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
新教科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 7.1 力 教学课件
单独一个物体产生不了力
第六页,共十九页。
3.不接触的物体间,也会有力的作用.
磁铁吸引铁钉
地球对苹果有引力 地球与月球之间有引力
第七页,共十九页。
二、力的作用 是相互的
活动 力的相互作用
请通过下面的活动,体会施力和受力的感觉。和同学 讨论,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在踢、顶、接球的过 程中,球的运动方向 和快慢发生了变化。
踢、顶、接的动作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第十三页,共十九页。
运动状态的改 变
(b)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c)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把球踢出去 静止 运动
球被接接住 运动 静止
第十四页,共十九页。
球被拦截 球的运动方向和 快慢发生改变
归纳:力的作用效果
甲推乙,乙也推甲 手按球,球推手 手拉弓,弓也拉手
第八页,共十九页。
实验
将质量相等的磁体和铁块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小车 上,将两个小车离开一定距离放手,观察现象。
现象:磁铁吸引铁块,铁块受力,向前运动;磁铁也向前运动,
结论:磁铁也受到了力。
第九页,共十九页。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 对它的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成对出现的. 3.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 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手对工具施力。工具也 会对手产生力的作用, 如果不戴手套保护,手 就可能会受伤。
第十页,共十九页。
三、力的作用效果
问题 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观察 力的作用效果
用力拉弹簧,用力弯薄钢片。观察弹簧和钢片的变化。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全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6、力的测量:测力计7、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9、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二、弹力知识点1: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4、弹力的基本特征:⑴.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⑵.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知识点2:弹簧测力计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进行测量时,应做到:使用前:(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使用中:(1)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三、重力知识点1:概念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2.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G,单位是N;3.重力区别于其他力的基本特征是:⑴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无论固体、液体、气体都受地球的吸引.⑵重力特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⑶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知识点2: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大小: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G=mg 其中 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⑴重心的位置不一定总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圆心,空心球的重心在球心.4.稳度稳度就是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倾倒.提高稳度的方法:一是增大支持面,二是降低重心.第八章运动和力1、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2、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来加以改变.4、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5、力和惯性的区别: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6、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求合力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7、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8、注意: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0;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9、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平衡力:平衡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的情况叫做二力平衡.10、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一物、二力、等大、反向、同直线)11、滑动摩擦力:是指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与滚动方向相反.12、静摩擦: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静摩擦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13、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增大压力14、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隔开.第九章压强一、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物体的重力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⑴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⑵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3.压强: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⑶公式 P=F/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是指两物体公共接触的那部分面积).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 h.⑷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2.液体压强的规律: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3.压强公式:⑴推导过程: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液片受到的压强:p=F/S=ρgh.⑵液体压强公式说明:A、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 g:9.8N/kg h:m.B、从公式中得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4.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⑵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⑶连通器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三、大气压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3.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⑴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⑵原理分析:即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⑶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3×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⑷说明: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以及玻璃管的粗细,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D、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2标准大气压=2.026×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4.大气压的特点⑴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⑵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5.沸点与压强: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运动和力易错知识点(诊断纠错)运动和力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与我们现实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内容,正确理解运动和力的内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下面列举几例“运动和力”易错点进行分析,以期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明辨是非,正确答题.一、力的概念辨析例1一天,发生了两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一个交警前来处理,说:“我一定要找出是哪辆车先撞上另一辆车的.”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交警能否找出那辆车?答:__________,这是因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__________发生的.解析力是成对出现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发生相撞的两辆车,任何一辆车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所以,你很难判断究竟是哪一辆车先撞击的.答案不能同时易错警示本题容易错解为:能,错解原因是对力的概念理解模糊,似懂非懂.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相近概念的区别,要掌握好每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样才能对概念有正确、完整、深刻的认识.二、弹簧测力计两边受力情况分析例2如图所示,一同学实验时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N B.3N C.6N D.12N解析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大小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是弹簧的一端固定(与挂钩相连的一端),叫固定端;另一端与挂钩相连,叫自由端.测量时,用力使固定端不动,拉力拉挂钩使弹簧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越大,也就是说,弹簧测力计指针的示数等于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的大小,是一端的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的受力之和.答案 C易错警示本题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有的同学认为弹簧测力计被两端的两个力拉着,其示数应是两个力之和,错选D;也有的同学认为弹簧测力计两端都受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消,合力为零,错选A.三、判断平衡力例3如图所示,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为一对平衡力的是()A.汽车的牵引力和汽车所受的重力B.汽车所受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C.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D.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汽车所受摩擦力解析平衡力是指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必须同时具备.A选项中,牵引力与重力不在同一直线上,B选项中的两个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D选项中的两个力既不在同一直线上,又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答案 C易错警示判断两个力是不是一对平衡力,需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同学们容易出现错误的是往往忽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个条件,所以在判断的时候要先考虑此条件,如果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其余条件就不要再分析了,肯定不是平衡力.牛顿因一颗苹果而有了成就,还是一颗苹果因为牛顿而出名了?二者结合成就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常见考法本主要考查对于惯性的理解,惯性定律的应用,题目的形式为选择、填空等.内容考查的难度不大,只要能理解惯性定律即可.误区提醒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3、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典型例题】例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是静止的.B. 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力时具有惯性,物体受力后,它的惯性就减小或消失了.C. 把铁锤的锤柄在地上碰几下,锤头便套紧了,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D. 公共汽车刹车时车上的人站不稳,这是由于人具有惯性的原因.解析:A. 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惯性大小与受力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C. 锤头套紧不是利用锤柄的惯性,而是利用锤头具有惯性.D. 汽车上的人原来是与车一起运动的,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所以站不稳.答案:ABC第十章 浮力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4.物体的浮沉条件:⑴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⑵说明: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分析:F 浮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ρ物=(V 排/V )·ρ液=2/3ρ液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 浮 =G不同:悬浮ρ液=ρ物 ;V 排=V 物漂浮ρ液<ρ物;V 排<V 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 浮 与G 或比较ρ液与ρ物.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 ,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 则物体密度为:ρ物=G ρ/(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F 浮>G 时上浮,F 浮 = G 时悬浮,F 浮 <G 时下沉.5.阿基米德原理:⑴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⑵公式表示:F 浮 =G 排=ρ液V 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⑶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6.漂浮问题“五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7.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⑴轮船: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m/p ;排开液体的重力G 排=m ;轮船受到的浮力F 浮 =m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g.⑵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⑶气球和飞艇: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⑷密度计: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一、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运动方向)垂直.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4.功的单位:焦耳,1J=1N·m.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二、功的原理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3.应用:斜面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三、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公式:4.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 mW 马力.换算:1kW=103W 1mW=106 W 1马力=735W.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四、机械能(一)动能和势能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2.知识结构: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①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方法:控制变量.·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块做功的多少.·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物体质量m/kg 速度v/(m.s-1) 动能E/J牛约600 约0.5 约75中学生约50 约6 约900练习:☆上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漫步行走和一名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是速度.你判断的依据:人的质量约为牛的1/12,而速度约为牛的12倍,此时动能为牛的12倍,说明速度对动能影响大.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知识结构: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4.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⑴首先分析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⑵还要注意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增大──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⑶题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则“光滑”表示没有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斜面上匀速下滑”表示有能量损失──机械能不守恒.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一、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摩擦力
A.A、B之间无摩擦力 B.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C.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1.如图1所示,F=10N,G=8N,物体
在力F 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的墙上
,则此时物体受到墙壁的摩擦力大小
为
8 N,当增大F 时,墙对物体
的摩擦力将 不变(填“增大”“减
8.现有四块相同的砖,每块砖重为G,一个用竖 直的两手将四块砖如图所示夹起,试求2号砖左 、右两侧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
2
3
4
9. 如图所示,重50N的物体A通过细绳 绕过滑轮与物体B相连,在推力F的作用 下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1)若物体B重20N,求墙给A的摩擦力的 大小和方向; (2)若物体B重70N,求墙给A的摩擦力的 大小和方向。
小”“不变”)。
2.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
水平桌面上,在l0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
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 所受的摩
擦力为 0 N;若将A、B紧靠管放在水平桌
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
图乙所示),则推力F2= 10 N
3.如图所示,物体甲m重5N,物体乙M重8N,那
么轻质弹簧秤上的示数及水平地面对物体M
的支持力分别为( B )
A. 3N、8N B. 5N、3N
C. 8N、3N
D. 13N、5N
甲 乙
4.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A、B的 受力示意图。如果F=10N,则AB间的摩擦力和地与 B间的摩擦力各位多少?
fA对B= 0N f地对B=F=10N(水平向左)
A.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B.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可能与接触的面积大小有关 D ……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级下册第七章力图文优秀课件ppt
体上,两个力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 上。
不同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特点
异体,等大﹑反向﹑同线
F1
F2
F1=F2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1.“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家喻户晓。兔子撞上大树死掉, 其中兔子受到撞击力的施力物体是 大树 ,这个故事所包含的主 要物理知识是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
场景二:拔河比赛
器材:弹簧测力计。
方法: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拉。 观察:当左边弹簧秤读数为3N时,是 右边弹簧秤 对 左边弹簧秤施
加的力,右边弹簧秤的读数为3N,是 左边弹簧秤 对 右边弹簧秤 施 加的力,两个弹簧秤的示数 相等 ,两个弹簧秤的轴线 在(“在”
或“不在”)同一直线上。
结论: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作用点在 物
观察到的现象: 小球 会 (“会”或“不会”)被磁铁吸引。
说明: 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 有 (“有”或“没有”)力的作用。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2.下面的两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吗?观察下图,能证明甲乙 两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的是( B C )
总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
知识讲解
误差分析 ①未调零,在零刻度线上方,读数偏小;在零刻度线下方,读数 偏大。 ②倒挂使用时,读数偏大。
③未沿弹簧轴线方向拉动时,读数偏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题精讲
【例1】如图,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N
B.2N
C.4N
D.8N
N 00 11 22 33 44 55
例题精讲
(2)小华继续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拉力F/N
8
9
10
11
12
长度L/cm
5.30 5.70 6.10 6.60 7.30
伸长量ΔL/cm 3.20 3.60 4.00 4.50 5.20
从上表所示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达到____1_1____N时,拉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
系就改变了。因此,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只能达到____1_0______N。
A.几个同学都一样大
B.手臂长的同学
C.体重大的同学
D.力气大的同学
例题精讲
【例6】下图中A、B两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 B )
AB
A
AB
B
AB
C
AB D
例题精讲
【例7】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有下列几种说法:①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
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②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③
【解析】形变分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所以B选项错;用力压在
桌子上,桌子是坚硬物体,也会发生形变,只是不容易观 察罢了,所以C选项错;橡皮泥受到挤压后,发生塑性形 变,所以D选项错。
例题精讲
【例2】下列有关物体所受的弹力及形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有弹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一定发生形变,撤去此力后,形变完全消失 B.有弹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不一定发生形变 C.弹力作用在硬物体上,物体不发生形变;弹力作用在软物体上,物体发生形变 D.一切物体受到弹力都要发生形变,撤去弹力后,形变不一定完全消失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堂笔记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堂笔记第七章力第1节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0.5N。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可以形象描述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一般起点在物体上即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代表力的方向,在同一图中,线段越长表示力越大,最后在箭头旁用数字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有力作用的物体可以不相互接触。
第2节弹力一、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任何物体受力后都会发生形变,有些物体撤去力时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弹性,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也有一些物体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塑性。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撤去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如在使用弹簧、橡皮筋等时不能超过它们的弹性限度,否则会损坏它们。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一致。
4、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
常用的测力计有弹簧测力计、握力计等。
二、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两看、一调”,“两看”即使用弹簧测力计是先观察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认清每一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一调”即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在零刻线位置,应该先调节指针归零。
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单选题1、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适合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的体育锻炼项目是()A.拉弹簧拉力器B.跳远C.举重D.推铅球答案:AA.在太空中弹簧的弹性依然存在,所以可以使用拉弹簧拉力器锻炼,故A符合题意;B.在太空中人失去重力,所以航天员不能通过跳远锻炼,故B不符合题意;C.在太空中杠铃失去重力,所以航天员不能通过举重锻炼,故C不符合题意;D.在太空中铅球失去重力,所以航天员不能通过推铅球锻炼,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他的伟大成就:三大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和微积分等。
为了纪念他对物理学的贡献,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力的单位,他是()A.牛顿B.玻尔C.伽利略D.普朗克答案:A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牛顿是力的基本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1牛顿的力大约等于()A.拿起一支钢笔所用的力B.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C.提起一个书包所用的力D.拉动一辆人力车所用的力答案:B重为1N的物体质量约为m=Gg=1N10N/kg=0.1kg=100gA.一只钢笔的质量约为20g,故A不符合题题意;B.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2=100g故B符合题意;C.书包的质量(包括书)约为4kg,故C不符合题意;D.拉动一辆人力车的力约为几百至几千牛顿,或更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当人对桌子施加一个推力时,桌子对人也施加一个推力,则这两推力的三要素相同的个数为()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B人对桌子施加的推力与桌子对人施加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因此这两个推力只有力的大小相同,这两推力的三要素相同的个数为1个,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B.成语“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一定不会产生力的作用C.“风吹草低见牛羊”,说明风对草的力改变了草的运动状态及形状D.《墨子》:“以卵投石,尽天下之卵,不可毁也”,说明鸡蛋受到的作用力比石头的小答案:DA.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成语“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一定不会产生力的作用,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风吹草低见牛羊”,风对草的力既改变了草的形状,也改变了草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卵投石时,鸡蛋和石头都受到力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故D不正确,D符合题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PPT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第七章 力
第一节 力
1 第认七识章无理力数
1 第认1节识无力理数
知识点一 力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 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物理学中,力用字母F来表示。 2.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是1 N。 3.产生条件:①至少存在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现象 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分析 运动方向改变
④关闭发动机后缓缓向前运动的汽车 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③塑料直尺被压弯
答案 B
速度变小 形状改变
判断 受力改 变运动 状态
受力改 变形状
1 第认1节识无力理数
知识点三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如图7-1-3)。
1 第认1节识无力理数
2.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如图7-1-4所 示,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在同一示意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 用数字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1 第认1节识无力理数
解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了作 用;要想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故A选项正 确,B、C选项错误。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置, 不相互挤压的两个桌子间就没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 答案 A 点拨 本题是一道关于“力”的概念的辨析题,解答该类问题时,首先 要正确理解相关物理概念,然后利用概念进行辨析解答即可。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初中)第七章 力—第2节弹力
B
D
几种常见的弹力
例题1.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力中是弹力的是( )A 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 B 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C 木块受到的阻力 D 木块受到的重力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原理:
作用:
弹簧测力计
弹簧秤的构造
小结
读出下列各测力计的读数
1.80N
2.60N
2.6N
课堂练习
例题1.下面对弹力的理解是正确还是错误的?A.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能产生弹力B.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产生了弹力C.弹力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反抗自身的形变D.弹簧越长弹力越大,弹簧越短弹力越小
A错。必须发生弹性形变;B正确;C正确;D错。弹簧在伸长情况下,伸得越长弹力越大;在压缩状态下,缩得越短,弹力越大。
A
课堂练习
5.(中考真题)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x为伸长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已知某弹簧劲度系数为100N/m,原始长度为10cm,则在弹力为5N时,弹簧长度可能为A.10cm B.15cm C.20cm D.25cm
B
弹力方向
形变趋于恢复的方向
2、弹力的作用点:
二、弹力的三要素
1. 拉力
物体受到的拉力:由什么物体形变产生的?
可见拉力也是弹力
方向: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几种常见的弹力
2.压力和支持力
桌面受到的的压力:由什么物体形变产生的?
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由什么物体形变产生的?
可见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
F
(2)
采用假设法:
F1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单元精品教学
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1节《力》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能够说出力的三要素
5、熟练画出力的示意图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
2、力的三要素
3、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教学用具:
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讲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
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
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
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
吸引、拉、举等等
1。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摩擦力(PPT
物体受力分析
方 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接触面上,可以画在重心上
举例分析:斜面上下滑的物体的f示意图
学习探究 2.滑动摩擦力的三要素?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测量? 支持力F支
摩擦力f
拉力F
重力G
物体受力分析
当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
f=F拉(根据二力平衡)
点击:3.测摩擦力 大小的实验方法
小摩擦,人走路时脚与地面之间的摩 擦是__静_ ___摩擦。
6.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 了 增大 摩擦,采用的方法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是为
了 减少
摩擦,采用的方法是( 减少压力 )
7、为了研究摩擦力,某同学把一个重6N的木块放在水平地板 上,做了五次实验,试根据实验情况填空:
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2)如果要验证猜想②,应该选择 甲丙
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
பைடு நூலகம்
来操作,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
下,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要验证猜想③,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
比积较的甲大和小丁有的关实,验你结认果为,他于的是 结小 论明不得可出结靠论(:填滑“动可摩靠擦”力或的“大不小可与靠接”触),面理
学习回顾 §7.4 《重力》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叫做重力(G)
2.施力物体:地球 3.三要素:
a.重力大小: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m——质量(Kg)
公式:G=mg
g——常数(9.8N/Kg) G——重力(N)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全册PPT课件(688张)
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记录时写上单位
讲授新课
练一练
1.右侧弹簧测力计的 量 程: 5 N ; 分度值: 0.2 N ; 测量值: 1.4 N 。
讲授新课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同学用同一个弹簧拉力器来比 试臂力,结果两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谁用的拉力大?
本题考查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 的关系。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 簧的伸长量就越长,所以同一个弹 簧拉力器,哪一个同学使弹簧的伸 长量长,哪个同学所用的拉力就大。
标出力的作用点,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的力。 力的表示:
(1)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 (2)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3)箭头末端标注力的大小(符号)。
讲授新课
知识拓展:在力的示意图旁边选定一个标度,以它为标 准画出表示这个力大小的线段的长度,这样表示力的图 叫力的图示。 例如,用50 N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动箱子前进。力 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力的图示如图乙所示。
程度的关系。
结论:外力越大,物体形变的程度就越大。
讲授新课
活动
拉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活动要求:在弹簧下挂钩码,记录钩码的个数和弹簧 的伸长量,分析得到的数据
次数 1 2 3
钩码的个数/个
弹簧的伸长量/cm
结论: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量越长。
讲授新课
1.主要构造 2.测量原理 3.正确的使用方法
讲授新课
F=80N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标上力的大小
讲授新课
例题: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1.用100N的力提水桶 F=100N
2.用200N的力向右推小车 F=200N
3.用150N的力按图钉 F=150N
八下物理第七章知识点
八下物理第七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知识点包括力的概念、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力的性质、弹力、弹簧测力计、重力等。
具体如下:
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2. 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4.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5. 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
6.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7.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8.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比值为/kg。
9. 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这些知识点需要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通过做习题来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初中)第七章 力(共3节)
课堂练习
例7.下列关于力的大小的估计,不可能的是( ) A.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400NB.拿起两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C.九年级物理课本重约3ND.一只普通的苹果受到的重力约0.15N
假设没有下面的墙呢
F
(2)
采用假设法:
F1
把墙拆了。。。
F2
说明受到了墙的弹力
如果抽掉斜面呢?
说明受到了斜面的弹力
F1
球受到墙和斜面两个弹力的作用
一、弹力
说明只受绳子的拉力
0
假设去掉斜面
0点有弹力么?
球保持原状,说明0点……
假设绳子断开
(3)弹力的种类: 按效果分为
压力 支持力 拉力
形变
运动状态
课堂练习
例2. 如图所示,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弹簧,观察比较(a)、(b)两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有关。
方向
课堂练习
例3.图(a)、(b)表示了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使用弹簧测力计不必要的是( )A.弹簧测力计竖直或水平放置,不得倾斜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C.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不得与外壳有摩擦D.拉力不得超过弹簧测力计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力
A
课堂练习
2、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弹性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
弹力方向
形变趋于恢复的方向
2、弹力的作用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学案导学【知识聚焦】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就不存在力。
常见力的作用方式有推、拉、提、压、摩擦、碰撞、吸引、排斥等;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发生时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如:马拉车,马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或者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4.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精题精练】一.填一填(每空5分,共40分)1.常见力的作用方式有____________。
2.力是_____________的作用。
3.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__________。
4.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可能______发生改变,也可能____发生改变。
5.用乒乓球拍打乒乓球时,是____与___发生了力的作用,若以乒乓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___,受力物体是____。
二.选一选(每题10分,共40分)1.甲乙两球相碰撞后,不可能发生的是()A.甲的速度增大;B、乙的速度减小;C.甲、乙形状都发生改变;D、甲、乙温度都降低。
2.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磁铁吸铁,说明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B.指南针能够指示方向,说明物体受力不一定有施力物体;C.马拉车的同时,车也拉马;D.用脚踢足球,只有脚对球力的作用。
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1)用力揉面团,面团发生变化;(2)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3)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4)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1)(2) B.(2)(3) C . (3) (4) D. (2) (4)4.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A.运动状态一定变化;B.形状一定变化;C.运动状态和形状一定同时变化;D.可能是运动状态变化,也可能是形状变化,也可能同时发生变化。
三.实验探究(20分)1.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所包含的物理道理是什么?4.邓琳琳和孙天航表哥假日里在湖上荡起双桨.畅谈着各自的理想.当船划到离岸约1.2 m的水面上停止时,孙天航想从游船的边上跳到岸上去.邓琳琳急忙阻止:“别跳!会掉进水里!”孙天航笑着回答说:“紧张什么!我立定跳远成绩是1.4m.”说完,天航同学便开始起跳了.(1)你能猜想到孙天航同学起跳后的结果吗?(2)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四、阅读划时代的科学家——牛顿牛顿出生在英国北部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出生前2个月,牛顿的父亲就去世了。
牛顿两岁时母亲改嫁,从此牛顿就由外祖母抚养到了学龄,送到公立学校读书。
在学校里,他读书成绩开始并不突出,但喜欢动手制作小玩具。
读小学时,他制成了令人惊讶的精巧的小水车;读中学时,他自制了一个小水钟,黎明时,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脸上,催他起床。
他还在自家石墙上雕刻了一个太阳钟,争分夺秒地学习。
牛顿爱读书,喜欢沉思默想,还有几则小故事。
一次,母亲要他放马,他牵马上山,边走边想着天上的太阳,待走到山顶想骑马时,马早已跑得不见了,自己手里只剩一条缰绳。
叫他放羊,他独自在树下看书,以致羊群走散,糟蹋了庄稼。
舅父叫佣人陪他一道上市场熟悉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牛顿却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却躲在树丛后看书。
有一次,他在暴风雨中测风速,浑身湿透,母亲简直惊呆了,怕他发了疯,只得让他回到中学读书。
牛顿如痴如醉地学习、工作,一生闹了许多笑话。
一次,他边读书边煮鸡蛋,待他揭开锅盖想吃蛋时,锅里竟是一只怀表。
还有一次,他请一位朋友到家里吃饭,菜已摆在桌上,可是牛顿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独自进了内室,很久都不出来。
朋友等得不耐烦了,就自己动手把那份鸡吃了,骨头留在盘里,不告而别。
隔了一会儿,牛顿走了出来,看到盘子里的骨头,自言自语地说:“我还以为自己没有吃饭呢,原来已经吃过了。
”据说牛顿在重要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后的一天,他强迫自己到剑桥大学附近的一个幽静的旅店里休息一下,但他怎么也静不下来。
他见到人家洗衣盆里肥皂泡薄膜在阳光下呈现美丽的色彩,寻思着这里究竞隐藏着怎样的一个光学道理呢?于是就用麦秆吹起肥皂泡来,他一本正经地吹啊吹啊……店主看了,颇为他惋惜:“一位快50岁的挺体面的先生,竟疯成这样子,整天在吹肥皂泡。
”同学们!你们从牛顿的故事中能学到些什么呢?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二节力的描述学案导学【知识聚焦】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2.力用字母F表示,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3.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4.力的示意图:只画一个长度适当,沿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方向,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精题精练】一.填一填(每空5分,共35分)1.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力的三要素指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力的主单位是____简称_____用字母___表示。
4.在力的图示中,箭头表示____,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_____。
二.选一选(每小题8分,共40分)1.图中表示空中的排球受到重力的情况,此图是()A.力的图示 B.力的示意图C.不能确定 D.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力的三要素的是()A.力的作用效果B.力的大小C.力的方向D.力的作用点3.如图所示,F2>F1,①(a)(b)比较②(b)(d)比较③(c)(d)比较④(a)(c)比较,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的实验是()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下列对力的估计正确的是()A.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小是5N B.成年人右手拉力大约是1000NC.一只鸡重力约5N D.中学生对地压力约600N4.用力提起一桶水,人对水桶施加了一个提力,同时水桶对手也施加了一个向下的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A.完全相同B.完全相反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D.大小、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5.下列关于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都可以表示出力的三要素B.只有力的图示可以表示出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不可以表示出力的三要素C.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物体在某个方向上受了力,却不能表示这个力的大小D.力的示意图可以表示出力的三要素三.我会画(25分,1、2题每题8分,3题9分)1.小伟用200牛的力提水桶,画出水桶受力的图示。
2.学生大庆用60牛的力拉小车,画出小车受到的力的图示。
3.工人王可重力为500牛,用力的图示画出王可受到的重力。
四、阅读“乘风破浪会有时”看到滑水运动员在水面上乘风破浪快速滑行时,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滑水运动员站在滑板上不会沉下去呢?原因就在这块小小的滑板上.滑水运动员在滑水时,总是身体向后倾斜,双脚向前用力蹬滑板,使滑板和水面有一个夹角.当前面的游艇通过牵绳拖着运动员时,运动员就通过滑板对水面施加了一个斜向下的力.而且,游艇对运动员的牵引力越大,运动员对水面施加的这个力也越大.因为水不易被压缩,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水面就会通过滑板反过来对运动员产生一个斜向上的反作用九这个反作用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等于运动员的重力时,运动员就不会下沉.因此,滑水运动员只要依靠技巧,控制好脚下滑板的倾斜角度,就能在水面上快速滑行.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三节弹力、力的测量学案导学【知识聚焦】1.弹力:物体在受力发生形变时,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叫做弹力。
2.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做测力计。
3.测力计使用前要看清它的量程、分度值和单位,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
4.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精题精练】一.填一填(每空5分,共40分)1.图中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牛,分度值是___牛。
2.____________叫测力计。
3.弹簧按受力方向分为____和________两种。
4.测力计是根据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5.鸟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鸟翅膀给空气一个力,空气反过来______________大小相等的力。
6.汽车在路上能前进是因为车轮与地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当主动轮给路面一个向后的力,同时_________。
二.选一选(每小题10分,共40分)1.图中一对6N的水平拉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则测力计的示数()A.6N B.12NC.0N D.无法确定。
2.在弹性限度内,关于测力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B.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成正比C.弹簧的长度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D.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图中测力计已调好,用该测力计测量重物时,将物体系在环上,手拉挂钩处,这样测得的示数()A.正常B.偏大C.偏小D.不能确定4.在弹性限度内的弹簧,原长10cm,5N拉力下弹簧长16cm,8N的拉力下弹簧长()A.19cm B.19.6cm C.18cm D.9.6cm三.猜想与探究(20分)1.甲乙两根弹簧分别用A、B两图连接,你认为哪种连接弹簧的伸长量大?两种连接方法的伸长量有何关系?A图B图2.用圆珠笔中的弹簧制作一个测力计,还需要什么材料?写出制作方法。
四、阅读:弹簧在电梯中的应用电梯就是一种载物和乘人的升降机。
其实这种升降机很早就出现了,但是都存在一个安全性的问题,一旦缆绳被拉断,就会造成严重后果,这个缺点限制了它的使用。
直到1852年,美国发明家奥蒂斯利用弹簧设计了一种具有安全保护装置的升降机。
奥蒂斯在升降机的升降途中安置了两根轨道,还在升降机上安装了与缆绳连接的两只金属爪和一根弹簧,如果缆绳被拉断,弹簧立即弹出金属爪,使它嵌入轨道的齿槽,将升降机控制住,不让其跌落。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在电梯井底设置一个弹簧减震台,一旦缆绳被拉断,电梯掉在下面的弹簧平台上,会大大减小冲击力,保护里面的人员安全。
有一次有个人乘电梯从十层高下落的时候缆绳断了,他随着电梯掉下来,但是他并没有摔死,只是受了伤,就是因为建筑师在下面修了一个弹簧平台,起了很大的缓冲作用。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重力学案导学【知识聚焦】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物重: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精题精练】一.我会填(每空3分,共33分)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_________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