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第五讲词品和人品共29页文档
《人间词话》全赏析
![《人间词话》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0904d75727a5e9846a6128.png)
《人间词话》全赏析《人间词话》全赏析(一)1.《诗蒹葭》①一篇,最得风人②深致。
晏同叔③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④意颇近之。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注解:①《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②风人,即诗人。
《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其作者被称为为风人,后成为诗人的代称。
③晏同叔,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少年时即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的时候,官至宰相。
死后谥号元献,因又被称为晏元献。
他是北宋初期的重要词人,欧阳修、范仲淹等著名词人或出其门下,或为其幕僚,因此晏殊又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晏殊工于造语,其一生安逸富贵,故而他的词作雍容和缓,温润秀洁。
虽然内容多是抒写相思离别之苦,含情凄婉,但是忧愁之中往往透露出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悟,深为后人称许。
④《鹊踏枝》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天长水阔知何处。
词牌解:《鹊踏枝》:本唐教坊曲,玄宗开元、天宝间人作。
唐人以鹊声报喜,乃命为曲名。
又作“雀踏枝”。
在敦煌曲子词中还保留有《鹊踏枝》的原貌:“叵耐灵鹊多满(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
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此词七言八句,多加衬字,自五代起则完全演为杂言(如晏殊词)。
入宋以后,则易名为《凤栖梧》、《卷珠帘》、《蝶恋花》、《黄金缕》等十余种。
其中以《蝶恋花》之名最为通行。
晏殊所作此词,实际上即宋人所谓《蝶恋花》。
)今译:《诗经蒹葭》一篇最能体现诗人深远的情致。
《人间词话》PPT课件
![《人间词话》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fdd636af1ffc4fff47ac26.png)
“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 人。” ——梁启超
“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 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 一段异样的光辉”。 ——郭沫若
“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陈垣)先
生两人。”
——伯希和
“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 学问太简陋......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 推王国维与陈垣。” ——胡适
六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 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 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 界。
评点
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论思想的核心。这条给 境界下了一种界定(即含义)。王国维认为, 境界是真景物与真感情的辩论统一和生动的艺 术表现,是指景物与感情的内在统一和高度融 合。王国维重视诗歌中创作主体的真实情感, 便是对兴趣说和神韵说优点的继承和发扬,重 视诗歌中的真景物,便是打破了他们在文学的 审美实践中朦胧神秘的审美倾向,并且给文学 创作与欣赏切实明确的审美标准,这便克服了 前两者的缺点。
八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 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 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 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评点
优美和壮美,仅仅是在审美取向上不同罢了, 人们不能用价值来比较它们的高低。个人喜恶是无 法回避的,可在没的本质上,它们的地位应该是平 等的,且这种平等具有超越意义。这就是说,意境 不分大小,这种大小差别只存在于它所描绘的景物 上。世上有数不胜数的景物,人情也各不相同,它 们都能写成诗歌咏出来。如果掌控得好,当然就是 出色的文章词句,自然就产生了美妙的境界。
《 人 间 词 话 》
王国维(1877年—1927年), 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 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
人间词话ppt课件
![人间词话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114bd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8.png)
亦必邻于理想
之故也。
10
第三、四则谈论什么问题? 第三则阐述了几层意思?
3.有有我之境, 有无我之 境。……
4.无我之境,人 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 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 壮也。
从主客体关系角度谈”有 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三层:1.例举什么是”有 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2.二者的观物方式
4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屡应乡试
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22岁,结识
“东文学社”主持人罗振玉,在其资助下于赴日本留
学。
1902年因病归国,执教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
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埋头文学研究,开始
“独学”阶段。
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
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
——《傅雷家书》
2
3
大师之光
王国维(1877——1927),字静 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清秀才。中国近代集史学家、文学家、 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 家、翻译理论家和文艺理论家于一身 的学者,国学大师。早年研究哲学、 文学,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资产阶 级文艺思想影响。是我国近代美学史 上融中西美学为一体的第一人。著有 《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 词话》等美学作品。生平著有作品62 种,以《观堂集林》最著名。
24
第三、四则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 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 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 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之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非不能写无我之 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含义。
10.1《人间词话》十则PPT课件人教版
![10.1《人间词话》十则PPT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66caa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7.png)
彩视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时所营造出来的境域,
是“有我之境”。
-21-
10
《人间词话》十则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首 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审美鉴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都描画出
一种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静穆的景物之中的浑然物化之境。可见,
-12-
10
《人间词话》十则
凝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首 页
积累语言知识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把握文脉主旨
故不知何者为我(所以,因此)
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原因,缘故)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故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凝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首 页
积累语言知识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把握文脉主旨
2.解多义
其辞脱口而出(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1)辞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我从去年辞帝京(告别,辞别)
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10
《人间词话》十则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首 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审美鉴赏
点评:作者在此从创作方法的角度阐述“造境”与“写境”之间的关
《人间词话》第五讲:词品与人品
![《人间词话》第五讲:词品与人品](https://img.taocdn.com/s3/m/03e6524ab84ae45c3a358c12.png)
词中苏、辛,似诗中李白,纵横驰骤,无规矩可学。苏、
辛词风,是根源于他们的人格精神的,出于至情至性。正 是因为有人格根基,所以是不可模拟,不可重复的。
在貌不在神,即在文字而不在胸襟。
东坡之旷在神,
白石之旷在貌。 白石如王衍口不 言阿堵物,而暗 中为营三窟之计, 此其所以可鄙也。
(手稿114条)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
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 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 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文学小言)
“偷”是文论中的一个范畴。皎然 《诗式》最早提出偷语、偷意、偷势 周介存谓:“梅溪 的“三偷”之说。“偷语最为钝贼”, 其次偷意,对于“偷势”皎然是给予 词中,喜用‘偷’ 肯定的。偷语、偷意,也就是因袭模 字,足以定出其品 拟,不能翻新变化。 史达祖填词主要祖述周邦彦。因 格。”刘融斋谓: 袭模仿,在个别尖新字上求奇求巧, “周旨荡而史意贪” 就是周济所谓的词品上的“偷”。 “贪”多堆砌藻采、隶事用典、 此二语令人解颐。 尖新求巧,周济说史达祖词“极妍尽 (初刊稿48条) 态”。 “荡”周词中的一些赠妓应歌之 作,涉于艳亵,有佚荡污淫之失。即 当不得一个“贞”字,不够温柔敦厚, 不得“性情之正”。
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 、辛弃疾
优点: 1.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 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 2.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 摄取军情国事等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 一样地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汪 洋恣意,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缺点: 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 怪叫嚣。
王国维批评南宋诸词人为“乡愿”,是说他们的词没 有主体精神人格作基础,没有词人心灵生气的灌注, 而仅仅于外在辞藻、典故、音律方面追求奇巧,故而 称不上是真正的文学。诗词要植根于主体的人格精神、 胸襟怀抱。 在王国维看来,南宋词的弊端,最根本的原因在人格 精神的缺失,主体精气的疲弱。词体日益精工,而文 士的主体精神日益沦落衰弊了。
《人间词话》教学课件 ppt--高中语文
![《人间词话》教学课件 ppt--高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a6771398561252d381eb6e95.png)
赏析事例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 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 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 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 飞过秋千去。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 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 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 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 下潇湘去?
• 何为境界?
• 何谓高格?
境界与高格
• 境界——“境”,意境;“界”指 精神的高度。“境界”合起来指具 有高度和深度的意境。
• 高格——崇高的格调,一种胸怀, 一种气度,一种情调。
造境与写境
• 造境——以主观之笔写虚拟之境。 (理想)
• 写境——以客观之笔写现实之境。 (现实)
赏析事例——造境和写境
《江城子·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 里孤魂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 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 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 处,明月夜,短松冈。
《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 朱户,只有春知处。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颖亭留别 》 元好问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片云天共起永夜月同孤小结?无我之境静态美?有我之境动态美?境非景?境非景?有境界标准真景物真感情
《人间词话》全赏析
![《人间词话》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9f735ea98271fe910ef9c9.png)
《人间词话》全赏析(一)1《诗?蒹葭》①一篇,最得风人②深致。
晏同叔③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④意颇近之。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注解:①《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②风人,即诗人。
《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其作者被称为为风人,后成为诗人的代称。
③晏同叔,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少年时即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的时候,官至宰相。
死后谥号元献,因又被称为晏元献。
他是北宋初期的重要词人,欧阳修、范仲淹等著名词人或出其门下,或为其幕僚,因此晏殊又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晏殊工于造语,其一生安逸富贵,故而他的词作雍容和缓,温润秀洁。
虽然内容多是抒写相思离别之苦,含情凄婉,但是忧愁之中往往透露出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悟,深为后人称许。
④《鹊踏枝》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天长水阔知何处。
词牌解:《鹊踏枝》:本唐教坊曲,玄宗开元、天宝间人作。
唐人以鹊声报喜,乃命为曲名。
又作“雀踏枝”。
在敦煌曲子词中还保留有《鹊踏枝》的原貌:“叵耐灵鹊多满(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
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此词七言八句,多加衬字,自五代起则完全演为杂言(如晏殊词)。
入宋以后,则易名为《凤栖梧》、《卷珠帘》、《蝶恋花》、《黄金缕》等十余种。
其中以《蝶恋花》之名最为通行。
晏殊所作此词,实际上即宋人所谓《蝶恋花》。
)今译:《诗经?蒹葭》一篇最能体现诗人深远的情致。
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⑩《人间词话》十则 优秀课件(28张)(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⑩《人间词话》十则 优秀课件(28张)(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250cd22960590c69fc37619.png)
(写实之境) 并非是照搬自然,而
必须用审美理想对生
活加以提炼、改造。
艺术境界既 要描写自然 又要表现理 想,是理想 与现实的统 一
判断下面两首诗,哪首诗的境界是“造境”? 哪首诗是“写境”?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 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不可压倒一切,但你也不能被一切压倒。 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 危机二字的正解是危险和机会,但大多数人只看到危险,鲜有人看到机会,所以成功赚到大钱的人并不多。 有人将你从高处推下的时候恰恰是你展翅高飞的最佳时机。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成功。 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只在一念之间。 奋斗的双脚在踏碎自己的温床时,却开拓了一条创造之路。 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如果要给美好人生一个定义,那就是惬意。如果要给惬意一个定义,那就是三五知己、谈笑风生。 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 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愿意做的事情也总能找得出借口。 没有人能替你承受痛苦,也没有人能抢走你的坚强。 每件事情都必须有一个期限,否则,大多数人都会有多少时间就花掉多少时间。
雾失楼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文化经典》:《人间词话》十则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文化经典》:《人间词话》十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bd29f602020740bf1e9b92.png)
• C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D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E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F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G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第十四页,共28页。
第五、六则从作者感受、作品表现的角 度谈“境界”。包含三层含义:
1.写真景、真情:景真,写出自然神韵,不 只求形似;情真,发自肺腑,诚挚深切,而 非虚情假意,无病呻吟。 2.出境界需情景交融。 3.除了以上内容,形式两方面之外,还需炼 字的技巧。
第二十三页,共28页。
小结
• 《人间词话》节选部分以“境界”为核心, 阐述了“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 与“无我之境”、“入乎其内”与“出乎其 外”等问题,广泛触及了主观与客观、景与 情等美学问题。是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 的集大成者,又是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 的开创者。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第二十六页,共28页。
二、作家应该怎样修养自身,才能写出 有“境界”的作品?
• 从第七则看,要志存高远,甘于寂寞; 苦苦探索、执著追求。从第八、九则 看,要有开阔的胸襟、真切深刻的见 识,要有真性情。从第十则看,要能 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注意有所领悟。
第二十七页,共28页。
课外推荐阅读《人间词话》
第二十八页,共28页。
第十则把“境界说”与创作者对待现 实生活的态度、方法结合起来
• 首先指出诗人要“入乎其内”,深入生活,才 能获得丰富的创作材料,逼真地描绘生活,作 品才有生气;又需“出乎其外”,超脱出来, “胸中无物”,从一定的高度观察生活,摆脱 生活之欲,从而实现对审美对象的静观,写出 深刻独到的内容。
• 其次,以周邦彦、姜白石为例,进行具体评判。
《人间词话》详细版
![《人间词话》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6edfc6fe4733687e21aaff.png)
明风重云沙 往临送午《张
日不重破上 落定帘月并 红,幕来禽
事 后
晚 镜
春 春
醉 醒
水 调
先
天
期,去来》 仙
应人密花池 空伤几愁数 子
满初遮弄上 记流时未声
径静灯影暝 省景回醒持
。,,。, 。,?。酒
听
,
“弄”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传神地表现
出云开月出、花影婆娑之景,意外欣慰之情。
2020/4/21
2020/4/21
26
• 品读第三则,结合课文所举诗句,要求 置身诗境,讨论思考:
• (1)怎么体会“泪眼”一句、“可堪”一句 的“有我之境”?
•
• (2)怎么体会“采菊”一句、“寒波”一句 的“无我之境”?
冯延巳《鹊踏枝》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创作方法)
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
按客观自然描写而成,
“写境”更贴近现实。
(写实之境) 并非是照搬自然,而
必须用审美理想对生 活加以提炼、改造。
艺术境界既 要描写自然 又要表现理 想,是理想 与现实的统 一
判断下面两首诗,哪首诗的境界是“造境”?哪首诗 是“写境”?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14
听读录音
正文: 寒波澹澹起 著我之色 憔悴 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 然遽以 沁人心脾 豁人耳目 矫揉
检查预习
落实以下字词释义
• (1)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崇高的格调 • (2)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 …的原因 独一无二、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