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专题训练---物态变化附详细解析学生版

合集下载

2020中考物理 专题1.3物态变化(含解析)

2020中考物理  专题1.3物态变化(含解析)

三、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19·抚顺)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A B C DA.初春,晨雾弥漫B.盛夏,河床干枯C.晚秋,朝露晶莹D.严冬,霜打枝头【答案】B【解析】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B、河床干枯是水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正确;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C错误;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D错误。

2.(2019·自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答案】C【解析】A、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

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B、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故B错误;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3.(2019·郴州)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可判断()A.海波是非晶体B.海波的熔化时间是5minC.海波的熔点是50℃D.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答案】C【解析】解:(1)由图象可知,海波从第5分钟开始温度保持50℃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其熔点为50℃,约到第8min 时熔化完成,则熔化过程持续了约8min-5min=3min,故AB错误,C正确;(2)海波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4.(2019·常德)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放出大量的热B.图甲是水沸腾时的现象C.沸腾时不断地冒出“白气”,是液化形成的D.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答案】C【解析】A、水沸腾时要继续加热,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沸腾需要吸热,A错误;B、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错误;C、沸腾时不断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后的小水滴,故C正确;D、水的沸点高于60℃,因此不能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2020中考人教物理:物态变化训练及答案

2020中考人教物理:物态变化训练及答案

2020中考人教物理:物态变化训练及答案*物态变化*1、小丽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几种常见物质的比热容A.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降低相同的温度,铝块放出的热量多B.水和酒精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温度变化相同,则酒精比水质量多C.质量相等酒精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末温相同,则酒精初温较高D.冰块和铜块放出相同的热量后,铜块末温较高,则铜块的初温较高2、炎热的夏天,柏油马路会变软,这是因为()A.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开始熔化 B.柏油的硬度不够C.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开始变软D.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开始变软3、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有大量“白气”冒出,这种现象属于()A.液化 B.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4、如图所示,将干冰放入装有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5、在探讨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学校里的活动状态进行类比。

比如以同学们课间在教室里的活动状态类比()A、固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B、液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C、气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D、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6、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萘、雪花、食盐 B.铁、玻璃、水晶C.松香、蜡、沥青 D.沥青、海波、冰7、小明同学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为家人做了“下雨”的实验.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白气”,这就是“云”.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15cm的地方,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雨”.下面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B.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液态水 C.水汽化时放出热量D.由于水已经烧开,停止对水壶加热,壶嘴上方也会一直冒“白气”8、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A.厨房蒸笼旁的“白汽”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9、关于厨房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划燃火柴,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使火柴头温度升高B.电饭煲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电能C.天然气炉上的铁锅热得烫手,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使锅温度升高D.炒菜时能闻到菜香味,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10、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钨铜铝锡固态酒精固态氢熔点/℃-39 3410 1080 660 232 -117 -259A.在-265℃时,氢是固态 B.可用铝锅炼锡C.在很冷的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 D.1080℃的铜一定是固态11、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①吃冰棒解热;②烧开水时冒“白气”;③夏天湿衣服晾干.④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2、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B.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13、为了尽快晒干湿衣服,人们通常把衣服挂在通风、向阳的地方,这是为什么?14、火山爆发是近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你知道吗,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2020届初三中考物理复习 物态变化 专题练习 含答案

2020届初三中考物理复习  物态变化  专题练习 含答案

物态变化1. 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是50 ℃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 ℃C.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D.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2. 要给温度计消毒,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 B.在酒精灯火焰上烧C.用自来水冲洗 D.在沸水中煮两分钟3.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4. 下列物态变化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太阳使积雪熔化 B.点燃的蜡烛不停地流着蜡油C.把白糖加入水后溶化成糖水 D.春暖后,江河中的冰化成水5.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 )A.晶体的熔化过程 B. 晶体的凝固过程C.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6. 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蒸发需要吸热,沸腾时温度不变,因此不需要吸收热量7. 图中,小敏同学做“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她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入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小敏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有关A.水的温度 B.水的表面积C.水上方的空气流速 D.上述三个因素都8. 对于烧开水时看到的“白气”,正确的说法是( )A.这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这是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C.这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是水蒸气凝固成的小水珠9. )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所示。

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

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经典题练《物态变化》(解析版)

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经典题练《物态变化》(解析版)

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经典题练《物态变化》(解析版)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经典题练《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比热容改变,内能和温度不变B. 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C. 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增加D. 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不变2.下列物体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A. 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出“白气”B. 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C.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霜D. 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3.冷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镜面“模糊”的原因是()A. 水发生汽化B. 水蒸气发生液化C. 水发生凝固D. 水蒸气发生凝华4.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A. 槽内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100℃B. 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C. 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D. 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5.有一个粗心的护士在使用体温计前都未甩。

有一次她用一支示数为39℃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40℃和38℃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A. 38℃,39℃B. 40℃,39℃C. 38℃,40℃D. 40℃,40℃6.以下几种情况下,戴眼镜的人的镜片上不会“沾上水汽”而变模糊的是()1/ 25A.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到室外B. 揭开饭锅的锅盖时眼镜太靠近“热气”C. 夏天,从开有空调的房间走出去D. 戴着眼镜进入热气腾腾的浴室内7.实验室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 B.C. D.8.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古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D.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句体现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9.保温瓶中装有1000g、0℃的水,然后放进100g、-2℃的冰,盖好瓶塞,则()A. 水质量变大B. 冰质量变大C. 冰、水质量不变D. 冰、水温度均无变化10.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使用温度计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B. 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感温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 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时才能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D. 虽然不能用温度计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对于低温,温度计都可以测量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经典题练《物态变化》(解析版)1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物态变化考点一:温度计1.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A.−173℃B.−100℃C. 273℃D. 100℃2.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这主要是为了()A. 造型美观,使用方便B. 增加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C. 使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仍然表示该温度D. 玻璃泡内液体体积有细微变化,就可以使管内液柱有明显的变化3.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D.在酒精灯上烧℃℃℃,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5.如图所示,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位置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甲和丙6.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不同,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A.沸点不同B.凝固点不同C.比热容不同D.导电性不同℃~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8.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考点二:熔化与凝固—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2.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的水温相比()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一样高D.无法确定3.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再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C.大气压的作用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4.如图是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三态的区别在于三态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B.气态、液态物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固态物质的分子不做无规则的运动C.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引力较大D.液体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固定的体积5.如图表示非晶体凝固图像的是()6.如下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C.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D.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热宝”的取暖袋,在塑料袋内装的是一种特殊的固态物质.使用时,先将它投入沸水中使固态物质熔化成液态物质,然后从沸水中取出,它在逐渐凝固的过程中,可供人体取暖.请你说出“热宝”中应用的物理知识(说出两点)(1) 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8.如图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烹饪过程中味道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冻豆腐在冷冻时经历了________的物态变化,此过程中豆腐将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9.(1)如图所示,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钢丝穿冰块而过,而冰块完整无缺.使用细金属丝和悬挂重物的目的都是_____,从而使冰的熔点______(降低/提高/保持不变),所以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故钢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2)滑冰运动员所穿滑冰鞋都带有冰刀,是通过_____(增大/减小)了对冰面的压强,从而改变了冰的熔点,使得冰刀划过的冰面容易熔化,最终能起到_____的作用.考点三:汽化与液化1.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2.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发出哨音时,同时关闭炉火,则()A.甲水壶停止发声后,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B.乙水壶停止发声后,甲水壶还能继续发声C.一段较长时间后,两水壶都还能继续发声D.两水壶同时停止发出声音3.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4.如表是氧、氢、氮三种物质的沸点,将液态的氧、氢、氮混合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则最先分离出来的是液态的________(选填氧、氢、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_℃.此时水的温度不是100℃,原因可能是________.甲、乙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试分析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的可能原因________.(一条即可)(3)甲组同学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合理即可).考点四:升华与凝华1.寒冷冬季的早晨,往往能在草叶上看见晶莹的霜花,它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熔化B.液化C.凝华D.蒸发备战2020九年级物理提升训练——专题十:物态变化参考答案考点一:温度计1.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A.−173℃B.−100℃C. 273℃D. 10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又称为绝对温度)的换算关系是:T=t+273℃,T代表热力学温度,单位是K(开尔文);t代表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绝对温度100K,那么用摄氏温度表示应该是:t′=T′﹣273℃=100K﹣273℃=﹣173℃.2.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这主要是为了()A. 造型美观,使用方便B. 增加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C. 使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仍然表示该温度D. 玻璃泡内液体体积有细微变化,就可以使管内液柱有明显的变化【答案】D【解析】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的玻璃管的容积大,玻璃泡内的液体体积有微小变化,细玻璃管内的液柱高度变化明显,温度计的分度值可以很小,使测量结果更准确.3.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D.在酒精灯上烧【答案】C【解析】用自来水加以冲洗晾干,达不到消毒的目的,所以选项A错误;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也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所以BD也不可以.酒精有消毒的作用,同时常温下酒精的温度不会超出体温计的量程,所以选项C正确.℃℃℃,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答案】D【解析】由于缩口结构,使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若没有把体温计液柱甩回玻璃泡,就用示数为37.5 ℃℃的体温,液柱不会上升也不会下降,体温计的显示的示数仍是37.5 ℃;测量38.7 ℃℃.5.如图所示,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位置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甲和丙【答案】B【解析】使用温度计读数时,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俯视会使读数偏大,正确读数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由图知:甲俯视读数会偏大,丙仰视读数会偏小,乙读数时,视线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读数正确.6.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不同,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A.沸点不同B.凝固点不同C.比热容不同D.导电性不同【答案】A【解析】沸点和熔点不同,这应该是测量最高温度的条件,故A正确;和比热容及导电性谈不上有任何关系,故C、D错误;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测量最低温度的高低,取决于它们里面的液体谁会先凝固,因此主要是酒精和水银的凝固点不同造成的,故B错误.℃~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8.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 (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考点二:熔化与凝固—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答案】A℃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凝固点为50℃,所以A选项正确;B、AB段物质温度降低,但还没有达到凝固点,仍然是液态,故B错误;C、BC段为晶体的凝固过程,物质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混合态,故C错误;D、CD段物质已经凝固完毕,处于固态,故D错误.2.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的水温相比()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一样高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气压相同,都是冰水混合物,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温度相同.3.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再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C.大气压的作用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答案】D【解析】当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变大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压牢.4.如图是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三态的区别在于三态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B.气态、液态物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固态物质的分子不做无规则的运动C.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引力较大D.液体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固定的体积【答案】A【解析】A、物质状态不同原因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故A正确;B、构成物质的分子,无论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它们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C、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斥力减小得更快;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引力也较小.故C错误;D、液体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态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液态有体积.故D错误.5.如图表示非晶体凝固图像的是()【答案】D【解析】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在图像上表现为晶体有一条水平线段.A、该图像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是熔化图像,有水平线段,应该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图中的图像是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是熔化图像,但没有水平线段,应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不符合题意;C、该图像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是凝固图像,并且有一水平线段,说明是晶体的凝固图像,不符合题意;D、该图像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是凝固图像,并且没有水平线段,说明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符合题意.6.如下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C.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D.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答案】A【解析】o a(o a′)段为固态加热过程; ab( a′b′)段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图中乙的熔化温度高,即熔点高,加热时间的长短意味着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图中熔化时对甲(20-10=10min)、乙(27-17=10min)加热的时间相等,说明两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图像可以看出,在固态时,甲升温比较快,说明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温度升高的高,所以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少;在液态时,甲升温也较快,说明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温度升高的高,所以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也较少.“热宝”的取暖袋,在塑料袋内装的是一种特殊的固态物质.使用时,先将它投入沸水中使固态物质熔化成液态物质,然后从沸水中取出,它在逐渐凝固的过程中,可供人体取暖.请你说出“热宝”中应用的物理知识(说出两点)(1) 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答案】物质熔化要吸热,物质凝固要放热【解析】将“热宝”投入沸水中,热宝中的物质吸收热量,从固态变成液态;将“热宝”从沸水中取出,它在逐渐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被人吸收,供人体取暖.8.如图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烹饪过程中味道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冻豆腐在冷冻时经历了________的物态变化,此过程中豆腐将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答案】凝固放热【解析】冻豆腐在冷冻时,豆腐里面的水分首先凝固为固态的冰,凝固对外放热.9.(1)如图所示,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钢丝穿冰块而过,而冰块完整无缺.使用细金属丝和悬挂重物的目的都是_____,从而使冰的熔点______(降低/提高/保持不变),所以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故钢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2)滑冰运动员所穿滑冰鞋都带有冰刀,是通过_____(增大/减小)了对冰面的压强,从而改变了冰的熔点,使得冰刀划过的冰面容易熔化,最终能起到_____的作用.【答案】(1)增大细金属丝对冰块的压强降低凝固;(2)增大减小摩擦力【解析】(1)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增大了冰块表面的压强,使冰块的熔点降低,冰块熔化,从而细金属丝穿过冰块;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从而看不到留下的缝隙;(2)冰刀的刀口很薄,增大冰面的压强,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熔化,最终起到减小摩擦力的作用.考点三:汽化与液化1.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答案】B【解析】水停止沸腾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因为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2.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发出哨音时,同时关闭炉火,则()A.甲水壶停止发声后,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B.乙水壶停止发声后,甲水壶还能继续发声C.一段较长时间后,两水壶都还能继续发声D.两水壶同时停止发出声音【答案】A【解析】两壶水都沸腾后关闭炉火,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关闭炉火甲水壶不能继续吸热,故不能沸腾.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虽然关闭炉火,但厚金属板的温度还是高于水的温度,水还能从金属板上吸热.故还能沸腾.所以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3.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答案】A【解析】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4.如表是氧、氢、氮三种物质的沸点,将液态的氧、氢、氮混合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则最先分离出来的是液态的________(选填氧、氢、氮)【答案】氢【解析】液态空气温度升高时,沸点越低,越先逸出,沸点越高,越晚逸出;温度升高时,沸点低的液体先达到沸点,先汽化;氢的沸点低,先汽化.它们逸出的先后顺序是氢、氮、氧.“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_℃.此时水的温度不是100℃,原因可能是________.甲、乙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试分析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的可能原因________.(一条即可)(3)甲组同学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合理即可).【答案】(1)自下而上;(2)98;此时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量大(或酒精灯火焰小);(3)烧杯底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解析】(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98℃,低于100℃,说明实验时大气压低于标准气压;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可能是因为火力过小或者水量大造成的.(3)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网与烧杯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能继续吸热,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考点四:升华与凝华1.寒冷冬季的早晨,往往能在草叶上看见晶莹的霜花,它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熔化B.液化C.凝华D.蒸发【答案】C【解析】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2020九年级物理 考题分类练习——专题四十六:物态变化(解析版).docx

2020九年级物理 考题分类练习——专题四十六:物态变化(解析版).docx

2020九年级物理经典考题分类练习——专题四十六:物态变化考点一:熔化与凝固1•用同一支温度计测0°C的水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温度较高B.冰水混合物温度较高C.两者温度相同D.无法比较2•关于水池中的水结冰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池底的水先结冰B.水池中部的水先结冰C.表面的水先结冰D.全池的水同时结冰16.密闭容器中装有100g水,若将它冷却后全部凝固成冰,则水凝固成冰的质量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3.如图是我国选手在温哥华冬奥会女子冰壶比赛中夺冠一个场景.冰壶离开运动员王冰玉的手后能继续在冰面上滑行是因为冰壶具有 _______________ •比赛时两名队员在冰壶前方“刷冰”,使表面的冰_______ 成薄薄的一层水(填物态变化名称),这样就能够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_______ ,使冰壶按照运动员预计的运动快慢和方向运动.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 °C.(2)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 __________(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像.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 •考点二:汽化与液化1.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包含很多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液化B.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升华C.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小水珠——液化D.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凝固2•以上几幅图片中,说法正确的是()A.草叶上的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山峰间的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树枝上的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D.冬天冰冻衣服晾干是凝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3.小敏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试验,如图时她试验的一个环节,由图可知小敏同学此环节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A.液体的温度有关B.液体的表面积有关C.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有关D.以上三个因素都有关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北方的冬天,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D.衣柜中的樟脑球不断变小是因为发生了升华现象5•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蒸发和沸腾都属汽化现象B.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C.蒸发和沸腾都在液体表面发生D.蒸发和沸腾都要吸收热量6.下列措施中不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B.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C.用扫帚把积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D.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7.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A.冰棒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利用了在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把石油气储存在钢罐里的,另外还有一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 _____ •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两壶水放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我们可以看到_______ 房间里的水壶壶嘴的上方_________ 较多,从而判断出_______ 房间的气温较高.11•清晨,波波同学刚醒来,便闻到了一股香味,这是现象,原来是妈妈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早餐,如图所示,正冒着热气,"白汽”的产生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我们所看到“白汽”的不断上升 ______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运动.1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为完成本次实验,由下表中的数据表明,他们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________(2)小明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时,发现开水倒入烧杯后,温度很快就降到了如图甲所示,其示数为________ °C.(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在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固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圈M或铁夹N)的位置;确定当温度达到90°C时开始记录数据.在看到水沸腾现象后,小明就立即熄灭酒精灯停止实验.在评估与交流环节,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仍存在不足,并对水沸腾后小明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提出了如下的一些建议,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A.调大酒精灯火焰,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CB.撤掉烧杯上的纸板,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CC.撤去酒精灯,继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D.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4)小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直至水沸腾,所作"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a,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需要 ________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温度__________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5)小强实验时去掉图乙烧杯上方的盖子,在水的质量、加热条件不变时,他所作的实验图象应该是图丙中的 _________ (选填“a”、"b”或“c”).甲13.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是表示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摄氏温标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温度为0摄氏度,_______ 的温度为100摄氏度.14.小红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_______ °C,由下表可知,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________ 的温度计.测温物质擬固点"C沸点"C水银-39357酒精-1177815.2011年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的旱灾.进入夏季以来,气温的升高加剧了旱情,这是因为气温的升高 ________ (选填“增加”或“减小”)水的蒸发.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把水滴入果树下的土里,这是利用___________ (选填“增加”或“减小”)水在地面的表面积来减小水的蒸发.16.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⑴如图甲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是____________⑵操作无误后,当水温上升到88 °C时,开始记时测量并记录,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_________ C;⑶如图丙中,A、B是水沸腾时实验中出现的两种情况,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________ ;(选填“A” 或“B”)(4) _________ 在评估交流时,有同学提出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种节省实验时间的办法•17.如图甲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小红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此时水的温度是一°C,要使此温度计的示数继续继续上升,可采用的办法是—(2)小红同学又认真观察了家里烧开水的过程,发现当水沸腾时,壶嘴口不断有“白气”出现时;但通过进一步的仔细观察却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总是与壶嘴口有一小段距离, 在壶嘴位置却几乎看不见“白气”(如图乙)•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上面的两个现象.甲乙18.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9(1)小全同学用的是如图所示装置,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该错误是:(2) B、C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他们得到如图所示的b、c图像,两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不同. 考点三:升华和凝华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是A.冰雪消融B.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C.露珠的形成D.电吹风吹干了湿头发2..如图所示为寒冬出现的四个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A口中呼出白气B冰冻的衣服晾干C-玻璃上的冰花D一河面上的冰块3•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在形成黑斑的过程中先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发生_______ .在北方冬季有时地面会出现霜,霜是由于空气中的_________ ,经 _______ 而成的.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C,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冰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考点四:温度与测量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3m/sB.较适宜的洗澡水温度约为38°CC.初中物理教材的厚度为2cmD.酱油的密度约为0.9X103kg/m32.下列关于一些物理量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A.中学生的身高165dmB.我市今天气温为60°C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30m/sD.我国的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4.以下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一支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B.六月份南京的平均气温约为50°CC.中学生跑完50m用时约4sD.教室内一盏日光灯额定功率约为200W5•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算,符合实际的是 A. 苏科版初中物理书的质量约为2kg B. 中学生体育中考中长跑的平均速度约4m/s C. 普通家用照明灯的工作电流约2A D. 冰镇橙汁饮料的温度约为-20°C 6.在小瓶内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内插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 塞住瓶口,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去掉橡皮塞,不影响温度计的使用B. 换用不同液体,温度计测量的范围相同C. 玻璃管越粗,水沿着细玻璃管上升和下降得越明显D. 将小瓶放到盛有热水的容器中,瓶中的水将沿细玻璃管上升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图中,物体长度是 cm ;温度计示数是 °C.2020九年级物理经典考题分类练习——专题四十六:物态变化参考答案考点一:熔化与凝固1. 用同一支温度计测0°C 的水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的温度较高 B.冰水混合物温度较高C.两者温度相同D.无法比较【答案】C 【解析】冰的熔点是0°c,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o°c 不变,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是o°c, 0°C 的水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答案为C.选项A 、B 、D 均错误不符合题意. 2. 关于水池中的水结冰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 乙A.池底的水先结冰B.水池中部的水先结冰C.表面的水先结冰D.全池的水同时结冰【答案】C【解析】水结冰时要放热,水遇冷时对外放出热量,表面的水先结冰.所以选C.16.密闭容器中装有100g水,若将它冷却后全部凝固成冰,则水凝固成冰的质量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水结成冰,只是状态变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即质量不变.故选C.3.如图是我国选手在温哥华冬奥会女子冰壶比赛中夺冠一个场景.冰壶离开运动员王冰玉的手后能继续在冰面上滑行是因为冰壶具有_________ •比赛时两名队员在冰壶前方“刷冰”,使表面的冰 _______ 成薄薄的一层水(填物态变化名称),这样就能够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 _______ ,使冰壶按照运动员预计的运动快慢和方向运动.【答案】惯性熔化摩擦力【解析】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冰壶被推出后,能在冰面上继续滑行就是因为冰壶具有惯性;队在冰壶前方"刷冰”,这是壳服摩掠做功增加冰的內能,温度升高达到冰的熔点使其熔化,冰面上形成一层水,这样冰面更光滑,从而减小摩擦力;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 ______ °C.(2)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 ________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像.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 •【答案】(1). -6 ⑵.时间/min ⑶.状态(4).吸热,温度不变【解析】(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TC,温度在0°C以下,故示数为-6°C;(2)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过程中,观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要用秒表测量时间,并观察冰在不同时间的状态,故应添加时间和状态;(3)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考点二:汽化与液化1.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包含很多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一液化B.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升华C.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小水珠——液化D.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一凝固【答案】C【解析】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水蒸汽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小水珠是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水蒸汽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应选C.2.以上几幅图片中,说法正确的是()A.草叶上的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山峰间的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树枝上的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D.冬天冰冻衣服晾干是凝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答案】A【解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A.草叶上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此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B.山峰间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C.树枝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D.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吸收热量升华成为水蒸气,此选项错误.故选A.3.小敏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试验,如图时她试验的一个环节,由图可知小敏同学此环节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A.液体的温度有关B.液体的表面积有关C.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有关D.以上三个因素都有关【答案】A【解析】由图可得,液体的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均相同,只有液体自身温度不同,故可知小敏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温度有关•故选A.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北方的冬天,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D.衣柜中的樟脑球不断变小是因为发生了升华现象【答案】B【解析】A.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当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时,水银已经变成固态,因此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故A正确;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体的小水珠吸热汽化变为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B错误;C.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撒盐后会降低水的凝固点,使路面不再结冰,故C正确;D.衣柜中的樟脑球不断变小是因为发生了升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B.5•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蒸发和沸腾都属汽化现象B.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C.蒸发和沸腾都在液体表面发生D.蒸发和沸腾都要吸收热量【答案】C【解析】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则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下才会发生,故B正确,不符合题丿0 ,C、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故C错误,符合题意;D、沸腾和蒸发都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6.下列措施中不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B.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C.用扫帚把积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D.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答案】D【解析】A、把湿衣服展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通风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向阳,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B、电热吹风吹头发,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C、将地面的水扫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D、将蔬菜放入冷藏室内,降低了液体的温度,用塑料袋包起来,减慢了蔬菜周围的空气流动,减慢了液体的蒸发,故D符合题意.故选D.7.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 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A.冰棒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答案】C【解析】物理中的“白气”都是小水珠,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但不同的“白气”来源于不同位置的水蒸气液化,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棒冰周围的冷空气液化而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从人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而形成的.答案选c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答案】B【解析】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是汽化现象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选B.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利用了在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把石油气储存在钢罐里的,另外还有一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_____ •【答案】⑴.压缩体积(2).降低温度【解析】(1)人们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利用了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另外还有一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两壶水放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我们可以看到_______ 房间里的水壶壶嘴的上方________ 较多,从而判断出________ 房间的气温较高.【答案】(1).甲⑵.白气(或白雾) ⑶.乙【解析】由图可知:甲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多,而乙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少.“白气” 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白气"多,表明房间温度低;"白气"少,表明房间温度高.11.清晨,波波同学刚醒来,便闻到了一股香味,这是现象,原来是妈妈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早餐,如图所示,正冒着热气,"白汽”的产生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我们所看到“白汽”的不断上升 _____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运动.【答案】扩散;液化;不属于.【解析】清晨,波波同学刚醒来,便闻到了一股香味,这是扩散现象,饭菜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我们所看到"白汽”的不断上升不属于分子运动,是小水滴的机械运动. 故答案扩散;液化;不属于.1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为完成本次实验,由下表中的数据表明,他们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________ •(2)小明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时,发现开水倒入烧杯后,温度很快就降到了如图甲所示,其示数为 ________ °C.(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在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固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圈M或铁夹N)的位置;确定当温度达到90°C时开始记录数据.在看到水沸腾现象后,小明就立即熄灭酒精灯停止实验.在评估与交流环节,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仍存在不足,并对水沸腾后小明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提出了如下的一些建议,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A.调大酒精灯火焰,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CB.撤掉烧杯上的纸板,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CC.撤去酒精灯,继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D.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4)小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直至水沸腾,所作"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a,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需要 _______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温度____________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5) 小强实验时去掉图乙烧杯上方的盖子,在水的质量、加热条件不变时,他所作的实验 图象应该是图丙中的 _________ (选填“a”、 “b”或“c”).⑶.铁圈M (4).D (5).吸收 (6).不变 (7).【解析】⑴由的沸点在ioo°c 左右,高于酒精的沸点,所以不能选择酒精温度计,应选择水银温度计; ⑵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C,示数为82°C ;⑶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 确定铁圈M 的高度,水沸腾后为使实验结果的更加准确可以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 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故D 正确;(4)从图象可知,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 变;⑸其他条件不变,只去掉图乙烧杯上方的盖子,从初温到达沸点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 需要的时间越长;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跟水的质量无关,沸点不变,与a 相同,所以温度 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为b.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是表示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摄氏温标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温度为0摄氏度,_______ 的温度为100摄氏度.【答案】 ⑴.冷热程度 (2).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 ⑶.沸水【解析】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 度规定为0°C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C.14. 小红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 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_______ °C,由下表可知,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_________ 的温度计.【答案】 ⑴•水银 ⑵.82 甲溫度/°c测温物质擬固点"C沸点"C水银-39357酒精-11778B4自/・in【答案】⑴.98 ⑵.水银【解析】⑴由图象数据知,水从某一时刻开始,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C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C.⑵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被测水的温度在91°C~ 98°C之间,这个温度都高于水银和酒精的凝固点,但是高于酒精的沸点,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此温度时,酒精已经汽化成蒸汽,不能完成测量.这个温度低于水银的沸点,可以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工作.所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选择水银.15.2011年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的旱灾.进入夏季以来,气温的升高加剧了旱情,这是因为气温的升高 ______________ (选填“增加”或“减小”)水的蒸发.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把水滴入果树下的土里,这是利用___________ (选填“增加”或“减小”)水在地面的表面积来减小水的蒸发.【答案】⑴.增加⑵.减小【解析】对于表面积、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一定的水,温度越高,水的蒸发越快,所以气温的升高加快了水分的蒸发从而加剧旱情;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减小水分的暴露表面积,使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减小,从而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利于节约用水。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解析版)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3 物态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2020·四川省雅安市)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 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B. 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 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箱——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答案】B【解析】【分析】(1)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答题,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3)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4)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详解】A.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加速度快蒸发,故A错误;B.矿泉水瓶中的冰块熔化,熔化吸收热量,故B正确;C.秋季,小卉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2.(2020·四川省雅安市)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

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B.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C. 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D.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答案】D【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详解】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故选D。

2020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1)——物态变化(含解析)

2020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1)——物态变化(含解析)

2020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1)——物态变化一.选择题(共30小题)1.(2020•淄博)面点师傅炸油条时,用天然气将油加热至沸腾,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放入油中炸至金黄。

关于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内能不变,温度升高B.面被拉长未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刚出锅的油条烫手,是由于油条含有的热量多D.天然气燃烧越充分,放出的热量越多,热值越大2.(2020•广西)下列常识中,不符合实际的是()A.汽油机效率可达到100%B.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220VC.人体正常体温是36~37℃D.家用空调电功率约1000W3.(2020•广西)灵山县是“中国荔枝之乡”,为了让远方的好友能吃到新鲜的荔枝。

邮寄时会把冰袋和荔枝一起装入泡沫箱。

加入冰袋是为了()A.利用冰块熔化吸热B.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荔枝的内能C.加快荔枝水分蒸发D.通过做功的方式减少荔枝的内能4.(2020•鞍山)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5.(2020•盘锦)如图所示,一滴露珠悬附在叶片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露珠是霜熔化形成的B.露珠静止不动是因为没有受到力的作用C.风吹叶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露珠掉落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6.(2020•阜新)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人在北方冬天呼出的“白气”B.雾凇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D.降雪7.(2020•鄂尔多斯)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

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

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8.(2020•柳州)湿毛巾晾晒后会变干,这是因为湿毛巾上的水发生了()A.熔化B.蒸发C.沸腾D.升华9.(2020•烟台)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和美食有关,如图所示。

2020年中考人教版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人教版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人教版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1.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A.厨房蒸笼旁的“白汽"B.冬天清层树叶上的“霜”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珠”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2.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C.在第5m i n是物质已全部熔化D.第10m i n是物质处于液态3.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4.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5.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6.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7.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

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A.37.0℃B.37.5℃C.38.0℃D.38.5℃8.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B.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C.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D.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9.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10.小明帮妈妈做饭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

河北省2020年中考物理冲刺专项练习----物态变化 含答案及解析

河北省2020年中考物理冲刺专项练习----物态变化 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中考物理冲刺专项练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 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C. 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2.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B. 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3.下列发生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 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B. 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C.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4.图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A. 甲图:春天冰雪融化B. 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C. 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D. 丁图: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5.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先熔化,后液化B. 先汽化,后液化C. 先升华,后凝华D. 先汽化,后凝固6.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①冰雪消融②积水干涸③滴水成冰④霜满枝头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7.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古诗文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诗文或词句与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露”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C.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D. 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8. 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是37 ℃B. 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是30 ℃C. 河北省全年的平均气温是26 ℃D. 人洗澡时水的平均温度是40 ℃9.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钛合金眼镜架.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为镜架,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和凝固B. 升华和凝华C. 汽化和液化D. 液化和凝固10.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11.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要吸热的是( )12.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 )A. 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B. 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C. 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D. 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13.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A. 一定高B. 一定低C. 一定相同D. 无法确定14.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B. 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C. 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D. 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1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16.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B. 有风的天气,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C.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可乐瓶上会出现小水珠D.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会低于0 ℃17.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凝华现象B. 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 衣柜里樟脑丸的不断减少是升华现象D. 潮湿的衣服放在通风处能使蒸发变慢18.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19.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B. 冰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要上升C. 水在任何情况下沸点都是100 ℃D. 升华就是迅速先熔化再汽化的过程20.墨墨同学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就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墨墨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西瓜汁变成了冰棍,属于凝华B. 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内能增加C. 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凝华放热形成的D. 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棍含有的热量少二、填空题1.判断下列估测是否符合实际.(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约为4 ℃()(2)洗澡水的温度约为20 ℃()(3)近几年石家庄冬季平均气温约10 ℃()(4)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30 ℃( )(5)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8.6 ℃()(6)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4 ℃()(7)夏天白洋淀的水温平均约为2 ℃()(8)现在教室内的温度约为60℃()(9)去年我省北部的最低气温达零下60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3. 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将衣服分别晾晒在图中的两个位置,一段时间后,他发现________(选填“树荫下”或“太阳下”)的衣服干得快;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所示,两个烧杯A、B分别盛有200 g冰块和热水放在夏天的室内,烧杯的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过一会儿发现________(选填“A”或“B”)烧杯的外壁会有水珠出现,这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5.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定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容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容.6. 为了探究物质熔化的规律,小靖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选取了冰与海波两种物质,并利用图甲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1)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中,宜选用______(选填“碎冰块”或“体积较大的冰块”).(2)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小靖他们做出了熔化图像,如图乙、丙;他们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且在熔化时一直保持________状态,由此他们判断冰和海波都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海波的熔化图像是______(选填“乙”或“丙”).7.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烧杯和试管中均装有适量的水.甲乙(1)调整好器材后,用酒精灯加热,这是通过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是________℃.(3)小明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烧杯中的水沸腾了,而试管中的水并未沸腾,原因是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_.(4)小明将试管取出,分别给烧杯和试管中的水加热,使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则______(选填“a”或“b”)图像代表试管中的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5)由图像可知,实验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______(选填“低于”或“高于”)标准大气压.8.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如图所示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上加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烧杯内水(3)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它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①冰②霜③雾④雪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B 【解析】蜡是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A错误;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B正确;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雾凇,由气态到固态,是凝华现象,C错误;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变成了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由液态到气态,是汽化现象,D错误.故选B.2. C 【解析】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人体周围空气流速加快,加速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A错误;石蜡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升高,B错误;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正确;雪的形成是凝华,凝华放热,D错误.故选C.3. B 【解析】洒在地板砖上的水是液态的,“不见了”就是变成气态散发到空气中,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A错误;冻肉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冻肉上,所以冻肉出冷库后会有一层白霜,从而使肉的重量增加,B正确;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变小是冰熔化为水,C错误;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固态的樟脑丸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D错误.故选B.4. C 【解析】春天温度升高冰雪融化,A正确;在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即形成了霜,B正确;室外冰冻的衣服会因为升华而变干,C错误;水烧开时水蒸气会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D正确.故选C.5. B 【解析】物质的3种状态(固、液、气)对应着6种物态变化(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污水杯中的水蒸发(汽化)变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遇到冷的塑料外罩液化成小水珠,滴到洁净水收集杯中.故选B.6. D 【解析】①冰雪消融是冰和雪吸热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②积水干涸是水(液态)吸热形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③滴水成冰是液态水放热变成了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④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遇冷直接变为小冰晶(固态)附着在枝头上形成的,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放热的是③和④,故选D.7. D8. D9. A 【解析】3D打印时,钛合金粉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再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选项A正确.故选A.10. A 【解析】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湖水结冰是由液态变成固态,A正确;雾气消散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B错误;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C错误;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D错误.故选A.11. D 【解析】“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A不符合题意;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B不符合题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C不符合题意;熔化吸热,D符合题意.故选D.12. D 【解析】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容易升华吸热.故选D.13. B 【解析】空气中的水蒸气只有遇冷才会液化成水珠,从而收集到液态的水,故甲虫背部的温度一定要比外界气温低.故选B.14. A 【解析】海水吸热会汽化成水蒸气,A正确;水蒸气与冷空气相遇会放热液化,B错误;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固成小冰珠,C错误;小冰珠降落过程中熔化成雨水,D错误.故选A.15. C 【解析】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A错误;甲物质改向固定的熔点,B错误;乙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正确,D错误.故选C.16. D 【解析】寒冷的冬天,冰冻后的衣服中的固态冰直接升华为气态水蒸气,使衣服变干,A不符合题意;游泳后从水中出来,身上有较多液态水,有风时,这些水加速汽化为水蒸气,汽化吸热,所以会感觉冷,B不符合题意;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可乐瓶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可乐瓶发生液化现象,在瓶子外表面形成小水珠,C不符合题意;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和冰的熔点都是0 ℃,水结冰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将等于0 ℃并保持不变,D符合题意.故选D.17. C 【解析】雪糕周围冒“白气”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即液化现象,A错误;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B错误;樟脑丸减少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C正确;湿衣服放在通风处,是通过加快衣服表面的空气流速来加快蒸发的,能使蒸发变快,D错误.故选C.18. C 【解析】云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形成的,“云”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A错误;雨是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形成的,是液化现象,B错误;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冰晶形成的,“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C正确;河水中结冰是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形成的,水结冰是凝固现象,D错误.故选C.19. A 【解析】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A正确;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玻璃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上升,B错误;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 ℃,C错误;升华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D错误.故选A.20. C 【解析】西瓜汁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冰棍,属于凝固,凝固要放热,内能减小,A、B错误;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放热形成的,C正确;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吃冰棍感觉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收热量的缘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 (1)×(2)×(3)×(4)×(5)×(6)× (7)×(8)×(9)×2. 热胀冷缩乙可以【解析】家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个缩口,所以乙是体温计;体温计测完温度离开人体时,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水银不能退回到玻璃泡里,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3. 太阳下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4. A液化5. 晶体80 吸热大于6. (1)碎冰块 (2)不变固液共存晶体 (3)丙【解析】(1)为了使冰受热均匀,应该选用碎冰块;(2)由乙、丙可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分别保持在0 ℃、48 ℃不变,所以冰和海波都是晶体,由晶体熔化特点可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3)根据冰的熔点为0 ℃,海波的熔点为48 ℃,可知海波的熔化图像是丙.7. (1)热传递(2)94 (3)不能继续吸热(4)a (5)低于【解析】(1)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及水,酒精燃烧产生的内能传递给烧杯和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的;(2)由题甲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液面在90 ℃上面第4小格处,所以此时温度是94 ℃;(3)水沸腾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当烧杯里的水沸腾时,试管里的水也达到沸腾的温度,但由于试管和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不能从烧杯中的水继续吸热,所以试管里的水不会沸腾;(4)将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的水用同样的加热装置加热,由于试管中的水质量小,所以加热至沸腾需要时间短,故a图像代表试管中的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5)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而实验中水在96 ℃就沸腾了,说明实验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强低于1标准大气压.8. (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底部缩短加热时间(或减小热量损失) (2)小于(3)③【解析】(1)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充分跟被测物体接触,在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跟容器的底部或侧壁接触;烧杯上加盖的目的是为了缩短加热时间或减少热量的损失;(2)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 ℃,由表中数据可知,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 ℃,因此烧杯内水面上方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3)“白气”的形成:气态→液态是液化过程;冰的形成:液态→固态,是凝固过程;霜的形成:气态→固态,是凝华过程;雾的形成:气态→液态,是液化过程;雪的形成:气态→固态,是凝华过程.故雾与“白气”的形成过程相同.。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1.(2020四川成都)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

“起雾”是因为发生了()A. 液化现象B. 汽化现象C. 熔化现象D. 升华现象2.(2020吉林)冬捕时,刚打捞上来的鱼,体表的水会迅速结冰。

冰的形成属于()A. 汽化B. 液化C. 凝固D. 凝华3.(2020重庆A卷)下列热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结气而成露”,露是液化形成的B. “凝气而成霜”,霜是升华形成的C. “滴水可成冰”,冰中分子停止运动D. “融雪自成溪”,雪熔化时内能不变4.(2020天津)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利用了水()A.熔化吸热 B.汽化放热C.液化吸热D.凝固放热5.(2020四川自贡)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 雾的形成B. 霜的形成C. 水结成冰D. 露的形成6.(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故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在物理现象中,水亦有多种状态的变化,并伴随吸热或放热。

下列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判断正确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熔化放热B. 夏季,清晨白雾,汽化吸热C. 秋天,叶上露珠,液化放热D. 冬天,美丽“雾凇”,凝华吸热7.(2020山东青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汽化现象B. 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C. 使用酒精时闻到酒精味,是因为酒精分子在做热运动D. 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的内能比病人的小8.(2020陕西)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夏天超市里用冰块给食材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B. 水银体温计是利用玻璃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C.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D.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9.(2020辽宁沈阳)关于如图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B. 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 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 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10.(2020黑龙江省哈尔滨)太阳岛公园里出现的自然现象与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 露--液化B. 冰锥--凝华C. 霜--凝固D. 雾--升华11.(2020海南)风把汗水吹干的过程中,汗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熔化B. 汽化C. 液化D. 升华12.(2020河北)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

2020届人教版中考物理知识点强化练习卷: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中考物理知识点强化练习卷:物态变化(含答案)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对以下自然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升华现象B.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液化吸热降温C.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D.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2.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说法:①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凝固现象B.夏天,冰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D.冬天,温暖的室内窗玻璃变模糊,是液化现象4.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B.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C.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D.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5.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B.熔化C.汽化D.液化6.以下是小乐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60 ℃B.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40 ℃C.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约为25 ℃7.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在-117 ℃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D.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8.“五一”假期,小乐清晨去青云湖游玩,发现湖面“烟雾”缭绕,宛如仙境,太阳出来后,“烟雾”渐渐消散。

“烟雾”的形成和消散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汽化,后升华D.都是汽化9.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A.酒精灯用后及时盖上灯帽B.冬储白菜放到阴凉处存储C.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袋中D.用干手器把湿手吹干10.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B.“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C.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1.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此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汽化C.凝固D.凝华12.如图所示是一年四季中的自然现象,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13.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

2020年中考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0年中考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0年中考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发出哨音时,同时关闭炉火,则()A.甲水壶停止发声后,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B.乙水壶停止发声后,甲水壶还能继续发声C.一段较长时间后,两水壶都还能继续发声D.两水壶同时停止发出声音2.用压力锅煮稀饭,能节省时间.最主要的原因是()A.锅内气体压强大,使稀饭容易沸腾B.锅内气体压强大,使稀饭不易沸腾C.压力锅传热快,使稀饭容易沸腾D.压力锅密封性好,使稀饭容易沸腾3.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所示,图中的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子的四个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4.2017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5.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6.当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时,它们之间不会发生吸热或放热现象.将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C.都没结冰D.都已结冰7.如图所示,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位置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甲和丙二、填空题8.将两块0℃的冰用力压紧在一起,可以看到接触处有水出现,这说明压强增大,冰的熔点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撤去压力,水很快“消失”,最后两块冰紧紧粘在一起,此过程发生了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现象.9.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______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二氧化碳是引起此效应的一种气体,但生活中却有很广泛的应用.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常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 ______ 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10.把一小块冰放在手心里,小冰块会慢慢地______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同时,手会感觉到凉,这说明冰在这一过程中要 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1.走进商场通常到保洁员将地拖完后总要用硬纸板扇,这个场景中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________ .1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______ 和认清它的______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分别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图2所示的是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的示数,水的温度是 ______ ℃.13.有一支温度计,它上面所标的0~100℃之间有100个刻度线,用它测量温度时,多次发觉它和用别的温度计测量的读数不同.于是,小明同学决定检验一下.结果发现:当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4℃;当插在实际为100℃的沸水中时,示数96℃.那么,这支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______ 1℃(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得教室里的温度为22.4℃(此读数有估计值),则教室里的实际温度为 ______ .14.据报道,国外有人利用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设计了一种“真空洗衣机”.它不需要洗衣粉就能使常温的水产生大量的气泡,从而达到洗涤的效果.你认为这则报道真实可信吗?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三、实验题15.小海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1)水的沸点是________ ℃,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2)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__℃左右.(3)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4)沸腾时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16.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1)该物质________晶体(选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第10min该物质的状态是_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3)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其中在8min-14min是________热过程(选填“吸”或“放”).17.在探究“固体的熔化特点”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某物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该物体的熔点是_________℃,这种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0℃时物质的状态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或“三者都有可能”)(3)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设置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18.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19.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五、作图题20.某地区某时刻气温达到零下12℃,请在图中标注出液柱上升到的位置.21.室内温度20℃,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会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是因为________,2min时玻璃泡上的酒精全干了,此后温度计的示数会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请在图中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22.在下图中大致画出晶体海波的凝固图像;六、阅读理解题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很多物理现象跟气压的大小(通常说气压的高低)有关系,对人类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实验:(如图a)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就停止沸腾;待水的温度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用其它液体,在各种气压下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增高.(1)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的步骤:A提出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E 实验研究;F理论推导;G经验总结等.你认为编者对“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研究”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把图b的装置改成图c的装置,注射器改为加热,待水沸腾后,才与胶管连接,并继续加热,目的是想通过实验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你猜想小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看到的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两壶水都沸腾后关闭炉火,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关闭炉火甲水壶不能继续吸热,故不能沸腾.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虽然关闭炉火,但厚金属板的温度还是高于水的温度,水还能从金属板上吸热.故还能沸腾.所以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2.【答案】B【解析】压力锅密封性好,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锅内水蒸气增多,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锅内温度能达到更高的温度,饭容易熟.故选B.3.【答案】D【解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瓶子里的气体减少,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因此下面的气体分子会向上运动,充满整个瓶子.4.【答案】B【解析】(1)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因此温度低于或者等于1064.6℃时,铱一定处于固态,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2)温度都等于或高于2443.O℃时,黄金处于液态,铱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3)当温度高于1064.6℃而低于2443.0℃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5.【答案】B【解析】水停止沸腾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因为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6.【答案】C【解析】当烧杯中有一半水结成冰时,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0℃即水的凝固点,小瓶内水的温度同样是0℃,但是由于小瓶内外温度相同,不能够发生热传递,不能继续放热,所以不会结冰.7.【答案】B【解析】使用温度计读数时,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俯视会使读数偏大,正确读数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由图知:甲俯视读数会偏大,丙仰视读数会偏小,乙读数时,视线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读数正确.8.【答案】升高凝固【解析】把0℃的冰压紧后,在接触位置有液态的水出现,说明在同样的温度(0℃)下冰发生了熔化,说明压强增大,冰的熔点升高;撤去压力后,熔点(凝固点)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所以水又凝固为冰.9.【答案】温室;压缩体积.【解析】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10.【答案】熔化吸收【解析】冰放到手心里,会发生熔化现象,冰熔化时要从手吸收热量,所以手会感到凉.11.【答案】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解析】用硬纸板扇,可以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水分的蒸发.因此这个场景中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12.【答案】量程;分度值;D;38.【解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要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2)根据使用温度计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选D;(3)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30℃以上8格处,所以示数为:38℃13.【答案】大于;20【解析】当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4℃;当插在实际为l00℃的沸水中时,示数96℃.那么,这支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1.09℃;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得教室里的温度为22.4℃(此读数有估计值),则教室里的实际温度为:×(22.4℃-4℃)=20℃.14.【答案】真实可信;由于水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减小而降低,真空时水在常温下可以沸腾从而产生大量气泡洗涤衣服.【解析】真实可信.由于水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减小而降低,真空时水在常温下可以沸腾,从而产生大量气泡洗涤衣服.15.【答案】(1)100;等于;(2)20;(3)水在没有沸腾之前,吸收热量,温度低时升温较快,温度高时升温较慢;(4) 沸腾时,水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解析】(1)从图像可以看出,水在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所以水的沸点是100℃,当时气压是标准大气压.(2)从图像可以看出,水在冷却时,温度到20℃水温不再变化,所以当时室温应在20℃左右.(3)从图像可以看出,温度较低时,水吸热温度升高得快,快到沸点时,温度升高得慢.(4)沸腾时,水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16.【答案】(1)是;有凝固点;(2)固液共存态;(3)凝固;放【解析】(1)从数据可以看出物体的温度是逐渐降低的,其中8 min~14min温度保持不变,根据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温度是不变的特点,该物质是晶体;(2)第10min该物质处于凝固过程中,故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3)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8min-14min时物质处于凝固过程中,因此要放出热量,所以8min-14min是放热过程.17.【答案】(1)0;冰;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状态;(2)三者都有可能;(3)物质受热不均匀.【解析】(1)从图中可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其熔点是0℃,这种物质可能是冰,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从第4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结束,因此在第6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2)晶体的温度到达熔点时,刚开始处于固态;中间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最后完全熔化,是液态,因此三种状态都有可能;(3)将物质放在试管中直接用酒精灯加热会导致物质受热不均匀.18.【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mm=34.4℃.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 (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19.【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1.25℃;(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 1.25℃;(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20.【答案】【解析】首先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温度值确定液柱上表面的位置,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由于温度值是-12℃,则液柱上表面对应的刻度应是10刻度下面两格处.21.【答案】下降;酒精蒸发吸热;上升.【解析】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的时候,加快了酒精的蒸发,因蒸发吸热,在0-2min内,温度会降低;玻璃泡上的酒精全干后,由于室温较高,温度计的玻璃泡从周围吸热,2min后温度上升且末温恢复20℃.图像如下:22.【答案】【解析】海波是晶体,凝固前后都是放热降温的过程,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其凝固点是48℃,所以海波的凝固图像大致是下面的图像:23.【答案】水重新沸腾;液体表面的气压降低,液体沸点降低;(1)DEBC;(2)向内压向活塞;水停止沸腾.【解析】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这是从瓶内向外抽气,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所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1)该实验先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实验研究,实验时先加热液体,使液体沸腾后,停止加热,从液面上抽气,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得出液体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实验采用的步骤是: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顺序是DEBC.(2)要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必须增大烧瓶内的气压,因此小明需要向内压活塞,这样烧瓶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此时水的温度低于水的沸点,会看到水停止沸腾.。

2020中考物理(人教)物态变化练习及答案

2020中考物理(人教)物态变化练习及答案

2020中考物理(人教)物态变化练习及答案*物态变化*1、有三支相同的温度计,甲放在密闭的酒精中,乙放在空气中,丙放在酒精中拿出来,上面还沾有酒精,室温是20℃,关于三支温度计的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示数低于20℃ B.乙的示数是20℃C.丙的示数是20℃ D.丙的示数高于20℃2、把冰水混合物放到一个-2℃的房间里,它将()A.继续熔化 B.继续凝固 C.既不熔化也不凝固 D.无法判断3、以下关于蒸发与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要吸热,所以都有降温致冷作用 B.都是将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C.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 D.都在液体的表面发生4、冰雕是一种以冰为主要材料来雕刻的艺术形式。

虽然气温持续在0℃以下,但冰雕作品仍会一天天变小,这是由于冰雕作品发生了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5、在雨、露、雾和霜这些自然现象中,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A.雨 B.露 C.雾 D.霜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一块冰放在太阳下,过一会儿冰变成了水B.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C.糖块放入水中,过一会儿糖不见了D.炼钢炉内刚投放的铁块一会就变成了铁水7、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的加热装置。

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温度﹣时间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2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在40 min时处于沸腾状态B.M是晶体,N可能是晶体C.M是晶体,N是非晶体D.N的沸点是100℃8、两盆冰水混合物,各自处于太阳下和背阴处,在盆内冰尚未熔化完以前,用温度计去测盆内水的温度时A.太阳下的那盆水温度较高 B.背阴处的那盆水温度较高C.两盆水的温度一样高 D.不知气温高低,无法判断9、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

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

2020届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2020届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物态变化》专项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一本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6cm B.正常人心跳的频率为75HzC.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一名中学生跑完100m的时间约为8s 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B.晶体和非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C.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D.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利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没有燃烧,其原因是A.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水的沸点高于纸的着火点B.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C.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温度高于纸的着火点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近年来,世界大范围传染病时有爆发,所以在我们注重个人卫生的同时,也要注意对一些器械进行消毒,避免交叉传染。

现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在沸水中煮 B.在酒精灯火焰上烤 C.用酒精球擦 D.用自来水冲5.夏天用同样多的0℃的冰和0℃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与汽水瓶容易接触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在熔化成水时吸热D.两者效果相同6.在同一个教室,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直接用扇子扇,则温度计的示数情况又如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不变,后者变小 B.前者不变,后者变大C.前者变小,后者不大 D.前者变小,后者不变7.为了浇铸一个铜像使用材料是铜,则此过程物态变化()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无法判断8.被水蒸汽烫伤往往比被开水烫伤还严重,这是因为A.水蒸气液化放热 B.开水不容易散热C.水蒸气含的热量多 D.问有体验的同学去9.下列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A.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不可以用寒暑表代替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B.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可以离开液体读数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紧贴容器壁或底D.控制温度在50−60℃之间比较好的方法是水浴加热,可用体温计控制水浴温度在50−60℃10.如图是用天然气烧开水的场景,在加热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天然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B.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激烈C.壶嘴上方“白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加热过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11.寒冷的冬天,窗户的玻璃上形成了美丽的“冰花”,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12.关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一定熔化B.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C.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13.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A.用自来水加以冲刷 B.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C.用酒精棉球擦洗 D.用火焰烘烤14.使装水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A.烧杯A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B中水能沸腾B.烧杯A中的水能沸腾,试管B中水不能沸腾C.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都不能沸腾D.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一起沸腾15.春节期间,小雪在家中帮助妈妈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她锅里的水量太少了,于是,小雪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冷水。下面四幅图像中,最能大致反映整个烧水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是()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6.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就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随着《舌尖上的中国Ⅱ》的热播,各地的名吃吸引着众多的食客,特别是四川的腊肉、香肠受到人们的青睐,重庆的火锅更是以麻、辣、鲜、香吸引着众多食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较远的地方就能闻到火锅味,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B.腌制腊肉需要一段时间,说明固体之间的扩散没有气体之间的扩散快C.灌制好香肠后,要晾在通风的地方,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D.往火锅里加入食材,食材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食材的内能17.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针对这个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B.简易冰箱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C.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D.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18.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记录明显错误的是第6min的数据B.从第4min起,水不再吸热C.若第8min后继续对水加热,水温将保持不变D.实验时,水的沸点是100℃19.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不正确的是A.石蜡是非晶体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D.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20.如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项训练——专题一:物态变化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项训练——专题一:物态变化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项训练——专题一:物态变化1.(2020南通,5)下列厨房用品的工作原理与物理知识相对应的是A.电冰箱——液态制冷剂升华吸热B.油烟机——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C.微波炉——次声波能够加热食品D.高压锅——沸点随气压的増大而降低2.(2020咸宁,1)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39℃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C.大拇指与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约为8dmD.一只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kW 3.(2020咸宁,2)医护人员所戴的护目镜容易起水雾。

护目镜上水雾的形成与下列现象成因相同的是A.玻璃上的“冰花”B.嘴里呼出“白气”C.湿衣服变干了D.雪人直接变小4.(2020十堰,3)炎热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常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随后消失。

该现象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依次是A.液化、汽化B.升华、汽化C.汽化、液化D.液化、熔化5.(2020十堰,5)下列估测的常见物理量,最贴近实际的是()A.家用手电筒的电功率约为50WB.教室内学生课桌高度约为75dmC.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1N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为37℃6.(2020 阜新,4)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人在北方冬天呼出的“白气”B. 雾凇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D. 降雪7.(2020鄂尔多斯,3)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

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

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B. 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C. 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D. 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8.(2020潍坊,4)某同学游玩时捡到一物体,对该物体加热,测得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物体是非晶体B. 该物体的熔点为80℃C. 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不吸收热量D. 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的内能不变9.(2020潍坊,5)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个“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4 物态变化(解析版)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4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04 物态变化命题热点透视:近年来本专题的命题热点主要集中在考查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及温度计;(2)物质的三态六变化辨析;(3)物质吸热与放热的判断;(4)有关物态变化的图像问题;(5)热现象综合题;(6)有关物态变化的实验题。

本专题精选全国中考典型题型,旨在通过本专题的训练,让同学们能够系统地掌握解题规律、方法及技巧,帮助同学们轻松攻克解题难关,复习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对中考信心十足,轻松斩获高分!考点深度详解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 攀枝花市冬季最低气温C.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放热的是()A. 冬天晨练的人们不断呼出“白气”B. 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 寒冷的冬季,雪人慢慢变小D. 利用冰块防止食物烂腐烂变质3.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夏天刚开始吃冰棒时会感觉“粘”舌头,这是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华造成的B. 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C. 用久的灯泡壁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先熔化后凝华D.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模糊”,这是液化现象4.如图分别表示在“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5.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B.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C. 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D. 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6.寒冷的冬天,小明在晨练时看到一些现象,下面是他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 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 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是升华现象C. 路边地面上薄薄的霜,是凝华形成的D. 屋檐下悬挂的冰柱,是汽化形成的7.下列有关生活中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A. 衣柜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变小的,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B. 晶体和非晶体区别在于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C. 体温计在测量体温时为了读数准确,不能体外取出读数D. 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8.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是()A. 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B. 第25min后,晶体开始熔化C. 温度达到80°C时,晶体开始熔化D. 温度达到50°C时,晶体开始熔化9.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包含很多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液化B. 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升华C. 水蒸汽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液化D. 水蒸汽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凝固二、填空题(共7题;共17分)10.图甲为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

由于操作错误,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大于100℃,他的错误是________。

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______。

11.我国在研制舰载机时用到了先进的3D激光打印技术,包括打印钛合金机身骨架及高强钢起落架等。

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这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金属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2.妈妈刚刚洗完衣服,她想让洗完的衣服快点干,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帮妈妈想到办法吗?________13.厨房中有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知识:炒菜时加碘盐不宜与油同时加热.这是因为碘高温下很容易________;被沸腾的油喷溅到比开水伤得厉害,是因为油的________比水的高.14.冬天的夜晚,当地表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由于________现象窗玻璃上会形成冰花;冰花在窗户玻璃的________(选填“内”或“外”)侧.15.如图所示,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底部微微加热,可以看到固态碘变成________,这是________现象.停止加热后,可以在烧瓶壁上看到________态的碘,这是碘的________现象.所以存放碘的容器一定要加盖密封,是为了防止因碘的________而造成的损失.16.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烧杯中装入100mL水,其质量是________ kg.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这些水从20℃加热到沸腾,需要吸收________ J的热量.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开水的温度________(升高/不变).三、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3分)17.小明同学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1)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A组同学测出的水温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 ℃。

(2)B.C两组同学得到如图乙所示中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_不同。

(3)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解答】解: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7℃,故A错误;B、攀枝花市冬季最低气温约为13℃左右,故B错误;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约是0℃,故C错误;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是23℃左右,故D正确;故选D.【分析】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与25℃差距较大;攀枝花市冬季最低气温约为13℃左右,也与25℃差距较大;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与25℃差距更大;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是23℃左右,最接近25℃.2.【答案】A【解析】【解答】A.冬天人们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A符合题意;B.地上洒水感到凉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B不符合题意;C.冬季,雪人慢慢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C不符合题意;D.冰块在熔化时放出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在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3.【答案】D【解析】【解答】A.水遇冷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A不符合题意;B.干冰升华时,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B不符合题意;C.固体的钨丝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D.从冷的室外进入室内时眼镜上变模糊,是水蒸气液化的结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固体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

4.【答案】D【解析】【解答】A、图中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没有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A不符合题意;B、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B不符合题意;C、温度计倾斜,视线与液柱上表面不相平,C不符合题意;D、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在被测液体中,且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判断.5.【答案】B【解析】【解答】A、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需要不断吸收热量,B符合题意;C、水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持续吸热,C不符合题意;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2)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3)水沸腾的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4)“白气”是液化现象.6.【答案】C【解析】【解答】解:A、跑步时嘴里呼出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看起来是“白气”,属于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房间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时会发生液化变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粒,属于凝华现象,符合题意;D、冰柱是水滴凝固形成的,属于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7.【答案】C【解析】【解答】解:A、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吸热;衣柜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故A说法正确;B、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晶体和非晶体区别在于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故B说法正确;C、体温计在构造上有一个特殊部分﹣﹣极细的缩口,在使用时,体温计可脱离人体读数;故C说法错误;D、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故D说法正确;故选C.【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吸热;(2)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3)体温计在构造上有一个特殊部分﹣﹣极细的缩口,在使用时,体温计可脱离人体读数;(4)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8.【答案】C【解析】【解答】解:AB、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完全熔化完,故AB错误;CD、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该物质的熔点为80℃,故温度达到80°C时,若继续吸热,晶体开始熔化,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并且要掌握熔点的概念.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则为晶体.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晶体的熔点.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则为晶体的熔化时间.9.【答案】C【解析】【解答】解:A、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C、水蒸汽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小水珠是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D、水蒸汽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分析】从水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结合物态变化的定义来确定是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二、填空题10.【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99℃【解析】【解答】解:由图甲知,该同学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容器底了,这样示数就会受容器底的影响,所以测得温度大于100℃;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示数为99℃。

故答案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99℃【分析】利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与容器底盒容器壁接触,读数时应与刻度相平进行读数;当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沸点会低于100摄氏度,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摄氏度,当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沸点会高于100摄氏度。

11.【答案】熔化;不变【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是在高温下吸收热量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由于金属为晶体,所以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熔化;不变.【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金属为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2.【答案】答:想让洗完的衣服快点干,将湿衣服放在向阳、通风处,并将衣服展开;原因是将湿衣服晾晒时放在向阳处,提高温度加快蒸发;放在通风处,由于空气流动从而加快蒸发;将衣服展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蒸发.【解析】【解答】想让洗完的衣服快点干,将湿衣服放在向阳、通风处,并将衣服展开;原因是将湿衣服晾晒时放在向阳处,提高温度加快蒸发;放在通风处,由于空气流动从而加快蒸发;将衣服展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蒸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