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09年心理学专业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c

2009年心理学专业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c

2009年心理学专业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c82、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参考答案要点】皮亚杰是的发展心理学家,他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均有深远的影响。

1、皮亚杰的发展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认识的产生和发展的问题。

该理论认为(1)认知发展的实质和原因是主题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他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2分)(2)适应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其中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指改变主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2分)(3)图式是指主体动作的结构或组织,主体会对相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就是因为图式不同。

(2分)(4)机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不断的实现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此即心理发展的本质与原因。

(2分)2、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表现为连续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表现出与前一个阶段本质的不同,所有儿童都会按照这一固定的顺序发展,不能跳跃任何一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2分)(1)感觉运算阶段(0-2)这一阶段的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初生的婴儿,只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

他最初的感觉动作是笼统含糊,缺乏精确性和协调性的,也分辩不清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随后的发展便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而有调适作用的表现,开始意识到主体与客体的区别,有了客体恒常性概念,思维也开始萌芽。

(2分)(2)前运算阶段(2-7)随着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

他们的思维是单维的和不可逆的,其推理也常常是不合逻辑的。

历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综合真题及答案

历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综合真题及答案

历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综合真题及答案同等学力申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都可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的要求与办法,向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历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综合真题及答案》供您查阅。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B )A.比较与分类B.分析与综合C.抽象与概括D.系统化与具体化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音高听觉理论的是( C )A.电话说B.神经齐射说C.拮抗过程说D.行波理论3.鲁利亚认为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的机能属于( B )A.行为调节系统B.动力系统C.信息接受系统D.信息存储系统4.镶嵌图形的特点可以用于测量的认知风格是( D )A.自动化加工与意识控制加工B.冲动与沉思C.同时性与继时性加工D.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5.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C )A.可逆性B.抽象性C.具体形象性D.去自我中心性6.在新生儿阶段通常不具备的是( D )A.吸吮反射B.巴宾斯基反射C.抓握反射D.初级循环反应7.在被试内实验设计中,控制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的常用方法是( B )A.恒定法B.平衡法C.双盲设计D.纳入处理8.一定属于多因素实验设计的是( A )A.混合设计B.被试内设计C.随机区组设计D.被试间设计9.下列实验中不能用来论证社会学习理论的是( B )A.抗拒诱惑实验B.水下击靶实验C.攻击反应的学习实验D.言行一致实验10.建立在“官能心理学”基础上的迁移理论是( A )A.形式训练说B.概括原理说C.共同因素说D.关系转换说11.定量地揭示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内人际关系状况的方法是(A )A.社交测量法B.罗夏墨迹测验C.角色扮演法D.主题统觉测验12.为了保持认知的协调,外在理由越缺乏,越需要内在理由的补充,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作( B )A.催眠者效应B.不充分理由效应C.睡眠者效应D.过度理由效应13.一个研究者报告独立样本的t检验的结果t(24)=2.53,根据这个结果可以推知研究被试总人数为( D )A.23B.24C.25D.2614.一项调查表明抽烟量较大的人群比抽烟较少或不抽烟的人群患肺癌的比率更高,据此我们可以说,抽烟量与患肺癌比率这两个变量间存在着( A )A.相关关系B.因果关系C.函数关系D.包含关系15.一项研究涉及到职业,我们用1表示“农民”,2表示“教师”,3表示“公务员”,这里的数据123属于( C )A.等级数据B.比率数据C.称名数据D.等距数据16.已知某校男、女学生对某项教育措施各自持“同意”和“反对”态度的人数,若要了解性别与变量是否有关,则应该计算( C )A.积差相关B.等级相关C. 相关D.二列相关17.以下各项中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D )A.韦氏量表B.个性偏好测验C.比纳量表D.主题统觉测验18.可以作为同质性信度指标的是( C )A.肯德尔和谐系数B.差异系数C.克伦巴赫系数D.确定系数19.最早采用智力年龄概念的是( A )A.比纳量表B.瑞雯推理测验C.韦氏量表D.斯坦福比纳量表20.一项研究假设为:经过知觉运动学习的左利手儿童比未经过这种学习的儿童在眼手协调的作业上做得更出色,然而这种差别不出现在右利手儿童中,这项实验中“是否经过学习”是( C )A.中介变量B.因变量C.调节变量D.自变量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1.效果律2.鉴别指数3.晕轮效应4.成熟势力说5.社会惰化6.概念形成7.暗适应8.抽样分布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简述兴趣及其类型.2.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3.简述心理测量的特质.4.简述实验法的显著特点.5.简述社会测量法及其具体形式.6.简述利用一组原始数据编制次数分布表的主要步骤.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结合文学著作人物形象,论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2.阐述不同理论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看法.。

同等学力申硕国考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同等学力申硕国考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同等学力申硕国考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同等学力申硕国考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一、考试总体情况本次心理学考试总体上注重考查考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强调对于实际应用的理解。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总分为100分。

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和论述题。

二、各题分析1、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概念、理论和实验方法等。

以下是一道例题:“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人格结构?” A. 自我 B. 超我 C. 意识 D. 本我【参考答案】C. 意识。

2、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于某些心理学理论或现象的理解和应用,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简洁明了的解释。

以下是一道例题:“请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说明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包括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管理实践中,该理论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3、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于一些具体心理学案例的分析能力,需要考生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以下是一道例题:“请分析以下案例中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参考答案】……(此处省略具体案例)【参考答案】根据案例描述,该患者可能患有焦虑症,成因可能包括……(此处省略成因分析)4、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心理学某一领域的综合理解和研究能力,需要考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的思考和阐述。

以下是一道例题:“请阐述当代心理学的五大流派及其主要观点,并评价其优缺点。

”【参考答案】当代心理学的五大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心理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

行为主义流派注重对于外部行为的观察和实验,优点是具有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缺点是忽视内部心理过程。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综合试题 解析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综合试题 解析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综合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精神分析理论B.行为主义理论C.认知行为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A.智力是指解决新问题的能力B.智力是指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C.智力是指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能力D.智力是指社交和人际交往的能力A.相关研究B.实验研究C.描述性研究D.纵向研究A.焦虑症B.抑郁症C.强迫症D.精神分裂症A.弗洛伊德B.贝克C.罗杰斯D.斯金纳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心理测量学中的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

(正确/错误)2.心理治疗中的“阻抗”是指患者对治疗的抵触情绪。

(正确/错误)3.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与其语言发展速度密切相关。

(正确/错误)4.心理学研究中的“安慰剂效应”是指实验结果受到参与者期望的影响。

(正确/错误)5.“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正确/错误)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理解、预测和控制______。

2.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流派是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______。

3.心理学家通过______来研究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

4.心理障碍的诊断通常基于症状的______和严重程度。

5.心理治疗的目标是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简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观点。

2.解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3.描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形式运算阶段”。

4.解释“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在行为改变中的作用。

5.简述心理治疗中的“认知重构”技术。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假设你是一位心理学家,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测试“睡眠质量对记忆的影响”?2.描述如何使用行为疗法来治疗儿童的恐惧症。

3.如果你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你会如何帮助一位患有抑郁症的来访者?4.解释如何通过心理测验来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

5.描述如何使用心理干预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2009年同等学力申硕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及答案-中大网校

2009年同等学力申硕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及答案-中大网校

2009年同等学力申硕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及答案总分:100分及格:60分考试时间:120分一:每小题1分,共20分(1)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波主要是_________。

A. α波B. β波C. γ波D. δ波(2)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_________。

A. 绝对感受性B. 差别感受性C. 差别阈限D. 绝对阈限(3)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属于_________。

A. 情景记忆B. 语义记忆C. 陈述性记忆D. 程序性记忆(4)个体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智力属于_________。

A. 流体智力B. 晶体智力C. 成分智力D. 情境智力(5)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创始人的是_________。

A. 罗斯B. 麦独孤C. 奥尔波特D. 勒温(6)定量地揭示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中地位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

A. 社交测量法B. 角色扮演法C. 罗夏克墨迹测验法D. 主题统觉测验法(7)若已知样本平均数服从正态分布,标准误为,其中某次抽样所获样本平均数为10,则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_________。

A. 10±×B. 10±×C. 10±×D. 10±×(8)分别对两个班级学生的某项特殊能力进行评定,已知评定分数均不服从正态分布,若要检验二者的评定结果是否存在差异,应采用_________。

A. 秩和检验法B. 符号秩次法C. 符号检验法D. t检验(9)有一组数据表示的是一次英语考试中每个学生在班级的名次,对这种数据_________。

A. 可以进行加减乘除B. 不能进行加减乘除C. 可以加减不能乘除D. 可以乘除不能加减(10)对R行、C列的列联表数据进行独立性检验时,X<SUP>2</SUP>分布的自由度应为_________。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问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

该研究属于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C.个案研究D.纵向研究【解析】B不同变量之间相随变动的关系,称之为相关。

相关法是对不同心理现象进行量化,求取其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因果研究中主要使用实验法;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进行深入、详尽的观察与研究,即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方法;(文都比邻《心理学考研高而基:知识精讲》p5)纵向研究是对同一个体或年龄组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连续观察和研究。

(文都比邻《心理学考研高而基:知识精讲》p105)2.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A.詹姆斯B.斯金纳C.华生D.惠特海默【解析】A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詹姆斯、杜威、安吉尔;而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华生、斯金纳;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文都比邻《心理学考研高而基:知识精讲》p7、8)此处要注意各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创始人是易混及必考点,必须清晰掌握。

3.神经元结构中具有信息整合功能的部位是A.树突B.胞体C.突触D.轴突【解析】B神经元由胞体(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胞体的功能为整合神经冲动;树突的功能为接受神经冲动,再将冲动传至细胞体;轴突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到其他神经细胞。

(文都比邻《心理学考研高而基:知识精讲》p10)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文都比邻《心理学考研高而基:知识精讲》p11)4.人体的躯体感觉中枢位于A.额叶B.颞叶C.枕叶D.顶叶【解析】D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其中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的左右脑顶叶部位,是躯体感觉的主要投射区。

2009年心理学专业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09年心理学专业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09年心理学专业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简答题76.心境、激情、应激他们的含义和特点。

【参考答案要点】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外部表现,可以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基本状态:(1分)1、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以下特点:(1)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2)心境的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有些心境是几小时,有些可能持续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3分)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如下特点:(1)激情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2)激情状态往往伴随这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

(3)激情状态下人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但人可以意识并调节控制。

(4)激情持续的时间一般比较短,往往冲动一过,激情也就弱化或消失了。

(3分)3、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它的特点有:(1)应激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

(2)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

(3分)【评分说明】开头总括的第一句话答出给1分,三个概念分别给3分,其中答出含义得一半分,答出特点得另一半。

【真题简要分析】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普通心理学第九章情绪与情感中的“三种典型情绪状态”知识点的掌握,核心点在于答出核心概念的含义和特点,难度较低,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识记。

77、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参考答案要点】奥尔波特于1937年提出人格特质理论,是特质理论当中的典型代表。

该理论认为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其中:1、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2分)2、另一类是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2分)个人特质又分为三种:(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的、概括性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

2009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9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9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

该著作是( )A.《定量分析手册》B.《心理学大纲》C.《实验心理学》D.《心理物理学基础》正确答案:C解析:1901年,铁钦纳出版了《实验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

随后又出版了《定量分析手册》,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定性分析手册》。

1878年,缪勒发表论文《心理物理学基础》,对恒定刺激法提出新的见解。

故本题选C。

2.在探讨字号大小对汉字阅读速度产生影响的研究中,阅读速度是( ) A.因变量B.自变量C.控制变量D.刺激变量正确答案:A解析: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独立变量,是指由实验者操纵,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因变量是被试的反应变量,由自变量引起,主试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量。

额外变量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根据题干可知,“字号大小”是自变量,“阅读速度”是因变量。

故本题选A。

3.在实验研究中,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明确程度的指标是( ) A.统计结论效度B.外部效度C.构思效度D.内部效度正确答案:D解析:统计结论效度指由统计方法确切性所引起的统计结论有效性的程度,主要反映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关系问题。

构思效度指对所研究的特质在理论上构想的全面性。

外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境条件以外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内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故本题选D。

4.在探讨人类对不同语义范畴类别(动物、工具)、不同危险性概念(高危险、低危险)进行加工是否存在差异的一项研究中,其实验设计应是( ) A.二因素设计B.四因素设计C.二水平设计D.四水平设计正确答案:A解析:探讨“语义范畴类别”和“危险性概念”的加工,所以“语义范畴类别”和“危险性概念”就是该实验的两个自变量,因此该实验为二因素设计。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分析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分析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分析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分析第一部分普通心理学第1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答:(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①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部分。

a.知即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形式。

b.情即情绪情感过程,指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对事物的态度,比如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

c.意即意志过程,是指为了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活动。

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即注意。

这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当前所选择的认识对象和所需要的行为上。

②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

它是人的个性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的认识。

在知觉中,人的知识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②记忆:个体积累和保存其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③思维:人运用头脑中巳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分析,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过程。

④语言活动:人们利用语言把自己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的过程。

⑤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这是凭借在头脑中保存的具体形象来进行的。

发展心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汇总

发展心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汇总

2009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2. 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的第四个阶段是______。

A. 口唇期B. 肛门期C. 潜伏期D. 前生殖器期13. 提出报道发展“他律和自律论”的研究者是______。

A. 皮亚杰B. 柯尔伯格C. 吉利根D. 班杜拉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7.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即儿童当前所达到的智力发展状况;另一种水平是现有的状况的基础上,经过努力,特别是在有能力的同伴或成人帮助下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

这两种水平状态的差异地区就是“最近发展区”。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 论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

儿童开始处理主客体的关系,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

这一阶段又细分为六个亚阶段:反射练习(0~1);初级循环反应(2~4);二级循环反应(5~8);二级反应协调(9~12);客体永恒性三级循环反应(13~18);表象思维开始(19~24)不用明显外部动作解决问题;延迟模仿。

二、前运算阶段(2-3岁):儿童开始以符号为中心来表征外部世界,通过表象和言语表征世界。

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直观形象性和非逻辑性。

三、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智力发展上的最大收获是达到了思维上的和守恒性。

四、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

2009年心理学专业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b

2009年心理学专业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b

2009年心理学专业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b79、简述测量误差的含义及其类别以及控制误差方法。

【参考答案要点】(1)测量误差指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变异所引起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2分)(2)测量误差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1)随机误差指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

(2分)2)系统误差指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

(2分)(3)测量误差的控制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标准化测验,主要包括:(4分)1)测量工具方面,科学编制测验,从题目的取样、编制、题目数目、难度等方面作好控制2)控制好主试者方面的误差,做到标准化施测;3)被试方面,注意选择适当的被试;4)控制施测情景,处理好偶然因素;5)评分与解释等环节做到标准化。

【评分说明】考生测量误差的种类未作解释的,只能各得1分。

控制方法答出3条以上即可全分。

【真题简要分析】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误差的含义及其类别以及控制误差方法的掌握,核心点在于答出误差的含义及其类别以及控制误差方法。

难度适中,重点在于控制方法。

主要考查考生对此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80、简述统计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定义及其关系。

【参考答案要点】(1)统计假设检验中包括两类错误——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Ⅰ型错误又称α错误,是指虚无假设本身是正确的,但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使检验值落入了拒绝虚无假设的区域,致使我们作出了拒绝虚无假设的结论。

(2分)Ⅱ型错误,又称β错误,是指虚无假设本身不正确,但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使检验值落入了接受虚无假设的区域,致使我们作出了接受虚无假设的结论,说明事物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2分)(2)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的关系 (6分)α+β不一定等于1其他条件不变下,α与β不可能同时减小或增大控制显著性水平来减小犯Ⅰ型错误的概率增大样本容量可以同时减少两类错误增加处理效应可以同时减少两类错误【评分说明】两类错误关系答出3条以上即可满分。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详解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详解

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主要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是()。

A.音调B.音高C.音响D.音色【答案】A【解析】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振幅和波形,相应的听觉的基本特性包括音调、音响和音色。

频率指发声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幅是指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人小,振幅越人,声音越响;波形是指声波的形状,最简单的是形状是正弦波,波形不同,音色不同。

2.词干补笔作业通常用于测量()。

A.内隐记忆B.外显记忆C.瞬时记忆D.短时记忆【答案】A【解析】内隐记忆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彖,其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词干补笔作业和知觉辨认。

词干补笔作业通常包括两个阶段:学习阶段要求被试学习一些项目,如“cognition”;测验阶段不要求被试回忆刚才学过的项目,而是给出学过项目的词干,如“cog”,并要求被试用心里想到的第一词来完成填空,然后观察被试在学习阶段获得的信息是否会影响这一作业的成绩。

结果发现,一周之后,词干补笔的作业成绩前后没有显著的变化,表明内隐表明内隐记忆能够保持较长的时间。

3.将一个灰色圆环放在红色背景上,圆环呈现绿色,这种视觉经验属于()。

A.视觉适应B.视觉对比C.正后像D.负后像【答案】B【解析】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町分成明暗对比与颜色对比两种。

颜色对比是指一个物体的颜色会受到它周圉物体颜色的影响而发生色调的变化。

例如,将一个灰色圆环放在红色背景上,圆坏呈现绿色,放在黄色背景上,圆坏呈现蓝色。

总之,对比使物体的色调向着背景颜色的补色方向变化。

4.从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度区分智力活动的学者是()。

A.斯皮尔曼B.斯腾伯格C.韦克斯勒D.吉尔福特【答案】D【解析】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

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听觉、视觉、符号、语义、行为,它们是智力活动的对彖或材料:智力操作是指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智力活动的产品是指运用上述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

2009年在职全国联考教育硕士真题及答—教育学心理学.doc.docx

2009年在职全国联考教育硕士真题及答—教育学心理学.doc.docx

2009年心理学试题一选择题1 强调将心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是()心理学2 驯兽师用食物作奖励,提高马戏团动物做动作的几率。

()3 下列不属于脑干的是()4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5 对两个刺激强度差别感觉能力,叫()6 根据言语描述或者图形等提示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叫()7 练习曲线中两次上升之间出现的一段水平相近的线段是()现象的体现。

8 乔姆斯基提出语言获得理论是()9 与多血质气质类型相对应的神经活动是()10 人们在各种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是性格的()二、填空题1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的反映2 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3 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称为()4 “人云亦云”的人缺乏思维的()5 威特金把人的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和()三、名词解释1 观察法:2 感觉对比:3 气质:4 智力技能:5 抽象:四、简答题1 简述华生在儿童教育方面的基本观点2 简述空间知觉及其主要的类型3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 简述动机的功能5 简述注意的品质6简述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基本观点五、论述题1 谈谈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2联系学习动机的培养实际,阐述并评价伊扎德提出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2009年教育学一选择题1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性著作是()2 学校产生于()3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4 17世纪,基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理念而提出设置百科全书式课程的教育家是()5 即是课程标准化的具体化,又是师生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的是()6 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主要体现了()。

7 当前,我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8 在道德教育理论基础上,属于认知结构主义学派的是()9社会学习论研究儿童道德教育问题,采用的主要方法是()10 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师生关系是()二、填空题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009年考研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9年考研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9年考研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 )A.达维多夫B.维果茨基C.列昂节夫D.鲁利亚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准确记忆理论和理论提出者的对应关系。

以维果茨基、列昂节夫、鲁利亚为代表的“维列鲁”学派主张的社会建构理论认为,学习既要求个体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加工,又需要个体与他人交互与合作。

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认知活动,又是一种参与某种社会实践的文化活动。

维果茨基早年提出了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理论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思想,后来列昂节夫更系统地提出了活动理论。

故本题选B。

2.按照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以建立自我同一性作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段是( )A.6~12岁B.12~18岁C.18~25岁D.25~50岁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艾里克森发展阶段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艾里克森的理论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分析题干,考生要找到与“自我同一性”相对应的年龄段。

艾里克森提出了著名的“人生八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婴儿期(出生~2岁)、儿童早期(2~4岁)、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学龄期(7~12岁)、青年期(12~18岁)、成年早期(18~25岁)、成年中期(25~50岁),老年期或成年晚期(50岁直至死亡)。

其中,在青年期(12~18岁),个体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故本题选B。

3.下列有关初中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平衡性表现明显B.批判性显著增强C.自我中心再度出现D.表面性依然突出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要注意的是题干要求选择错误的一项,这种否定式的提问往往会让一些粗心的考生犯错误。

本题涉及的内容其实非常广,对整个初中生发展阶段思维发展情况都有考查,需要考生全面回忆相关内容。

解答类似题目的时候,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能回忆初中生思维发展特点,找到符合的答案,那么剩下的一个就是你要选择的;另外,如果无法清楚回忆初中生阶段的思维特点,那么就直接找错误的那个答案,必然有一个答案是另外一个发展阶段的特征,如果能准确判断,也能直接回答。

2009考研心理学真题及答案解析(详细)

2009考研心理学真题及答案解析(详细)
第 1 页 共 19 页
B.相关研究
C.个案研究
D.纵向研究
B.斯金纳
C.华生
D.惠特海默
B.胞体
C.突触
D.轴突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B.红绿黄蓝
C.紫红黄蓝
D.红紫蓝绿
6.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A.16~20000Hz B.50~5000Hz 【答案】D 【考点】心理学导论;感觉;听觉;听觉的含义。 【解析】仔细读题。人耳可以接收20Hz(有些书写16Hz)—20000Hz 的声波,其中 1000Hz—4000Hz 最敏感。 7.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的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都看作是小孩。这 种现象体现的主要知觉特性是 A.大小恒常性 B.形状恒常性 C.方向恒常性 D.明度恒常性 【答案】A 【考点】心理学导论;知觉;知觉的特性;知觉恒常性。 【解析】知觉恒常性分为: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牢记几 种恒常性的例子。不会把大的看成小的,讲的是大小的问题,因此只能是大小恒常性。大 小恒常性解决的是远近的问题,形状恒常性解决的是角度的问题,明度和颜色恒常性解决 的是光照的问题。 8.一般而言,产生立体知觉最重要的线索是 云梯教育,专注考研,更加专业,旗下推出的免费手机应用“口袋题库考研”更是新一代 的考研利器,内含免费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科学的复习笔记,更有学长学姐的经验分 享,更多功能及资料下载请抓紧时间下载应用或者加入 QQ 群97240410! A.运动视差 【答案】C 【考点】心理学导论;知觉;空间知觉;深度知觉。 【解析】立体和平面的不同就在于多出了深度这一维度,所以立体知觉就是深度知觉。而 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主要就是依赖双眼视差。ABD 都是单眼线索,而人闭上一只眼 时,最难把握的就是距离。 9.贾维克(Jarvik)和艾斯曼(Essman)的小白鼠跳台实验所支持的记忆学说是 A.脑机能定位说 B.突触生长说 C.反响回路说 D.记忆分子说 【答案】C 【考点】心理学导论;记忆;记忆概述;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解析】白鼠跳台实验表明反响回路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所谓反响回路是神经系统中 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刺激会令环路产生神经冲动,并在刺 激结束后持续短暂时间。定位说是布洛卡提出的。BD 在书上没有明确提到实验和人物。 10.机械复述与精细复述的最主要区别在于 A.知识经验参与的多少 C.复述材料的数量不同 【答案】A 【考点】心理学导论;记忆;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 【解析】机械复述是简单重复,精细复述是将信息进行有效分析,使信息和已有的知识经 验形成很好的联系,所以精细复述需要知识和经验的参与。复述是增强记忆效果的方式, 与材料是没什么关系的。另外,记忆总是需要意识参与的。 11.库柏(L.A.Cooper)和谢帕德(R.N.Sherpard)的“心理旋转”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最长 时,字母“R”旋转的角度是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一组在形成回避反应乀后立卲使乀电痉挛休兊。然后,分别把它们放回小平台上。结果収现,
前者仌然存在着回避反应,说明它们对电击形成了长时记忆,因此电痉挛休兊丌能将它破坏。
而后者会立卲往下跳,回避反应消夭,说明电痉挛休兊可能已绉破坏了小白鼠癿短暂记忆中
癿回避反应回路,仍而引起了遗忘。据此掏测,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癿生理机制乀一。
6.人耳最敏感癿声音频率范围是( )。 A.16~20000Hz B.50~5000Hz C.300~5000Hz D.1000~4000Hz 【答案】D 【解析】人耳适宜癿声音频率范围为 16~20000Hz,其中 1000~4000Hz 是人耳最 敏感癿声音频率范围,因为,人们说话癿声音频率就是在返个范围。
12.诵读“月落乁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时,脑中浮现出相关形象癿过程 是( )。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答案】C 【解析】再造想象是指根据文字戒图片描述来迕行癿想象。该题根据诗句癿描述迕行, 因此属二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劢中,根据一定癿目癿、仸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 造出新形象癿过程。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癿、丌自觉地产生癿想象。幻想是指向未来, 幵不个人愿望相联系癿想象,是创造想象癿特殊形式。
7.仍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癿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丌会把他们都看作是小孩。 返种现象体现癿主要知觉特性是( )。
3 / 47
圣才电子书

A.大小恒常性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形状恒常性
C.斱向恒常性
D.明度恒常性
【答案】A
【解析】知觉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以内,知觉癿映像丌随知觉条件癿发化而癿平台上,使它总想往下跳,而一旦跳下来,就会叐到

2009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9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9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波主要是()。

A.α波B.β波C.γ波D.δ波【答案】B【解析】脑电波的变化规律:在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波多是频率为14~30赫兹,波幅较小的ß波;在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脑电波多是频率为8~13赫兹,波幅稍大的α波;在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主要是频率更低,波幅更高的δ波。

2.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C.差别阈限D.绝对阈限【答案】D【解析】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而人的感官觉察到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

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对应的能力为差别感受性。

3.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时间的回忆属于()。

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陈述性记忆D.程序性记忆【答案】A【解析】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可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物的记忆,而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陈述性记忆是指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而程序性记忆则是如何做事情的记忆。

4.个体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智力属于()。

A.流体智力B.晶体智力C.成分智力D.情境智力【答案】B【解析】晶体智力是指个体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智力,而流体智力是指个体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

5.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创始人的是()。

A.罗斯B.麦独孤C.奥尔波特D.勒温【答案】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以比较系统的实验材料为一句的《社会心理学》一书,宣告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历史正式开始,因此,他被誉为科学或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6.定量地解释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中地位的一种方法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09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考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第一题的答案一律用2B铅笔填涂在指定的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或答题纸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填涂方法为在答案所代表的字母上划线,如[A][B][C][D]。

5.第二至第四题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规定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6.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

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心理学试卷第1页共4页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波主要是。

A.α波B.β波C.γ波D.δ波2.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C.差别阈限D.绝对阈限3.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属于。

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陈述性记忆D.程序性记忆4.个体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智力属于。

A.流体智力B.晶体智力C.成分智力D.情境智力5.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创始人的是。

A.罗斯B.麦独孤C.奥尔波特D.勒温6.定量地揭示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中地位的一种方法是。

A.社交测量法B.角色扮演法C.罗夏克墨迹测验法D.主题统觉测验法7.若已知样本平均数服从正态分布,标准误为1.2,其中某次抽样所获样本平均数为10,则总体平均数0.95的置信区间为。

A.10±1.96×1.2B.10±2.58×1.2C.10±1.00×1.2D.10±1.64×1.28.分别对两个班级学生的某项特殊能力进行评定,已知评定分数均不服从正态分布,若要检验二者的评定结果是否存在差异,应采用。

A.秩和检验法B.符号秩次法C.符号检验法D.t检验9.有一组数据表示的是一次英语考试中每个学生在班级的名次,对这种数据。

A.可以进行加减乘除B.不能进行加减乘除C.可以加减不能乘除D.可以乘除不能加减心理学试卷第2页共4页10.对R行、C列的列联表数据进行独立性检验时,χ2分布的自由度应为。

A.R-1B.C-1C.R×C D.(R-1)×(C-1)11.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若干个单位的取样方法称为。

A.整群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系统随机取样法D.简单随机取样法12.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的第四个阶段是。

A.口唇期B.肛门期C.潜伏期D.前生殖器期13.提出道德发展“他律和自律论”的研究者是。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吉利根D.班杜拉14.编写学绩测验时,双向细目表中的“双向”是指。

A.内容与题型B.内容与技能C.技能与题型D.题型与难度15.由一个受测者样本在一个测验上的得分计算得到的奇偶相关系数为0.50,则经过校正后得到的分半信度系数应该为。

A.0.60B.0.67C.0.70D.0.7716.以下测验中适于团体施测的是。

A.中国比纳测验B.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贝雷婴儿发展量表D.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17.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B.布鲁纳C.奥苏贝尔D.布卢姆18.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辅助学习”为基础而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A.随机通达教学B.情境教学C.抛锚式教学D.支架式教学19.重视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对行为控制作用的理论观点属于。

A.联结学习理论B.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D.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心理学试卷第3页共4页20.“水下击靶”实验证明了学习迁移的。

A.关系转换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原理说D.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1.人格2.社会化3.首因效应4.备择假设(H1)5.操作定义6.内容效度7.最近发展区8.习得性无力感(learned helplessness)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简述情绪的詹姆士——兰格理论。

2.简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3.简述计算样本算术平均数的条件。

4.简述参与观察策略的适用条件。

5.简述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的方法。

6.简述测验标准化的主要含义。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述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

2.论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心理学试卷第4页共4页2009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B2.D3.A4.B5.C6.A7.A8.A9.B10.D11.D12.C13.A14.B15.B16.D17.C18.D19.C20.C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1.是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

2.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3.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4.与虚无假设对立的假设,又称科学假设、对立假设。

一般假设两个总体参数之间有差异、不相等。

5.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和说明,最大特征就是可观测性。

6.是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性。

7.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及儿童当前所达到的智力发展状况;另一种是在现有状况的基础上,经过努力,特别是在有能力的同伴或成人帮助下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在这两种水平状态间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地带就是“最近发展区”。

8.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4页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情绪是对这些身体变化的知觉。

(4分)例如,在他看来,悲伤由哭泣引起,而愤怒由打斗而致。

情绪产生的先后关系是“刺激情境—机体反应—情绪”。

(2分)2.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在问题情景中,新的思维从萌发到形成的整个过程(2分),创造性思维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是:(1)准备期:积累有关知识经验,搜集有关资料;(2)酝酿期:对问题和资料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3)豁朗期:新思想、新观念、新形象产生的时期,又可称作灵感期;(4)验证期:对新思想或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其趋于完善。

(给分说明:写出上述四个阶段并作适当解释的各给1分,没作解释的适当扣分。

)3.计算算术平均数时数据要满足如下条件:(1)数据必须是同质的,即同一种测量工具所测量的某一特质;(2分)(2)数据取值必须明确;(2分)(3)数据离散不能太大。

(2分)4.参与观察策略主要用于探索性研究。

(2分)选用该方法时需考虑:(1)观察者自身的条件,如时间是否充足、能否既能与观察者和谐相处又能客观地进行观察记录等;(2分)(2)被观察者的条件,如被观察者或团体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与观察者的差异程度如何等。

(2分)5.内部效度是指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确定性。

(2分)要使研究有较高效度必须控制各种无关变量,(2分)包括成熟因素、历史因素、被试选择上的差异、被试缺失产生的效应、前测效应、实验程序不一致或处理扩散产生的效应、统计回归效应、多种研究条件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给分说明:举出一些变量的例子即得2分。

)6.测验标准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标准化:对所有受测者施测相同的或者等值的题目。

(2分)(2)过程标准化:使测验条件对所有的被试相同,必须有统一的指导语或时限。

(2分)(3)评分标准化:实行客观评分,这意味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分者的评分具有一致性。

(2分)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第2页共4页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工深度因素的影响不同在一项研究中,先将被试分成四组,被试都看同一张单词表,但分别完成四种加工深度不同的实验任务。

结果发现,被试的内隐记忆并未受到作业任务类型的影响,而外显记忆则明显受到了影响。

(2分)(2)保持时间不同图尔文等人在一项研究中利用再认作业和词干补笔作业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保持特点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发现,在一周之后,被试的再认成绩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而词干补笔的作业成绩前后没有显著的变化,这表明内隐记忆能够保持较长的时间。

(2分)(3)记忆负荷量的变化产生的影响不同罗德格等人研究了记忆负荷量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不同影响。

结果发现,用再认作业测量的外显记忆成绩随着所学词汇数目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用知觉辨认测量的内隐记忆成绩并没有受到词汇数目增加的影响。

(2分)(4)呈现方式的影响不同加考比等在研究中发现,以听觉形式呈现的刺激而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时,这种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而对外显记忆的效果没有影响。

(2分)(5)干扰因素的影响不同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的存在很好地说明了这点。

但是,内隐记忆的情况则有所不同。

通过词干补笔作业来测量内隐记忆的成绩,结果发现,干扰词对外显记忆的成绩影响较大,而很少影响内隐记忆的成绩。

(2分)2.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2分)(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儿童的智力仅限于感知运动,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

(2分)(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符号性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

(2分)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第3页共4页(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性。

这个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最大收获是达到了思维上的守恒性。

(2分)(4)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

(2分)皮亚杰认为,在经过前述这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后,儿童的智力就基本达到了成熟。

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第4页共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