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课堂教学设计
4.倡导和平、友好、合作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各国之间应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5.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为新航路开辟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感到自豪,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请学生绘制一张新航路开辟的航线图,标注出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线,并对每位航海家的航线进行简要介绍。
3.请学生选取一位航海家,以第一人称视角撰写一篇航海日记,描述其在探险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求不少于800字。
4.请学生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进行阐述。要求不少于1000字。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这一历史事件,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认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及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2.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分析新航路开辟背后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新航路开辟中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及互动。
2.学生对于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的理解。
3.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
3.教学评价:
(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民版必修2专题五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章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影响以及与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小论文,要求不少于800字。论文内容需包括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影响以及与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2)设计一份关于新航路开辟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3.价值观层面:通过学习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到合作与交流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树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世界历史的大致脉络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这一主题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新航路开辟的具体过程、影响及与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经济、文化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一历史事件与我国的海洋文化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教学难点突破设想: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地图等,生动形象地展示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Ⅱ专题五第1节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制作一份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地图,标注出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线及主要贡献。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地理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7.总结反思,巩固知识:在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影响等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历史认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航海时代”的宣传片,让学生对新航路开辟有一个直观、生动的认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故事讲述等,引导学生关注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激发学习兴趣。
2.建构知识体系: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影响等进行系统梳理。
3.培养思维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评价,提高思维能力。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新航路对各大洲文明交流、全球化进程等方面的影响,这是教学的难点。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3.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
(二)教学设想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欧洲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开始大规模的航海探险?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第一章:文明交往的意义1.1 教学目标了解文明交往的重要性认识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掌握文明交往的技巧和方法1.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的定义和意义文明交往的重要性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文明交往的技巧和方法1.3 教学步骤1.3.1 导入:引入文明交往的主题,引发学生对文明交往的思考1.3.2 讲解:详细讲解文明交往的定义、意义、重要性和基本原则1.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文明交往的实践应用1.3.4 技巧和方法讲解:介绍文明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并进行示范1.3.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文明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分享心得体会1.3.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明交往的重要性第二章:文明交往的障碍与解决方法2.1 教学目标了解文明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掌握解决文明交往障碍的方法和技巧2.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解决文明交往障碍的方法和技巧2.3 教学步骤2.3.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3.2 讲解:详细讲解文明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解决方法和技巧2.3.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明交往的情境,练习解决障碍的技巧2.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障碍,分享解决经验和方法2.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解决文明交往障碍的重要性第三章:文明交往的沟通技巧3.1 教学目标了解文明交往中沟通的重要性掌握文明交往的沟通技巧3.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中沟通的重要性文明交往的沟通技巧3.3 教学步骤3.3.1 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3.3.2 讲解:详细讲解文明交往中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沟通技巧3.3.3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练习沟通技巧3.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实践中运用沟通技巧的经验和体会3.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沟通技巧在文明交往中的重要性第四章:文明交往的礼貌与礼仪4.1 教学目标了解文明交往中礼貌与礼仪的重要性掌握文明交往中的基本礼貌与礼仪4.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中礼貌与礼仪的重要性文明交往中的基本礼貌与礼仪4.3 教学步骤4.3.1 导入: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4.3.2 讲解:详细讲解文明交往中礼貌与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基本礼貌与礼仪4.3.3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练习基本礼貌与礼仪4.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实践中运用礼貌与礼仪的经验和体会4.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礼貌与礼仪在文明交往中的重要性第五章:文明交往的实践与应用5.1 教学目标掌握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文明交往的能力5.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文明交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3 教学步骤5.3.1 导入:回顾前四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5.3.2 讲解:讲解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3.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文明交往的经验和体会5.3.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文明交往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5.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明交往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第六章:文明交往与冲突解决6.1 教学目标理解文明交往在冲突解决中的作用学习文明交往中的冲突解决策略掌握文明交往中化解冲突的技巧6.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与冲突的关系文明交往中的冲突解决策略化解冲突的技巧和方法6.3 教学步骤6.3.1 导入:通过案例引入文明交往与冲突解决的主题6.3.2 讲解:详细讲解文明交往在冲突解决中的作用和冲突解决策略6.3.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冲突情境,练习化解冲突的技巧6.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实践中运用冲突解决技巧的经验和体会6.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明交往在冲突解决中的重要性第七章:文明交往与团队合作7.1 教学目标理解文明交往在团队合作中的作用学习文明交往中的团队合作策略掌握文明交往中促进团队合作的技巧7.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与团队合作的关系文明交往中的团队合作策略促进团队合作的技巧和方法7.3 教学步骤7.3.1 导入:通过案例引入文明交往与团队合作的关系7.3.2 讲解:详细讲解文明交往在团队合作中的作用和团队合作策略7.3.3 小组活动: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实践文明交往中促进团队合作的技巧7.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实践中运用团队合作技巧的经验和体会7.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明交往在团队合作中的重要性第八章:文明交往与跨文化沟通8.1 教学目标理解文明交往在跨文化沟通中的作用学习文明交往中的跨文化沟通策略掌握文明交往中适应不同文化的技巧8.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与跨文化沟通的关系文明交往中的跨文化沟通策略适应不同文化的技巧和方法8.3 教学步骤8.3.1 导入:通过案例引入文明交往与跨文化沟通的主题8.3.2 讲解:详细讲解文明交往在跨文化沟通中的作用和跨文化沟通策略8.3.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跨文化沟通情境,练习适应不同文化的技巧8.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实践中运用适应不同文化技巧的经验和体会8.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明交往在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性第九章:文明交往与网络社交9.1 教学目标理解文明交往在网络社交中的作用学习文明交往中的网络社交策略掌握文明交往中网络社交的技巧9.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与网络社交的关系文明交往中的网络社交策略网络社交的技巧和方法9.3 教学步骤9.3.1 导入:通过案例引入文明交往与网络社交的主题9.3.2 讲解:详细讲解文明交往在网络社交中的作用和网络社交策略9.3.3 小组活动: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实践文明交往中网络社交的技巧9.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实践中运用网络社交技巧的经验和体会9.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明交往在网络社交中的重要性第十章:文明交往的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文明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10.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的实践案例分析文明交往的技巧和方法的综合运用10.3 教学步骤10.3.1 导入:通过案例引入文明交往的综合实践主题10.3.2 讲解:讲解文明交往的实践案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文明交往的技巧和方法10.3.3 小组活动: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综合运用文明交往的技巧和方法10.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实践中运用文明交往技巧和方法的经验和体会10.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明交往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文明交往的障碍与解决方法1. 讲解文明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解决方法和技巧。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第一章:文明的曙光1.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认识文明交往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文明交往的意义和途径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明起源和发展,四大文明古国的特点互动法:讨论文明交往的重要性和途径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文明交往重要性的理解第二章:丝绸之路的传奇2.1 教学目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和终点认识丝绸之路对文明交往的推动作用2.2 教学内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和终点丝绸之路对文明交往的推动作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地图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地图了解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和终点互动法:讨论丝绸之路对文明交往的推动作用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丝绸之路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的掌握程度地图填空:评估学生对丝绸之路起点的掌握情况第三章:郑和下西洋的壮举3.1 教学目标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代背景和目的掌握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和重要经历认识郑和下西洋对文明交往的贡献3.2 教学内容郑和下西洋的时代背景和目的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和重要经历郑和下西洋对文明交往的贡献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郑和下西洋的时代背景和目的地图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地图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和重要经历互动法:讨论郑和下西洋对文明交往的贡献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郑和下西洋时代背景和目的的掌握程度地图填空:评估学生对郑和下西洋航线的掌握情况第四章:文明的碰撞与融合4.1 教学目标了解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的概念和过程掌握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原因和影响认识文明交往中的冲突与和谐的平衡4.2 教学内容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的概念和过程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原因和影响文明交往中的冲突与和谐的平衡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的概念和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原因和影响互动法:讨论文明交往中的冲突与和谐的平衡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文明碰撞与融合的概念和过程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文明交往中的冲突与和谐的平衡的理解第五章:现代文明的交流与合作5.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文明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掌握现代文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现代文明交往中的挑战与机遇5.2 教学内容现代文明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和内容现代文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现代文明交往中的挑战与机遇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现代文明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文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互动法:讨论现代文明交往中的挑战与机遇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现代文明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和内容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现代文明交往中的挑战与机遇的理解第六章:全球化的浪潮6.1 教学目标理解全球化的定义和主要特征掌握全球化对文明交往的影响认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交往新趋势6.2 教学内容全球化的定义和主要特征全球化对文明交往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交往新趋势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全球化的定义和特征案例分析法:分析全球化对文明交往的具体影响互动法: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交往新趋势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全球化定义和特征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全球化对文明交往影响的分析第七章:网络文明的兴起7.1 教学目标认识网络文明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网络文明对现实世界的影响了解网络文明交往的规范和道德7.2 教学内容网络文明的概念和特点网络文明对现实世界的影响网络文明交往的规范和道德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网络文明的概念和特点互动法:讨论网络文明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小组讨论法:探讨网络文明交往的规范和道德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网络文明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网络文明交往规范和道德的掌握第八章:文明交往的冲突与解决8.1 教学目标理解文明交往中冲突的起因和类型掌握解决文明交往冲突的策略和方法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文明交往中的作用8.2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中冲突的起因和类型解决文明交往冲突的策略和方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文明交往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冲突的起因和类型角色扮演法:模拟解决文明交往冲突的场景互动法: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冲突起因和类型的理解角色扮演:评估学生解决冲突的能力第九章:文明交往的未来展望9.1 教学目标预测未来文明交往的可能趋势探讨未来文明交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思考如何促进文明交往的和谐发展9.2 教学内容未来文明交往的可能趋势未来文明交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促进文明交往和谐发展的策略9.3 教学方法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对未来文明交往趋势的想象情景分析法:讨论未来文明交往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促进文明交往和谐发展的方法9.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未来文明交往趋势的预测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促进文明交往和谐发展策略的思考10.1 教学目标回顾整个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加深对文明交往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10.2 教学内容课程主要内容和知识点的回顾文明交往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10.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讨论文明交往的意义个人反思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个人反思报告:检查学生对文明交往意义的理解和自我反思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文明的曙光: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以及文明交往的意义和途径。
【公开课教案】《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处及意义。
(2)掌握郑和下西洋对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促进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处及意义。
2. 郑和下西洋对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难点1.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2.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解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处及意义。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郑和下西洋对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促进作用。
4. 情感教育教师讲解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6.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1)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处及意义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对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树立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2. 辅助材料:郑和下西洋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白板、教学卡片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
2.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主要用于讲解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时间、路线等基本知识;第二课时用于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人民版必修2专题五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市比赛参赛)
3.请同学们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调研报告:
a.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b.新航路开辟与全球化进程的关系
c.探险家精神在当今世界的传承与发展
4.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对探险精神、创新意识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践行这些品质。要求不少于300字。
5.观看一部与新航路开辟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如《大国崛起》、《航海世纪》等,并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观后感,谈谈你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和感悟。
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并在作业完成后进行互评、自评,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以期提高同学们的历史学习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方面: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开放包容、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民族和国家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国,引导学生关注大西洋两岸的地理位置,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从欧洲到亚洲、非洲的最短航线在哪里吗?”
2.学生观察地图,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并引出新航路开辟的概念。
3.教师简要介绍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如欧洲国家的扩张欲望、对东方贸易的需求等,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吗?这条航线是如何影响世界历史的?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文明交往事件,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
掌握文明交往的含义和特点,以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明交往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学会运用地图、时间线等工具,展示文明交往的航线和交流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的重要性。
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文明交往,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文明的交流与交往介绍文明交往的概念和意义。
分析文明交往的特点和方式,如贸易、战争、宗教传播、使者交流等。
2. 第二课时:丝绸之路的开辟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分析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如丝绸、瓷器、茶叶的传播,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入。
3. 第三课时: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介绍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目的。
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和交往内容,如与印度洋沿岸国家的贸易,传播中华文化等。
4. 第四课时:其他重要的文明交往事件介绍其他重要的文明交往事件,如马可·波罗来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
分析这些事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如欧洲的探险和殖民扩张,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等。
5. 第五课时:文明交往的意义与挑战分析文明交往对文明发展的意义,如促进文化交流、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等。
探讨文明交往面临的挑战,如文化冲突、资源争夺、环境保护等。
三、教学资源:历史地图、时间线、图片、文献资料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资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文明交往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文明交往的事件和内容。
利用地图和时间线,展示文明交往的航线和交流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辩论、演讲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文明交往的理解和体验。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5.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位航海家,分析其航线开辟的过程、影响及原因。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整理讨论成果,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b.选取典型史料,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c.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航线开辟者、当地居民等角色,深入体会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5.实践活动,巩固知识:设计制作航线图、编写历史小故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6.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航线开辟所带来的文明交往、合作共赢等现象,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正确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关注航线开辟所带来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等现象,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
4.通过对航线开辟历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全球化进程中的合作与共赢,培养学生具有和平、发展、合作的理念。
5.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航线开辟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勇于探索、合作共赢的精神品质,为我国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航线开辟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
2.强调航线开辟对文明交往、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以及在此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合作、共赢等价值观。
3.鼓励学生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航线开辟对现代世界的影响的短文,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案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早期呈点状分布的相对独立的文明区域,感知文明间的交往是建立在古代各个文明区域发展的基础之上。
2.结合《新航路开辟图》或多媒体整理新航路开辟的动画,了解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培养从历史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培养从历史资料中搜集有效材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全方位地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注意探索世界开始联成一体与学生生活实际的了解,如农作物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些现实的证据来证明世界市场形成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2.学会运用主观和客观;正面与反面等关系有利来认识历史问题,能够辨证看待历史事件与历史任务。
3.学会加强中西方的比较与了解,可与中国郑和下西洋进行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努力汲取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的精神财富,培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正确认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的罪恶活动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认识到追逐利益与理性地人道地处理世界重大问题的对历史发展的不同影响。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的历史开始向相互了解的历史过渡,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方法为,以讲述法介绍本课基本过程,以讲解法描述重要知识点,通过启发性和概括性谈话法来指导学生归纳课文线索。
运用探究性教学法解决本课的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以世界文化名人排行榜上哥伦布排第九来引发学生思考他为什么会出现在上面,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分散的文明我们知道距今1万年前左右发生了一场农业革命,这可谓是人类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世界出现了几个农业中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早期呈点状分布独立群落,逐渐开形成较大范围的文明区域。
【公开课教案】《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2. 学科领域:历史3. 适用年级:七年级4.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规模和意义。
分析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古代文明交往的推动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航线。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郑和下西洋对各国文明交流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航海事业的自豪感。
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化,树立平等、开放的交往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规模和意义。
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古代文明交往的推动作用。
2. 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具体航线和地理范围。
分析郑和下西洋对各国文明交流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资料。
2. 与郑和下西洋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小组讨论的道具或卡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郑和下西洋吗?请问郑和是谁?”2. 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规模。
3. 课堂讲解讲解郑和下西洋的具体航线和地理范围。
分析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古代文明交往的推动作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对各国文明交流的影响。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5. 总结本课教师总结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强调其在我国古代文明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谁能简单描述一下郑和下西洋的航线?”2. 课堂讲解讲解郑和下西洋的具体航线和地理范围。
通过地图、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线。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对各国文明交流的影响。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4. 课堂小测设计一些关于郑和下西洋的问题,进行课堂小测。
5. 总结本课教师总结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强调其在我国古代文明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5.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教学教案
第一节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课程标准】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①结合地图了解各航海家的航线和到达的地区;②认识到“地理大发现”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③认识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2.过程方法目标:①通过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历史课本剧||,让学生感知历史||,使学生了解航海的原因和所具备的条件||,感悟航海家的精神②通过游戏环节的设置||,更好的把握四条著名的航线||,并且能说出其特点;③通过设计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共同提高||。
3.情感态度目标:①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不断创新的开拓精神;②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但其过程充满了血腥味;③将其放在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思考新航路的开辟对今天人类的宇宙探险的影响||。
【重难点突破】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的历史向相互联系的历史过渡||,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
教学过程导入: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有那两大壮举?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有两大壮举:一是15世纪前期的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
二是15世纪后期欧洲国家新航路的开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单元综述:本单元“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整体概述:本单元突出的是两个概念||,一是资本主义市场;二是走向世界的||。
内在逻辑结构是:资本主义市场——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那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如何形成的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整体感知:第一节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本课主要围绕世界走向联系的起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来讲述的||。
从古代农业文明区域的相互隔绝、到新航路开辟导致的文明链接||,勾画出人类从分散走向联系的过程||,从而揭开整体世界历史的序幕||。
人民版必修2专题五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优秀教学案例(市比赛参赛)
(一)情景创设
在本节课中,我将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历史氛围的教学情景。通过播放与新航路开辟相关的视频资料、展示历史图片、地图等,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大航海时代的气息。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这些问题将涉及历史、地理、文化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的能力。同时,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基本知识后,我将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主题包括:
1.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的影响;
2.新航路开辟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启示;
3.从新航路开辟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道理。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史料,形成共识。我将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程,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我将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在此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强调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
最后,我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及我国在文明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作业小结
课后,我布置以下作业:
2.评价:我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还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思考深度等。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发挥潜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公开课教案】《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及意义。
(2)掌握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古代文明交往的推动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源,直观地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所到之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航海事业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增进国际理解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及意义。
(2)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古代文明交往的推动作用。
2. 教学难点:(1)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郑和下西洋对文明交往的贡献。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影响。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演示:运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历程。
(2)地图引导:通过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郑和的航海路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
(2)引导学生关注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古代文明交往的推动作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郑和下西洋对文明交往的贡献。
(2)强调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古代文明交往的推动作用。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3. 制作一份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手抄报,展示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各文明的代表性成就和遗迹。
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及最初的生产组织方式。
了解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探索新航路的过程,结合世界地图能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培养从历史资料中搜集有效材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全方位地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注意探索世界开始联成一体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如农作物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些现实的证据来证明世界市场形成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利用地图了解新航路开辟的情况,或运用多媒体制作新航路开辟的动画。
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合理想象的能力,并力图寻找史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习中加强同学间的交流,针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讨论,学会搜集历史证据来说明自己所持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古代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中各地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培养自己对美的鉴赏能力。
努力汲取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的精神财富,培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正确认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的罪恶活动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认识到追逐利益与理性地人道地处理世界重大问题的对历史发展的不同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难点: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的历史开始向相互联系的历史过渡,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
三、教学方法:利用地图、图片和相关历史资料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讨论方法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辅助手段:地图、图片和幻灯片。
五、学情分析1.高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完成了必修Ⅰ即模块Ⅰ中外政治史的学习,对中外政治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已初步具备对政治发展史背后的原因相关的探究方法和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问题进行分析。
【公开课教案】《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和所到之地。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航海事业的自豪感和对和平交往的认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对世界文明交往的贡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和所到之地。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3.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郑和下西洋对世界文明交往的贡献。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 制作多媒体课件。
3. 准备讨论问题和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1.2 提问:“你们知道郑和是谁吗?他为什么要下西洋?”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
2.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3.1 讲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3.2 分析郑和下西洋对世界文明交往的贡献。
4. 案例分析4.1 展示郑和下西洋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
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5.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5.2 教师补充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6. 课后作业6.1 请学生绘制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
6.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郑和下西洋意义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更多的关爱和指导,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共同进步。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郑和、船员、当地居民等角色,再现郑和下西洋的场景。
2. 引导学生关注郑和下西洋对我国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影响,举例说明。
七、课堂互动1. 开展小组竞赛,让学生抢答与郑和下西洋相关的问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Ⅱ专题五第1节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
4.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新航路开辟的现实意义进行思考。
(三)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1.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进行详细讲解,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航海家的பைடு நூலகம்献,培养其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穿插东西方文明交流与碰撞的实例,让学生从多元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其历史素养。
4.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讨,使其认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重点介绍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线及贡献。
2.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包括欧洲殖民扩张、东西方文明交流与碰撞等方面。
3.结合现实问题,如全球一体化、国际合作等,阐述新航路开辟的现实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4.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使其关注国家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提高其历史素养,培养其具备全球视野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其热爱国家、探索未知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和成长。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结合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丁晓平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各大文明区域及五大区域文明的概况;②、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以及最初的生产组织方式。
2、过程与方法:①、探索世界一体化与世界市场形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②、能通过地图描述15世纪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古代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与多样性。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难点: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原因;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以及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
板书设计: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一、分散的文明A、五大文明摇篮五大区域文明1、南欧爱情海沿岸欧洲基督教文明2、东亚黄河长江流域东亚儒家文明3、北非尼罗河流域北非、西亚的伊斯兰教文明4、西亚两河流域5、南亚印度河流域南亚佛教和印度教文明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B、特点:封闭性、地域性、独立性、分散性、发展不平衡性。
C、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高山、大河、海洋、沙漠阻隔二、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出现原因:生产力的进步、剥削形式的变化、市场扩大和科技知识普及表现:工商业和农业领域出现的变化。
标志: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的出现或者是雇佣关系出现在手工工场1、手工业的商品化⑴原因:手工业生产中,以风力和水力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始部分代替人力和畜力,分散的手工工场,并出现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劳动分工更加细密。
⑵表现:分工的细化,不仅使毛纺织业、采矿业、冶金和金属加工业等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为提高,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手工业行业和中心,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2、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中三圃制流行,出现休耕和多田轮作等先进的耕作制度,园艺业、畜牧业也发展迅速。
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被迫与商品市场建立了经常的和密切的联系,从而使得市场扩大。
3、新型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⑴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以及市场交换活动的频繁开展。
⑵表现:①雇佣关系:商人与工匠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原始工业化”②公司:随着社会经济交换活动的增加,还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
随着生产者与逐步生产资料分离,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在这样的状况下,西欧各国对于货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也需要对外的原始积累。
二、文明的衔接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⑴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①十四五世纪,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手工工场、公司的出现)②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并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⑵社会根源:欧洲人对东方黄金和物产的渴望。
人们对传说中关于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深信不疑(《马可波罗游记》),很多人希望到东方去“寻金”⑶商业危机: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到东方去的传统商路。
⑷国家因素:葡萄牙、西班牙濒临海洋,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⑸宗教动力:基督教传播的需要(和平或暴力方式)。
2,条件:⑴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在书上找到相关表述】⑵地理知识的提高⑶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封建政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支持2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⑴商业革命:①贸易范围的扩大: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
②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的急剧增加:书上表述③特权贸易公司的建立④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⑵价格革命:①、加速社会分化: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②、促进西欧社会变革: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⑶各民族联系日益紧密①物种的交流②殖民制度⑶各民族联系日益紧密⑷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教学内容:一、导入:提问:“今天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文明开始取得初步的联系,自此世界文明开始衔接,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才得以开始。
二、分散的文明1、古代五大文明摇篮:⑴西亚两河流域3500BC⑵北非尼罗河流域3500BC⑶南亚印度河流域2500BC—2000BC⑷东亚黄河长江流域2500BC—2000BC⑸南欧爱琴海沿岸地区2500BC—2000BC2、古代五大区域文明:⑴东亚儒家文明⑵南亚佛教和印度教文明⑶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教文明⑷欧洲基督教文明⑸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3、世界文明的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①特点:封闭性、地域性、独立性、分散性、发展不平衡性。
②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高山、大河、海洋、沙漠阻隔三、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出现原因:生产力的进步、剥削形式的变化、市场扩大和科技知识普及表现:工商业和农业领域出现的变化。
标志: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的出现或者是雇佣关系出现在手工工场1、手工业的商品化⑴原因:手工业生产中,以风力和水力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始部分代替人力和畜力,分散的手工工场,并出现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劳动分工更加细密。
⑵表现:分工的细化,不仅使毛纺织业、采矿业、冶金和金属加工业等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为提高,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手工业行业和中心,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讲解工工场概况等: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
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做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
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因此,作坊主与帮工、学徒之间不存在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集中的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
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一资本家指挥下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
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相比,不仅表现在生产规模、技术分工上的进步,关键是手工工场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是与手工作坊的本质区别。
讲解手工工场的影响:⑴、提高了生产效率。
手工工场的规模较大,雇佣了很多工人,工人间实行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一个半世纪内,英国的采煤行业的煤场量增加了15倍。
⑵、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越来越多的人穿上丝绸衣服,房间里摆上了瓷器,窗户上的腊布或纸也换成了玻璃,而这些在以前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⑶、促进了社会阶级、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因手工工场而富裕的商人形成了早期的资产阶级,16世纪以后的重商主义政策使经济实力强大,地位显赫。
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入手工工场劳动,他们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成为了工人阶级的前身。
⑷、促进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预示着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2、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中三圃制流行,出现休耕和多田轮作等先进的耕作制度,园艺业、畜牧业也发展迅速。
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被迫与商品市场建立了经常的和密切的联系,从而使得市场扩大。
(讲解二圃制与三圃制的区别:二圃制:在欧洲盛行于公元9世纪前。
耕地常分成两块,每年一块耕作,一块休耕,逐年调换以保地力,作物也轮种。
生产技术进步后,二圃制由三圃制替代。
但因土地、气候等条件的不同,有的地区二圃制与三圃制常同时存在。
三圃制:三圃制是一种典型的西方农庄的轮耕制度。
耕地被划为条形,封建主的土地和农奴的土地互相交错。
耕地大致被分为春耕、秋耕、休闲三部分,轮流用于春播、秋播、休闲。
每一块土地在连续耕种两年之后,可以休闲一年。
二者比较:与二圃制相比,三圃制一年可以收获两次,休闲地面积由二分之一减少到三分之一,既有利于减少农业灾害或歉收的风险,又有利于耕地和劳动力利用率的提高,因而农业生产水平高于二圃制。
讲解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的优点:在货币地租形式下,农民能够自由支配自己一家人的劳动时间,自由地决定种植作物的品种,自由地调整自家生产中农业与各种家庭副业,特别是家庭手工业的比重,他们独立经营的自由程度扩大了。
为了交纳货币地租,他们的生产物的相当一部分是必须作为商品出卖的,原先的自给自足性的生产更多地转化为商品性生产,商品性生产在农民家庭经济中的重要性空前地增大了。
这时,农民不仅关心自家产品的产量,而且关心市场价格的高低,以及商品的供求情况,他们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也较前远远加深了。
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对农民家庭经济的影响随之而日益增大。
在此条件下,农民不断发生两极分化。
这种分化由于土地所有者对地租的追求,以及商人高利贷的剥削而日益加剧。
一些富裕农民开始雇佣贫困破产的农民为自己劳动,从而一方面出现了租地农场主,另一方面出现了农业工人。
货币地租是封建地租的最后形式,也是封建地租向资本主义地租过渡的形式。
货币地租又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一般形式。
)3、新型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⑴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以及市场交换活动的频繁开展。
⑵表现:①雇佣关系:商人与工匠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原始工业化”②公司:随着社会经济交换活动的增加,还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
随着生产者与逐步生产资料分离,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在这样的状况下,西欧各国对于货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也需要对外的原始积累。
(让学生看课本上81页右下角的图片《放贷者和他的妻子》并提问学生从图上得知到什么信息,然后由老师加以介绍:这幅画是由著名画家昆丁·梅特西斯于1529年画的,反映了16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
这幅绘画十分生动地表现了中世纪末期,虔诚信仰的世界开始向世俗化过渡时,人们所面对的道德上的复杂性。
值得注意的是,桌边的一面立镜,反射着站在窗边的求贷者饥苦和急切的脸。
简要讲解公司的形成发展历史:世界上最早的公司就诞生在英国)四、文明的衔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⑴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此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①十四五世纪,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手工工场、公司的出现)②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并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⑵社会根源:欧洲人对东方黄金和物产的渴望。
人们对传说中关于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深信不疑(《马可波罗游记》),很多人希望到东方去“寻金”。
(让学生看材料:《马可•波罗行纪》有记载: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这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⑶商业危机: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到东方去的传统商路。
(展示地图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去往欧洲的航线)⑷国家因素:葡萄牙、西班牙濒临海洋,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