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走进花果山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https://img.taocdn.com/s3/m/13479aaf8762caaedd33d4fd.png)
三、走进花果山信息窗1——来到花果山教学目标1、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5以内数的加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4、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5个圆片教学重点:学习和是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5以内两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在我们中国有一个神通广大的神话人物,他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呢!猜猜他是谁?他和他的小猴子们住在哪里呀?想不想到花果山去看看呀?多媒体出示:(花果山的图画,里面蕴藏着加法的信息)活动(一)师:画面上有一个十分好奇的小朋友,他正在提出问题呢!学生观察画面,找出问题并进行思考。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活动(二)1、能利用你手中的材料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试看。
2、把你的想法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交流,好吗?3、哪个小组来交流你们小组的想法?4、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当我们要把两个数合起来的时候用什么方法?对!加法!(板书课题)师找学生来介绍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用多种方法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出加法的含义。
)可能出现多种方法:直接去数用数的组成用圆片摆一摆在引出加法的算式和加法算式的读法及写法时,把自主权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来探讨。
学生通过独立的操作进行探索及思考。
在讨论交流中,能够探索出多种算法,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操作和思考的过程。
(掌握加法的读、写方法。
)活动(三)1、继续观察画面,你还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2、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哪一个?(选一个集体解决)3、你会解决哪个问题?4、剩下的问题小组在一起解决。
(1)天空中一共有几只小鸟?(2)一共有几个桃子?(3)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指名回答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长乐市第一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三走进花果山__10以内的加减法信息窗1补充习题青岛版六三制
![长乐市第一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三走进花果山__10以内的加减法信息窗1补充习题青岛版六三制](https://img.taocdn.com/s3/m/f90b7553284ac850ac0242bb.png)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信息窗1)1.填一填。
2.看图列式。
(参考答案:1.3+1=4 1+4=52.2+2=4=?个?个(个)= =四认位置, 本单元教学简单的方位知识,使学生能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会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这些方位,而且以自己为中心的前后、上下很容易界定,所以例题及“想想做做”都以辨认左右作为教学重点,对于上下、前后,教材只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使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自主获得认识。
)第1课时认位置教材第10~11页的内容。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在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难点: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比出来的,是相对的。
课件、练习本、书、文具盒。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在哪里?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生:我们在教室里。
师:同学们看看我们宽敞、明亮的教室,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生:有黑板、讲台、课桌,还有老师和同学们等。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真棒!师:同学们,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认一认他们之间的位置。
(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举起的是哪只手?老师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分别是小明、小红、小刚和小芳。
师:观察小刚和小芳的桌上放的是什么物品?(练习本和数学书。
)它们是怎样放的?生: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
探究国旗和黑板的位置,小红和小芳的位置关系,小明和小红的位置关系。
(小组汇报交流。
)生1:国旗在黑板的上面,黑板在国旗的下面。
生2: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走进花果山的作文想象
![走进花果山的作文想象](https://img.taocdn.com/s3/m/3600782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7.png)
走进花果山的作文想象走进花果山。
花果山,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它是中国古代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故乡,也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地。
我曾听说过很多关于花果山的传说,但是从未有机会亲自去探索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有机会走进花果山,去探寻它的奇幻之处。
当我踏上花果山的土地时,我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
山上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果实累累。
空气中充满了清新的气息,仿佛让人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
我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中,心情愉悦无比。
在花果山的探险中,我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景观。
山上有一片桃林,桃树长得高大茂盛,桃花盛开,如同一片粉红色的海洋,美不胜收。
据说这里的桃子还是孙悟空的兵器,每当有妖怪来袭,桃树上的桃子就会自动变成兵器,保护花果山的居民。
我也有幸品尝到了这里的桃子,果肉鲜美多汁,甜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
除了桃林,花果山还有一片梨园,梨树枝繁叶茂,结满了金黄的梨子。
这里的梨子也是神奇的,据说吃了这里的梨子可以增加寿命,让人永葆青春。
我也尝了一颗,果然鲜甜可口,满口生香,让人感到身心愉悦。
在花果山的探险中,我还遇到了一些神奇的生物。
有一只猴子,它长得高大健壮,手脚灵活,仿佛就是孙悟空的化身。
它还会说人话,跟我聊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另外,我还看到了一只神奇的狐狸精,它变化多端,可以变成人的样子,也可以变成各种动物的模样。
它告诉我许多花果山的秘密,让我对这里更加充满好奇。
在花果山的探险中,我不仅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学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我明白了勤劳和善良是获得幸福的关键,也明白了团结和友爱是战胜困难的力量。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花果山的神奇和美丽,也体会到了孙悟空等神仙的伟大。
走出花果山时,我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感动。
这次探险让我对花果山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我希望能够再次来到花果山,去探寻更多的秘密,也希望能够将这里的美丽和神奇带给更多的人。
走进花果山,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人生的真谛。
一年级数学上册三走进花果山6_10的加减法和是89的加法被减数是89的减法课件青岛版六三制
![一年级数学上册三走进花果山6_10的加减法和是89的加法被减数是89的减法课件青岛版六三制](https://img.taocdn.com/s3/m/9b5d9f7c90c69ec3d4bb755c.png)
新知探究
一共有几朵花?
石头旁边有5朵红花, 有4朵黄花。
5 + 4 = 9 (朵) 4 + 5 = 9 (朵)
边学边练
72
9
2
79
9- 2=7
9 - 7 =2
358Leabharlann 5388- 3=5
8- 5=3
巩固训练
1.
45
26
巩固训练
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5+ 4=9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连线: 7—4 6—2 7—5 7—6 6—6
反馈旧知
4 1 3 0 2
反馈旧知
2+2
0
6—3
1
6—4
2
7—7
3
6—5
4
信息展示
山上有5只小猴, 又来了3只小猴。 一共有几只 ? 石头旁边有5朵红花, 有4朵黄花。 一共有几朵花? 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9- 5=4
巩固训练
3.
6 2
5
3
3
4
4
2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 哪些知识?
你有哪些收获?
新知探究
一共有几只 ?
山上有5只小猴, 又来了3只小猴。
5和3合起来是8。
从左向右观察 从右向左观察
5 + 3 = 8 (只)
3 + 5 = 8 (只)
新知探究
跳进洞里5只 。
还剩几只 ? 问题:你能根据信息提出减法的数学问题吗?
新知探究
还剩几只 ?
8 – 5 = 3(只)
《走进花果山》
![《走进花果山》](https://img.taocdn.com/s3/m/21135e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4.png)
距离市区约80公里 ,距离连云港港口 约60公里
历史背景
花果山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道教名 山之一
在明代,花果山成为了海州八景之 一,称为“海岳双尊”
早在西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道陵 就在此炼丹修行,并创立了道教“ 正一道”的分支“天师道”
在清朝时期,花果山被列为江苏省 十佳名山之一
自然环境
花果山的主峰玉女峰海拔624.4 米,是江苏省最高峰之一
《走进花果山》
2023-11-04
目 录
• 花果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 花果山的旅游资源 • 花果山的特色植物和动物 • 花果山的文化历史和传说故事 • 花果山的游览路线和活动项目 • 花果山的餐饮住宿和购物
01
花果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 背景
地理位置
位于江苏省连云港 市境内
位于东海之滨,与 长三角城市群相邻
花果山的民俗文化丰富,包括 当地的传统手工艺、美食和文 化表演等,为游客提供了深入
了解当地文化的机会。
节庆活动
花果山有着独特的节庆活动, 如传统的庙会、民俗节日和祭 祀活动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
来参与和体验。
旅游设施
住宿设施
花果山拥有各类住宿设施,包括星级酒店、民宿和露营地等,能 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纪念品
在花果山景区内有许多小商店和摊点出售纪念品,如明信片、钥匙扣、小雕 像等。这些纪念品以花果山为主题,设计新颖独特,是游客留念的好选择。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传说故事
孙悟空的故乡
相传花果山是孙悟空的故乡,《西游记》中描述了孙悟空在 花果山水帘洞内修炼成仙的故事。如今,水帘洞仍是游客必 游之地,人们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孙悟空成长的历史背景。
神仙传说
三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三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697b5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a.png)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简析】本信息窗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小猴模仿小朋友钓鱼的情境。
借助问题引入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加减混合运算是一年级数学 10以内加法、减法的一个小总结,是对加、减法知识的延伸,包括对看图列式,计算等题型的解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 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地口算 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2.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构建知识体系。
3.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尝试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通过数学知识的介绍,体验数学符号的简洁美,感悟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会看图列式,能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参观了花果山,在上一个信息窗中,同学们用连加连减解决了猴子和兔子数量的变化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看看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谈话导入,继续沿用前面参观花果山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1.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课件先出示第一幅图谈话:图上有什么?预设:一个小朋友,三条鱼,五只小猴谈话:仔细看,有什么变化?(出示第二幅图)预设:走了 3只,又来了 1只。
又钓上来 2条,跳走了 1条。
谈话:我们先来重点看看小猴的数量是怎么变化的?这个同学说清楚了小猴的变化的情况。
它是怎么变化的?预设:有走的,有来的。
谈话:你能不能像他这样把小猴子的变化情况说一说?预设:原来有 5只小猴,走了三只,又来了 1只谈话:这个同学用了这样几个词,(课件出示原来......走了......又来了......)把这个信息说的又清楚又明白。
三 走进花果山:8、9的加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三 走进花果山:8、9的加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783f6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d.png)
三走进花果山:8、9的加减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数8、9的顺序和数值特征。
2.能够熟练掌握数8、9的加减法。
3.练习和巩固数8、9的加减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掌握数8、9的加减法,打牢基础。
•教学难点:让学生区分8、9加减法的特殊性。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
引入数8、9的顺序和数的特征。
通过数轴让学生明白数8、9的距离关系和相邻数的特征。
2. 让学生探索8、9数位的加减规律
可以通过以下例子让学生探索加减法的规律:
•8 + 1 = 9
•9 - 1 = 8
•8 + 2 = 10
•9 - 2 = 7
•8 + 3 = 11
•9 - 3 = 6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并且思考为什么这样规律,让学生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从中得到启示。
3. 练习数8、9的加减法
•用一个数表,让学生练习八数加法,九数加法,八数减法以及九数减法。
•向学生出一些算式,如8+5、9+4、8-5、9-4,让孩子们用答案证明8、9数位的加减法规律。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让学生学习:
四、课堂练习
•8+2=__
•9+3=__
•9-2=__
•8-1=__
•9+5=__
•8+4=__
•9-1=__
•8-3=__
五、教学心得体会
三年教龄,了解到初学这个年级的孩子们,数学知识基础还不稳固,需要通过课堂的练习和反复讲解,打牢基础,引导学生自主而有意识地去探究知识点。
教学需要耐心,用学生理解得了的方式给学生解释浅显易懂,让学生自信地进入下一个知识环节。
走进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五年级作文(通用46篇)
![走进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五年级作文(通用4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edc3d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7d.png)
走进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五年级作文走进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五年级作文(通用46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进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五年级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走进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五年级作文篇1孙悟空有一个老家——花果山,那里是美景数不胜数。
花果山有许多奇珍异景。
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
山上有一个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瀑布里有一个大洞,叫水帘洞。
洞里有各式家具,石桌石板,孙悟空当了大王,把花果山变成了世外仙境。
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
仙桃结果,修竹留云。
一条涧壑藤罗密,四面原提草色新。
花果山的花果很多,可还有许多陡山呢!祥光笼宇宙,瑞气照千川。
水飞四野,浪滚周遭。
山峰高耸,顶透虚空。
风摇宝树,日映金莲。
真美呀!孙悟空的山简直就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花果山的小猴子机制活泼,敏捷勇敢。
他们一个个跳树攀枝,采花觅果。
小猴子们还很贪玩,在树上抛弹子,邷么儿。
跑沙窝,砌宝塔。
他们推的推,扯的扯。
给花果山带来了无限生机。
青松林下任他玩,绿水涧边随洗濯。
花果山是如此的美丽,怪不得孙悟空如此喜欢呢!走进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五年级作文篇2国庆节那天,我的父母、我和我的朋友去连云港的郭华山玩。
当我们走进郭华山的大门时,那里有很多人。
当我们走着走着,我们看到很多人在那里。
我们也看了一下。
原来有一只调皮的小猴子蹲在一个大叔的肩膀上。
我看见他穿着一身孙悟空的衣服,手里拿着一个金箍棒。
他东张西望,调皮可爱的样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它的主人让它和游客拍照,我却胆小的不敢让它爬到我手里和我拍照。
我们乘公共汽车到山顶,直接到达了云夫山。
云雾山海拔625.3米,是江苏省的屋顶。
我从未去过这么高的山。
从山上望下去,云朵缭绕,远处的山峦对比鲜明,小树在秋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给我们唱着“欢迎曲”。
走进花果山的作文想象
![走进花果山的作文想象](https://img.taocdn.com/s3/m/8351ec2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5.png)
走进花果山的作文想象走进花果山。
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叫做花果山。
花果山位于东海之滨,山上有着无数奇异的花草树木和美味的果实,是孙悟空的故乡,也是《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场景。
如今,花果山成为了人们向往的神奇之地,让我们一起走进花果山,探寻其中的奥秘吧!当你踏上花果山的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意。
山上的树木参天而生,枝繁叶茂,花草丛生,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的海洋中。
各种奇异的花朵在山间争奇斗艳,散发出阵阵芬芳,让人心旷神怡。
而这些花朵中,更是有许多灵芝、仙草等珍贵的药材,被誉为“天地灵气所聚”的仙山。
除了花草树木,花果山上还长满了各种美味的果实。
这些果实大多是天山雪莲、琼浆玉液、紫薇仙子等传说中的仙果,据说吃了可以长生不老,让人心生向往。
而在这些果实之中,更是隐藏着无数的秘密,需要勇敢的冒险者去一一探寻。
除了植物的奇异,花果山上还有着各种神奇的动物。
传说中,花果山上有着猴群、狐狸、熊猫等各种动物,它们都是灵性十足,与人类和谐相处。
尤其是那些猴子,据说是由石头变成的,拥有着非凡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了花果山的守护者。
走进花果山,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仙境。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神秘的力量,让人心生敬畏。
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动植物和谐共处,体验与世隔绝的宁静与美好。
然而,花果山并非只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它更是对人类的一种警示。
如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匮乏,各种动植物濒临灭绝,人类的行为正在破坏着大自然的平衡。
走进花果山,可以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也让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花果山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它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也让人们意识到了自然界的伟大。
让我们珍惜每一片绿叶、每一滴水珠,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地球,让花果山永远美丽、神奇!。
一年级数学上册三走进花果山5以内的加减法加减号的由来拓展资料素材青岛版六三制
![一年级数学上册三走进花果山5以内的加减法加减号的由来拓展资料素材青岛版六三制](https://img.taocdn.com/s3/m/04bf210d5a8102d277a22f12.png)
加减号的由来
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常常和“+”、“-”、“=”等数学符号打交道,日子长了,就和它们成了天天见面的好朋友。
可是,你了解这些朋友的来历吗?说起年龄来,加号“+”和减号“-”要算是大哥哥。
500年以前,有一位德国的数学家,叫魏德曼,他在横线上加了一竖,用来表示增加的意思;在加号上去掉一竖,用来表示减少的意思。
于是加号“+”和减号“-”两兄弟就诞生了。
但是,正式为大家公认,作为加、减运算符号,一直到1514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
以后逐渐普及,沿用到现在。
1。
三 走进花果山:游水帘洞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三 走进花果山:游水帘洞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eed45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b.png)
三走进花果山:游水帘洞(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水帘洞的形态和特点
2.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实践运用分析水帘洞中的数量和运算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小球和细线以及相应数量的盒子
2.投影仪和电脑用于演示
3.准备录音机用于播放故事
教学过程
1. 热身环节
老师通过展示水帘洞的图片和故事,让学生了解水帘洞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老师通过播放故事让学生思考问题:猴子们是怎样数出水帘洞里的野果的?
2. 实践操作
老师分发小球和细线以及相应数量的盒子,让学生自行操作。
学生将每个盒子放在水帘洞的不同位置,并使用小球和细线测量每个盒子的深度和长度。
然后学生分组合作,统计每个组的盒子数量及其盒子内的小球数量。
3. 思考讨论
老师带领学生探究以下问题:
•每个组收集了多少盒子?
•每个盒子里有几个小球?
•每个盒子的深度和长度分别是多少?
•水帘洞里的野果有多少个?
4. 归纳总结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一下并记录下他们的实践结果并进行讨论。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类比运用,如果将小球换成野果,操作过程有什么不同?只需要改变数值吗?
5. 作业布置
布置两道与实践操作内容相关的试题,让学生完成并提交
总结
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探究水帘洞中的数量和运算,并进行了思考讨论和总结总结。
这对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我们也可以扩展更多的操作内容和问题,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思考能力。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三》课件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2c328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c.png)
路线三
探险路线:为喜欢探险的游客设 计,穿越森林和溪流,体验刺激
与乐趣。
花果山的旅游服务
餐饮服务
花果山内有多个餐厅和 小吃摊点,提供各种地
方特色美食。
住宿服务
山上有多个酒店和民宿 ,可满足不同需求的游
客。
导游服务
提供专业的导游服务, 为游客讲解花果山的文
化和历史。
交通服务
山脚下有停车场,并有 穿梭巴士往返于主要景 点之间,方便游客出行
花果
花果山是鸟类的天堂,拥 有多种珍稀鸟类,如红嘴 相思鸟、画眉等。
兽类资源
花果山的兽类资源也相当 丰富,有华南虎、金钱豹 、猕猴等。
昆虫资源
花果山的昆虫种类繁多, 其中蝴蝶是最具代表性的 昆虫之一,有数百种之多 。
花果山的珍稀物种
水杉
花果山水杉是国家一级保 护植物,是世界上现存最 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被 誉为“活化石”。
花果山的自然环境
花果山自然环境优美,山峦起伏,溪流纵横,植被茂盛,空 气清新。
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珍稀濒危物种,如中华秋沙 鸭、金雕等。
花果山的历史文化
花果山历史文化悠久,早在西 汉时期就已有人在此活动。
花果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 的神奇之地,如《西游记》中 孙悟空的故乡便是花果山。
花果山还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道教文化底蕴深厚。
02
花果山的动植物资源
花果山的植物资源
种类繁多
植被垂直分布
花果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物 种类繁多,包括常绿乔木、落叶乔木 、灌木、草本植物等。
随着海拔的升高,花果山的植被呈现 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从低海拔的 常绿阔叶林到高海拔的草甸和灌丛, 展现出丰富的植被变化。
走进花果山作文范文
![走进花果山作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27348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a.png)
走进花果山作文范文
走进花果山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收集的走进花果山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个周末的中午,阳光明媚,春风微拂。
院子里的桃树花开正艳,我在树下看《西游记》读着读着我仿佛走进了“花果山”……
我来到水帘洞前,四处张望,想找到齐天大圣,向它学72变。
就在这时,几只手持长矛和木盾全副武装的'小猴子,走到我面前来。
用力一挥,长矛指向我的喉咙,大吼:“你是什么人?”我吓得赶紧举手说:
“我是好人,不要杀我不知道怎么回事,来到这里只是想见一面齐天大圣。
”小猴说:“不管你是什么人带走见大王。
”
我就莫名其妙的被带到了齐天大圣面前。
齐天大圣手持金箍棒,身穿锁子金黄甲,披穿黄袍,戴凤翅紫金冠,脚踏藕丝步云履问道:“你是什么人?”
我忙回答:“我不知怎么来到这儿的现在只想向您请教72变。
”
齐天大圣说:“好啊,不过我只能给你表演一下不能教你口诀,因为这是秘密。
”
我回答说:“可以呀,那也不错。
”
齐天大圣一会儿变成一只老虎,一会儿变成一棵树,一会儿变成一只小兔子……
我在旁边拍手叫好。
齐天大圣舞了舞金箍棒,对我讲:“小兄弟,要不要看我秀一段金箍棒?”
我说:“好啊,能看到齐天大圣您金箍棒真是我三生有幸啊!”
齐天大圣舞金箍棒的招数,变化多端,出穷不奇,舞的人眼花缭乱,但又令人拍手叫好。
在最后一招时,齐天大圣不小心舞到了我,我啊的一声惨叫,睁开眼,却发现自己回到了现实。
我感叹道,真想再去一次花果山呢。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1b115bc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e.png)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
因此,我精心设计了这节《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课程,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三单元,主要包括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掌握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难点在于学生对于加减法的理解以及对于不同运算符号的识别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计算器、小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比如“小猫有3条鱼,小狗有2条鱼,一共有几条鱼?”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知识点: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不同的加减混合运算,比如“2+31”,并解释每个运算符号的含义和运算的顺序。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展示如何进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比如“4+32”和“43+2”。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互相练习和讨论,以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运算规则,以及一些重要的例题和练习题。
我会尽量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以巩固学生在本节课上学到的知识。
具体的作业题目和答案如下:1. 题目:小猫有4条鱼,小狗有3条鱼,一共有几条鱼?答案:7条鱼2. 题目:我有5个苹果,我吃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苹果?答案:3个苹果3. 题目:小明有7个糖果,他给了我3个,他还剩下几个糖果?答案:4个糖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年级数学上册三走进花果山__10以内的加减法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三走进花果山__10以内的加减法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7d10131aa00b52acec7ca10.png)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6、7的加减法〕
1、复习6、7的组成及分解
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背诵6 、7的组成及分解。
这个内容在上?6和7的认识?这一课时时就已经让学生学习。
在上新课前让学生背诵,一是让学生复习稳固以前的知识,二是为接下来计算6、7的加减法时做好铺垫。
2、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
我们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智慧星〔梨〕,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出示5颗星,再拿出1颗星,求一共有多少颗星?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顺序观察事物,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
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3.根据算式,理解6 、7的加减法算理独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
我们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
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根据6、7的组成来计算得数。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将6、7的组成与加法结合起来理解。
这样处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加快学生的计算速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但是局部孩子年龄较小,还不能很快计算得数,要靠数手指,说明平常练习得还不够。
三 走进花果山——和是6、7的加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三 走进花果山——和是6、7的加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6a882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6.png)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三走进花果山——和是6、7的加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欲望。
教学重点:1. 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花果山的图片、数字卡片、计算器等教具。
2. 学生准备计算器、纸张、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花果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花果山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花果山的兴趣。
2.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果山上的水果有多少种吗?我们来一起数一数吧。
”二、探究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上的数字,让学生发现数字卡片上的数字与花果山上的水果种类之间的关系。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花果山上的水果种类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比如苹果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香蕉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以此类推。
3.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花果山上的水果种类用数字来表示,那么花果山上的水果种类一共有多少种呢?”4. 教师引导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和是6、7的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加法的概念。
三、实践1. 教师出示计算器,引导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 教师引导学生用纸张和铅笔记录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加法的概念。
2.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加法难吗?为什么?”3.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走进花果山:减法的意义(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三 走进花果山:减法的意义(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d3b88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1.png)
三走进花果山:减法的意义(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减法的含义和作用;2.能够运用减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3.能够举例说明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减法的含义和作用;2.减法与加法的区别;3.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减数与被减数的概念;2.减法的运算过程;3.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教具卡片、实物图;2.教学素材:数学课本、学生作业本、生活中的场景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主题为《减法的意义》;2.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加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3.教师出示一张场景图,比如:从10个苹果中拿走5个苹果,让学生说出这种情况中使用减法的含义。
二、学习新知识(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更多使用减法的实际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2.利用生动形象的场景图或教具卡片,让学生学习减数和被减数的概念;3.给学生讲解减法的运算过程并通过案例进行讲解;4.通过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三、巩固新知识(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场景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运用减法计算,并得出结论;2.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或习题课,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3.学生分组互相练习,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知识点。
四、反思和总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减法的掌握情况;2.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思考减法的应用场景。
教学板书三走进花果山:减法的意义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减法的含义和作用;2.能够运用减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3.能够举例说明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减法的含义和作用;2.减法与加法的区别;3.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减数与被减数的概念;2.减法的运算过程;3.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走进花果山的作文想象
![走进花果山的作文想象](https://img.taocdn.com/s3/m/0d2ea5b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7.png)
走进花果山的作文想象
走进花果山。
当我踏入花果山的那一刻,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这里山峦叠嶂,绿树
成荫,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一路上,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散发
着阵阵清香。
我还看到了一些野生动物,它们在山林间自由自在地奔跑着,给这片山林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在花果山的深处,我发现了一个清澈见底的小溪。
溪水潺潺流淌,不时传来阵
阵悦耳的流水声。
我蹲下身子,用手捧起一些溪水,清凉的感觉顿时传遍全身,让我感到一种舒适和愉悦。
继续往前走,我来到了一片果园。
这里的果树长势喜人,挂满了各种各样的果实,有苹果、梨子、桃子等等。
我拿起一颗红彤彤的苹果,咬了一口,果汁甜美,让人回味无穷。
在花果山的顶峰,我俯瞰着整个山脉,只见山峰叠嶂,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
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也感慨自然界的伟大和美好。
走出花果山,我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我深深地体会到,大自然是如此美丽和神奇,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它,让这份美丽永远存在下去。
走进花果山,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
理解。
我相信,只有在大自然中,我们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也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让我们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让美丽的花果山永远存在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10以内数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数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中出现的第一个较大的单元,设有6个信息窗,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长,因此,教材中专门安排了一个“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法式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进行口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教学设计思路: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10以内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它是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
因此教学时充分采用教材中的情境串,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4课时信息窗(1) …………………………2课时信息窗(2) …………………………2课时信息窗(3) …………………………2课时信息窗(4) …………………………1课时信息窗(5) …………………………2课时信息窗(6) …………………………2课时回顾整理…………………………2课时找找周围的数………………………1课时信息窗1(一)教学内容: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10以内两数相加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习加法算式的读写。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加法的意义。
2、通过动手摆、数,探索10以内两数相加的计算方法,学习加法算式的读写。
3、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把体会加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及正确进行口算做为这部分内容的重点。
学情分析: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学习,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图画,并且从中找到相关的数学问题,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所以在计算时可以借助数图中事物的个数来完成计算。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同学们喜欢动画《西游记》吗?今天我们一起到花果山去看看好吗?二、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1、(出示“来到花果山”投影)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2、图中的同学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有多少只猴子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口头回答。
3、(师边说边做手势)你是把地上的5只猴子和树上的3只合起来,知道一共是8只小猴子。
这个办法很好。
你能像老师这样边做手势边说说吗?(学生开始用手势比划)4、怎样表示出5和3和起来一共是8呢?(小组讨论,然后在纸上表示出来,相互交流)学生可能会用手势表示,也可能在纸上圈一圈,还可能用数的组成说说,用加法解决的也会有。
(教师肯定每一种方法,让用不同方法表示的同学解释自己的想法)当学生说出: 5+3=8 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像这样把5和3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板书课题:加法5、认识加法算式:教师介绍加法算式中的加号、等于号,带领学生读一读算式。
你会读了吗?自己读一读。
6、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A 每提出一个问题,便让学生尝试独立列出算式,口算结果。
B 进行汇报交流具体算法。
C 学生提出的一些本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或非数学问题,教师提醒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在“问题口袋”待学到相关知识时再解决或引导学生提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小游戏:先引导学生观察“自主练习”中第二题,说说题意。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手中的数字卡片,进行口算练习。
作业设计:用数字卡片进行口算练习板书设计: 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5+3=8课后小记:信息窗1(二)教学内容:自主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体会加法的意义。
2、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10以内数的加法口算速度。
3、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10以内数的加法口算速度。
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课通过操作体会了加法的意义,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各种练习提高学生口算准确率和速度。
在练习时注意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及时查漏补缺。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练习情趣出示自主练习中图画(只出示6只蚂蚁和蝗虫):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图意,教师故事引入:这6只蚂蚁搬不动食物,请来小伙伴帮忙,(出示4只蚂蚁图)现在有多少只蚂蚁了?二、巩固练习1、第一题:该怎样解答?学生独立填写算式,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二题:看谁答的又对又快拿出数字卡片,进行10以内的加法口算游戏。
3、第三题:指定时间让学生直接将答案填在书上,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最后集体订正答案。
4、第四题:小组分类说算式的练习。
A 分小组进行练习:学生在小组中说自己想要说的一组加法算式,由其他学生判断是否正确。
正确的奖励自己一个笑脸。
B 请一组同学到讲台进行练习,全班学生进行判断。
5、第五题:算式与数的大小比较。
A 学生独立作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B 进行集体订正,正确的给自己一个笑脸。
6、第六题:小老鼠找鼠标。
A 学生观察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B 图意是什么?独立作题。
C 集体订正,正确的给自己一个笑脸。
7、第七题:看图讲故事。
A 学生认真观察图,结合画面自编故事。
B 提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及时评价。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大家交流的很好,希望大家课后多进行口算练习,提高口算速度。
作业设计:与家长做10以内的加法游戏,比比看谁算得快课后小记:信息窗2(一)教学内容: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学习关于0的加法。
教学目标:1、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学习关于0的加法。
2、进一步体验加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与同学的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把体会加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这部分内容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知道了加法的意义,这节课结合具体情境引申出关于0的加法,引导学生明白和0相加的结果是什么;通过交流、合作发现“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这一特点,会运用这一特点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同学们参观完花果山后,就来到树下野餐了,我们一起去看看野餐时又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好吗?二、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1、出示图画:引导学生看图,初步理解图意。
2、学生观察画面,说说图上讲的是什么事情?学生有序的描述图中的信息。
(左边树上有6只猴子,右边树上有3只猴子——)3、学生仿照图中提出的问题,自己提出其他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4、提问:你能直接算出需要多少根火腿肠吗?引导学生把求有多少根火腿肠转化成算有多少个同学。
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通过交流得出两个算式:3+4=7 4+3=75、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特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知道交换两个加数得数不变的规律即可,不需要总结成概念)6、解决“一共有几只小猴子?”A学生独立尝试列式计算,交流算法。
B集体订正,正确的给自己一个笑脸。
7、解决“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A 学生独立尝试列式计算,交流算法。
B 5+0=5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因为右边那棵树上1个桃子也没有。
)C (重点让学生理解“5+0”的算法。
)三、巩固练习1、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的图画: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图意,自己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订正时说说3+0=3的算理。
2、口算游戏:利用手中的数字卡片,进行口算游戏。
四、总结作业设计:与家长做10以内的加法游戏,比比看谁算得快板书设计:信息窗2(一)3+4=7 4+3=7 5+0=5课后小记:信息窗2(二)教学内容:自主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加深体会有关0的加法的认识。
2、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10以内数的加法口算速度。
3、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10以内数的加法口算速度。
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学情分析:上一节课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了有关0的加法,还发现了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各种练习提高学生口算准确率和速度。
在练习时注意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及时查漏补缺。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踢球游戏:投影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教师引导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是什么,明确要求以后学生自己在书上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集体订正时予以纠正。
二、巩固练习1、出示自主练习1:学生口头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填书,集体订正时说说还可以怎样解答?2、出示自主练习2:出示图画,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大括号的意思,然后独立填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订正时说说还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侧重于理解把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解决。
三、数学游戏:A 利用手中的数字卡片,师生合作,教师口头出加法口算题,学生从卡片中找到它的答案并举起来。
B 学生互相出题练习。
C 独立完成自主练习3,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说一说:自己发现什么窍门了?四、巩固练习1、出示自主练习6: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第一小题,引导学生借助画一画来解决问题。
其他小题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订正时先说说再画几个图形就符合要求了,所以括号里应该填几?2、出示自主练习7:学生自己观察图画,说一说图意,要把两种花合起来用什么方法解决?(拍节奏回答)然后填书、订正。
3、出示自主练习8:出示图画,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你想怎样解决?先和同桌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时可以指名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让他选择解决这个问题的人选,其他同学仔细听给予评价。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五、小结:(先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课后继续进行加法口算练习,下次我们比一比谁算得最准确、最快,好吗?作业设计:和好朋友做数字卡片的游戏课后小记:信息窗3(一)教学内容:探索10以内两数相减的算法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探索10以内两数相减的算法。
2、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