政府时期1. 正式宣告成立于1912年,国父孙中山为致力于建立新中国而努力。
2. 胡耀邦改革开放的积极的政策,被誉为"北洋新政"。
3.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它在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主要力量。
四、国共合作1. 1927年国共两党因政治因素产生矛盾,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2. 共产党与红军由此逐渐发展壮大,1927年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3.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进行援助,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五、抗日战争1.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向全国发动进攻,抗战爆发。
2. 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战争作为崇高的民族大义来看待。
3. 1945年8月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抗战获得完全胜利。
六、国共内战1. 1946年重开战争,1949年共产党取得全国性胜利。
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国共内战。
3. 国共内战结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1-2章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本章重点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由盛而衰的表现。
2、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主要矛盾、新产生的两个阶级的特点、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3、中国人民分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提示注意比较封建的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对中国社会造成划时代的影响。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2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202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2023)一、辛亥革命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近代革命的开始,宣告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瓦解。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成立的中华民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二、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一部分,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统一中国。
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北伐战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实现了国共合作的局面。
三、中华民国抗日战争中华民国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阶段。
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和国共合作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蒋介石的抵抗力量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四、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是争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系列战争。
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逐步壮大,与国民党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
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毛泽东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任主席,开展了一系列建设中国的措施。
六、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动荡的时期,其目的是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向前发展。
然而,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和破坏,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七、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是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旨在实现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吸引了外资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八、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崛起是世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中国经济的强大崛起,使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以上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要内容,这些事件对于塑造中国的现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汇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3)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4)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4)2、“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及影响。
(4)3、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5)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5)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5)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5)2、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5)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5)4、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威信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6)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6)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6)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8)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8)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8)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这个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9)3、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9)4、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哪两部分?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如何? (9)5、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0)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0)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0)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0)3、为什么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1)4、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哪些积极的结果?并说明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笔记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笔记一、介绍近现代史纲要是我国历史学科的基础性教材,对于我国历史的起伏沉浮、发展变迁有着全面的记录和总结。
2023版的《我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最新版本,必将在内容上有所更新和完善,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二、总览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的更新主要体现在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度上,包括对于新我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事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记录和分析。
它将更加全面地反映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地位,更加深入地探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素养和时代价值。
三、重点内容在对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的详细分析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 新我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决策2.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变革3. 文化领域的历史演变和重要成就4. 对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入解读四、个人观点在笔记撰写过程中,笔者对于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的更新和改进持有积极的态度。
这一版的内容必将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更加全面地呈现我国近现代史的画卷,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历史脉络。
也期待这一版能够以更加客观、全面的角度去记录和总结历史,使读者能够获取更为客观和全面的历史知识。
五、总结与回顾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的笔记将是一部全面而深入的历史教科书,在记录和总结我国近现代史的也必将对于读者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它将以更为客观、全面的历史观去呈现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近现代史脉络。
期待这一版笔记能够成为广大读者理解我国历史、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工具书。
六、结语在撰写本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对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的笔记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考。
相信随着新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笔记也将不断完善和更新,成为更好地宣扬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期待这一版笔记的问世,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多的历史启迪和文化感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国近代史的起始于何时,史学界没有任何争议:那就是发生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及因此而签订的《南京条约》,包括香港的割让。
中国的近代史因此而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其一是中国无力保卫自己免于侵略;其二是中国不得不接受不平等条约。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使中国一步一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造成中华民族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打击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急速下降,更重要的是随着军事侵略而来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无不以中国的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深刻的社会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经历了由物质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艰辛探求和艰难跋涉历程,力图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富强之路。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
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
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
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中英贸易逆差.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主要包括: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为实现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还有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统治,希望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1.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方面是税负加重;另一方面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解体。
2.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3.《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它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进步性: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局限性: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并未付诸实施。
4.《资政新篇》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它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5.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6.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7.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第一,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具体表现为:①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第二,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第四,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国近代史的起始于何时,史学界没有任何争议:那就是发生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及因此而签订的《南京条约》,包括香港的割让。
中国的近代史因此而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其一是中国无力保卫自己免于侵略;其二是中国不得不接受不平等条约。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使中国一步一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造成中华民族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打击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急速下降,更重要的是随着军事侵略而来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无不以中国的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深刻的社会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经历了由物质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艰辛探求和艰难跋涉历程,力图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富强之路。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
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
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
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中英贸易逆差.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主要包括: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为实现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还有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统治,希望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虽然这些探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但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上的重要一环,为以后的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这些探索行动充分证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各自的局限性,都不可能使中国走上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中国的革命呼唤先进的阶级和政党的领导。
鸦片战争前,中西之间已经有了接触和交往,但在泱泱大国的心态下,中国人对于西方的一切事物都加以排斥,认为西方先进科技是“奇技淫巧”。
鸦片战争后,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官僚开始“开眼看世界”,主动了解和认识西方。
在内外交困的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中一些开明官僚在被迫与西方交往过程中,开始了解西方,了解世界,思想开始发生变化,并希望通过局部的改革以自强,阻止列强的进逼,产生“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和行动。
这些勇于走出传统,勇于接受新事物的人与恪守传统的封建顽固派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分歧,逐渐从中国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来,这样便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洋务派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中国投资设厂利润丰厚,刺激了中国一部分人投资于新式企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些爱国人士把发展民族工商业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一种手段,而且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广求利源,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第三章辛亥革命和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与此同时,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危机更严重,清政府的统治更加腐朽,各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风潮,在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推动下,同盟会也积极开展革命的宣传和鼓动活动,联络会党和新军,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这些都为后来的辛亥革命作了准备。
辛亥革命的成功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引起了帝国主义的仇视,他们积极寻找新的代理人颠覆革命。
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拥护共和骗取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信任和妥协,窃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以北京为首都建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为了反对袁世凯破坏共和,复辟帝制以及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孙中山及其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是因为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和资产阶级本身的弱点,这些革命斗争都失败了。
证明以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
第四章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辛亥革命后,政治领域的动荡和思想领域弥漫的尊孔复古思潮,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沉痛反思,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把西方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引到中国,唤起人们民主意识的觉醒,涤荡着人们头脑中的愚昧无知。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内的继续,使中国人在长期的封建思想的禁锢和束缚下解放出来,为即将到来的人民革命风暴奠定了强大的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同工人阶级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军阀压迫,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领导中国尽快实现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在更广阔的革命斗争中经受锻炼,获得更大的发展,成为当时革命发展中的一个迫切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对国际和国内形势进行正确的分析后,在党的二次代表大会上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只靠无产阶级的孤军奋战是不可能战胜强大敌人的,认识到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争取到革命的胜利;随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敌人的方针,与此同时,孙中山也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由于帝国主义势力的干涉和国民党内部蒋介石,汪精卫等先后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进行革命镇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失败。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工作中心转如农村,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
并在斗争中逐步将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战争是及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方面战胜了国内外反动势力企图消灭共产党的企图,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另一方面,克服了党内严重的左倾错误,在1935年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正如毛泽东所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在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命题,同时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结晶—毛泽东思想,这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成果除了上文说到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外,主要还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继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的第二次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这次战争以中华民族彻底击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告终,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出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坚强的民族意志,在中国近代史上赢得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史上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将东北变成他独占的殖民地;华北事变使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国各地爆发了抗日救国的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积极倡导和推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民族矛盾的激化,国民党也放弃了开始的不抵抗政策,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局部抗战发展到全国抗战。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中国的梦想,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倒退,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大后方的民主运动成为推动抗战,争取民主的重要力量。
抗战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指出,只有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起来抗战,才能抵御强敌,争取胜利,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的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定》和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个纲领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明确提出了党关于抗日救国的正确主张。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在抗日战争取得伟大的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凭借起其执政地位,企图独吞抗战的胜利果实,准备发动内战,同时又以和平谈判进行政治欺骗。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在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等政治斗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在人民对国家前途进行历史选择的关口,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的政治主张激烈碰撞,国民党悍然发动全国规模的反共反人民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阶级,阶层的人民,经过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独裁统治。
在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坚实基础上,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赢得了人民历史性的选择。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作战,使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进入了战略进攻阶段,1947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一改在内战爆发之初提出的“武装自卫”的口号,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8年后,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不断扩大攻势规模,组成了西北,华北,中原,华东,东北5支强大的野战军,各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而且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人民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固。
与解放区的蒸蒸日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党统治区的形势全面恶化民主党派是在抗日战争中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