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管理规范
高血压服务管理规范课件
![高血压服务管理规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53bcf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1.png)
高危人群的识别与干预
具有下列一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视为高危人群: • 收缩压介于120~139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介于80~89mmHg
之间; • 超重或肥胖(BMI≥24 kg/m2和/或腰围男性≥85cm,
女性≥80cm); • 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 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1且每周饮酒≥4次); • 长期膳食高盐(食盐量≥10克/日)。 • 年龄≥55岁
一)高血压非药物治疗
1 坚持预防为主
2 非药物治疗有轻度降压作用
3 具体内容:
合理膳食
限盐少脂
适量运动
控制体重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非药物疗法内容和目标
继发性高血压分类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常见继发性高血压如下: 肾脏病 肾动脉狭窄 库欣综合征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肢端肥大症 嗜铬细胞瘤 大动脉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药物引起的高血压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以下几种情况应警惕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发病年龄小于30岁; 高血压程度严重(达3级以上) 血压升高伴肌无力或麻痹,呈周期性发作,或伴自发性低血钾 夜尿增多,血尿、泡沫尿或有肾脏疾病史 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时伴头痛、心悸、皮肤苍白及多汗(嗜铬) 下肢血压明显低于上肢,双侧上肢血压相差20mmHg以上、股动
脉等搏动减弱或不能触及(大动脉疾病) 降压效果差,不易控制
服务内容
• 一、高血压筛查
•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 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 为其测量血压。
•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 ≥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 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 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 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 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高血压管理规范
![高血压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9e5e2a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1.png)
高血压管理规范高血压是一种常见但十分危险的疾病,它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高血压,医学界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规范,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定期监测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血压管理的规范。
一、药物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是管理高血压的基础,常见的高血压降压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临床上,常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即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二、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降低血压、减少药物的使用以及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1.饮食调整:建议减少盐的摄入量,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
此外,应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的摄入。
2.体育锻炼: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或者是瑜伽等,但务必保持运动的适度与规律。
3.戒烟限酒:抽烟和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需要戒烟限酒。
4.减轻体重:如果体重超标,适度减轻体重可以显著降低血压。
三、定期监测为了有效管理高血压, 患者需要定期检测和监测自己的血压。
这可以通过在家使用血压计进行测量,或者定期就诊医生进行血压检查。
定期监测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持血压的稳定。
四、并发症的预防高血压的患者容易发生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心肌梗死等。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除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使用降压药物:药物治疗的剂量和种类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严禁私自停药或增加剂量。
2.定期复查:需要定期就诊医生,接受身体检查和必要的检查项目,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3.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应该积极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糖、高血脂等。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c1eb88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6.png)
部门 / 时间 / 姓名
*
01
服务对象
03
服务流程
05
考核指标
02
服务内容
04
服务要求
06
补充说明
目录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
二、服务内容
1
筛查
2
随访评估
3
分类干预
4
健康体检
*
(一)筛查
方法:辖区内35及以上居民,每年首次于基层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就诊进行血压测量 第一次发现SBP≥140mmHg和/或DBP ≥90mmHg预约复查 初步诊断高血压: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 需要时转诊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结果
四、服务要求
1
医生负责管理,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基层人员主动未按要求随访人员联系,保证管理连续性
2
随访方式:预约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家庭访视
3
多途径发现高血压患者;培训人员,规范管理
*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
五、考核指标
=年内已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年内辖区内高血压患者总人数×100%
01
年内辖区内糖尿病患者总人数估算=辖区内常住成年人口数×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
*
(二)随访评估
——每年至少提供4次面对面随访 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 需转诊:处理后紧急转诊,2周内主动随访 不需转诊者:询问2次随访期间症状 危机情况 SBP>=180mmHg和(或)DBP >=110mmHg 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 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血压高于正常 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
高血压管理规范
![高血压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01a712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9.png)
高血压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全球十大死因之一。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进行管理和治疗,以控制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制定高血压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高血压管理规范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三、管理流程1. 高血压筛查:- 定期进行血压测量,如发现血压异常,应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
- 全面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和病史,包括家族史、吸烟史、饮食习惯等。
2. 诊断和分级:- 根据血压水平和患者的病史,确定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
- 分为三个级别:正常血压、正常高值和高血压。
3. 治疗目标:-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目标。
- 一般来说,血压控制目标为收缩压低于140mmHg,舒张压低于90mmHg。
4. 非药物治疗:- 鼓励患者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 提供相关的营养指导和运动方案,帮助患者控制体重和改善心血管健康。
5.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合并症,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 常用的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ARB等。
6. 定期随访:- 患者需要定期复诊,进行血压监测和病情评估。
- 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7. 并发症管理:- 高血压患者常常伴随着一些并发症,如心脏病、脑卒中等。
- 需要对这些并发症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减少其对患者健康的影响。
8. 教育和支持:- 提供患者和家属相关的教育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高血压的危害和管理方法。
- 定期组织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数据支持根据相关研究数据,高血压管理规范的实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以下是一些数据支持:1. 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通过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规范高血压管理制度范文
![规范高血压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2b0337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f.png)
规范高血压管理制度范文高血压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合理管理和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医院)开展高血压管理工作,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在此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高血压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级医院的高血压门诊和相关科室,包括高血压患者的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和健康教育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高血压管理制度的目标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至目标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四条高血压管理工作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予以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跟踪随访服务。
第五条高血压管理工作必须与患者的其他健康问题,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相结合,进行综合管理。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六条医院应设立高血压管理专家组,由我院内医生组成,负责高血压管理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第七条高血压管理专家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高血压管理的流程、规范和指南;(二)开展高血压患者的筛查和诊断工作;(三)制定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四)组织开展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五)监督和评估高血压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八条医院应设立高血压管理工作的负责人,负责高血压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配合高血压管理专家组完成相关工作。
第三章高血压患者的筛查和诊断第九条医院应开展高血压患者的筛查工作。
对于40岁及以上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血压检测,并加强高血压的宣传和教育。
第十条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应符合以下标准:(一)血压值≥140/90mmHg,多次测定,空腹状态;(二)无器质性高血压的症状和体征;(三)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
第十一条对于初次发现高血压的患者,应进一步完善病史资料,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指标,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第十二条对于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肾功能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危险度和并发症的情况。
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
![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2d5712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2.png)
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一、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全球公众健康。
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低疾病负担,我国亟需建立和完善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
二、血压监测定期检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血压检测,以便及时了解血压状况,调整治疗方案。
建议至少每季度检测一次。
自我监测:鼓励患者在家中进行血压自我监测,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动态血压监测:在特定情况下,如怀疑有白大褂高血压或隐匿性高血压,应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三、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控制总热量,增加钾、钙、镁等营养素的摄入。
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限酒戒烟:戒烟戒酒对高血压患者至关重要。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期熬夜。
四、药物治疗遵循医嘱: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药物调整:血压控制良好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
长期管理:高血压需长期治疗,患者应保持治疗的连续性。
药物副作用监测: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所用药物。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五、并发症预防靶器官保护:积极控制血压,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合并症管理:如患者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等,应进行综合管理。
危险因素控制:对高血压的常见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等进行有效控制。
提高知晓率:通过健康教育等途径提高公众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认识。
及时就诊:如出现头晕、头痛等疑似高血压并发症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六、患者教育知识普及: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提高疾病认知水平。
自我管理:教育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服药依从性等。
定期随访:提醒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
![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d0800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d.png)
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一、背景介绍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提供更好的高血压管理服务,制定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对高血压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进行规范,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科学、规范、个性化的管理服务。
二、诊断标准1. 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测量:在安静环境下,使用标准的血压计进行测量,至少连续测量两次,间隔不少于1分钟。
2. 高血压的定义: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三、治疗原则1.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建议患者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合并症情况,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ARB等。
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四、随访管理1. 随访频率:初始诊断后,每周随访一次;稳定期每1-3个月随访一次;控制良好后,每3-6个月随访一次。
2. 随访内容:包括血压测量、药物依从性、生活方式干预等方面的评估。
3. 随访记录:建立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记录每次随访的内容和结果,并提供给患者参考。
五、健康教育1. 提供相关知识:向患者提供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发病机制、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2. 生活方式指导: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建议。
3. 定期健康教育活动:定期组织高血压患者参加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指导。
六、数据管理1. 数据收集:建立高血压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信息、治疗方案、随访记录等。
2. 数据分析:定期对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健康状况。
3. 数据保密:严格遵守医疗保密法律法规,确保患者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七、质量管理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高血压管理服务的相关制度和流程,确保服务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
![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afe0ab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e.png)
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引言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为了提供更好的高血压管理服务,制定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的内容。
正文内容:1. 疾病认知和宣教1.1 提供高血压基本知识1.2 强调高血压的严重性和后果1.3 解释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4 介绍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1.5 提供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方法2.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2.1 饮食指导2.2 运动指导2.3 控制体重2.4 戒烟限酒2.5 压力管理3. 药物治疗规范3.1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3.2 讲解药物的用法和用量3.3 强调药物的规律服用3.4 提醒患者定期复查血压3.5 监测药物副作用并及时处理4. 跟踪随访和评估4.1 制定随访计划4.2 定期测量血压4.3 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4.4 监测患者的药物依从性4.5 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治疗方案5. 心理支持和心理干预5.1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5.2 提供情绪管理的方法5.3 鼓励患者参加心理咨询和支持小组5.4 建立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信任关系5.5 提供患者心理健康教育6. 疾病管理团队合作6.1 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合作6.2 建立高血压管理团队6.3 分工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6.4 定期开展疾病管理团队会诊6.5 通过团队合作提高高血压管理的效果总结: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的制定对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
通过疾病认知和宣教、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药物治疗规范、跟踪随访和评估、心理支持和心理干预以及疾病管理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全面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的发展,并提供更好的服务给高血压患者。
希望通过规范的管理,能够减少高血压患者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管理规范
![高血压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a666cd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f.png)
高血压管理规范引言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口的健康。
为了有效管理高血压,各国纷纷制定了高血压管理规范,以指导医生和患者进行治疗和预防。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血压管理规范的五个部份,包括诊断标准、治疗目标、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随访管理。
一、诊断标准:1.1 血压测量方法:高血压的诊断依赖于准确的血压测量。
通常采用袖带式血压计,患者应在肃静状态下坐着,测量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吸烟和饮咖啡等。
1.2 高血压的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成人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者)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对于糖尿病患者和肾脏疾病患者,高血压的定义稍有不同。
1.3 高血压的分级:根据血压水平的高低,将高血压分为三个级别:轻度高血压(140-159/90-99mmHg)、中度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和重度高血压(≥180/110mmHg)。
二、治疗目标:2.1 血压控制目标: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内,即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对于有糖尿病、肾脏疾病或者其他合并症的患者,治疗目标可以更严格一些。
2.2 目标人群:高血压治疗的目标人群包括所有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和合并症如何。
2.3 治疗原则:高血压的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普通情况下,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非药物治疗,如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如果非药物治疗无效,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三、非药物治疗:3.1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增加体力活动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压,并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3.2 饮食调整:减少钠盐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胆固醇摄入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此外,膳食中富含钾、镁和钙等元素也有益于降压。
3.3 心理调节:患者应学会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
一些心理疗法和冥想练习可以匡助患者达到这一目的。
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
![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8fd2f9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19.png)
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引言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了更好地管理高血压患者,提供规范的服务,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的内容和重要性。
正文内容:1.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评估1.1 定期测量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以了解其血压水平的变化。
1.2 评估心血管风险:通过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等,可以更好地预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1.3 检查并评估靶器官伤害:高血压患者常伴有靶器官伤害,如心脏、肾脏和脑血管。
通过相关检查和评估,可以及早发现和干预这些伤害。
2. 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2.1 饮食调整:建议高血压患者控制钠盐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适量摄入富含钾、镁和钙的食物。
2.2 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匡助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改善身体健康。
2.3 戒烟限酒: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限酒,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4 控制体重:适当控制体重可以降低高血压的风险,减轻心脏和血管的负担。
3. 药物治疗3.1 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
3.2 药物的合理使用:合理使用降压药物,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血压,调整用药剂量。
3.3 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监测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调整治疗方案。
4.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关心4.1 提供心理支持:高血压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是必要的。
4.2 教育患者和家属: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匡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高血压。
4.3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患者,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匡助。
5. 高血压患者的定期复查和追踪5.1 定期复查血压:定期复查血压,了解患者的血压操纵情况。
5.2 监测并评估靶器官伤害:定期进行心脏、肾脏和脑血管等靶器官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
高血压管理规范
![高血压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a27971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5.png)
高血压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管理水平,制定高血压管理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的本文旨在制定高血压管理规范,明确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目标、药物治疗方案、生活方式干预等内容,以提供给医生和患者参考,促进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
三、管理原则1.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等。
2.规范用药: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并按照规定剂量和时间进行用药,避免滥用和误用药物。
3.生活方式干预:鼓励高血压患者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以降低血压水平。
4.定期随访:建立高血压患者的随访制度,定期检测血压、评估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治疗目标1.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目标是将收缩压(SBP)控制在<140 mmHg,舒张压(DBP)控制在<90 mmHg。
2.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治疗目标可以适当放宽,但仍需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五、药物治疗1.首选药物: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首选药物,可与钙通道阻滞剂(CCB)或利尿剂联合使用。
2.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并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3.调整剂量: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耐受性,逐步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治疗目标。
六、生活方式干预1.饮食调整:建议高血压患者减少盐的摄入量,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限制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
2.体育锻炼:鼓励高血压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3.戒烟限酒: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的暴露,减少酒精的摄入量。
七、定期随访1.随访频率:对于稳定的高血压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对于病情较差或治疗调整较多的患者,每1-2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5101bf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7.png)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高血压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高血压病情,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规范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规范措施,以确保高血压患者接受到全面、科学、有效的管理:1.落实医生责任。
医生是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核心,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并给予具体的治疗建议和用药指导。
医生要及时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治疗方案。
2.提供健康教育。
医生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疾病知识、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的正确使用等。
教育内容应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并要求患者参与其中,提高他们主动管理自己疾病的能力。
3.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每个高血压患者的情况都不同,因此管理方案必须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风险等,调整治疗目标和药物选择,并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4.建立健康档案。
对高血压患者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包括基本信息、病史、体检结果、用药情况等。
健康档案应保存完整、可追溯,方便医生对患者的管理和治疗进行全面评估。
5.规范用药管理。
用药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恰当的用药可能会增加药物副作用和并发症的风险。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用法和用药时间等。
同时,要加强对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监测和管理。
6.定期随访。
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和随访,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持续和稳定。
医生应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压、生化指标等,并根据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同时,要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健康。
7.强化生活方式管理。
生活方式的改变对高血压的治疗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应向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适量的运动建议等,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限制盐摄入、戒烟限酒等。
8.加强家庭支持和社区管理。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不仅仅是医院的责任,还需要家庭和社区的支持和合作。
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
![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6f4cde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6.png)
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一、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高血压管理服务,制定本规范,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科学、个性化的管理。
二、服务目标1. 提供科学的高血压管理方案,帮助患者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促进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三、服务内容1. 高血压筛查与诊断(1)定期开展高血压筛查,提供血压测量服务。
(2)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
2. 个体化管理方案制定(1)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高血压管理方案。
(2)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方面的建议。
3. 药物治疗(1)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合并症,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
(2)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3)定期复查患者的血压,并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药物治疗。
4. 非药物治疗(1)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包括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建议。
(2)推广体育锻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喜好,制定适当的运动方案。
(3)帮助患者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5. 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1)定期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讲座,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
(2)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6. 定期复诊与随访(1)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定期复诊和随访计划。
(2)定期复查患者的血压、心电图等相关检查项目。
(3)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四、服务流程1. 患者预约患者通过电话预约或线上预约平台预约高血压管理服务。
2. 初次就诊(1)医生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2)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压测量、心电图等。
(3)制定个体化的高血压管理方案。
3. 随访服务(1)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高血压管理规范
![高血压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6607ad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3.png)
高血压管理规范高血压,即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高血压管理规范是指科学合理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和管理,以控制血压水平,预防并减少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
下面将从预防、诊断、治疗、饮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介绍高血压管理规范。
一、预防1.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保持适当体重和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
1.2、定期测量血压,及时发现高血压病变化。
1.3、避免高盐、高脂肪、高糖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二、诊断2.1、通过测量血压值来诊断高血压,成年人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者)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
2.2、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脏、肾脏、眼底等器官的检查。
2.3、根据患者的家族史、生活方式等因素综合评估,确诊高血压病。
三、治疗3.1、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改变(戒烟、限酒、减肥、运动等)和控制饮食(低盐、低脂肪、低糖)。
3.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3.3、定期复诊,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和身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
四、饮食4.1、控制盐摄入: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4.2、多摄入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压。
4.3、限制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多的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五、生活方式5.1、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5.2、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5.3、定期检查:定期测量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综上所述,高血压管理规范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患者本人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通过预防、诊断、治疗、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管理措施,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翼泛博高血压患者能够重视高血压管理规范,积极配合治疗,健康生活。
高血压管理规范
![高血压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73c041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b.png)
高血压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高血压,也被称为动脉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性的动脉血压升高。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肾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制定高血压管理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二、高血压管理的目标1. 控制血压: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即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DBP)<90mmHg。
2. 预防并发症:降低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肾脏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
3.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积极的管理和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减少高血压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三、高血压管理的策略1. 生活方式干预:a. 饮食:推荐低盐饮食,减少摄入高盐食物;鼓励摄入富含膳食纤维、低脂肪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等。
b. 运动:建议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c. 控制体重:建议减少超重和肥胖,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来控制体重。
d. 戒烟限酒:建议戒烟和限制饮酒,尤其是对于已经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
e. 压力管理:通过放松技巧、心理疏导等方式来管理压力,减少对血压的影响。
2. 药物治疗:a.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降压药物,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ARB等。
b. 药物联合治疗:对于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使用不同类别的降压药物,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c. 定期复查和调整治疗方案: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和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3. 定期随访:a. 定期复查血压:建议高血压患者每3-6个月复查一次血压,以评估治疗效果。
b. 监测并发症:定期检查心脏功能、肾脏功能、血脂等指标,以及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及早发现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c. 教育和指导:向患者提供关于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如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等方面的指导。
高血压管理规范
![高血压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a1ca58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7.png)
高血压管理规范一、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规范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本文旨在提供一套高血压管理的标准化操作指南,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关心。
二、定义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者舒张压≥90mmHg的情况。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类型。
三、高血压管理流程1. 高血压筛查- 定期进行血压测量,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 血压测量应在静息状态下进行,患者应保持坐姿或者卧姿,测量前应至少歇息5分钟。
- 血压测量应使用标准的血压计,遵循正确的测量方法。
2. 高血压诊断- 根据多次血压测量结果,确认患者是否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 针对继发性高血压,应进行相关病因的评估和筛查。
3. 高血压分级- 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测量结果,将高血压分为三个级别:轻度、中度和重度。
- 分级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和监测疗效。
4. 高血压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饮食、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
-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5. 高血压随访- 随访频率应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病情而定,普通建议每月至少一次。
- 随访内容包括血压测量、症状评估、药物依从性评估等。
- 随访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治疗调整和健康教育。
6. 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针对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进行预防和管理。
-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控制血压、控制血脂、控制血糖等。
7. 高血压管理的评估和改进- 定期对高血压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血压操纵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 根据评估结果,对管理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管理效果。
四、高血压管理的重点和难点1. 高血压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加强早期筛查和诊断工作。
- 加强对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评估和筛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 非药物治疗的推广和落实- 加强对生活方式干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高血压管理规范
![高血压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93a156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0.png)
高血压管理规范引言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为了有效管理高血压,保护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制定高血压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预防、诊断、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高血压管理规范。
一、预防1.1 控制体重:过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wei)险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控制体重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1.2 限制钠摄入:钠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应限制食物中的盐分摄入。
每天的钠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减少高血压发作的可能性。
1.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二、诊断2.1 血压测量:高血压的诊断依据是多次血压测量。
应在肃静环境下,坐姿或者卧姿进行测量,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和情绪波动的影响。
2.2 血压分级:根据血压测量结果,将患者的血压分为正常、正常高值、高血压阶段1和高血压阶段2四个等级。
这有助于确定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3 评估并发症风险:高血压患者容易伴有一些并发症,如心脏病、脑卒中等。
通过评估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可以更好地指导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三、治疗3.1 非药物治疗:对于血压稍高或者正常高值的患者,可以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如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等,以降低血压。
3.2 药物治疗:对于高血压阶段1和高血压阶段2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常用的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3.3 个体化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
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都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四、生活方式改变4.1 饮食调整:高血压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限制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4.2 适度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社区高血压管理规范
![社区高血压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b23592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b.png)
社区高血压管理规范社区高血压管理规范1、引言社区高血压管理规范旨在建立高效、科学、规范的社区高血压管理体系,以促进居民健康,预防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2、定义与分类2.1 高血压定义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的一种慢性疾病,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2.2 分类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正高血压和3级高血压。
根据危险性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
3、社区高血压管理流程3.1 高血压筛查3.1.1 居民登记及建立档案3.1.2 完善问卷调查、健康评估和生活方式指导3.1.3 测量血压并记录3.1.4 评估高血压患病风险3.2 高血压诊断与评估3.2.1 诊断标准和检查3.2.2 高血压病因和并发症评估3.2.3 肯定诊断和分级3.3 高血压治疗3.3.1 非药物治疗3.3.1.1 健康生活习惯指导3.3.1.2 饮食指导3.3.1.3 锻炼指导3.3.2 药物治疗3.3.2.1 药物选择3.3.2.2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3.3.2.3 药物疗效监测3.4 高血压并发症管理3.4.1 心血管病变的筛查和评估3.4.2 心脏和肾脏靶器官保护3.4.3 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4、高血压随访4.1 随访频率和方式4.2 随访内容4.3 随访评估和记录5、质量管理与绩效评价5.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5.2 监测和评价工作质量5.3 提升高血压管理的绩效水平法律名词及注释:1、高血压: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的一种慢性疾病。
2、收缩压:指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3、舒张压:指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4、并发症:指由高血压引起的其他相关疾病或并发症。
5、目标血压:指治疗高血压时所追求的理想血压水平。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规范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3d1529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8.png)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规范高血压,也被称为“静脉瘤弹性”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长期性血压升高,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高血压,制定一套健康管理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规范,帮助患者控制血压,并提高生活质量。
一、饮食管理正确的饮食习惯对于高血压患者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饮食管理的建议:1. 控制盐摄入量:高血压患者每日盐摄入量应限制在6克以下,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如咸菜、腌制品等。
2. 增加蔬菜水果摄入: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有助于降低血压。
建议每日摄入五蔬果,多选择新鲜且色彩鲜艳的种类。
3. 控制饮酒:过量的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饮酒量,避免长时间大量饮酒。
4. 控制咖啡因摄入:过量的咖啡因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避免或减少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二、运动管理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并改善身体健康。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有规律的运动:高血压患者应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跳舞、骑自行车等。
2. 控制运动强度:高血压患者在运动过程中要避免剧烈运动,如慢跑、举重等,以免造成身体过度疲劳和血压升高。
3. 积极休息:运动后,高血压患者要及时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休息时间,保持身体的平衡。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患者应按医生的建议积极使用药物,并定期复查血压控制情况。
1. 规范用药: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遵循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
不可随意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
2.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血压,了解病情变化,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3. 注重药物的副作用:有些高血压药物可能会引发副作用,如头晕、乏力等。
患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以减少副作用。
四、心理管理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心理健康,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以下是一些心理管理的建议:1. 学习放松技巧: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高血压管理规范
![高血压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72282d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6.png)
高血压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高发率。
高血压患者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管理,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因此,建立一套高血压管理规范,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血压管理规范的目标1. 控制血压水平: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使患者的血压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 预防并发症:通过有效的管理,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3.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规范的管理,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减少高血压对生活的影响。
三、高血压管理规范的具体内容1. 诊断和评估a. 确定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包括血压水平和持续时间等。
b.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是否存在并发症和其他危险因素。
2. 治疗方案a.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b. 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单药治疗或联合用药,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并发症情况进行调整。
c.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根据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进行个体化的指导。
3. 随访和监测a. 定期进行随访,包括复诊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b. 监测血压水平,可以通过家庭血压监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方式进行。
c. 监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心脑血管事件、肾脏损害等,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4. 教育和支持a. 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的认识、药物的正确使用、生活方式的改善等。
b. 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应对高血压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c. 鼓励患者参加相关的自助管理活动,如高血压患者互助小组等,提供社会支持。
五、高血压管理规范的评估和改进1. 定期评估高血压管理规范的实施情况,包括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改进,优化管理方案,提高管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高血压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
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6.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时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
诊情况。
7.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
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三)高血压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较全面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
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血钾浓度、血钠浓度、血常规、尿常规(或尿微量白蛋白)、大便潜血、血脂、眼底、心电图、B超等检查,老年患者建议进行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初筛检查。
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三、服务流程
(一)高血压筛查流程图
(二)高血压患者随访流程图
四、服务要求
(一)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二)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高血压患者。
对于血压值为130~139mmHg/85~89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建议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
有条件的地区,对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后,可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
(四)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五)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和居民愿意接受服务。
(六)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
五、考核指标
(一)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年内已管理高血压人数/年内辖区内高血压患病总人数×100%。
辖区高血压患病总人数估算:辖区常住成年人口总数×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通过当地流行病学调查、社区卫生诊断获得或是选用本省(全国)近期高血压患病率指标)。
(二)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100%。
(三)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已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00%。
六、附件
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附件
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填表说明
1.本表为高血压患者在接受随访服务时由医生填写。
每年的综合评估后填写居民健康档案的健康体检表。
2.体征: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如有其他阳性体征,请填写在“其他”一栏。
体重和心率斜线前填写目前情况,斜线后下填写下次随访时应调整到的目标。
3.生活方式指导:在询问患者生活方式时,同时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指导,与患者共同制定下次随访目标。
日吸烟量:斜线前填写目前吸烟量,不吸烟填“0”,吸烟者写出每天的吸烟量“××支”,斜线后填写吸烟者下次随访目标吸烟量“××支”。
日饮酒量:斜线前填写目前饮酒量,不饮酒填“0”,饮酒者写出每天的饮酒量相当于白酒“××两”,斜线后填写饮酒者下次随访目标饮酒量相当于白酒“××两”。
白酒1两相当于葡萄酒4两,黄酒半斤,啤酒1瓶,果酒4两。
运动:填写每周几次,每次多少分钟。
即“××次/周,××分钟/次”。
横线上填写目前情况,横线下填写下次随访时应达到的目标。
摄盐情况:斜线前填写目前摄盐量,根据患者的饮食情况计算出每天的摄盐量“×克/天”,斜线后填写患者下次随访目标摄盐量。
心理调整:根据医生印象选择对应的选项。
遵医行为:指患者是否遵照医生的指导去改善生活方式。
4.辅助检查:记录患者在上次随访到这次随访之间到各医疗机构进行的辅助检查结果。
5.服药依从性:“规律”为按医嘱服药,“间断”为未按医嘱服药,频次或数量不足,“不服药”即为医生开了处方,但患者未使用此药。
6.药物不良反应:如果患者服用的降压药物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具体描述哪种药
物,何种不良反应。
7.此次随访分类:根据此次随访时的分类结果,由责任医生在4种分类结果中选择一项在“□”中填上相应的数字。
“控制满意”意为血压控制满意,无其他异常、“控制不满意”意为血压控制不满意,无其他异常、“不良反应”意为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意为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并发症出现异常。
如果患者同时并存几种情况,填写最严重的一种情况,同时结合上次随访情况确定患者下次随访时间,并告知患者。
8.用药情况:根据患者整体情况,为患者开具处方,填写患者即将服用的降压药物名称,写明用法。
9.转诊:如果转诊要写明转诊的医疗机构及科室类别,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并在原因一栏写明转诊原因。
10.随访医生签名:随访完毕,核查无误后随访医生签署其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