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系统解剖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消化系统解剖

(医学课件)消化系统解剖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 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 便秘和肠道疾病。
定期进行体检
了解消化系统健康状况
定期进行消化系统检查,了解自己的消化系统健康状况。
预防肠道疾病
通过大便常规检查等,及时发现肠道疾病的早期迹象,有助于预防肠道疾病的发 生。
及时就医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当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等, 有助于了解全身及消化道病变情况 。
影像学检查
如B超、X线、CT、MRI等,可显示 消化器官的形态学改变及其与周围 组织的关系。
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饮食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如抑酸药、抗生 素、止泻药、抗病毒药物等。
调整饮食习惯,如避免刺激性食
消化系统不仅受到激素和酶等化学物质的调节,还受 到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对消化系统的调节主要 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实现的。自主神经 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消化道肌肉的运动 和分泌;而肠神经系统则是一组分布在消化道壁上的 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它们通过神经递质和激素等物质 调节消化道肌肉的运动、分泌和感觉。
03
消化系统生理功能
食物的消化
口腔消化
口腔分泌唾液,含有淀粉酶, 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胃部消化
胃部通过胃酸和消化酶进一步分 解食物,使其更易于小肠吸收。
小肠消化
小肠通过胰液和胆汁对食物进行最 后的消化,分解为小分子营养物质 。
营养物质的吸收
糖类吸收
通过主动转运方式,小肠上皮 细胞将葡萄糖等单糖吸收进入
胃窦
胃窦是胃的下部,与幽门 相连,是食物进入小肠的 通道。
小肠
十二指肠

消化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解剖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肝脏(Liver / heper)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肝脏(Liver / heper)
位置和毗邻: 大部分居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居左季肋区。其大部分被胸廓所掩盖,仅在腹上区左、右肋弓间直接贴腹前壁。 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肋间) 正中线平胸骨体下端 上界 左锁骨中线平第5肋间 右腋中线平第7肋
内 容 提 要 大肠: 概述: 分部: 盲肠、结肠的特征性结构 : 盲肠 :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消化腺: 肝脏: 胰腺: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视频
盲肠后位
回肠前位
盲肠下位
盆 位
回肠后位
盲肠外位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结肠(Colon): 位置: 形态、分部: 结肠左、右曲(脾、肝曲)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直肠(Rectum): 位置: 形态: 在冠状面上有三个弯曲,自上而下为右、左、右;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为骶曲、会阴曲;直肠壶腹 直肠横襞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毗邻: 男性—前方有膀胱、前列腺、精囊 女性—前方有子宫、阴道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概述: 在右髂窝处起自回肠末端,终于肛门全长约1.5m,全程围绕于空、回肠的周围。具有吸收水分、分泌黏液和形成粪便的功能。
系统解剖
分部: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人体解剖学课件消化系统

人体解剖学课件消化系统

• 阑尾一般长 7-9厘米, 个别长达 28厘米。
• 2、结肠 • 升结肠 • 横结肠 • 降结肠 • 乙状结肠
• 3、直 肠
• 全长12-15cm
• 直肠骶曲:上部弯 曲凸向后,距肛门 7-9cm。
• 直肠会阴曲:下部 弯曲凸向前,距肛 门3-5cm 。
• 4、肛管:为直 肠穿过盆隔下列 旳部分,止于肛 门,长4cm,为 肛门括约肌所包 绕。
胃 :有上下两口,前、后两壁和大、小两弯。
• 1、胃是消化管各部中最膨大旳 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 肠。
• 胃具有受纳食物,分泌胃液和 进行初步消化旳功能。
• 胃上口为入口,称喷门,与食 管相接。下口为出口,称幽门, 与十二指肠相连。
• 胃前壁朝向前上方,胃后壁朝 向后下方。
• 胃旳右上缘为凹缘,呈胃小弯, 胃旳左下缘为凸缘,呈胃大弯。
舌。
1、唇和颊 2、腭
(二)、咽
• 咽旳位置和形态 • 位于脊柱前方,
上起自颅底,下 至第6颈椎下缘旳 高度连于食管。 • 咽属肌性管道。
(三)、食管
• 食管旳位置和形态 • 上自第6颈椎下缘,
下至第11胸椎。 • 全长有三个生理性狭
窄区: • 在食管起始部; • 在与左支气管交叉处; • 在膈旳食管裂孔处。
• 肝2/3位于右季肋 部和腹上部,1/3 在左季肋部。
肝旳功能
• 1)、分泌胆汁 成年人每日由肝输出胆汁约 500-1000毫升。
• 2)、代谢功能 身体内旳蛋白质、脂肪和 糖旳分解合成都在肝细胞内进行,并可贮 存在肝细胞内。
• 3)、防御和解毒功能 肝血窦内旳枯否氏 细胞有强大旳吞噬能力。
• 4)、造血功能
• 水平部向左横跨第3 腰椎。升部向上至第 2腰椎旳左侧向前下 方连接空肠。

人体解剖消化系统(食管、胃、小肠)

人体解剖消化系统(食管、胃、小肠)
• 智能医疗: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智能诊断和治疗,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内窥镜图像分析,提高早期食管癌、胃癌的检出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食管的生理功能
运输功能
食管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将食 物从咽运送至胃。
分泌功能
感觉功能
食管外膜中的神经可感知食管内的压 力、温度和pH值等变化,并将这些信 息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进行识别。
食管内膜可分泌黏液,有助于润滑食 物,减少食物对食管黏膜的摩擦。
03 胃的解剖与生理
胃的形态与位置
形态
胃是一个空腔脏器,呈J字形,分为贲门、胃底、胃体和幽门 四个部分。
情绪管理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焦虑、抑郁等不 良情绪对胃的影响。
合理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药物对 胃黏膜的损伤。
小肠疾病及防治策略
常见的小肠疾病
肠炎、肠溃疡、肠癌等。
饮食卫生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不洁或变质食物 ,减少肠道感染风险。
增强免疫力
定期体检
适当锻炼、保持充足睡眠和合理饮食,提 高身体免疫力。
胃能吸收少量水和酒精等物质 。
04 小肠的解剖与生理
小肠的形态与位置
形态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呈盘曲状,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位置
小肠位于腹腔中下部,上接胃的幽门,下接盲肠,与大肠相连。
小肠的组织结构
黏膜层
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含有大 量的小肠腺和丰富的血管、淋
巴管。
黏膜下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较 多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胃通过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等 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将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消化系统解剖图(63页)

消化系统解剖图(63页)

消化系统解剖图(63页)一、口腔与咽部结构在第1页至第5页,我们详细展示了口腔与咽部的解剖结构。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包括唇、颊、舌、牙齿和唾液腺等部分。

舌的表面有许多乳头状突起,有助于食物的搅拌和味觉感知。

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咀嚼任务。

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有消化酶,有助于食物的初步分解。

二、食管与胃在第6页至第15页,我们着重介绍了食管与胃的解剖结构。

食管是一条长约25厘米的肌性管道,负责将食物从咽部输送到胃。

食管下端有一块环形肌肉,称为食管下括约肌,它能够防止胃内容物反流。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

胃壁由多层肌肉组成,能产生强有力的蠕动,将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

胃液中含有盐酸、胃蛋白酶等消化酶,对食物进行化学消化。

三、小肠与大肠在第16页至第45页,我们详细描绘了小肠与大肠的解剖结构。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内壁有许多环形皱襞和绒毛,增加了消化吸收面积。

肠液、胰液和胆汁共同作用于食物,使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便于吸收。

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转化为粪便。

在第46页至第63页,我们展示了大肠的详细结构及其功能。

还介绍了阑尾的位置及其发炎时的症状。

四、肝脏、胆囊与胰腺在文档的第46页至第55页,我们转向消化系统中重要的附属器官:肝脏、胆囊与胰腺。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位于腹腔的右上方,承担着代谢、储存营养物质、解毒和制造胆汁等多种功能。

在这一部分,我们详细展示了肝脏的四个叶以及其复杂的血管和胆管系统。

胆囊紧邻肝脏,是一个梨形的器官,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

在第48页至第50页,我们描绘了胆囊的结构及其与肝脏、小肠之间的连接。

胰腺则是一个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的器官。

在外分泌方面,胰腺分泌的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进行分解。

消化系统解剖结构(共77张PPT)

消化系统解剖结构(共77张PPT)

2.肝的组织学构造
肝小叶是肝的根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每个肝小叶的中央贯穿一条小 静脉称中央静脉。
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 四周呈放射状排列形成板状结构,称肝 板。
肝板之间是肝血窦,窦壁有 肝巨噬细胞,能吞噬异物。
3.肝的血液循环
入肝的血管有两套
肝门静脉:肝的功能性血 管,主要由来自胃肠的静脉集合 而成;肝门静脉的血液最后流入 肝血窦。
唾液中有溶菌酶和干扰素,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侵入,唾液腺间质内的浆细胞分 泌免疫球蛋白,随唾液排入口腔,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一) 肝
1.肝的一般形态
肝是人体最大、血管极为丰富的实质 性器官。
功能:分泌胆汁、储存糖原、解毒、 吞噬防御、参与物质代谢,在胚胎期有造 血功能。
肝呈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横位楔形。
作用
1.盐酸〔胃酸〕
分泌:壁细胞分泌
作用: 激活胃蛋白酶原转变成胃蛋白酶,
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使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 杀灭细菌
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促进小肠对钙、铁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
分泌:主细胞分泌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眎、胨、
pH 2~3.5 少量多肽和氨基酸
3.粘液和碳酸氢盐
(4)牙
依形态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牙嵌于上、下颌骨的 两袋之间为横沟,结肠内面,相当于横沟处,环形肌增厚,形成结肠半月襞。
软腭后缘中央有一乳头样突起叫腭垂。 肝门静脉的血液最后流入肝血窦。
牙槽内,是人体最坚硬的 促进小肠对钙、铁的吸收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器官,弓状排列成上、下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小肠粘膜的环状皱襞和

消化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解剖)

右出齐,共20个,上、下颌各10个。6岁左右,乳牙开始脱落,逐
渐更换成恒牙permanent teeth。恒牙中,第1磨牙首先长出,
除第3磨牙外,其他各牙约在14岁左右出齐。唯有第3磨牙萌出时间
最晚,通常到青春期才萌出,故又称迟牙wisdom tooth或智牙。
3
乳牙和恒牙均可分切牙,尖牙和磨牙3种。
▪内分泌部(胰岛)
体积 数量
分布
功能
A细胞 大 B细胞 小 D细胞
20% 75% 5%
周边
高血糖素
中央
胰岛素
A、B细胞间 生长抑素
其他细胞
PP细胞:分泌胰多肽 D1细胞:分泌血管活性多肽 G细胞: 分泌胃泌素
01
胰岛A细胞
02
胰岛B细胞
五、腹膜
阑尾炎病因和发病机制
阑尾腔阻塞:粪石、异 物、寄生虫、痉挛等
引起,导致分泌物潴留 和血管
受压、阻塞、缺血,粘 膜损伤
脱落甚至管壁坏死。 细 菌感 染:大肠杆菌、
肠球菌、链球菌等
2、结肠 Colon
添加标题
升结肠 (Ascending
colon)
添加标题
降结肠 (Descending
colon)
为4部
贲门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
贲门 幽门部
幽门 幽门管
胃底 胃体
幽门窦
胃的组织结构
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胃内表面的特征 胃小凹 皱襞
五、小肠 small intestine 是 消化管最长的一段,成人的小肠 全长约5~7m,上接幽门下续盲 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三部分。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舌尖
舌体
舌根
是位于口腔底的肌性器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右支、神经、淋巴管等出入(肝蒂)
四缘
四叶
前(下)缘——锐利 右部有胆囊切迹——胆囊底处 后缘——圆钝,朝向脊柱 右缘——钝圆,即肝右叶下缘 左缘——锐薄 左叶——左纵沟左侧 右叶——右纵沟右侧 方叶——横沟前方 尾状叶——横沟后方
肝的分段
肝内4套管道2个系统
肝固有动脉(分支) Glisson系统 肝门静脉(分支) 肝管(分支) 肝静脉(属支) 肝静脉系统
镰状韧带 肝左叶 肝右叶 裸区
胆囊
46
镰状韧带 肝圆韧带
脏面 借“H”形沟—右叶、左叶、方叶 、尾状叶
肝门 (第一肝门)→肝蒂
肝蒂中主要结构的位置关系: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 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居后 肝圆韧带 方叶 肝左叶 肝圆韧带裂 静脉韧带裂 静脉韧带
胆囊窝 腔静脉沟 (第2肝门)
52
输胆管道:
胆囊三角
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 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 胆囊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 脉的标志。
输胆管道:
肝管-肝总管-胆总管
胆囊管-胆总管
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的乳头(小乳头)
胆囊三角
(Calot三角)
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肝左管 肝总管 肝右管 胆囊 胆总管 胆囊管 胰管 十二指肠降部 (后、内侧壁上) 十二指肠肠腔 肝胰壶腹 十二指肠大乳头
脐区、右髂区和盆腔内
约占远侧3/5
系膜血管 脂肪 淋巴滤泡
动脉弓级较少(1—2级), 动脉弓级较多(4、5级), 直血管长 直血管较短 较少 孤立淋巴滤泡 较多
孤立淋巴滤泡,集合淋巴 滤泡 较


管 颜

壁 色






环 状 襞
高而密
低而稀疏
血管较多、较红(粉红色) 血管较少,较浅(粉灰色)
麦克尔 (Meckel)憩室
肝内存在四套管道形成两个系统
肝静脉系统
肝静脉
Glisson系统
肝固有动脉 肝总管 肝门静脉
二、肝的位置和毗邻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三、肝的分叶与分段
上段 上段 右前叶 左内叶
上段 左外叶 下段
右后叶
下段 尾状叶
Glisson系统(门静脉 肝固有动脉 肝管) 肝尾状叶(段1) 左外叶上段(段2) 左半肝: 左外叶 上段 上段 上段 左外叶下段(段3) 左外叶 左内叶(段4) 左内 下段 右前叶 右前叶下段(段5) 右后叶 叶 右前叶 右前叶上段(段8) 右半肝: 下段 右后叶
小消化腺:消化管粘膜内的小腺体 大消化腺:肝、胰、大唾液腺
功能
摄取、消化、吸收、排泄、内分泌
口腔
舌下腺 腮腺 咽 食管 下颌下腺 肝 胰 十二指肠 升结肠 盲肠 阑尾 横结肠 空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口腔→ 咽→食 管→胃→小肠 (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 →大肠(盲肠、 阑尾、结肠、 直肠和肛管) →肛门
二、阑尾 vermiform appendix
形态:形似蚯蚓,长度因人而异5-7cm 位置:位于右髂窝内。
结肠袋
回盲瓣
二、阑尾
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回盲口 回肠
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与脐
Lanz点左、右髂前上棘连 线的右、中1/3交点处 阑尾系膜: 呈三角形或扇形,内含血管、盲肠 神经、淋巴管及淋巴结
44
肛柱 肛瓣 肛窦 齿状线 (或肛皮线 ) 肛梳 (或称痔环 ) 白线 (或称Hilton线) 肛门 皮下部 浅部 深部 肛直肠环
45
第七节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分泌胆汁、参与营养物质 的合成、转化与分解,参与激素、药物等物质的转化与 解毒,具有造血、吞噬、防御等功能。
一、肝的形态 膈面
肝右叶 下腔静脉 裸区 肝左叶
下颌下腺管及舌下腺大管开口
20
(三)舌肌
舌内肌 :纵肌、横肌和垂直肌 舌外肌 颏舌肌
两侧同时收缩,拉舌向前下方,即伸舌; 单侧收缩可使舌尖伸向对侧。 舌粘膜
舌骨舌肌
舌上纵肌 舌横肌 舌垂直肌 舌下纵肌 颏舌肌
茎突舌肌
舌骨
21
舌肌的运动
六、唾液腺
(一)腮腺 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 膜上 (二)下颌下腺 位于下颌骨体内面 导管开口于舌下阜 腮腺管
会厌
舌盲孔 舌扁桃体
舌根 界沟 轮廓乳头
叶状乳头 菌状乳头
舌体
丝状乳头
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 以及软腭、会厌等处的粘膜上皮中 含有味蕾,丝状乳头中无味蕾 。
舌尖
舌扁桃体
19
舌系带
舌下阜 下颌下腺管及舌下腺大管开口 舌下襞 舌下腺小管开口
舌系带 舌下腺小管开口 舌下襞 舌下阜 舌下腺 舌尖 下颌下腺管
第八节

前:胃、横结肠和大网膜 后:下腔静脉 胆总管 肝门静脉 腹主动脉 右:十二指肠 左:脾门 胰体 胰尾
二、胰的分部 胰头 钩突 胰体 胰尾 胰管
末端与胆总管汇合成 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 指肠大乳头
副胰管 十二指肠小乳头 胰管
钩突
副胰管
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59
十二指肠大乳头
胰头
练习题
简答: 1.试述咽的分部。 2.试述食管的狭窄。 3.试述十二指肠的分部。 4.试述阑尾的位置和体表投影。 5.何谓内痔、外痔、混合痔? 6.试述胆汁的产生与排出途径。 名词解释: 牙式、Vater壶腹、Oddi括约肌、Treitz韧带、 McBurney点、肛管、第一肝门、第二肝门、 Glisson系统、 Calot三角、十二指肠大乳头
阑尾口 阑尾 阑尾系膜
阑尾位置:回肠下位、盲肠后位、回肠前位、回肠后位、盲肠下位、盆位
40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麦氏点: 兰氏点:
阑尾的手术
三、结肠
(一)升结肠 结肠右曲 (或称肝曲) (二)横结肠 结肠左曲 (或称脾曲)
肝左叶 膈 脾 胰
肝右叶 胆囊
十二脂肠 结肠右曲 横结肠 升结肠 回肠
结肠左曲 小肠系膜根 降结肠 乙状结肠 膀胱
乳 中 切 牙 乳 侧 切 牙 乳 尖 牙 第 一 乳 磨 牙 第 二 乳 磨 牙
R
11
ⅠⅡ Ⅲ Ⅳ Ⅴ
L
恒牙 共32个,上、下颌各16个
R
第 一 中 侧 前 切 切 尖 磨 牙 牙 牙 牙
第 二 前 磨 牙
第 一 磨 牙
第 二 磨 牙
第 三 磨 牙
1 2 3 4 5 6 7 8
L
临床上,记录牙的位置 乳牙—— 恒牙——
II 6
代表左上颌乳侧切牙
代表右下颌第一恒磨牙
12
13
D.牙的形态、组织构造及牙周组织 牙冠 a.牙的形态: 牙根 牙颈 釉质 b.组织构造: 牙质 牙骨质 牙髓 牙周膜 c.牙周组织: 牙龈 牙槽骨 c功能:对牙其保护、 固定和支持作用
牙腔或髓腔 牙根管 牙根尖孔
五、舌
(一)舌的形态 舌体 舌根 舌尖 界沟 舌盲孔 (二)舌粘膜 舌乳头 丝状乳头 菌状乳头 叶状乳头 轮廓乳头
胆囊 肝右叶
裸区
下腔静脉
47
肝门静脉
肝固有动脉 尾状叶
肝的形态
两面
上面(膈面) ——隆凸,对向膈,借镰状韧带分为: 肝右、左叶 下面(脏面)—— 朝向左下,有“H”形纵沟 左纵沟 前部——肝圆韧带(胎儿时期脐静脉闭锁而成) 后部——静脉韧带(胎儿时期静脉导管的遗迹) 右纵沟 前部——胆囊窝(容纳胆囊) 后部——腔静脉沟(下腔静脉通过) 横沟——即肝门,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门静脉
降部
空肠 升部 十二指肠下曲 下部(水平部)
胰腺管和胆总管的共同开口 十二指肠大乳头
五)小肠
small intestine
and ileum
空肠与回肠 jejunum
空肠
回肠
空肠与回肠
回肠 空肠
空肠与回肠
空肠孤立淋巴结
回肠集合淋巴结
空肠与回肠的区别
空 肠 回 肠




左腰区、脐区
约占空肠、回肠近侧2/5
系统解剖学
内脏学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消化系统
口 咽 食 胃 小 大 肝 胰 腔

肠 肠
第五章 消化系统
概 述 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
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盲肠、阑尾 结肠、直肠肛管 上消化管
消化管
下消化管
组成
消化腺
大肠
(三)舌下腺 位于舌下襞内 大管开口于舌下阜 小管开口于舌下襞
腮腺
舌下襞 舌下阜 舌下腺 舌下腺小管 下颌下腺
下颌下腺管
23
腮腺炎患者
第二节

咽鼓管咽口
一、咽的位置和形态
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端 起于颅底,下端约在第6颈椎下缘 或环状软骨的高度续于食管 。
二、咽的分部 (一)鼻咽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 咽隐窝 咽鼓管扁桃体 咽扁桃体 (二) 口咽 舌会厌正中襞 会厌谷 腭扁桃体 咽淋巴环
60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十二指肠分部 2.结肠的特征 3.直肠与肛管的区别 4.肝脏的结构和功能 5.肝脏的血液供应 难点: 肝脏的结构和功能、Glisson系统、肝段
61
51
右后叶下段(段6)
下段
右后叶上段(段7)
四、肝外胆道系统
胆囊底 胆囊体 胆囊动脉 肝总管 螺旋襞 胆囊颈 胆囊管 胆总管 肝固有动脉 肝门静脉
胆囊(gall bladder) 功能:贮存和浓缩胆汁。 位置:位于肝下面的胆 囊窝内 形态:呈长梨状,容量 40~60ml 分部:底、体、颈、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