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小说与五四小说的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清小说与五四小说的比较

【摘要】晚清文学一直被看做是古代文学的尾声,近代文学的背景。王德威在《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提出了“没有晚清,还来五四”这一命题,试图把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提前至晚清。本文从语言、形式、思想内容等方面试对晚清小说和五四小说加以比较,发现晚清和五四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王德威;晚清文学;五四文学

长期以来,晚清文学都是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它只是古代文学的尾声,近代文学的背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陈平原、钱理群、黄子平提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将中国文学现代化提前至1898年。随后,王德威先生的《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一书,明确提出“没有晚清,何来五四?”这一命题,从而更把晚清文学驾驭在五四文学之上,在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

细看“没有晚清,何来五四?”这一命题,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晚清历史发生在五四之前,没有晚清的积累和准备,也就不用提五四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作者打破了长期以来的研究限制,将关注点放在狭邪艳情、侠义公案、谴责黑幕、科幻奇谭四大文类。通过对这四种文类的研究,作者详述了晚清小说的多样性:“从侦探小说到科幻奇谭,从艳情纪实到说教文字,从武侠公案到革命演义,在在令人眼花缭乱。它们的作者大胆嘲弄经典著作,刻意模仿外来文笔,笔锋所至,传统规范无不歧义横生,终而摇摇欲坠。” [1]

其喧哗之势,令人叹为观之!作者高度阐释了晚清文学的重要性,并且认为日后中国现代文学里所出现的渴望,挑战,恐惧以及困境等主题都已在晚清这些小说有了苗头,并多次表明晚清多重的现代性在五四时期被压抑下来,以遵从单一的现代性。他认为五四现代中国作家眼高于顶,而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表面上或许看起来很现代,但所表现的内容却未必现代化,同时在文章中指出“五四精英文学的口味其实远较晚清前辈为窄,他们延续了“新小说”的感时忧国叙述,却摒除—或压抑—其他已然形成的实验”。[2]作者力图证明晚清文学成就高于五四文学,反而五四却阻碍了文学的继续发展。

晚清文学是否正如作者所认为的其价值高于五四,我们可以对晚清小说和五四小说试加以比较,便会有清晰的认知。

(一)语言上的比较

众所周知,白话文运动是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社会原因,文言文从某种程度上已经阻碍了文学的发展,为了更彻底地进行革命,必须首先在文学形式等方面对其进行改造,白话文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这样的语言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揭露社会的陋习更容易被广大的社会民众所接受,也更有利于革命的宣传。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3]而五四

学者也希望能将之用到文学创作中,同时胡适也确认了白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正宗地位,宣称白话文取替文言文以建设新文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理论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文学的创作及发展也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实际上在五四之前,已有许多学者以及一些作家已提倡或运用着白话文。裘廷梁等呼吁提倡过白话文,黄遵宪用自己的实际创作证明了用日常生活话语也是能够做出内容丰富感情充沛的诗歌,同时这一时期也有一些白话报,白话丛书等。但实际上晚清时期所出现的白话文和五四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周作人在他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写到:“第一、现在的白话文,是“话怎么说便怎么写”。那时候却由八股翻白话……第二、是态度的不同——现在我们作文的态度是一元的,就是:无论对什么人,做什么事,无论是著书或随便地写一张字条儿,一律都用白话。而以前的态度则是二元的:不是凡文字都用白话写,只是为一般没有学识的平民和工人才写白话的。……总之,那时候的白话,是出自政治方面的需求,这是戊戌政变的余波之一,和后来的白话文可说是没有大关系的。”

[4] 我们可以看出晚清的白话只适用于小范围的,只有那些普通老百姓才用,并不是全民性的。在文学创作上,也仅有一小部分尝试用俗语俚语,大部分的文学作品还是运用文言。小说虽有采用白话,但它也只属于文白参半,很多人学习古人用骈偶句写小说,之乎者也等词在小说中时有发现。五四时期,作家都已尝试用白话写小说,

并且取得了显著地成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文学,白话也已开始用于其他文学类别的写作。

(二)形式上的比较

从文学形式上看,晚清小说并未摆脱传统文学叙事模式,但五四小说却在这一方面发生了根本的质变,较彻底地摆脱了传统的限制,体现了鲜明的现代性。明清小说在结构上大多采用章回体,叙事角度以说话人的角色出现,它注重情节的发展,大多采用顺序的记叙顺序。晚清小说在传统基础上有很大发展,比如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吴趼人的《恨海》等采用倒装顺序;在叙述人称上,刘鄂的《老残游记》,吴趼人《上海游骖录》等采用第三人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王瑞卿《冷眼观》等采用第一人称;在情节叙述中也时有参入政论、时事、轶闻、游记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消解了情节为中心的模式……但是却并未完全摆脱传统小说

的方式。无论是谴责小说,还是侠义公案,狭邪艳情小说,大部分是采用章回体的结构,小说的题材也大多取材社会现实,但却过分重视小说的社会政治功能,而忽视其艺术功能,造成人物类型化,故事模式化等缺陷。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整部小说都是由若干个故事联缀而成,所有的小故事都是围绕着“千里为官只为财”这一主题,揭露社会的黑暗,批判贪官污吏的罪恶。

相比较而言,五四小说在形式上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结构上已不再简单拘泥于章回体,就鲁迅个人而言,他的每篇小说都有

不同的格式,不同的形式。《狂人日记》采用以第一人称叙事抒情的日记体形式;《孔乙己》截取人物生平的几个场景来描写人物一生;《离婚》主要抓住场面描写等等……同时在创作手法上,五四作家积极吸收外国文艺的技巧,更加注重对人物的描写,以人物心理为小说结构中心,按照人物情绪的发展来安排叙述时间,在写作中也主动运用心理学,潜意识,意识流,表现主义等新方法。无论是写实派还是浪漫派作家,(下转第153页)

(上接第151页)在自己的创作中都竭力渗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在他们的小说中可以发现,他们更加注重对自己心境的描写,大胆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灵与肉的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对外部事件的描写则大大减弱。由此可见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叙事角度,叙事方法在五四时期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外在形式上已脱离传统的限制,成了各种新形式创造的活跃期。

(三)内容上的比较

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内容的价值,是否有助于人们思想的转变,是否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生活,都是评判其思想价值的重要方面。晚清小说的思想内容已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谴责小说,注重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黑暗,但当时的大部分小说却还停留在载道,欢愉等功能。由于外国文学的介绍和引进,当时一些作家已经有意识地模仿外国小说,具有了初步的现代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