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历史地理学
分析历史地理学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分析历史地理学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966554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b.png)
分析历史地理学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历史是一门关于人类过去经历的学科,而地理则是关于地球的科学。
历史地理学是将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研究地球环境对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它在历史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们深入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方法。
首先,历史地理学通过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上的迁徙和扩张。
地理条件对人类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人们定居的地方、经济活动的形式以及文化的发展。
通过分析地理因素,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进行的迁徙和扩张。
例如,古代人类为了寻找更适宜居住和生存的地方,会在地理条件较好的区域进行定居,而这些地域的特点又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水平。
因此,历史地理学帮助我们理解了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和互动,以及各个地区的发展差异。
其次,历史地理学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趋势。
地理条件不仅仅影响到人类的生活方式,还对政治和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地理条件的不同可以导致资源分布的差异,进而影响到某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
历史地理学通过研究各个地域的地理条件和资源分布,为我们解释了历史上世界各地政治和经济的演变。
比如,一些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容易成为贸易中心和政治中心,从而带动经济和政治的繁荣。
而那些地理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可能会被较为强大的国家所控制,成为被支配的对象。
因此,历史地理学帮助我们理解了地缘政治的发展规律,以及各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实力的形成。
另外,历史地理学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每个历史事件都发生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而这些环境因素对事件的发展和结果都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历史事件地理背景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更深入的结论,并从中总结出规律。
例如,通过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的地理条件和战略布局,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德国选择西线决战,而非东线。
同样的道理,通过研究历史地理背景,我们可以了解到奠定了美洲殖民地繁荣基础的大西洋贸易以及大批受奴隶贸易带来的奴隶对于殖民地的贡献。
历史人文地理学
![历史人文地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f59c749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13.png)
历史人文地理学历史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地理学、历史学以及人文学科的交叉研究。
通过对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和历史演变的综合分析,历史人文地理学揭示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历史人文地理学的概念、方法论以及其在不同地区和时期的应用。
一、历史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与概念历史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互动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变化和塑造。
历史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地方、城市、区域和全球尺度的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关系。
历史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地理环境的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以及人类活动的方面,如定居、农业、城市化、交通运输等。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综合研究,历史人文地理学能够深入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演变的长期影响,揭示地理条件对人类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塑造作用。
二、历史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历史人文地理学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来开展研究。
其中,地理信息系统(GIS)被广泛运用于历史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
GIS能够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历史文献、考古成果等信息进行集成分析,帮助研究者理清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互动的关系。
此外,历史人文地理学还依赖于史料的收集与处理,通过对历史文献、地图、考古遗址等的研究,揭示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在方法学层面,历史人文地理学也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考古学、历史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等。
研究者通过在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中,构建适用于历史人文地理研究的方法体系,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历史人文地理学的应用历史人文地理学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不同地区和时期的研究。
以下将介绍历史人文地理学在中国、欧洲和美洲等地区的应用案例。
1. 中国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人文地理学在中国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长江流域为例,历史人文地理学研究揭示了长江盆地地理环境对于古代农业、交通、城市化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了长江流域人类活动的演变过程,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依据。
史地生期末总结
![史地生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540e36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d.png)
史地生期末总结一、引言在过去的学期里,我学习了历史地理这门课程。
这门课程包含了大量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让我对人类发展过程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对本学期学到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二、历史地理的基本概念1.历史地理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历史地理是研究人类社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地理变迁规律的学科。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如城市发展、交通网络等。
2.历史地理的发展历程历史地理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古代,经过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古代,历史地理主要以地理描述为主,是地理学和历史学的结合体。
到了现代,历史地理开始强调进程和关系的研究。
3.历史地理的研究方法历史地理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比较研究、综合研究和实地考察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对历史地理的规律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历史地理的主要内容1.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类的居住地点和农业发展等都受到环境的制约。
例如,河流的存在为人类提供了灌溉水源和交通便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城市与区域发展城市的发展和区域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集聚地,是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
城市的规模和发展程度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
3.交通与通讯网络的建设交通与通讯网络的建设是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展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方面。
交通网络能够加强地域之间的联系,促进资源和信息的交流。
无论是古代的陆上丝绸之路还是现代的高速公路,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历史地理的案例分析1.古代河流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古代河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人类选择了不同的河流作为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基地。
例如,尼罗河文明、黄河文明和亚马逊河流域文明都是古代河流文明的典型代表。
2.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工业革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工业化的兴起使得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历史地理学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历史地理学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05266ea770bf78a65295482.png)
《历史地理学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
大致师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万年以来的历史。
我们研究历史地理实际上就是研究“人地关系”。
研究内容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
前者是自然科学范围,后者属于人文科学范围。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实证学科。
从一定角度看,它与现代社会联系相当紧密的学科,是具有相当现实意义的学科。
一、我国历代疆域变迁的研究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疆域变化是由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所决定。
我国北面是茫茫的蒙古高原和外兴安岭,西面和西南也是青藏高原和高山峻岭,东面是大海。
中国疆域三大自然区:1、东亚季风区。
2、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
3、青藏高原高寒区。
由于这三个自然环境的决定,我国历史上形成三个经济区,北方游牧区,青藏高原狩猎和采集经济区,东部的季风区就是农耕区。
从新时代开始,到了所谓夏商周秦汉时期,形成了统一疆域的帝国。
秦汉疆域主要包含了主要的农耕区。
秦汉以后,所谓我国疆域的伸缩,基本上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包括和平的交流和战争的碰撞交流。
到了八九世纪,这些游牧民族逐步成长成熟,逐步与农耕民族融合。
到了乾隆年间,形成的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是历史上两三千年来农耕区、游牧区、狩猎采集经济区三大区长期斗争融合的结果。
我们所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缔造的多家,是历史的必然产物。
近代帝国主义用武力打开了我国的大门,领土的割掉,对于我国疆域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非常沉痛的教训。
我们研究我国疆域的变迁,不仅仅是研究疆域的伸缩,而是研究多年的人文、民族和经济、文化的研究。
不但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一个国家中央政府对所辖领土分区、分层次进行统治、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
在我国,这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萌芽于春秋时期,经过战国,秦朝统一,才形成了全国的一种制度。
历史文献资料。
所以历史地理研究是以时间和地点为坐标展开的。
只有顺利高清行政区划,才可以顺利利用历史文献。
世界历史地理学相关书籍
![世界历史地理学相关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630675b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9.png)
世界历史地理学相关书籍世界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世界各地的历史和地理特征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涵盖了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地区,并探索了人们如何适应和改变环境,以及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发展。
以下是几本有关世界历史地理学的经典著作:1.《世界历史地理学》- 杰弗里·J·马特奈这本书是一本广泛涵盖世界历史地理学的综合性教材。
它从古代至现代不同的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和历史事件出发,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和塑造人类社会。
2.《地理:世界的历史与地球的未来》- 杰里·B·珀斯本书从地理的角度探索了人类历史与地球未来之间的关系。
它深入研究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对历史事件和全球变化的影响,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世界历史的演变和地球的未来走势。
3.《世界历史地理与环境进程》- 迈克尔·弗林该书通过研究人类的环境变化和地理条件,探讨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它关注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人类迁徙、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并探讨了人类如何应对环境变化的挑战。
4.《历史地理学:全球历史视角》- 安妮塔·斯奈德该书提供了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性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
作者通过案例研究和全球视角来探讨地方和地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了世界历史地理学的复杂关系。
5.《地理的形成与世界历史》- 尤里·S·拉夫里耶夫这本书探索了地理学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作者对地理环境、地理空间和地理冲突的研究,揭示了这些因素如何塑造了不同地区的历史进程和世界秩序的变迁。
通过阅读以上提到的书籍,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这些书籍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地理学、历史学、人类学等,为读者提供了关于人类社会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全球视角。
无论是学术研究者还是对世界历史地理学感兴趣的一般读者,这些书籍都将成为扩大知识面和深化理解的重要参考。
阅读这些书籍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全球环境的变化,从而有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
历史地理学的内容及现实意义
![历史地理学的内容及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5900ac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7c.png)
历史地理学的内容及现实意义历史地理学的内容: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年轻分支学科,又与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有密切关系。
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政区和疆域的变迁,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在西方也有类似的研究。
一、研究历史地理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需要。
历史地理学的一个根本论点,就是人类生活环境的诸因素是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之中。
今天的一切地理现象并非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而是从以往不同时代的地理中发展演变而来,植根于过去的地理之中,凭空而生或静止不变的地理现象从来就不存在。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地理现象,只有了解它的过去,才能更好地了解它的现在,那就首先要把过去时代的地理进行“复原”,并把已经复原了的地理现象,按着历史发展的顺序,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以寻找其发展的原因和演变的规律,从而阐明当前地理现象的形成和特点,这正是地理学的研究必须要借助于历史地理学的地方。
历史地理学各个部门地理发展情况及规律的探讨,对于当前地理科学相关部门的发展和研究,都很有关系。
例如在现代经济地理领域中,对于任何经济区域的研究,必须了解它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正确地估计自然条件在经济区域的形成和个别经济部门的分布中的作用,这就必须利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以及历史的材料,去探索这些经济现象在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一般规律或特殊规律,使地理学获得充分的历史根据,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地理学的内容。
恩格斯曾经指出:“如果地球是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那么它现在的地质的、地理的、气候的状况,它的植物和动物,也一定是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
它一定不仅有在空间中互相邻近的历史,而且还有在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历史。
如果立即沿着这个方向坚决地继续研究下去,那末自然科学现在就会进步得多”。
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在研究对象上互有渗透,在研究时间上也互有交错。
历史地理学虽从其相关的学科脱胎而出,独立发展的时间还不长,还要借助于相关学科的辅助,但反过来,它还能促进或帮助相关学科的发展。
什么是历史地理学
![什么是历史地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82337c4b48d7c1c708a14580.png)
绪论什么是历史地理学?我们认为现代历史地理学应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科学。
一、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归属问题长期以来,对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归属问题争论较大,归纳起来有四种说法:一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二是把历史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即为地理学的一门辅助学科。
三是把历史地理学作为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理由是历史地进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学,而研究资料和方法又多是历史学的,故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者称作边缘学科、新学科。
四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中国历史地理学从传统历史地理学走向现代历史地理学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传统历史地理学阶段,可分成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萌芽时期。
第二个时期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成熟时期。
第三个时期为唐宋元时期,为传统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时期。
其发展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大量成熟的地理总志出现。
一是大量边疆地理著述出现。
第四个时期为明清时期,是传统历史地理学的繁荣时期,出现了大量地方志。
以上四个时期为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有以下四点不足:第一,传统历史地理学往往与地理学交融在一起,学科的独立性不很明显。
第二,传统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沿革地理,即行政区划变迁、山川方位名称考释、古今地名考证,其他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的内容十分少。
第三,传统历史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对各种地理现象的简单的记载和描述,缺乏现代统计计量科学意义上的规律探讨。
第四,传统历史地理学在研究手段上,主要是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归纳和演绎,但对考古材料、实地踏察的材料运用不多。
第二个阶段为近代历史地理学时期,时间为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末。
1934年2月,顾颉刚先生正式发起成立了“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
虽然早在1913年便有人提出“历史地理”之名,1923年又有人提出“历史地理学”名词,但到1935年才开始正式使用“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一称呼。
考研人大专业介绍之历史地理学
![考研人大专业介绍之历史地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fcc16e7c7e21af45b307a89f.png)
考研人大专业介绍之历史地理学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的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大学,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在文、法、哲等比较偏文的多领域国内领先,下面看一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之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院博士点、硕士点,学制三年。
本专业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脱胎于传统舆地学,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
它的学科性质属地理学,研究方法离不开历史学,兼有文、理学科属性,属于又古又今之学,是文科中唯一能够参选院士的专业。
一、研究方向:1.历史人文地理;2.地名学;3.历史社会地理;4.历史地理文献与地学史。
二、研究领域:1.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学科属性争论、各分支性质研究、地理学方法、历史学方法等。
2.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包括历史时期的政区、疆域、经济、城市、人口、交通、军事、社会、文化等。
3.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包括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自然灾害、海陆变迁等。
4、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包括传世文献、佚失和出土文献等。
5、历史地图编绘。
三、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历史地理专门人才。
在政治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专业上勤奋学习。
掌握历史地理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历史地理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够在本学科领域做出有理论及实践意义的成果。
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政区、地名、古籍整理、方志编纂、环境保护、新闻出版、地图测绘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为政府决策部门做专题研究等。
四、师资力量:目前,历史地理学专业有五位教师(其中四位系历史地理学专业毕业),即:华林甫教授、刘新光讲师、丁超讲师、胡恒讲师、赵珍副教授。
五、对外学术交流:本专业绝大部分教师均与境外大学、科研机构有学术交流活动,身份有访问学者、客座教授等,有的教师还曾赴欧洲孔子学院任教。
六、主要专业课程:中国沿革地理、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典籍研究、中国古地图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动态、主文献研读、环境史研究、中国地学史、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中国近代边疆研究、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等。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7277b4dc240c844769eaee27.png)
1、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科学。
归属:一是认为其实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中国古代沿革地理。
文献里地理类书籍属于史部。
二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
研究对象是过去的地理环境,研究工作是复原过去的地理环境,进而为阐明当代的地理环境形成和特点、为当代地理学服务。
三是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或者新学科。
四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学科:三个阶段六个时期。
三个阶段为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
六个时期分别是:1、先秦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萌芽时期,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尚书,禹贡》,最早的自然地理学著作《管子,地员篇》,最早的旅游地理著作《穆天子传》。
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时期。
《汉书。
地理志》为起始,开始出现了很多的区域和系统地理著作。
3、唐宋元时期,为发展时期。
两大特点,一是大量成熟的地理总志出现。
二是大量的边疆地地理著作出现。
4、明清时期,为繁荣时期。
一是大量方志出现,二是大量的有关国计民生的经世地理学著作出现,如《海国图志》《天下郡国利弊书》。
5、20世纪初到70年代为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时期。
《中国历史地图集》。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沿革地理方面,历史自然地理称为这个时期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他如历史经济地理也开始受到重视,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已经开始。
6、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在吸取了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后,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形成现代历史地理学,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
现代历史地理学包括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两大领域。
2、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著作: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侯仁之《历史上的北京城》、《历史地理学刍议》史念海《河山集》安介生《历史民族地理》赵海军《论历史科技地理》、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西汉人口地理》3、研究内容: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历史地理理论和文献研究4、仰韶温暖期:距今8500~3000年是全新世以来气候最佳适宜期,在我国称之为“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或“仰韶温暖期”。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bc193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c.png)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第1 章单元测试1、什么是历史地理?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答案:历史文献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答案:南京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答案:1300 万平方公里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
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第2 章单元测试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答案:正确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答案:对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6、中国历史上基本统一、疆域范围较大的政权有:答案:西汉、唐、清7、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答案: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8、以下哪一阶段属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答案:十六国、五代十国9、历史统一的范围是指:答案:有效的行政统治范围10、以下哪些地理名称一直在历史上中国的范围内:答案:阴山、祁连山、昆仑山第3 章单元测试1、儒家曾经建立一种什么制度?答案:五服制2、县是从什么时期出现的?答案:战国时期3、行政区划是哪种制度的产物:答案:中央集权制4、省制形成于:答案:元朝5、__时期将所有的郡撤销。
第一章 历史地理学基础
![第一章 历史地理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4e4a6074cc17552706220823.png)
第四节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现实应用功能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覆盖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 科学的很多领域,对于从整体上认识人类社会的发 展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也有很强的应 用性,如对历史边界、中外关系、行政区划、地区 差异、经济开发、社会变迁、文化区域、旅游资源、 人口与移民、民族分布与迁移、城市规划、生态保 护、减灾防灾、国土整治等很多方面都能够提供决 策咨询。
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历史文献研究法
必须具备历史学的基础训练,熟悉并能够系 统收集、阅读、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资料 和文献,并能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对待历史文献要重视几点: (1)资料搜集要基本齐备。 了解古代地理文献可以先从熟悉《四库全书
总目》史部地理类入手。 (2)不要把传说认作真实史料。 (3)不要轻信前人对古代文献的解释。 (4)善于将文献记载放在地理空间上去解读。
二、野外考察法
是否重视野外考察是区别中国旧式传统的沿革地理 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标志。从事历史地理学问题的 研究必须走出书斋,通过田野观察,能够将文献所 记与今日的地理景观进行对比。
三、地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人类最初对地理知识的表达,很可能是用图 而不是文字。由于大部分地图都出自当时当 事人之手,所以是相当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无论用于研究历史,还是着眼当代的经建 设,弘扬民族文化,都能起到博古以通今的 作用。
三、历史地理学研究与历史学的关系
历史是由时间、空间和人类三大要素交织而 成,研究历史需要注意时间的延续性,但是 也不能忽视空间的延展和差异性。
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解析
![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cd2f0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e.png)
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解析历史地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结合了历史学和地理学的方法和理论,探讨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对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解析。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类社会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演变和发展。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资源的分布、交通和通讯条件、自然灾害等。
历史地理学通过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揭示了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历史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区域研究。
区域是历史地理研究的基本单位,一个地理区域包含了一定的地理界限和特殊的地理环境。
研究特定区域的历史地理学家可以通过对该区域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考察,揭示该区域的历史演变和特殊性。
另一个核心概念是景观。
景观是指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相结合所形成的物质和非物质的空间格局,是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景观包括城市、村庄、农田、工业区等各种不同的空间形式。
历史地理学家通过研究特定区域的景观变化,可以了解该地区的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化特征。
此外,历史地理学还涉及到遗址、地名等概念。
遗址是指人类在某一历史时期活动的地点,包括古代城市遗址、古代工业遗址等。
通过研究遗址,历史地理学家可以重建历史时期的城市规模、建筑风格、文化特征等。
地名是指地理环境或地理景观的名称,反映了地方的历史和文化。
研究地名可以帮助理解地理环境的意义和历史演变。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考察、文献研究、地图分析等。
野外考察是历史地理学家主要的调查手段,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收集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的信息。
文献研究是历史地理学家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揭示地理环境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地图分析是历史地理学家利用地图等地理信息,研究区域的地理特征和空间格局。
总结起来,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对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景观、遗址和地名等进行研究,揭示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eed797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6.png)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中编:历史地理概论引⾔: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发展简史历史地理学时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和发展的学科。
(这⾥“历史时期”指新⽯器时代以来⾄当代的⼈类活动的时期,时间⼤约是1万年左右)⼀、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1、研究对象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地理环境包括⾃然和⼈⽂两个⽅⾯。
(1)⾃然地理环境的变迁⾃然地理环境是指⼈类社会周围的⾃然界,包括作为⽣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然要素,如⽓候、植被、⽔纹、地貌(河流、湖泊、海岸、沙漠)、⼟壤、⽣物,等等。
(⾃然环境是⼈类赖以⽣存的空间)(2)⼈⽂地理环境的变迁⼈⽂地理环境是指⼈类为求⽣存和发展在地球表⾯上各种活动的分布和组合,如疆域、政区、军事、⼈⼝、民族、经济(农业、⼿⼯业、商业)、城市、交通、⽂化,等等。
2、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研究的资料和⽅法,既有历史的,也有地理的,还包括考古的,等等。
因此其科学属性存在争议,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即有此讨论,有三种观点:(1)历史学的分⽀。
往往为历史学出⾝的研究者所主张(2)地理学的分⽀。
往往为地理学出⾝的研究者所主张(3)边缘学科现在⽐较⼀致认为它是地理学的⼀个分⽀。
在地理学中式三级学科,属⼆级学科⼈⽂地理学,受西⽅地理学影响,在历史学中由于传统地理学为史学的⼀部分,故定为⼆级学科。
⾃上世纪末以来,历史地理学向区域综合研究发展。
⽽区域⾃然⼈⽂历史地理的综合研究,必将更能显⽰历史地理学的特点和功能。
⼆、历史地理学产⽣和发展的过程1、传统沿⾰地理(1)成书于公元初的《汉书·地理志》是⼀篇当代地理著作。
但其所记不限西汉⼀朝。
《汉书·地理志》是第⼀部权威性的成熟的地理学著作,其所记不限于西汉⼀朝。
此后正史中的16部地理志⼤多因袭了《汉书·地理志》的记述传统。
(2)此前,《尚书·禹贡》已经是地理学著作,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地理学已有了两千甚⾄四千年的历史了。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e42e2eb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0.png)
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空间变化和演化过程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在地理环境中的活动及其所造成的影响,主要研究方法是历史分析和空间分析。
历史地理学集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于一体,是一门既注重人类社会历史变迁,又注重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的学科。
一、历史边界的演变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点是历史边界的演变。
从政治上看,边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来划定自身领土行政和管辖范围的标志性符号。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边界常被分为自然边界和人工边界。
自然边界是人为的边界,并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国家或地区政府制定并确定的边界。
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政治事件都是和边界密不可分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内外关系都会影响边界的演变和变化。
历史地理学通过对历史边界的研究,可以了解各种因素对边界演变的影响,为今后边界的走向和变化提供理论基础。
二、地形的演化除了研究历史边界的演变,历史地理学还研究地形的演化。
地形的演化是指地球表面地形形态的各种变化,包括地球表层的隆起和沉降、地形的侵蚀和堆积以及地球上各种地形的起源与演化。
历史地理学研究地形演化过程中的各种特定时期和地区的地形变化,为对地球环境的解释提供了重要基础。
三、文化的传播文化传播是指文化元素在空间传递和传播的过程。
历史地理学研究文化传播不仅仅研究文化元素在地理空间中的传播和演变,而且研究文化的产生、传播和消失的历史进程。
文化传播分为本土传播和跨地区传播两种。
本土传播是指文化元素在原地区内传播,而跨地区传播则是指文化元素在不同地区之间传递和交流。
通过对文化元素的跨地区传播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结构变化的过程。
历史地理学研究城市化进程的演变过程,可以分析和解释城市结构变化的原因,并为制定城市规划提供理论基础。
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特别强调了城市空间的演化和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发展状况,并探讨了人口变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中国历史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e911fd15c850ad02df804115.png)
南京栖霞寺隋代释迦经变浮雕
2020/10/30
2020/10/30
绪论
• 一、历史地理学的定义、性质与任务 • 1、定义: • (1)国外:俄塔基谢夫、谢列多宁、雅
尊斯基,是一门以历史科学为基础,根据此 分期对本国、本地区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 和政治地理等加以描述的科学。 • (2)欧美:是一门地理学科,是对某一 地域作各方面的地理学评述的科学 • 李特尔、赫特纳、施禾特、克拉克等
侯仁之教授最早阐明了历史 地理学与沿革地理学之间的本 质区别,指出“历史地理学是 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时 期地理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 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影响而 产生的。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工 作,不仅要‘复原’过去的地 理环境,而且还须寻找其发展 演变的规律、阐明当前地理环 境的形成和特点。”
大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
聂立申著
2020/10/30
2020/10/30
2020/10/30
参考教材: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2020/10/30
课程内容
• 第一章 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4学时) • 第一节 历史地理学的认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 • 一、历史地理学的认识论基础 • 二、历史地理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 三、历史地理学研究与历史学的关系 • 第二节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 历史文献研究法 • 野外考察法 • 地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 第三节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现实应用功能
侯仁之先生
2020/10/30
侯仁之(1911~ )中国历史地理学 家 。 中 国 科 学 院 院 士 。 1911 年 12 月 6 日 生于山东恩县(今武城县)。1936年毕 业于燕京大学,后留学英国,获利物浦 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4年该校又授予 荣誉科学博士学位。曾任燕京大学教授、 清华大学兼任教授。1952年以后,历任 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和地理学系及地质学 系主任、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 系教授。
1-1历史地学理论-沿革地理学及文献
![1-1历史地学理论-沿革地理学及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ef8c2324aaea998fcc220e53.png)
• 禹贡九州山川之图 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 年)雕版墨印 该图主要表现我国古地理名 著《禹贡》中所述的禹贡九州的分布及山 川大势,图中各要素采用中国古代地图传 统形象画法,并用虚线绘出“南北西域” 和“三条四列”反映了我国山川地脉分布 形势,是研究中国古代自然地理区域分布 及汉唐地理学思想史的重要参考文献。现 藏于北京图书馆。
– –
–
黄代疆域形势图
唐僧西行图
• •
4.明清时期――沿革地理学的繁荣时期 明清两朝出现了大量的地方志,据记载明清共 出现地方志8400种,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奠定 了基础。明清提倡经世致用,出现了一批有关 国计民生的经世的地理学著作,如历史军事地 理《读史方舆纪要》、历史经济地理方面的 《天下郡国利病书》、海防地理著作《海国图 志》、山区开发 与控制方面的《三省边防备览》 等,旅游地理方面的《徐霞客游记》、王士性 的《五岳游草》,现代经纬测量的全国性地图 开始出现,传统地图业发展到顶峰,如杨守敬 《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
• 地图学上也出现了地形图,如长沙马王堆 的地形图、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提出“制图 六体”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 道里(距离)、高下(地势)、方斜(方 向)、迂直(曲正),并绘有《禹贡地域 图》。
12 之 鎮 江 版 的 复 原 圖 跡 圖 》 《禹 石 刻 幅 三 世 紀
.j
• 南宋《华夷图》南 宗绍兴六年 (1136年)石刻 现藏于陕西省碑林 博物馆 较详细表示了中国 东部的主要山川、 州、府。突出地绘 制了黄河、长江、 珠江、辽河、红河 以及太湖、洞庭湖、 鄱阳湖、巢湖、青 海湖、居延海等水 系要素,表示了四 百多个州府居民地 及注记,长城以城 墙象形符号绘出。 本图内容表示全面、 详细,是我国唐宋 地图的精品。
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794d5f0e58fb770bf78a552b.png)
(四)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
主要理由有三个:
1、历史地理学有了自己的基本理论。 2、历史地理学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3、历史地理学在思维方式上形成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 观念的特色。 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蓝勇等。
二、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四种主要的说法:
(一)认为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二)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辅助学科 (三)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四)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
(一)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这种观点的理由有五个:
1、我国古代地理学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内容是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主要探讨历史上的政区沿革和疆域变迁,为历 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供空间定位,沿革地理一直是历史 学的辅助学科; 2、在古代的学科体系中,地理著作归于史书一类,中国古 代图书的四部分类中,地理类书籍就归属史部; 3、在我国当前学科分类体系中,历史地理学属于历史学的 二级学科; 4、在当前我国许多高校课程设置中,历史地理学是历史专 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5、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人员中,有不少的历史学学者。
五、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三个阶段:
(一)传统历史地理学 (二)近代历史地理学 (三)现代历史地理学
(一)传统历史地理学
时间段:先秦至清代。 四个时期:1、先秦时期 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3、唐宋元时期 4、明清时期
历史自然地理学
部门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历史文化地理 区域历史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综述
![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1727a1ccc7931b765ce151d.png)
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综述(何星康,10历史学,100301021)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
历史时期的地理既然是处在经常不断地变化中,那么只想了解它的今天,而不去过问它的“昨天”和“前天”,显然是不够的。
因为只有很好的了解了它的“昨天”和“前天”,才能更好的了解它的今天。
①一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自然、人文地理现象及人地关系发展演进规律的科学。
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是在历史学和地理学交叉外诞生、具有明显边缘性质的一门新兴学科。
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当代的一门显学,并呈现出蓬勃兴旺的发展势头。
中国的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说它古老,主要是因为其前身沿革地理学形成至少可上溯到两汉时期;说它年轻,是因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迟至20世纪50年代初才得以确立。
纵观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及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
中国的历史地理学是从沿革地理学发展而来的,这是学术界公认的结论。
历史上第一篇比较成熟的同时也是最优秀的沿革地理著述是东汉班固所作的《汉书·地理志》,因而目前大多数学者皆将班固看成是沿革地理学的开山鼻祖。
自班固之后,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确实以沿革地理为主要内容,但在班固以前,处于萌芽时期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却并非以沿革地理为限,而且就班固本人来说,其有关沿革地理的学问亦明显收到了前代地理著述如《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及《史记·河渠书》的影响。
这样一来,如果追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渊源,就必须从《尚书·禹贡》等著作谈起。
②《禹贡》是《尚书》的一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什么是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具有久远历史的研究领域,其学术渊源可以追溯到《汉书•地理志》,在其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学术传承。
进入20世纪后的100多年内是中国历史地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不但在研究方法与研究领域成功地实现了与现代科学接轨,从沿革地理走向当代历史地理,而且直接将研究成果与国计民生结合,走上了学术研究服务社会,服务当代的道路。
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从传统历史地理学向当代历史地理迈进,与顾颉刚先生的倡导以及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先生等学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一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与顾颉刚先生创办“禹贡”学会北洋政府至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中最具动荡性的时期,在内忧外患交相压迫的政治与社会环境下,中国学者特别是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的学者开始从纯学术的考据转向与国家、民族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
回顾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乃至于整个学术界,都应该重重提起的是“禹贡”学会与《禹贡》半月刊创办。
20世纪30年代前期,正值9.18事变之后,东北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内忧外患日益严重,不少历史学家与青年学生怀着满腔热血,力求从学术研究中为振兴中华民族尽些力量,并形成研究边陲民族史、历史地理、民族演进史和地方史的社会风气。
在这一风气的推动下,1933年顾颉刚先生联合北大、燕大、辅仁三校有志于历史地理与民族史的同学,组织成立了“禹贡”学会,并创办了《禹贡》半月刊。
“禹贡学会”的命名寄托着会员全体在民族危难之下,“华夏不可辱,国土不可裂”的深念。
为了实现会员们学术救国,唤起民众的热望,学会成立后,提出的工作计划为:①整理出一部中国地理沿革史。
②绘成若干种详备精确而又合用的地理沿革图。
③编成一部精确而又详备的历史地名词典。
④整理历代地理志。
⑤辑录各种与地理有关的史料,如经济史、移民史等,作专题研究。
随着日本侵华战争步伐的加快,国家正处于“强邻狂施压迫,民族主义正在酝酿激发的时候”的时候 1,学会会员认为应将中国民族史、边疆问题的研究列为学会的首要研究任务,为此学会还辑印了边疆丛书,用以激发国人对边事的认识。
配合边疆研究,《禹贡》半月刊陆续出版了《东北研究专号》、《南洋研究专号》、《康藏专号》、《察绥专号》等,在顾颉刚先生的支持下,“禹贡”学会还拟订了边疆考察计划,在这一计划下进行的“河套水利考察”以及《后套水利调查专号》尤其为后人称颂,当时形成的考察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禹贡》半月刊于1934年3月创刊,至1937年“七七事变”被迫停刊,共出版了7卷,82期,发表文章700多篇。
文章内容分类可见下表:受前清学风的影响,最初几期《禹贡》杂志,较注重文字考据,其后内容逐渐扩大,涉及人文、自然、社会各个方面。
沿革地理是清代学者用力最深的研究,“禹贡”学会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领域,将中国沿革地理的研究大大提高了一步。
仅在国家疆域、政区等方面《禹贡》半月刊就发表了关于秦代郡县、两汉侯国、东晋侨州郡县、十六国都邑、北魏六镇、唐代折冲府、宋路、元省、明代都司卫所、明清土司等各类专题研究文章。
除传统的沿革地理,《禹贡》半月刊还登载了各类历史人文地理的文章,如《汉末至唐户口变迁的考察》、《自战国至汉末中国户口之增减》、《晋惠帝时汉族大迁移》、《两汉之际北部汉族南迁考》、《后套农垦水利开发的沿革》、《东三省京旗屯垦始末》、《论古水道与交通》等。
“禹贡”学会的成员虽然多为致力于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的青年学者,但在他们的文章中也有许多涉及到历史自然地理问题,如郭敬辉《大清河流域之地理考察》、侯仁之《论本年湘鄂赣皖四省水灾》、蒙文通《古代河域气候有如今江域说》,无疑这些文章都成为后来研究历史自然地理的先声。
“禹贡”学会与《禹贡》半月刊的创办不但为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而且成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 “禹贡”学会的研究方向将传统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偏于地理沿革,推向包括历史人文地理、历史自然地理、边疆地理、民族地理等各个研究方向,建立并完善了近代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基本框架。
2 “禹贡”学会提出的研究目标,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并未完全实现,却为后来中国历史地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禹贡”学会为中国历史地理学乃至于历史学、民族史、方志学等学科培养了一批人才,当年“禹贡”学会的创立与组织者顾颉刚、谭其骧,以及学会成员冯家升、吴晗、童书业、齐斯和、白寿彝、史念海、朱士嘉、周一良、侯仁之、张维华、杨向奎、韩儒林等都是为后代瞩目的著名学者。
二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三位学者与中国历史地理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新的社会、全新的观念,使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谈到建国以后中国历史地理的发展,与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三位学者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一)谭其骧先生与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谭其骧先生是“禹贡”学会的组织者之一,早在30年代就在顾颉刚先生的指导下,主编了《禹贡》半月刊,为中国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奠定了基础。
在谭先生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的60余年中,除了主持编篡了《中国历史地图集》这样大型的专业地图外,几乎在中国历史地理的各个领域都率先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在学术界形成巨大影响的精湛见解。
特别在建国后的数十年之内,谭先生以宏博的学问、严谨的学风、精湛的见解不但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地理学,而且也为整个学术界敬仰。
谭先生涉及的许多研究领域与问题都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的第一篇,因此这些研究不但是他本人学术研究的一部分,而且大多就此形成了一个研究方向,成为后辈学生不断探索的领域。
早在30年代谭先生就发表了《中国内地移民史.湖南篇》、《湖南人由来考》、《晋永嘉丧乱之后民族迁徙》、《论两汉西晋户口》等有关人口地理的文章,这些文章均为后来历史人口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同样谭先生在30年代发表的《汉百三郡国建置之始考》、《新莽职方考》等文章对于后世历史政区地理的研究始终有着深刻的影响。
60年代以后谭先生就历史自然地理研究所形成的一系列文章在学术界的影响尤其大,其中《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云梦与云梦泽》、《鄱阳湖演变的历史过程》、《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在学术上有极大的意义,而且直接成为国家决策部门指导建设的依据。
(二)侯仁之先生与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先生自青年时代即追随顾颉刚先生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是“禹贡”学会的成员之一,60多年来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特别是在历史地理学基本理论方法、沙漠变迁和历史城市地理研究领域,创建尤为卓著。
侯仁之先生的研究,已经成为这些领域的奠基之作。
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历史地理学是建国以后发展起来的,而由传统的沿革地理学向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转折,是在侯仁之先生和其他一些前辈学者的倡导下实现的。
1950年6月,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侯先生就率先公开撰文提倡打破沿革地理学的旧框架,建立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
在题为《“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的文章中 2,侯先生以北京城为例,阐述了新的历史地理学与传统沿革地理的区别和联系,文中不但提出了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而且也提出历史城市地理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理论问题。
历史城市地理是侯先生致力最深的研究领域,也是最能体现侯先生现代历史地理学思想的领域。
侯先生在建构历史城市地理理论的基础上,先后对北京、邯郸、淄博、承德等城市进行了系列研究,通过研究、实践,进一步充实了和完善了理论,他进一步提出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主要应包括:①城址的起源和演变。
②城市职能的形成与演变。
③城市面貌的形成及特征。
④城市位置的转移及其规律。
⑤城市开发与城市兴衰的地理背景 3。
侯先生提出的这一历史城市地理的研究内容,对于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研究起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纵观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都没有超出这一范围之外。
在研究方法上,侯先生也提出新型的城市历史地理学不同于传统的都邑沿革之学的方法,即从事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与其它问题的研究一样,都要从地理的角度去分析史料,这种分析方法首先是复原各个历史时期的地理面貌,然后对复原后的地理面貌进行深入分析,而这样的分析没有现代地理学的训练是难以胜任的。
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须同时兼备现代地理学与历史学基础,这在今天已成为常识,但这种观点能够为当今学术界所共识,溯流求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于侯先生倡导之功。
《历史地理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历史地理四论》(中国科技出版社,1994年)、《燕园问学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侯仁之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等学术著作系统体现了侯先生的历史地理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将历史地理研究带向一个新的高度。
(三)史念海先生与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史念海先生也是“禹贡”学会的成员,为中国当代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与奠基者之一。
在史先生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以宏博的学识、丰厚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历史地理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沿革地理迈向现代历史地理,由学术研究转向为国家建设服务是史先生学术生涯中的最大探求。
史先生从事历史地理研究正值30年代,和当时大多治舆地之学的学者一样,最初都是承乾嘉余绪,专治疆域政区沿革考证,史先生早期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一领域,并形成了《西汉侯国考》、《秦县考》、《中国疆域沿革史》(商务印书馆,1935年)等一系列著述。
抗战爆发后,面对国难当头,史先生开始思索如何说明历史时期地理现象的变迁问题,并将自己的研究转向历史人文地理的各个领域,连续发表《论战国时代的国际关系及其所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秦汉时代国内之交通路线》等文章。
建国后,史先生的研究基本走出了沿革地理的范畴,其研究领域不但涉及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历史区域地理等多方面,而且研究方法也从书斋走向田野。
实地考察与历史文献相结合是史先生极为强调的研究方法,即使在已经花甲之年,他也仍然坚持跋涉于山川田野之间。
今天实地考察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研究历史地理问题,已经在学术界蔚然成风,这种可喜局面的形成与史先生等老一辈学者的积极倡导与身体力行是分不开的。
结合野外考察与历史文献,史先生形成一批成果,如《陕西省在我国历史上的战略地位》、《陕西北部的地理特点和在历史上的军事价值》、《关中的历史军事地理》、《秦岭巴山间在历史上的军事活动及其战地》、《陕西军事历史地理概述》(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等历史军事地理论著,以及《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等与黄河、黄土高原环境有关的论著,这些论著不但在学术上具有很大的意义,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有关黄土高原的研究直接成为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