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概述课件(ppt147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风险管理阶段
5
企业内部控制学(第二版)
一、内部牵制(Internal Check)阶段(20世纪 30年代以前)
•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早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 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内部牵制。
• 远在公元前36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记载中, 就可找到内部牵制的踪迹。在当时极为粗糙的财 务管理活动中,记录员要核对付款清单,并在付 款清单上打上“点、勾、圈”等核对符号,表明 检查账目的工作已经完成。这表示简单的内部牵 制措施已经出现在原始的会计实践中。
3
财务报表,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以便按照会计期间进行记录,在财务报表中恰 当地表述经济业务及对有关的内容进行揭示。
(3)控制程序(Control Procedure),是指企业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 程序,如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的适当授权;明确各个人员的职责分工,如指派不同 的人员分别承担业务批准、业务记录和财产保管的职责,以防止有关人员对正常 经济业务图谋不轨和隐匿各种错弊;账簿和凭证的设置、记录与使用,以保证经济 业务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如出厂凭证应事先编号,以便控制发货业务;资产及记 录的限制接触,如接触电脑程序和档案资料要经过批准;已经登记的业务及其记录 与复核,如常规的账面复核,存款、借款调节表的编制,账面的核对,电脑编程控制, 以及管理者对明细报告的检查等。
• 根据《柯勒会计辞典》(Kohler’s Dictionary for Accountants)的解释,内部牵制是指:以提供有 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 的业务流程设计。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 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 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 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设计 有效的内部牵制以使每项业务能完整正确地经过规 定的处理程序,而在这规定的处理程序中,内部牵 制机制永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15世纪末,借贷复式记账法在意大利出现。自此, 开始对管理钱财物的不同岗位进行分离,并利用 其勾稽关系进行交互核对以达到互相牵制的目的。
• 20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 股份有限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内部分工越来越 细,生产资料所有者和经营者相互分离。为了保 护资产,保证会计纪录的正确性,提高管理水平 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一些企业逐步摸索出一 些组织、调节、制约和检查企业生产活动的办法, 即按照人们的主观设想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以防 范和揭露错误。这里所指的所谓的内部牵制是指 企业内部明确各方面的权限、职责,便于在经济 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自动检验错误、防 止舞弊的一种控制机制。基于该内部牵制定义建 立起来的会计工作制度,就叫做内部牵制制度。 至此,内部牵制开始走向成熟。
企业内部控制学(第二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要素——内部环境 内部控制要素——风险评估 内部控制要素——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要素——信息与沟通 内部控制要素——监控 内部控制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概论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1
企业内部控制学(第二版)
第一章 内部控制概述
• 本章概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的功能与局限性 美国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 内部控制的五个发展阶段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阶段 (21世纪开始至今)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20世纪90年代)
• 当时的内部牵制活动仅是由于经济发展、管理需 要产生的自觉不自觉的活动。人们从未对内部牵 制本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以认识,提出某些见 解,仅是凭经验进行着最粗糙最简单的内部牵制 活动。
• 到了13世纪末,会计上出现了复式簿记之后,内 部牵制的发展有了新的进步。在当时,作为会计 控制的复式簿记是以单纯的记账人与保管人相分 离的职责分工为基础的。
• 这段时期的内部牵制,基本上是辅助会计职能, 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交互核对为手 法。
• 人们对上述内部牵制的基本思想——查错防弊, 长期以来没有根本的异议,以致在现代的内部牵 制理论中,内部牵制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 成为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中有关组织控制、职务分 离的雏形。
内部牵制的定义1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20世纪80年代)
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20世纪40年代——70年代)
内部牵制阶段 (20世纪30年代及以前)
6 2020/10/31
源自文库 一、内部牵制阶段
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1)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与程序 的效率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组织结构,董事会及 其所属委员会,特别是审计委员会发挥的职能,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 和检查工作时所使用的控制方法,包括经营计划、预算、预测、利润计划、责任 会计和内部审计,人事工作方针及其执行等,影响企业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如由银 行指定代理人的检查等。
四、内部控制框架阶段
2013年5月14日,COSO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综合框架》,对五要素 和内控有效性方面作了如下完善和提升。
4
企业内部控制学(第二版)
(1)细化提出用语支持5个要素的17项原则 (2)明确“目标设定”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3)扩大报告目标范畴 (4)强调“企业自身的判断” (5)强化公司治理的概念 (6)充实反舞弊和反欺诈的相关内容
内部牵制的定义2
• L.R.迪克西(L.R.Dicksee)最早于1905年提出内部 牵制,他认为,内部牵制由三个要素构成:职责分 工;会计记录;人员轮换。
(2)会计制度(Accounting System),是指为认定、分析、归类、记录、编报各 项经济业务,明确资产与负债的经管责任而规定的各种方法,包括鉴定和登记一切 合法的经济业务,对各项经济业务按时和适当地分类,作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将 各项经济业务按照适当的货币价值计价,以便列入
企业内部控制学(第二版)
5
企业内部控制学(第二版)
一、内部牵制(Internal Check)阶段(20世纪 30年代以前)
•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早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 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内部牵制。
• 远在公元前36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记载中, 就可找到内部牵制的踪迹。在当时极为粗糙的财 务管理活动中,记录员要核对付款清单,并在付 款清单上打上“点、勾、圈”等核对符号,表明 检查账目的工作已经完成。这表示简单的内部牵 制措施已经出现在原始的会计实践中。
3
财务报表,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以便按照会计期间进行记录,在财务报表中恰 当地表述经济业务及对有关的内容进行揭示。
(3)控制程序(Control Procedure),是指企业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 程序,如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的适当授权;明确各个人员的职责分工,如指派不同 的人员分别承担业务批准、业务记录和财产保管的职责,以防止有关人员对正常 经济业务图谋不轨和隐匿各种错弊;账簿和凭证的设置、记录与使用,以保证经济 业务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如出厂凭证应事先编号,以便控制发货业务;资产及记 录的限制接触,如接触电脑程序和档案资料要经过批准;已经登记的业务及其记录 与复核,如常规的账面复核,存款、借款调节表的编制,账面的核对,电脑编程控制, 以及管理者对明细报告的检查等。
• 根据《柯勒会计辞典》(Kohler’s Dictionary for Accountants)的解释,内部牵制是指:以提供有 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 的业务流程设计。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 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 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 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设计 有效的内部牵制以使每项业务能完整正确地经过规 定的处理程序,而在这规定的处理程序中,内部牵 制机制永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15世纪末,借贷复式记账法在意大利出现。自此, 开始对管理钱财物的不同岗位进行分离,并利用 其勾稽关系进行交互核对以达到互相牵制的目的。
• 20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 股份有限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内部分工越来越 细,生产资料所有者和经营者相互分离。为了保 护资产,保证会计纪录的正确性,提高管理水平 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一些企业逐步摸索出一 些组织、调节、制约和检查企业生产活动的办法, 即按照人们的主观设想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以防 范和揭露错误。这里所指的所谓的内部牵制是指 企业内部明确各方面的权限、职责,便于在经济 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自动检验错误、防 止舞弊的一种控制机制。基于该内部牵制定义建 立起来的会计工作制度,就叫做内部牵制制度。 至此,内部牵制开始走向成熟。
企业内部控制学(第二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要素——内部环境 内部控制要素——风险评估 内部控制要素——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要素——信息与沟通 内部控制要素——监控 内部控制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概论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1
企业内部控制学(第二版)
第一章 内部控制概述
• 本章概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的功能与局限性 美国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 内部控制的五个发展阶段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阶段 (21世纪开始至今)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20世纪90年代)
• 当时的内部牵制活动仅是由于经济发展、管理需 要产生的自觉不自觉的活动。人们从未对内部牵 制本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以认识,提出某些见 解,仅是凭经验进行着最粗糙最简单的内部牵制 活动。
• 到了13世纪末,会计上出现了复式簿记之后,内 部牵制的发展有了新的进步。在当时,作为会计 控制的复式簿记是以单纯的记账人与保管人相分 离的职责分工为基础的。
• 这段时期的内部牵制,基本上是辅助会计职能, 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交互核对为手 法。
• 人们对上述内部牵制的基本思想——查错防弊, 长期以来没有根本的异议,以致在现代的内部牵 制理论中,内部牵制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 成为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中有关组织控制、职务分 离的雏形。
内部牵制的定义1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20世纪80年代)
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20世纪40年代——70年代)
内部牵制阶段 (20世纪30年代及以前)
6 2020/10/31
源自文库 一、内部牵制阶段
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1)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与程序 的效率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组织结构,董事会及 其所属委员会,特别是审计委员会发挥的职能,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 和检查工作时所使用的控制方法,包括经营计划、预算、预测、利润计划、责任 会计和内部审计,人事工作方针及其执行等,影响企业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如由银 行指定代理人的检查等。
四、内部控制框架阶段
2013年5月14日,COSO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综合框架》,对五要素 和内控有效性方面作了如下完善和提升。
4
企业内部控制学(第二版)
(1)细化提出用语支持5个要素的17项原则 (2)明确“目标设定”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3)扩大报告目标范畴 (4)强调“企业自身的判断” (5)强化公司治理的概念 (6)充实反舞弊和反欺诈的相关内容
内部牵制的定义2
• L.R.迪克西(L.R.Dicksee)最早于1905年提出内部 牵制,他认为,内部牵制由三个要素构成:职责分 工;会计记录;人员轮换。
(2)会计制度(Accounting System),是指为认定、分析、归类、记录、编报各 项经济业务,明确资产与负债的经管责任而规定的各种方法,包括鉴定和登记一切 合法的经济业务,对各项经济业务按时和适当地分类,作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将 各项经济业务按照适当的货币价值计价,以便列入
企业内部控制学(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