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反馈线性化课件
反馈的技巧PPT培训课件讲义(精)
注视对方
在沟通过程中注视对 方的眼睛,表达出自 己的真诚和关注。
避免躲闪
不要躲闪或回避对方 的目光,以免给对方 留下不自信或不真诚 的印象。
适时回应
通过眼神交流来回应 对方的观点和感受, 促进沟通的深入进行 。
注意文化差异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眼神交流的含义可 能会有所不同,需要 注意文化差异并尊重 对方的习惯。
重要性
反馈是控制论的基本概念,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 统功能的过程。根据反馈对输出产生影响的性质,可区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前者增强系统的 输出;后者减弱系统的输出。
反馈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
通过反馈,管理者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环境因素的 变化情况和对计划执行的影响程度,从而指导组织行为 向目标靠近。
02 保持中立
在表达意见时,尽量保持中立的态度,避免引起 对方的反感或抵触情绪。
03 尊重他人
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受,不要轻易贬低或否定对 方的想法。
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
肯定和鼓励
使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 激发对方的积极性和自信 心。
避免负面评价
避免使用负面或攻击性的 语言,以免伤害对方的自 尊心和积极性。
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举例
1 2
家庭沟通
与家人保持沟通,关注彼此需求和感受,提供关 爱和支持。
朋友交往
与朋友分享生活点滴,倾听彼此心声,给予鼓励 和建议。
3
自我反思
定期回顾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总结经验教训,调 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案例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反馈案例对比
成功案例
某公司通过定期员工满意度调查 ,收集员工反馈,及时改进公司 政策和福利待遇,提高员工满意 度和忠诚度。
6反馈线性化解析
2
1 非线性控制问题
如果控制系统的任务涉及大范围或高速运动,动力学中的非线性
影响很重要.
设计问题:对于给定的被控物理系统,构造反馈控制规律,使得 闭环系统呈现出期望的性态。 控制系统的任务可分为两类: 镇定(或调节)和跟踪(或伺服) 镇定问题中,控制器称为镇定器(或调节器)使闭环系统的状态被 镇定到平衡点附近.如冰箱温度控制,飞行器高度控制 跟踪问题中,设计的目标是构造控制器(跟踪器),是系统的输 出跟上一个给定的时变轨线。如飞机沿指定的路线飞行
s 2 2s 2 u yd s 1
系统有一个极点恰好等于原系统的不稳定零点,造成u指数发散 即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完全跟踪只能通过无穷大输入来实现。
所以,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控制设计目标不应该是完全跟踪或渐
近跟踪,而应该满足于有界误差跟踪
6
2 期望性态的规定
线性控制系统中,期望性态包括时域情形和频域情形 时域:上升时间、超调量、调节时间 频域:传递函数的低频和高频特性等 对非线性系统的规定没这么系统化、明显 非线性系统对一个指令的响应不能反映对其它指令的响应;
12
6.1 直观概念
6.1.1 反馈线性化及其标准形
基本思想:消去一个非线性系统中的非线性部分,使闭环系统成 为一个线性系统。
例:控制水槽液位
考查控制一个水槽液面的高度h到一个特 定高度h_{d}.控制输入是水槽的输入流 量u,初始高度为h_{0}
水槽的系统模型为:
其中,A_{h}是水槽的横截面,a是出水管横截面
将被控对象动态 方程修改为所期 望的形式。
4
1.2 跟踪问题
给定非线性动力系统 x f ( x, u , t ), y h( x ) 和期望的输出轨线 yd , 寻找控制规律 u,使得系统从 中某个区域内的任意点 出发, 整个状态保持有界的同 时,跟踪误差 y (t ) yd (t )趋于零
第六章非线性系统的反馈线性化
第六章非线性系统的反馈线性化反馈线性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反馈的方法,将非线性被控对象补偿成为一个具有线性特性的系统,然后利用线性系统理论进行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微分几何的反馈线性化方法是一种精确线性化方法。
6.1 反馈线性化基本概念反馈线性化设计步骤是:(1)通过反馈的方法将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线性系统,这个过程可以微分几何方法;(2)经过线性化处理后的系统进行设计。
与泰勒级数展开的近视线性化方法不同,它是建立在系统状态变换与非线性反馈基础上的一种精确方法。
它是大范围有效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工作点附近。
1水槽的系统模型为()()2h d A h dhu t a ⎡⎤=−∫4()f B =+ xx u 考虑如下系统x是系统状态,f(x)是光滑向量场,u是控制输入,B是输入矩阵且可逆。
设跟踪轨迹为x d 。
=d e x x−定义跟踪误差=f()B d ex x u −− 主要思路是设计如下的补偿控制算法1=(f())d u Bxx ke −−+ =-eke 补偿后的误差动态方程为稳定例2 两关节机械手111212121112122212220H H qhq hqhq q g H H qhq qg ττ−−−⎡⎤⎡⎤⎡⎤⎡⎤⎡⎤⎡⎤++=⎢⎥⎢⎥⎢⎥⎢⎥⎢⎥⎢⎥⎣⎦⎣⎦⎣⎦⎣⎦⎣⎦⎣⎦&&&&&&&&&&(6.1)5其中,[]12,Tq q =q 为关节角,[]12,Tττ=τ为关节输入。
12222221222221111211222222221212122221211122122122122cos cos sin cos cos()cos cos()c c c c c c c c c c H m l I m l l l l q I H m l I H H m l l q m l I h m l l q g m l g q m g l q q l q g m l g q q ⎡⎤=+++++⎣⎦=+==++=⎡⎤=+++⎣⎦=+表示成向量形式()(,)()H q qC q q q g q τ++=&&&&两边同乘以1H −,可变成仿射非线性系统(6.1)。
反馈线性化设计方法_1(6)
反馈线性化设计方法
Frobenius定理:令 f1,f2 ,L,fm 为一组线性无关的矢量场, 当且仅当这个集合为对合时它是完全可积的。
1、双线性: [a1f1 + a2f2 , g] = a1[f1 , g] + a2 [f2 , g] [f , a1g1 + a2g 2 ] = a1[f , g1 ] + a2 [f , g 2 ]
2、斜交换性: [f , g] = −[g, f ] 3、雅可比恒等式:Lad f g h = L f Lg h − Lg L f h 三、微分同胚与坐标变换 微分同胚的概念可看成是熟知的坐标变换概念的推广,其
⎤ ⎥⎦
=
φ(x)
=
⎡2 ⎢ ⎣
x1 3
+ 5x1 sin x2
x22
⎤ ⎥ ⎦
它对所有的 x1 和 x2都有定义,其雅可比矩阵为
∂φ
∂x
=
⎡2 ⎢ ⎣
+5 0
x22
10 x1 x2 2 cos x2
⎤ ⎥ ⎦
它在 x = (0,0) 的秩为2,这个函数在原点定义了一个局部
的微分同解 h(x1, x2 , x3 ) 存在,我们称这组矢量场 {f , g}为
完全可积的。
Frobenius定理提供了一个比较简单确定这些方程可解的
条件:
[f , g] = a1f + a2g
反馈线性化设计方法
这个条件称为矢量场 {f , g }的对合条件。
Frobenius定理断言一组矢量场当且仅当它满足对合条件 时是完全可积的。 定义1:线性无关的矢量场的可积性定义
2、由单独的一个矢量 f 组成的集合总是对合的;
01-第6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 课件
第6章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6.1 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6.2状态反馈极点配置6.3状态反馈动态解耦6.4全维状态观测器6.5降维状态观测器系统的综合:已知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设计控制规律u,使系统在其作用下的行为满足所给出的期望的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可分为非优化型性能指标和优化型性能指标。
分析问题:给定系统方程输入u已知系统的运动行为(状态运动规律,稳定性)结构特性(特征结构,能控性,能观性)综合问题:给定系统方程指定期望的运动行为(期望的性能指标)确定系统输入u的规律性能指标的类型•以渐近稳定作为性能指标——镇定问题•以期望闭环特征值作为性能指标——极点配置问题•以使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化为多个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作为性能指标——解耦控制问题•以使系统输出无静差地跟踪参考信号作为性能指标——跟踪问题一两种常用反馈结构;;x y u x xC B A 。
x v u K 式中v是p维参考输入;K ∈R p ×n 是p ×n 维定常反馈矩阵。
引入状态的线性反馈1 状态反馈设系统为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6.1线性状态反馈,简称状态反馈状态反馈系统的结构图ux y++B ∫C Ax 状态反馈(闭环)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为:特征多项式:()det (I )s s A BK 1()(I )K G s C s A BK B 传递函数矩阵:(),x A BK x Bv y C xK +-v2. 输出反馈v F u y 当将系统的控制量u 取为输出y 的线性函数时,称之为线性输出反馈,常简称为输出反馈。
式中:v 是p 维参考输入向量;F 是p ×q 维实反馈增益矩阵。
v FC x输出反馈系统的结构图v +-F ux y++B ∫C Ax 输出反馈(闭环)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为:()xA BFC xB v yC x ,()det (I )s s A BFC 1()(I )F G s C s A BFC B特征多项式:传递函数矩阵:3. 状态反馈结构与输出反馈结构比较(1)反馈属性上: 状态反馈是一种完全的系统信息反馈,输出反馈则是系统结构信息的一种不完全反馈。
输入 输出反馈线性化
的特征值在左半开平面,则整个状态反馈控制律为
u
a c
[sin(
x1
)
sin
]
1 c
(k1x1
k2
x2
)
消去非线性项的方法普遍适用吗?显然不能希望每个
非线性系统都能消去非线性项,但一定存在具有某种结构
特性的系统,允许消去非线性项。不难看出,如果通过相 减消去非线性项 (x) ,则控制器 u 和非线性项 (x) 必须以
现在就可以用线性控制理论求解这个跟踪控制问题
了。
上述讨论表明,有时对输入-输出映射进行线性化更有 意义,即使以保留一部分状态方程的非线性为代价。这种
情况称系统为可输入—输出线性化的。注意应用输入-输 出线性化,线性化的输入-输出映射并不能说明系统的全 部动态特性。在前面例子中,整个系统表示为
x1 a sin x2 x2 v y x2 注意,状态变量 x1 和输出 y 没有联系,换句话说就是线性
非线性项可以通过控制
u
x12
a
1 cos
x2
v
消去,当 / 2 x2 / 2 时,上式有明确定义。要求出新
坐标系 (z1, z2 ) 中的状态方程,可通过逆变换,即用 (z1, z2 )
表示 (x1, x2)
x1 z1
x2
sin 1
z2 a
9
非线性控制: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
上式当 a z2 a 时有定义。变换后的状态方程为
18
非线性控制: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
y(2)
(Lf h) [ f x
(x)
g(x)u]
L2f h(x)
Lg Lf h(x)u
同样,如果 Lg Lf h(x) 0 ,则 y(2) L2f h(x) ,且与 u 无关。重
反馈线性化原理的应用共23页文档
第四章 反馈线性化原理的应用在这一章中将介绍在局部坐标变换和反馈线性化原理基础上的一些推论及其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它们是零动态;局部渐近镇定;渐近输出跟踪;干扰解耦;高增益反馈;具有线性误差动态特性的观测器问题等。
4.1零动态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介绍并讨论一个重要的概念—“零动态”。
在很多场合中它起着与线性系统中传递函数的“零点”极其类似的作用。
在前述中我们已经看到线性系统的相对阶r 能够被解释为其传递函数的极点数目与零点数目之差。
即若任何一个线性系统其相对阶r 严格小于其维数n ,则其传递函数中必存在零点;反之若r=n ,则传递函数中就没有零点。
所以前节中精确线性化所讨论的系统,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线性系统中无零点的情况。
在这一节中这种类比将进一步推广。
考虑一个相对阶r 严格小于n 的非线性系统则可通过坐标变换,变成正则形:其中()()φφr n x x +⎡⎣⎢⎢⎢⎤⎦⎥⎥⎥1M ,若能使()L x g i φ=0, n i r ≤≤+1则可将系统变成下列形式:或写成:若x 0是使()()f x h x 0000==,的点,则在x 0一定有ξ=0,虽然此时η可以任意选择,但是不失一般性,可以选η=0,如果x 0是系统的一个平衡点,则在新坐标下也应是一个平衡点。
因而有:()b ξη,=0 当()()ξη,,=00时()q ξη,=0 当()()ξη,,=00时这也就是说,在x 00=,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下,若此时及以后又没有输入作用(即0=u ),则该系统就一直处于平衡状态。
1.输出零化问题和零动态现在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能否找到这样成对的关系:即某个初始状态x 0,及对应的()u t 0,()u t 0定义在t =0的一个邻域上,使得系统在t =0的邻域上输出()y t恒等于0。
这个问题被叫作输出零化问题。
当然我们感兴趣的是所有这样的对子()x u 00,,而不是前面提到过的x u 0000==,简单的平凡对。
13. 反馈线性化 (
全状态反馈线性化正式应用于形如 (13.4) 的非线性 ODE 控制系统模型, 不需要特别指定输出 y (t) 。
2
如上小节一样, 找到反馈变换(13.6)和具有非奇异行列式的状态变换
z (t) = ψ (x(t)) (13.10)
就可以简化系统。这需要等同于
z ˙ (t) = Az (t) + Bv (t)) , (13.11)
u(t) = M (q (t))(v (t) + F (q (t), q ˙(t))) (13.2)
就可以把(13.1)变换为线性二重积分模型
q ¨(t) = v (t) 。 (13.3)
从(13.1)到(13.3)的变换就是使用强控制权简化系统方程的反馈线性 化典型例子。例如,当(13.1)是欠驱动模型时,也就是,当 u(t) 在 Rk 的给 定子空间时, (13.2)的变换是无效的。同样, 如果 u(t) 必须满足一个预界定, 那么一般不能根据(13.2)得到 v 到 u 的变换。 另外, 反馈线性化基于使用激励信息, 在刚才的例子中就是函数 M 、 F 的精确信息, 和坐标 q (t) 与速度 q ˙(t) 的准确测量。 在某些情况 (包括 (13.1) ) 我们可以将反馈线性化的应用扩展到大致已知和不完全可观的模型,但是信 息流约束仍然是应用反馈线性化的严重障碍。
讲座13: 反馈线性化1
使用控制权将非线性模型转变为线性是实用非线性控制设计中非常普遍 的设计思想。 通常, 这个窍门能帮助我们认出 “简单” 非线性反馈设计任务。
13.1 激励和结果
这一节,我们给出一个有激励的例子,并说明反馈线性化理论的技术目 标。
13.1.1 例: 全驱动机械系统
第七章非线性系统的反馈线性化
反馈线性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反馈的方法,将非线性被 控对象补偿成为一个具有线性特性的系统,然后利用线性系统 理论进行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微分几何的反馈线性化方法是一种精确线性化方法。
7.1 反馈线性化基本概念
反馈线性化设计步骤是:
(1)通过反馈的方法将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线性系统,这个过 程可以微分几何方法;
(2)经过线性化处理后的系统进行设计。
与泰勒级数展开的近视线性化方法不同,它是建立在系统状
态变换与非线性反馈基础上的一种精确方法。
它是大范围有效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工作点附近。
1
例1 考察控制一个水槽的高度h到特定高度hd, 控制输入u,初始 高度为h0.
水槽的系统模型为ddth 0A(h)dh
反馈线性化控制器取为
u [b c sin2 t](ax2 kx)
得到的闭环系统方程为 x kx
对于一般结构,须用微分几何方法 7
7.2 微分几何知识
为了分析非线性系统,把状态变量空间视为微分流形,认 为系统状态方程右端各向量是定义在流形上的向量场集合,这 种应用流形上的向量场来研究非线性动力学方法,被称为微分 几何方法。
q1 q2
hq2
hq1
hq1 0
hq2
q1 q2
g1 g2
1 2
4
其中,q q1, q2 T 为关节角,τ 1,2 T 为关节输入。
H11
m1lc21
I1
m2
l12
l2
c2
2l1lc2
cos q2
I2
H22 m2lc22 I2
H21 H21 m2l1lc2 cos q2 m2lc2 I2
非线性控制8反馈线性化PPT课件
有趣的例子
第13页/共157页
第14页/共157页
第15页/共157页
第16页/共157页
第17页/共157页
第18页/共157页
第19页/共157页
第20页/共157页
输入-输出线性化
第21页/共157页
第22页/共157页
第23页/共157页
第24页/共157页
第25页/共157页
第82页/共157页
第83页/共157页
第84页/共157页
第85页/共157页
第86页/共157页
第87页/共157页
第88页/共157页
第89页/共157页
第90页/共157页
第91页/共157页
第92页/共157页
(5.40)或 (5.46)
第93页/共157页
输入-状态线性化 (无输出方程)
第120页/共157页
第121页/共157页
第122页/共157页
第123页/共157页
第124页/共157页
第125页/共157页
第126页/共157页
第127页/共157页
第128页/共157页
第129页/共157页
第130页/共157页
第131页/共157页
第132页/共157页
第26页/共157页
第27页/共157页
第28页/共157页
第29页/共157页
第30页/共157页
第31页/共157页
第32页/共157页
第33页/共157页
第34页/共157页
第35页/共157页
第36页/共157页
第37页/共157页
第38页/共157页
反馈线性化的初等理论
第三章 反馈线性化的初等理论3.1 局部坐标变换我们将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来研究有关于非线性系统的反馈控制规律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我们在本章讨论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然后在后面的章节中将其大多数结果推广到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1·相对阶(或相对度)定义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若写成下列形式(称仿射非线性系统)()()u x g x f x+= (1·1a ) ()y h x = (1·1b )则系统在点x 0上,说他具有相对阶r ,若下面两个条件成立 (对所有x 0的邻域上的x 及所有k<r-1)()()()()i L L h x ii L L h x g f k g f r =≠-0010注意在某些情况下相对阶不能被确定,事实上,当()L h x g ,()L L h x g f ,……函数序列的首函数不是一致为零(在x 0的邻域上),而在x=x 0点上又精确为零时就出现这种情况。
然而很清楚地,相对阶能够被确定的点的集合是系统(1·1)被定义的集合U 的一个稠密的开子集。
2·举例考虑状态空间的范德波尔振荡方程:()()()()⎪⎩⎪⎨⎧==⎥⎦⎤⎢⎣⎡+⎥⎦⎤⎢⎣⎡--=+=∙11222121012x x h y u x x x x u x g x f x ωμως 则:()()()[]()()()[]()()()()[]L L h x L h x hx g x L h x h x x f x x x L L h x L h x x g x g f g f g f f 02211001010010110==⋅=⎡⎣⎢⎤⎦⎥===*⎡⎣⎢⎤⎦⎥==⋅=⎡⎣⎢⎤⎦⎥=≠∂∂∂∂∂∂∴我们可以看到在x 0为任意值时,其邻域上均有:()()()()i L L h x ii L L h x g f g f 0010==≠可得出 r-1=1 ,则即 r=2因此系统在任何点x 0上均有相对阶为2,然而若输出函数为 ()y h x x ==sin 2,那么()L h x x g =cos 2。
第六章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tgh.ppt
In K
0
I
p
rank sI A BK, B rank sI A, B
{A-BK,B}能控的充要条件是
rank sI A BK, B n,s C
2)能观测性可以改变: 可举反例说明。
结论6.2[输出反馈]
输出反馈的引入不改变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即
yf 能控(能观)性= o 能控(能观)性
一个状态反馈来实现。
但 FC K 的解 F 通常不存在。
反馈信息上:状态反馈优于输出反馈
状态 x 可完全地表征系统结构的信息,
状态反馈是一种完全的系统信息反馈。 输出反馈是一种不完全的系统信息反馈。 为了使反馈系统获得良好的动态性能,必须采用完全信息 反馈系统,即状态反馈。
改善输出反馈方法 欲使输出反馈也能达到满意的性能,引入串联补偿器和并 联补偿器,构成动态输出反馈系统:
状态反馈(闭环)系统的构成:
xf : x ( A BK )x Bv y Cx
注意:闭 环系统的 特征值
传递函数矩阵为:
GK (s) C(sI A BK )1 B
v u
B
x C
y
A
K
输出反馈:
控制 u取为输出 y 的线性函数:
u Fy v
称为输出反馈(静态输出反馈)。
v 为参考输入。Biblioteka 第6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
6.1 引言 6.2 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 6.3 极点配置问题: 可配置条件和算法 6.4 镇定问题: 可镇定的条件和算法 6.5 解耦问题: 可解耦的条件和算法 6.6 跟踪问题: 无静差性和鲁棒控制 6.7 状态重构问题和状态观测器 6.8 引入观测器的状态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
6.1 引言
7_反馈线性化_488208959
When 0
q(0, )
( 0)
)(zero dynamics ) 0is the zero dynamics equations of (
Proposition:
If 0 is asymptotically stable, then the close-loop system( Z) (under the control strategy(A))is asymptotically stable and keep y (t ) 0 .
n Lnf h( x) L g Lnf1 h( x)u ( x) ( x)u z
3
z n Lnf1 h( x)
( Z)
Step 2 Suppose v ( x) ( x)u,then becomes ( Z)
1 z 2 z 2 z3 z n 1 z n z n v z y z1
v K z
* *
K B P
* T
*
P*
to solve: AT P PA PBBT P Q 0
Figure Diagram illustrating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exact linearization via feedback
6
Example 1:
B.
r 0 a( ,) b( ,)u 0 z
The nonlinear control strategy
Lrf h( x) a( , ) u | z ( x ) b( , ) Lg Lrf1h( x)
(A)
14
Step 4 Zero dynamic Stability Analysis
反馈线性化PPT课件
第17页/共38页
对二阶非线性系统
首先,进行状态变换z=z(x):
则新的状态方程为
而非线性部分就可以被如下的u=u(x,v)消掉:
•
经过状态变换的线性系统方程为:z1 2z1 z2 • z2 v
利用原控制输入u来镇定原非线性系统的问题,已转化为使用新控制输入 v来镇定新系统的问题。
18
第18页/共38页
6
第6页/共38页
(1)非线性系统建模 •模型要比较精确但易于处理 •建模不仅仅是得到物理系统的标称模型,也要提供模型不确 定性的特性,以便进行鲁棒设计、自适应设计或仿真。模型 不确定性是模型和实际物理系统之间的差距。
(2)反馈和前馈 反馈在非线性系统控制器设计中也起着基本作用 和线性控制相比,前馈在非线性控制中的重要性更加明显
(2)反馈线性化方法 将非线性系统(完全或部分地)化为线性系统,然后利用线性系统设计 方法完成控制设计。
(3)鲁棒控制 在鲁棒非线性控制(如滑模控制)中,控制器同时考虑了标称模型 和一些模型不确定性
(4)自适应控制
目前自适应控制主要用于动态结构已知,但有未知常数或时变参数的系
统
8
第8页/共38页
第6章 反馈线性化
称控制系统有完全跟踪能力。 渐近跟踪意味着渐近地达到完全跟踪
对于非最小相位系统,完全跟踪和渐近跟踪都不能实现。
3
第3页/共38页
••
•
•
例如,非最小相位线性系统 y 2 y 2 y u u
假设完全跟踪可以实现,即y(t) yd (t),t 0.那么输入u满足
•
••
•
u u ( yd 2 yd 2 yd )
• 核心思想:把一个非线性系统代数地转化为一个(全部或部分)线性系统,以便使用线性系统的技巧 • 反馈线性化和普通线性化(如雅可比线性化)的区别:反馈线性化不是通过系统的线性逼近,而是通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望性态通常考虑下面性质: ① 稳定性 ② 响应的精度和速度 ③ 鲁棒性(系统工作时,应当能够抵挡一些被忽略因素的影响) ④ 代价
7
3 构造非线性控制器的一些问题 非线性控制设计步骤 给定一个需要控制的物理系统,可通过以下步骤来设计: ① 指定系统的期望形态,选择执行器和传感器 ② 用一组微分方程对物理系统建模 ③ 对系统设计控制规律 ④ 对所得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仿真 ⑤ 用硬件实现控制系统
6.1.1 反馈线性化及其标准形 基本思想:消去一个非线性系统中的非线性部分,使闭环系统成
为一个线性系统。 例:控制水槽液位 考查控制一个水槽液面的高度h到一个特 定高度h_{d}.控制输入是水槽的输入流 量u,初始高度为h_{0}
水槽的系统模型为:
其中,A_{h}是水槽的横截面,a是出水管横截面
13
第二部分 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
2
1 非线性控制问题
如果控制系统的任务涉及大范围或高速运动,动力学中的非线性 影响很重要.
设计问题:对于给定的被控物理系统,构造反馈控制规律,使得 闭环系统呈现出期望的性态。
控制系统的任务可分为两类: 镇定(或调节)和跟踪(或伺服) 镇定问题中,控制器称为镇定器(或调节器)使闭环系统的状态被 镇定到平衡点附近.如冰箱温度控制,飞行器高度控制 跟踪问题中,设计的目标是构造控制器(跟踪器),是系统的输 出跟上一个给定的时变轨线。如飞机沿指定的路线飞行
例如,可以选取
得到闭环系统
其极点都为-2,因此是稳定的。
回到原状态 x_{1} 和 x_{2} ,与该控制规律相对应的原控制输入为
总的闭环系统的方框图为:
21
注: ① 控制规律并不是在全局范围内成立。考虑u=1/cos(2x)项 ② 状态变换和输入变换都是通过反馈得到的,不同于雅可比线
性化
如何借鉴前面的成功设计,把输入-状态线性化推广到一般非线性系 统中。此时,有两个问题: ① 哪些类型的非线性系统可以转变成线性系统? ② 对可以线性化的非线性系统如何找出适当的变换?
22
本章内容
直观概念 数学工具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输入-状态线性化
23
6.2 数学工具
向量函数 f : Rn Rn是Rn空间的向量场
一个向量场是光滑的是指函数f(x)有任意阶连续偏导数
状态x的一个光滑标量函数h(x),记h的梯度为h h x
梯度是一个行向量 ,第j个元素为 (h) j h / x j
g2
h x3
g3
0
其中, fi , gi是x1, x2, x3的已知标量函数,而h(x1, x2, x3)是未知函数。
如果上述方程组的解h(x1, x2, x3)存在,则称向量场{ f , g}完全能积
将被控对象动态 方程修改为所期 望的形式。
4
1.2 跟踪问题
给定非线性动力系统
x f (x,u,t), y h(x) 和期望的输出轨线yd ,寻找控制规律u,使得系统从中某个区域内的任意点出发, 整个状态保持有界的同时,跟踪误差y(t) yd (t)趋于零
如果对于适当的初值,闭环系统跟踪误差为零: y(t) yd (t) t 0
任务是将摆从 \theta 较大的角度控制到垂直的位置
可以选择镇定器为 kd k p mgl sin
得到全局稳定的闭环系统J kd k p 0
也可以选择镇定器为 kd 2mgl sin
得到稳定的闭环系统 J kd mgl sin 0
(2)反馈线性化方法 将非线性系统(完全或部分地)化为线性系统,然后利用线性系统设计 方法完成控制设计。
(3)鲁棒控制 在鲁棒非线性控制(如滑模控制)中,控制器同时考虑了标称模型 和一些模型不确定性
(4)自适应控制 目前自适应控制主要用于动态结构已知,但有未知常数或时变参数的系 统
10
第6章 反馈线性化
称控制系统有完全跟踪能力。 渐近跟踪意味着渐近地达到完全跟踪
对于非最小相位系统,完全跟踪和渐近跟踪都不能实现。
5
例如,非最小相位线性系统 y 2 y 2 y u u
假设完全跟踪可以实现,即y(t) yd (t),t 0.那么输入u满足
u u ( yd 2 yd 2 yd )
26
2 微分同胚 和 状态变换
映射 : Rn Rn,定义域是,如果是光滑的,并且 -1存在且光滑, 则称为微分同胚
如果定义域 是全空间 Rn,则称(x)为全局微分同胚
全局微分同胚很少,经常使用局部微分同胚。 给定一个非线性映射,如何判断出它是否是局部微分同胚?
光滑映射 ( x)定义在R n中的一个区域上,如果雅可比矩阵 在中的一点x x0上是非奇异的,则(x)是定义在x0的一个邻域
事实上, 该微分同胚在如下区域
{(x1, x2 ),| x2 | / 2} 内都是正确的。在这个区域之外,反函数不唯一,所以不是微分同胚
28
3 弗罗贝尼乌斯(Frobenius) 定理
考查一阶偏微分方程组
h x1
f1
h x2
f2
h x3
f3
0
h x1g1ຫໍສະໝຸດ h x28
(1)非线性系统建模 •模型要比较精确但易于处理 •建模不仅仅是得到物理系统的标称模型,也要提供模型不确 定性的特性,以便进行鲁棒设计、自适应设计或仿真。模型 不确定性是模型和实际物理系统之间的差距。
(2)反馈和前馈 反馈在非线性系统控制器设计中也起着基本作用 和线性控制相比,前馈在非线性控制中的重要性更加明显
19
对二阶非线性系统
首先,进行状态变换z=z(x):
则新的状态方程为
而非线性部分就可以被如下的u=u(x,v)消掉:
经过状态变换的线性系统方程为:z1 2z1 z2 z2 v
利用原控制输入u来镇定原非线性系统的问题,已转化为使用新控制输入 v来镇定新系统的问题。
20
适当选取反馈增益,可以对线性系统任意配置极点:
可递推定义高阶李导数 L0f h h Lif h L f (Lif1h) (Lif1h) f
如果g是另一个向量场,则 Lg Lf h 为 Lg Lf h (Lf h)g
例如,单输入- 单输出系统 x f (x), y h(x)
输出的各阶导数为:
y
h x
u
s2
s
2s 1
2
yd
系统有一个极点恰好等于原系统的不稳定零点,造成u指数发散 即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完全跟踪只能通过无穷大输入来实现。 所以,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控制设计目标不应该是完全跟踪或渐 近跟踪,而应该满足于有界误差跟踪
6
2 期望性态的规定
线性控制系统中,期望性态包括时域情形和频域情形 时域:上升时间、超调量、调节时间 频域:传递函数的低频和高频特性等
x
Lf
h
y
[Lf h] x
x
L2f
h
Lypunov函数V沿系统轨线的 导数用李导数如何表示?
25
设f和g是R n上的两个向量场。f和g的李括号是一个新的向量场,
[ f , g] gf fg
李括号[ f , g]通常记为ad f g.可递推定义多重李括号
ad 0 g g f
如果选取u(t)为
其中,v是一待定“等价输入”
得到系统是线性的,即
选取v为液面高度误差
的函数:
a是一正常数,所得闭环系统为
~
~
h a h 0
~
这表明当t 时,h(t) 0
而实际的输入流量是由非线性控制规律决定:
如果期望液面高度是一个已知的随时间变化的函数h_{d},则等价输入v可 选为
例:双连杆机械手的反馈线性化 控制设计目标是让关节所在位置q_{1}和 q_{2}按照预先规划好的路径q_{d1}(t) 和q_{d2}(t)运动(跟踪问题)
机械手的动态方程为: (q为关节角,\te为输入)
+
其中,
17
状态方程可以简化成: H (q) q C(q, q) q g(q)
对于这类可表示成能控标准型的系统,通过控制输入
可以消去非线性部分,得到简单的单输入-单输出关系
选择ki,使多项式 sn kn1sn1 k0的所有根都严格落在左 半开复平面上,
则系统
是指数稳定的
此时,求得控制规律为
而
却可以实现跟踪控制
16
使用类似的方法,对能控标准形的非线性系统,设计控制律
ad i g [ f , ad i-1g]
f
f
例:系统
系统可以写成x f (x) g(x)u的形式
f (x) g(x)
[ f , g] ?
李括号的运算法则:
1) 双线性性 [1 f1 2 f2 , g] 1[ f1, g] 2[ f2 , g]
2)反对称性 [ f , g] [g, f ] 3)雅可比恒等式 Lad f g h Lf Lg h Lg Lf h (试加以证明)
• 核心思想:把一个非线性系统代数地转化为一个 (全部或部分)线性系统,以便使用线性系统的 技巧
• 反馈线性化和普通线性化(如雅可比线性化)的 区别:反馈线性化不是通过系统的线性逼近,而 是通过状态变换和反馈得到的。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