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枯山水庭园看中日古典园林异同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庭园之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庭园之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庭园之构成意境的比较谭岩082102023摘要:中华民族有着爱好自然、钟情园林的文化传统。

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喜爱山水林泉、树木花草等自然景色,因此修建园林是一种社会性较强、极为普遍的艺术活动。

中华民族的园林文化历史悠长,多国争相借鉴效仿,日本庭园就是在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起来。

但是两者毕竟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关键词:江南园林禅宗庭园书院式庭园园林意境人类造园,其实是在造天堂。

园林是人类眼中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是寄托精神的宁静家园,是自己心目中的天堂。

身处园林,我们看到的不止是亭台楼阁山草花水,还有古人的所思、所想、所为。

春光明朗之时,宾客雅集于“远香堂”,隐士品画,说古论今;秋风飒爽之夜,家人欢聚在“射鸭廊”,赏月听曲,同享天伦。

在园林里,我们会看到情人月下相会,也会看到知己亭中对弈,更能体会到古人们诗情画意地生活在片片“城市山林”中。

我国的造园活动大约是从3000多年前的商殷时代(公元前1600~前1100年)开始的。

最初的形式是“囿”。

从汉朝到清朝的2000多年里,皇家园林的营造大都要仿照“蓬瀛三岛”的山水构架形制,因为那就是传说中神仙住的、长满了长生不老之药的地方。

所以,在全世界,园林就是造在地上的人间天堂,是最理想的生活、工作与游憩场所。

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结构,主要通过以下八个方面的营造要素形成。

(一)山水创作:山水是自然界中最富有艺术魅力的基本表现。

在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理论里,“山水”是园林地形的简称。

地形整理是创造园林景观地域特征的基本手段。

山、水、平地的布局,奠定了园林景观环境的基本轮廓。

被塑造的山水地形,是一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统一的艺术形象。

例如苏州的环秀山庄、狮子林,扬州寄啸山庄里的假山石桥等等。

(二)建筑经营:人类创造园林,是基于想生活在一种能经常与自然要素相联系的理想生活境域的实用要求。

游憩建筑是园林中解决遮阴避雨、满足游览休息以及各种游园实用功能的主要手段。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园林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园林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园林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园林有许多差异,如下所述:
1. 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与人工的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日本庭院园林则更加注重简约、抽象和空灵的美感。

2. 布局结构:中国古典园林通常包含山水、湖泊、假山、廊、亭、楼等元素,给人以丰富多样的游览体验。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为简洁,通常设计成幽静的空间,以花草树木、琉璃瓦片、水景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3. 植物选择: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植物包括花草、乔木、竹子等,追求四季景观的变幻和丰富。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注重自然元素的简洁和平衡,一些常见的植物包括苔藓、枯木、小型灌木等。

4. 庭院的功能:中国古典园林多用于宴会、游玩、休憩等活动,也常常用于显示主人的地位和社交地位。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注重提供一个能够供人沉思、冥想以及举办茶道等传统仪式的空间。

5. 装饰元素:中国古典园林善于使用彩绘、雕花、镂空等繁复的装饰元素,赋予庭园以华丽和精美的感觉。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注重使用简约的素材和形式,以自然材料、石头、木材等为主要材质。

中国古典园林偏重于封建文化的表达与展示,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呈现出的是一种庄重、浓郁的艺术氛围;而日本庭院园林则追求简约、空灵、平和的美感,更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内省与静谧体验。

中日园林文化对比

中日园林文化对比

浅析中日园林文化对比摘要: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也是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

而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很大,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而日本经过长期的历史过滤与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

与中国园林在许多方面又有着区别。

关键词:中国园林;日本园林;园林意境;枯山水;差异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之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境。

日本园林虽然受中国影响较深,但也有自己独到之处。

1.中日园林各自的特色1.1中国园林意境特点首先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把“天人合一”思想作为最高标准,“师法自然,融于自然,表现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之思想的体现。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园林设计的原则。

“天人合一”思想以崇尚自然为宗旨,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表现自然,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园林形态。

其次体现在“山因水活,水随山转”。

中国园林中,山与水在空间上隔相呼应,形成了迂回曲折时宽时窄的流经形态,贯穿于各个景区之间,只有流动着的水,才能给人以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只有活泼泼的水,才能给园林带来流动的气息。

山赋予水以形,水赋予山以活力,山与水的结合给予园林的空间与倒影,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美。

山与水的结合,也体现了阴阳调和的宇宙观。

此外,中国园林之中,每件物品,包括树木、花卉、建筑、文字、匾额、刻石都非常地精致,把他们的安置经过艺术处理,既能发挥自己本身的作用(如匾额,增加文化气氛,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又能与周围环境融合,烘托物镜,幻化出意镜。

空间的布置与分割,非常巧妙,在整个园林的意境中处理得非常得体。

中国园林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

叠石是园林的骨架,理水是园林的脉绪。

石头坚硬,刚强,有着坚硬的外表;水,忧愁含蓄,给人静谧的感觉,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艺术处理之后,两者相得益彰。

同时坚石、怪石作为骨架能寄托主人的感情。

流水荡漾也能代表主人的情趣。

中日园林景观比较

中日园林景观比较

中日园林景观比较日式枯山水庭院中式山水庭院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在这里诞生的东方体系最初形成可追溯到夏商时期,距今已有四千年历史。

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蕴藉、内秀、恬静、淡泊、循矩、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

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

是一种摹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一种“独乐园”。

其中某些流派如日本园林还将禅宗的修悟渗入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之中,使其达到佛教所追求的悟境,在一个微小的庭院里营造出内心的天地,即所谓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其抽象意味的浓重已达到了一种超出五感的直接与自然相溶的默契,把人引向内省幽玄的神秘境界。

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虽同属东方体系,但由于中日两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的截然不同以及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使中日虽然同种同文,却有着趣意相异的文化。

中国文化输入日本始于汉代,在唐代达到高潮,其后的宋、明两代也都间有输入,因而可以说日本是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分才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

但是日本在吸取的同时却对输入的文化进行了及时的吸收和改进,使其适于本国的生存环境,从文字、宗教、伦理到文学、绘画、书道、茶道、剑道、花道等,无不如此,所以现在的日本文化虽然无处不透着中国的影子,却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园林艺术自然也不例外。

以下就环境、类型、思想和手法等方面对中国、日本两种园林风格的异同分别进行探讨。

地域与环境区别中日于国土环境之上的本质区别在于大陆和海岛的差别。

两者各成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近来日本又有学人提出森林文化的说法,综合起来反映在园林上即山水文化和水岛文化的对比,路文化和舟文化的对比。

关于中日园林对比的论述

关于中日园林对比的论述

关于中日园林对比的论述摘要:中日两国古典园林同属于区别于欧洲和西亚的东方园林体系,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很大,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但经过日本长期的历史过滤与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

与中国园林在许多方面又有着区别。

关键词:中国园林日本园林相同点不同点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因为同属东方体系,其间的差别自然要小一些,但由于中日两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的截然不同以及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使中日虽然同种同文,却有着趣意相异的文化。

中国文化输入日本始于汉代,在唐代达到高潮,气候的宋、明两代也都间有输入,因而可以说日本是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分才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

首先,中日两国园林按类型所属,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

中国偏重于皇家和私家园林,宗教园林最弱;而日本偏重于寺院和私家园林。

中国皇家园林,如现存的西苑、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一般地处中原或北方,位高权重,显得庄重典雅、华贵大方。

面积规模大,山体高耸,水面开阔,轴线明显,建筑呈现北方风格,屋角起翘小,屋面琉璃瓦多,木构彩画多。

私家园林的特点是面积小,文人意味浓厚,山体矮小,水面狭窄,建筑体量小,屋角起翘大。

中国的宗教园林个性最不明显,多为佛家的寺院园林和道家的道观园林。

在表达上,较少体现宗教意义,更多地与儒家结合,形成以儒、道、佛结合的特征。

江南的寺观园林更多地表现文人的诗情画意,只是通过宗教建筑、香火、香客以及宗教活动来突出其宗教性质。

而日本的宗教园林独立于皇家和私家园林,风格明显,讲究禅思枯意,佛意浓厚。

靠园林本身塑造宗教园林的形象和气氛,不同于中国的宗教园林。

第二,从布局形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是自然山水园。

但中国园林偏重山性,而日本园林偏向水性。

中国园必有山,园可无岛,而日本园必有岛。

从园林的构图看,中日园林皆以向心式构图与西方园林规则式形成对比。

但二者之间也存在差别:中国园林轴线明显,视觉中心较强,而日本园林的轴线较弱,平面中心意识较强。

比较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园林的异同

比较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园林的异同

日本园林的发展
(一)日本古代园林
1.大和时代。大和时代的园林主要表现为皇家宫苑园林。成书于公元8世 纪的日本史书《日本书纪》和《古事纪》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 2.飞鸟时代。飞鸟时代是中国大陆文化大量进入日本的时期。此时的园 林属于池泉山水园林系列,造园水平已远胜于大和河时代 3.奈良时代。奈良时代相当于中国唐睿宗到唐德宗时期,此时的日本全 面吸收中国文化,整个平城京就是仿照当时唐朝的都城长安而建的。 4.平安时代。此时是日本伟大的时代。相当于中国唐朝后期,五代,宋, 辽,金。平安前期,因战乱而衰弱的晚唐文化对日本吸引力减小,于 是遣唐之次数,人数逐渐减少,直到最后被废止。政治文化也深深影 响着园林。因此,平安时代后期的园林逐渐摆脱了对中国园林的模仿, 完成了和化的影响。
日本园林的发展
(三)日本近世的园林
1.桃山时代。室町末期至桃山初期,日本国内处于群雄割据的乱世局面, 豪强诸侯争雄夺势各据一方,建筑高大而坚固的城堡以供防御,并建 造宏伟华丽的宅邸庭院以供享乐。因此武士家的书院式庭院竞相兴盛, 其中主题仍以蓬莱三水为主。
2.江户时代。江户时代相当于明万历三十一年至清同治六年,历15代将 军。 江户时代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人文精神发展,个性思想抬头,文学艺 术发展,这一切使园林的儒家味道也渐渐显露出来。
• 从两国的园林发展历史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园林是渐变式的,背景一 直是道学所提倡的自然山水,没有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为自我发展 型。在山水骨架中为山型园林,在儒学的影响下人文气息比较浓,园 中多有楹联题匾,而且建园手法多样,如框景,仿景等,是人型园林。 就连园林与宅院的布置上也是前宅后院 这与儒学的先入世后享乐的 观点是一致的。且最高境界是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诗人画匠也 积极参与到园林设计中来,如王维的辋川,苏州的狮子林(如图), 讲究可观,可游,可居。而日本园林则不然,他早期引进的是中国的 园林,后来在佛教的影响下独立发展,是引进发展型。且其从真山真 水到枯山水是真与假的质变,从石庭到茶庭是有与无的质变,整个发 展过程是质变式的。而日本一直强调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而园中 人工的痕迹不明显,在枯山水中,也是用石藤等来描绘“浓缩的自 然”,究其根本还是以自然为蓝本的,所以说它的园林是天型的。它 的最高境界是神佛第一,有佛而无我。其思想盖源自宗教“凡人下神 佛上”。

中日古典园林在运用山水上的差异与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在运用山水上的差异与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在运用山水上的差异与比较王焱江汉大学现代艺术学院摘要: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两个典型代表,日本古典园林源自中国古典园林,但在构成、意境、审美甚至心理方面都存在差异。

本文主要分析中日古典园林在山水上的运用与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日本古典园林;山水;差异;比较引言:山水是园林造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它们的不同运用体现不同园林风格。

中日古典园林都以山水为造景要素,但二者在运用上又有差别。

中国处大陆,以山为伴,园林内容大多以山为主;日本是海岛,依水而居,园林内容大多以水为主。

中日在山水上的不同运用造就了风格各异的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

一自然地理环境差异1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决定园林山水性质差异中国与日本地理环境的区别在于中国居大陆而日本处海岛,两者各成陆地文化与海岛文化,中国是山水文化,以仁山为主流;日本文化是海岛文化,以治水为主流。

中国东南面向海洋,西北伸向内陆,山地多,平原少,陆地高差悬殊。

山地、高原、丘陵等约占总面积的66%,全国近70%的县区分布于山区,全球高于8000米的12座山峰中,中国就有七座。

中国的山地丘陵以及平原都是造园的场所。

首先,以山和水为骨架的格局是中国地理环境的最直观体现。

西周开始的囿原生于自然怀抱,魏晋南北朝的自然山水园延续了山水主题,唐朝的郊区山水园,宋代的城市山水园,明清的诗情画意山水园城市山水园,无一例外的秉承了山水的特征,逐步扩充和加深的只是在人文方面的内容。

其次,在山水平衡上,中国园林表现为山多水少,平地多水面少(指地形改造大的园林)。

不同区域又体现不同特征,如江南园林水多,北方园林山多。

北方皇家园林在后来更多的运用水体,也是对江南园林的模仿,如在北海公园中水体占到了1/2。

第三,在反映山水的本质意义上,山与水的取象也有地理特点。

中国园林水景取象是江河溪瀑的流水和沼泽湖海的静水两方面。

如西苑三海、避暑山庄之金山、兰亭之曲水。

中国皇家园林与日本枯山水的比较

中国皇家园林与日本枯山水的比较

日本枯山水的特点
1、自律精神 2、极深寓意 3、交相和谐 4、极富运动和韵律
主要差异
由前面的资料可以看出,中国皇家园林与日本枯山水的很 大的差异就体现在水上,中国的园林绝大多数都是离不开水的, 最讲究的就是山水的配合,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 全园生动。水是中国园林造园艺术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 而日本枯山水最显著的特点却是“无山无水”,用山石、 沙土模拟出的沙滩、海岛的景象,以砂代水,以石代山,采用 隐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用细软的沙子和形态各异的石头来模 仿海岛沙滩的自然景象。“枯山水”庭园利用最简单的砂石, 让人们用自己想象出来的形象来模拟大自然的各种生态现象, 创造出独特的宗教的审美效果。
风格差异原因
中国的园林与日本的园林虽然是一脉相承的东方园林,但 毕竟双方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形自然环境是造园思想的源泉,造园设计师就是 想要把大自然的美丽在家里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所以产生了园林这 种模拟自然的产物。 中国的长江黄河,沙漠草原,青山绿水,戈壁险滩,士大夫以自 然风景中的基本地貌为基础,植被、建筑、亭榭、走廊为点缀。 中国 园林绝非简单地把这些建筑构件堆积起来,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 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出一个浓缩的自然。 而日本是海洋性气候的国家,陆地较少,有着天然的美丽海岛, 海岛上植被丰富,沙滩美丽,气候湿润,这些清新的自然元素自然就 成为日本创作园林的园林的源泉。海岛景观和丘陵景观就成为日本造 园景观的主题。
中国皇家园林与日本枯山水 的比较
中国皇家园林的发展形成
殷商时期(公元前16~11世纪)甲骨文中发现了有关皇家 园林“囿”的论述。据此,有关丏家们推测,中国皇家园 林始于殷商。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灵囿”。 秦汉时期,有了著名的“阿房宫”和“上林苑”。 宋代出现了写意山水园的代表“艮岳”。 清朝时期,皇家园林的建设到了成熟阶段,兴建了大量的 皇家园林,著名的有圆明园、颐和园、畅春园、镜春园、 避暑山庄等等。

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摘要中国是园林乃至世界自然山水园的发源地,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在造园艺术中,产生了自然山水园最成熟的形态—人水园。

中国的文化思想和造园技艺对日本园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催生并开展了日本的园林艺术。

日本又根据本国地理环境,结合外乡文化,结合禅宗文化的美学理念,创造出具有日本特色的“枯山水〞和“茶庭〞两种形式的园林。

本文将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艺术手法进展比较,不仅仅是分析比较两国园林艺术风格异同,更重要的是借鉴日本园林中优秀的因素,加深对中国园林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根植于传统,面向世界,在吸收和继承中,寻求变革与开展。

对中日两国园林艺术比较认识简述如下1.意义与目的:一、同属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为根源,日本园林为支流。

二、中国园林的传统人水园和日本园林的枯山水与茶庭,都是优秀的园林形式,值得研究探讨。

三、通过分析比较,加深对中国园林的认识,了解中日园林当中优秀的造园要素。

方法与手段:大致分析比照两国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再从中日园林开展史分析两国园林历史渊源。

造园艺术具体从造园五要素置石,理水,掇山,建筑,植物入手,进展分析比较。

2.本文的研究容和研究目的通过回忆分析两国园林开展史,我们能够看到两国园林的演变和开展,中国园林艺术对日本园林的影响,以及两国各自的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园林最终形成。

中日园林造园艺术的差异,主要表达在造园艺术上,通过园林五要素—置石,理水,掇山,建筑,植物具体展现。

通过对每个要素的展开分析比较,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日园林造园艺术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秀品质与特色。

园林艺术开展到工业文明的近现代,中国园林开展呈现滞后的状况。

而日本园林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同时,对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进展了认真的总结和研究,以及他们对于生态的保护和资源的珍惜这方面的意识,使日本景观设计具有自身特点的场所性、民族气质以及时代性,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也是本文的现实意义所在。

中日园林的异同点

中日园林的异同点

中日园林的异同点
中日园林的异同点主要体现在设计理念、景观元素和空间布局等方面。

一、设计理念:
中园注重意境的体现,追求“山水”为主题的自然景观,强调“造境思想”,追求自然与人为之融合,以山石、湖泊、亭台楼阁等为主要景观元素,通过布局、植物、石雕等方式营造一种沉静、庄重的氛围。

日园注重几何艺术和建筑的规整、对称和精确,注重时间和空间的精确计算与合理利用,注重建筑的表现力和细节的精心处理。

以鲜花、盆景、水池等为主要景观元素,追求精致、纤巧、雅逸的空间布局。

二、景观元素:
中园注重自然景观的展现,强调山水的自然形象。

常用的景观元素有山石、水池、草坪、园林门、廊道、亭台楼阁等。

在布局上以“山、水、路、景、物”为基本要素。

日园注重建筑的规划、修整和利用,强调建筑艺术的表现。

常用的景观元素有建筑、石块、盆景、花卉、水池等。

在布局上追求对称、均衡和序列感。

三、空间布局:
中园布局通常以曲径通幽为主,强调环境的自然与诗意。

布局上常采用弯曲、蜿蜒的小径、回廊、水流等,以追求宁静、幽
深的空间感。

日园布局通常以几何形状为主,强调对称布局和精确计算。

布局上常采用直线、交叉点、对称轴线等,以追求整齐、有序的空间感。

总的来说,中日园林在设计风格、理念和表现手法上有一些差异。

中园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追求自然和人的融合,注重自然意境的体现。

而日园以几何美和建筑艺术为主题,追求精致、纤巧的空间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枯山水的比较与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枯山水的比较与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枯山水的比较与分析陈鸿虹丁朕(杭州格兰文多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0)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在全球的园林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称作世界园林之母。

日本的枯山水园林艺术,是日本古典园林精华的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枯山水,二者虽然同属于一个园林体系,因地理、历史、以及人文的关系有着一定的联系和不同。

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枯山水之间的不同,提炼二者的精华并学习对于中国的园林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日本枯山水;园林艺术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20-0069-02中日古典园林艺术一脉相承。

在园林体系中同属于东方园林。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中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

它以追求自然和谐美感的天然美准则,达到源于自然、溶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园艺建造效果。

其建造的古典园林体系充满着诗情画意,让人走在园林之间流连忘返,遐想连篇。

日本的园艺受中国古典园艺的影响很大,其最初是由负责建造园林的僧侣们由中国传入,受其文化传统的影响经过其自身的发展,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枯山水风格。

日本的枯山水建造风格以人工为主,体现的是自然中见人工。

1园林类型中日两国古典园林的造林分类基本上大抵相同,都主要分为皇家园林、宗教园林、和私家园林这三类。

中国古典园林的皇家园林的特点是典雅、华贵、气派大方,体现出整体规模宏大、山水开阔、富丽堂皇,建筑布局程对称性,建筑材料琉璃木质彩画居多。

日本的皇家园林树多屋少,山低水小、不施装饰整体规模略小。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以江南园林为代表,其特点是体现了深厚的文化氛围,面积小设计精致。

日本私家园林主要以武家园林为代表,其特点面积是比较大,立石规模多整体上开阔,在规模和工艺上胜于日本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中宗教园林的建造最无明显特点,由于中文文化的特点,中国古典宗教园林并无,道家、佛教、和儒家的显著特征,体现的是一种三教合一的特性。

中日庭园の造园理念の比较

中日庭园の造园理念の比较

中日庭園の造园理念の比較要旨:中国与日本两个国家的古典园林之间存在着众多相近之处,日本的园林是在中国园林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沉淀,并结合日本本土的文化特征发展而来,中日两国的古典园林在许多方面又存在这区别,在本文中将做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枯山水,苏州园林,禅宗思想,儒道思想,天人合一中国的古典园林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同属东方园林体系,日本园林是在中国园林的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日本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影响和熏染之下,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特色的园林文化体系。

第一章枯山水的定义和起源枯山水(かれさんすい、かれせんずい)とは日本庭園や日本画の様式・風のひとつである。

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

只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者苔藓、薇蕨。

最严格意义的枯山水就是京都府龙安寺方丈楠庭(传1450年)和大仙院方丈北庭和东庭(约1509年)。

此外还有退藏庭、灵运院书院等的庭院。

室町时代是枯山水的巅峰时代,出现了枯山水的双璧大德寺和龙安寺。

所谓枯山水,就是没有真的山和水,几块大大小小的石头点缀在一片白沙之中,白沙表面梳耙出圆形和长形的条纹,看上去耐人寻味。

欣赏时,需坐在庭前的过道上,慢慢观望,细细琢磨,才能逐渐心领神会。

简而言之,那石头代表山、岛屿以及船只,白沙代表水,沙上的条纹则代表水的波纹。

整体来说它就是一个有山有水有船的微型景观世界。

第二章中国江南园林的特点和例子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江南园林分为江南古典园林和江南现代园林两种,而古典园林较为著名。

1.例子江南古典园林中,以江南“四大名园”为代表,即南京瞻园、苏州留园、拙政园、无锡寄畅园。

除此之外,上海豫园,南京玄武湖,扬州瘦西湖、个园、何园,苏州沧浪亭、狮子林等都是江南古典园林的典范。

由日本枯山水看中日园林文化的差异

由日本枯山水看中日园林文化的差异

由日本枯山水看中日园林文化的差异作者:祁昱张文瑀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10期摘要:中日两国在历史上交流频繁,两国作为东亚相邻的大国,在文化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中国的文化带给日本,并在日本进行改造与融合,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化却又体现着中国文化的一种自己独特的文化。

在建筑园林以及庭院的设计与建造中,日本也吸收了中国的很多要素,两国的园林设计均是自然山水园林。

两国在庭院营造中有着不同的审美以及手法。

“枯山水”作为日本筑山理水的一种非常独特的手法,对于我们了解日本庭院设计的特色与中日的文化差异提供一个切入点。

另外,枯山水由于自身极高的艺术性对于当今社会建筑园林设计以及室内设计都有极大帮助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枯山水;中日文化;园林设计;禅宗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0-0047-02一、历史地理环境格局(一)历史时代因素枯山水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平安时代。

《作庭记》记载道:“于无池无遣水处立石,名曰枯山水。

”因此,枯山水的意思是在有没有水池也没有细流的地方以沙为水、以石为山,是为枯山水。

枯山水起源于镰仓时代,在室町时代发展并逐步达到极致。

禅宗在镰仓时代由中国传入日本,禅宗的传播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庭院以及园林的建造。

禅宗追求一种摈弃杂念、纯粹直指心性的一种精神境界,强调戒律意识与静心禅定。

梦窗疏石在《梦中的问答》提到:“把庭院和修道者分开的人不能称为真正的修道者。

”枯山水多出现于寺院中,在日本建筑与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枯山水改变了日本园林以往的形态,弃用了真山活水,真实存在的乔木灌木等等,保留下最简单的石块、沙粒,展现一种去除表面生命力而留下最真实朴实的生命面貌,这与禅宗修行相呼应。

同时,以枯山水进行营造的庭院也为禅宗修行提供了合适的场所。

(二)中日交流文化渗入影响在明代,中国山水画逐步传入日本,这促进了日本枯山水向着山水写意的方向发展。

中日古典园林异同的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异同的比较

34艺术论丛中日古典园林异同的比较张芷瑜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中日古典园林均属于东方古典园林体系,经过历史发展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本文通过自然环境,园林类型特点差异的对比,分析造成两国园林差异的原因,对我国园林日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日本园林;对比一、环境差异中日两国虽同属于东方国家,但在自然环境上却大相径庭。

中国国土面积辽阔,西北为山,东南为海,地形地貌较为丰富。

日本为海岛国家,四面环海,国土面积较小,山地、水面多,平原少。

早期中日园林均以山水为骨架,发展后期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

气候方面,日本地处太平洋,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雨充沛,温暖且潮湿。

植被种类丰富,甚至连苔藓和蕨类植物都可作为元素参与到造园活动中。

温暖的气候使得日本的建筑均不采用实墙,而以柱,围栏,拉门拉窗等形式来分割空间。

通过拉门拉窗的开合来连通室内外空间。

中国气候情况较为复杂,主要以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且南北跨度大,使得南北方园林之间还存在差异。

北方园林以防寒为目的形成厚重,庄严的风格。

南方园林则以通风,采光为主。

北方园林植被较少,分布稀疏,以高大乔木和灌木为主。

南方在植物种类和数量上均多余北方。

二、中日不同类型园林的特点差异古典园林主要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

日本园林的早期设计主要借鉴了中国样式,其分类与中国几乎一致。

而后由于日本本土“和风”文化盛行以致园林风格渐渐与中国产生了差异。

自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修建“灵囿”至19世纪末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中国皇家园林已拥有3000多年的历史。

清朝时期皇家园林达到了鼎盛发展。

如:因山构室、朴素典雅的避暑山庄。

西方造园技艺与复层山水结合形成的圆明园等。

皇家园林最大特色在于规模宏大、建筑按等级划分、无不彰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权思想。

设计上轴线关系明确且功能多样化,如:狩猎、祭祀、政务、居住、看戏等。

私家园林则多在江南地区,整体面积小、气质清高风雅。

从枯山水庭园看中日古典园林异同

从枯山水庭园看中日古典园林异同

从枯山水庭园看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日本古典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庭园之一的就是”枯山水”庭园,它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

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

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许多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这也与古代大陆文化的传入息息相关。

枯山水庭园的代表作:京都大德寺大仙院、龙安寺庭院、银阁寺庭院、本坊庭院、西芳寺庭院、桂离宫庭院等。

京都的龙安寺方丈南庭更是枯山水庭园的经典之作。

“龙安寺”原是德大寺家的别墅,在德宝2年(1450年),让给了细川胜元,细川胜元死后改为寺院。

龙安寺在持续10年的应仁之乱时被烧毁,细川胜元之子细川政元于长享2年(1488年)重建该寺,宽政9年(1797年)因火灾方丈、佛殿、开山堂等被毁,现在的方丈堂是当时将西源院的方丈改建而成的。

龙安寺的寺名也源自细川家族的历史。

龙是细川家的守护神,为了给飞来的神龙寻觅安息之所,细川胜元将自己所见的这座寺院命名为龙安寺。

龙安寺属日本佛教中禅宗的临济宗寺院,是有大云山之称的名刹。

方丈的前院的枯山水式石庭十分著名。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

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

在日本的廉仓和室町时代,是禅宗在日本最发达的时期,以禅意为原点的枯山水庭院开始深入民心。

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中日古典园林异同的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异同的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异同的比较作者:张芷瑜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01期摘要:中日古典园林均属于东方古典园林体系,经过历史发展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本文通过自然环境,园林类型特点差异的对比,分析造成两国园林差异的原因,对我国园林日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日本园林;对比一、环境差异中日两国虽同属于东方国家,但在自然环境上却大相径庭。

中国国土面积辽阔,西北为山,东南为海,地形地貌较为丰富。

日本为海岛国家,四面环海,国土面积较小,山地、水面多,平原少。

早期中日园林均以山水为骨架,发展后期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

气候方面,日本地处太平洋,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雨充沛,温暖且潮湿。

植被种类丰富,甚至连苔藓和蕨类植物都可作为元素参与到造园活动中。

温暖的气候使得日本的建筑均不采用实墙,而以柱,围栏,拉门拉窗等形式来分割空间。

通过拉门拉窗的开合来连通室内外空间。

中国气候情况较为复杂,主要以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且南北跨度大,使得南北方园林之间还存在差异。

北方园林以防寒为目的形成厚重,庄严的风格。

南方园林则以通风,采光为主。

北方园林植被较少,分布稀疏,以高大乔木和灌木为主。

南方在植物种类和数量上均多余北方。

二、中日不同类型园林的特点差异古典园林主要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

日本园林的早期设计主要借鉴了中国样式,其分类与中国几乎一致。

而后由于日本本土“和风”文化盛行以致园林风格渐渐与中国产生了差异。

自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修建“灵囿”至19世纪末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中国皇家园林已拥有3000多年的历史。

清朝时期皇家园林达到了鼎盛发展。

如:因山构室、朴素典雅的避暑山庄。

西方造园技艺与复层山水结合形成的圆明园等。

皇家园林最大特色在于规模宏大、建筑按等级划分、无不彰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权思想。

设计上轴线关系明确且功能多样化,如:狩猎、祭祀、政务、居住、看戏等。

私家园林则多在江南地区,整体面积小、气质清高风雅。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概述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概述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概述中日古典园林理水艺术作为东亚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日两国历史悠久的园林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水景作为古典园林的核心元素之一,在中日园林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式古典园林以其精致的布局、儒道佛哲学的融合以及情感的抒发而著称。

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注重山水画的还原,通过假山、流水、湖泊等元素,将山水自然景观巧妙地还原于有限的空间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中国古典园林常常反映了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然观念以及佛家的超脱思想,赋予园林以深厚的哲学内涵。

而日本古典园林则强调内省、禅意和抽象审美。

日本庭园常采用枯山水的设计,通过砾石、沙子、小石等抽象的元素模拟山水景观,追求抽象美和内心的宁静。

此外,日本古典园林与茶道有着密切的联系,园林常作为茶道场所存在,强调清净和平静的氛围。

通过对中日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不同文化和哲学背景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进一步拓展对东亚园林艺术的认知。

01中式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特色中式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是中国园林文化的杰出代表,融合了自然美、哲学思想和人文情感,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布局,营造出令人陶醉的意境和情感体验。

以下是中式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主要特色。

中式古典园林以山水为基调,追求山水和谐的境界。

这一特色体现在山、水、假山、池塘等元素的精心搭配上。

假山巧妙地模仿了自然山石的形态,使人在园林中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中。

水池和流水的运用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和动感,倒映出天空、建筑、植物,为园林景致增色不少。

通过山水元素的融合,中式古典园林创造了一种宛如仙境般的理想风景,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愉悦。

中式古典园林在假山的设计上独具匠心。

假山是园林中的核心元素,不仅作为装饰,更是承载文化和哲学内涵的媒介。

假山的形态各异,有的寓意山水,有的抽象出动植物形象,有的表达了人生哲理。

它们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象征长寿、避邪、追求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

通过巧妙的造型和富有想象力的创作,假山成为园林中令人津津乐道的焦点,也让人们在其间领略到文化的深度。

中式园林与日本园林对比PPT课件

中式园林与日本园林对比PPT课件
第9页/共17页
造园——理水
日本园林最为著名即其“枯山水”,以白沙象征水面,以小石象征岛屿,极端抽
象体现山水关系。而之“池泉筑山庭”虽用真山真水,但与中国园林讲究水的
来龙去脉不同,
日本园林注重的
是水的形态,小
溪平桥,宛如画
中。
第10页/共17页
造园——叠山
中国园林的山往往傍水而走,山水不分割。所谓“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 “胸中有山方能画水,意中有水方许作山”。山贵有脉,水贵有源,有些时候为了表 示山脉贯通,还特意贴墙叠山,好似山脉遇墙,破墙而入。
这样的差异导致了,在审美取向上,在营 建层次上都形成了巨大差异。因此,我们可以 了解为什么中国的水岸是曲折深幽的,日本可 以选择更为禅意的枯山水;中国的石头选着了 瘦皱漏透的太湖石,而日本选用了质朴的山石; 我们喜欢玉堂富贵的玉兰牡丹,他们喜欢清雅 物哀的晚菊落樱....这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两国的 审美倾向并不一样。
• 叠山理水
凡是有园,必有山石;凡有山石,必要引水入园。与其他风格园 林的单纯山景与水景不同,中式园林的山水寄予了造园人的文人 情怀。
• 自由
中式园林摈弃清晰明确的景观轴线,讲究轻松随意的人行流线与 路径,平面布局讲究宜曲不宜直,结合实际进行取舍融合,呈现 出一种曲折转合中亭台廊榭的巧妙映衬,溪山环绕、山石林荫的 趣味渲染的中式园林效果。
第4页/共17页
日本园林特点
• 小巧
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其精致小巧。景观的营 造都是象征的手法表现天地万物。所以其细节设计 精致、施工要求较高。
• 禅宗印象
日本园林深受佛教禅宗的影响,为了反映修行的自 律精神,日本园林使用绿树、苔藓、沙石等静止不 动的元素,营造枯山水的庭院,反映一种清新寡欲 的禅宗氛围。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枯山水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枯山水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枯山水比较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枯山水比较摘要中日两国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园林艺术也是如此。

由于两国地域、文化和社会历史演进的差异,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庭园文化。

本文主要就两国的文化、地域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了中日园林艺术的关系。

关键词:中日园林,文化,地域,异同中日园林可以说是一衣带水,关系密切。

但几千年发展下来却风格迥异。

追本溯源,是两国的地域差异和文化的不同所使然。

一,文化影响文化方面中国和日本一开始都是受到老子的道学思想影响,无为而崇尚自然,这儿之后中国经过了汉武帝早期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近两千年来儒学经久不衰;而日本文化早期虽然多数来源于中国,也略受儒学影响,但经中国传入日本的佛学更符合日本的国情,盛行颇久。

这些文化的差异也体现在园林建造上。

简单看一下中日两国园林发展的历史。

中国殷周中时期已有初园林的雏形,当时只是园、圃、囿的形式,以动植物为主景;秦汉时期的建筑宫苑,已小具规模,主景为高台建筑,如阿房宫;魏晋南北朝的自然山水园以自然山水为主景,至隋唐宋时的写意山水园虽仍以山水为主但融入了很多的人文色彩,人工因素增多;最后到了元明清三朝的诗画天人园,中国园林走到顶峰与末路,人文气息更浓,园林如诗如画,人工因素更加显著。

而日本的园林起步较晚,公元239年至894年日本不断派汉使来华,故早期的园林显示出与中国相似的布局形态和文化内涵而在时间上相对滞后。

日本大和、飞鸟时代(相当于中国的晋惠帝至唐睿宗时期)的苑园始以动植物为主景,而奈良时期(唐睿宗至唐德宗)的池泉式自然山水园林为中国式园林,而到了平安前期(唐德宗至唐昭宗)更是多仿唐制,但只突出池、岛。

而到了平安后期的藤原时代(唐昭宗至南宋孝宗)随着遣唐使的停派和佛教的传入日本渐渐脱离了中国而走上了自己的轨道,寝殿造园林和净土式园林相继出现,完成了方向性的改变。

镰仓时代(南宋孝宗至元惠宗),武家统治登上了政治舞台,佛教兴盛,僧侣造园家“立石僧”国师梦窗疏石开创了枯山水形式。

浅析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点

浅析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点

浅析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点以苏州的沧浪亭和龙安寺方丈庭园为例摘要:中日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均为东方两颗璀璨的明珠,他们都崇尚自然之美,意境之美。

然而由于中日两国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人文精神上的不同导致两国园林各有千秋。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苏州四大名园之首的沧浪亭和日本龙安寺庭园庭院,剖析中日两国在造园手法,造园思想,创意布局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便我们更好学习和利用造景的技巧,继承古代造园师智慧。

关键词:中国园林日本园林异同点沧浪亭龙安寺方丈庭院0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景观领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景观一词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然而随着各种景观形式的出现,作为原始的、代表劳动人们智慧的古典园林,却逐渐被人们遗忘。

尤其在中国,古典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史上独领风骚,备受关注。

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辉煌成就的当属苏州四大园林。

中国与日本一水相隔,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当然在园林领域,日本园林在很多方面也师从中国。

日本园林中具有代表的枯山水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上存在很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最早的园林景观,最古老的园林景观,位于苏州市城南。

沧浪亭最初为北宋诗人苏舜钦官场是失意后所作。

后屡易其主,清同治重建,遂成现状。

“沧浪胜迹”坊耸立西部水岸边,坊测沿池北岸,种植碧桃垂柳,树荫下石凳成排,可供游人观景。

沧浪亭虽不能成为中国园林的唯一最美,却也可以称得上最美之一,能够很好的成为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作。

龙安寺方丈庭院和大德寺大仙院庭院是日本枯山水的双壁。

龙安寺位于京都市右京区,其方丈庭院建于1499年,设计者是相阿弥。

方丈庭院是以极度抽象的构图,最简洁的材料——15块石头、满庭的细沙及低矮的围墙勾画出一幅苍凉孤寂、象征万顷海洋的永恒图景。

东西长25m,南北宽11m。

历来对此院的解释是见仁见智。

图1 沧浪亭平面图武夷山水濂洞寺庙园林1 水的运用1.1中国园林中的水中国园林园林注重“堆山理水”,水在中国园林中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枯山水庭园看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日本古典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庭园之一的就是”枯山水”庭园,它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

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

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许多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这也与古代大陆文化的传入息息相关。

枯山水庭园的代表作:京都大德寺大仙院、龙安寺庭院、银阁寺庭院、本坊庭院、西芳寺庭院、桂离宫庭院等。

京都的龙安寺方丈南庭更是枯山水庭园的经典之作。

“龙安寺”原是德大寺家的别墅,在德宝2年(1450年),让给了细川胜元,细川胜元死后改为寺院。

龙安寺在持续10年的应仁之乱时被烧毁,细川胜元之子细川政元于长享2年(1488年)重建该寺,宽政9年(1797年)因火灾方丈、佛殿、开山堂等被毁,现在的方丈堂是当时将西源院的方丈改建而成的。

龙安寺的寺名也源自细川家族的历史。

龙是细川家的守护神,为了给飞来的神龙寻觅安息之所,细川胜元将自己所见的这座寺院命名为龙安寺。

龙安寺属日本佛教中禅宗的临济宗寺院,是有大云山之称的名刹。

方丈的前院的枯山水式石庭十分著名。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

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

在日本的廉仓和室町时代,是禅宗在日本最发达的时期,以禅意为原点的枯山水庭院开始深入民心。

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因此,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

龙安寺方丈的前院的枯山水式石庭是这种园林发展到了极至的作品——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

我们可以将这样一个庭园理解为河流中的岩石,或传说中的神秘小岛,但若仅从美学角度考虑亦堪称绝作;它对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等充分权衡,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以至于稍微移动某一块石便会破坏该庭园的整体效果。

在这样的庭院中,我们见不到碧水细流,只有白砂与石头的各种组合,15块大小各异的假山分布在白砂之上,被理解成大海上的岩岛,也有人将之解读为在海上翻腾的蛟龙。

据说,15块石头位置巧妙,无论从庭院的哪一个角度观赏,都不能一次将它们尽收眼底;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海、
岛屿,还有云海、孤峰、小桥、流水。

日本古典庭园艺术讲究精致,追求内在涵义胜于外表,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日本独有的枯山水为何被誉为日本庭院艺术的最高峰了。

在方丈室入口处,供游人饮茶前净手用的石制贺形泉眼是龙安寺的独特景致。

泉眼用整块花岗岩雕刻而成,外形像一个直径一米的大石磨,泉眼的中心部位凿有一个口形的方孔,方孔的上方有用竹筒从山里引来的清泉。

这泉眼也充满了禅宗的哲理。

方孔的外侧按上、右、下、左的顺序在四个方向上分别刻了四个偏旁部首,它们和中间的“口”字形恰好组成四个字:吾唯吾足,即告诫人们要知足不要去追求金钱、名誉和权力之类的物质欲望。

日本枯山水发展至今,备受百姓欢迎,有一个现实的原因,即其可以省略空间和降低成本。

这一点恰与日渐拥挤的现代都市的要求相吻合。

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将这种艺术从寺院搬到现实社会中,在一些住家门前、公园里、展览厅内甚至越来越多的仿古餐厅中也不忘辟出一角,堆砌起独自的山水世界,既增加了艺术气氛,又拓展了空间。

枯山水庭园是日本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同属于东方园林体系的共同之处。

在平安时代以前,日本全面地吸收中国文化,因此,中日文化在许多方面都是同源的。

日本的古典园林艺术受到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形成的寝殿造园和净土园存在明显的中轴线和放射性布局。

随着道教和佛教的传入,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和佛教的禅宗意境对日本的造园产生了
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造园手法上,日本古典园林中也讲究“一池三山”的布局,在水中布置三块石头分别代表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只是体量偏小。

同样,日本古典园林也讲究叠山理水亦受到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

例如,日本古典园林在江户时代以前一直以汉式的诗、词、赋作为文字表达的主要方式,后来俳句兴起,日本民族性的表达开始增多。

中日古典园林中都有匾额、对联、横幅、扇面等大量书法作品的应用。

日本古典园林中以山水为骨架的池泉园模式受到中国山水画的深刻影响。

由此可见,中国与日本古典园林出于共同的渊源,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是从枯山水园林中我们可以看到中日古典园林的明显差异。

1 中国古典园林属于大陆型、仁山型,讲究园林的堆山,园山以高耸巍峨为上,象征中国祖山的昆仑,并以此喻仁比德。

日本古典园林属于海岛型、智水型,讲究园林理水设岛,景石以平缓敦厚为上,象征日本的海岛,枯山水中以沙喻水,并以此喻智比巧。

2中国古典园林属于儒家型,以儒家理论为指导,突出人工建筑的实用,体现人为的力量和神奇,人与园中游乐欢呼,显示人之喜悦。

日本古典园林属于佛家型、以佛家理论为指导,突出佛教世界观,体现佛祖的力量和神奇,人与园中参禅静悟。

3中国古典私园属于文人型,造园主体是文人群体,突出文人的情趣爱好,表现诗、书、画、园的一体性,框景设计被文人戏为“无心窗”,实为“有心窗”。

日本古典私园属于武人型,造园主体是武
人集团,突出武人的情趣爱好,表现果敢、魄力、气势,石景巨大、瀑布壮观、建筑雄伟。

4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属于建筑型,园林以建筑为主景,显示人工的伟大和奇思。

日本古典园林景观属于置石型,园林以置石为主景,显示自然的威力和天成。

5 中国古典园林在布局上属于山水园,以山水为骨架,以建筑为主景。

日本古典园林在布局上有池泉园、枯山水、茶庭,三者主景分别为池岛、枯山水和茶室,其中池泉园和中国山水园相似。

6中国古典园林植物不修剪显示出自然的形态。

日本古典园林植物修剪成各种形态以象征海波、海船,并适当点石以象征海岛,还喜用苔藓。

7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建筑以木构瓦顶为特征,立面门窗图案多样,色彩华丽显得富丽堂皇。

日本古典园林景观建筑以木构草顶为特征立面门窗分割简单,素木本色,显得纯朴简洁。

总体上讲日本古典园林给人的感觉是朴实无华、苦涩而纯净的,但是,简洁的外表下面却蕴含着深远的意味和精心的雕琢。

这也正像日本人的性格:严谨、精细、含蓄、内敛。

虽然它与中国古典园林是同一宗源,但是随着日本民族精神的形成,两国园林的差异也也日益明显。

相比之下日本的古典园林风格较单一,而中国古典园林的内容更为丰富,表现手法更多,相对比较华丽,具有明显少数权贵阶层的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