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丁晓平

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各大文明区域及五大区域文明的概况;②、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产生的原因以及最初的生产组织方式。

2、过程与方法:①、探索世界一体化与世界市场形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②、能通过地

图描述15世纪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古代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与多样性。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难点: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原因;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以及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

板书设计:

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

一、分散的文明

A、五大文明摇篮五大区域文明

1、南欧爱情海沿岸欧洲基督教文明

2、东亚黄河长江流域东亚儒家文明

3、北非尼罗河流域北非、西亚的伊斯兰教文明

4、西亚两河流域

5、南亚印度河流域南亚佛教和印度教文明

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

B、特点:封闭性、地域性、独立性、分散性、发展不平衡性。

C、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高山、大河、海洋、沙漠阻隔

二、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出现

原因:生产力的进步、剥削形式的变化、市场扩大和科技知识普及

表现:工商业和农业领域出现的变化。

标志: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的出现或者是雇佣关系出现在手工工场

1、手工业的商品化

⑴原因:手工业生产中,以风力和水力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始部分代替人力和畜力,分散的手工工场,并出现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劳动分工更加细密。

⑵表现:分工的细化,不仅使毛纺织业、采矿业、冶金和金属加工业等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为提高,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手工业行业和中心,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2、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农业生产中三圃制流行,出现休耕和多田轮作等先进的耕作制度,园艺业、畜牧业也发展迅速。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被迫与商品市场建立了经常的和密切的联系,从而使得市场扩大。

3、新型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

⑴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以及市场交换活动的频繁开展。

⑵表现:

①雇佣关系:商人与工匠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原始工业化”

②公司:随着社会经济交换活动的增加,还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

随着生产者与逐步生产资料分离,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在这样的状况下,西欧各国对于货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也需要对外的原始积累。

二、文明的衔接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⑴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①十四五世纪,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手工工场、公司的出现)

②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并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⑵社会根源:欧洲人对东方黄金和物产的渴望。人们对传说中关于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深信不疑(《马可波罗游记》),很多人希望到东方去“寻金”

⑶商业危机: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到东方去的传统商路。

⑷国家因素:葡萄牙、西班牙濒临海洋,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⑸宗教动力:基督教传播的需要(和平或暴力方式)。

2,条件:

⑴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在书上找到相关表述】

⑵地理知识的提高

⑶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封建政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支持

2

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⑴商业革命:

①贸易范围的扩大: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

②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的急剧增加:书上表述

③特权贸易公司的建立

④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⑵价格革命:

①、加速社会分化: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②、促进西欧社会变革: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⑶各民族联系日益紧密

①物种的交流

②殖民制度

⑶各民族联系日益紧密

⑷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教学内容:

一、导入:提问:“今天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文明开始取得初步的联系,自此世界文明开始衔接,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才得以开始。

二、分散的文明

1、古代五大文明摇篮:

⑴西亚两河流域3500BC

⑵北非尼罗河流域3500BC

⑶南亚印度河流域2500BC—2000BC

⑷东亚黄河长江流域2500BC—2000BC

⑸南欧爱琴海沿岸地区2500BC—2000BC

2、古代五大区域文明:

⑴东亚儒家文明

⑵南亚佛教和印度教文明

⑶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教文明

⑷欧洲基督教文明

⑸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

3、世界文明的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①特点:封闭性、地域性、独立性、分散性、发展不平衡性。

②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高山、大河、海洋、沙漠阻隔

三、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出现

原因:生产力的进步、剥削形式的变化、市场扩大和科技知识普及

表现:工商业和农业领域出现的变化。

标志: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的出现或者是雇佣关系出现在手工工场

1、手工业的商品化

⑴原因:手工业生产中,以风力和水力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始部分代替人力和畜力,分散的手工工场,并出现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劳动分工更加细密。

⑵表现:分工的细化,不仅使毛纺织业、采矿业、冶金和金属加工业等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为提高,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手工业行业和中心,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讲解工工场概况等: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做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因此,作坊主与帮工、学徒之间不存在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集中的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一资本家指挥下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相比,不仅表现在生产规模、技术分工上的进步,关键是手工工场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是与手工作坊的本质区别。

讲解手工工场的影响:

⑴、提高了生产效率。手工工场的规模较大,雇佣了很多工人,工人间实行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一个半世纪内,英国的采煤行业的煤场量增加了15倍。

⑵、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穿上丝绸衣服,房间里摆上了瓷器,窗户上的腊布或纸也换成了玻璃,而这些在以前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

⑶、促进了社会阶级、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因手工工场而富裕的商人形成了早期的资产阶级,16世纪以后的重商主义政策使经济实力强大,地位显赫。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入手工工场劳动,他们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成为了工人阶级的前身。

⑷、促进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预示着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